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4718U - 流体动能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流体动能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44718U
CN214944718U CN202120231212.6U CN202120231212U CN214944718U CN 214944718 U CN214944718 U CN 214944718U CN 202120231212 U CN202120231212 U CN 202120231212U CN 214944718 U CN214944718 U CN 214944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rod
groove
swing arm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312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2312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44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44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44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体动能发电系统,涉及风力发电装置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风能利用设备不能持续且稳定发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纤绳将能量获取设备中的风能传递至能量传递设备,能量传递设备将第一纤绳传递的能量进行放大并通过能量压缩存储设备将风能以高压气体的形式存储,高压气体作用于能量转换设备,高压气体推动高压水并以水的势能形式传递至发电机进行发电。

Description

流体动能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流体动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寻求积极的对策,风能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储量十分丰富,风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将会有效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大力发展风能已经成为个各国政府的重要选择。
风力发电设备的风叶轮必须受风力带动旋转,当用以推动风叶轮的风力不足或无法连续作用时,风叶轮的转速即会降低甚至停滞,以至于无法常态维持应有的发电的效率。
由此现今的风力发电设备存在风能有效转换率低、连续发电能力差;在平原低风速地区,现有的风力发电机不能满容量运行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即现有风能利用设备不能持续且稳定发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流体动能发电系统,其包括能量获取设备、能量传递设备、能量压缩存储设备以及能量转换设备,所述能量获取设备包括立杆、摆臂、转动件以及联动装置,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回转连接,所述联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摆臂上,所述转动件用于获取风能并通过所述联动装置与所述能量传递设备连接
所述能量传递设备包括连接杆以及第二辊杆,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上分别固定两个第一链轮,两个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辊杆与两个所述第一链条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上固定有两个所述双槽棘轮,所述双槽棘轮通过第一纤绳与联动装置连接;
所述能量压缩存储设备包括压缩杆、滑道、储气罐以及气缸,所述压缩杆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压缩杆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所述滑道以及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上方,所述活塞用于压缩气体并将气体由所述气缸的管口传输至所述储气罐内;
