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5938U - 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05938U
CN214905938U CN202120740520.1U CN202120740520U CN214905938U CN 214905938 U CN214905938 U CN 214905938U CN 202120740520 U CN202120740520 U CN 202120740520U CN 214905938 U CN214905938 U CN 214905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reduction
uproar
heating
making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405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天琳
刘华
陈飞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405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05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05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05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容器,其包括本体和降噪件,本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加热腔。降噪件可拆卸地设于本体,并位于加热腔内,其中,降噪件包括背离开口的降噪面,降噪面与本体的一部分形成连通的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第一降噪腔的高度大于第二降噪腔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中大量小气泡能够在降噪件和本体形成的降噪腔内聚合以形成大气泡,大气泡不易溃灭,且溃灭时所产生的噪音比较低,从而可以实现降噪,且待加热液体也能够在高度不等的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中循环沸腾,通过循环沸腾以实现除氯的效果,最终降低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提升口感。

Description

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市面上的烧水壶,在烧水过程中,五金壶体内胆的底部不断产生大量气泡,壶体功率越大,产生的气泡数量也越多,气泡上升的速度也越快,气泡上升到溢出水面时,破裂震动发出响声。当壶内水温升高过程中,水中气泡数量增多,爆裂产生了密集声响,当烧水壶处于客厅或公众使用环境下,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同时,由于自来水的消毒过程中,会加入氯化钙、次氯酸钙等消毒剂,从而会导致自来水中含有0.3~0.5mg/L,影响口感。
因此,如何获得噪音小,氯离子含量低,产品使用体验性能优异的烧水壶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加热容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容器,其包括本体和降噪件,本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加热腔。降噪件可拆卸地设于本体,并位于加热腔内,其中,降噪件包括背离开口的降噪面,降噪面与本体的一部分形成连通的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第一降噪腔的高度大于第二降噪腔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容器包括本体和降噪件,其中,本体能够形成加热腔,加热腔为一端开口的腔体,加热腔用于容置待加热液体,具体地,加热腔能够用于加热水。具体地,加热容器为加热壶。值得说明的是,加热腔呈开口朝上的腔体。
进一步地,降噪件可拆卸地设于本体上,并位于加热腔内。具体地,降噪件能够从本体上拆卸下来,从而以便于对降噪件进行清洁,同时也能够方便用户对本体的底部进行清洁。具体地,降噪件靠近加热腔的底部设置,从而可以对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泡进行消音处理。
进一步地,降噪件包括背离开口的降噪面,降噪面即为降噪件的底面。降噪面与本体的一部分能够形成降噪腔,降噪腔为加热腔的一部分。具体地,降噪腔包括连通的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令第一降噪腔的高度大于第二降噪腔的高度,从而在沸腾过程中,由于本体的底部设有加热件,因此,在本体的底部会产生大量的小气泡,大量小气泡能够在降噪件和本体形成的降噪腔内聚合以形成大气泡,大气泡不易溃灭,且溃灭时所产生的噪音比较低,从而可以实现降噪,此外,待加热液体也能够在高度不等的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中循环沸腾,通过循环沸腾以实现除氯的效果,最终降低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提升口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降噪件包括第一降噪部和第二降噪部,第一降噪部与本体形成第一降噪腔。第二降噪部连接于第一降噪部的内边缘,并与本体形成第二降噪腔。
