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1289U - 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1289U
CN214841289U CN202121575675.0U CN202121575675U CN214841289U CN 214841289 U CN214841289 U CN 214841289U CN 202121575675 U CN202121575675 U CN 202121575675U CN 214841289 U CN214841289 U CN 214841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air
water tank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uni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756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段欢欢
孙昊
马天宇
崔启
付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Priority to CN2021215756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1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1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1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减震基座,所述减震基座顶部固定安装有中央空调外机本体,所述中央空调外机本体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风力发电机构,所述中央空调外机的左侧上端固定安装有节能机构;所述节能机构包括降温水箱和中转水箱,所述降温水箱固定安装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的左侧正面输入端,所述中转水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的左侧;本中央空调通过设置风力发电机构于节能机构想配合,可实现清洁化发电,进而弥补了中央空调的高能耗,并且本空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用寿命较为长久,实用性较强,应用前景较为广泛,值得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机中央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冷热源系统和多个空气调节系统组成,该系统不同于传统冷剂式空调,集中处理空气以达到舒适要求。采用液体气化制冷的原理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热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热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冷暖负荷;
目前的中央空调结构简单,在具体使用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能耗,进而导致使用成本提高,并且环保性不强,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包括减震基座,所述减震基座顶部固定安装有中央空调外机本体,所述中央空调外机本体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风力发电机构,所述中央空调外机的左侧上端固定安装有节能机构;
所述节能机构包括降温水箱和中转水箱,所述降温水箱固定安装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的左侧正面输入端,所述中转水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的左侧,所述中转水箱的输出端与降温水箱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降温水箱的左侧下端固定安装有出水法兰,所述中转水箱的左侧下端固定安装有进水法兰,所述固定架之间固定安装有节能组件,所述降温水箱的正面等间距开设有降温孔,所述降温孔均贯穿降温水箱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的内部输入端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中央空调通过设置风力发电机构于节能机构想配合,可实现清洁化发电,进而弥补了中央空调的高能耗,并且本空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用寿命较为长久,实用性较强,应用前景较为广泛,值得推广使用。
较佳的,所述节能组件包括小型发电机和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中转水箱内上下两端,所述小型发电机固定安装于固定架内侧顶部和底部,所述转轴的右侧贯穿中转水箱与小型发电机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外表面等间距固定安装有两组驱动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节能组件,使得当自来水从中转水箱流向降温水箱的过程中,可通过水流流动带动驱动扇移动,进而通过驱动扇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小型发电机的输入端转动,此时便可通过小型发电机将动能转换成电能,进而提高了发电速率,同时本发电方式清洁环保,降低了空调的能耗。
较佳的,所述空调外机本体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光伏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架和光伏板,使得在使用,可通过光伏板转换光能,从而提高了本中央空调的节能效率。
较佳的,所述减震基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内底部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顶部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中央空调外机本体底部滑动连接于方槽的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减震基座,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底座顶部方槽内的减震弹簧,对中央空调外机本体进行减震缓冲,进而提高其稳定性,使得中央空调外机本体的使用寿命提高。
较佳的,所述底座的两侧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板和安装孔相配合,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在安装孔内螺纹连接固定螺栓进行安装,使得本空调安装起来较为稳定方便。