所述能量转换设备包括压力缸、蓄水罐、汇集池、水斗以及第二链轮,所述储气罐与所述压力缸连通,所述压力缸的底端与所述蓄水罐连通,所述蓄水罐设置在所述压力缸上方,所述压力缸的底端还与所述汇集池连通,所述汇集池上方固定有竖直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链轮,两个所述第二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链条上固定若干所述水斗,所述蓄水罐的底端设置开口,所述蓄水罐内的介质由开口处流出能够进入所述水斗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件采用扇叶,所述联动装置包括槽型滑轮、摆杆、定位撅以及第一辊杆,所述第一辊杆与所述转动件固定连接,所述槽型滑轮穿设在所述摆臂上,所述槽型滑轮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辊杆至所述摆臂的距离,所述摆杆设置有两个,所述摆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槽型滑轮回转连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槽型滑轮外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辊杆贴合,两个所述摆杆参照所述槽型滑轮的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定位撅设置有两个,所述定位撅与所述槽型滑轮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撅用于限制所述摆杆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件采用开合百叶,所述摆臂与所述转动件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沿其中心水平部分为上开合百叶以及下开合百叶,所述上开合百叶以及所述下开合百叶与所述中心水平部铰接连接;
所述联动装置包括固定块以及释放锁死机构,所述固定块为矩形金属块,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摆臂上,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摆臂(12)固定连接,所述释放锁死机构包括释放机构以及锁死机构,所述释放机构以及所述锁死机构分设所述固定块的同一侧壁面上并与所述固定块回转连接;
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圆盘、动定位撅、静定位撅以及拉力弹簧,所述圆盘的中心与所述固定块回转连接,所述动定位撅的一端与所述圆盘的侧壁面固定连接,所述动定位撅的另一端向其背离所述圆盘的方向伸出,所述静定位撅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动定位撅的两侧,所述静定位撅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静定位撅的位置在于:所述动定位撅随所述圆盘转动过程中,能够与所述静定位撅相抵;
所述拉力弹簧设置在所述圆盘上,所述拉力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圆盘的所述动定位撅端,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
所述释放机构的结构与所述锁死机构的结构一致;
所述释放机构通过第六纤绳与所述锁死机构连接,所述释放机构通过第七纤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锁死机构通过第八纤绳与所述转动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能量传递设备还包括惯性飞轮,所述惯性飞轮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并用于增大转动惯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第一纤绳将能量获取设备中的风能传递至能量传递设备,能量传递设备将第一纤绳传递的能量进行放大并通过能量压缩存储设备将风能以高压气体的形式存储,高压气体作用于能量转换设备,高压气体推动高压水并以水的势能形式传递至发电机进行发电。
2、能量压缩存储设备与能量转换设备配合运行能够使得整体系统稳定持续地输出能量进行发电作业。
3、通过转动件的转动或者往复摆动,持续带动联动设备并通过能量传递设备传递至能量压缩设备中存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实施例1的能量获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联动装置的摆杆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另一摆杆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实施例1的能量传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实施例1的能量压缩存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能量压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实施例1的能量转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实施例2的能量获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实施例2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的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能量获取设备;11、立杆;12、摆臂;13、静滑轮;2、联动装置;21、第一辊杆;22、第一纤绳;23、摆杆;24、定位撅;25、槽型滑轮;3、能量传递设备;31、连接杆;32、双槽棘轮;33、惯性飞轮;34、第一链轮;35、第一链条;36、第二辊杆;37、传感器;4、能量压缩存储设备;41、滑道;42、伸缩杆;43、方向轮;44、带轮;45、第三纤绳;46、第四纤绳;47、配重块;48、储气罐;49、第五纤绳;5、能量压缩装置;51、压缩杆;52、气缸;53、活塞;54、进气止逆阀;55、排气止逆阀;56、注油口;6、能量转换设备;61、蓄水罐;62、水体流量控制器;63、压力缸;64、水位感应器;65、反向截止阀;66、汇集池;67、第二链轮;68、第二链条;69、水斗;7、开合百叶;71、弧沿;8、释放机构;81、静定位撅;82、动定位撅;83、拉力弹簧;84、第六纤绳;85、第七纤绳;86、圆盘;9、锁死机构;91、第八纤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6,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流体动能发电系统,包括能量获取设备1、能量传递设备3、能量压缩存储设备4以及能量转换设备6。