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9380U - 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 - Google Patents

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49380U
CN214949380U CN202121181927.1U CN202121181927U CN214949380U CN 214949380 U CN214949380 U CN 214949380U CN 202121181927 U CN202121181927 U CN 202121181927U CN 214949380 U CN214949380 U CN 214949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section
volute
water
fres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19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鹏
张华波
郑燕鑫
梁烘嘉
曹端辉
游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11819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49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49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49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该新风部件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第一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前侧引流,第二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后侧引流。根据本申请的新风部件,能够减少或者省去用于保温的保温层,降低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空调产品都搭载了新风系统功能,以加强室内外空气循环流动,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但是新风空调都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凝露。当空调中出现过多的凝露水时,不仅影响了空调的使用寿命,而且也使新风的质量大大降低。
为了攻克此难题,目前市面上的新风空调都有不同解决方案。常用的防凝露方案则是在新风部件上粘贴大量海绵,用于保温,达到防凝露作用。上述的方案存在以下的缺点:粘贴的海绵数量较多,粘贴困难,实际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能够减少或者省去用于保温的保温层,降低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部件,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第一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前侧引流,第二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后侧引流。
优选地,外壳包括蜗壳和蜗壳盖,蜗壳盖盖设在蜗壳的一侧,第一引流结构设置在蜗壳远离蜗壳盖的一侧。
优选地,第一引流结构包括凸出于蜗壳的表面的第一引水筋,第一引水筋的引流面沿着所述第一引流结构的进水端到出水端的方向逐渐降低。
优选地,第一引水筋包括汇流段,汇流段位于第一引水筋的导流末端。
优选地,汇流段的下侧设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一排水口位于汇流段的底部远离蜗壳的一侧。
优选地,沿着远离蜗壳的方向,汇流段的导流面向下倾斜。
优选地,汇流段的底部形成汇流槽,汇流槽沿着靠近第一排水口的方向逐渐向第一排水口的一侧侧壁倾斜;或,汇流段的一侧侧面与第一排水口的一侧侧面共面。
优选地,汇流槽的末端与第一排水口的一侧侧壁相交。
优选地,第一排水口的出口两侧设置有引流壁。
优选地,第二引流结构包括第一引流段,第一引流段设置在蜗壳上,并从蜗壳远离蜗壳盖的一侧从蜗壳的外周壁延伸至蜗壳盖。
优选地,第一引水筋与第一引流段连接,封挡蜗壳下部的冷凝水流动路径。
优选地,第二引流结构还包括第二引流段,第二引流段设置在蜗壳盖的外侧壁上。
优选地,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二引流段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蜗壳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排出;或,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水口,蜗壳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蜗壳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
优选地,沿着由蜗壳到蜗壳盖的方向,第一引流段的引流面高度逐渐降低。
优选地,外壳还包括密封盖,密封盖设置在蜗壳盖远离蜗壳的一侧,第二引流结构还包括第三引流段,第三引流段设置在密封盖的外侧。
优选地,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二引流段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密封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排出;或,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水口,密封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蜗壳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
