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7894U - 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 - Google Patents

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07894U
CN214907894U CN202120650412.5U CN202120650412U CN214907894U CN 214907894 U CN214907894 U CN 214907894U CN 202120650412 U CN202120650412 U CN 202120650412U CN 214907894 U CN214907894 U CN 214907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negative pressure
pressing
adsorption
conn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04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川
李青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6504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07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07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078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包括负压装置和吸附组件,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腔体,腔体的一端开设有通气孔,另一端与吸附组件固定连接;腔体内密封设有可滑动的压力座,压力座与吸附组件之间设有弹性件;腔体侧壁的近吸附组件处设有连通腔体的泄压组件,腔体侧壁上设有按压组件和吸气通道,吸气通道的一端与腔体连通,另一端设有单向进气阀,按压组件通过吸气通道和单向进气阀使腔体内部产生负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密封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产品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更有利于使用。

Description

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
背景技术
产妇生产时往往需要人工助产,助产指的是为使胎儿顺利娩出母体产道,于产前和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照顾好产妇,认真观察产程,并指导其正确配合产程进展以及接生,若产程开始后进展缓慢,检查发现产道或胎儿有异常情况,如产妇会阴较紧,患心脏病不宜用力,胎位异常等现象时,能通过助产器具对产妇尽心接生,以保证胎儿能健康的出生。
胎头吸引器是产科助产经常使用的助产器具,现有胎头吸引器的结构是顶端吸附胎头,末端(细端)借助一橡胶软管与100CM玻璃空针相接,通过抽吸空针而形成负压。但现有胎头吸引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玻璃空针,用力抽吸易破碎;末端的橡胶软管在高压消毒过程中易受损,一些微小地破损橡胶软管具有弹性而不宜发现,造成漏气,导致所吸负压与胎儿头部形成的负压值的差异,所以很难准确掌握胎头吸引器内部负压区的负压值。而负压不足将导致吸头器易滑脱,重新再做则延长了产程;负压过大将导致胎儿头皮易受损,严重地可导致颅内出血。另外,吸头器与玻璃空针之间使用橡胶软管连接,但由于橡胶软管不易受力,导致不便于调节吸头器在产道内的位置。为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密封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产品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更有利于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装置和吸附组件,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腔体,腔体的一端开设有通气孔,另一端与吸附组件固定连接;腔体内密封设有可滑动的压力座,压力座与吸附组件之间设有弹性件;腔体侧壁的近吸附组件处设有连通腔体的泄压组件,腔体侧壁上设有按压组件和吸气通道,吸气通道的一端与腔体连通,另一端设有单向进气阀,按压组件通过吸气通道和单向进气阀使腔体内部产生负压。
所述按压组件内设有负压腔室,吸气通道位于负压腔室内,吸气通道可通过单向进气阀与负压腔室相通;所述按压组件上设有单向排气阀,负压腔室可通过单向排气阀与外部相通。
所述按压组件包括底座、按压座和复位簧,底座无缝固定在腔体侧壁上,按压座密封套接在底座上,复位簧的一端固定套设在吸气通道上,另一端与按压座固定连接;所述负压腔室由底座与按压座围合形成,所述单向排气阀设置在按压座上。