如图1所示,能量获取设备1包括立杆11、摆臂12、联动装置2、第一辊杆21以及风扇,立杆11为竖直设置的圆柱长杆,立杆11的两端均通过支撑架支撑。摆臂12的一端与立杆11的中心处焊接连接,摆臂12的另一端与转动件回转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转动件采用风扇,转动件能够以摆臂12为轴线绕其转动。摆臂12的转动件端焊接连接有涵道装置,涵道装置既起到方向舵的作用,又能够增强风能。
摆臂12上还设置有联动装置2,如图2以及图3所示,联动装置2包括第一辊杆21、槽型滑轮25、摆杆23以及用于定位摆杆23的定位撅24,转动件的转轴上焊接固定伸向立杆11的第一辊杆21,第一辊杆21与摆臂12平行,转动件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辊杆21的同步转动。摆臂12贯穿槽型滚轮的中心并与槽型滑轮25焊接连接,槽型滑轮25设置在摆臂12靠近转动件的一端,槽型滑轮25的半径小于第一辊杆21至摆臂12的距离,因此第一辊杆21转动过程中,槽型滑轮25不会对第一辊杆21造成干涉。槽型滑轮25的凹槽内设置有两个摆杆23,两个摆杆23参照槽型滑轮25的中心呈对称设置,两个摆杆23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槽型滑轮25回转连接,两个摆杆23的另一端伸出至槽型滑轮25外并且其侧壁能够与第一辊杆21贴合。定位撅24焊接固定在槽型滑轮25上,定位撅24起到支撑摆杆23以及对摆杆23进行限位的作用。
由于转动件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辊杆21以及摆杆23转动,而摆杆23转动的过程中,摆臂12会阻碍摆杆23的转动角度,因此摆杆23靠近转动的一端设置为弧形,弧形的尺寸应当满足:摆杆23绕转轴转动后,摆杆23能够与定位撅24相抵且摆杆23不与摆臂12相抵。摆杆23的长度应当满足:摆杆23向槽型滑轮25方向转动时,摆杆23的伸出端与槽型滑轮25的中心距离不断减小,并在摆杆23与另一定位撅24相抵后,摆杆23的伸出端与槽型滑轮25中心的距离与槽型滑轮25的半径一致,进而第一辊杆21在图2或者图3的基础上继续转动能够与摆杆23分离并带动另一摆杆23转动,另一摆杆23转动,同样能够与第一辊杆21分离。
如图4所示,能量传递设备3包括等高且平行设置的两个连接杆31,两个连接杆31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任意一个连接杆31上同轴设置有两个第一链轮34,连接杆31与第一链轮34焊接固定,另一连接杆上设置有相对应的两个第一链轮34,相对应的两个第一链轮34之间通过第一链条35传动连接,两个第一链条35的底端焊接固定有第二辊杆36,第二辊杆36设置在第一链条35背离连接杆31的一端,进而第一链轮34转动带动第一链条35,第二辊杆36随第一链条35的转动而移动,另外第二辊杆36的长度方向与连接杆31的长度方向平行。
任意一个连接杆31上还穿设有与连接杆31同轴的两个双槽棘轮32、两个惯性飞轮33以及传感器37,传感器37设置在连接杆31的一端,传感器37能够将连接杆31的转动速率转换为转速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惯性飞轮33能够通过惯性储存以及释放能量,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同时惯性飞轮33还能够较小风能的不稳定性对连接杆31转动的影响。
两个双槽棘轮32相邻设置,双槽棘轮32内置棘爪,双槽棘轮32的边缘处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凹槽,双槽棘轮32通过第一纤绳22与能量获取设备1连接,第一纤绳22的具体连接结构为:第一纤绳22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摆杆23背离槽型滑轮25中心的一端上,第一纤绳22穿过在两个双槽棘轮32同侧的凹槽,第一纤绳22通过若干静滑轮13改变方向并由立杆11的顶端以及底端引出。两个双槽棘轮32的另一凹槽通过第二纤绳连接(第二纤绳以及凹槽未在图4中示出),第二纤绳缠绕在两个凹槽内,第二纤绳用于沿连接杆31的长度方向驱使两个双槽棘轮32往复转动。
双槽棘轮32的转动过程为:仅当第一纤绳22的移动方向与其转动方向相同时,棘爪执行加力动作,双槽棘轮32的内外圈同步转动;方向相反时,棘爪不执行加力动作,双槽棘轮32执行空转动作。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31上焊接固定的两个双槽棘轮32的转动方向一致,由此设置在两个双槽棘轮32同侧的第一纤绳22运作时,两个双槽棘轮32处于相反的运作状态。同时为避免第一纤绳22与双槽棘轮32产生滑动,所以可通过预先将第一纤绳22缠绕在双槽棘轮32上,且第一纤绳22的缠绕前后的运作方向保持一致,并通过螺栓对第一纤绳22在双槽棘轮32上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以及图3所示,通过设置静滑轮13对第一纤绳22的方向进行限制,而静滑轮13容易与第一辊杆21发生抵触,所以联动装置2处的静滑轮12的位置在于:静滑轮13设置在第一辊杆21的转动路径外,因此静滑轮13不与第一辊杆21接触。
