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90952U - 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90952U
CN214890952U CN202120442743.XU CN202120442743U CN214890952U CN 214890952 U CN214890952 U CN 214890952U CN 202120442743 U CN202120442743 U CN 202120442743U CN 214890952 U CN214890952 U CN 214890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low
lighting device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427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彦霞
周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icom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icom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icom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icom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427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90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90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90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近光照明装置包括一灯源、一聚光器、一遮光板以及一光学透镜,所述聚光器包括一全内反射透镜部和一聚光部,其中所述聚光部和所述灯源分别被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的两侧,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将所述灯源产生的光线汇聚至所述聚光部,所述聚光部对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后的光线进行再次汇聚,其中所述遮挡板被保持于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聚光部的一侧,所述聚光部将光线汇聚至所述遮挡板,其中所述光学透镜被保持于所述遮挡板的一侧,未被所述遮挡板遮挡的光线被所述光学透镜汇聚。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纵向距离较小,减小了安装深度。

Description

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照明系统,特别涉及一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照明系统是保障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前车灯的照明效果直接影响着驾驶人员夜间行车的安全。国内外对于车灯的各项参数都有严格的标准。
近年来,LED投影式近光灯成为常见的车辆照明系统之一。具体来说,LED投影式近光灯包括一LED灯源、一反光杯、一遮光板以及一透镜,其中所述反光杯对所述LED灯源产生的光线进行反射,反射后的部分光线经过所述透镜后被照射至车辆的前方,所述遮光板被保持于所述LED灯源和所述透镜之间,所述遮光板遮挡所述LED灯源产生的部分光线,以使得所述LED投影式近光灯产生的光线亮度达到使用标准。然而,现有的LED投影式近光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市面上大多数的所述LED投影式近光灯的所述LED灯源到所述透镜最远端的距离大于100mm,导致所述LED投影式近光灯的安装深度较深,对应地,车辆上需要设置较深的安装空间。其次,由于所述LED灯源与所述透镜之间的距离较远,所述LED灯源产生的光束的传播距离增大,灯光亮度衰减,光能的利用率较低,需要增大所述LED灯源的功率才能维持需要的灯光亮度,以提供驾驶人员合适的可见度和舒适度。这样,现有的所述LED灯源的能耗较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因此,亟需对现有的所述LED投影式近光灯的结构进行改善,以提高所述LED投影式近光灯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近光照明装置适用于为车辆照明,且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纵向距离较小,减小了安装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所述聚光器对光线进行有效地汇聚,有利于提高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光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聚光器包括一全内反射透镜部和一聚光透镜部,其中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一光源被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的入光侧,所述全内反射透镜对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进行准直和汇聚,所述聚光透镜部被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的出光侧,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的光线被所述聚光透镜部进行二次汇聚,进而提高了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光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聚光透镜部和所述全内反射透镜一体成型,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纵向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经过所述聚光透镜部后的光线在经过一光学透镜后照射至使用区域,所述光学透镜对光线进行第三次汇聚,以得到近光中心光型,多次汇聚提高了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光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通过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聚光透镜部后,能够得到较短距离的光线聚焦点,且所述光线聚焦点也是所述光学透镜的焦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缩短了整个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纵向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聚光透镜部被实施为一菲涅尔透镜,所述菲涅尔透镜的聚光位置可以被调节得很小,有利于进一步缩短所述光学透镜和所述光源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所述近光照明装置在安装方向上变短,节省了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近光照明装置,其中通过改变所述菲涅尔透镜的曲率,可以得到较小的聚光焦距,以利于缩短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长度,进而减小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尺寸和安装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近光照明装置,其中所述近光照明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遮光板,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过所述菲涅尔透镜后被汇聚于所述遮光板,部分未被遮挡的光线直接经过所述透镜后被照射至使用区域,呈现近光所需的中心光分布。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聚光器,适于对一光源产生的光线进行处理,所述聚光器包括:
一全内反射透镜部,其中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被保持于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在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内发生全反射;和
