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32751U - 深基坑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深基坑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32751U
CN214832751U CN202121600369.8U CN202121600369U CN214832751U CN 214832751 U CN214832751 U CN 214832751U CN 202121600369 U CN202121600369 U CN 202121600369U CN 214832751 U CN214832751 U CN 214832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rod
rotating
sliding
foundation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003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德华
林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engc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engc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engc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engc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003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32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32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32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块、转动结构、第二旋转杆、第一活动环和贯穿杆,所述支撑块的底端的中间位置通过固定扣连接有第二旋转杆,且第二旋转杆外侧的底端均匀设置有铰接刀片,支撑块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转动结构,支撑块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活动环,且第一活动环两侧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贯穿杆,且贯穿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活动环,所述第二活动环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转动结构包括固定外壳、动力齿轮、第一旋转杆和微型电机,实现了利用动力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二旋转杆进行转动,从而提高了该结构与基坑底端组装的灵活性,可以提高装置的组装效率,有利于该结构二次使用。

Description

深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深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深基坑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建筑物固定的稳定性。
随着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不断安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下述问题:支护结构在使用的时候,与地面接触的不够稳定,当基坑侧壁发生坍塌的时候,容易造成基坑支护结构产生变形,基坑支护效果不够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深基坑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支护结构在使用的时候,与地面接触的不够稳定,当基坑侧壁发生坍塌的时候,容易造成基坑支护结构产生变形,基坑支护效果不够好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深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块、转动结构、第二旋转杆、第一活动环和贯穿杆,所述支撑块的底端的中间位置通过固定扣连接有第二旋转杆,且第二旋转杆外侧的底端均匀设置有铰接刀片,支撑块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转动结构,支撑块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活动环,且第一活动环两侧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贯穿杆,且贯穿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活动环,所述第二活动环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且第二活动环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伸缩块,并且伸缩块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顶端安装有滑动杆,且滑动杆的顶端连接有承重块,并且承重块的顶端安装有升降结构。
可选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固定外壳、动力齿轮、第一旋转杆和微型电机,所述固定外壳的外侧壁与支撑块的外侧连接,且固定外壳一侧的顶端安装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旋转杆,且第一旋转杆的一侧卡接设置有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的一侧与固定外壳的侧壁旋转连接,且动力齿轮的中心位置与第二旋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方便该装置固定在深基坑的底端,增强了该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滑动块、第一滑槽、限位杆、六角卡块和六角卡孔,所述第一滑槽附着镶嵌在第二活动环的侧壁上,第一滑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第一滑动块的一侧连接有限位杆,并且限位杆的末端连接有六角卡孔,有利于限定第一活动环的倾斜角度,增强该装置与基坑侧壁的贴合程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活动环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与六角卡孔相互吻合的六角卡块,且六角卡块的内侧与六角卡孔的底端相互卡接,有利于方便使用限位结构进行第一活动环位置固定,增强第一活动环位置固定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电动推杆、折叠杆、贴合块和第一旋转轴,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与承重块的顶端连接,且电动推杆的侧壁交错设置有折叠杆,并且折叠杆交错位置活动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折叠杆和电动推杆的顶端连接有贴合块,有利于调整高度,可以根据基坑的高度进行装置整体的调整。
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旋转块和第二旋转轴承,所述旋转块的内侧壁与伸缩块的外侧壁连接,且旋转块内侧的中间位置转动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承,有利于便捷调整滑动杆的转动,增强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
