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95306U - 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95306U CN214895306U CN202120101716.6U CN202120101716U CN214895306U CN 214895306 U CN214895306 U CN 214895306U CN 202120101716 U CN202120101716 U CN 202120101716U CN 214895306 U CN214895306 U CN 2148953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ice main
- motor
- conductive film
- reel
- te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涉及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安装有上封头,上封头的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电机、绕线轮、钢丝绳、夹块、安装板、旋转轴和扭簧,工作人员先启动第一电机,使得第一电机通过转轴带动绕线轮正转,绕线轮正转后收卷钢丝绳并拉动夹块,并使得夹块压缩扭簧,在将夹块打开后工作人员便可将薄膜放置于载料板上,随后再通过操作面板使得绕线轮反转,绕线轮反转后从而将钢丝绳松放,使得扭簧在受到压缩后恢复弹性并带动夹块转动从而对薄膜进行夹持,以避免薄膜在受热膨胀后而产生移动,有效的提升了测试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导电微球/环氧导电胶膜,原材料为环氧丙烯酸树脂等,性能为贮存稳定性和预压时无需加热。
塑料包装材料以及复合包装材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包装材料,而包装材料的性能是包装加工工艺性能的重要指标,薄膜材料的测试包括薄膜材料的热封性能测试以及落镖冲击测试,包装材料的热封性能主要由热封温度、热封压力以及热封时间来决定。
根据公开号为CN2081559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薄膜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设有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箱左前侧面螺接有安装面板,安装面板上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板,固定板顶部的夹紧气缸活塞杆的端部与上横梁固定连接,横梁的底部固定设有上封头,底座的顶部固定设置的下横梁上设有与上封头垂直对称设置的下封头。
该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热压封口法对塑料薄膜和复合软包装材料的热封温度、热封压力和热封时间等热封性能参数进行测定,以获得精确的热封性能指标;该装置中在对薄膜进行测试时,通过将上封头和下封头相互靠近以对薄膜进行热封压力测试,由于薄膜在受热后会变得膨胀,同时在膨胀的过程中薄膜将会产生一定的偏移,从而导致对薄膜热封压力的测试不够精确;同时,该装置中在对薄膜进行加热测试完毕后,由于薄膜仍然含有一定的温度,使得工作人员需要等待薄膜冷却后再将薄膜提取出来,才能继续对下一薄膜进行检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进而降低了测试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薄膜在测试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偏移从而影响测试精度以及薄膜在测试完毕后需要等待冷却从而导致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安装有上封头,所述上封头的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上封头的底部安装有加热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下方固定有下封头,所述下封头的顶部和装置主体的底部均开设有卸料孔,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驱动轴安装有载料板,所述下封头的顶部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的外表面安装有夹块,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安装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的外表面连接有延伸至夹块顶部的钢丝绳。
优选的,所述载料板位于卸料孔的正上方,且所述载料板与卸料孔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夹块的底部与载料板相接触,所述夹块通过扭簧与旋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板位于载料板的正上方,所述加热板的面积等于载料板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夹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夹块沿下封头的纵轴中心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安装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分别与气缸、压力传感器、加热板、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外表面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四周均固定有支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电机、绕线轮、钢丝绳、夹块、安装板、旋转轴和扭簧,工作人员在将箱门打开后,便可通过操作面板启动第一电机,使得第一电机通过转轴带动绕线轮正转,绕线轮正转后从而收卷钢丝绳,钢丝绳在收卷的过程中将拉动夹块,从而使得夹块在扭簧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在将夹块打开后工作人员便可将需要测试的薄膜放置于载料板上,随后再通过操作面板使得第一电机通过转轴带动绕线轮反转,绕线轮反转后从而将钢丝绳松放,使得扭簧在受到压缩后恢复弹性从而带动夹块转动,夹块转动后便对薄膜进行夹持,以避免薄膜在受热膨胀后而产生移动,有效的提升了测试精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二电机、驱动轴、载料板和卸料孔,在对薄膜进行测试完毕后,工作人员先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带动绕线轮正转,使得夹块将薄膜松开,随后再启动第二电机,使得第二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转动后从而带动载料板翻转,载料板翻转后从而使得薄膜从载料板上滑下再通过卸料孔进行排出,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继续对下一薄膜进行测试,减少了等待冷却的时间,进而有效的提升了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体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体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装置主体;2、气缸;3、活塞杆;4、上封头;5、加热板;6、压力传感器;7、第一电机;8、绕线轮;9、钢丝绳;10、下封头;11、卸料孔;12、载料板;13、驱动轴;14、第二电机;15、安装板;16、旋转轴;17、扭簧;18、夹块;19、操作面板;20、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气缸2、活塞杆3、上封头4、加热板5、压力传感器6、第一电机7、绕线轮8、钢丝绳9、下封头10、卸料孔11、载料板12、驱动轴13、第二电机14、安装板15、旋转轴16、扭簧17、夹块18、操作面板19和箱门20;装置主体1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气缸2,气缸2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3安装有上封头4,上封头4的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上封头4的底部安装有加热板5,装置主体1的内部下方固定有下封头10,下封头10的顶部和装置主体1的底部均开设有卸料孔11,装置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通过驱动轴13安装有载料板12,下封头10的顶部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15,安装板15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轴16,旋转轴16的外表面安装有扭簧17,扭簧17的外表面安装有夹块18,装置主体1的内部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安装有绕线轮8,绕线轮8的外表面连接有延伸至夹块18顶部的钢丝绳9。
