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1208U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1208U
CN214841208U CN202120335453.5U CN202120335453U CN214841208U CN 214841208 U CN214841208 U CN 214841208U CN 202120335453 U CN202120335453 U CN 202120335453U CN 214841208 U CN214841208 U CN 214841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air
air outlet
indoor uni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354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义金
矫立涛
樊明敬
冯景学
郝本华
刘卫兵
孙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354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1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1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1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上出风口和位于上出风口下方的下出风口,机体内部在与上出风口对应处设有上蒸发器,在与下出风口对应处设有下蒸发器,上蒸发器与下蒸发器并联设于冷媒管路上,室内机还包括用于设在压缩机处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的换热管路流经下蒸发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设置上下出风口以及上下蒸发器,在制热模式下可实现底部出热风,有利于对室内底部进行加热升温,实现暖腿效果,提升用户制热体验;且通过换热组件将压缩机的余热回收,可进一步提升制热模式下室内机底部出风的热量,有利于增大底部出风温度,且实现热量回收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最常见的就是对家电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能否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般地,空调器都具有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在启动制热功能时,由于热风的特性,其由出风口吹出时会逐步上升,而传统的落地式空调器出风口都设于机体的上方,这样位于出风口上方的环境温度提升较快,而处于出风口下方的环境温度变化较慢,又由于人体对温度的敏感区在脚底以及腿部,使得用户对空调器制热的体验较差,虽然空调器可以通过出风口的扇叶向下调节出风角度,但是热空气吹向人体面部容易让人产生不适。
现有空调器存在制热效果不理想,用户制热体验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存在制热效果不理想,用户制热体验较差的问题,提升用户制热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上出风口和位于所述上出风口下方的下出风口,所述机体内部在与所述上出风口对应处设有上蒸发器,在与所述下出风口对应处设有下蒸发器,所述上蒸发器与所述下蒸发器并联设于冷媒管路上,室内机还包括用于设在压缩机处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的换热管路流经所述下蒸发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压缩机外围的环形螺旋盘管,所述环形螺旋盘管与所述换热管路相连形成回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换热管路上的驱动泵和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机体的内部与所述上蒸发器对应处设有第一风机组件;所述机体的内部与所述下蒸发器对应处设有第二风机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机体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上蒸发器设于所述上风道中,所述上风道连通所述上出风口;所述下蒸发器设于所述下风道中,所述下风道连通所述下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机体的壁面上在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所述上蒸发器的管路上和所述下蒸发器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所述上蒸发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设有电磁阀;所述下蒸发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同样均设有