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2688U - 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42688U
CN214942688U CN202023322317.7U CN202023322317U CN214942688U CN 214942688 U CN214942688 U CN 214942688U CN 202023322317 U CN202023322317 U CN 202023322317U CN 214942688 U CN214942688 U CN 214942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fixedly connected
stake
ground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223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红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Dejiang
Original Assignee
Lishui Feitianren Machinery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shui Feitianren Machinery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shui Feitianren Machinery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223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42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42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42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地基框,所述地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旧建筑,所述地基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并延伸至地面上方的第一桩柱,所述第一桩柱的外侧套接有支承板,左侧两个所述第一桩柱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与右侧两个所述第一桩柱内部固定连接的横向钢柱。该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具备稳定性高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旧建筑由于文化留存和使用年限未满等原因,不便于拆除,需要在旧建筑的上方进行套建,但现有的高层建筑支承能力差,在进行多层高层建筑时,其稳定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其中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其新建、改建或扩建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附属构筑物设施指与房屋建筑配套的水塔、自行车棚、水池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指与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相配套的电气、给排水、暖通、通信、智能化、电梯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
现有技术中,旧建筑由于文化留存和使用年限未满等原因,不便于拆除,需要在旧建筑的上方进行套建,但现有的高层建筑支承能力差,在进行多层高层建筑时,其稳定性差,故而提出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地基框,所述地面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旧建筑,所述地基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并延伸至地面上方的第一桩柱,所述第一桩柱的外侧套接有支承板,左侧两个所述第一桩柱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与右侧两个所述第一桩柱内部固定连接的横向钢柱,所述横向钢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并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桩柱相对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固杆,左侧两个所述第一桩柱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与右侧两个所述第一桩柱顶部固定连接的横柱,所述横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横向钢柱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加固杆,两个所述横柱的顶部均与钢板固定连接,所述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泥板,所述水泥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依次贯穿钢板和横柱的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水泥板顶部和横柱底部的压套,所述水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第二桩柱,所述第二桩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桩柱外侧固定连接的角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桩柱位于旧建筑的外部,所述第一桩柱呈矩形阵列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承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承板在第一桩柱上呈等距离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向钢柱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桩柱的内部开设有与横向钢柱相适配的安装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加固杆的数量与螺杆的数量均为多个,前后所述螺杆呈前后对称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桩柱的横截面与第二桩柱的横截面大小相等,所述钢板的外侧与角板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钢柱位于旧建筑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角板呈直角形状,所述角板为不锈钢板,所述角板通过螺栓与第一桩柱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通过设有地基框对第一桩柱进行支撑,通过第一桩柱上的支承板将作用在第一桩柱上的压力分散,支承板对第一桩柱起到稳定和定位的作用,同时通过设有横向钢柱,横柱与横向钢柱通过第二加固杆连接,横向钢柱与第一桩柱均与第一加固杆连接,进一步增加了横柱与第一桩柱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螺杆增加了水泥板、钢板和横柱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角板对第二桩柱和第一桩柱进行了加固,在第二桩柱的顶部可以继续施工安装横柱,并进行多层高层建筑,从而达到了稳定性高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中第一桩柱与横向钢柱结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中第二桩柱的俯视剖面图。
图中:1、地面;2、地基框;3、旧建筑;4、第一桩柱;5、支承板;6、横向钢柱;7、第一加固杆;8、横柱;9、第二加固杆;10、钢板;11、水泥板;12、螺杆;13、压套;14、第二桩柱;15、角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包括地面1,地面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地基框2,地面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旧建筑3,地基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并延伸至地面1上方的第一桩柱4,第一桩柱4位于旧建筑3的外部,第一桩柱4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一桩柱4的外侧套接有支承板5,支承板5的数量为多个,支承板5在第一桩柱4上呈等距离分布,左侧两个第一桩柱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与右侧两个第一桩柱4内部固定连接的横向钢柱6,横向钢柱6呈前后对称分布,第一桩柱4的内部开设有与横向钢柱6相适配的安装槽,横向钢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并与左右两侧第一桩柱4相对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固杆7,左侧两个第一桩柱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与右侧两个第一桩柱4顶部固定连接的横柱8,横柱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横向钢柱6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加固杆9,两个横柱8的顶部均与钢板10固定连接,第一桩柱4的横截面与第二桩柱14的横截面大小相等,钢板10的外侧与角板15固定连接,横向钢柱6位于旧建筑3的上方,钢