较佳的,所述风力发电机构包括梯形基座,所述梯形基座固定安装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的右侧上端,所述梯形基座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本体,所述风力发电机本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桅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风力发电机构,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微风带动风力发电机的扇叶转动,从而通过风力发电机本体将动能转换成电能,进而供给中央空调使用,降低了能耗,同时提高了本中央空调的环保性,并且通过设置导向桅杆,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导向桅杆受风,进而带动风力发电机本体转动,进而使得风力发电机的扇叶时刻面对风向,提高了电能转换的效率,通过设置梯形基座,使得在需要拆卸风力发电机构时,可转动伸缩杆,此时便可将伸缩杆从螺纹槽内拆卸,进而使得本风力发电机构拆卸较为方便。
较佳的,所述伸缩杆包括套接管,所述套接管下端螺纹连接于螺纹槽内部,所述套接管的顶部插接有插接管,所述风力发电机本体转动连接于插接管的顶部,所述套接管的左侧上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插接管的右侧等间距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紧固螺栓的端部插接于其中一个弧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伸缩杆,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转动紧固螺栓,此时紧固螺栓端部离开弧形槽,进而便可拉动伸缩杆,使得插接管在套接管内部滑动,便可调节伸缩杆的长度,当长度调节完成后,通过转动紧固螺栓插接弧形槽即可,进而使得风力发电机本体的受风高度可调节,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的电能转换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设置减震基座,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底座顶部方槽内的减震弹簧,对中央空调外机本体进行减震缓冲,进而提高其稳定性,使得中央空调外机本体的使用寿命提高,同时通过设置固定板和安装孔相配合,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在安装孔内螺纹连接固定螺栓进行安装,使得本空调安装起来较为稳定方便;
第二、通过设置风力发电机构,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微风带动风力发电机的扇叶转动,从而通过风力发电机本体将动能转换成电能,进而供给中央空调使用,降低了能耗,同时提高了本中央空调的环保性,并且通过设置导向桅杆,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导向桅杆受风,进而带动风力发电机本体转动,进而使得风力发电机的扇叶时刻面对风向,提高了电能转换的效率,通过设置梯形基座,使得在需要拆卸风力发电机构时,可转动伸缩杆,此时便可将伸缩杆从螺纹槽内拆卸,进而使得本风力发电机构拆卸较为方便;
第三、通过设置伸缩杆,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转动紧固螺栓,此时紧固螺栓端部离开弧形槽,进而便可拉动伸缩杆,使得插接管在套接管内部滑动,便可调节伸缩杆的长度,当长度调节完成后,通过转动紧固螺栓插接弧形槽即可,进而使得风力发电机本体的受风高度可调节,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的电能转换效率;
第四、通过设置节能机构,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进水法兰和出水法兰连接自来水管,使得当用户用水时,可通过自来水的压力带动自来水从中转水箱流向降温水箱,再从出水法兰流出,从而形成水循环,此时当中央空调运行时,中央空调外机本体通过降温孔吸气,此时空气便可经过降温水箱内侧的降温孔初步降温,从而起到了节能的作用,并且当自来水从中转水箱流向降温水箱的过程中,可通过水流流动带动驱动扇移动,进而通过驱动扇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小型发电机的输入端转动,此时便可通过小型发电机将动能转换成电能,进而提高了发电速率,同时本发电方式清洁环保,降低了空调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减震基座;11、底座;12、方槽;13、减震弹簧;14、固定板;15、安装孔;2、中央空调外机本体;3、风力发电机构;31、梯形基座;32、螺纹槽;33、伸缩杆;331、套接管;332、插接管;333、紧固螺栓;334、弧形槽;34、风力发电机本体;35、导向桅杆;4、节能机构;41、降温水箱;42、中转水箱;43、固定架;44、出水法兰;45、进水法兰;46、节能组件;461、小型发电机;462、转轴;463、驱动扇;47、降温孔;5、安装架;6、光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考图1-3,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包括减震基座1,所述减震基座1顶部固定安装有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所述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风力发电机构3,所述中央空调外机的左侧上端固定安装有节能机构4;
所述节能机构4包括降温水箱41和中转水箱42,所述降温水箱41固定安装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的左侧正面输入端,所述中转水箱4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43,所述固定架43固定安装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的左侧,所述中转水箱42的输出端与降温水箱41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降温水箱41的左侧下端固定安装有出水法兰44,所述中转水箱42的左侧下端固定安装有进水法兰45,所述固定架43之间固定安装有节能组件46,所述降温水箱41的正面等间距开设有降温孔47,所述降温孔47均贯穿降温水箱41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的内部输入端相连通。
参考图1-2,为了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所述节能组件46包括小型发电机461和转轴462,所述转轴462转动连接于中转水箱42内上下两端,所述小型发电机461固定安装于固定架43内侧顶部和底部,所述转轴462的右侧贯穿中转水箱42与小型发电机461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62的外表面等间距固定安装有两组驱动扇463,所述空调外机本体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5,所述安装架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光伏板6;通过设置节能组件46,使得当自来水从中转水箱42流向降温水箱41的过程中,可通过水流流动带动驱动扇463移动,进而通过驱动扇463带动转轴462转动,转轴462带动小型发电机461的输入端转动,此时便可通过小型发电机461将动能转换成电能,进而提高了发电速率,同时本发电方式清洁环保,降低了空调的能耗,通过设置安装架5和光伏板6,使得在使用,可通过光伏板6转换光能,从而提高了本中央空调的节能效率。