优选地,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二引流段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蜗壳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排出,密封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排出;或,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三引流段上设置有第三排水口,蜗壳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第二引流段和第三引流段引流至第三排水口排出,蜗壳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二引流段和第三引流段引流至第三排水口排出,密封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引流至第三排水口排出;或,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三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衔接,第二引流段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第三引流段上设置有第三排水口,蜗壳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和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排出,蜗壳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二引流段引流至第二排水口排出,密封盖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引流至第三排水口排出。
优选地,第一引流结构和/或第二引流结构一体注塑在外壳上。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排水结构,包括新风部件,新风部件为上述的新风部件。
优选地,排水结构还包括底壳,底壳包括前侧排水槽和背侧排水槽,第一引流结构将冷凝水引流至前侧排水槽,第二引流结构将冷凝水引流至背侧排水槽。
优选地,底壳上设置有连通槽,连通槽的第一端与前侧排水槽连通,连通槽的第二端与背侧排水槽连通。
优选地,底壳上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与前侧排水槽连通,第二引流结构引流的冷凝水经背侧排水槽和连通槽,在前侧排水槽与第一引流结构引流的冷凝水汇流后,从排水管排出。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包括上述的新风部件或上述的排水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新风部件,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第一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前侧引流,第二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后侧引流。该新风部件能够在出现冷凝水之后,及时通过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将新风部件上的冷凝水引流走,进而排出空调器外,避免冷凝水在空调器内积聚过多,导致的冷凝水滴落影响空调的使用寿命以及影响新风质量的问题,由于冷凝水能够及时被引流出空调器,无法对空调器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能够减少或者省去新风部件上用于保温的海绵等保温层,也不需要额外的元器件,可以降低新风部件的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在新风部件上设置引流方向不同的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能够将新风部件产生的冷凝水通过不同的引流结构引流至不同的位置,使得冷凝水可以被就近引流,减少了冷凝水在排出过程中的流动路径,提高了冷凝水的排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空调的冷凝水流动路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蜗壳;2、蜗壳盖;3、第一引水筋;4、汇流段;5、第一排水口;6、汇流槽;7、引流壁;8、第一引流段;9、第二引流段;10、第三引流段;11、第二排水口;12、第三排水口;13、密封盖;14、底壳;15、前侧排水槽;16、背侧排水槽;17、排水管;18、连通槽;19、固定架;20、风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新风部件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第一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前侧引流,第二引流结构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向外壳的后侧引流。
该新风部件能够在出现冷凝水之后,及时通过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收集新风部件上的冷凝水,并将新风部件上的冷凝水引流走,进而排出空调器外,避免冷凝水在空调器内积聚过多,导致的冷凝水滴落影响空调的使用寿命以及影响新风质量的问题,由于冷凝水能够及时被引流出空调器,无法对空调器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能够减少或者省去新风部件上用于保温从而达到防凝露效果的海绵等保温层,也不需要额外的元器件,可以降低新风部件的装配难度,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在新风部件上设置引流方向不同的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能够将新风部件产生的冷凝水通过不同的引流结构引流至不同的位置,使得冷凝水可以被就近引流,减少了冷凝水在排出过程中的流动路径,提高了冷凝水的排出效率。
