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62035U - 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62035U
CN214862035U CN202023314835.4U CN202023314835U CN214862035U CN 214862035 U CN214862035 U CN 214862035U CN 202023314835 U CN202023314835 U CN 202023314835U CN 214862035 U CN214862035 U CN 214862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workshop
dust removal
convey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48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维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ukesaier Mongolian Autonomous County Hongda Salt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ukesaier Mongolian Autonomous County Hongda Salt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ukesaier Mongolian Autonomous County Hongda Salt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ukesaier Mongolian Autonomous County Hongda Salt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148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62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62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62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属于余热引流再利用技术领域,包括水管本体,所述水管本体的外侧安装有保护壳,环形输送管的顶端连通有进热管一,进热管一的一端连通有进热管二;该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处理箱、环形输送管、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利用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对热气中掺杂的有害物质和异味进行吸附过滤,配合进热管一和进热管二的作用,将热气输送到环形输送管内,然后再配合环形输送管的作用对水管本体进行加热保护,不仅保障了车间的进展速度,而且成功的对烟囱排出的部分热气进行很好的回收利用,进而节省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引流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车间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企业生产行政管理的一级组织,由若干工段或生产班组构成,它按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各个阶段或产品各组成部分的专业性质和各辅助生产活动的专业性质而设置,拥有完成生产任务所必需的厂房或场地、机器设备、工具和一定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此外,伴着冬季的来临,温度逐渐下降,很多车间的工作设备都受到了冬季的影响。
由于冬季外界温度降低导致风机房内温度随之降低,使得风机房内的水管时常出现冻住的情况,因此,不仅影响整个车间的进展速度,而且影响了车间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质量,另外,烟囱排出的部分热气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造成了一定资源上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通过设置处理箱、环形输送管、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利用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对热气中掺杂的有害物质和异味进行吸附过滤,配合进热管一和进热管二的作用,将热气输送到环形输送管内,然后再配合环形输送管的作用对水管本体进行加热保护,不仅保障了车间的进展速度,而且成功的对烟囱排出的部分热气进行很好的回收利用,进而节省资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冬季外界温度降低导致风机房内温度随之降低,使得风机房内的水管时常出现冻住的情况,因此,不仅影响整个车间的进展速度,而且影响了车间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质量,另外,烟囱排出的部分热气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造成了一定资源上的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包括水管本体,所述水管本体的外侧安装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部安装有环形输送管,所述环形输送管的顶端连通有进热管一,所述进热管一的一端连通有进热管二,所述进热管二的一端连通有第一输送管,所述保护壳的后侧面安装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底部与第一输送管相连通,所述处理箱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所述处理箱的上表面连通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一端通过过滤组件连通有第三输送管,所述保护壳的左侧面设置有两个固定组件。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处理箱、环形输送管、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利用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对热气中掺杂的有害物质和异味进行吸附过滤,配合进热管一和进热管二的作用,将热气输送到环形输送管内,然后再配合环形输送管的作用对水管本体进行加热保护,不仅保障了车间的进展速度,而且成功的对烟囱排出的部分热气进行很好的回收利用,进而节省资源。