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所述机体的中上部和中下部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其中,设于中上部的温度传感器与第一风机组件和上蒸发器的管路上的电磁阀分别信号连接;设于中下部的温度传感器与第二风机组件、下蒸发器的管路上的电磁阀以及换热组件分别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室外机、节流阀、压缩机和四通阀,所述室外机、节流阀、上蒸发器、下蒸发器、压缩机和四通阀连接形成冷媒管路,所述室外机处设有室外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设置上下出风口以及上下蒸发器,从而在制冷模式下的冷风或者在制热模式下的热风既能够从室内机机体的上部吹出,又能够从机体的下部吹出,可增大出风范围;尤其在制热模式下可实现底部出热风,热风从底部开始上升,有利于对室内底部进行加热升温,改善低温制热时房间底部区域温度低的问题,实现暖腿效果,提升用户制热体验;且通过换热组件将压缩机的余热进行回收,并将该余热输送至下蒸发器处,可进一步提升制热模式下,室内机底部出风的热量,有利于增大底部出风温度,提升用户制热体验,且实现热量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体;2、上蒸发器;3、第一风机组件;4、上出风口;5、下蒸发器;6、下出风口;7、第二风机组件;71、离心风扇;72、贯流风扇;8、风扇蜗壳;9、排水管;10、固定孔;11、电磁阀;12、室外机;13、室外风机;14、节流阀;15、四通阀;16、压缩机;17、环形螺旋盘管;18、驱动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参考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上设有上出风口4和位于所述上出风口4下方的下出风口6。即机体1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出风口。所述机体1内部在与所述上出风口4对应处设有上蒸发器2,在与所述下出风口6对应处设有下蒸发器5。上蒸发器2与上出风口4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流经上蒸发器2的空气从上出风口4流出。下蒸发器5和下出风口6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流经下蒸发器5的空气从下出风口6流出。
所述上蒸发器2与所述下蒸发器5并联设于冷媒管路上。即下蒸发器5的进口连接在上蒸发器2的进口管路上,下蒸发器5的出口连接在上蒸发器2的出口管路上。使得冷媒管路中的介质可以分流一部分到下蒸发器5中,下蒸发器5和上蒸发器2能够同步进行制冷或制热。从而在制冷模式下的冷风或者在制热模式下的热风既能够从室内机机体1的上部吹出,又能够从机体1的下部吹出,可增大出风范围;尤其在制热模式下可实现底部出热风,热风从底部开始上升,有利于对室内底部进行加热升温,改善低温制热时房间底部区域温度低的问题,实现暖腿效果,提升用户制热体验。
进一步地,室内机还包括用于设在压缩机16处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的换热管路流经所述下蒸发器5。通过换热组件将压缩机16的余热进行回收,并将该余热输送至下蒸发器5处,可进一步提升制热模式下,室内机底部出风的热量,有利于增大底部出风温度,提升用户制热体验,且实现热量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设置上下出风口6以及上下蒸发器5,从而在制冷模式下的冷风或者在制热模式下的热风既能够从室内机机体1的上部吹出,又能够从机体1的下部吹出,可增大出风范围;尤其在制热模式下可实现底部出热风,热风从底部开始上升,有利于对室内底部进行加热升温,改善低温制热时房间底部区域温度低的问题,实现暖腿效果,提升用户制热体验;且通过换热组件将压缩机16的余热进行回收,并将该余热输送至下蒸发器5处,可进一步提升制热模式下,室内机底部出风的热量,有利于增大底部出风温度,提升用户制热体验,且实现热量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压缩机16外围的环形螺旋盘管17;所述环形螺旋盘管17与所述换热管路相连形成回路。设置环形螺旋盘管17围绕在压缩机16的外围,盘管内流动换热介质,可为水等,可较好的实现与压缩机16的换热,有利于压缩机16余热的充分回收。环形螺旋盘管17连接的换热管路延伸至室内机的下蒸发器5处。
下蒸发器5可为管壳式换热器等,换热组件的换热管路中的换热介质流经壳侧,冷媒管路中的冷媒介质流经壳侧。通过换热,将压缩机16处的余热传递给下蒸发器5中的介质,进而提升下出风口6出风温度。下蒸发器5也可为盘管结构,换热管路同样为盘管结构;换热管路可缠绕在下蒸发器5上进行换热。或者下蒸发器5和换热管路也可相互独立设在下出风口6对应处,下蒸发器5和换热管路均通过与流经的空气换热实现提升下出风口6的出风温度。下蒸发器5和换热管路的具体形式以及连接结构也可为其他,以能实现提升下出风口6的出风温度为目的,具体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换热管路上的驱动泵18和电磁阀11。用于控制换热组件的启动。可在低温制热时,启动驱动泵18和电磁阀11,即启动换热组件,利用压缩机16处的预热进一步提升底部出风温度;而在不需要较大出风热量或制冷下,可关闭驱动泵18和电磁阀11。