为了提高引流结构对于新风部件上冷凝水的引流效果,尽可能降低冷凝水对新风部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应该分布在新风部件的冷热风交替位置处,其中新风部件的冷热风交替位置可以通过热力学软件模拟确定,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获取。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包括蜗壳1和蜗壳盖2,蜗壳盖2盖设在蜗壳1的一侧,第一引流结构设置在蜗壳1远离蜗壳盖2的一侧。冷凝水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冷热交汇,而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的冷热交汇主要集中于外壳的外表面,因此,蜗壳上的冷凝水主要产生在蜗壳1的与室内空气接触的表面,将第一引流结构设置在蜗壳1远离蜗壳盖2的一侧,能够通过第一引流结构充分收集蜗壳1上产生的冷凝水,并利用第一引流结构将蜗壳1上产生的冷凝水快速引流走,从而避免蜗壳1上积聚过多的冷凝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流结构包括凸出于蜗壳1的表面的第一引水筋3,第一引水筋3的引流面沿着所述第一引流结构的进水端到出水端的方向逐渐降低。第一引水筋3凸出于蜗壳1的表面,能够阻挡蜗壳1表面所产生的冷凝水,使得冷凝水汇集在第一引水筋3上,第一引水筋3的引流面沿着所述第一引流结构的进水端到出水端的方向逐渐降低,能够对汇集在第一引水筋3上的冷凝水形成引流作用,使得冷凝水能够顺着第一引水筋3的引流作用流动,从而快速将蜗壳1上产生的冷凝水导流出新风部件,避免冷凝水积聚过多对新风部件造成不利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水筋3为板结构,第一引水筋3与蜗壳1之间密封连接,从而防止冷凝水从第一引水筋3与蜗壳1的连接位置处发生泄漏,保证第一引流结构的冷凝水收集和引流效果。
第一引水筋3沿着远离蜗壳1的连接面的方向高度递增,从而避免冷凝水从第一引水筋3远离蜗壳1的连接面的位置流出,使得冷凝水在到达第一引水筋3的引流面之后,在引流面的倾斜作用下,向靠近蜗壳1的内侧流动,保证第一引水筋3对冷凝水的收集作用。第一引水筋3的引流面不仅外高内低,而且沿着冷凝水的引流方向高度递减,可以保证对冷凝水的收集和导流效果。
第一引水筋3不仅可以采用平板结构,也可以采用弧板结构,从而利用弧板的弧度使得冷凝水不会流出第一引水筋3的引流面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水筋3包括汇流段4,汇流段4位于第一引水筋3的导流末端,该汇流端4能够对第一引水筋3引流的冷凝水进行汇流,使得冷凝水能够汇集在预定位置处,然后排出,可以提高冷凝水的排出效果,同时提高冷凝水的排净能力。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汇流端4可以呈V形或者U形,优选地呈V形,可以增加汇流端4的侧壁斜度,加快冷凝水的汇流速度,提高冷凝水的排出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汇流段4的下侧设置有第一排水口5,第一排水口5位于汇流段4的底部远离蜗壳1的一侧,汇流段4处汇集的冷凝水可以从第一排水口5处排出。第一排水口5作为汇流段4的后段,在冷凝水汇集在汇流段4之后,能够对汇流段4内的冷凝水进行进一步导流,同时可以利用第一排水口5对汇流段4处的冷凝水的流动状态进行设计,避免汇流段4处的冷凝水直接流出,造成高落差导致噪音,以及容易发生溅射,影响使用环境等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着远离蜗壳1的方向,汇流段4的导流面向下倾斜,可以使得汇流段4上的冷凝水更加有效彻底地导流至第一排水口5处,然后通过排水口5排出,避免了汇流段4发生冷凝水积聚现象。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汇流段4的底部形成汇流槽6,汇流槽6沿着靠近第一排水口5的方向逐渐向第一排水口5的一侧侧壁倾斜。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段4的冷凝水会汇集在汇流槽6内,然后沿着汇流槽6流动,当汇流槽6沿着靠近第一排水口5的方向逐渐向第一排水口5的一侧侧壁倾斜时,汇流槽6流出的冷凝水会沿着汇流槽6的导流流动至第一排水口5的一侧侧壁上,然后沿着该侧壁流动至第一排水口5,进而从第一排水口5处排出。该种结构利用第一排水口5的一侧侧壁作为冷凝水流动的导流壁,能够使得冷凝水沿着该侧侧壁缓和流动,消除冷凝水流动落差,进一步降低冷凝水流动噪音。
作为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汇流段4的一侧侧面与第一排水口5的一侧侧面共面,在本实施例中,在汇流槽6的导流作用下,冷凝水会沿着汇流槽6的流向流动至第一排水口5的一侧侧面,然后沿着该侧侧面向下流动至第一排水口5处,最后从第一排水口5排出,该种结构使得汇流槽6的冷凝水流向与侧面延伸方向一致,因此基本上能够消除冷凝水撞击该侧侧面产生的流动噪音。
汇流槽6的末端与第一排水口5的一侧侧壁相交,使得汇流槽6的末端与第一排水口5的该侧侧壁之间不存在间隔,因此冷凝水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动至该侧侧壁,并经该侧侧壁流动至第一排水口5的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口5的出口两侧设置有引流壁7。引流壁7能够对第一排水口5排出的冷凝水起到引流作用,使得第一排水口5顺着引流壁7流动至预设位置,而不是从高空直接滴落下去,因此能够消除冷凝水滴落过程中所产生的滴答噪音。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引流结构包括第一引流段8,第一引流段8设置在蜗壳1上,并从蜗壳1远离蜗壳盖2的一侧从蜗壳1的外周壁延伸至蜗壳盖2。第一引流段8例如为引水筋,其结构可以与第一引水筋3的结构相同,即同为平板结构或者弧形板结构,此处的平板或者弧形板是指板结构的横截面为直线或者弧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蜗壳1包括出风口,出风口位于远离蜗壳盖2的一侧,第一引水筋3和第一引流段8相互配合,形成类似环形的结构,将蜗壳1的出风口上部包裹在内,并对蜗壳1的出风口下部形成阻挡,使得蜗壳1上所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全部被第一引水筋3和第一引流段8收集并导流走。具体而言,第一引水筋3和第一引流段8组合在一起,形成优弧段和劣弧段,其中优弧段为弧形结构,设置在劣弧段的上部,且罩设在出风口外,第一引水筋3的汇流段4一端与优弧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引流段8连接,劣弧段包括汇流段4和第一引流段8,第一引水筋3的汇流段4与第一引流段8连接,封挡蜗壳1下部的冷凝水流动路径,避免冷凝水从汇流段4与第一引流单8的连接位置处发生泄漏。
第一引流段8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为导流板,第一部分连接在优弧段的末端,对优弧段外表面的冷凝水进行导流,第二部分连接在汇流段4上,对蜗壳1位于第一引水筋3和第一引流段8内侧的部分冷凝水进行导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出水口,第二部分上的冷凝水经该出水口流出。
第一引流段8还包括位于蜗壳1的外周壁的部分,由于第一引流段8延伸至蜗壳盖2处,因此能够对蜗壳1的外周壁上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导流,从而更加全面地收集蜗壳1上所产生的冷凝水。