如图1-4所示,能量获取设备1以及能量传递设备3的运作过程为:风力推动摆杆23以及风扇转动,风扇上的第一辊杆21推动摆杆23,摆杆23转动带动第一纤绳22的一端移动,第一纤绳22仅能带动其中一个双槽棘轮32转动,另一个双槽棘轮32空转,转动的双槽棘轮32带动第二纤绳在连接杆31上缠绕,当第一辊杆21推动另一摆杆23时,两个双槽棘轮32处于相反的状态,此时转动后的摆杆23受第一纤绳22的作用力,能够快速恢复至初始的水平位置,但连接杆31仍处于相同方向的转动,连接杆31带动第一链条35移动,第二辊杆36随第一链条35同步移动。
如图5所示,能量压缩存储设备4包括滑道41、伸缩杆42、方向轮43、带轮44、配重块47、能量压缩装置5以及储气罐48,能量压缩装置5与储气罐48连通。滑道41设置有两个并分设在能量传递设备3中的第二辊杆36的正上方以及正下方,滑道41与伸缩杆42滑动连接,伸缩杆42的底端设置在滑道41内,伸缩杆42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控制器控制,伸缩杆42的尺寸应当满足:当伸缩杆42处于伸出状态时,伸缩杆42能够与第二辊杆36相抵;当伸缩杆42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二辊杆36能够通过伸缩杆42。滑道41的长度应当满足:滑道41的长度大于摆杆23和第一辊杆21相抵至分离过程中第一纤绳22伸长的长度。
滑道41的一端弯折设置,弯折端的位置在于:当第二辊杆36带动伸缩杆42沿第一链条35运作至弯折端时,第二辊杆36能够与伸缩杆42分离,同时弯折端对滑动的伸缩杆42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风力过大时,第二辊杆36将伸缩杆42推出滑道41。两个滑道41背离弯折处的一侧分别通过支撑架固定有方向轮43,带轮44、配重物以及空气压缩装置依次设置在方向轮43的下方。伸缩杆42底端的侧壁面通过第三纤绳45与带轮44的外圈连接,带轮44的内圈通过第四纤绳46与配重块47连接。第三纤绳45与带轮44外圈的缠绕方向与第四纤绳46与带轮44内圈的缠绕方向相反,因此第三纤绳45缠绕的同时第四纤绳46伸长,或者第三纤绳45伸长的同时第四纤绳46缠绕。另外,第四纤绳46的缠绕方向应当满足:伸缩杆42向滑道41的弯折端移动时,第四纤绳46处于缠绕状态。
第二辊杆36移动的过程中,第二辊杆36能够与伸缩杆42相抵并带动伸缩杆42沿滑槽移动,此时带轮44转动,第四纤绳46缠绕,当伸缩杆42移动至滑道41的弯折端或者控制器基于传感器37的转速信号控制伸缩杆42缩回时,配重块47下落并带动带轮44转动,进而伸缩杆42退回至初始位置。
如图6所示,能量压缩装置5包括压缩杆51以及气缸52,气缸52顶端开口的内壁面上开设有滑槽,滑槽沿气缸52的高度方向设置,压缩杆51通过滑轮与滑槽滑动连接。压缩杆51伸入气缸52的一端焊接连接有活塞53,活塞53呈“U”型,活塞53的侧壁面与气缸52的内壁面相抵,活塞53上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活塞环,活塞环起到密封气缸的作用。气缸52内设置有空腔,空腔位于活塞53下方并且活塞53下落后能够伸入至空腔内,空腔的侧壁上开设有注油口56,润滑油由注油口56注入至空腔内,压缩杆51的活塞53能够沾有润滑油,润滑油起到润滑活塞53与气缸52接触面的作用,活塞环能够使得气缸内壁形成油膜。气缸52室上还设置有翼沿,翼沿能够防止活塞53下降的力度过大造成润滑油飞溅。
气缸52的底端开设有相对的两个管道,任意一个管道内焊接固定有进气止逆阀54,另一个管道内焊接有排气止逆阀55并与储气罐48连通,进气止逆阀54用于吸入外部气体、排气止逆阀55用于通过管道将压缩后的气体输送至储气罐48内。
气缸52的运作过程为:进气止逆阀54以及排气止逆阀55处于闭合状态,压缩杆51处于气缸52上方,配重物下落带动压缩杆51同步下落并压缩气缸52内气体,气缸52内的压缩气体通过管道输送至储气罐48内,完成压缩气体的输送。
由于配重块47完成下降后能够通过带轮44上升,压缩杆51无法上升,而配重块47需要与压缩杆51配合使用才能够实现压缩气体操作,由此压缩杆51的顶端与配重块47的底端通过第五纤绳49固定连接,配重块47能够带动压缩杆51同步运作,因此能够通过带轮44控制配重块47以及压缩杆51完成压缩气体以及填充气体的操作。
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能量压缩存储设备4可设置多组,通过控制器控制不同伸缩杆42的伸长以及缩回,以适应风力的大小变化,实现对风能的充分利用。
如图7所示,能量转换设备6包括压力缸63、蓄水罐61、汇集池66、水斗69以及第二链轮67,压力缸63的顶端与储气罐48的出口连通,连通处的内壁面上焊接有电磁阀以及排气阀。压力缸63内设置有水位感应器64,水位感应器64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控制器控制。蓄水罐61设置在压力缸63的上方,蓄水罐61的底端通过管路与压力缸63的底端连通,压力缸63的底端连通处的内壁上焊接有反向截止阀65,反向截止阀65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控制器控制,反向截止阀65具有止逆作用。
蓄水罐61背离其连通处的一端开设有开口,开口上焊接固定有水体流量控制器62,蓄水罐61内的高压水能够由水体流量控制器62处冲出,水体流量控制器62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控制器控制,水体流量控制器62能够检测水体的流量以及控制蓄水罐61开口的开闭。