在该设计中,降噪件被划分为两部分,具体包括相连的第一降噪部和第二降噪部,第一降噪部的降噪面与本体形成第一降噪腔,第二降噪部的降噪面与本体形成第二降噪腔,同时,第二降噪部连接在第一降噪部的内边缘,即降噪件与本体形成的降噪腔整体高度呈现出外高内低。具体地,第一降噪部呈圆环状,第二降噪部连接在第一降噪部的内圆环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降噪部包括第一降噪环,第一降噪环包括环壁和周壁,周壁连接在环壁相对的两侧,并背离开口延伸;其中,周壁包括外周壁和内周壁,外周壁相较于内周壁,位于环壁背离第二降噪部的一侧,外周壁的延伸长度大于内周壁的延伸长度。
在该设计中,第一降噪部包括第一降噪环,第一降噪环的外轮廓呈规则的圆形,因此,降噪件能够与本体更好的配合。进一步地,第一降噪环包括环壁和周壁,环壁呈圆环状,即环壁包括内环和外环,周壁连接在环壁相对的两侧(内环和外环),周壁背离开口延伸,即周壁朝下延伸。具体地,周壁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延伸。其中,周壁包括外周壁和内周壁,外周壁相较于内周壁,位于环壁背离第二降噪部的一侧,即外周壁连接在环壁的外环上,内周壁连接在环壁的内环上,且外周壁的延伸长度大于内周壁的延伸长度,当降噪件安装于本体内时,外周壁的自由端与本体的底壁接触,第一降噪环的高度为环壁与本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加热容器还包括多个开孔,多个开孔间隔设于第一降噪部,并与第一降噪腔连通。
在该设计中,加热容器还包括多个开孔,多个开孔间隔设于第一降噪部,多个开孔均与第一降噪腔连通,大量小气泡在降噪腔内聚合形成大气泡之后,能够经由开孔上浮,即开孔能够为气泡运动形成通道,与此同时,开孔也能够连通降噪腔与位于降噪件上方的加热腔,从而可以令待加热液体在降噪件的上下方向上循环运动,进而可以提升除氯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多个开孔包括多个第一开孔,多个第一开孔设于环壁上。
在该设计中,多个开孔包括位于环壁上的多个第一开孔,多个第一开孔位于气泡的上浮方向上,从而为气泡运动形成通道。
进一步地,第一开孔的直径d1,大于等于3mm,小于等于5mm。
在该设计中,第一开孔的直径满足上述范围,以满足大量小气泡在降噪腔内聚合形成大气泡的运动需求,只有第一开孔的尺寸合适,一方面不会由于尺寸过小而影响大气泡的上浮运动,避免大气泡在降噪件处溃灭,另一方面也不会由于尺寸过大而影响降噪件的整体结构强度和降噪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多个开孔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孔,多个第二开孔设于内周壁上。
在该设计中,多个开孔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孔,多个第二开孔设于内周壁上,多个第二开孔主要用于连通降噪腔和位于降噪件上方的部分加热腔,从而确保待加热液体可以在降噪腔和加热腔之间循环沸腾,确保二者之间的液体流动性,从而可以实现优异的除氯效果,最终降低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提升口感。
进一步地,第二开孔的直径d2,大于等于1.5mm,小于等于3mm。
在该设计中,第二开孔的直径满足上述范围,不会由于尺寸过小而影响待加热液体的流动性,也不会由于尺寸过大而直接影响降噪件整体结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开孔包括圆孔,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个圆孔中相邻两个圆孔的圆心,与同一平面内第一降噪部的中心的连线形成夹角α,大于等于24°,小于等于30°。
在该设计中,开孔包括圆孔,第一开孔为圆孔。第二开孔为圆孔。对于第一开孔而言,多个第一开孔位于环壁上,多个第一开孔中相邻两个第一开孔的圆心,与同一平面内第一降噪环的中心的连线形成夹角α,大于等于24°,小于等于30°。同理,对于第二开孔而言,多个第二开孔间隔分布在内周壁上,多个第二开孔的圆心所在平面为基准面,第一降噪环包括位于该基准面的中心,相邻两个第二开孔的圆心与第一降噪环的中心的连线形成的夹角满足上述范围。通过限定相邻两个开孔所对应的夹角,从而能够限定多个开孔的分布均匀性,令降噪件整体的开孔呈相对均匀的分布,则待加热液体、大气泡能够顺畅地在降噪件上下方向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本体包括背离开口的底壁,外周壁能够与底壁接触。第一降噪腔的高度h1,大于等于6.5mm,小于等于7.1mm。第二降噪腔的高度h2,大于等于3mm,小于等于5mm。
在该设计中,本体包括背离开口的底壁,外周壁能够与底壁接触,也就是说,当降噪件安装于本体内时,外周壁的自由端抵接在底壁上,从而可以容易确定降噪件是否安装到位。进一步地,第一降噪腔的高度和第二降噪腔的高度满足上述范围,从而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便于大量小气泡能够尽可能聚合形成大气泡,有效杜绝小气泡升腾至温度低的区域而溃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二降噪部包括第二降噪环,第二降噪环与内周壁相连。第二降噪环的外径大于等于100mm,小于等于110mm。第二降噪环的内径大于等于71mm,小于等于78mm。
在该设计中,第二降噪部包括第二降噪环,即降噪件整体呈环状结构,第二降噪环的外径满足上述范围,和/或第二降噪环的内径满足上述范围,从而可以令大量小气泡可以聚集于降噪件与本体的底壁之间,同时,当大量小气泡聚合形成大气泡之后,大气泡可以有第二降噪环的中心孔处通过,在满足降噪需求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加热腔内液体的流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降噪环的外径大于等于116mm,小于等于122mm。第二降噪环的内径大于等于100mm,小于等于110mm。