第二引流结构还包括第二引流段9,第二引流段9设置在蜗壳盖2的外侧壁上。第二引流段9能够对蜗壳盖2上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导流,从而方便蜗壳盖2上冷凝水的及时快速排出。
对于新风部件而言,在进行排水结构的设计时,无法保证所有零件结构的排水最低点一定在蜗壳1上,且其它零件结构的排水最低点有可能低于蜗壳1上的排水最低点,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能够将外壳上的冷凝水分别导流至不同的位置,从而可以利用不同结构形成不同的排水最低点,使得不同零件结构上的冷凝水均能够从排水最低点排出,保证了冷凝水的彻底排出,结构简单,兼容性更强,适用性更广泛,可以有效解决由于不同零件结构上的差异带来的排水结构的局限性,通用性更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流段8和第二引流段9衔接,第二引流段9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蜗壳1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8和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第二排水口11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流段8和第二引流段9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蜗壳1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8引流至第二排水口11,蜗壳盖2上的冷凝水经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第二排水口11。
沿着由蜗壳1到蜗壳盖2的方向,第一引流段8的引流面高度逐渐降低。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引流段8的引流面沿着冷凝水流动至第二排水口11的方向高度递减,第二引流段9的引流面沿着冷凝水流动至第二排水口11的方向高度递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二排水口11位于第二引流段9上时,第二排水口11位于第二引流段9的中间位置,第二引流段9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靠近第一引流段8设置,并与第一引流段8之间形成密封接触,第二部分远离第一引流段8设置,第二排水口11设置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底部的连接位置处。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底部位置处相接,形成V形的汇流结构,第二排水口11形成在汇流结构下侧,第二排水口11与汇流结构之间的设置关系类似于第一排水口5与汇流段4之间的关系,此处不再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引流段8设置为两层,因此第二引流段9也相应地设置为两层。当第一引流段8设置为其它层数时,第二引流段9的设置层数可以与第一引流段8的设置层数相匹配,也可以不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还包括密封盖13,密封盖13设置在蜗壳盖2远离蜗壳1的一侧,第二引流结构还包括第三引流段10,第三引流段10设置在密封盖13的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引流段10将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向第二引流段9所在侧引流。
通过设置第三引流段10,可以与第一引流段8和第二引流段9相配合,对外壳表面形成更加全面的冷凝水收集和引流,一方面避免冷凝水发生高空滴落,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冷凝水进入到新风部件内部,影响新风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空气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引流段10和第二引流段9衔接,第二引流段9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10和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第二排水口11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引流段10和第二引流段9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10引流至第二排水口11,蜗壳盖2上的冷凝水经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第二排水口11。
结合参见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流段8和第二引流段9衔接,第三引流段10和第二引流段9衔接,第二引流段9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蜗壳1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8和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第二排水口11排出,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10和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第二排水口11排出。
结合参见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流段8和第二引流段9衔接,第三引流段10和第二引流段9衔接,第三引流段10上设置有第三排水口12,蜗壳1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8、第二引流段9和第三引流段10引流至第三排水口12排出,蜗壳盖2上的冷凝水经第二引流段9和第三引流段10引流至第三排水口12排出,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10引流至第三排水口12排出。
