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6155U - 扩散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扩散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6155U
CN214846155U CN202120826712.4U CN202120826712U CN214846155U CN 214846155 U CN214846155 U CN 214846155U CN 202120826712 U CN202120826712 U CN 202120826712U CN 214846155 U CN214846155 U CN 214846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um dot
diffusion layer
dot region
ligh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267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劳宣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267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6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6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6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扩散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其中,扩散板包括下扩散层、上扩散层以及量子点层;上扩散层与下扩散层相对设置;量子点层设于上扩散层与下扩散层之间;量子点层具有若干量子点区,每一量子点区用于与一光源相对设置,沿量子点区的中心向边缘的方向,量子点区的厚度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了目前背光模组出现局部偏蓝视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扩散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扩散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直下式量子点扩散板包括上扩散层、下扩散层以及中间量子点层,该扩散板应用于背光模组中时,光源出射的光线经过扩散板后将蓝光转换为白光出射;但是,光源中心区域所出射的光线中蓝光较强,该区域出射的蓝光经过扩散板后未能充分转换为白光,导致出现局部偏蓝视效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扩散板,旨在解决目前背光模组出现局部偏蓝视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扩散板,包括:
下扩散层;
上扩散层,所述上扩散层与所述下扩散层相对设置;以及
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设于所述上扩散层与所述下扩散层之间;所述量子点层具有若干量子点区,每一所述量子点区用于与一光源相对设置,沿所述量子点区的中心向边缘的方向,所述量子点区的厚度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所述量子点区,一所述量子点区的边缘与另一所述量子点区的边缘相连且平滑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量子点区的厚度为Y,定义所述量子点区的中心至边缘的距离为X,则满足条件:Y=a*Xb+c;其中,10-9<a<0.01,0.5<b<4.2,0.7<c<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量子点区的边缘的厚度为L,则满足条件:L≤Y≤L+0.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量子点区矩阵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扩散层包括第一基材和若干第一扩散粒子,若干所述第一扩散粒子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基材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扩散层包括第二基材和若干第二扩散粒子,若干所述第二扩散粒子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基材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的下扩散层具有入光面;
若干光源,若干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入光面设置,且每一所述光源与所述扩散板中的一量子点区相对设置;
其中,该扩散板包括:
下扩散层;
上扩散层,所述上扩散层与所述下扩散层相对设置;以及
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夹设于所述上扩散层与所述下扩散层之间;所述量子点层具有若干量子点区,每一所述量子点区用于与一光源相对设置,沿所述量子点区的中心向边缘的方向,所述量子点区的厚度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的中心对应与之相对的所述量子点的中心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量子点区的中心至边缘的距离为X,定义两相邻的所述光源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P,则满足条件:0≤X≤0.5P。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扩散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下扩散层、量子点层以及上扩散层;其中,量子点层具有若干量子点区,应用于背光模组中时,每一量子点区用于与一光源相对设置,如此,每一光源所出射的光线依次经过下扩散层、一量子点区以及上扩散层后射出;另外,沿量子点区的中心向边缘的方向,量子点区的厚度逐渐减小,即量子点区的中心的厚度较大,且量子点区的厚度越大所具有的量子点含量越多,由于每一光源的中心与一量子点区的中心相对,且光源中心区域所出射的光线中蓝光较强;因此,光源中心区域所出射的光线将经过与之相对的量子点区的中心,以通过厚度较大的量子点区有效地将较强的蓝光充分转换为白光,从而解决了目前背光模组出现局部偏蓝视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扩散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背光模组 12 上扩散层
10 扩散板 13 量子点层
11 下扩散层 131 量子点区
111 入光面 20 光源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扩散板10,旨在解决目前背光模组100出现局部偏蓝视效的问题。
以下将就本实用新型扩散板1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并以扩散板10水平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扩散板10的一实施例中,该扩散板10包括下扩散层11、上扩散层12以及量子点层13;所述上扩散层12与所述下扩散层11相对设置;所述量子点层13设于所述上扩散层12与所述下扩散层11之间,并与所述下扩散层11相对设置;所述量子点层13具有若干量子点区131,每一所述量子点区131用于与一光源20相对设置,沿所述量子点区131的中心向边缘的方向,所述量子点区131的厚度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扩散板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下扩散层11、量子点层13以及上扩散层12;其中,量子点层13具有若干量子点区131,应用于背光模组100中时,每一量子点区131用于与一光源20相对设置,如此,每一光源20所出射的光线依次经过下扩散层11、一量子点区131以及上扩散层12后射出;另外,沿量子点区131的中心向边缘的方向,量子点区131的厚度逐渐减小,即量子点区131的中心的厚度较大,且量子点区131的厚度越大所具有的量子点含量越多,由于每一光源20的中心与一量子点区131的中心相对,且光源20中心区域所出射的光线中蓝光较强;因此,光源20中心区域所出射的光线将经过与之相对的量子点区131的中心,以通过厚度较大的量子点区131有效地将较强的蓝光充分转换为白光,从而解决了目前背光模组100出现局部偏蓝视效的问题。