在该设计中,第一降噪环的外径满足上述范围,和/或第一降噪环的内径满足上述范围,从而可以确保第一降噪环和第二降噪环形成空间适宜的降噪腔,提供足够的空间,便于大量小气泡能够尽可能聚合形成大气泡,有效杜绝小气泡升腾至温度低的区域而溃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降噪部与第二降噪部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设计中,第一降噪部与第二降噪部具体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第一降噪部与第二降噪部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第一降噪部与第二降噪部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第一降噪部与第二降噪部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降噪件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使降噪件的安装更为方便可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降噪件包括不锈钢件。
在该设计中,降噪件为不锈钢件,不易沉积水垢且便于清洗,导热性能优异,提升加热容器的加热效率,成本低廉,便于大量生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本体还包括侧壁,侧壁与底壁相连形成加热腔。加热容器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于侧壁上。本体还包括配合部,配合部设于外周壁背离内周壁的一侧,配合部能够与限位件相连。
在该设计中,本体还包括侧壁,侧壁与底壁相连形成加热腔。当加热容器为加热壶时,则本体的侧壁为加热壶的壶侧壁,本体的底壁为壶底壁。进一步地,加热容器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于侧壁上。第一降噪环还包括配合部,配合部设于外周壁背离内周壁的一侧,配合部能够与限位件相连,从而可以限制降噪件相对于本体运动,确保降噪件的位置稳定性。
进一步地,配合部受压后能够相对于降噪件运动并与限位件相连,在降噪件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配合部能够相对于降噪件运动而发生位移,从而实现与本体的配合连接或脱离。
具体的,配合部为凸出或卡扣,限位件为限位槽,凸出或卡扣能够嵌入限位槽内以实现降噪件与本体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限位件的数量为多个,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件与多个配合部一一对应。
在该设计中,限位件的数量为多个,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件与多个配合部一一对应,从而可以为降噪件提供全方位的限位作用,也能够令降噪件的受力更加均匀。具体地,配合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配合部间隔分布在降噪件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加热容器还包括加热件,加热件对应第二降噪腔设于本体背离加热腔的一侧。
在该设计中,加热容器还包括加热件,加热件对应第二降噪腔设于本体背离加热腔的一侧,即加热件设于本体的外侧,加热件位于第二降噪腔的正下方,即加热件位于高度较小的第二降噪腔下方,加热件工作令第二降噪腔内的液体加热产生气泡,气泡能够朝向高度较高的第一降噪腔流动,加热件的设置位置与气泡的流动趋势相适应,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小气泡聚合形成大气泡,提升降噪件的消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容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容器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容器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容器中降噪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加热容器,
110加热腔,111开口,
120降噪件,
121第一降噪部,1210第一降噪腔,
1211环壁,
1212外周壁,
1213内周壁,
122第二降噪部,1220第二降噪腔,
131第一开孔,132第二开孔,
140配合部,
150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容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加热容器100,其包括本体和降噪件120,本体具有一端开口111的加热腔110。降噪件120可拆卸地设于本体,并位于加热腔110内,其中,降噪件120包括背离开口111的降噪面,降噪面与本体的一部分形成连通的第一降噪腔1210和第二降噪腔1220,第一降噪腔1210的高度大于第二降噪腔1220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容器100包括本体和降噪件120,其中,本体能够形成加热腔110,加热腔110为一端开口111的腔体,加热腔110用于容置待加热液体,具体地,加热腔110能够用于加热水。具体地,加热容器100为加热壶。值得说明的是,加热腔110呈开口111朝上的腔体。