上述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换热箱和加热器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除尘箱和挡尘网板,所述除尘箱安装在保护壳的后侧面,所述挡尘网板安装在除尘箱的内部,所述除尘箱的底端与第二输送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除尘箱的顶端与第三输送管的一端相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除尘箱和挡尘网板,利用挡尘网板对烟囱热气进行过滤,将热气中的灰尘清除。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输送管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固定块,所述第三输送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海绵过滤网板,所述第一海绵过滤网板的两侧均通过螺栓二分别与两个固定块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海绵过滤网板,利用第一海绵过滤网板对风机房烟囱排出的热气进行初步过滤,将热气中的大颗粒进行过滤,防止影响后期对烟囱热气的回收利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两个螺栓一和压板,所述压板安装在保护壳的左侧,所述压板通过螺栓一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螺栓二和压板,利用螺栓二将压板固定在固定板上,从而对进热管二进行固定,避免气体的冲击量过大进热管二出现晃动,增大进热管二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壳的前侧面安装有换热箱,所述换热箱的内部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箱的底部通过连接管一与第一输送管相连通,所述换热箱的顶部连通有第四输送管。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换热箱,利用换热箱将处理箱内部分的热气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第四输送管输送回风机房,对风机房内的温度进行提升,操作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壳右侧面安装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顶端通过连接管二与进热管一相连通,所述加热器的底端通过连接管三与出热管相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加热器,利用加热器对进入环形输送管内排出的气体进行加热,增大对水管本体的加热效果,从而提高了环形输送管内的温度,结构简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处理箱、环形输送管、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利用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对热气中掺杂的有害物质和异味进行吸附过滤,配合进热管一和进热管二的作用,将热气输送到环形输送管内,然后再配合环形输送管的作用对水管本体进行加热保护,不仅保障了车间的进展速度,而且成功的对烟囱排出的部分热气进行很好的回收利用,进而节省资源;
该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通过设置换热箱,利用换热箱将处理箱内部分的热气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第四输送管输送回风机房,对风机房内的温度进行提升,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管本体;2、保护壳;3、环形输送管;4、进热管一;5、第一输送管;6、处理箱;7、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8、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9、第二输送管;10、第三输送管;11、出热管;12、加热器;13、换热箱;14、换热管;15、第四输送管;16、进热管二;17、除尘箱;18、挡尘网板;19、固定板;20、压板;21、螺栓一;22、固定块;23、第一海绵过滤网板;24、螺栓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包括包括水管本体1,水管本体1的外侧安装有保护壳2,保护壳2的内部安装有环形输送管3,环形输送管3的顶端连通有进热管一4,进热管一4的一端连通有进热管二16,进热管二16的一端连通有第一输送管5,保护壳2的后侧面安装有处理箱6,处理箱6的底部与第一输送管5相连通,处理箱6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7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8,处理箱6的上表面连通有第二输送管9,第二输送管9的一端通过过滤组件连通有第三输送管10,保护壳2的左侧面设置有两个固定组件,通过设置处理箱6、环形输送管3、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7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8,利用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7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8对热气中掺杂的有害物质和异味进行吸附过滤,配合进热管一4和进热管二16的作用,将热气输送到环形输送管3内,然后再配合环形输送管3的作用对水管本体1进行加热保护,保障了车间的进展速度,成功的对烟囱排出的部分热气进行很好的回收利用,进而节省资源。
过滤组件包括除尘箱17和挡尘网板18,除尘箱17安装在保护壳2的后侧面,挡尘网板18安装在除尘箱17的内部,除尘箱17的底端与第二输送管9的一端相连通,除尘箱17的顶端与第三输送管10的一端相连通,通过设置除尘箱17和挡尘网板18,利用挡尘网板18对烟囱热气进行过滤,将热气中的灰尘清除。
第三输送管10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固定块22,第三输送管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海绵过滤网板23,第一海绵过滤网板23的两侧均通过螺栓二24分别与两个固定块2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海绵过滤网板23,利用第一海绵过滤网板23对风机房烟囱排出的热气进行初步过滤,将热气中的大颗粒进行过滤,防止影响后期对烟囱热气的回收利用。
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19、两个螺栓一21和压板20,压板20安装在保护壳2的左侧,压板20通过螺栓一21与固定板19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螺栓二24和压板20,利用螺栓二24将压板20固定在固定板19上,从而对进热管二16进行固定,避免气体的冲击量过大进热管二16出现晃动,增大进热管二16的稳定性。
保护壳2的前侧面安装有换热箱13,换热箱13的内部安装有换热管14,换热箱13的底部通过连接管一与第一输送管5相连通,换热箱13的顶部连通有第四输送管15,通过设置换热箱13,利用换热箱13将处理箱6内部分的热气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第四输送管15输送回风机房,对风机房内的温度进行提升,操作方便。