水体流量控制器62背离蓄水罐6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链轮67,发电机与第二链轮67连接并用于传输电力。两个第二链轮67竖直设置,两个第二链轮67通过第二链条68传动连接,同时第二链条68上焊接固定有若干水斗69,水斗69沿第二链条68等距均匀排布,水斗69为侧壁面倾斜且顶端开口的长方体盒,蓄水罐61内的高压水能够流入至水斗69内。水斗69的底端设置有栅栏,栅栏为沿水斗69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板状物,栅栏用于防止水斗69在接受高压水时,高压水沿水斗69的底壁流出。
汇集池66设置在第二链轮67的正下方,汇集池66的底端与压力缸63的底端连通,连通处焊接固定有反向截止阀65,反向截止阀65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控制器控制。蓄水罐61内的高压水冲进水斗69内,水斗69在重力以及高压水冲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链轮67转动,进而将水斗69内的水倾斜倒出至汇集池66内。
本实施例的发电过程为:风扇接收风力后转动,风扇带动第一辊杆21转动,第一辊杆21带动联动装置2的摆杆23的转动,摆杆23通过第一纤绳22将能量传递至连接杆31,连接杆31转动带动第一链轮34上的第二辊杆36运作,第二辊杆36在第一链条35上的运作过程中,与伸缩杆42相抵并推动伸缩杆42,此时伸缩杆42处于伸出状态,当第二辊杆36运动至弯折处或控制器控制伸缩杆42缩回时,第二辊杆36与伸缩杆42分离,失去相对作用力的配重块47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下降并带动伸缩杆42缩回,与配重块47焊接连接的压缩杆51压缩气缸52内气体,压缩气体输送至储气罐48内。第二辊杆36推动伸缩杆42时能够带动配重块47以及压缩杆51的上升,完成气缸52内的气体填充。能量转换设备6中的反向截止阀65开启,储气罐48内的气体推动压力缸63内的水,水体经管路产生高压水流并由蓄水罐61的水体流量控制器62处冲至水斗69内,水斗69带动第二链轮67的转动并通过发电机将电力传输。
实施例2:
参见图8-10,本实施例提出了另一种流体动能发电系统,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能量获取设备1中的转动件、联动装置2,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转动件设置为开合百叶7,摆臂12背离立杆11的一端与开合百叶7的中心焊接固定,开合百叶7沿其中心水平部分为等大的上开合百叶7以及下开合百叶7,上开合百叶7以及下开合百叶7均与中心水平部铰接连接,进而上开合百叶7以及下开合百叶7能够绕中心水平部摆动。
如图9所示,联动装置2采用释放锁死机构,释放锁死机构包括固定块以及一体成型设置的释放机构8以及锁死机构9(释放机构8以及锁死机构9为相同结构,仅因两个机构连接关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固定块为长条金属块(固定块未在图中示出),固定块设置在摆臂12上并与摆臂12焊接固定,固定块的长度方向与摆臂12的长度方向垂直,释放机构8以及锁死机构9分别通过转轴与固定块同一侧壁面上相对的两端回转连接,释放机构8以及锁死机构9均包括圆盘86、拉力弹簧83、静定位撅81以及动定位撅82,转轴贯穿圆盘86的中心,圆盘86的侧壁面上焊接固定动定位撅82,动定位撅82随圆盘同步转动。动定位撅82的两侧分别设置静定位撅81,两个静定位撅81焊接固定在固定块上,两个静定位撅81的位置在于:两个静定位撅81参照圆盘86的竖直轴线呈对称设置,动定位撅82随圆盘86转动的过程中,动定位撅82能够分别与两个静定位撅81相抵。拉力弹簧83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圆盘86的动定位撅82端,拉力弹簧8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块上。拉力弹簧83处于未受力的自然状态时,圆盘86与任意一个静定位撅81相抵。当圆盘86带动动定位撅82转动时,拉力弹簧83处于拉伸状态,并在其越过竖直位置时,拉力弹簧83将圆盘86快速推至另一静定位撅81上。
释放机构8的圆盘86侧壁面上相对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第七纤绳85,第七纤绳85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开合百叶7的上下两端,上开合百叶7以及下开合百叶7受风力推动而摆动的过程中,开合百叶7带动第七纤绳85拉伸,并带动圆盘86的转动,并由静定位撅81对摆动的距离进行限制。
锁死机构9对应第七纤绳85的位置上通过螺栓固定第八纤绳91的一端,第八纤绳91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螺栓与上开合百叶7以及下开合百叶7的百叶窗传动机构固定,第八纤绳91用于控制百叶的开启以及关闭。释放机构8与锁死机构9通过第六纤绳84连接,第六纤绳84设置有两个并通过螺栓分别与释放机构8以及锁死机构9的圆盘86侧壁面固定连接。
由于开合百叶7回摆时会产生一定的弧度,弧度会影响第七纤绳85以及第八纤绳91的长度以及方位角度,为避免旋转臂回摆时长度和方位角度对纤绳的影响,开合百叶7的上下两端一体成型设置有弧沿71,第七纤绳85固定在弧沿71上,另外第一纤绳22通过螺栓与弧沿71固定连接,第一纤绳22用于传递能量,联动装置2用于控制转动件旋转或者往复摆动。
释放锁死机构与开合百叶7的运作过程为:开合百叶7受风力而摆动,百叶闭合的部分受风力推动而朝立杆11侧摆动,以上开和百叶7向立杆11侧摆动为例进行说明。开合百叶7受风力作用而摆动,开合百叶7摆动带动释放机构8转动,释放机构8转动时拉动第六纤绳84,释放机构8越过竖直位置后快速与静定位撅81相抵,此时第六纤绳84快速拉动锁死机构9转动,锁死机构9转动后,上开合百叶7以及下开合百叶7的百叶窗开闭状态发生改变,风力推动开合百叶7的反向运动,进而实现开合百叶7的往复摆动。
