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0408U - 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00408U CN214900408U CN202121366063.0U CN202121366063U CN214900408U CN 214900408 U CN214900408 U CN 214900408U CN 202121366063 U CN202121366063 U CN 202121366063U CN 214900408 U CN214900408 U CN 2149004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ing
- windings
- phase
- stator
- permanent mag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18个绕组线圈;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均匀分布于定子铁芯上的18个定子齿;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和分布于转子铁芯上的10个磁极;18个绕组线圈绕线连接形成六相绕组,六相绕组分为两套绕组,第一套绕组包括Au、Bv和Cw,第二套绕组包括Dx、Ey和Fz,两套绕组以按照AFz、BDy、CEx和Uvw组的方式相连接,第一套绕组形成由Au、Bv和Cw组成的星形绕组,第二套绕组形成由Dx、Ey和Fz组成的三角形绕组或星形绕组。这样,减少绕组端部长度,改变两套绕组的并联接线结构,实现电机内部六相运行,提高绕组系数,抑制齿槽转矩,提高槽满率,增强槽散热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外径120mm、10极的永磁电机多采用12槽或24槽结构,10极12槽结构最小公倍数小,齿槽转矩大,而且槽数相对较少,散热能力较差;而10极24槽结构为分布式绕组结构,槽满率低,绕组端部较长,无效铜耗多,降低了永磁电机效率;故为减少齿槽转矩和绕组端部长度,永磁电机采用10极18槽结构,但10极18槽结构的绕组系数较低,限制了永磁电机的输出功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0极18槽结构的永磁电机,其能够抑制齿槽转矩,减少绕组端部长度,提高槽满率及增强散热,并且,还可以额外提高永磁电机的容错能力,以确保永磁电机就可以高功率输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18个绕组线圈;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18个定子齿,18个所述定子齿均匀分布于所述定子铁芯上,18个所述绕组线圈分别对应所述定子齿;所述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和10个磁极,10个所述磁极均匀分布于所述转子铁芯上;18个所述绕组线圈按集中绕组的方式绕线连接以形成六相绕组,所述六相绕组分为两套绕组,第一套绕组包括Au、Bv和Cw,第二套绕组包括Dx、Ey和Fz,两套所述绕组以按照AFz、BDy、CEx和Uvw组的方式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套绕组形成由Au、Bv和Cw组成的星形绕组,所述第二套绕组形成由Dx、Ey和Fz组成的三角形绕组或星形绕组。
所述第一套绕组上每个所述定子齿上的所述绕组线圈的匝数为N1匝,所述第二套绕组上每个定子齿上的所述绕组线圈的匝数为N2匝;
在所述第一套绕组和所述第二套绕组分别形成星形绕组时,所述N1匝和所述N2匝的关系为N1/N2=1/(2cosπ/36)。
在所述第一套绕组形成星形绕组,所述第二套绕组形成三角形绕组时,所述第一套绕组和所述第二套绕组的线电压相等,并且,Dx绕组以所述Au绕组为中心对称布置,所述Ey绕组以所述Bv绕组为中心对称布置,所述Fz绕组以所述Cw绕组为中心对称布置。
所述Au绕组与所述Dx绕组间的相位差为90°,所述Bv绕组和所述Ey绕组的相位差为90°,所述Cw绕组和所述Fz绕组的相位差为90°。
所述Au绕组的两端分别为A端和u端,所述Bv绕组的两端分别为B端和v端,所述Cw绕组的两端分别为C端和w端,所述Dx绕组的两端分别为D端和x端,所述Ey绕组的两端分别为E端和y端,所述Fz绕组的两端分别为F端和z端,所述A端和所述F端,所述B端和所述D端,以及所述C端和所述E端分别连接在三相电源上。
在所述第一套绕组和所述第二套绕组分别形成星形绕组时,所述第一套绕组和所述第二套绕组的线电压相等,并且,所述Au绕组与所述Dx绕组间的相位差为90°,所述Bv绕组和所述Ey绕组的相位差为90°,所述Cw绕组和所述Fz绕组的相位差为90°。
所述Au绕组的两端分别为A端和u端,所述Bv绕组的两端分别为B端和v端,所述Cw绕组的两端分别为C端和w端,所述Dx绕组的两端分别为D端和x端,所述Ey绕组的两端分别为E端和y端,所述Fz绕组的两端分别为F端和z端;其中,两套绕组的中性点均连接共同中性点,所述共同中性点为u端、v端、w端、x端、y端和z端的共同连接点;所述A端和D端之间、所述B端和所述E端之间和所述C端和F端之间分别连接有电容,三相电源分别连接所述D端和第一个所述电容,所述E端和第二个所述电容以及所述F端和第三个所述电容。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10极18槽结构,减少了绕组端部长度,在不增加控制器和驱动器成本的基础上,改变两套绕组的并联接线结构,实现电机内部六相运行,提高绕组系数,抑制齿槽转矩,提高槽满率,增强槽散热能力,同时在某个绕组线圈(如绕组线圈u)出现故障时,可以停用一套绕组(Au、Bv和Cw),另一套绕组(Dx、Ey和Fz)继续运行,实现三相平衡运行,以降低容量维持稳定运行,提高永磁电机的容错能力,最终确保永磁电机高功率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中定子齿磁动势相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中六相绕组内部绕组线圈接线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六相绕组端子连接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六相绕组电动势星形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六相绕组电路接线图。