一聚光部,其中所述聚光部被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的一侧,所述聚光部对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后的光线进行汇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和所述聚光部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聚光部被安装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聚光部被间隔地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被实施为一全内反射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聚光部被实施为一菲涅尔透镜或一凸透镜。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近光照明装置,所述近光照明装置包括:
一灯源;
一聚光器,其中所述聚光器包括一全内反射透镜部和一聚光部,其中所述聚光部和所述灯源分别被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的两侧,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将所述灯源产生的光线汇聚至所述聚光部,所述聚光部对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后的光线进行再次汇聚;
一遮挡板,其中所述遮挡板被保持于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聚光部的一侧,所述聚光部将光线汇聚至所述遮挡板;以及
一光学透镜,其中所述光学透镜被保持于所述遮挡板的一侧,未被所述遮挡板遮挡的光线被所述光学透镜汇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聚光部的光线聚焦点和所述光学透镜的焦点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学透镜为非球面透镜或球面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近光照明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辅助光源和一辅助透镜,其中所述辅助光源和所述光源相互间隔地设置,所述辅助透镜被保持于所述辅助光源一侧,所述辅助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过所述辅助透镜后形成近光展宽光型。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包括:
一车辆本体,其中所述车辆本体具有两安装腔;和
两近光照明装置,其中两个所述近光照明装置分别被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其中所述近光照明装置包括一灯源、一聚光器、一遮光板以及一光学透镜,所述聚光器包括一全内反射透镜部和一聚光部,其中所述聚光部和所述灯源分别被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的两侧,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将所述灯源产生的光线汇聚至所述聚光部,所述聚光部对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后的光线进行再次汇聚,其中所述遮挡板被保持于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聚光部的一侧,所述聚光部将光线汇聚至所述遮挡板,其中所述光学透镜被保持于所述遮挡板的一侧,未被所述遮挡板遮挡的光线被所述光学透镜汇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近光照明装置的立体图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立体图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侧视图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一聚光器的结构图示意图,其示出了所述聚光器的一全内反射透镜部和一聚光部一体成型,所述聚光部被实施为一菲涅尔透镜。
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所述聚光器的一变形实施方式的结构图示意图,其示出了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聚光部被安装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
图4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所述聚光器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的结构图示意图,其示出了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聚光部和所述全被反射透镜部相互间隔地设置。
图4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所述聚光器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的结构图示意图,其示意出了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聚光部为一凸透镜。
图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一光源产生的光线的轨迹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的轨迹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一辅助光源产生的光线的轨迹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形成的近光中心光型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所述辅助光源产生的光线形成的近光展宽光型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两个光学系统产生的光线形成的叠加光型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立体图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的结构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说明书附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近光照明装置100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其中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纵向尺寸较小,有利于减小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安装深度。具体来说,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包括一光源10、一聚光器20、一遮光板30以及一光学透镜40,其中所述聚光器20被保持于所述光源10的一侧,所述遮光板30被保持于所述聚光器20和所述光学透镜之间。所述光源10产生的光线经过所述聚光器20,所述聚光器20对所述光源10产生的光线进行准直和汇聚,经过所述聚光器20的光线部分被所述遮光板30遮挡,经过所述遮光板20后的光线再经过所述光学透镜40后,被汇聚至使用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光源10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受限制,所述光源10可以被实施为LED灯、卤素灯、氙气灯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光源等。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10被实施为三颗1X1芯片的LED颗粒,三颗LED颗粒相互间隔地设置,位于中间的LED颗粒的光通量为300lm/pc,位于两边的LED颗粒的光通量为150lm/pc。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说明书文字和附图中所揭露的所述光源10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聚光器20包括一全内反射透镜部21和一聚光部22,其中所述光源10和所述聚光部22分别被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的入光侧和出光侧,所述光源10产生的光线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后到达所述聚光部22。具体地,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具有一容置槽,所述光源10被放置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的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光源10产生的光线在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内部被全反射,并形成与光轴平行的平行光线。