进一步地,降噪件120可拆卸地设于本体上,并位于加热腔110内。具体地,降噪件120能够从本体上拆卸下来,从而以便于对降噪件120进行清洁,同时也能够方便用户对本体的底部进行清洁。具体地,降噪件120靠近加热腔110的底部设置,从而可以对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泡进行消音处理。
进一步地,降噪件120包括背离开口111的降噪面,降噪面即为降噪件120的底面。降噪面与本体的一部分能够形成降噪腔,降噪腔为加热腔110的一部分。具体地,降噪腔包括连通的第一降噪腔1210和第二降噪腔122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令第一降噪腔1210的高度大于第二降噪腔1220的高度,从而在沸腾过程中,由于本体的底部设有加热件150,因此,在本体的底部会产生大量的小气泡,大量小气泡能够在降噪件120和本体形成的降噪腔内聚合以形成大气泡,大气泡不易溃灭,且溃灭时所产生的噪音比较低,从而可以实现降噪,此外,待加热液体也能够在高度不等的第一降噪腔1210和第二降噪腔1220中循环沸腾,通过循环沸腾以实现除氯的效果,最终降低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提升口感。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降噪件120能够起到抑制气泡溃灭以及循环沸腾来实现加热容器100的降噪除氯效果,可以降低加热容器100平均噪音8.78dB,最大降低噪音10.07dB,降低自来水氯离子含量32%。具体地,功率1800W且未安装降噪件120的加热容器100在煮水中期,产生频率在220Hz~440Hz范围内,产生声功率大于60dB的噪音。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降噪件120,在220Hz~440Hz范围内,仅仅产生声功率大于50dB的噪音,当小气泡生产时会产生频率几百赫兹的噪音,小气泡溃灭时会发出频率为几千赫兹的噪音,也就是说,通过增加降噪件120,能够有效一直小气泡的溃灭。正常状态下,加热容器100在工作过程在红的沸腾模式时过冷沸腾,本体的底壁由于加热件150会具有一定的过热度,当气泡上浮至上方温度较低的区域时,由于气泡炸裂发出噪音。通过增加降噪件120,由本体和降噪件120在加热件150的上方形成加热微区,将沸腾模式从过冷沸腾转变为饱和沸腾,同时,大量的气泡在降噪件120的下方聚合,成为大气泡,大气泡不会轻易溃灭,且溃灭时产生的噪音较小。
同时,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降噪件120和本体的底壁能够形成半封闭空间,从而可以令水在其中循环沸腾,利用循环沸腾的过程来实现除氯,最终降低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具体地,功率1800W且未安装降噪件120的加热容器100可以降低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为6%,而增加降噪件120的加热容器100可以降低自来水氯离子含量为34%。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降噪件120包括第一降噪部121和第二降噪部122,第一降噪部121与本体形成第一降噪腔1210。第二降噪部122连接于第一降噪部121的内边缘,并与本体形成第二降噪腔1220。
在该实施例中,降噪件120被划分为两部分,具体包括相连的第一降噪部121和第二降噪部122,第一降噪部121的降噪面与本体形成第一降噪腔1210,第二降噪部122的降噪面与本体形成第二降噪腔1220,同时,第二降噪部122连接在第一降噪部121的内边缘,即降噪件120与本体形成的降噪腔整体高度呈现出外高内低。具体地,第一降噪部121呈圆环状,第二降噪部122连接在第一降噪部121的内圆环处。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降噪部121包括第一降噪环,第一降噪环包括环壁1211和周壁,周壁连接在环壁1211相对的两侧,并背离开口111延伸;其中,周壁包括外周壁1212和内周壁1213,外周壁1212相较于内周壁1213,位于环壁1211背离第二降噪部122的一侧,外周壁1212的延伸长度大于内周壁1213的延伸长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降噪部121包括第一降噪环,第一降噪环的外轮廓呈规则的圆形,因此,降噪件120能够与本体更好的配合。进一步地,第一降噪环包括环壁1211和周壁,环壁1211呈圆环状,即环壁1211包括内环和外环,周壁连接在环壁1211相对的两侧(内环和外环),周壁背离开口111延伸,即周壁朝下延伸。具体地,周壁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延伸。其中,周壁包括外周壁1212和内周壁1213,外周壁1212相较于内周壁1213,位于环壁1211背离第二降噪部122的一侧,即外周壁1212连接在环壁1211的外环上,内周壁1213连接在环壁1211的内环上,且外周壁1212的延伸长度大于内周壁1213的延伸长度,当降噪件120安装于本体内时,外周壁1212的自由端与本体的底壁接触,第一降噪环的高度为环壁1211与本体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加热容器100还包括多个开孔,多个开孔间隔设于第一降噪部121,并与第一降噪腔1210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容器100还包括多个开孔,多个开孔间隔设于第一降噪部121,多个开孔均与第一降噪腔1210连通,大量小气泡在降噪腔内聚合形成大气泡之后,能够经由开孔上浮,即开孔能够为气泡运动形成通道,与此同时,开孔也能够连通降噪腔与位于降噪件120上方的加热腔110,从而可以令待加热液体在降噪件120的上下方向上循环运动,进而可以提升除氯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多个开孔包括多个第一开孔131,多个第一开孔131设于环壁1211上。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开孔包括位于环壁1211上的多个第一开孔131,多个第一开孔131位于气泡的上浮方向上,从而为气泡运动形成通道。