图中:
1-定子铁芯;2-转子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如图1-3所示,包括定子、转子和18个绕组线圈,定子包括定子铁芯1和18个定子齿,18个定子齿沿定子铁芯1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18个绕组线圈与18个定子齿分别一对一配设,即18个绕组线圈分别绕设于对应的定子齿上;转子包括转子铁芯2和10个磁极,10个磁极分别沿转子铁芯2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18个绕组线圈按常规的集中绕组的方式绕线连接以形成六相绕组,本实施例中六相绕组分别为Au、Bv、Cw、Dx、Ey和Fz,六相绕组分成两套绕组,第一套绕组包括Au、Bv和Cw,第二套绕组包括Dx、Ey和Fz,两套绕组以按照AFz、BDy、CEx和Uvw组连接的方式相连接,以使第一套绕组形成由Au、Bv和Cw组成的星形绕组,第二套绕组形成由Dx、Ey和Fz组成的三角形绕组或星形绕组。
在本实施例中,以各个定子齿沿定子铁芯1的周向依次设置成定子齿T1、T2、……、T18,第一套绕组的各个定子齿分别为定子齿T1、T4、T7、T10、T13和T16,第二套绕组的各个定子齿分别为定子齿T2、T3、T5、T6、T8、T9、T11、T12、T14和T15;定子齿T1上的绕组线圈和T10上的绕组线圈串接以形成Au绕组,即A相绕组;定子齿T7上的绕组线圈和T16上的绕组线圈串接以形成Bv绕组,即B相绕组;定子齿T13上的绕组线圈和定子齿T4上的绕组线圈串接以形成Cw绕组,即C相绕组;定子齿T2上的绕组线圈反向串接定子齿T18上的绕组线圈,定子齿T18上的绕组线圈反向串接定子齿T11上的绕组线圈,定子齿T11上的绕组线圈串接定子齿T9上的绕组线圈,以形成Dx绕组,即D相绕组;定子齿T8上的绕组线圈反向串接定子齿T6上的绕组线圈,定子齿T6上的绕组线圈反向串接定子齿T17上的绕组线圈,定子齿T17上的绕组线圈串接定子齿T15上的绕组线圈,以形成Ey绕组,即E相绕组;定子齿T14上的绕组线圈反向串接定子齿T12上的绕组线圈,定子齿T12上的绕组线圈反向串接定子齿T5上的线圈绕组,定子齿T5上的线圈绕组串接定子齿T3上的绕组线圈,以形成Fz绕组,即F相绕组。其中,每套绕组中,每两相之间的相位差为120°电角度。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10极18槽及以10极18槽为基本单元的永磁电机,即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18N定子齿,相应地,磁极为10N,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下面对第一套绕组和第二套绕组的接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绕组形成由Au、Bv和Cw组成的星形绕组,第二套绕组形成由Dx、Ey和Fz组成的三角形绕组。
以第一套绕组上的每个定子齿(T1、T4、T7、T10、T13和T16)上所绕的绕组线圈的匝数为N1匝,第二套绕组上的每个定子齿(T2、T3、T5、T6、T8、T9、T11、T12、T14和T15)所绕的绕组线圈的匝数为N2匝,本实施例中N1和N2的数学关系为:即N1为N2的1.39倍,以确保第一套绕组和第二套绕组的线电压相等,但相电压不相等,即A相绕组的引出线与B相绕组的引出线之间的电压、B相绕组的引出线与C相绕组的引出线间的电压,A相绕组的引出线与C相绕组的引出线间的电压,D相绕组的引出线与E相绕组的引出线间的电压,E相绕组的引出线与F相绕组的引出线间的电压以及D相绕组的引出线与F相绕组的引出线间的电压均相等。如图4所示,上述的Dx绕组以Au绕组为中心对称布置,上述的Ey绕组以Bv绕组为中心对称布置,上述的Fz绕组以Cw绕组为中心对称布置。其中,A相绕组的两端分别为A端和u端,B相绕组的两端分别为B端和v端,C相绕组的两端分别为C端和w端,D相绕组的两端分别为D端和x端,E相绕组的两端分别为E端和y端,F相绕组的两端分别为F端和z端,A相绕组的A端和F相绕组的F端,B相绕组的B端和D相绕组的D端,以及C相绕组的C端和E相绕组的E端分别连接在三相电源上,即六相绕组并联布置,以实现永磁电机内部六相同时运行,且同时工作,即星形-三角形双绕组在内部形成六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A相绕组与D相绕组间的相位差为90°,B相绕组和E相绕组的相位差为90,C相绕组和F相绕组的相位差90。
本实施例中,按常规计算可知,第一套绕组的绕组分布系数为1,第二套绕组的绕组系数为0.9848,与传统的三相10极18槽集中绕组相比,提高了绕组系数。
本实施例中,永磁电机的定子采用18槽结构,转子采用10极结构,定子的槽数和转子的极数的最小公倍数为90,极大降低齿槽转矩,并且采用集中式绕组,永磁电机轴向尺寸缩短,从而缩小永磁电机的体积,制造更加方便。