请着重参阅图2-3,载料板12位于卸料孔11的正上方,且载料板12与卸料孔11相适配,以便于载料板12进行翻转从而将物料取出;夹块18的底部与载料板12相接触,夹块18通过扭簧17与旋转轴16转动连接,使得夹块18在扭簧17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后从而对物料进行夹紧。
请着重参阅图2-3,加热板5位于载料板12的正上方,加热板5的面积等于载料板12的面积,以便于加热板5通电后对薄膜进行加热从而对物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夹块18设置有两个,两个夹块18沿下封头10的纵轴中心线对称分布,通过俩个夹块18使得对物料的夹持更加的稳定。
请着重参阅图1-2,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安装有操作面板19,操作面板19分别与气缸2、压力传感器6、加热板5、第一电机7和第二电机14电性连接,以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操作面板19打开或关闭气缸2、压力传感器6、加热板5、第一电机7和第二电机14;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铰接有箱门20,箱门20的外表面安装有观察窗,装置主体1的底部四周均固定有支脚,以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箱门20将装置主体1打开或关闭,同时使得观察窗可对装置主体1内部的情况进行查看。
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将箱门20打开后,同时通过操作面板19启动第一电机7,使得第一电机7通过转轴带动绕线轮8正转,绕线轮8正转后从而收卷钢丝绳9,钢丝绳9在收卷的过程中将拉动夹块18,从而使得夹块18在扭簧17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在将夹块18打开后工作人员便可将需要测试的薄膜放置于载料板12上,随后再通过操作面板19使得第一电机7通过转轴带动绕线轮8反转,绕线轮8反转后从而将钢丝绳9松放,使得扭簧17在受到压缩后恢复弹性从而带动夹块18转动,夹块18转动后便对薄膜进行夹持,随后将箱门20关闭,再通过操作面板启动气缸2,使得气缸2带动活塞杆3伸长,活塞杆3带动上封头4和加热板5向下移动,随后将加热板5启动,使得加热板5散发热量,通过压力传感器6检测薄膜膨胀后产生的压力,从而对物料的热封性能进行测试,随后对当前物料进行测试完毕后,工作人员将加热板5上移,同时使得第一电机7通过转轴带动绕线轮8正转,从而使得夹块18对物料进行松放,随后再启动第二电机14,使得第二电机14带动驱动轴13转动,驱动轴13转动后从而带动载料板12翻转,载料板12翻转后从而使得薄膜从载料板12上滑下再通过卸料孔11进行排出,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继续对下一薄膜进行测试。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气缸(2),所述气缸(2)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3)安装有上封头(4),所述上封头(4)的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所述上封头(4)的底部安装有加热板(5),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下方固定有下封头(10),所述下封头(10)的顶部和装置主体(1)的底部均开设有卸料孔(11),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14),所述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通过驱动轴(13)安装有载料板(12),所述下封头(10)的顶部两侧均固定有安装板(15),所述安装板(15)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轴(16),所述旋转轴(16)的外表面安装有扭簧(17),所述扭簧(17)的外表面安装有夹块(18),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两侧均安装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安装有绕线轮(8),所述绕线轮(8)的外表面连接有延伸至夹块(18)顶部的钢丝绳(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板(12)位于卸料孔(11)的正上方,且所述载料板(12)与卸料孔(11)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18)的底部与载料板(12)相接触,所述夹块(18)通过扭簧(17)与旋转轴(16)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5)位于载料板(12)的正上方,所述加热板(5)的面积等于载料板(12)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18)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夹块(18)沿下封头(10)的纵轴中心线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安装有操作面板(19),所述操作面板(19)分别与气缸(2)、压力传感器(6)、加热板(5)、第一电机(7)和第二电机(14)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铰接有箱门(20),所述箱门(20)的外表面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四周均固定有支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01716.6U CN214895306U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01716.6U CN214895306U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95306U true CN214895306U (zh) | 2021-11-26 |
Family
ID=78861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01716.6U Active CN214895306U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95306U (zh) |
-
2021
- 2021-01-14 CN CN202120101716.6U patent/CN2148953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895306U (zh) | 一种环氧导电膜的测试装置 | |
CN113295854A (zh) | 一种混凝土抗裂性能测试装置 | |
CN114791538A (zh) | 一种电子材料全自动检测设备 | |
CN208607339U (zh) | 一种多功能蓄电池综合测试仪 | |
CN214295559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系统冷却加热热管理装置 | |
CN116337624B (zh) | 一种适用于电缆测试用的电气实验台 | |
CN113686678A (zh) | 一种节能建筑材料透光隔热薄膜生产的抗拉性检测装置 | |
CN216160320U (zh) | 一种锂电池测试机构 | |
CN217484477U (zh) | 锂电池测试装置 | |
CN218411653U (zh) | 基于使用直线电机的风电叶片疲劳测试加载装置 | |
CN217278058U (zh) | 多通道磁应力检测仪 | |
CN217033422U (zh) | 一种钢绞线力学性能试验用高低温试验装置 | |
CN216386762U (zh) | 电池片pid测试设备旋转顶升机构 | |
CN213637659U (zh) |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量测算的监控装置 | |
CN210665302U (zh) | 一种户内外棒形绝缘子测试用拉力试验机 | |
CN220525481U (zh) | 一种材料力学试验装置 | |
CN117572044A (zh) | 一种新能源电池寿命测试装置 | |
CN114061773B (zh) | 一种集成温度传感器 | |
CN216816245U (zh) | 一种具有过载保护结构的电子拉力机 | |
CN216807612U (zh) | 一种汽车用柔性电缆收卷装置 | |
CN221058565U (zh) | 一种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模块用液晶监测设备养护机构 | |
CN220730384U (zh) | 刀片电池ocv与dcr检测工装 | |
CN212207422U (zh) |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风力检测装置 | |
CN220339887U (zh) | 拉力测试设备 | |
CN220399115U (zh) | 一种门窗角检测用试验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