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7532U - 一种塑胶固定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胶固定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47532U CN214947532U CN202120596763.2U CN202120596763U CN214947532U CN 214947532 U CN214947532 U CN 214947532U CN 202120596763 U CN202120596763 U CN 202120596763U CN 214947532 U CN214947532 U CN 2149475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b
- rear shell
- plastic
- bracket
- ri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rrors, Picture Frames, Photograph Stands, And Related Fasten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塑胶固定架,塑胶固定架包括架板和弹性臂;所述架板上设有倒刺组件,所述倒刺组件包括弹性件和倒钩;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倒钩的头端连接;所述倒钩的尾端用于穿过后壳上设有的与所述倒钩匹配的卡口后,抵接所述后壳完成支架与后壳的固定;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接收外力时形变,使得所述倒钩的尾端与所述后壳脱离抵接状态,完成所述支架和所述后壳的脱离。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卡扣和螺钉固定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卡扣固定装置,简化了安装和拆卸过程;相比于螺钉固定装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装配拆卸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塑胶固定架。
背景技术
目前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的网关设备为了加强桌面立放的平稳性,大多会在网关设备上增加支架。为了兼容壁挂安装,会在支架上设计挂墙孔。为了兼顾立放的平稳性和挂墙安装设计,支架尺寸会设计得较大。支架与机身常规的规定方案有螺钉固定或卡扣固定。螺钉固定方案拆装繁琐,成本比卡扣固定方案高;普通卡扣固定方案需要多处卡扣固定,组装不够便捷,且拆卸较困难,影响产线装配效率和用户拆解支架时的体验。
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常见的网关设备一般采用螺钉或卡口与固定装置进行固定。螺钉固定的情况下,成本较高,拆卸和安装繁琐;普通卡扣固定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对多处的卡扣分别进行锁定或分别进行解锁,组装不够便捷,拆卸较困难,影响产线装配效率和用户拆解支架时的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胶固定架,包括支架1和后壳2;所述支架1包括架板10和弹性臂11;所述架板10上设有倒刺组件100,所述倒刺组件100包括弹性件101和倒钩102;所述弹性件101的一端与所述支架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倒钩102的头端连接;所述倒钩102的尾端用于穿过后壳2上设有的与所述倒钩102匹配的卡口201后,抵接所述后壳2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固定;所述弹性件101用于在接收外力时形变,使得所述倒钩102的尾端与所述后壳2脱离抵接状态,完成所述支架1和所述后壳2的脱离。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101包括基础面103和基础骨104;所述基础面103的一端与所述架板10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础骨104连接,所述基础骨104的另一端与所述倒钩102的头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础面103的厚度小于所述架板10底部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架板10的底部围绕所述基础面103的位置制作成内凹结构105。
优选的,所述内凹结构105的内侧面设置为斜面,以便手指抵触所述基础面103。
优选的,所述基础面103和所述基础骨104之间设有至少一条加强筋106。
优选的,所述倒钩102与所述基础骨104的连接处内侧制作成弧形角。
优选的,所述架板10上设有第一导向骨107,所述后壳2上对应所述第一导向骨107的位置设有第一导向孔202。
优选的,所述弹性臂11的尾部上设有第二导向骨111,所述后壳2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导向骨111的位置设有第二导向孔203。
优选的,所述弹性臂11的中部,和/或,所述弹性臂11的尾部下设有支撑筋1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卡扣和螺钉固定结构,提供了一种塑胶固定架,相比于传统的卡扣固定装置,装配时为整体推入,拆卸时为整体拉出,简化了装配和拆卸流程,提升了安装或拆解支架时的用户体验感,且倒刺结构具有越往外拉扣合越紧的优点,比传统卡扣更加抗跌落;相比于螺钉固定装置,降低了成本,容易在通信技术领域推广使用,具有实用及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装配完成状态下的倒刺组件与后壳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装配完成状态下的第一导向骨与后壳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装配完成状态下的第二导向骨与后壳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的支架的后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的支架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的倒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的后壳