举例来说,如果所述光源10被实施为LED光源,LED光源产生的光线为发散性,且发散角度为120°,发散的光线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被全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也就是说,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对所述光源10产生的光线进行准直和汇聚。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10产生的光线被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汇聚至所述聚光部22,所述聚光部22对经过的光线进行二次汇聚,不仅有利于提高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光效,也有利于缩短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纵向尺寸,减小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安装空间。
参照图1至图4A,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聚光部22和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一体成型。所述聚光部22和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之间的距离最小,进一步减小了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纵向尺寸。
参照图4B,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聚光部22被安装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的出光侧。例如但不限于,所述聚光部22通过胶黏、卡合、间隙配合、螺纹连接等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的出光侧。
参照图4C,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聚光部22被间隔地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的出光侧,即所述聚光部22和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聚光部22和所述全内反射透镜21没有直接接触。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聚光部22和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的具体连接关系仅仅作为示意,不能成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和所述聚光器2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光线经过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和所述聚光部22的准直和汇聚后,能够形成一光线聚焦点,所述光学聚焦点与所述光源10之间的距离较短,且所述光线聚焦点为所述光学透镜30的焦点,有利于减小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尺寸。也就是说,所述光学透镜30的焦点与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聚光部22的光线聚焦点重合。
优选地,参照图1至图4D,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被实施为一全内反射透镜,即TIR(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透镜。并且,所述全内反射透镜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受限制,例如但不限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被实施为鳞甲全内反射透镜、复眼全内反射透镜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类型的全内反射透镜。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用反射罩或是反光杯替代所述全内反射透镜。
优选地,参照图1至图4C,所述聚光部22被实施为一菲涅尔透镜,即所述聚光部22的出光面为锯齿状结构,所述菲涅尔透镜能够得到更短距离的所述光线聚焦点,有利于减小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尺寸。根据实验数据研究,利用所述全内反射透镜和所述菲涅尔透镜相结合构成的所述聚光器20更利于提高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光能效率,光效可以达到44%。
可选地,参照图4D,所述聚光部22被实施为一凸透镜,即所述聚光部22的出光面为光滑面,所述凸透镜对经过的光线进行汇聚。例如但不限于,所述聚光部22被实施为一平凸透镜、双凸透镜或是凹凸透镜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聚光部22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光照明装置100和所述聚光器2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光照明装置100的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所述光学透镜40被实施为一凸透镜。优选地,所述光学透镜40被实施为一非球面透镜。可选地,所述光学透镜40被实施为一球面透镜。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所述光学透镜40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受限制,所述光学透镜40可以被实施为平凸透镜、双凸透镜或是凹凸透镜等。
参照图5A、图5B以及图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光照明装置100的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10产生的所述光线经过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对经过的所述光线进行准直和汇聚,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的所述光线到达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聚光部22,所述聚光部22对所述光线进行再次汇聚,经过所述聚光部22的所述光线被汇聚至所述遮挡板30的位置,部分被汇聚至所述遮挡板30的所述光线被所述遮挡板30遮挡,未被所述遮挡板30遮挡的所述光线经过所述光学透镜40后,所述光学透镜40对光线再次进行汇聚,并照射于25米接收光屏,呈现近光所需的中心光分布。
也就是说,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所述光源10产生的光线被所述全内反射透镜21进行一次汇聚,所述聚光部22对经过的光线进行二次汇聚,所述光学透镜21对经过的光线进行第三次汇聚,以得到近光中心光型,多次汇聚提高了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光效。
进一步地,通过改变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的曲率,可以改变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的光线的出射角度,进而调整所述近光装置100产生的近光中心光型。而且,改变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的曲率,可以改变聚光焦距,进而改变所述光学透镜40的位置,有利于减小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尺寸。
进一步地,通过改变所述聚光部22的曲率,可以改变聚光焦距,即改变所述光学聚焦点的位置,进而改变所述光学透镜40的位置,有利于得到较小的聚光焦距,减小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尺寸。
