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4313U - 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04313U
CN214904313U CN202120581306.6U CN202120581306U CN214904313U CN 214904313 U CN214904313 U CN 214904313U CN 202120581306 U CN202120581306 U CN 202120581306U CN 214904313 U CN214904313 U CN 214904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head
spoke
disc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813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uiyi Outdoor Leisu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uiyi Outdoor Leisu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uiyi Outdoor Leisu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uiyi Outdoor Leisu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813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04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04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04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其涉及遮阳用具领域,所述多功能遮阳组件设置有伞头,所述伞头包括伞布和伞架,所述伞布连接于伞架上,将伞头中的伞架支撑伞布,伞架设置有直条状辐条,直条状辐条在伞头打开时,亦为直条状,伞布在辐条的支撑下为平面结构,结构简单,且平面状的伞头可用作于屏风,使其不仅可遮阳挡雨,还赋予遮阳组件屏风的实用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遮阳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遮阳组件以遮阳伞为例,遮阳伞在撑开状态下,伞面均为弧形形状,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视觉疲劳,除了遮阳挡雨,不具有其他特点,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解决了遮阳组件功能单一的问题,且结构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所述多功能遮阳组件设置有伞头,所述伞头包括伞布和伞架,所述伞布与伞架连接,所述伞架设置有辐条,所述辐条设置为直条状,所述伞布撑开形成平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伞头中的伞架支撑伞布,伞架设置有直条状辐条,直条状辐条在伞头打开时,亦为直条状,伞布在辐条的支撑下为平面结构,结构简单,且平面状的伞头可用作于屏风,使其不仅可遮阳挡雨,还赋予遮阳组件屏风的实用功能。
优选的,所述伞架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辐条铰接于连接盘,所述辐条沿沿铰接点、在平行于连接盘盘面的平面中转动,所述伞布的收尾两端连接有辐条,所述伞布收尾两端的辐条并拢后通过连接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辐条设计为可在平行于连接盘盘面的平面上转动,形成辐条带动伞布运动的一种开合方式,连接件用于连接两辐条,使伞布维持平面。
优选的,所述多功能遮阳组件还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连接于伞头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对伞头具有支撑作用。
优选的,所述立柱包括上立柱,所述上立柱与伞架之间设置有上关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关节用于连接上立柱与伞架。
优选的,所述立柱包括下立柱,所述上立柱与下立柱之间设置有下关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立柱用于连接上立柱与下立柱。
优选的,所述上关节设置为球关节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关节可实现伞架在三维空间中的多角度调节。
优选的,所述球关节结构设置有球头,所述球头一侧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抵接球头,所述顶块一侧设置有斜块,所述斜块与顶块抵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运动的斜块抵接顶块,带动顶块运动,顶块与球头接触或分离,即实现对球头的锁止与解锁,球头在球腔中可完成三维空间中的多角度转动,进而实现伞架的多角度调节。
优选的,所述上关节设置为双手柄调节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别调节双手柄实现伞架在三维空间中的多角度调节。
优选的,所述上关节设置为单手柄调节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单手柄,即可完成伞架在三维平面内的多角度调节过程。