结合参见图1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流段8和第二引流段9衔接,第三引流段10和第二引流段9衔接,第二引流段9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第三引流段10上设置有第三排水口12,蜗壳1上的部分冷凝水经第一引流段8和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第二排水口11排出,蜗壳盖2上的冷凝水经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第二排水口11排出,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经第三引流段10引流至第三排水口12排出。
当第二排水口11位于第二引流段9上时,第二引流段9和第三引流段10之间密封连接,从而保证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能够顺利从第二排水口11排出,且不会在第二引流段9和第三引流段10的连接位置处发生泄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引流结构和/或第二引流结构一体注塑在外壳上,既可以减少结构零件的装配,保证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与外壳的密封连接效果,避免冷凝水的泄漏,又能够利用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来增强外壳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新风部件还包括固定架19和风叶20,其中风叶20安装在蜗壳1内,蜗壳1安装在固定架19上。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排水结构包括新风部件,该新风部件为上述的新风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水结构还包括底壳14,底壳14包括前侧排水槽15和背侧排水槽16,第一引流结构将冷凝水引流至前侧排水槽15,第二引流结构将冷凝水引流至背侧排水槽16。
在本实施中,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与新风部件上的蜗壳1、蜗壳盖2和密封盖13结合在一起,通过引水筋等对冷凝水起到引流作用,通过设置在水流最低点的排水口将冷凝水排出。蜗壳1、蜗壳盖2和密封盖13上汇集的冷凝水水流,通过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引流至底壳14上的排水槽中,其中蜗壳1上的一部分冷凝水通过其上的第一排水口5排出至底壳14的前侧排水槽15中,蜗壳1上的另一部分冷凝水则和蜗壳盖2以及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一起通过第二引流结构上的排水口排出到底壳14的背侧排水槽16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壳14上设置有连通槽18,连通槽18的第一端与前侧排水槽15连通,连通槽18的第二端与背侧排水槽16连通,从而使得前侧排水槽15和背侧排水槽16能够连通,使得冷凝水能够最终汇入到位置较低的排水槽内,并最终从位置较低的排水槽内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壳14上连接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与前侧排水槽15连通,第二引流结构引流的冷凝水经背侧排水槽16和连通槽18,在前侧排水槽15与第一引流结构引流的冷凝水汇流后,从排水管17排出。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新风空调包括上述的新风部件或上述的排水结构。
冷凝水的流动过程如下:
新风部件的蜗壳1上的冷凝水一分为二,一部分水流通过蜗壳1上的第一引流结构,从蜗壳1上的第一排水口5流出进入到底壳14的前侧排水槽15;另一部分水流通过蜗壳1上的第一引流段8,流经到蜗壳盖2上的第二引流段9,再从蜗壳盖2上的第二排水口11流出进入到底壳14的背侧排水槽16。
蜗壳盖2上的冷凝水通过其上的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第二排水口11,然后通过蜗壳盖2上的第二排水口11流出,进入到底壳14的背侧排水槽16。
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通过其上的第三引流段10,流经到蜗壳盖2上的第二引流段9,再从蜗壳盖2上的第二排水口11流出进入到底壳14的背侧排水槽16。
进入到底壳14的前侧排水槽15内的冷凝水,沿着前侧排水槽15流经底壳排水嘴,最后再通过排水管17排出空调机外。进入到底壳14的背侧排水槽16内的冷凝水,经连通槽18流动至底壳14的前侧排水槽15,与前侧排水槽15内的冷凝水汇合后,沿着前侧排水槽15流经底壳排水嘴,最后再通过排水管17排出空调机外。
本申请的新风空调运行原理和过程如下:
开启新风功能运行空调时,新风部件开始运转工作,空调器内机内部出现冷热交替现象,新风部件周围空气中的水分遇冷液化而成的冷凝水附着在了新风部件的外表面上,即在蜗壳1、蜗壳盖2和密封盖13的表面上。无数小冷凝水珠逐渐汇聚成较大的冷凝水珠,大的冷凝水珠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蜗壳1、蜗壳盖2、密封盖13上,沿着引流结构的引水筋慢慢往下流动,汇集在了引流结构的排水口处,然后将冷凝水从排水口排出引流到下方的底壳排水槽中。
新风部件表面上的冷凝水,分成两部分:蜗壳1上的一部分冷凝水从蜗壳1上的第一排水口5排出,进入下方的底壳14的前侧排水槽15中,再流经底壳14上的排水嘴处,并通过排水嘴流入排水管17里,然后通过排水管17将冷凝水从空调器内机中排出;蜗壳1上的另一部分冷凝水和蜗壳盖2、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则通过蜗壳盖12上的第二排水口11排出至下方的底壳14的背侧排水槽16内,然后再流经底壳14的前侧排水槽15中,在流经底壳14上的排水嘴处,并通过排水嘴流入排水管17里,最终通过排水管17将冷凝水从空调内机中排出,即底壳14的前侧排水槽15中有一段冷凝水流路是共用的,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引流的冷凝水均是流经底壳14的前侧排水槽15,再流向底壳排水嘴处,再通过排水管17,将冷凝水排出到空调器外,至此,整个流程结束。上述方案不仅简单高效,而且无需吸取冷凝水,可以及时对冷凝水进行引流排出,因此能够大大减少或者取消用于保温的海绵,能够实现持续运行。
在关闭新风功能运行空调时,空调内机同样存在冷热交替的现象,容易产生冷凝水,本申请中的引流结构,在不需要新风部件开启情况下,也同样保持原有的引水/排水作用,冷凝水也会依照上述过程,从空调内机内排出到空调器外,到达快速排出冷凝水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新风空调工作过程中,新风部件表面所产生的大大小小冷凝水不会进入新风部件内部,也不会跑到底壳排水槽以外的地方,而且也不会长时间附着在各个零件的表面上,使得新风部件外表面始终保持干爽的状态,从而达到了本申请防止冷凝水积聚的目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3)