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的卡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的内凹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的第一导向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的后壳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的第二导向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的弹性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的支撑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胶固定架的第二导向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后壳;10、架板;11、弹性臂;100、倒刺组件;101、弹性件;102、倒钩;103、基础面;104、基础骨;105、内凹结构;106、加强筋;107、第一导向骨;108、第一弹性筋;111、第二导向骨;112、凸起;113、支撑筋;114、挂墙孔;201、卡口;202、第一导向孔;203、第二导向孔;204、第一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就参考附图和实施例结合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胶固定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架1和后壳2;所述支架1和所述后壳2均采用塑胶材质,如图3所示,所述支架1包括架板10和弹性臂11;所述架板10上设有倒刺组件100,如图4所示,所述倒刺组件100包括弹性件101和倒钩102;所述弹性件101的一端与所述支架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倒钩102的头端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后壳2上设有与所述倒钩102匹配的卡口201,所述卡口201与所述倒钩102对应的一侧制作成坡面,如图6所示,以便于所述倒钩102插入所述卡口201;如图1a所示,所述倒钩102的尾端用于穿过所述卡口201后,抵接所述后壳2完成支架1与后壳2的固定;如图4所示,所述弹性件101用于在接收外力时形变,使得所述倒钩102的尾端与所述后壳2脱离抵接状态,完成所述支架1和所述后壳2的脱离;具体的,所述弹性件101在接收到一个从下往上的推力后,所述弹性件101与所述倒钩102相连的一端向上倾斜,带动所述倒钩102向上运动,使得所述倒钩102脱离所述后壳2,通过向上拔出所述后壳2,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脱离。
为了实现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结构锁定,所述架板10上至少设有一个倒刺组件100;当所述架板10上设有一个倒刺组件100时,通过所述倒刺组件100与其他固定组件共同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结构锁定;其他固定组件包括所述架板10上设置的第一导向骨107,和/或,所述弹性臂11尾部上设置的第二导向骨111;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向骨107可以设置在所述架板10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架板10的其他位置;如图5所示,所述后壳2上对应所述倒刺组件100的位置设有卡口201,所述后壳2上对应所述第一导向骨107的位置设有第一导向孔202,所述后壳2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导向骨111的位置设有第二导向孔203;在通过所述倒刺部、所述第一导向骨107和所述第二导向骨111共同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结构锁定的情形下,将所述支架1从下向上推入所述后壳2后,如图1a所示,所述倒刺组件100插入所述卡口201,与所述后壳2抵接,完成所述倒刺组件100与所述后壳2的结构锁定,所述倒刺组件100使得所述后壳2不能向上拔出;此时,如图1b所示,所述第一导向骨107插入所述第一导向孔202,抵住所述后壳2,完成对所述后壳2的固定,使得所述后壳2不能向下运动;同样,如图1c所示,所述第二导向骨111插入所述第二导向孔203内,完成对所述后壳2的固定,使得所述后壳2不能向下运动;由此,通过所述倒刺组件100、所述第一导向骨107和所述第二导向骨111共同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结构锁定。
在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装配完成状态下,从所述架板10的底部,对所述弹性件101施加一个从下向上的推力,所述弹性件101与所述倒钩102相连的一端向上倾斜,带动所述倒钩102向上运动,使得所述倒钩102脱离所述后壳2,此时,向上拔出所述后壳2,所述倒刺组件100脱离所述后壳2的同时,所述第一导向骨107和所述第二导向骨111均脱离所述后壳2,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脱离,其中,所述倒刺组件100、所述第一导向骨107和所述第二导向骨111与所述后壳2的配合为整体推入和整体拔出,简化了装配流程;所述倒刺组件100为强力锁定组件,所述第一导向骨107和所述第二导向骨111均为弱力固定组件,拆卸所述支架1时,无需使用大力强行拆卸,仅需用手指向上推动所述弹性件101使倒钩102脱扣,然后向上拔出所述后壳2,即可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脱离,提升了产线装配效率和用户拆装支架1体验;所述倒刺组件100的结构具有越往外拉扣合越紧的特点,与传统卡扣相比,设有倒刺组件100的塑胶固定架具有更优的抗跌落性能。
当所述架板10上设有至少两个倒刺组件100时,仅仅通过对各个倒刺组件100的位置进行合理布局,即可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结构锁定;例如,在所述架板10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分别设置一个倒刺组件100,通过上述两处倒刺组件100与后壳2的抵接,即可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结构锁定;或者,如图3所示,在所述架板10的底部左半部设有第一倒刺组件,所述第一倒刺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倒钩;在所述架板10的底部右半部设有第二倒刺组件,所述第二倒刺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第二倒钩;相应的,所述后壳2上对应所述第一倒钩和所述第二倒钩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将所述支架1从下向上推入所述后壳2,使所述第一倒钩插入所述第一卡口,所述第二倒钩插入所述第二卡口,在所述第一倒钩和所述第二倒钩分别与所述后壳2完成抵接后,实现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结构锁定。