优选的,所述单手柄调节结构设置有锁紧盘和横轴,所述锁紧盘与横轴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锁紧盘与横轴的侧壁设置有夹紧壳,所述夹紧壳同时抵接于锁紧盘、横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运动的夹紧壳同时与锁紧盘及横轴接触,即可伞架锁止于上关节,结构简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通过将伞架中的辐条设置为直条状,辐条支撑伞布,且辐条在伞布撑开状态下为直条状,伞布为平面形态,平面结构的伞布可作为屏风使用,整体结构更为简洁;(2)辐条的连接方式,提供了另一种伞布开合的新方式,结构新颖;(3)将上关节设置为球关节结构,使其可在三维空间中完成伞头的多角度调节过程;(4)将上关节设置为单手柄调节结构,使其可在三维空间中完成伞头的多角度调节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球关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下关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双手柄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单手柄调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单手柄调节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7A为实施例3中横轴的示意图;
图7B为实施例3中横轴的侧视图;
图8为实施例4中单转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中伞架的正面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伞头的正视图。
图中:1-伞头;110-伞布;120-伞架;121-辐条;122-连接盘;2-连接件;3-立柱;310-上立柱;320-下立柱;4-上关节;410-球关节结构;411-球头;412-顶块;413-斜块;414-手轮;420-双手柄调节结构;421-第一手柄;422-第二手柄;423-第一齿盘;424-第二齿盘;430-单手柄调节结构;431-锁紧盘;432-横轴;433-左壳体;434-右壳体;435-独立手轮;440-单转轴结构;441-第一锁定盘;442-第二锁定盘;443-单手轮;5-下关节;510-伸缩锁定机构;511-护套;512-压块;513-转动手柄;6-壳体;7-轴连接件;710-第三齿盘;720-第四齿盘;8-半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其主体设置有伞头1和立柱3,立柱3连接于伞头1下方,立柱3对伞头1具有支撑作用,伞头1与立柱3组成一个遮阳伞。
具体的,所述伞头1设置有伞布110与伞架120,伞架120支撑于伞布110的下方,伞架120包括辐条121,伞布110连接于辐条121上方,辐条121设置为直条状,伞布110在辐条121的支撑作用下,其撑开后形成一个平面结构,如图1所示。
与现有技术中的弧形伞布110不同,平面形态的伞布110在竖直放置时,可形成一个实用的屏风,且外观与真实的屏风无异,使得此多功能遮阳组件不止具有遮阳挡雨的功能,且结构简单,没有在伞头1上添加额外的零部件,其生产成本亦可观。
所述伞架120还设置有连接盘122,连接盘122设置于辐条121一端,如图1所示,连接盘122固定连接于伞布110的中心位置,辐条121铰接于连接盘122,连接盘122对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辐条121具有支撑作用。
具体的,所述辐条121优选但不局限于7根,本实施例以7根辐条121为例展开描述,7根辐条121与连接盘122形成7个铰接点,如图9所示,7个铰接点沿连接盘122的盘心呈左右轴对称分布,辐条121可沿铰接点、在平行于连接盘122盘面的平面中转动。
其中两根辐条121连接于伞布110的收尾两端,如此在伞布110撑开过程中,通过使伞布110收尾两端的辐条121合并,即可形成如图1和图10所示结构,图1中的收尾两根辐条121处于竖直状态,如此则提供一种伞布110开合的新方式,结构较为新颖。
进一步的,所述辐条121上设置有连接件2,连接件2通过其预设的卡槽卡接于伞布110的收尾两根辐条121,用于连接辐条121。当伞头1撑开时,辐条121支撑伞布110形成平面结构,此时将连接件2卡接于辐条121上,使伞布110维持其平面形态。当收起伞布110时,只需将连接件2从辐条121撤离,两根辐条121分离,伞布110在辐条121的作用下,位于伞布110收尾位置的两根辐条分别沿铰接点相对转动并逐渐收拢,形成图9所示的位置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3分为上立柱310和下立柱320,上立柱310与下立柱320共同实现支撑作用。
所述上立柱310与伞架120之间设置有上关节4,上关节4实现上立柱310与伞架120之前的连接。
具体的,所述上关节4设置为球关节结构410,球关节结构410可实现伞架120及伞布110在三维空间中的多角度调节。
所述球关节结构410设置有球头411,球头411连接于伞架120的连接盘122上,如图2所示,球头411设置于壳体6形成的球腔中,并可在球腔中实现多方向的转动,壳体6固定连接于上立柱310上端部,在球头411一侧设置有顶块412,顶块412位于壳体6内并抵接于球头411下方,顶块412一侧设置有斜块413,斜块413位于顶块412下方,斜块413可在壳体6内左右运动,斜块413与顶块412契合的平面设置为如图2所示的斜面。利用左右移动的斜块413,带动顶块412在壳体6内上下运动,当顶块412向上运动与球体411接触,并夹紧球体411时,此时为伞头1的锁止状态;当顶块412向下运动与球体411分离时,通过调节球体411在球腔中的角度,实现对伞头1角度的灵活调节。
为方便斜块413的运动,在斜块413上连接有手轮414,如图2所示,手轮414穿过壳体6与斜块413相连。通过转动手轮414,可带动斜块413左右运动,进而实现顶块412的运动。
当然,球头411连接上立柱310,而壳体6连接于伞架120的位置结构亦能实现上述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立柱310与下立柱320之间设置有下关节5,下关节5实现上立柱310与下立柱320之间的连接。
所述下关节5设置为伸缩锁定机构510,通过伸缩锁定机构510,实现立柱3整体的长度调节过程。