参考图1-2,为了达到提高本设备稳定性的目的;所述减震基座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顶部开设有方槽12,所述方槽12内底部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13,所述减震弹簧13顶部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底部滑动连接于方槽12的上端,所述底座11的两侧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15,所述安装孔15贯穿固定板14;通过设置减震基座1,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底座11顶部方槽12内的减震弹簧13,对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进行减震缓冲,进而提高其稳定性,使得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的使用寿命提高,通过设置固定板14和安装孔15相配合,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在安装孔15内螺纹连接固定螺栓进行安装,使得本空调安装起来较为稳定方便。
参考图1-3,为了达到进一步降低能耗的目的;所述风力发电机构3包括梯形基座31,所述梯形基座31固定安装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的右侧上端,所述梯形基座3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32,所述螺纹槽32内螺纹连接有伸缩杆33,所述伸缩杆3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本体34,所述风力发电机本体3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桅杆35,所述伸缩杆33包括套接管331,所述套接管331下端螺纹连接于螺纹槽32内部,所述套接管331的顶部插接有插接管332,所述风力发电机本体34转动连接于插接管332的顶部,所述套接管331的左侧上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333,所述插接管332的右侧等间距开设有弧形槽334,所述紧固螺栓333的端部插接于其中一个弧形槽334内;通过设置风力发电机构3,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微风带动风力发电机的扇叶转动,从而通过风力发电机本体34将动能转换成电能,进而供给中央空调使用,降低了能耗,同时提高了本中央空调的环保性,并且通过设置导向桅杆35,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导向桅杆35受风,进而带动风力发电机本体34转动,进而使得风力发电机的扇叶时刻面对风向,提高了电能转换的效率,通过设置梯形基座31,使得在需要拆卸风力发电机构3时,可转动伸缩杆33,此时便可将伸缩杆33从螺纹槽32内拆卸,进而使得本风力发电机构3拆卸较为方便,通过设置伸缩杆33,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转动紧固螺栓333,此时紧固螺栓333端部离开弧形槽334,进而便可拉动伸缩杆33,使得插接管332在套接管331内部滑动,便可调节伸缩杆33的长度,当长度调节完成后,通过转动紧固螺栓333插接弧形槽334即可,进而使得风力发电机本体34的受风高度可调节,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的电能转换效率。
使用原理及优点:在使用时,可通过底座11顶部方槽12内的减震弹簧13,对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进行减震缓冲,进而提高其稳定性,使得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的使用寿命提高,同时通过设置固定板14和安装孔15相配合,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在安装孔15内螺纹连接固定螺栓进行安装,使得本空调安装起来较为稳定方便,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进水法兰45和出水法兰44连接自来水管,使得当用户用水时,可通过自来水的压力带动自来水从中转水箱42流向降温水箱41,再从出水法兰44流出,从而形成水循环,此时当中央空调运行时,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通过降温孔47吸气,此时空气便可经过降温水箱41内侧的降温孔47初步降温,从而起到了节能的作用,并且当自来水从中转水箱42流向降温水箱41的过程中,可通过水流流动带动驱动扇463移动,进而通过驱动扇463带动转轴462转动,转轴462带动小型发电机461的输入端转动,此时便可通过小型发电机461将动能转换成电能,进而提高了发电速率,同时本发电方式清洁环保,降低了空调的能耗,通过设置风力发电机构3,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微风带动风力发电机的扇叶转动,从而通过风力发电机本体34将动能转换成电能,进而供给中央空调使用,降低了能耗,同时提高了本中央空调的环保性,并且通过设置导向桅杆35,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导向桅杆35受风,进而带动风力发电机本体34转动,进而使得风力发电机的扇叶时刻面对风向,提高了电能转换的效率,通过设置梯形基座31,使得在需要拆卸风力发电机构3时,可转动伸缩杆33,此时便可将伸缩杆33从螺纹槽32内拆卸,进而使得本风力发电机构3拆卸较为方便,通过设置伸缩杆33,使得在使用时,可通过转动紧固螺栓333,此时紧固螺栓333端部离开弧形槽334,进而便可拉动伸缩杆33,使得插接管332在套接管331内部滑动,便可调节伸缩杆33的长度,当长度调节完成后,通过转动紧固螺栓333插接弧形槽334即可,进而使得风力发电机本体34的受风高度可调节,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的电能转换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包括减震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基座(1)顶部固定安装有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所述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风力发电机构(3),所述中央空调外机的左侧上端固定安装有节能机构(4);