在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装配完成状态下,从所述架板10的底部,对所述第一弹性件施加一个从下向上的推力,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倒钩相连的一端向上倾斜,带动所述第一倒钩向上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倒钩脱离所述后壳2;对所述第二弹性件施加一个从下向上的推力,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倒钩相连的一端向上倾斜,带动所述第二倒钩向上运动,使得所述第二倒钩脱离所述后壳2;此时,向上拔出所述后壳2,所述第一倒刺组件脱离所述后壳2的同时,所述第二倒刺组件也脱离所述后壳2,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脱离;拆卸所述支架1时,无需使用大力强行拆卸,仅需用手指向上推动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使所述第一倒钩和所述第二倒钩脱扣,然后向上拔出所述后壳2,即可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脱离,提升了产线装配效率和用户拆装支架的体验;所述第一倒刺组件与所述第二倒刺组件的结构具有越往外拉扣合越紧的特点,与传统卡扣相比,设有倒刺组件的塑胶固定架具有更优的抗跌落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所述弹性件101包括基础面103和基础骨104;所述基础面103的一端与所述架板10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础骨104连接,所述基础骨104的另一端与所述倒钩102的头端连接,所述倒钩102的尾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基础面103所在的平面的高度,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装配完成状态下,所述倒钩102的尾端与所述后壳2抵接,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结构锁定;所述基础面103用于在接收外力时形变,使得所述倒钩102的尾端与所述后壳2脱离抵接状态,完成所述支架1和所述后壳2的脱离;具体的,所述基础面103在接收到一个从下往上的推力后,所述基础面103与所述基础骨104相连的一端向上倾斜,带动所述倒钩102向上运动,使得所述倒钩102脱离所述后壳2,通过向上拔出所述后壳2,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使得所述基础面103在接收外力时具有更好的形变能力,所述基础面103的厚度小于所述架板10底部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了避免因误触所述基础面103导致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松脱,所述架板10的底部围绕所述基础面103的位置制作成内凹结构105,减少了误触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了便于手指抵触所述基础面103,所述内凹结构105的内侧面设置为斜面,提供了更多的手指操作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基础面103和所述基础骨104之间设有至少一条内凹结构106,如图1a所示,所述基础面103和所述基础骨104之间设有两条内凹结构106,所述内凹结构106用于提高所述基础面103与所述基础骨104之间的抗拉强度。
所述基础骨104和所述倒钩102之间也可以设有至少一条内凹结构106,用于提高所述基础骨104与所述倒钩102之间的抗拉强度,防止所述倒钩102在强外力作用下脱离所述基础骨10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倒钩102与所述基础骨104之间的抗拉强度,如图4所示,所述倒钩102与所述基础骨104的连接处内侧制作成弧形角;为了便于对倒钩102进行装配和拆卸,所述倒钩102的尾端设置成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架板10上设有第一导向骨107,如图9所示,所述后壳2上对应所述第一导向骨107的位置设有第一导向孔202;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导向骨107的侧面设有第一弹性筋108,装配完成状态下,如图1b所示,所述第一导向骨107从所述后壳2的后侧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202,位于后壳2前侧的第一导向槽204内,所述第一弹性筋108与所述第一导向槽204的侧面过盈配合,完成所述第一导向骨107对所述后壳2的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弹性臂11的尾部上设有第二导向骨111,如图13所示,所述后壳2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导向骨111的位置设有第二导向孔203;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导向骨111上设有凸起112,装配完成状态下,如图1c所示,所述第二导向骨111插入所述第二导向孔203,所述凸起112与所述后壳2的底部卡合,完成所述第二导向骨111对所述后壳2的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所述塑胶固定架在立方状态下,所述弹性臂11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弹性臂11的中部,和/或,所述弹性臂11的尾部下设有支撑筋113,用于保证装配完成状态下设备立放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所述塑胶固定架的壁挂功能,所述弹性臂11的中部还设有挂墙孔1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