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33432U - 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33432U
CN214833432U CN202120270922.XU CN202120270922U CN214833432U CN 214833432 U CN214833432 U CN 214833432U CN 202120270922 U CN202120270922 U CN 202120270922U CN 214833432 U CN214833432 U CN 214833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upport
steel
supporting
steel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709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世玺
黄友强
李东建
席占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709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33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33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33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所述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包括钢柱、钢梁、支撑组件和加劲肋组件,钢柱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子钢柱和第二子钢柱,钢梁水平地设在第一子钢柱和第二子钢柱之间,钢梁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第一部、第二部与第三部之间形成第一槽,支撑组件设在钢柱和钢梁之间,加劲肋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子件和多个第二子件,多个第一子件竖直地设在第一槽内,多个第二子件倾斜地设在第一槽内,每个第二子件设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子件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子件中的每一者与相应的第二子件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通过在第一槽内设置加劲肋组件,使钢梁形成不易变形的刚性体系结构,可以较增加钢梁的抗剪切能力,避免了钢梁发生剪切破坏。

Description

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支撑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具有轻质高强等诸多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在工程设计时,为了满足工艺设备布置和人行通道要求,需要拉开支撑间距,从而在钢梁的中部位置形成短梁。
当形成短梁时,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的受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短梁处上下部支撑轴向荷载的作用下,短梁处形成了较大的剪切力。而工程师通常对短梁进行简化处理,即计算时不考虑短梁的存在,该设计流程忽视了短梁存在的较大剪切力,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该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可以增加短梁处的抗剪切能力,避免了短梁发生剪切破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包括:钢柱,所述钢柱包括第一子钢柱和第二子钢柱,所述第一子钢柱和所述第二子钢柱竖直设置;钢梁,所述钢梁水平地设在所述第一子钢柱和所述第二子钢柱之间,所述钢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第二部和连接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的第三部,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三部之间形成第一槽;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在所述钢柱和所述钢梁之间;加劲肋组件,所述加劲肋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子件,多个所述第一子件沿所述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一槽内,每个所述第一子件竖直地设置;和多个第二子件,多个所述第二子件沿所述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一槽内,每个所述第二子件倾斜地设置,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子件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件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件中的每一者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子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包括钢梁和加劲肋组件,钢梁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且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之间形成第一槽,加劲肋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子件和多个第二子件,多个第一子件沿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且竖直地设在第一槽内,多个第二子件沿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且倾斜地设在第一槽内,其中每个第二子件设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子件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子件中的每一者与相应的第二子件相连。本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通过在第一槽内设置多个第一子件和多个第二子件,使得钢梁形成不易变形的刚性结构,且第一子件和第二子件增加了钢梁的抗剪切能力,避免了钢梁发生剪切破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劲肋组件包括多个加劲肋子组件,每个所述加劲肋子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子件和一个所述第二子件,一个所述第二子件在所述钢梁的长度方向上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子件之间,且一个所述第二子件的上端和一个所述第一子件的上端相连,一个所述第二子件的下端和另一个所述第一子件的下端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子件的上端和所述第一部相连,每个所述第一子件的下端和所述第二部相连,每个所述第一子件的侧壁和所述第三部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劲肋组件还包括第三子件和第四子件,所述第三子件上设有通孔,所述第四子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第三子件和所述第四子件交叉地设在所述第一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件和所述第四子件具有交叉部,所述加劲肋组件还包括第五子件和第六子件,所述第五