具体的,所述上立柱310套接于下立柱320中,所述伸缩锁定机构510设置有护套511和压块512,护套511套接于上立柱310与下立柱320外侧,护套511一侧形成开口,压块512放置于开口中,并可抵接于立柱3,压块512远离立柱3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手柄513,转动手柄513螺接于护套511外侧。如图3所示,拧紧转动手柄513时,转动手柄513挤压压块512向左移动,移动后的压块512抵紧上立柱310,实现上立柱310位置的锁止。
如图3所示,下立柱320上端部抵接于护套511,下立柱320在长度调节的过程中,无需变动位置,只需操作移动上立柱310即可,操作简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关节4设置为双手柄调节结构420,双手柄调节结构420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两个手柄实现伞头1的角度调节。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双手柄调节结构420包括第一手柄421和第二手柄422,第一手柄421配合连接有第一齿盘423,第一齿盘423固定连接于连接盘122下方,第二手柄422配合连接有第二齿盘424,第二齿盘424固定连接于上立柱310上端部,第一齿盘423与第二齿盘424的轴线相互垂直,在第一齿盘423与第二齿盘424之间设置有轴连接件7,轴连接件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齿盘710和第四齿盘720,第三齿盘710、第四齿盘720分别与第一齿盘423、第二齿盘424啮合连接,第一手柄421与第二手柄422分别穿过第一齿盘423、第二齿盘424后螺接于第三齿盘710与第四齿盘720,此为双手柄调节结构420的锁止状态,伞头1固定于立柱3。
当第一齿盘423与第三齿盘710分离时,第一齿盘423可沿其轴线方向转动;当第二齿盘424与第四齿盘720分离时,第二齿盘424可沿其轴线方向转动。
通过分别操作独立的第一手柄421、第二手柄422,使得第一齿盘423与第三齿盘710分离时,即可实现伞头2沿如图4所示的A方向(第一齿盘423的轴线方向)转动;使得第二齿盘424与第四齿盘720分离时,即可实现伞头2沿如图4所示的B方向(第二齿盘424的轴线方向)转动,此为双手柄调节结构420的解锁状态,A方向与B方向的叠加,即为伞头1在三维空间中的角度调节。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齿盘423与第三710齿盘、第二齿盘424与第四齿盘720之间的啮合齿,为增强两者之间的锁定刚性,当然,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选用无齿的摩擦锁定结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关节4设置为单手柄调节结构430,单手柄调节结构430,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单个手柄完成伞架120及伞布110在三维空间中的多角度调节过程。
具体的,所述单手柄调节结构430包括锁紧盘431和横轴432,锁紧盘431固定连接于伞架120的连接盘122下方,横轴432固定连接于上立柱310的上端部,如图5所示,锁紧盘431与横轴432的轴线相互垂直,横轴432设置为如图7A和图7B所示结构。锁紧盘431与横轴432的侧壁设置有夹紧壳,夹紧壳同时抵接于锁紧盘431与横轴432,利用夹紧壳与锁紧盘431、横轴432之间的摩擦力锁止锁紧盘431与横轴432,避免两者发生如图5所示的A方向或B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壳设置有两个,两个夹紧壳对称设置于锁紧盘431的左右两侧,结合图5和图6可知,左右两侧的夹紧壳分别定为为左壳体433和右壳体434,左壳体433与右壳体434上均设置有与横轴配合的半圆槽8。夹紧壳上配合连接有独立手轮435,独立手轮435螺接于左壳体433、右壳体434,左壳体433与右壳体434在独立手轮435的转动下,发生相对运动,即左壳体433与右壳体434均向锁紧盘431靠近时,左壳体433与右壳体434同时抱紧锁紧盘431与横轴432实现锁止;左壳体433与右壳体434均远离锁紧盘431时,左壳体433与右壳体434均与锁紧盘431、横轴432分离,随后即可转动锁紧盘431与夹紧壳,实现伞头1在A方向(绕锁紧盘431的轴线方向转动)与B方向(绕横轴432的轴线方向转动)的角度调节。
当然,将横轴432与伞架120连接,锁紧盘431与上立柱310连接,利用独立手轮435带动夹紧壳运动,同样可达到上述效果。
为增强左壳体433、右壳体434与锁紧盘431的锁止稳定性,在左壳体433、右壳体434与锁紧盘431表面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啮合齿。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关节4设置为单转轴结构440,通过单转轴结构440可实现伞架120与伞面110在二维平面内的多角度调节过程。
具体的,所述单转轴结构440设置有第一锁定盘441和第二锁定盘442,第一锁定盘441与第二锁定盘442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盘122和上立柱310,第一锁定盘441一侧设置有单手轮443,单手轮443穿过第一锁定盘441后与第二锁定盘442螺接,第一锁定盘441与第二锁定盘442之间通过摩擦实现锁紧。通过转动单手轮443,可实现第一锁定盘441与第二锁定盘442的分离,由于第一锁定盘441转动连接于单手轮443,因而可调节第一锁定盘441及连接于第一锁定盘441上的伞头1方向,结构简单。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锁定盘441与第二锁定盘442之间亦可通过设置啮合齿,来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刚性强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辐条121均匀分布并铰接于连接盘122,辐条121沿连接盘122的中心轴线方向转动,亦可形成如实施例1所示的辐条121开合方式。