1.一种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引流结构和第二引流结构,所述第一引流结构将所述外壳上的冷凝水向所述外壳的前侧引流,所述第二引流结构将所述外壳上的冷凝水向所述外壳的后侧引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蜗壳(1)和蜗壳盖(2),蜗壳盖(2)盖设在所述蜗壳(1)的一侧,所述第一引流结构设置在所述蜗壳(1)远离所述蜗壳盖(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蜗壳(1)的表面的第一引水筋(3),所述第一引水筋(3)的引流面沿着所述第一引流结构的进水端到出水端的方向逐渐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水筋(3)包括汇流段(4),所述汇流段(4)位于所述第一引水筋(3)的导流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段(4)的下侧设置有第一排水口(5),所述第一排水口(5)位于所述汇流段(4)的底部远离所述蜗壳(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沿着远离所述蜗壳(1)的方向,所述汇流段(4)的导流面向下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段(4)的底部形成汇流槽(6),所述汇流槽(6)沿着靠近所述第一排水口(5)的方向逐渐向所述第一排水口(5)的一侧侧壁倾斜;或,所述汇流段(4)的一侧侧面与所述第一排水口(5)的一侧侧面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槽(6)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排水口(5)的一侧侧壁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口(5)的出口两侧设置有引流壁(7)。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结构包括第一引流段(8),所述第一引流段(8)设置在所述蜗壳(1)上,并从所述蜗壳(1)远离所述蜗壳盖(2)的一侧从所述蜗壳(1)的外周壁延伸至所述蜗壳盖(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水筋(3)与所述第一引流段(8)连接,封挡所述蜗壳(1)下部的冷凝水流动路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结构还包括第二引流段(9),所述第二引流段(9)设置在所述蜗壳盖(2)的外侧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段(8)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衔接,所述第二引流段(9)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所述蜗壳(1)上的部分冷凝水经所述第一引流段(8)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水口(11)排出;或,所述第一引流段(8)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所述蜗壳(1)上的部分冷凝水经所述第一引流段(8)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水口(11),所述蜗壳盖(2)上的冷凝水经所述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水口(11)。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沿着由所述蜗壳(1)到所述蜗壳盖(2)的方向,所述第一引流段(8)的引流面高度逐渐降低。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密封盖(13),所述密封盖(13)设置在所述蜗壳盖(2)远离所述蜗壳(1)的一侧,所述第二引流结构还包括第三引流段(10),所述第三引流段(10)设置在所述密封盖(13)的外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流段(10)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衔接,所述第二引流段(9)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所述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经所述第三引流段(10)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水口(11)排出;或,所述第三引流段(10)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之间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所述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经所述第三引流段(10)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水口(11),所述蜗壳盖(2)上的冷凝水经所述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水口(11)。