所述按压座包括相垂直的按压部和环形部,环形部密封套接在底座上,按压部的内表面一体成型有与复位簧固定连接的凸台,单向排气阀设置在按压部上。
所述按压部上设有排气通道和贯穿凸台的排气孔,单向排气阀安装在排气孔内,排气通道与排气孔相通,且排气通道的轴线与排气孔的轴线相垂直。
所述按压部近边缘处设有排气孔,单向排气阀对应于排气孔安装在按压部的外表面。
所述腔体侧壁设有与压力座配合的压力刻度值。
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附头和一体成型的硬质连接管,硬质连接管上设有调节把手和刻度线,硬质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吸附头和腔体密封连接。
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附头和软质连接管,软质连接管上设有刻度线,软质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吸附头和腔体密封连接。
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附头、接头、硬质连接管和软质连接管,硬质连接管上设有调节把手和刻度线,硬质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吸附头和软质连接管密封连接,接头分别与软质连接管和腔体密封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因采用了将压力座和弹性件设置在腔体内、以及将泄压组件设置在腔体端部的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密封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产品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更有利于使用。
2、本实用新型在按压组件内设有负压腔室,并使吸气通道位于负压腔室内,在按压组件上设有单向排气阀,并使负压腔室可通过单向排气阀与外部相通。该结构有利于腔体内负压的有效产生,使得产品的使用效果更好。
3、本实用新型将环形部密封套接在底座上,保证了负压腔室的密闭性。通过一体成型在按压部内表面的凸台,既有利于复位簧连接的稳固性,又保证了按压部的复位效果。
4、本实用新型将单向排气阀安装在排气孔内,并使排气通道的轴线与排气孔的轴线相垂直。该结构相当于隐藏了单向排气阀和排气孔,使得按压部的外表面为光滑平面,在操作时,使用者既能够以腔体为支撑点对按压部施加作用力,也能够以按压部为支撑点对腔体施加作用力,使用更加方便。
5、本实用新型在按压部近边缘处设有排气孔,单向排气阀对应于排气孔安装在按压部的外表面。该结构相当于将单向排气阀设置在按压部的边缘处,在操作时,使用者既能够以腔体为支撑点对按压部施加作用力,也能够以按压部为支撑点对腔体施加作用力,使用更加方便。
6、本实用新型在腔体侧壁设有与压力座配合的压力刻度值,该结构能够在不增加腔体长度的前提下实现压力值的观察与调节,使得产品的结构更加精简。
7、本实用新型中的吸附组件主要包括三种结构,第一种是采用硬质连接管连接,第二种是采用软质连接管连接,第三种是采用硬质连接管和软质连接管配合连接,这三种结构有利于适用于不同场景。具体来说,采用硬质连接管连接的优点是:直接硬连接,可以用连接管更好的调节胎头的位置。采用软质连接管的优点是:当手压产生负压过程中,产品可能会有一定的晃动,软管可以避免胎头随着该晃动而晃动。采用硬质连接管和软质连接管配合连接的优点是:结合了上述硬质连接管、软质连接管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4中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5中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6中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吸附组件,2、负压装置,3、吸附头,4、硬质连接管,5、软质连接管,6、调节把手,7、刻度线,8、接头,9、腔体,10、通气孔,11、压力座,12、弹性件,13、泄压组件,14、按压组件,15、吸气通道,16、单向进气阀,17、负压腔室,18、单向排气阀,19、底座,20、按压座,21、复位簧,22、按压部,23、环形部,24、凸台,25、排气通道,26、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该产品申请人正在研发并准备实施。如图1所示,其包括负压装置2和吸附组件1,所述负压装置2包括腔体9,腔体9优选为圆柱形结构,腔体9的一端开设有通气孔10,另一端与吸附组件1固定连接。腔体9内设有可滑动的压力座11,压力座11与吸附组件1之间设有弹性件12,弹性件12可采用弹簧,压力座11可采用U形结构,压力座11的开口端朝向弹性件12。压力座11与腔体9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在压力的作用下,压力座11可在腔体9内来回滑动。腔体9侧壁上固定设有按压组件14和吸气通道15,吸气通道15优选位于按压组件14内,吸气通道15的一端与腔体9连通,另一端设有单向进气阀16,按压组件14通过吸气通道15和单向进气阀16使腔体9内部产生负压。腔体9侧壁的近吸附组件1处设有连通腔体9的泄压组件13,该泄压组件13用于泄掉腔体9内的负压,其既可与按压组件14分设腔体9两侧成任意角度,也可与按压组件14位于腔体9同侧。