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泥板11,水泥板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依次贯穿钢板10和横柱8的螺杆12,第二加固杆9的数量与螺杆12的数量均为多个,前后螺杆12呈前后对称分布,螺杆12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水泥板11顶部和横柱8底部的压套13,水泥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第二桩柱14,第二桩柱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桩柱4外侧固定连接的角板15,角板15呈直角形状,角板15为不锈钢板,角板15通过螺栓与第一桩柱4固定连接,通过设有地基框2对第一桩柱4进行支撑,通过第一桩柱4上的支承板5将作用在第一桩柱4上的压力分散,支承板5对第一桩柱4起到稳定和定位的作用,同时通过设有横向钢柱6,横柱8与横向钢柱6通过第二加固杆9连接,横向钢柱6与第一桩柱4均与第一加固杆7连接,进一步增加了横柱8与第一桩柱4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螺杆12增加了水泥板11、钢板10和横柱8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角板15对第二桩柱14和第一桩柱4进行了加固,在第二桩柱14的顶部可以继续施工安装横柱8,并进行多层高层建筑,从而达到了稳定性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有地基框2对第一桩柱4进行支撑,通过第一桩柱4上的支承板5将作用在第一桩柱4上的压力分散,支承板5对第一桩柱4起到稳定和定位的作用,同时通过设有横向钢柱6,横柱8与横向钢柱6通过第二加固杆9连接,横向钢柱6与第一桩柱4均与第一加固杆7连接,进一步增加了横柱8与第一桩柱4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螺杆12增加了水泥板11、钢板10和横柱8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角板15对第二桩柱14和第一桩柱4进行了加固,在第二桩柱14的顶部可以继续施工安装横柱8,并进行多层高层建筑,从而达到了稳定性高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旧建筑3由于文化留存和使用年限未满等原因,不便于拆除,需要在旧建筑3的上方进行套建,但现有的高层建筑支承能力差,在进行多层高层建筑时,其稳定性差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包括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地基框(2),所述地面(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旧建筑(3),所述地基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并延伸至地面(1)上方的第一桩柱(4),所述第一桩柱(4)的外侧套接有支承板(5),左侧两个所述第一桩柱(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与右侧两个所述第一桩柱(4)内部固定连接的横向钢柱(6),所述横向钢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并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桩柱(4)相对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固杆(7),左侧两个所述第一桩柱(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与右侧两个所述第一桩柱(4)顶部固定连接的横柱(8),所述横柱(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横向钢柱(6)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加固杆(9),两个所述横柱(8)的顶部均与钢板(10)固定连接,所述钢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泥板(11),所述水泥板(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依次贯穿钢板(10)和横柱(8)的螺杆(12),所述螺杆(12)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水泥板(11)顶部和横柱(8)底部的压套(13),所述水泥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第二桩柱(14),所述第二桩柱(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桩柱(4)外侧固定连接的角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柱(4)位于旧建筑(3)的外部,所述第一桩柱(4)呈矩形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5)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承板(5)在第一桩柱(4)上呈等距离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柱(6)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桩柱(4)的内部开设有与横向钢柱(6)相适配的安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杆(9)的数量与螺杆(12)的数量均为多个,前后所述螺杆(12)呈前后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柱(4)的横截面与第二桩柱(14)的横截面大小相等,所述钢板(10)的外侧与角板(15)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钢柱(6)位于旧建筑(3)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板(15)呈直角形状,所述角板(15)为不锈钢板,所述角板(15)通过螺栓与第一桩柱(4)固定连接。
CN202023322317.7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Active CN214942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22317.7U CN214942688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22317.7U CN214942688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42688U true CN214942688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117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22317.7U Active CN214942688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426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79820A (en) Buildings
CN214942688U (zh) 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CN210737766U (zh) 框架式节能立体房屋
CN218970801U (zh) 一种小蛮腰电视塔钢结构
CN112323978A (zh) 一种转角悬挑结构及建筑结构
CN204001705U (zh) 基于地锚桁架的地下室外墙单面支模施工结构
WO2019085733A1 (zh) 一种建筑物的巨型结构
CN206360205U (zh) 大跨度混凝土桁架结构
CN213014697U (zh) 一种转角悬挑结构及建筑结构
CN211395953U (zh) 异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与薄壁型钢屋盖钢结构建筑
CN209211935U (zh) 一种厂房的加装夹层
CN216379964U (zh) 一种立面组合拼装式临建施工结构
CN112064784A (zh) 装配式轻钢结构住宅建筑系统
CN212477784U (zh) 一种新型的建筑基础结构
CN220666653U (zh) 一种商场板柱结构
CN216304935U (zh) 一种装配式移动度假屋
CN111502323A (zh) 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KR100426603B1 (ko) 변형 엇갈림 트러스 거더를 이용한 철골조 공동주택구조방법
CN213654243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拆式支护
CN220621016U (zh) 一种建筑用可调节支撑结构
CN216840599U (zh) 超高独立柱架体结构
CN216340337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结构板柱结构
CN209907591U (zh) 一种二层墙体模块连接分布机构
CN217630464U (zh) 一种模块化钢框架结构
CN201486181U (zh) 超级集约化快速装配式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9

Address after: 110000 2-7-1, No. 228-28, Nanjing South Street, Heping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 Dejiang

Address before: 323000 1, 139, three village, lighthouse three, Liandu District, Lishui,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LISHUI FEITIANREN MACHINERY DESIG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