进一步地,换热管路上的驱动泵18和电磁阀11可对应位于下蒸发器5的两侧。使得在不需要换热组件运行时,通过两侧的驱动泵18和电磁阀11关闭,可更好的避免换热介质的流动,避免换热介质流至下蒸发器5处而产生室内机底部的温度干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机体1的内部与所述上蒸发器2对应处设有第一风机组件3;所述机体1的内部与所述下蒸发器5对应处设有第二风机组件7。用于驱动空气流动,实现室内空气循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机体1的壁面上在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风口。可使得在第一风机组件3的驱动下,空气从机体1顶部的进风口进入从上出风口4吹出;在第二风机组件7的驱动下,空气从机体1底部的进风口进入从下出风口6吹出。有利于增大室内机进风范围,从而第二风机组件7可直接将室内底部的空气吸入机体1经下蒸发器5换热后吹出,可针对性的对底部空气进行温度调节,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换热的均匀性,提高舒适度。
进一步地,参考图1,机体1内部整体可为贯通结构,即上蒸发器2和下蒸发器5处于相贯通的空间中。此时空气进入机体1内部后会在机体1内部整个空间流动,第一风机组件3朝向上出风口4设置会将空气流经上蒸发器2后从上出风口4吹出;第二风机组件7朝向下出风口6设置会将空气流经下蒸发器5后从下出风口6吹出。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组件3和第二风机组件7可分别为贯流风扇7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上风道和下风道;即机体1内部分隔为位于上方的上风道以及位于下方的下风道。所述上蒸发器2设于所述上风道中,所述上风道连通所述上出风口4;第一风机组件3同样设于上风道中。所述下蒸发器5设于所述下风道中,所述下风道连通所述下出风口6;第二风机组件7设于下风道中。机体1侧壁上可分别设有与上风道连通的进风口以及与下风道连通的进风口。
设置独立的上风道和下风道结构可便于上出风口4和下出风口6出风的独立控制。可实现单一上出风口4出风或者单一下出风口6出风。上风道以及上蒸发器2、第一风机组件3和上出风口4形成上出风单元;下风道以及下蒸发器5、第二风机组件7和下出风口6形成下出风单元。上出风单元与下出风单元之间完全独立控制,互不干涉完成整个工作过循环,在空调器制热时,可以只需下出风单元工作,热风由下出风口6吹出并向上方空间进移动,周围环境升温较快,而且热风不会直吹人脸部,造成不适;而在空调器制冷时,可以只需上出风单元工作,冷风由上出风口4吹出并向下方空间移动,周围环境降温也较快。室内机机体1内设有上蒸发器2以及下蒸发器5换热,上下蒸发器5也为单独控制控制,换热利用率比较高。
进一步地,室内机机体1的底部还可连通室外,使得室内机具有新风功能。位于机体1内部下方的下蒸发器5可对引入的新风进行制冷或制热,使新风不会对室内温度造成干扰。第二风机组件7实现新风的驱动流动。机体1与室外连通的新风进口处可转动设置导板,用于控制新风功能的启闭。
进一步地,机体1底部还可连接有排水管9。在制冷模式下,冷媒介质流经下蒸发器5,下蒸发器5的表面可能会产生冷凝水。排水管9用于排出冷凝水。且设置排水管9可用于排出下蒸发器5在制冷时可能会产生的冷凝水,可避免机体1底部积水,保证下出风单元的正常运行,提高可靠性。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机组件7可为离心风扇71。离心风扇71设在风扇蜗壳8内部。风扇蜗壳8形成下风道。风扇蜗壳8的一端进口连接于机体1上的新风进口,风扇蜗壳8的另一端出口连接于机体1上的下出风口6;下蒸发器5设于风扇蜗壳8的内部,且风扇蜗壳8的最低部设有排水口,排水管9连接于排水口。下蒸发器5处产生的冷凝水会向下流动汇集在风扇蜗壳8的最低部,从而通过排水口排出。
进一步地,下蒸发器5设于靠近下出风口6的部位。下风道靠近下出风口6的部位可设置开口,下蒸发器5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可通过该开口连接于冷媒管路。
进一步地,排水管9与排水口密封连接;防止漏水和漏气。机体1上开设有固定孔10,排水管9通过固定孔10穿出机体1,且固定孔10低于排水口设置。使得汇集在排水口处的冷凝水能够顺利通过排水管9排出室内。
进一步地,上蒸发器2的下方可设有集水盘,用于收集上蒸发器2处产生的冷凝水。集水盘同样连接有水管,用于排出收集的冷凝水。该水管可在机体1内连通于排水管9,也可在机体1外连通于排水管9,汇集后通过同一管路排出室内。
进一步地,上出风口4和下出风口6设于机体1的前侧,便于向室内吹风。上出风口4位于机体1的上方,下出风口6位于机体1的下方;上出风口4和下出风口6的具体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具体不做限定。进风口可设在机体1的顶部和/或侧面,具体数量和设置部位不做限定。
在机体1上设有新风进口时,新风进口和下出风口6可设于机体1相邻的两个侧面。具体的,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机体1的前侧即为图1所示的右侧,下出风口6位于机体1的前侧,新风进口可位于机体1的正视一侧(图中并未示出)。风扇蜗壳8内的风机可为离心风机。即风扇蜗壳8的进口和出口并不位于相对的两个面,而是位于相邻的两个面。该风向设置可更好的适应离心风机的流动特性,便于新风的流动。