为了能够更好的观察及调节腔体9内的负压,本实施例优选采用透明材料制备腔体9,并在腔体9侧壁设置与压力座11配合的压力刻度值(图中未示出)。当然,还可采用在腔体9侧壁开孔,孔内镶嵌透明材料的方式来实现腔体9内负压的观察及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组件1、泄压组件13和按压组件14均可采用现有常规结构。其中,对于吸附组件1来说,医生可根据婴儿胎位的情况和自己操作的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吸附组件。对于按压组件14来说,按压组件14受力时向腔体9方向运动,按压组件14内的空气被排出,松开按压组件14时,按压组件14可自动复位,并通过吸气通道15和单向进气阀16使腔体9内部产生负压。对于泄压组件13来说,泄压组件13包括泄压阀、泄压阀芯和泄压簧,腔体9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与腔体9内部相通的泄压通道,泄压阀安装在泄压通道处,泄压阀芯和泄压簧均位于泄压通道内。未按下泄压阀芯时,腔体9内部与外部大气不连通。按下泄压阀芯时,腔体9内部通过泄压通道和泄压阀与外部大气连通。
本实施例的操作原理为:
使用时先用手握持负压装置2,对按压组件14施加作用力,按压组件14向腔体9方向运动,按压组件14内的空气被排出。再松开按压组件14,按压组件14自动复位,在复位过程中,腔体9内的空气通过吸气通道15和单向进气阀16进入按压组件14,使腔体9内形成负压,进而使吸附组件1产生吸附力。在腔体9内形成负压时,外部空气通过通气孔10进入腔体9并推动压力座11移动,根据压力座11移动的距离和设置在腔体9侧壁上的压力刻度值,对腔体9内的负压值进行指示。使用完成后,用手按下泄压组件13,使腔体9和外部大气直接连通,此时解除腔体9内的负压状态,弹性件12复位并带动压力座11复位,通过腔体9外的压力刻度值可以观察负压值,松开手后,泄压组件13复位使腔体9和外部大气直接连通的通路被密闭。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按压组件14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具体为:
如图1-4所示,在所述按压组件14内设有负压腔室17,在所述按压组件14上设有单向排气阀18,将吸气通道15设置在负压腔室17内,吸气通道15可通过单向进气阀16与负压腔室17相通,负压腔室17可通过单向排气阀18与外部大气相通。使用时,腔体9内的气体可通过吸气通道15和单向进气阀16进入负压腔室17,负压腔室17内的气体可通过单向排气阀18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组件14包括底座19、按压座20和复位簧21,底座19和按压座20均优选设置为更便于按压的椭圆形结构。底座19与腔体9连接处的形状与腔体9侧壁的形状相适配,能够无缝固定在腔体9侧壁上。按压座20通过密封圈密封套接在底座19上,按压座20可在底座19上来回滑动。复位簧21的一端固定套设在吸气通道15上,另一端与按压座20固定连接,通过复位簧21可使被按下的按压座20复位。所述负压腔室17由固定在腔体9上的底座19与密封套接在底座19上的按压座20围合形成。所述单向排气阀18设置在按压座20上,用于排除负压腔室17中的空气。
更进一步的,所述按压座20优选一体成型制成,其包括相垂直的按压部22和环形部23,环形部23通过密封圈密封套接在底座19上,按压部22的内表面中间区域一体成型有凸台24,该凸台24用于与复位簧21固定连接。所述单向排气阀18设置在按压部22上。具体的,所述按压部22上设有排气通道25和贯穿凸台24的排气孔26,单向排气阀18安装在排气孔26内,排气通道25与排气孔26相通,且排气通道25的轴线与排气孔26的轴线相垂直。该结构使得按压部22的外表面为光滑平面,又由于腔体9上仅端部有泄压组件13,因此在实际操作时,使用者既能够以腔体9为支撑点对按压部22施加作用力,也能够以按压部22为支撑点对腔体9施加作用力;即能够以手指握持腔体9,以手掌大鱼际部位对按压部22的外表面施加作用力,也能够以手指握持按压组件14,以手掌大鱼际部位对腔体9施加作用力;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以腔体9为支撑点对按压部22施加作用力为例来说明具体的操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先用手指握持腔体9,并使用手掌的大鱼际部位按下按压部22,按压座20受力向腔体9方向运动,负压腔室17内的空气经单向排气阀18排出。松开按压,按压座20在复位簧21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在复位过程中,负压腔室17内的容积增大,此时负压腔室17内形成负压,腔体9内的空气通过吸气通道15和单向进气阀16进入负压腔室17,使腔体9内形成负压,进而使吸附组件1产生吸附力。在腔体9内形成负压时,外部空气通过通气孔10进入腔体9并推动压力座11移动,根据压力座11移动的距离和设置在腔体9侧壁上的压力刻度值,对腔体9内的负压值进行指示。