子件设在所述交叉部的上方,所述第五子件的上端和所述第一部相连,所述第五子件的下端和所述交叉部相连,所述第六子件设在所述交叉部的下方,所述第六子件的上端和所述交叉部相连,所述第六子件的下端和所述第二部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三部之间形成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一槽间隔地位于所述第三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槽内设有所述加劲肋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梁包括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第一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子钢柱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一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子钢柱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子钢柱相连,所述第一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子钢柱相连,所述第二梁位于所述第一梁的下方,所述第二梁上具有所述第一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第二支撑、第三支撑和第四支撑,所述第一支撑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子钢柱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支撑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子钢柱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一支撑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支撑的下端间隔开地与所述第二梁的上端面相连,所述第三支撑的下端和所述第一子钢柱的下端相连,所述第四支撑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子钢柱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三支撑的上端和所述第四支撑的上端间隔开地与所述第二梁的下端面相连;所述加劲肋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的下端和所述第三支撑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的下端和所述第四支撑的上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劲肋组件还包括第一上楔形加劲肋、第二上楔形加劲肋、第一下楔形加劲肋和第二下楔形加劲肋,所述第一上楔形加劲肋分别与所述第二梁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一支撑相连,所述第二上楔形加劲肋分别与所述第二梁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支撑相连,所述第一下楔形加劲肋分别与所述第二梁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三支撑相连,所述第二下楔形加劲肋分别与所述第二梁的下端面和所述第四支撑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楔形加劲肋的尖角部被切除以便形成缺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中第二梁的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100,
钢柱1,第一子钢柱11,第二子钢柱12,钢梁2,第一部21,第二部22,第三部23,第一槽24,短梁201,第二槽25,第一梁26,第二梁27,支撑组件3,第一支撑31,第二支撑32,第三支撑33,第四支撑34,加劲肋组件4,加劲肋子组件401,第一子件41,第二子件42,第三子件43,第四子件44,交叉部431,第五子件45,第六子件46,第一上楔形加劲肋402,缺口4021,第二上楔形加劲肋403,第一下楔形加劲肋404,第二下楔形加劲肋4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100包括钢柱1、钢梁2、支撑组件3和加劲肋组件4。
钢柱1包括第一子钢柱11和第二子钢柱12,第一子钢柱11和第二子钢柱12竖直设置。
钢梁2水平地设在第一子钢柱11和第二子钢柱12之间,钢梁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21、第二部22和连接第一部21与第二部22的第三部23,第一部21、第二部22与第三部23之间形成第一槽24。支撑组件3设在钢柱1和钢梁2之间。
加劲肋组件4包括多个第一子件41和多个第二子件42。
多个第一子件41沿钢梁22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中所示的左右方向)间隔开地设在第一槽24内,每个第一子件41竖直地设置。
多个第二子件42沿钢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在第一槽24内,每个第二子件42倾斜地设置,其中每个第二子件42设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子件41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子件41中的每一者与相应的第二子件42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10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钢梁2为工字型钢梁,钢梁2沿左右方向水平地设置在第一子钢柱11和第二子钢柱12之间,钢梁2上具有第一槽24。
支撑组件3用于连接钢梁2和钢柱1以提高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100的稳定性,然而支撑组件3与钢梁2相连,使得钢梁2与支撑组件3的连接处形成短梁201,进一步地,短梁201在支撑组件3的轴向荷载的作用下,短梁201的两端部处会形成了较大的剪切力。
可以理解的是,工程师在进行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100设计时,通常对短梁201进行简化处理,即工程师在计算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的抗剪切能力时不考虑短梁201的存在。该设计流程忽视了短梁201的端部存在的较大剪切力,造成了安全隐患。
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一槽24内设置多个第一子件41和多个第二子件42,提高了短梁201的两端处的抗剪切能力,避免了短梁201发生剪切破坏,保证了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100的安全可靠。
由此,本申请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100具有短梁201抗剪切能力强、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100安全可靠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劲肋组件4包括多个加劲肋子组件401,每个加劲肋子组件401包括两个第一子件41和一个第二子件42,一个第二子件42在钢梁2的长度方向上设在两个第一子件41之间,且一个第二子件42的上端和一个第一子件41的上端相连,一个第二子件42的下端和另一个第一子件41的下端相连。
具体地,如图2所示,每个加劲肋子组件401的纵截面大体为N形。每个加劲肋子组件401中的两个第一子件41竖直地设在第一槽24内,该两个第一子件41的上端与第一部21相连,该两个第一子件41的下端与第二部22相连。每个加劲肋子组件401中的第二子件42倾斜地设在第一槽24内,且第二子件42的上端同时与第一部21和一个第一子件41的上端相连,第二子件42的下端同时与第二部22和另一个第一子件41的下端相连。