进一步地,机体1的底部与下出风口6对应处还可设置电辅热结构。电辅热结构可固定于下风道例如风扇蜗壳8;或者固定于机体1。电辅热结构可设于靠近下出风口6的部位。在室外温度较低时,可启动电辅热,保证制热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上蒸发器2的管路上和所述下蒸发器5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电磁阀11。分别用于控制上蒸发器2和下蒸发器5的通断,实现上出风单元和下出风单元的独立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上蒸发器2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设有电磁阀11;所述下蒸发器5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同样均设有电磁阀11。如图3所示,使得从蒸发器的两端均能切断介质流动,可适应空调不同的运行模式,实现在不需要蒸发器时保证介质不会流至蒸发器中,避免造成温度干扰。
具体的,以图3所示方位为例,在制冷模式下,冷媒管路中的冷媒介质流向为从节流阀14流向蒸发器,然后流向压缩机16,此时如果不需要运行下蒸发器5以及换热组件,可关闭下蒸发器5左侧即此时的入口端的电磁阀11,以及关闭换热组件中的驱动泵18和电磁阀11,使得冷媒介质不会流至下蒸发器5中。而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管路中的冷媒介质流向为从压缩机16流向蒸发器,然后流向节流阀14,此时如果不需要运行上蒸发器2,可关闭上蒸发器2右侧即此时入口端的电磁阀11,使得冷媒介质不会流至上蒸发器2中。
进一步地,也可只在上蒸发器2以及下蒸发器5的一端设置电磁阀11,以能实现上出风单元和下出风单元的独立控制为目的,具体不做限定。另外,图3中为各部件的连接原理示意图,并不表示部件的具体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机体1的中上部和中下部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其中,设于中上部的温度传感器与第一风机组件3和上蒸发器2的管路上的电磁阀11分别信号连接;设于中下部的温度传感器与第二风机组件7、下蒸发器5的管路上的电磁阀11以及换热组件分别信号连接。
通过中上部的温度传感器对室内中上部空间的温度进行监测,并根据中上部的温度来控制上出风单元即上蒸发器2和第一风机组件3的运行。通过中下部的温度传感器对室内中下部空间的温度进行监测,并根据中下部的温度来控制下出风单元即下蒸发器5和第二风机组件7的运行。
例如,制热模式下,在监测获得的中下部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可控制开启下蒸发器5、第二风机组件7以及开启换热组件,实现暖腿功能,提高制热舒适度。进一步地,上出风口4和下出风口6处还可分别设置导风格栅,可对上出风和下出风的风向进行调控,以满足更多的吹风要求,提高舒适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考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室外机12、节流阀14、压缩机16和四通阀15,所述室外机12、节流阀14、上蒸发器2、下蒸发器5、压缩机16和四通阀15连接形成冷媒管路,所述室外机12处设有室外风机1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基于在严寒冬季,空调开启制热模式时,由于热空气密度较小通常保留在房间中上部,而温度较低的空气保留在下部,这就会造成房间内中上部温度高、底部温度低的情况,从而会造成用户腿部温度较低,造成冻腿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综合利用压缩机16余热的空调系统。
该空调是将压缩机16的余热进行综合利用,通过介质水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将压缩机16热量带入室内并通过风机将热量从空调底部吹出,达到暖腿的效果。此外水管管路通过下蒸发器5内部,也能起到进一步提高管内介质温度的作用,进一步增大空调底部出风的温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增设暖腿功能,将压缩机16余热进行综合利用,节约成本。具体的,空调设置上下两个红外温度感应器,分别检测房间中上部温度T1和中下部温度T2,按照预先设定温度T0进行判断,制热模式下,当中下部温度T2小于T0时,暖退功能开启,循环水泵起作用,通过介质水将压缩机16余热运至室内并通过风机吹进室内。此外可在遥控器中增加暖腿按键,由用户选择是否开启。而在中上部温度T1小于T0时,可控制增大上蒸发器2中的介质流量,增大第一风机组件3功率等增大中上部制热量;在中上部温度T1大于等于T0时,可控制减小中上部制热量,以维持中上部温度即可。
