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33879U - 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33879U
CN214833879U CN202023265244.2U CN202023265244U CN214833879U CN 214833879 U CN214833879 U CN 214833879U CN 202023265244 U CN202023265244 U CN 202023265244U CN 214833879 U CN214833879 U CN 214833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shell
strengthening rib
reinforcing ribs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652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 Qifa
Min Azhu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oanda Construction Lab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oanda Construction Lab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oanda Construction Lab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652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33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33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33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包括顶板,顶板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壁左右两侧的下端从前往后均开设有两个横向贯穿外壳的通孔,两个所述外壳的通孔内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的长度大于外壳的宽度,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若干根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的长度大于外壳的长度,两组所述纵向加强筋的外部均套设有箍筋,两组所述箍筋均与横向加强筋套设连接,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三角筋,通过设置的两层竖向分布的横向加强筋,搭配纵向加强筋和箍筋使用,增强了顶板底部的抗弯性能,从而增强了顶板的抗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
背景技术
装配建筑是指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之后,运输到建筑现场进行现场装配的建筑,装配建筑包括有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以及升板升层建筑,板材建筑中就包括有内柱式装配建筑。内柱式装配建筑的顶板在使用过程中抗震效果较差,当时用在地震地区时效果不够理想,并且现有的内柱式装配建筑的顶板在安装过程中顶板与顶板之间的连接仅通过现浇的混凝土进行连接,连接强度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具备抗震效果好,同时顶板与顶板之间连接强度较强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顶板抗震效果较差,顶板与顶板直径的连接强度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包括顶板,顶板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壁左右两侧的下端从前往后均开设有两个横向贯穿外壳的通孔,两个所述外壳的通孔内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的长度大于外壳的宽度,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若干根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的长度大于外壳的长度,两组所述纵向加强筋的外部均套设有箍筋,两组所述箍筋均与横向加强筋套设连接,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三角筋,通过设置的两层竖向分布的横向加强筋,搭配纵向加强筋和箍筋使用,增强了顶板底部的抗弯性能,从而增强了顶板的抗震效果,通过设置的三角筋,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与钢筋的弹性形变,使得三角筋能够对受到的力进行吸收,减小了外界的力对顶板的影响,从而增强了顶板的抗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中若干个三角筋均不互相接触,所述三角筋的左右两端均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内部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以及三角筋所在位置均填充有预制混凝土,通过设置的预制混凝土,能够对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以及三角筋进行保护,防止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以及三角筋直接暴露在外界受到侵蚀,从而保证了顶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中三角筋的上端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由聚氨酯泡沫制成,所述保温层的左右两端均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保温层,能够防止楼层与楼层之间发生热传导,从而防止住户不交暖气费导致“蹭热”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中保温层的上端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由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制成,所述防水层的左右两端以及防水层的顶面均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防水层,防止外界的水进入到顶板的内部对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三角筋以及预制混凝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同时也防止楼上的水流入楼下对楼下的住户造成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中顶板左侧的下端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三个固