为保证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实施,必备生产用电能,本实用新型中的能量获取装置1可构架、阵列式、立体式安装,所获取的高压气体汇集在一起进行储存以备用发电。由于压力型的风能获取设计中,对于能量的获取是动能体的,动能体做功持续时间比动能面做功的持续时间长,风能会得到充分的利用。风能获取后不是直接的发电,而是通过控制器控制水的存储以及释放将能量转换成水的势能发电,因此风能利用率高且发电的连续性、稳定性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纤绳22将能量获取设备1中的风能传递至能量传递设备3,联动装置2确保能量获取设备1的持续运作,能量传递设备3将第一纤绳22传递的能量进行放大并通过能量压缩存储设备4将风能以高压气体的形式存储,高压气体作用于能量转换设备6,高压气体推动高压水并以水的势能形式传递至发电机进行发电。
能量压缩存储设备4与能量转换设备6配合运行能够使得整体系统稳定持续地输出能量。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流体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获取设备(1)、能量传递设备(3)、能量压缩存储设备(4)以及能量转换设备(6),所述能量获取设备(1)包括立杆(11)、摆臂(12)、转动件以及联动装置(2),所述摆臂(12)的一端与所述立杆(11)固定连接,所述摆臂(12)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回转连接,所述联动装置(2)设置在所述摆臂(12)上,所述转动件用于获取风能并通过所述联动装置(2)与所述能量传递设备(3)连接;
所述能量传递设备(3)包括连接杆(31)以及第二辊杆(36),所述连接杆(3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31)上分别固定两个第一链轮(34),两个所述第一链轮(34)通过第一链条(35)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辊杆(36)与两个所述第一链条(35)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31)上固定有两个双槽棘轮(32),所述双槽棘轮(32)通过第一纤绳(22)与联动装置(2)连接;
所述能量压缩存储设备(4)包括压缩杆(51)、滑道(41)、储气罐(48)以及气缸(52),所述压缩杆(51)的一端与活塞(53)固定连接,所述压缩杆(51)与所述滑道(41)滑动连接,所述滑道(41)以及所述活塞(53)设置在所述气缸(52)的上方,所述活塞(53)用于压缩气体并将气体由所述气缸(52)的管口传输至所述储气罐(48)内;
所述能量转换设备(6)包括压力缸(63)、蓄水罐(61)、汇集池(66)、水斗(69)以及第二链轮(67),所述储气罐(48)与所述压力缸(63)连通,所述压力缸(63)的底端与所述蓄水罐(61)连通,所述蓄水罐(61)设置在所述压力缸(63)上方,所述压力缸(63)的底端还与所述汇集池(66)连通,所述汇集池(66)上方固定有竖直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链轮(67),两个所述第二链轮(67)通过第二链条(68)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链条(68)上固定若干所述水斗(69),所述蓄水罐(61)的底端设置开口,所述蓄水罐(61)内的介质由开口处流出能够进入所述水斗(6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采用扇叶,所述联动装置(2)包括槽型滑轮(25)、摆杆(23)、定位撅(24)以及第一辊杆(21),所述第一辊杆(21)与所述转动件固定连接,所述槽型滑轮(25)穿设在所述摆臂(12)上,所述槽型滑轮(25)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辊杆(21)至所述摆臂(12)的距离,所述摆杆(23)设置有两个,所述摆杆(23)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槽型滑轮(25)回转连接,所述摆杆(23)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槽型滑轮(25)外并能够与所述第一辊杆(21)贴合,两个所述摆杆(23)参照所述槽型滑轮(25)的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定位撅(24)设置有两个,所述定位撅(24)与所述槽型滑轮(25)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撅(24)用于限制所述摆杆(23)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采用开合百叶(7),所述摆臂(12)与所述转动件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沿其中心水平部分为上开合百叶(7)以及下开合百叶(7),所述上开合百叶(7)以及所述下开合百叶(7)与所述中心水平部铰接连接;
所述联动装置(2)包括固定块以及释放锁死机构,所述固定块为矩形金属块,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摆臂(12)上,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摆臂(12)固定连接,所述释放锁死机构包括释放机构(8)以及锁死机构(9),所述释放机构(8)以及所述锁死机构(9)分设所述固定块的同一侧壁面上并与所述固定块回转连接;