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遮阳组件设置有伞头(1),所述伞头(1)包括伞布(110)和伞架(120),所述伞布(110)与伞架(120)连接,所述伞架(120)设置有辐条(121),所述辐条(121)设置为直条状,所述伞布(110)撑开形成平面结构,所述伞架(120)设置有连接盘(122),所述辐条(121)铰接于连接盘(122),所述辐条(121)沿铰接点、在平行于连接盘(122)盘面的平面中转动,所述伞布(110)的收尾两端连接有辐条(121),所述伞布(110)收尾两端的辐条(121)并拢后通过连接件(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遮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遮阳组件还设置有立柱(3),所述立柱(3)连接于伞头(1)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遮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包括上立柱(310),所述上立柱(310)与伞架(120)之间设置有上关节(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遮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包括下立柱(320),所述上立柱(310)与下立柱(320)之间设置有下关节(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遮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关节(4)设置为球关节结构(4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遮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关节结构(410)设置有球头(411),所述球头(411)一侧设置有顶块(412),所述顶块(412)抵接球头(411),所述顶块(412)一侧设置有斜块(413),所述斜块(413)与顶块(412)抵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遮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关节(4)设置为双手柄调节结构(42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遮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关节(4)设置为单手柄调节结构(4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遮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手柄调节结构(430)设置有锁紧盘(431)和横轴(432),所述锁紧盘(431)与横轴(432)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锁紧盘(431)与横轴(432)的侧壁设置有夹紧壳,所述夹紧壳同时抵接于锁紧盘(431)、横轴(432)。
CN202120581306.6U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 Active CN214904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81306.6U CN214904313U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81306.6U CN214904313U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04313U true CN214904313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41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81306.6U Active CN214904313U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04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19037U (zh) 一种使用灵活的平板电脑支架
CN214904313U (zh) 一种多功能遮阳组件
CN111659146B (zh) 一种n-乙酰-d-氨基葡萄糖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A2158620A1 (fr) Paire d'articulations a manoeuvres synchronisees pour la fixation d'une visiere escamotable sur un casque
CN112901978A (zh) 一种电子商务产品拍摄多角度调节装置
CN209258210U (zh) 可由折叠扶手操控车架收合的推车
CN1987549A (zh) 可调整式观看装置
CN215776325U (zh) 一种艺术设计用绘图辅助装置
CN206243357U (zh) 按键可调式折叠车把
WO2021097895A1 (zh) 三维折叠车架及电动车、自行车、摩托车
WO2022160375A1 (zh) 一种多功能儿童三轮车
CN209245633U (zh) 一种数码产品支架
CN219813380U (zh) 一种可旋转的伞座结构及户外遮阳伞
CN208428061U (zh) 眼镜片铣边机
CN208602554U (zh) 婴儿推车座兜及婴儿推车
CN214565926U (zh) 一种滑板车的立杆卡紧机构
CN220921812U (zh) 一种专用负压装夹具
CN215436703U (zh) 一种能够快速折叠的旋转定位式鞍座
CN211220429U (zh) 一种用于手机组装的夹持装置
CN217372732U (zh) 一种板式家具生产翻转设备
CN213308757U (zh) 一种便携式美妆镜
CN214011592U (zh) 一种光学元件的调节装置
CN220734627U (zh) 一种可以多角度调节的户外遮阳伞
CN220268927U (zh) 一种可调节计算机显示屏
CN210281396U (zh) 一种可旋转装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