定板,所述顶板底面的右侧从前往后依次开设有三个固定凹槽,所述固定板与固定凹槽相适配,所述顶板顶面的左右两侧从前往后均依次开设有三个连接凹槽,通过设置的固定板和固定凹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两个顶板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中六个连接凹槽均与固定板相对应,所述连接凹槽内壁底端的中央均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面与插接杆相对称的位置处也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所述连接板位于连接凹槽内,所述连接板的顶面与顶板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通过设置的插接杆和连接板,搭配连接凹槽与插接槽使用,增强了两个顶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顶板的安装更为稳定,从而增强了整个建筑的抗震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两层竖向分布的横向加强筋,搭配纵向加强筋和箍筋使用,增强了顶板底部的抗弯性能,从而增强了顶板的抗震效果,通过设置的三角筋,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与钢筋的弹性形变,使得三角筋能够对受到的力进行吸收,减小了外界的力对顶板的影响,从而增强了顶板的抗震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保温层,能够防止楼层与楼层之间发生热传导,从而防止住户不交暖气费导致“蹭热”现象的发生,通过设置的防水层,防止外界的水进入到顶板的内部对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三角筋以及预制混凝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同时也防止楼上的水流入楼下对楼下的住户造成不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一次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二次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连接板;3、顶板;4、连接凹槽;5、插接杆;6、插接槽;7、横向加强筋;8、纵向加强筋;9、外壳;10、三角筋;11、保温层;12、防水层;13、混凝土;14、固定凹槽;15、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包括顶板3,顶板3包括有外壳9,外壳9内壁左右两侧的下端从前往后均开设有两个横向贯穿外壳9的通孔,两个外壳9的通孔内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7,横向加强筋7的长度大于外壳9的宽度,横向加强筋7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若干根纵向加强筋8,纵向加强筋8的长度大于外壳9的长度,两组纵向加强筋8的外部均套设有箍筋15,两组箍筋15均与横向加强筋7套设连接,横向加强筋7的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三角筋10,通过设置的两层竖向分布的横向加强筋7,搭配纵向加强筋8和箍筋15使用,增强了顶板3底部的抗弯性能,从而增强了顶板3的抗震效果,通过设置的三角筋10,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与钢筋的弹性形变,使得三角筋10能够对受到的力进行吸收,减小了外界的力对顶板3的影响,从而增强了顶板3的抗震效果。
若干个三角筋10均不互相接触,三角筋10的左右两端均与外壳9的内壁固定连接,外壳9内部横向加强筋7、纵向加强筋8以及三角筋10所在位置均填充有预制混凝土13,通过设置的预制混凝土13,能够对横向加强筋7、纵向加强筋8以及三角筋10进行保护,防止横向加强筋7、纵向加强筋8以及三角筋10直接暴露在外界受到侵蚀,从而保证了顶板3的使用寿命。
三角筋10的上端设有保温层11,保温层11由聚氨酯泡沫制成,保温层11的左右两端均与外壳9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保温层11,能够防止楼层与楼层之间发生热传导,从而防止住户不交暖气费导致“蹭热”现象的发生。
保温层11的上端设有防水层12,防水层12由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制成,防水层12的左右两端以及防水层12的顶面均与外壳9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防水层12,防止外界的水进入到顶板3的内部对横向加强筋7、纵向加强筋8、三角筋10以及预制混凝土13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同时也防止楼上的水流入楼下对楼下的住户造成不便。
顶板3左侧的下端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三个固定板1,顶板3底面的右侧从前往后依次开设有三个固定凹槽14,固定板1与固定凹槽14相适配,顶板3顶面的左右两侧从前往后均依次开设有三个连接凹槽4,通过设置的固定板1和固定凹槽14,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两个顶板3之间的连接。
六个连接凹槽4均与固定板1相对应,连接凹槽4内壁底端的中央均开设有插接槽6,插接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接杆5,插接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底面与插接杆5相对称的位置处也固定连接有插接杆5,连接板2位于连接凹槽4内,连接板2的顶面与顶板3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通过设置的插接杆5和连接板2,搭配连接凹槽4与插接槽6使用,增强了两个顶板3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顶板3的安装更为稳定,从而增强了整个建筑的抗震效果。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两个顶板3放置在对应的梁柱上,使得固定板1与固定凹槽14相插接,将两个顶板3相对一侧的横向加强筋7进行连接,再将连接板2放置进连接凹槽4内,并使得连接板2底面的两个插接杆5与插接槽6相插接,当插接槽6内有纵向加强筋8或横向加强筋7时,先对插接杆5的底端进行开孔后再将插接杆5与插接槽6相插接,向固定板1上浇筑混凝土13,使得混凝土13能够淹没连接板2,从而完成了两个顶板3之间的连接,当顶板3在使用时,顶板3会受到竖向的压力,然后传递给顶板3内的三角筋10,三角筋10在受到压力后在三角形稳定性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对压力进行吸收,提高了顶板3的抗震能力,同时顶板3内部下端的双层横向加强筋7和纵向加强筋8提高了顶板3底部的抗拉能力,从而减小顶板3在地震发生时发生损坏的可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包括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包括有外壳(9),所述外壳(9)内壁左右两侧的下端从前往后均开设有两个横向贯穿外壳(9)的通孔,两个所述外壳(9)的通孔内