可选的,所述伸缩块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二滑动块。
可选的,所述滑动杆底端设置有联动块,联动块的两端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底端与第二滑动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利于方便滑动杆的转动,方便该结构的组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有转动结构包括固定外壳、动力齿轮、第一旋转杆和微型电机,实现了利用动力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二旋转杆进行转动,从而提高了该结构与基坑底端组装的灵活性,可以提高装置的组装效率,有利于该结构二次使用;
通过设置有升降机构包括旋转块和第二旋转轴承,实现了该装置可以利用升降机构对伸缩块和滑动杆进行拆卸,从而提高了该结构的组装效率,从而方便将装置拆卸组装,方便循环使用的同时,便于组装拆卸和搬运;
通过设置有升降结构包括电动推杆、折叠杆、贴合块和第一旋转轴,实现了方便对结构整体的高度进行调整,可以满足各个深度的基坑,从而提高了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结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B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块;2、转动结构;201、固定外壳;202、动力齿轮;203、第一旋转杆;204、微型电机;3、固定扣;4、第二旋转杆;5、铰接刀片;6、第一活动环;7、限位结构;701、第一滑动块;702、第一滑槽;703、限位杆;704、六角卡块;705、六角卡孔;8、贯穿杆;9、承重块;10、升降结构;1001、电动推杆;1002、折叠杆;1003、贴合块;1004、第一旋转轴;11、伸缩块;12、第二活动环;13、升降机构;1301、旋转块;1302、第二旋转轴承;1303、第二滑动块;1304、第二滑槽;1305、转动轴;1306、联动块;1307、滑杆;14、滑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块1、转动结构2、第二旋转杆4、第一活动环6和贯穿杆8,支撑块1的底端的中间位置通过固定扣3连接有第二旋转杆4,且第二旋转杆4外侧的底端均匀设置有铰接刀片5,第二旋转杆4的转动带动铰接刀片5进行转动,可以方便将第二旋转杆4深扎在基坑底端的地面内部,已到达增强稳定性的目的,支撑块1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转动结构2,微型电机204带动第一旋转杆203转动,转动的过程中辅助带动第二旋转杆4进行转动,为铰接刀片5的转动省力,提高装置底端的固定,转动结构2包括固定外壳201、动力齿轮202、第一旋转杆203和微型电机204,固定外壳201的外侧壁与支撑块1的外侧连接,且固定外壳201一侧的顶端安装有微型电机204,微型电机20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旋转杆203,且第一旋转杆203的一侧卡接设置有动力齿轮202,动力齿轮202的一侧与固定外壳201的侧壁旋转连接,且动力齿轮202的中心位置与第二旋转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微型电机204带动第一旋转杆203进行旋转,第一旋转杆203旋转的过程中的带动动力齿轮202进行转动,动力齿轮202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旋转杆4进行旋转完成装置的固定,增强装置底端与基坑底端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且伸缩块11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升降机构13,升降机构13的顶端安装有滑动杆14,且滑动杆14的顶端连接有承重块9,并且承重块9的顶端安装有升降结构10,升降结构10包括电动推杆1001、折叠杆1002、贴合块1003和第一旋转轴1004,电动推杆1001的底端与承重块9的顶端连接,且电动推杆1001的侧壁交错设置有折叠杆1002,并且折叠杆1002交错位置活动设置有第一旋转轴1004,折叠杆1002和电动推杆1001的顶端连接有贴合块1003,电动推杆1001向上拉动折叠杆1002,折叠杆1002顶端的贴合块1003贴合在基坑的侧壁上,实现基坑的支护基本功能,增强了基坑支护过程中的高度调整的灵活性。
请参阅图2,且第二活动环1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伸缩块11,伸缩块11的顶端与滑动杆14的底端构成拼接结构,可以为升降机构13的使用做准备,并且伸缩块11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升降机构13,伸缩块11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滑槽1304,且第二滑槽1304顶部的两侧皆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块1303,滑动杆14底端设置有联动块1306,联动块1306的两端通过转动轴1305活动连接有滑杆1307,滑杆1307的底端与第二滑动块1303的内侧滑动连接,升降机构13包括旋转块1301和第二旋转轴承1302,旋转块1301的内侧壁与伸缩块11的外侧壁连接,且旋转块1301内侧的中间位置转动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承1302,滑动杆14在旋转块1301内侧中间位置的第二旋转轴承1302内部进行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联动块1306底部两端的滑杆1307在第二滑槽1304顶端的第二滑动块1303内侧滑动,滑杆1307的底端在第二滑动块1303内侧滑动起到辅助联动块1306转动的作用,当联动块1306在转动的过程中,滑动杆14的外侧壁设置的螺纹与联动块1306内侧设置的螺纹咬合,实现滑动杆14在联动块1306内侧旋转,旋转的过程中滑动杆14会向上移动,移动的过程中脱离第二旋转轴承1302,从而实现滑动杆14与第二旋转轴承1302的拆卸,从而间接实现滑动杆14和伸缩块11的拆卸。
请参阅图4,支撑块1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活动环6,且第一活动环6两侧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贯穿杆8,且贯穿杆8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活动环12,第一活动环6可以在第二活动环12的外侧前后摆动,在收放的过程中实现对折,方便对该装置进行存放,第二活动环1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7,限位结构7包括第一滑动块701、第一滑槽702、限位杆703、六角卡块704和六角卡孔705,第一滑槽702附着镶嵌在第二活动环12的侧壁上,第一滑槽70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701,第一滑动块701的一侧连接有限位杆703,并且限位杆703的末端连接有六角卡孔705,第一活动环6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与六角卡孔705相互吻合的六角卡块704,且六角卡块704的内侧与六角卡孔705的底端相互卡接,当第一活动环6套在第二活动环12外侧的时候,用过限位杆703底端连接的六角卡孔705与六角卡块704的内侧卡接实现第一活动环6在第二活动环12外侧位置的限定,增强第一活动环6倾斜位置固定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首先通过微型电机204带动第一旋转杆203进行旋转,第一旋转杆203旋转的过程中的带动动力齿轮202进行转动,动力齿轮202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旋转杆4进行旋转,第二旋转杆4在旋转的过程中利用铰接刀片5将结构固定在基坑的底端,固定完毕之后,进行第一活动环6和第二活动环12的组装,第一活动环6通过贯穿杆8插在第二活动环12的外侧,此时再利用限位杆703底端设置的六角卡孔705卡在六角卡块704的内侧,将第一活动环6的位置进行限定,限定完成之后为之后的使用做准备;
