CN214954662U - 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54662U
CN214954662U CN202121260780.5U CN202121260780U CN214954662U CN 214954662 U CN214954662 U CN 214954662U CN 202121260780 U CN202121260780 U CN 202121260780U CN 214954662 U CN214954662 U CN 214954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module
slave station
input
ethernet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07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凯
纪红波
秦孝峰
周浩
霍煜州
杨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Shenx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Shen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Shenx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Shen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07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54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54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54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包括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一输入输出模块、第二输入输出模块和输入输出端子接口。本实用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通过设置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和采用光耦和场效应管无触点控制电路取代传统的中间、时间继电器有触点电路,在通过软件逻辑实现地铁接触器和电空阀元件的控制和驱动,有效降低运营维护成本、降低车辆故障和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机车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电力系统保护技术领域中采用光耦和场效应管等无触点控制电路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一定数量的模拟量输入和输出、PWM、数字IO口,CAN口以及通讯协议等来实现控制。
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又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采用光耦和场效应管等无触点控制电路取代传统的中间、时间继电器和触点电路,通过软件逻辑实现地铁接触器和电空阀等元件的控制和驱动,可有效降低运营维护成本、降低车辆故障和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间、时间继电器和触点电路运营成本高和很容易造成车辆事故发生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包括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一输入输出模块、第二输入输出模块和输入输出端子接口;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与第一电源管理模块连接的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与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互联的第一输入输出模块,所述第一输入出模块分别与所述输入输出端子接口互联;
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模块与第二电源管理模块连接的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与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互联的第二输入输出模块,所述第二输入输出模块与所述输入输出端子接口互联;
所述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与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互联。
所述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上分别设置有从站控制器、EEPROM存储器,所述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EEPROM存储器相互互联。
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入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子接口包括分别与输入端子接口连接的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分别与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电源管理模块上还设置有两组串联输出结构,所述两组串联输出结构分别包括输出控制模块、输出逻辑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检测单元、两路输出电路;
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二路互为冗余设计的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第一组输出逻辑控制、第一组输出信号检测、第三输出电路以及第四输出电路、第二组输出逻辑控制、第二组输出信号检测;所述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第一组输出逻辑控制、第一组输出信号检测组成的第一串联电路,第三输出电路与第四输出电路、第二组输出逻辑控制、第二组输出信号检测组成的第二串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一串联电路与第二串联电路互为冗余;所述第四输出电路包括输出控制端口、输出动态电源、输出驱动及输出MOSFET。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一输入输出模块、第二输入输出模块和输入输出端子接口均是冗余模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通过设置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和采用光耦和场效应管无触点控制电路取代传统的中间、时间继电器有触点电路,在通过软件逻辑实现地铁接触器和电空阀元件的控制和驱动,有效降低运营维护成本、降低车辆故障和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从站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从站电源模块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从站控制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从站输入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从站输出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所述从站模块包括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一输入输出模块、第二输入输出模块和输入输出端子接口;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与第一电源管理模块连接的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与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互联的第一输入输出模块,所述第一输入出模块分别与所述输入输出端子接口互联;
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模块与第二电源管理模块连接的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与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互联的第二输入输出模块,所述第二输入输出模块与所述输入输出端子接口互联;
所述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与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互联。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在IO功能模块的机械结构方式改为离散式的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IO模块,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IO装置包括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快速信号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电源管理模块和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快速信号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采用冗余模块;