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7),所述横向加强筋(7)的长度大于外壳(9)的宽度,所述横向加强筋(7)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若干根纵向加强筋(8),所述纵向加强筋(8)的长度大于外壳(9)的长度,两组所述纵向加强筋(8)的外部均套设有箍筋(15),两组所述箍筋(15)均与横向加强筋(7)套设连接,所述横向加强筋(7)的上端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三角筋(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三角筋(10)均不互相接触,所述三角筋(10)的左右两端均与外壳(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9)内部横向加强筋(7)、纵向加强筋(8)以及三角筋(10)所在位置均填充有预制混凝土(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筋(10)的上端设有保温层(11),所述保温层(11)由聚氨酯泡沫制成,所述保温层(11)的左右两端均与外壳(9)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11)的上端设有防水层(12),所述防水层(12)由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制成,所述防水层(12)的左右两端以及防水层(12)的顶面均与外壳(9)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左侧的下端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三个固定板(1),所述顶板(3)底面的右侧从前往后依次开设有三个固定凹槽(14),所述固定板(1)与固定凹槽(14)相适配,所述顶板(3)顶面的左右两侧从前往后均依次开设有三个连接凹槽(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其特征在于:六个所述连接凹槽(4)均与固定板(1)相对应,所述连接凹槽(4)内壁底端的中央均开设有插接槽(6),所述插接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接杆(5),所述插接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底面与插接杆(5)相对称的位置处也固定连接有插接杆(5),所述连接板(2)位于连接凹槽(4)内,所述连接板(2)的顶面与顶板(3)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CN202023265244.2U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 Active CN214833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65244.2U CN214833879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65244.2U CN214833879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33879U true CN214833879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70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65244.2U Active CN214833879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33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30666U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
CN214833879U (zh) 一种内柱式装配建筑顶板
CN107654009A (zh) 一种木柱与clt木楼板连接结构
CN105804416A (zh) 预制装配式建筑塔吊的连接结构
KR101094097B1 (ko) 콘크리트 매설형 스페이서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페이서 모듈
CN212376073U (zh) 一种防火式剪力墙建筑结构
CN21105812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砼构件
CN208072794U (zh) 一种发泡水泥屋顶板
CN211114423U (zh) 一种内支撑钢结构异形柱
CN210887765U (zh)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结构的墙板
CN210105036U (zh) 抗震建筑墙
CN114215175A (zh) 钢管混凝土柱与现浇梁组合结构体系
CN210263608U (zh) 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轻质装配式板材
CN205777097U (zh) 钢管混凝土支撑柱
CN210049632U (zh) 一种剪力墙加固结构
CN209353466U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
CN217000135U (zh) 钢管混凝土柱与现浇梁组合结构体系
CN214531275U (zh) 一种柔性连接的预制装配式墙体
CN215330444U (zh) 混凝土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及装配式结构
CN111197382A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复合夹芯墙板及其安装方法
CN211655088U (zh) 穿过混凝土建筑结构伸缩缝的刚性接地棒保护结构
CN215290812U (zh) 一种具有预制构造柱的建筑隔墙
CN218438016U (zh) 一种层中连接全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水暖井
CN218438017U (zh) 一种层间连接全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水暖井
CN218374516U (zh) 一种建筑抗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9

Address after: No. 120 Dalongdong Village, Huangbanping Village Committee, Daxing Town, Ninglang Yi Autonomous County, Lijiang City, Yunnan Province, 674100

Patentee after: Liu Qifa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Min Azhu

Address before: 610000 No. 26, floor 1, building 1, prosperous times, No. 2, hening street, Liucheng Town, Wenji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aoanda construction lab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