本实施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将压缩机16余热进行综合利用,达到室内暖腿的效果,既能将热量综合利用、智能互联,又能提高品质、降低生活成本,满足现代家庭生活的需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有上出风口和位于所述上出风口下方的下出风口,所述机体内部在与所述上出风口对应处设有上蒸发器,在与所述下出风口对应处设有下蒸发器,所述上蒸发器与所述下蒸发器并联设于冷媒管路上,室内机还包括用于设在压缩机处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的换热管路流经所述下蒸发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压缩机外围的环形螺旋盘管,所述环形螺旋盘管与所述换热管路相连形成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换热管路上的驱动泵和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内部与所述上蒸发器对应处设有第一风机组件;所述机体的内部与所述下蒸发器对应处设有第二风机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上蒸发器设于所述上风道中,所述上风道连通所述上出风口;所述下蒸发器设于所述下风道中,所述下风道连通所述下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壁面上在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蒸发器的管路上和所述下蒸发器的管路上分别设有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蒸发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设有电磁阀;所述下蒸发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同样均设有电磁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中上部和中下部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其中,设于中上部的温度传感器与第一风机组件和上蒸发器的管路上的电磁阀分别信号连接;设于中下部的温度传感器与第二风机组件、下蒸发器的管路上的电磁阀以及换热组件分别信号连接。
1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室外机、节流阀、压缩机和四通阀,所述室外机、节流阀、上蒸发器、下蒸发器、压缩机和四通阀连接形成冷媒管路,所述室外机处设有室外风机。
CN202120335453.5U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14841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35453.5U CN214841208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35453.5U CN214841208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1208U true CN214841208U (zh) 2021-11-23

Family

ID=80005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35453.5U Active CN214841208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1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64212B (zh)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系统
KR101189417B1 (ko) 차량의 온도 조절장치
CN112413733A (zh) 一种新风空调运行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器
WO2021128655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44963B (zh) 厨房空调、制冷控制方法
CN100458324C (zh) 冰箱蒸发器的除霜装置
CN214841208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1322279C (zh) 空调机
CN106403345A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823718A (zh) 节能型空调系统热泵系统
WO2023178933A1 (zh) 一种户外空调冰箱一体机
CN10164446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4537458A (zh) 一种具有更高能效的车辆空调机组
JPS63113239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3810956U (zh) 一种带空调热水回收一体机
CN111189138A (zh) 一种带有制热水功能的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8599869U (zh) 一种节能空调冷却装置
CN215260423U (zh) 空调器用新风送风管及空调器
CN216592038U (zh) 新风处理装置及空调机组
CN220355589U (zh) 空调室外机升温系统
CN216346772U (zh) 空调系统及厨房空调
CN219868211U (zh) 空调室外机加热系统
CN221098826U (zh) 无排气管水冷移动空调
CN103953975A (zh) 一种双回风口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4811859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