由此,一个第一子件41、一个第二子件41和第一部21(或者第二部22)相连以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一子件41和第二子件41在第一槽24内的稳定性,使得第一子件41和第二子件41的支撑效果更好,提高了短梁201的抗剪切能力更强,保证了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100的安全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第一子件41的上端和第一部21相连,每个第一子件41的下端和第二部22相连,每个第一子件41的侧壁和第三部23相连。由此,有利于提高第一子件41在第一槽24内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劲肋组件4还包括第三子件43和第四子件44,第三子件43上设有通孔(未示出),第四子件44穿过通孔,第三子件43和第四子件44交叉地设在第一槽24内。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三子件43的上端与第一部21相连,第三子件43的下端与第二部22相连,第四子件44的上端与第一部21相连,第四子件44的下端与第二部22相连。第四子件44穿过第三子件43上的通孔后,第三子件43和第四子件44交叉地设在第一槽24内。由此,使得第三子件43和第四子件44能够更稳定的设在第一槽24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子件43和第四子件44具有交叉部431,加劲肋组件4还包括第五子件45和第六子件46。第五子件45设在交叉部431的上方,第五子件45的上端和第一部21相连,第五子件45的下端和交叉部431相连。第六子件46设在交叉部431的下方,第六子件46的上端和交叉部431相连,第六子件46的下端和第二部22相连。由此,有利于提高第三子件43和第四子件44在第一槽24内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部21、第二部22与第三部23之间形成第二槽25,第二槽25与第一槽24间隔地位于第三部23的两侧,第二槽25内设有加劲肋组件4。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槽25与第一槽24相对于第三部23对称设置,第一槽24内设有加劲肋组件4,则第二槽25内设有同样的加劲肋组件4,由此有利于提高加劲肋组件4对短梁201的支撑作用,提高了短梁201的抗剪切能力更强,保证了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100的安全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钢梁2包括第一梁26和第二梁27,第一梁26的一端(例如图1中第一梁26的左端)和第一子钢柱11的上端相连,第一梁26的另一端(例如图1中第一梁26的右端)和第二子钢柱12的上端相连。第二梁27的一端(例如图1中第二梁27的左端)和第一子钢柱11相连,第一梁27的另一端(例如图1中第二梁27的左端)和第二子钢柱12相连,第二梁27位于第一梁26的下方,第二梁27上具有第一槽24。
可以理解的是,短梁201形成在第二梁27上,第一梁26和第二梁27同时与第一子钢柱11和第二子钢柱12相连,使得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100更安全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支撑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31、第二支撑32、第三支撑33和第四支撑34。
第一支撑31的上端和第一子钢柱11的上端相连,第二支撑32的上端和第二子钢柱12的上端相连,第一支撑31的下端和第二支撑32的下端间隔开地与第二梁27的上端面相连。第三支撑33的下端和第一子钢柱11的下端相连,第四支撑34的下端和第二子钢柱12的下端相连,第三支撑33的上端和第四支撑34的上端间隔开地与第二梁27的下端面相连。
加劲肋组件4位于第一支撑31的下端和第三支撑33的上端以及第二支撑32的下端和第四支撑34的上端之间。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第一支撑31的下端、第二支撑32的下端、第三支撑33的上端和第四支撑34的上端分别与第二梁27相连,且第二梁27上与第一支撑31的下端、第二支撑32的下端、第三支撑33的上端和第四支撑34的上端相连的部分定义为短梁201。且第一支撑31的下端和第三支撑33的上端相对于第一槽24对称,第二支撑32的下端和第四支撑34的上端相对于第一槽24对称。
其中,多个第一子件41竖直地设在第一槽24内,且第一子件41分别设在对称的第一支撑31的下端和第三支撑33的上端之间,以及对称的第三支撑33的上端和第四支撑34的上端之间。由此,使得第一子件41对短梁201的支撑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劲肋组件4还包括第一上楔形加劲肋402、第二上楔形加劲肋403、第一下楔形加劲肋404和第二下楔形加劲肋405。
第一上楔形加劲肋402分别与第二梁27的上端面和第一支撑31相连,第二上楔形加劲肋403分别与第二梁27的上端面和第二支撑32相连,第一下楔形加劲肋404分别与第二梁27的下端面和第三支撑33相连,第二下楔形加劲肋405分别与第二梁27的下端面和第四支撑34相连。
由此,第一上楔形加劲肋402、第二上楔形加劲肋403、第一下楔形加劲肋404和第二下楔形加劲肋405的设置使得支撑组件3与第二梁27之间的连接更牢固。
进一步地,上述楔形加劲肋具有曲面结构,使得上述楔形加劲肋的受力更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上楔形加劲肋402的尖角部被切除以便形成缺口402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上楔形加劲肋402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二梁27上,第一上楔形加劲肋402与第二梁27之间存在焊缝,且该焊缝易产生应力集中,使得第一上楔形加劲肋402损坏。本申请中通过将第一上楔形加劲肋402的尖角部被切除以便形成缺口4021,缺口4021避免了应力集中,提高了第一上楔形加劲肋402的稳定性,第一上楔形加劲肋402增加了短梁201的抗剪切能力,进一步避免了短梁201发生剪切破坏,保证了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100的安全可靠。
同时,第二上楔形加劲肋403、第一下楔形加劲肋404和第二下楔形加劲肋405上也具有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柱,所述钢柱包括第一子钢柱和第二子钢柱,所述第一子钢柱和所述第二子钢柱竖直设置;
钢梁,所述钢梁水平地设在所述第一子钢柱和所述第二子钢柱之间,所述钢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第二部和连接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的第三部,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三部之间形成第一槽;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在所述钢柱和所述钢梁之间;
加劲肋组件,所述加劲肋组件包括:
多个第一子件,多个所述第一子件沿所述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一槽内,每个所述第一子件竖直地设置;和