进一步地,第一开孔131的直径d1,大于等于3mm,小于等于5mm。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开孔131的直径满足上述范围,以满足大量小气泡在降噪腔内聚合形成大气泡的运动需求,只有第一开孔131的尺寸合适,一方面不会由于尺寸过小而影响大气泡的上浮运动,避免大气泡在降噪件120处溃灭,另一方面也不会由于尺寸过大而影响降噪件120的整体结构强度和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多个开孔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孔132,多个第二开孔132设于内周壁1213上。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开孔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孔132,多个第二开孔132设于内周壁1213上,多个第二开孔132主要用于连通降噪腔和位于降噪件120上方的部分加热腔110,从而确保待加热液体可以在降噪腔和加热腔110之间循环沸腾,确保二者之间的液体流动性,从而可以实现优异的除氯效果,最终降低自来水中氯离子的含量,提升口感。
进一步地,第二开孔132的直径d2,大于等于1.5mm,小于等于3mm。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开孔132的直径满足上述范围,不会由于尺寸过小而影响待加热液体的流动性,也不会由于尺寸过大而直接影响降噪件120整体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开孔包括圆孔,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个圆孔中相邻两个圆孔的圆心,与同一平面内第一降噪部121的中心的连线形成夹角α,大于等于24°,小于等于30°。
在该实施例中,开孔包括圆孔,第一开孔131为圆孔。第二开孔132为圆孔。对于第一开孔131而言,多个第一开孔131位于环壁1211上,多个第一开孔131中相邻两个第一开孔131的圆心,与同一平面内第一降噪环的中心的连线形成夹角α,大于等于24°,小于等于30°。同理,对于第二开孔132而言,多个第二开孔132间隔分布在内周壁1213上,多个第二开孔132的圆心所在平面为基准面,第一降噪环包括位于该基准面的中心,相邻两个第二开孔132的圆心与第一降噪环的中心的连线形成的夹角满足上述范围。通过限定相邻两个开孔所对应的夹角,从而能够限定多个开孔的分布均匀性,令降噪件120整体的开孔呈相对均匀的分布,则待加热液体、大气泡能够顺畅地在降噪件120上下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体包括背离开口111的底壁,外周壁1212能够与底壁接触。第一降噪腔1210的高度h1,大于等于6.5mm,小于等于7.1mm。第二降噪腔1220的高度h2,大于等于3mm,小于等于5mm。
在该实施例中,本体包括背离开口111的底壁,外周壁1212能够与底壁接触,也就是说,当降噪件120安装于本体内时,外周壁1212的自由端抵接在底壁上,从而可以容易确定降噪件120是否安装到位。进一步地,第一降噪腔1210的高度和第二降噪腔1220的高度满足上述范围,从而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便于大量小气泡能够尽可能聚合形成大气泡,有效杜绝小气泡升腾至温度低的区域而溃灭。
进一步地,第二降噪部122包括第二降噪环,第二降噪环与内周壁1213相连。第二降噪环的外径大于等于100mm,小于等于110mm。第二降噪环的内径大于等于71mm,小于等于78mm。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降噪部122包括第二降噪环,即降噪件120整体呈环状结构,第二降噪环的外径满足上述范围,和/或第二降噪环的内径满足上述范围,从而可以令大量小气泡可以聚集于降噪件120与本体的底壁之间,同时,当大量小气泡聚合形成大气泡之后,大气泡可以有第二降噪环的中心孔处通过,在满足降噪需求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加热腔110内液体的流动。
进一步地,第一降噪环的外径大于等于116mm,小于等于122mm。第二降噪环的内径大于等于100mm,小于等于110mm。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降噪环的外径满足上述范围,和/或第一降噪环的内径满足上述范围,从而可以确保第一降噪环和第二降噪环形成空间适宜的降噪腔,提供足够的空间,便于大量小气泡能够尽可能聚合形成大气泡,有效杜绝小气泡升腾至温度低的区域而溃灭。
进一步地,第一降噪部121与第二降噪部122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降噪部121与第二降噪部122具体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第一降噪部121与第二降噪部122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第一降噪部121与第二降噪部122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第一降噪部121与第二降噪部122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降噪件120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使降噪件120的安装更为方便可靠。