对应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塑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后壳(2);所述支架(1)包括架板(10)和弹性臂(11);所述架板(10)上设有倒刺组件(100),所述倒刺组件(100)包括弹性件(101)和倒钩(102);所述弹性件(101)的一端与所述支架(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倒钩(102)的头端连接;所述倒钩(102)的尾端用于穿过后壳(2)上设有的与所述倒钩(102)匹配的卡口(201)后,抵接所述后壳(2)完成所述支架(1)与所述后壳(2)的固定;所述弹性件(101)用于在接收外力时形变,使得所述倒钩(102)的尾端与所述后壳(2)脱离抵接状态,完成所述支架(1)和所述后壳(2)的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01)包括基础面(103)和基础骨(104);所述基础面(103)的一端与所述架板(10)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础骨(104)连接,所述基础骨(104)的另一端与所述倒钩(102)的头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面(103)的厚度小于所述架板(10)底部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板(10)的底部围绕所述基础面(103)的位置制作成内凹结构(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结构(105)的内侧面设置为斜面,以便手指抵触所述基础面(10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面(103)和所述基础骨(104)之间设有至少一条加强筋(106)。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塑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102)与所述基础骨(104)的连接处内侧制作成弧形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板(10)上设有第一导向骨(107),所述后壳(2)上对应所述第一导向骨(107)的位置设有第一导向孔(202)。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塑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11)的尾部上设有第二导向骨(111),所述后壳(2)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导向骨(111)的位置设有第二导向孔(20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塑胶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11)的中部,和/或,所述弹性臂(11)的尾部下设有支撑筋(1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96763.2U CN214947532U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一种塑胶固定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96763.2U CN214947532U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一种塑胶固定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47532U true CN214947532U (zh) | 2021-11-30 |
Family
ID=79038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596763.2U Active CN214947532U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一种塑胶固定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47532U (zh) |
-
2021
- 2021-03-24 CN CN202120596763.2U patent/CN2149475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224160A1 (zh) | 一种自锁型摁压式fpc连接器 | |
CN214947532U (zh) | 一种塑胶固定架 | |
CN212626223U (zh) | 一种适用于fpc连接器的自动锁扣结构 | |
CN108604742A (zh) | 一种弹片和终端 | |
CN215888914U (zh) | 一种装配式高低位连接插挂结构 | |
CN211186266U (zh) | 一种键盘板安装组件和桌上升降平台 | |
CN113668760A (zh) | 一种装配式高低位连接插挂结构 | |
CN220318806U (zh) | 一种便于组装的外墙凹凸铝板 | |
CN213340688U (zh) | 一种天线结构和室外天线 | |
TW200932086A (en) | A shell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216251287U (zh) | 扭簧和升降装置 | |
CN216020786U (zh) | 一种吸尘器的手柄结构 | |
CN217281322U (zh) | 抗弯曲断裂的矩形连接器 | |
CN214124435U (zh) | 一种简易型配电柜支撑配合组件 | |
CN220076046U (zh) | 一种五金支架与轮体易组装不易滑脱的安装结构 | |
CN215343117U (zh) | 超薄插座面板及插座 | |
CN220895695U (zh) | 壳体及储能设备 | |
CN219147004U (zh) | 方便安装的桌子 | |
CN220529926U (zh) | 一种壳体连接结构 | |
CN218265409U (zh) | 一种集成式把手 | |
CN213582121U (zh) | 触控笔安装结构及笔记本电脑 | |
CN109519456A (zh) | 一种家具连接件 | |
CN213413672U (zh) | 车后枕支架 | |
CN220172441U (zh) |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114737862B (zh) | 一种异形结构门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