其中,电源管理模块分为第一、第二两路,每一路电源管路模块有两路独立的输入电源,两路输入电源实现无缝和自动切换;每路电源单元包括DC24V转DC3.3V与DC3.3V转1.8V电路,每路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为相应的从站控制模块、输入输出模块供电。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从站控制模块和第二从站控制模块上分别设置有从站控制器、EEPROM存储器;所述第一从站控制模块、第二从站控制模块和EEPROM存储器相互互联。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上分别设置有从站控制器、EEPROM存储器,所述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EEPROM存储器相互互联。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入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子接口包括分别与输入端子接口连接的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分别与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连接。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主要包括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器、EEPROM存储芯片;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器与EEPROM存储芯片连接;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器配置为收发指令及处理数据;所述EEPROM存储芯片配置为用于存储控制指令和状态数据。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从站模块上还设置有两组串联输出结构,所述两组串联输出结构分别包括输出控制模块、输出逻辑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检测单元、两路输出电路;
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二路互为冗余设计的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第一组输出逻辑控制、第一组输出信号检测、第三输出电路以及第四输出电路、第二组输出逻辑控制、第二组输出信号检测;所述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第一组输出逻辑控制、第一组输出信号检测组成的第一串联电路,第三输出电路与第四输出电路、第二组输出逻辑控制、第二组输出信号检测组成的第二串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一串联电路与第二串联电路互为冗余;所述第四输出电路包括输出控制端口、输出动态电源、输出驱动及输出MOSFET。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一输入输出模块、第二输入输出模块和输入输出端子接口均是冗余模块。
本实施例中,输入模块包括2-8路快速输入电路好光耦合器;所述输入短路与外部接线端子连接;所述2-8路快速输入电路通过光耦分别与第一、第二两路从站控制模块连接;输出模块包括两路冗余的输出控制模块;输出控制模块与接线端子连接;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四路单独的输出单元模块;所述输出单元模块包括2路输出逻辑控制单元、输出使能控制单元、输出检测单元;输出使能控制单元、输出检测单元与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器连接;所述逻辑控制单元包括输出A1使能控制、输出A1驱动动态电源、输出驱动A1与MOSFET;输出A1使能控制与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器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一输入输出模块、第二输入输出模块和输入输出端子接口;
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与第一电源管理模块连接的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与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互联的第一输入输出模块,所述第一输入出模块分别与所述输入输出端子接口互联;
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模块与第二电源管理模块连接的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与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互联的第二输入输出模块,所述第二输入输出模块与所述输入输出端子接口互联;
所述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与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互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上分别设置有从站控制器、EEPROM存储器,所述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EEPROM存储器相互互联。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入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子接口包括分别与输入端子接口连接的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分别与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和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电源管理模块上还设置有两组串联输出结构,所述两组串联输出结构分别包括输出控制模块、输出逻辑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检测单元、两路输出电路;
所述输出控制模块包括二路互为冗余设计的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第一组输出逻辑控制、第一组输出信号检测、第三输出电路以及第四输出电路、第二组输出逻辑控制、第二组输出信号检测;所述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第一组输出逻辑控制、第一组输出信号检测组成的第一串联电路,第三输出电路与第四输出电路、第二组输出逻辑控制、第二组输出信号检测组成的第二串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一串联电路与第二串联电路互为冗余;所述第四输出电路包括输出控制端口、输出动态电源、输出驱动及输出MOSFET。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第一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二串行以太网通讯从站控制模块、第一输入输出模块、第二输入输出模块和输入输出端子接口均是冗余模块。
CN202121260780.5U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 Active CN214954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0780.5U CN214954662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0780.5U CN214954662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54662U true CN214954662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55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0780.5U Active CN214954662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546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3310B (zh) 用于机车电空制动机的制动控制单元
CN104865958A (zh) 矩阵开关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2707678B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网络系统的输入输出工作站
CN109353378B (zh) 一种铁路车载监测信息传输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CN104796356A (zh) 轨道车辆用车载以太网交换机和信号收发及列车重联方法
CN202421819U (zh) 用于dcs系统的三重冗余模拟量输出模块
CN206673825U (zh) 用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桥臂功率模块的光纤通信接口电路
CN214954662U (zh) 一种分布式逻辑控制单元从站模块
CN204481852U (zh) 轨道车辆用车载以太网交换机
CN210244139U (zh) 冗余设备及拓扑系统
CN207817492U (zh) 一种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
AU2009311067A1 (en) Master-slave mode direct current 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14410273U (zh) 一种基于光纤通信协议的信号变换采集系统
CN101662405B (zh) Can总线的通信电路
CN101131583A (zh) 用于液压机的plc总线连接结构
CN104085424A (zh) 车载信号系统安全控制平台
CN210986078U (zh) 一种数字信号输出模块
CN209118263U (zh) 一种用于实现过分相不断电功能的通讯板卡及通讯系统
CN205899308U (zh) 一种双热备通讯设备
CN201750410U (zh) 方向电路应用的wbs-c站间安全信息传输系统
CN201274488Y (zh) 基于PLCcore-CF54模块的MOSFET输出板卡
CN104330993A (zh) 电力机车微机控制系统串行通信板及其实现方法
CN101344770B (zh) 基于PLCcore-CF54模块的MOSFET输出板卡
CN220043437U (zh) 多路arinc-429总线控制系统
CN218897224U (zh) 一种侦查阵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