进一步地,降噪件120包括不锈钢件。
在该实施例中,降噪件120为不锈钢件,不易沉积水垢且便于清洗,导热性能优异,提升加热容器100的加热效率,成本低廉,便于大量生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体还包括侧壁,侧壁与底壁相连形成加热腔110。加热容器100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于侧壁上。本体还包括配合部140,配合部140设于外周壁1212背离内周壁1213的一侧,配合部140能够与限位件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本体还包括侧壁,侧壁与底壁相连形成加热腔110。当加热容器100为加热壶时,则本体的侧壁为加热壶的壶侧壁,本体的底壁为壶底壁。进一步地,加热容器100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于侧壁上。第一降噪环还包括配合部140,配合部140设于外周壁1212背离内周壁1213的一侧,配合部140能够与限位件相连,从而可以限制降噪件120相对于本体运动,确保降噪件120的位置稳定性。
进一步地,配合部140受压后能够相对于降噪件120运动并与限位件相连,在降噪件120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配合部140能够相对于降噪件120运动而发生位移,从而实现与本体的配合连接或脱离。
具体的,配合部140为凸出或卡扣,限位件为限位槽,凸出或卡扣能够嵌入限位槽内以实现降噪件120与本体的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限位件的数量为多个,配合部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件与多个配合部140一一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限位件的数量为多个,配合部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件与多个配合部140一一对应,从而可以为降噪件120提供全方位的限位作用,也能够令降噪件120的受力更加均匀。具体地,配合部14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配合部140间隔分布在降噪件120上。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加热容器100还包括加热件150,加热件150对应第二降噪腔1220设于本体背离加热腔110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容器100还包括加热件150,加热件150对应第二降噪腔1220设于本体背离加热腔110的一侧,即加热件150设于本体的外侧,加热件150位于第二降噪腔1220的正下方,即加热件150位于高度较小的第二降噪腔1220下方,加热件150工作令第二降噪腔1220内的液体加热产生气泡,气泡能够朝向高度较高的第一降噪腔1210流动,加热件150的设置位置与气泡的流动趋势相适应,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小气泡聚合形成大气泡,提升降噪件120的消音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加热腔;
降噪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本体,并位于所述加热腔内,其中,所述降噪件包括背离所述开口的降噪面,所述降噪面与所述本体的一部分形成连通的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所述第一降噪腔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降噪腔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件包括:
第一降噪部,与所述本体形成所述第一降噪腔;
第二降噪部,所述第二降噪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降噪部的内边缘,并与所述本体形成所述第二降噪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降噪部包括第一降噪环,所述第一降噪环包括:
环壁;
周壁,连接在所述环壁相对的两侧,并背离所述开口延伸;其中,所述周壁包括外周壁和内周壁,所述外周壁相较于所述内周壁,位于所述环壁背离所述第二降噪部的一侧,所述外周壁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内周壁的延伸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容器还包括:
多个开孔,间隔设于所述第一降噪部,并与所述第一降噪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开孔包括:
多个第一开孔,设于所述环壁上;
所述第一开孔的直径d1,大于等于3mm,小于等于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开孔还包括:
多个第二开孔,设于所述内周壁上;