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进一步包括一近光辅助单元50,其中所述近光辅助单元50包括一辅助光源51和一辅助透镜52,其中所述辅助透镜52被保持于所述辅助光源51的一侧,所述辅助光源51和所述光源10相互间隔地设置。所述辅助光源51产生的光线经过所述辅助透镜52后形成近光展宽光型。所述近光展宽光型和所述近光中心光型相互叠加,以形成近光光型。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辅助光源51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受限制,所述辅助光源51可以被实施为LED灯、卤素灯、氙气灯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光源等。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所述近光辅助单元50的所述辅助光源51被实施为一颗1X5芯片的LED颗粒,光通量为1000lm/pc。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所述辅助光源51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光照明装置100的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近光辅助单元50的所述辅助透镜52被实施为一凸透镜。并且,所述辅助透镜52的具体类型不受限制,所述辅助透镜52可以被实施为非球面透镜、球面透镜、平凸透镜、双凸透镜或是凹凸透镜等。
参照图6和图8,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所述近光辅助单元50的所述辅助光源51和所述光源10相互间隔地设置,所述光源10产生的光线在依次经过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所述聚光部22以及所述光学透镜40后,形成近光中心光型,所述辅助光源51产生的光线经过所述辅助透镜52之后形成近光展宽光型。
参照图9,所述光源10产生的光线形成的中心光型和所述辅助光源51产生的光线形成的近光展宽光型相互叠加,形成满足近光法规要求的近光灯。也就是说,所述光源10、所述聚光器20、所述遮光板30以及所述光学透镜40组成一个近光中心光学系统101,所述辅助光源51和所述辅助透镜52组成一个近光展宽光学系统102,所述近光中心光学系统101和所述近光展宽光学系统102相互结合使用,所述近光中心光学系统101产生的所光中心光型和所述近光展宽光学系统102产生的近光展宽光型相互叠加,得到叠加光型,以实现近光照明。
模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近光照明装置100的照明效果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所示,其示出了主要测试点都可以满足法规要求。
Figure BDA0002956376520000101
表1
参照图10,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进一步包括一装配壳体60,其中所述装配壳体60具有一装配腔601,所述近光中心光学系统101和所述近光展宽光学系统102被相互间隔地安装于所述装配壳体60的所述装配腔601。藉由所述装配壳体60可以将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安装于一车辆,以实现所述车辆的近光照明。
具体来说,参照图11,一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1000包括一车辆本体200和两个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其中所述车辆本体200的前部对称地设有两安装腔201,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所述装配壳体60被安装于所述车辆本体200的所述安装腔201。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所述近光中心光学系统101和所述近光展宽光学系统102朝向路面,所述近光中心光学系统101产生的近光中心光型和近光展宽光型相互叠加,以提供满足驾驶人员的可见度和舒适度的近光灯型。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近光照明装置的照明方法,其中所述照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对所述光源10产生的光线进行汇聚;
(b)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聚光部22对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21的光线进行再次汇聚;以及
(c)未被所述遮光板30遮挡的光线经过所述光学透镜后,再次被汇聚后形成一近光中心光型。
在所述步骤(a)中,光线在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内被全反射后形成平行于光轴的平行光。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b)中,藉由所述菲涅尔透镜对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21的光线进行再次汇聚。可选地,在所述步骤(b)中,藉由所述凸透镜对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的光线进行再次汇聚。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b)中,经过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全内反射透镜21的光线立刻进入所述聚光部22,即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聚光部22和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之间不存在间隙。比如说,所述聚光部22和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一体成型。或者,所述聚光部22和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无间隙地装配在一起。
所述近光照明装置的照明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d)所述近光中心光型和所述近光展宽光型相互叠加,形成一叠加光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光线经过所述聚光器20的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21和所述聚光部22的准直和汇聚后,形成一光线聚焦点,所述光线聚焦点和所述光学透镜40的焦点相互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减小所述近光照明装置100的尺寸。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实用新型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4)

1.一聚光器,适于对一光源产生的光线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器包括:
一全内反射透镜部,其中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被保持于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在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内发生全反射;和
一聚光部,其中所述聚光部被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的一侧,所述聚光部对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后的光线进行汇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器,其中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和所述聚光部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器,其中所述聚光部被安装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器,其中所述聚光部被间隔地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聚光器,其中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被实施为一全内反射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光器,其中所述聚光部被实施为一菲涅尔透镜或一凸透镜。
7.一近光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灯源;