使用完成后,用手按下泄压组件13,使腔体9和外部大气直接连通,此时解除腔体9内的负压状态,弹性件12复位并带动压力座11复位,通过腔体9外的压力刻度值可以观察负压值,松开手后,泄压组件13复位使腔体9和外部大气直接连通的通路被密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将单向排气阀18设置在按压部22的边缘处,如图5-8所示,其具体结构为:在按压部22近边缘处设有排气孔26,将单向排气阀18对应于排气孔26安装在按压部22的外表面。由于单向排气阀18设置在按压部22的外表面边缘处,因此同样不影响操作。在实际操作时,使用者既能够以腔体9为支撑点对按压部22施加作用力,也能够以按压部22为支撑点对腔体9施加作用力;即能够以手指握持腔体9,以手掌大鱼际部位对按压部22的外表面施加作用力,也能够以手指握持按压组件14,以手掌大鱼际部位对腔体9施加作用力;操作使用同样非常方便。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吸附组件1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如图9所示,所述吸附组件1包括吸附头3和一体成型的硬质连接管4。其中,吸附头3采用软质材质制成,可以更好的吸附在胎头上,避免吸附头3与胎头的接触处存在间隙,使负压更稳定可靠(间隙会降低负压的效果,间隙太大太多时,产品使用时甚至无法形成负压)。硬质连接管4可采用塑料或金属材质制成,硬质连接管4上设有调节把手6和刻度线7(刻度线7如图2-4、6-8所示),硬质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与吸附头3和腔体9密封连接。该种结构的吸附组件1中,采用硬质连接管4有利于调节吸附头3在产道内的位置,进而有利于提高使用效率。而通过调节把手6则使得吸附头3的调节更加方便。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3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吸附组件1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如图10所示,所述吸附组件1包括吸附头3和软质连接管5。其中,吸附头3采用软质材质制成,可以更好的吸附在胎头上,避免吸附头3与胎头的接触处存在间隙,使负压更稳定可靠(间隙会降低负压的效果,间隙太大太多时,产品使用时甚至无法形成负压)。软质连接管5上设有刻度线7,软质连接管5的两端分别与吸附头3和腔体9密封连接。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3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吸附组件1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如图11所示,所述吸附组件1包括吸附头3、接头8、硬质连接管4和软质连接管5。其中,吸附头3采用软质材质制成,可以更好的吸附在胎头上,避免吸附头3与胎头的接触处存在间隙,使负压更稳定可靠(间隙会降低负压的效果,间隙太大太多时,产品使用时甚至无法形成负压)。硬质连接管4可采用塑料或金属材质制成,硬质连接管4上设有调节把手6和刻度线7,硬质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与吸附头3和软质连接管5密封连接,接头8分别与软质连接管5和腔体9密封连接。该种结构的吸附组件1中,采用硬质连接管4有利于调节吸附头3在产道内的位置,进而有利于提高使用效率。通过调节把手6则使得吸附头3的调节更加方便。而增加软质连接管5则为负压装置2的操作提供了冗余空间,即在操作负压装置2时负压装置2的角度可调,既方便操作,又能够避免对胎头造成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所公开的所有特征、或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任何方式组合。

Claims (10)

1.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装置(2)和吸附组件(1),所述负压装置(2)包括腔体(9),腔体(9)的一端开设有通气孔(10),另一端与吸附组件(1)固定连接;腔体(9)内密封设有可滑动的压力座(11),压力座(11)与吸附组件(1)之间设有弹性件(12);腔体(9)侧壁的近吸附组件(1)处设有连通腔体(9)的泄压组件(13),腔体(9)侧壁上设有按压组件(14)和吸气通道(15),吸气通道(15)的一端与腔体(9)连通,另一端设有单向进气阀(16),按压组件(14)通过吸气通道(15)和单向进气阀(16)使腔体(9)内部产生负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14)内设有负压腔室(17),吸气通道(15)位于负压腔室(17)内,吸气通道(15)可通过单向进气阀(16)与负压腔室(17)相通;所述按压组件(14)上设有单向排气阀(18),负压腔室(17)可通过单向排气阀(18)与外部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14)包括底座(19)、按压座(20)和复位簧(21),底座(19)无缝固定在腔体(9)侧壁上,按压座(20)密封套接在底座(19)上,复位簧(21)的一端固定套设在吸气通道(15)上,另一端与按压座(20)固定连接;所述负压腔室(17)由底座(19)与按压座(20)围合形成,所述单向排气阀(18)设置在按压座(