所述第二开孔的直径d2,大于等于1.5mm,小于等于3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包括圆孔,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个所述圆孔中相邻两个圆孔的圆心,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降噪部的中心的连线形成夹角α,大于等于24°,小于等于30°。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包括背离所述开口的底壁,所述外周壁能够与所述底壁接触;
所述第一降噪腔的高度h1,大于等于6.5mm,小于等于7.1mm;
所述第二降噪腔的高度h2,大于等于3mm,小于等于5mm。
9.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降噪部包括第二降噪环,所述第二降噪环与所述内周壁相连;
所述第二降噪环的外径大于等于100mm,小于等于110mm;
所述第二降噪环的内径大于等于71mm,小于等于78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降噪环的外径大于等于116mm,小于等于122mm;
所述第二降噪环的内径大于等于100mm,小于等于110mm。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降噪部与所述第二降噪部为一体式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噪件包括不锈钢件。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还包括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形成所述加热腔;
所述加热容器还包括:
限位件,设于所述侧壁上;
配合部,设于所述外周壁背离所述内周壁的一侧,所述配合部能够与所述限位件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配合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件与多个所述配合部一一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容器还包括:
加热件,对应所述第二降噪腔设于所述本体背离所述加热腔的一侧。
CN202120740520.1U 2021-04-13 2021-04-13 加热容器 Active CN214905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0520.1U CN214905938U (zh) 2021-04-13 2021-04-13 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0520.1U CN214905938U (zh) 2021-04-13 2021-04-13 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05938U true CN214905938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45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40520.1U Active CN214905938U (zh) 2021-04-13 2021-04-13 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05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3534B (zh) 破泡器、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4905938U (zh) 加热容器
CN110403460B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4909060U (zh) 电水壶
CN209346679U (zh) 一种水壶
CN211695264U (zh) 一种加湿器的二级聚合器结构
CN21115511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2650711U (zh) 烹饪器具
CN214905947U (zh) 破泡器、具有破泡器的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11187117U (zh) 用于洗碗机的蒸汽集成模块
CN210673074U (zh) 超声波振子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6317036U (zh) 内胆及具有其的电饭锅
CN214964562U (zh) 加热壶
CN110403461B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9995941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9331827U (zh) 家用器具及其滤杯
CN212912801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7654004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JP3160136U (ja) 浴槽装置
CN218247151U (zh) 喷淋装置及清洗设备
CN217329886U (zh) 一种分隔保洁的嵌入沉潜式家用燃气灶
CN209995940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10673020U (zh) 一种米饭烹饪器具均匀传热发热盘及米饭烹饪器具
CN217524624U (zh) 一种电热慢煮水箱
CN211749418U (zh) 一种水槽式清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