也即,本实用新型的扩散板10可根据光源20所出射光线的强度来对应调节量子点层13的厚度,以将光线中的蓝光充分转换为白光后再射出,从而改善光源20上方所对应的区域出现偏蓝视效的问题。
具体地,量子点层13由红光量子点和绿光量子点组成,且每一量子点区131均包括有若干红光量子点和若干绿光量子点,可将经过光线中的绿光充分转换为白光。
下扩散层11与量子点层13之间可采用光学胶实现连接;同样的,上扩散层12与量子点层13之间也可采用光学胶实现连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量子点区131的面向下扩散层11的表面与水平面平齐,通过使量子点区131的面向上扩散层12的表面形成弧形凸面;或者,量子点区131的面向上扩散层12的表面与水平面平齐,通过使量子点区131的面向下扩散层11的表面形成弧形凸面;又或者,量子点区131的面向上扩散层12和面向下扩散层11的表面均形成弧形凸面。以上设置均可沿量子点区131的中心向边缘的方向,使得量子点区131的厚度逐渐减小。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扩散板10的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所述量子点区131,一所述量子点区131的边缘与另一所述量子点区131的边缘相连且平滑过渡。
可以理解地,通过使相邻的量子点区131之间的边缘相连并进行平滑过渡,可使得经过边缘的光线通过转换后更加均匀地向外射出,从而使得背光模组100的视效更加均匀。
具体地,相邻的两量子点区131,一量子点区131的边缘与另一量子点区131的边缘通过圆弧段实现平滑过渡。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扩散板10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量子点区131的厚度为Y,定义所述量子点区131的中心至边缘的距离为X,则满足条件:Y=a*Xb+c;其中,10-9<a<0.01,0.5<b<4.2,0.7<c<1。该设置下可保证扩散板10根据距离变量X来调整量子点区131的厚度,以适配光源20所出射光线的强度,从而可将光线中的蓝光充分转换为白光后再射出。
例如,当a=0.001,b=1,c=0.5时,量子点区131的厚度Y=0.001X+0.5;或者,当a=0.001,b=2,c=0.3时,量子点区131的厚度Y=0.001X2+0.3;当然,a,b,c的数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只要满足以上条件即可,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扩散板10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量子点区131的边缘的厚度为L,则满足条件:L≤Y≤L+0.4。该设置下可保证扩散板10根据光源20所出射光线的强度来调整量子点区131各个位置的厚度,从而可将光线中的蓝光充分转换为白光后再射出。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扩散板10的一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量子点区131矩阵排布。
可以理解地,由于一般直下式背光模组100的光源20为矩阵的方式进行排布,以保证背光模组100的出光均匀性,从而将若干量子点区131以矩阵的方式进行排布,以使每一量子点区131与一光源20相对设置。
并且,为了避免光源20出射的光线直接穿过相邻的量子点区131之间的间隙,以出现相邻的量子点区131之间的间隙亮度不均的问题,可选地,相邻的量子点区131之间相互连接,以保证光源20出射的光线均通过量子点区131进行光转化后再向外射出,从而保证背光模组100的视效均匀。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扩散板1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扩散层11包括第一基材和若干第一扩散粒子,若干所述第一扩散粒子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基材中。
可以理解地,利用光线在行径途中遇到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时,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物理现象,通过在第一基材中第一扩散粒子,以形成下扩散层11,使光线经过下扩散层11后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反射以及散射,从而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实现入射光充分散色以此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
具体地,第一基材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中的其中一种;第一扩散粒子可为无机或有机光扩散粒子。
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扩散板1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扩散层12包括第二基材和若干第二扩散粒子,若干所述第二扩散粒子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基材中。
同样的,利用光线在行径途中遇到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时,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物理现象,通过在第二基材中第二扩散粒子,以形成上扩散层12,使光线经过下扩散层11后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反射以及散射,从而进一步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实现入射光充分散色以此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
具体地,第二基材同样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中的其中一种;第二扩散粒子同样可为无机或有机光扩散粒子。
结合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100,该背光模组100包括若干光源20和如前所述的扩散板10,该扩散板10的具体结构详见前述实施例。由于本背光模组100采用了前述所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所述扩散板10的下扩散层11具有入光面111;若干所述光源20朝向所述入光面111设置,且每一所述光源20与所述扩散板10中的一量子点区131相对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100,通过使若干光源20朝向扩散板10的入光面111设置,开始工作时,光源20发出光线并通过入光面111射出扩散板10内部,光线首先经过下扩散层11,以通过下扩散层11对光线进行初次扩散,然后光线进入量子点层13中,以通过厚度不同的量子点区131将光线中的蓝光充分转换为白光,最后光线经过上扩散层12进行再次扩散后射出,从而有效解决目前背光模组100出现局部偏蓝视效的问题。
结合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0的中心对应与之相对的所述量子点区131的中心设置。
可以理解地,由于光源20中心所出射的光线中的蓝光最强,且量子点区131中心的厚度最大,因此,通过使光源20的中心对应与之相对的量子点区131的中心设置,可保证由光源20中心出射的光线中的蓝光经过量子点区131的中心后充分转换为白光,以解决背光模组出现局部偏蓝视效的问题。