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段(8)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衔接,所述第三引流段(10)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衔接,所述第二引流段(9)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所述蜗壳(1)上的部分冷凝水经所述第一引流段(8)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水口(11)排出,所述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经所述第三引流段(10)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水口(11)排出;或,所述第一引流段(8)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衔接,所述第三引流段(10)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衔接,所述第三引流段(10)上设置有第三排水口(12),所述蜗壳(1)上的部分冷凝水经所述第一引流段(8)、所述第二引流段(9)和所述第三引流段(10)引流至所述第三排水口(12)排出,所述蜗壳盖(2)上的冷凝水经所述第二引流段(9)和所述第三引流段(10)引流至所述第三排水口(12)排出,所述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经所述第三引流段(10)引流至所述第三排水口(12)排出;或,所述第一引流段(8)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衔接,所述第三引流段(10)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衔接,所述第二引流段(9)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1),所述第三引流段(10)上设置有第三排水口(12),所述蜗壳(1)上的部分冷凝水经所述第一引流段(8)和所述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水口(11)排出,所述蜗壳盖(2)上的冷凝水经所述第二引流段(9)引流至所述第二排水口(11)排出,所述密封盖(13)上的冷凝水经所述第三引流段(10)引流至所述第三排水口(12)排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9、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引流结构一体注塑在所述外壳上。
19.一种排水结构,包括新风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部件为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部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还包括底壳(14),所述底壳(14)包括前侧排水槽(15)和背侧排水槽(16),所述第一引流结构将冷凝水引流至所述前侧排水槽(15),所述第二引流结构将冷凝水引流至背侧排水槽(16)。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4)上设置有连通槽(18),所述连通槽(18)的第一端与所述前侧排水槽(15)连通,所述连通槽(18)的第二端与所述背侧排水槽(16)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4)上连接有排水管(17),所述排水管(17)与所述前侧排水槽(15)连通,所述第二引流结构引流的冷凝水经所述背侧排水槽(16)和所述连通槽(18),在所述前侧排水槽(15)与所述第一引流结构引流的冷凝水汇流后,从所述排水管(17)排出。
23.一种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部件或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结构。
CN202121181927.1U 2021-05-28 2021-05-28 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 Active CN214949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1927.1U CN214949380U (zh) 2021-05-28 2021-05-28 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1927.1U CN214949380U (zh) 2021-05-28 2021-05-28 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49380U true CN214949380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56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1927.1U Active CN214949380U (zh) 2021-05-28 2021-05-28 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49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8528B (zh) 用于洗碗机的干燥装置和洗碗机
CN217817173U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110068067B (zh) 移动空调
CN214949380U (zh) 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
CN212618775U (zh) 空调器
CN113251478A (zh) 新风部件、排水结构和新风空调
CN106667409B (zh) 一种洗碗机用干燥系统
CN212360318U (zh) 新风部件及新风空调
CN110736149A (zh) 一种具有换新风功能的一体式空调
CN209537872U (zh) 干衣机的导水结构及干衣机
CN209537878U (zh) 一种干衣机底座及干衣机
CN205741657U (zh) 干衣机及干衣机的排水系统
CN210688682U (zh) 接水盘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250094U (zh) 空调接水盘及立柜式空调器
CN114110852A (zh) 空调烟机
CN208443027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41026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8056725B (zh) 水槽式清洗装置
CN105839370A (zh) 干衣机及干衣机的排水系统
CN107928583B (zh) 用于水槽洗碗机的呼吸器和水槽洗碗机
CN208926291U (zh) 进风组件及洗碗机
CN114251722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065776A (zh) 新风部件及新风空调
CN220757363U (zh) 一种引风机构以及水汽分离装置
CN215864006U (zh) 一种空调内机的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