这样,本实施例中采用两套绕组匝数配比设计,在不增加控制器和驱动器成本的基础上,即不改变控制器和驱动器,实现永磁电机的内部六相同时运行,提高了绕组系数,降低了转矩脉动,并且,保留了10极18槽集中绕组端部短、散热好和齿槽转矩小的优点。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和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绕组形成由Au、Bv和Cw组成的星形绕组,第二套绕组形成由Dx、Ey和Fz组成的星形绕组。
以第一套绕组上的每个定子齿(T1、T4、T7、T10、T13和T16)上所绕的绕组线圈的匝数为N1匝,第二套绕组上的每个定子齿(T2、T3、T5、T6、T8、T9、T11、T12、T14和T15)所绕的绕组线圈的匝数为N2匝,本实施例中N1和N2的数学关系为:N1/N2=1/(2cosπ/36),即N1为N2的0.502倍,以确保两套绕组的线电压相等。如图5所示,第一套绕组和第二套绕组的线电压均相等,即A相绕组的引出线与B相绕组的引出线之间的电压、B相绕组的引出线与C相绕组的引出线间的电压,A相绕组的引出线与C相绕组的引出线间的电压,D相绕组的引出线与E相绕组的引出线间的电压,E相绕组的引出线与F相绕组的引出线间的电压以及D相绕组的引出线与F相绕组的引出线间的电压均相等。其中,A相绕组与D相绕组间的相位差为90°,B相绕组和E相绕组的相位差为90°,C相绕组和F相绕组的相位差为90°。
进一步说,如图5-6所示,A相绕组的两端分别为A端和u端,B相绕组的两端分别为B端和v端,C相绕组的两端分别为C端和w端,D相绕组的两端分别为D端和x端,E相绕组的两端分别为E端和y端,F相绕组的两端分别为F端和z端。两套绕组的中性点均连接共同中性点,u端、v端、w端、x端、y端和z端相互连接,此共同中性点指的是u端、v端、w端、x端、y端和z端的共同连接点,此中性点指的是星形绕组的公共点;并且,在A端与D端之间、B端和E端之间、C端和F端之间分别通过电容连接,即三个电容,本实施例中各电容均为1-100uF,这三个电容的参数相同,以调整相应相的相位差保持在90°,确保永磁电机六相绕组同时工作。且三相电源分别连接D端和第一个电容C1的正极、E端和第二个电容C1的正极以及F端和第三个电容C1的正极。
本实施例中,N1和N2的数学关系为:N1/N2=1/(2cosπ/36),即,N1/N2=0.502,这样,采用集中绕组匝数按N1/N2=0.502的配比设计,以使两套绕组均形成电容移相电路,使永磁电机在三相电源下,双绕组在永磁电机的内部形成六相运行,以形成六个相位的电流,并产生六个相位的磁场,以使形成的旋转磁场更稳定,并且,提高了10极18槽永磁电机的绕组系数,降低了转矩脉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某个绕组出现故障时,以u绕组为例,可以选择停用第一套绕组,即A相绕组、B相绕组和C相绕组停用,D相绕组、E相绕组和F相槽组继续实现三相平衡运行,以降低容量但仍维持稳定运行,以此提高永磁电机的容错能力,并保证永磁电机高功率输出,此功率相比常规三相10极18槽的永磁电机可提高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7)
1.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转子和18个绕组线圈;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18个定子齿,18个所述定子齿均匀分布于所述定子铁芯上,18个所述绕组线圈分别对应所述定子齿;所述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和10个磁极,10个所述磁极均匀分布于所述转子铁芯上;18个所述绕组线圈按集中绕组的方式绕线连接以形成六相绕组,所述六相绕组分为两套绕组,第一套绕组包括Au、Bv和Cw,第二套绕组包括Dx、Ey和Fz,两套所述绕组以按照AFz、BDy、CEx和Uvw组的方式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套绕组形成由Au、Bv和Cw组成的星形绕组,所述第二套绕组形成由Dx、Ey和Fz组成的三角形绕组或星形绕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套绕组形成星形绕组,所述第二套绕组形成三角形绕组时,所述第一套绕组和所述第二套绕组的线电压相等,并且,Dx绕组以所述Au绕组为中心对称布置,所述Ey绕组以所述Bv绕组为中心对称布置,所述Fz绕组以所述Cw绕组为中心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Au绕组与所述Dx绕组间的相位差为90°,所述Bv绕组和所述Ey绕组的相位差为90°,所述Cw绕组和所述Fz绕组的相位差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Au绕组的两端分别为A端和u端,所述Bv绕组的两端分别为B端和v端,所述Cw绕组的两端分别为C端和w端,所述Dx绕组的两端分别为D端和x端,所述Ey绕组的两端分别为E端和y端,所述Fz绕组的两端分别为F端和z端,所述A端和所述F端,所述B端和所述D端,以及所述C端和所述E端分别连接在三相电源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套绕组和所述第二套绕组分别形成星形绕组时,所述第一套绕组和所述第二套绕组的线电压相等,并且,所述Au绕组与所述Dx绕组间的相位差为90°,所述Bv绕组和所述Ey绕组的相位差为90°,所述Cw绕组和所述Fz绕组的相位差为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Au绕组的两端分别为A端和u端,所述Bv绕组的两端分别为B端和v端,所述Cw绕组的两端分别为C端和w端,所述Dx绕组的两端分别为D端和x端,所述Ey绕组的两端分别为E端和y端,所述Fz绕组的两端分别为F端和z端;其中,两套绕组的中性点均连接共同中性点,所述共同中性点为u端、v端、w端、x端、y端和z端的共同连接点;所述A端和D端之间、所述B端和所述E端之间和所述C端和F端之间分别连接有电容,三相电源分别连接所述D端和第一个所述电容,所述E端和第二个所述电容以及所述F端和第三个所述电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66063.0U