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座(20)包括相垂直的按压部(22)和环形部(23),环形部(23)密封套接在底座(19)上,按压部(22)的内表面一体成型有与复位簧(21)固定连接的凸台(24),单向排气阀(18)设置在按压部(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22)上设有排气通道(25)和贯穿凸台(24)的排气孔(26),单向排气阀(18)安装在排气孔(26)内,排气通道(25)与排气孔(26)相通,且排气通道(25)的轴线与排气孔(26)的轴线相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22)近边缘处设有排气孔(26),单向排气阀(18)对应于排气孔(26)安装在按压部(22)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9)侧壁设有与压力座(11)配合的压力刻度值。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1)包括吸附头(3)和一体成型的硬质连接管(4),硬质连接管(4)上设有调节把手(6)和刻度线(7),硬质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与吸附头(3)和腔体(9)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1)包括吸附头(3)和软质连接管(5),软质连接管(5)上设有刻度线(7),软质连接管(5)的两端分别与吸附头(3)和腔体(9)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1)包括吸附头(3)、接头(8)、硬质连接管(4)和软质连接管(5),硬质连接管(4)上设有调节把手(6)和刻度线(7),硬质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与吸附头(3)和软质连接管(5)密封连接,接头(8)分别与软质连接管(5)和腔体(9)密封连接。
CN202120650412.5U 2021-03-31 2021-03-31 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 Active CN214907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0412.5U CN214907894U (zh) 2021-03-31 2021-03-31 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0412.5U CN214907894U (zh) 2021-03-31 2021-03-31 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07894U true CN214907894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46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0412.5U Active CN214907894U (zh) 2021-03-31 2021-03-31 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078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93566U (zh) 一种避免交叉感染的眼科用注吸器装置
CN214907894U (zh) 胎头负压吸附牵引器
CN214907893U (zh) 助产用负压固定器
CN219782698U (zh) 产科助产器
CN211023926U (zh) 拔罐诊疗用吸盘结构
CN204121475U (zh) 痰液体位引流装置
CN208492089U (zh) 一次性胎儿电极及胎儿生理信号采集系统
CN213190230U (zh) 一种口镜式吸唾管
CN219374868U (zh) 一种伸缩式胎头吸引器
CN111166445A (zh) 一种产科临床助产组件
CN212662415U (zh) 一种可伸缩式吸氧管
CN216168156U (zh) 一种乳头凹陷矫正装置
CN215426442U (zh) 一种可弯曲吸液管
CN214128739U (zh) 一种产科助产器械
CN218458114U (zh) 一种一次性按压式采血针
CN220676160U (zh) 一种可以撑开黏膜的支撑装置
CN215778516U (zh) 一种阴道内镜手术辅助防漏水装置
CN212466281U (zh) 乳腺外科用乳头凹陷矫形器
CN213491369U (zh) 一次性医用吸痰管
CN212234553U (zh) 一种加压输液贴装置
CN211433429U (zh) 一种吸唾器
CN215017145U (zh) 一种防漏式宫腔镜
CN221013655U (zh) 一种用于黄斑裂孔的黄斑部按摩联合负压吸引的装置
CN215739719U (zh) 一种产科护理用的奶头内陷纠正器
CN213723915U (zh)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化痰吸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