一聚光器,其中所述聚光器包括一全内反射透镜部和一聚光部,其中所述聚光部和所述灯源分别被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的两侧,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将所述灯源产生的光线汇聚至所述聚光部,所述聚光部对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后的光线进行再次汇聚;
一遮挡板,其中所述遮挡板被保持于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聚光部的一侧,所述聚光部将光线汇聚至所述遮挡板;以及
一光学透镜,其中所述光学透镜被保持于所述遮挡板的一侧,未被所述遮挡板遮挡的光线被所述光学透镜汇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光照明装置,其中所述聚光器的所述全内反射透镜和所述聚光部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光照明装置,其中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聚光部被安装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光照明装置,其中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聚光部被间隔地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所述的近光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被实施为一全内反射透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近光照明装置,其中所述聚光部被实施为一菲涅尔透镜或是一凸透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近光照明装置,其中所述聚光部的光线聚焦点和所述光学透镜的焦点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近光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光学透镜为非球面透镜或球面透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近光照明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辅助光源和一辅助透镜,其中所述辅助光源和所述光源相互间隔地设置,所述辅助透镜被保持于所述辅助光源一侧,所述辅助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过所述辅助透镜后形成近光展宽光型。
16.一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车辆本体,其中所述车辆本体具有两安装腔;
两近光照明装置,其中两个所述近光照明装置分别被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其中所述近光照明装置包括一灯源、一聚光器、一遮挡板以及一光学透镜,所述聚光器包括一全内反射透镜部和一聚光部,其中所述聚光部和所述灯源分别被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的两侧,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将所述灯源产生的光线汇聚至所述聚光部,所述聚光部对经过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后的光线进行再次汇聚,其中所述遮挡板被保持于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聚光部的一侧,所述聚光部将光线汇聚至所述遮挡板,其中所述光学透镜被保持于所述遮挡板的一侧,未被所述遮挡板遮挡的光线被所述光学透镜汇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聚光器的所述全内反射透镜和所述聚光部一体成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聚光部被安装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聚光器的所述聚光部被间隔地保持于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的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任一所述的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全内反射透镜部被实施为一全内反射透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聚光部被实施为一菲涅尔透镜或是一凸透镜。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聚光部的光线聚焦点和所述光学透镜的焦点重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其中所述光学透镜为非球面透镜或球面透镜。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所述近光照明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辅助光源和一辅助透镜,其中所述辅助光源和所述光源相互间隔地设置,所述辅助透镜被保持于所述辅助光源一侧,所述辅助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过所述辅助透镜后形成近光展宽光型。
CN202120442743.XU 2021-03-01 2021-03-01 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 Active CN214890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2743.XU CN214890952U (zh) 2021-03-01 2021-03-01 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2743.XU CN214890952U (zh) 2021-03-01 2021-03-01 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90952U true CN214890952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56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42743.XU Active CN214890952U (zh) 2021-03-01 2021-03-01 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90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44229A1 (zh) 车灯光学元件及车辆前照灯
KR20210110365A (ko) 하이빔과 로우빔이 통합된 차량용 램프 조명 장치, 차량용 램프 및 차량
WO2021147734A1 (zh) 前照灯模组、前照灯及车辆
KR102610227B1 (ko) 전조등 광학 소자, 전조등 모듈, 차량용 램프 및 차량
JP2019502245A (ja) ロービームのヘッドライトモジュールに用いられる集光器
CN210141548U (zh) 一种车灯初级光学元件、车灯模组及汽车
WO2021109361A1 (zh) 车灯模组及车灯
WO2022100058A1 (zh) 远近光一体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KR20210096127A (ko) 로우빔 광학 모듈, 로우빔 조명 모듈, 차량용 램프 및 차량
WO2020211104A1 (zh) 车灯模组
CN108644739B (zh) 一种远近光多焦点透镜及模组
CN100549501C (zh) 投射式光学系统结构
JP2021506066A (ja) 自動車両用投光装置のための投影装置
CN105351860B (zh) 一种具有分光结构的光线收集装置及前照灯
WO2020244391A1 (zh) 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辆前照灯及车辆
JP2022176069A (ja) 前照灯装置用光源分配素子、前照灯装置、及び前照灯モジュール
WO2022213444A1 (zh) 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和车辆
CN206352795U (zh) 主光灯集成辅助灯模组以及汽车前照灯
CN107062123B (zh) 一种用于汽车车灯的投射式光学照明系统
CN214890952U (zh) 聚光器、近光照明装置以及带有近光照明装置的车辆
CN210141546U (zh) 车灯模组
WO2017114027A1 (zh) Led汽车前照灯
TWM470029U (zh) Led複合式集光透鏡及其模組
KR101950749B1 (ko) 차량 전조등용 렌즈
CN102367939A (zh) 折转式汽车led前照灯近光光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