CN214900408U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66063.0U CN214900408U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00408U true CN214900408U (zh) | 2021-11-26 |
Family
ID=78931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66063.0U Active CN214900408U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004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85542A (zh) * | 2021-06-18 | 2021-08-20 | 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 | 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 |
-
2021
- 2021-06-18 CN CN202121366063.0U patent/CN21490040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85542A (zh) * | 2021-06-18 | 2021-08-20 | 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 | 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 |
CN113285542B (zh) * | 2021-06-18 | 2024-06-28 | 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 | 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04290B (zh) | 一种集中绕组横向磁通永磁同步电机 | |
WO2018032617A1 (zh) | 一种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 |
CN106469963B (zh) | 一种永磁无刷电机偶数槽定子的绕线方法 | |
CN105406629A (zh) | 电机定子、永磁发电机 | |
CN218920099U (zh) | 定子、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和车辆 | |
CN109286258B (zh) |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绕线式转子绕组的制备方法 | |
CN108494199B (zh) | 电动汽车用非对齐双定子轮辐式永磁同步电动机 | |
CN104393699A (zh) | 一种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单元化并绕结构 | |
CN214900408U (zh) | 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 | |
US11764630B2 (en) | Stator assembly and motor | |
CN212258560U (zh) | 三相定子绕组、电机定子总成及电机 | |
CN102857002A (zh) | 一种磁路解耦的双绕组电机和六相电机 | |
CN113285542B (zh) | 一种10极18槽结构永磁电机 | |
CN202872493U (zh) | 一种磁路解耦的双绕组电机和六相电机 | |
CN103401381B (zh) | 用于六槽四极的永磁有刷电机的绕线方法及其结构 | |
CN212435461U (zh) | 一种短节距电机定子 | |
CN113489201B (zh) | 一种宽高效区混合线型集中绕组永磁电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5178690U (zh) | 电机定子、永磁发电机 | |
CN212435462U (zh) | 一种整节距电机定子 | |
CN111953163B (zh) |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及其磁场调节方法 | |
CN212392720U (zh) | 一种多槽多相定子发电机 | |
CN110401273B (zh) | 低谐波的分数槽集中绕组设计方法 | |
CN111756142A (zh) | 一种单相发电机短路电流限制结构 | |
CN111478540A (zh) | 一种永磁电机集中绕组调制方法和可调制式绕组 | |
CN109038984A (zh) |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定子绕线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