多个第二子件,多个所述第二子件沿所述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一槽内,每个所述第二子件倾斜地设置,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子件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件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件中的每一者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子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组件包括多个加劲肋子组件,每个所述加劲肋子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子件和一个所述第二子件,一个所述第二子件在所述钢梁的长度方向上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子件之间,且一个所述第二子件的上端和一个所述第一子件的上端相连,一个所述第二子件的下端和另一个所述第一子件的下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子件的上端和所述第一部相连,每个所述第一子件的下端和所述第二部相连,每个所述第一子件的侧壁和所述第三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组件还包括第三子件和第四子件,所述第三子件上设有通孔,所述第四子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第三子件和所述第四子件交叉地设在所述第一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件和所述第四子件具有交叉部,所述加劲肋组件还包括第五子件和第六子件,所述第五子件设在所述交叉部的上方,所述第五子件的上端和所述第一部相连,所述第五子件的下端和所述交叉部相连,所述第六子件设在所述交叉部的下方,所述第六子件的上端和所述交叉部相连,所述第六子件的下端和所述第二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三部之间形成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一槽间隔地位于所述第三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槽内设有所述加劲肋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包括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第一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子钢柱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一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子钢柱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子钢柱相连,所述第一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子钢柱相连,所述第二梁位于所述第一梁的下方,所述第二梁上具有所述第一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第二支撑、第三支撑和第四支撑,所述第一支撑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子钢柱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支撑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子钢柱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一支撑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支撑的下端间隔开地与所述第二梁的上端面相连,所述第三支撑的下端和所述第一子钢柱的下端相连,所述第四支撑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子钢柱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三支撑的上端和所述第四支撑的上端间隔开地与所述第二梁的下端面相连;
所述加劲肋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的下端和所述第三支撑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支撑的下端和所述第四支撑的上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组件还包括第一上楔形加劲肋、第二上楔形加劲肋、第一下楔形加劲肋和第二下楔形加劲肋,所述第一上楔形加劲肋分别与所述第二梁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一支撑相连,所述第二上楔形加劲肋分别与所述第二梁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支撑相连,所述第一下楔形加劲肋分别与所述第二梁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三支撑相连,所述第二下楔形加劲肋分别与所述第二梁的下端面和所述第四支撑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楔形加劲肋的尖角部被切除以便形成缺口。
CN202120270922.XU 2021-01-29 2021-01-29 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 Active CN214833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0922.XU CN214833432U (zh) 2021-01-29 2021-01-29 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0922.XU CN214833432U (zh) 2021-01-29 2021-01-29 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33432U true CN214833432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80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70922.XU Active CN214833432U (zh) 2021-01-29 2021-01-29 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33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06583B1 (ko) H형 단면보가 결합된 유자형 합성보
CN216340452U (zh)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新型抗剪连接件
CN214833432U (zh) 用于支撑钢梁的支撑结构
KR101865219B1 (ko) 전단연결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강재 거더
KR102252648B1 (ko) 철골구조물용 빔의 조립구조
JP6956466B2 (ja) 鉄骨梁および柱梁接合構造
CN210315194U (zh) 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桥梁的开孔板连接件
CN111827581A (zh)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钢筋笼装置
KR102008516B1 (ko) Crp 거더
CN214833419U (zh) 梁节点和钢结构
CN216428562U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弱轴连接节点
CN212984189U (zh) 一种钢结构梁柱连接结构
CN211524176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开洞补强结构
CN211922971U (zh) 一种型钢pec柱-钢梁连接结构
CN215715340U (zh) 一种型钢支撑梁
CN220767683U (zh) 贝雷片结构以及贝雷桥梁
CN220394872U (zh) 一种钢柱与钢筋混凝土梁柱插入式连接节点
CN218322775U (zh) 一种建筑基坑维护钢支撑梁加强构件
CN218808187U (zh) 货架水平套件、货架增强系统及双排货架、单排货架
CN215053047U (zh) 一种支撑梁连接结构
CN218621764U (zh) 一种贝雷梁及支撑件
CN215715344U (zh) 一种支撑梁连接结构
CN217268081U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CN214613664U (zh) 一种用于t梁加固施工中增强桥梁横向刚度的装置
CN209040347U (zh) 剪力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