保护壳2右侧面安装有加热器12,加热器12的顶端通过连接管二与进热管一4相连通,加热器12的底端通过连接管三与出热管11相连通,通过设置加热器12,利用加热器12对进入环形输送管3内排出的气体进行加热,增大对水管本体1的加热效果,从而提高了环形输送管3内的温度,结构简单。
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三输送管10与烟囱的出气口法兰连接,第四输送管15与风机房内的进气口法兰连接,然后同时启动换热箱13和加热器12,然后烟囱排出的热气通过第一海绵过滤网板23的过滤之后进入除尘箱17内,除尘箱17内的挡尘网板18进行除尘过滤之后通过第二输送管9进入处理箱6内,进行第二次过滤处理,利用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7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8对热气中掺杂的有害物质和异味进行吸附过滤,过滤之后的热气一部分通过第一输送管5进入进热管二16内,然后输送到进热管一4进入环形输送管3内,从而对水管本体1进行加热保护,防止水管本体1上冻,过滤之后的热气另一部分通过连接管一进入换热箱13内,然后进入换热管14内,换热管14内的热气通过第四输送管15进入风机房的进气口内,对风机房内进行加热,环形输送管3内对水管本体1加热之后的热气通过出热管11通过连接管二进入加热器12内,加热之后的热气通过连接管三进入进热管一4内,然后再次进入环输送管内,加大对水管本体1的加热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管本体(1),所述水管本体(1)的外侧安装有保护壳(2),所述保护壳(2)的内部安装有环形输送管(3),所述环形输送管(3)的顶端连通有进热管一(4),所述进热管一(4)的一端连通有进热管二(16),所述进热管二(16)的一端连通有第一输送管(5),所述保护壳(2)的后侧面安装有处理箱(6),所述处理箱(6)的底部与第一输送管(5)相连通,所述处理箱(6)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第二棉纤维过滤网板(7)和第三活性炭吸附网板(8),所述处理箱(6)的上表面连通有第二输送管(9),所述第二输送管(9)的一端通过过滤组件连通有第三输送管(10),所述保护壳(2)的左侧面设置有两个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除尘箱(17)和挡尘网板(18),所述除尘箱(17)安装在保护壳(2)的后侧面,所述挡尘网板(18)安装在除尘箱(17)的内部,所述除尘箱(17)的底端与第二输送管(9)的一端相连通,所述除尘箱(17)的顶端与第三输送管(10)的一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管(10)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固定块(22),所述第三输送管(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海绵过滤网板(23),所述第一海绵过滤网板(23)的两侧均通过螺栓二(24)分别与两个固定块(2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19)、两个螺栓一(21)和压板(20),所述压板(20)安装在保护壳(2)的左侧,所述压板(20)通过螺栓一(21)与固定板(1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2)的前侧面安装有换热箱(13),所述换热箱(13)的内部安装有换热管(14),所述换热箱(13)的底部通过连接管一与第一输送管(5)相连通,所述换热箱(13)的顶部连通有第四输送管(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2)右侧面安装有加热器(12),所述加热器(12)的顶端通过连接管二与进热管一(4)相连通,所述加热器(12)的底端通过连接管三与出热管(11)相连通。
CN202023314835.4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 Active CN214862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4835.4U CN214862035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4835.4U CN214862035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62035U true CN214862035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62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4835.4U Active CN214862035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62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62035U (zh) 一种车间用除尘余热引流再利用装置
CN214147421U (zh) 一种熔炉烟道循环管路
CN212788386U (zh) 一种高效除尘设备
CN210398968U (zh) 一种热力锅炉用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CN112856373A (zh) 一种绿色生产用高效低排节能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205119765U (zh) 一种流化床的热能回收系统
CN108532414B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环保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8325320A (zh) 一种水洗式环保烟气净化设备
CN210463040U (zh) 制备顺丁烯二酸酐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10584397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环保除尘装置
CN210601648U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焚烧烟气处理装置
CN113856404A (zh) 一种VOCs废气分散吸附、集中再生的治理系统
CN209333434U (zh) 一种纺织用湿法静电废气净化器
CN208320134U (zh) 一种煤灰物理分离装置
CN217410117U (zh) 一种高温烟气处理装置
CN212662996U (zh) 一种双工位焊接烟雾净化机
CN220471663U (zh) 一种高温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3656769U (zh) 一种基于节能环保技术的垃圾焚烧炉
CN216726458U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3160835U (zh) 一种活性炭再生利用装置
CN218155342U (zh) 一种松土促根剂生产线除尘装置
CN220003442U (zh) 一种松香粉尘处理系统
CN216838045U (zh) 一种除尘式热风炉
CN217220656U (zh) 余热多级利用节能脱硝除尘设备
CN210751764U (zh) 一种利用加热法除尘的空气环保净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