所述节能机构(4)包括降温水箱(41)和中转水箱(42),所述降温水箱(41)固定安装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的左侧正面输入端,所述中转水箱(4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43),所述固定架(43)固定安装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的左侧,所述中转水箱(42)的输出端与降温水箱(41)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降温水箱(41)的左侧下端固定安装有出水法兰(44),所述中转水箱(42)的左侧下端固定安装有进水法兰(45),所述固定架(43)之间固定安装有节能组件(46),所述降温水箱(41)的正面等间距开设有降温孔(47),所述降温孔(47)均贯穿降温水箱(41)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的内部输入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组件(46)包括小型发电机(461)和转轴(462),所述转轴(462)转动连接于中转水箱(42)内上下两端,所述小型发电机(461)固定安装于固定架(43)内侧顶部和底部,所述转轴(462)的右侧贯穿中转水箱(42)与小型发电机(461)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62)的外表面等间距固定安装有两组驱动扇(46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外机本体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5),所述安装架(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光伏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基座(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顶部开设有方槽(12),所述方槽(12)内底部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13),所述减震弹簧(13)顶部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底部滑动连接于方槽(12)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的两侧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15),所述安装孔(15)贯穿固定板(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构(3)包括梯形基座(31),所述梯形基座(31)固定安装于中央空调外机本体(2)的右侧上端,所述梯形基座(3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32),所述螺纹槽(32)内螺纹连接有伸缩杆(33),所述伸缩杆(3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本体(34),所述风力发电机本体(3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桅杆(3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3)包括套接管(331),所述套接管(331)下端螺纹连接于螺纹槽(32)内部,所述套接管(331)的顶部插接有插接管(332),所述风力发电机本体(34)转动连接于插接管(332)的顶部,所述套接管(331)的左侧上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333),所述插接管(332)的右侧等间距开设有弧形槽(334),所述紧固螺栓(333)的端部插接于其中一个弧形槽(334)内。
CN202121575675.0U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 Active CN214841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5675.0U CN214841289U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5675.0U CN214841289U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1289U true CN214841289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12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75675.0U Active CN214841289U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1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06804Y (zh) 具备蓄能换热及控制功能的空调器
CN202747540U (zh) 一种新型室外清洁空调
CN104776533A (zh) 一种微型太阳能直流变频空调
CN214841289U (zh) 一种新型智能化中央空调
CN102374585A (zh) 具有图像显示功能的壁挂式空调器以及柜式空调器
CN202032695U (zh) 一种立柜式水环热泵装置
CN211981806U (zh)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太阳能板散热装置
CN101922350B (zh) 发动机直接驱动末端水泵的燃气热泵系统
CN210035774U (zh) 一种风能驱动的制冷/制热装置
CN100383475C (zh) 复合能源空调热水器
CN204460547U (zh) 基于光伏驱动的户外移动式降温冷风扇
CN113623772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节能中央空调
CN209583150U (zh) 一种植绒布自动收卷装置
CN202470260U (zh) 无机房地能热泵系统
CN21945432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冷凝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8826415A (zh) 一种分布式光能四联供系统
CN212457237U (zh) 一种基于地源热泵的中央空调
CN221122582U (zh) 一种方便安装固定的地源热泵
CN218266438U (zh) 一种高效散热节能型风机
CN215830765U (zh) 一种适合公共用水场所使用的节能通风扇
CN219656210U (zh) 整体式节能环保型基站空调机
CN21286994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电机结构
CN201763443U (zh) 发动机直接驱动末端水泵的燃气热泵装置
CN216694052U (zh) 节能热水器太阳能铺热装置
CN109405062B (zh) 一种伸缩平铺式热换温度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