所述释放机构(8)包括圆盘(86)、动定位撅(82)、静定位撅(81)以及拉力弹簧(83),所述圆盘(86)的中心与所述固定块回转连接,所述动定位撅(82)的一端与所述圆盘(86)的侧壁面固定连接,所述动定位撅(82)的另一端向其背离所述圆盘(86)的方向伸出,所述静定位撅(81)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所述动定位撅(82)的两侧,所述静定位撅(81)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静定位撅(81)的位置在于:所述动定位撅(82)随所述圆盘(86)转动过程中,能够与所述静定位撅(81)相抵;
所述拉力弹簧(83)设置在所述圆盘(86)上,所述拉力弹簧(8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圆盘(86)的所述动定位撅(82)端,所述拉力弹簧(83)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
所述释放机构(8)的结构与所述锁死机构(9)的结构一致;
所述释放机构(8)通过第六纤绳(84)与所述锁死机构(9)连接,所述释放机构通过第七纤绳(85)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锁死机构(9)通过第八纤绳(91)与所述转动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流体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传递设备还包括惯性飞轮,所述惯性飞轮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并用于增大转动惯性。
CN202120231212.6U 2021-01-27 2021-01-27 流体动能发电系统 Active CN214944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1212.6U CN214944718U (zh) 2021-01-27 2021-01-27 流体动能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1212.6U CN214944718U (zh) 2021-01-27 2021-01-27 流体动能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44718U true CN214944718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100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31212.6U Active CN214944718U (zh) 2021-01-27 2021-01-27 流体动能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44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9132B (zh) 浮体绳轮波浪能采集系统
US20080110168A1 (en) Dynamic Flui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KR101372542B1 (ko) 파력 발전장치
CN108571419A (zh) 一种海浪气动发电装置
US20090230692A1 (en) Dynamic fluid energy conversion
CN214944718U (zh) 流体动能发电系统
CN112761879A (zh) 流体动能发电系统
CN201052346Y (zh) 多级重力滑摆棘轮机构及其高楼救生器
US20220034307A1 (en)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traction and/or Storage of Energy From Moving Fluids
CN107956630B (zh) 摆动式海浪发电装置
CN110946055A (zh) 一种节能的水利灌溉装置
EP2302202A1 (en) Hydraulic propulsion for increases of hydroelektric power station capacity
CN110185594A (zh) 一种压水井装置
CN105003399B (zh) 一种利用车轮对路面碾压力发电的发电系统
CN112558100B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智能监控装置
CN215521822U (zh) 一种分段自带减振阻尼的水平轴风电机组主轴
CN111188738B (zh) 一种气压传动的扑翼式发电装置
CN110185589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扇叶清理装置
CN114251217A (zh) 一种小型稳流水力发电系统
JP2004204830A (ja) 軸沿回転翼風車
US10876520B2 (en) Speed-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r apparatus
CN114000981A (zh) 流体动能负压发电系统
CN111066625B (zh) 一种水利工程的动力装置
CN102705194A (zh) 一种立轴风力空气压力机
JP3179094U (ja) 流体重量差による蓄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