结合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100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量子点区131的中心至边缘的距离为X,定义两相邻的所述光源2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P,则满足条件:0≤X≤0.5P。该设置下该设置下可保证扩散板10根据相邻的光源20之间的距离来调整量子点区131的厚度,以适配光源20所出射光线的强度,从而可将光线中的蓝光充分转换为白光后再射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模组100,该背光模组100的具体结构详见前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前述所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扩散层;
上扩散层,所述上扩散层与所述下扩散层相对设置;以及
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设于所述上扩散层与所述下扩散层之间;所述量子点层具有若干量子点区,每一所述量子点区用于与一光源相对设置,沿所述量子点区的中心向边缘的方向,所述量子点区的厚度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量子点区,一所述量子点区的边缘与另一所述量子点区的边缘相连且平滑过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量子点区的厚度为Y,定义所述量子点区的中心至边缘的距离为X,则满足条件:Y=a*Xb+c;其中,10-9<a<0.01,0.5<b<4.2,0.7<c<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量子点区的边缘的厚度为L,则满足条件:L≤Y≤L+0.4。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量子点区矩阵排布。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扩散层包括第一基材和若干第一扩散粒子,若干所述第一扩散粒子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基材中;
且/或,所述上扩散层包括第二基材和若干第二扩散粒子,若干所述第二扩散粒子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基材中。
7.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的下扩散层具有入光面;
若干光源,若干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入光面设置,且每一所述光源与所述扩散板中的一量子点区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中心对应与之相对的所述量子点区的中心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量子点区的中心至边缘的距离为X,定义两相邻的所述光源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P,则满足条件:0≤X≤0.5P。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120826712.4U 2021-04-21 2021-04-21 扩散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4846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6712.4U CN214846155U (zh) 2021-04-21 2021-04-21 扩散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6712.4U CN214846155U (zh) 2021-04-21 2021-04-21 扩散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6155U true CN214846155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65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26712.4U Active CN214846155U (zh) 2021-04-21 2021-04-21 扩散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61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1523A (zh) * 2022-01-13 2022-04-19 广州捷智科技有限公司 发泡量子点复合扩散板及其制备工艺
CN114895492A (zh) * 2022-02-23 2022-08-12 广东瑞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扩散板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1523A (zh) * 2022-01-13 2022-04-19 广州捷智科技有限公司 发泡量子点复合扩散板及其制备工艺
CN114895492A (zh) * 2022-02-23 2022-08-12 广东瑞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扩散板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7429B2 (en) Light guiding assembl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4846155U (zh) 扩散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0590466C (zh) 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202303188U (zh) Led光源的透镜结构及其应用的led封装体
US20220113591A1 (en) Diffusion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20230104462A1 (en) Diffusion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Diffusion Plate
WO2022000689A1 (zh) 视角扩散膜片及显示面板
TW201643485A (zh) 光源模組及其製作方法
US20180101064A1 (en) Backlight modules and double-sided display devices
CN106094076A (zh) 增亮膜以及背光模组
CN110095904A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9521604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10039807A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용 복합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71848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985655B (zh) 一种基于光学复合膜的电视用背光模组
WO2023283822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4845858U (zh) 一种增亮面板及增亮装置
US20220004224A1 (en) Viewing angle diffusion plate and display panel
CN202631769U (zh) 具有增亮扩散功能的光学薄膜
KR10181631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67241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6979529U (zh) 一种光栅结构分光膜及Mini LED背光模组
CN216979532U (zh) 一种菲涅尔结构分光膜及Mini LED背光模组
CN216248694U (zh) 一种分光膜及Mini LED背光模组
CN216979530U (zh) 一种扩散结构分光膜及Mini LED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