通过电动推杆1001向上拉动折叠杆1002,折叠杆1002顶端的贴合块1003贴合在基坑的侧壁上,实现基坑的支护基本功能;
在使用完毕之后,可以对滑动杆14和伸缩块11进行拆卸,此时滑动杆14在旋转块1301内侧中间位置的第二旋转轴承1302内部进行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联动块1306底部两端的滑杆1307在第二滑槽1304顶端的第二滑动块1303内侧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滑动杆14脱离升降机构13内侧的中间位置,实现滑动杆14和伸缩块11的拆卸,可以将装置整体拆卸成两段进行运输,完成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块(1)、转动结构(2)、第二旋转杆(4)、第一活动环(6)和贯穿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的底端的中间位置通过固定扣(3)连接有第二旋转杆(4),且第二旋转杆(4)外侧的底端均匀设置有铰接刀片(5),支撑块(1)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转动结构(2),支撑块(1)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活动环(6),且第一活动环(6)两侧的顶端活动连接有贯穿杆(8),且贯穿杆(8)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活动环(12),所述第二活动环(1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7),且第二活动环(1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伸缩块(11),并且伸缩块(11)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升降机构(13),所述升降机构(13)的顶端安装有滑动杆(14),且滑动杆(14)的顶端连接有承重块(9),并且承重块(9)的顶端安装有升降结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2)包括固定外壳(201)、动力齿轮(202)、第一旋转杆(203)和微型电机(204),所述固定外壳(201)的外侧壁与支撑块(1)的外侧连接,且固定外壳(201)一侧的顶端安装有微型电机(204),所述微型电机(20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旋转杆(203),且第一旋转杆(203)的一侧卡接设置有动力齿轮(202),所述动力齿轮(202)的一侧与固定外壳(201)的侧壁旋转连接,且动力齿轮(202)的中心位置与第二旋转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7)包括第一滑动块(701)、第一滑槽(702)、限位杆(703)、六角卡块(704)和六角卡孔(705),所述第一滑槽(702)附着镶嵌在第二活动环(12)的侧壁上,第一滑槽(70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701),第一滑动块(701)的一侧连接有限位杆(703),并且限位杆(703)的末端连接有六角卡孔(7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环(6)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与六角卡孔(705)相互吻合的六角卡块(704),且六角卡块(704)的内侧与六角卡孔(705)的底端相互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10)包括电动推杆(1001)、折叠杆(1002)、贴合块(1003)和第一旋转轴(1004),所述电动推杆(1001)的底端与承重块(9)的顶端连接,且电动推杆(1001)的侧壁交错设置有折叠杆(1002),并且折叠杆(1002)交错位置活动设置有第一旋转轴(1004),所述折叠杆(1002)和电动推杆(1001)的顶端连接有贴合块(10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3)包括旋转块(1301)和第二旋转轴承(1302),所述旋转块(1301)的内侧壁与伸缩块(11)的外侧壁连接,且旋转块(1301)内侧的中间位置转动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承(13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块(11)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滑槽(1304),且第二滑槽(1304)顶部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二滑动块(130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14)底端设置有联动块(1306),联动块(1306)的两端通过转动轴(1305)活动连接有滑杆(1307),滑杆(1307)的底端与第二滑动块(1303)的内侧滑动连接。
CN202121600369.8U 2021-07-14 2021-07-14 深基坑支护结构 Active CN214832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0369.8U CN214832751U (zh) 2021-07-14 2021-07-14 深基坑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0369.8U CN214832751U (zh) 2021-07-14 2021-07-14 深基坑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32751U true CN214832751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14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00369.8U Active CN214832751U (zh) 2021-07-14 2021-07-14 深基坑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32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89886U (zh) 一种环保型alc建筑墙板
CN214832751U (zh) 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07076393U (zh) 一种用于建筑油漆的搅拌装置
CN202232074U (zh) 简易手动螺旋挖坑器
CN215479227U (zh) 一种市政公用市政管井施工辅助装置
CN202493021U (zh) 一种建筑用墙面抹平机
CN112411972A (zh) 一种土木施工用地坪抹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732172U (zh) 一种园林设计用植物移栽装置
CN211313436U (zh) 一种工程施工用标定地钎
CN209105601U (zh) 一种市政绿化挖坑机
KR100816374B1 (ko) 농업용 풍력발전기
CN213773419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插接式围堰装置
CN217393575U (zh) 一种房建工程用的钢筋定位折弯装置
CN212674486U (zh) 一种国土资源基本农田核查取样装置
CN218540714U (zh) 一种地下构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
CN213611435U (zh) 一种混凝土减水剂试样器皿
CN216446587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施工支架
CN204799159U (zh) 一种建筑油漆混合机
CN214222642U (zh) 一种单元式移动操作平台
CN220500784U (zh)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装置
CN219687904U (zh) 一种车工器具收纳装置
CN214169526U (zh) 一种临建设施抗风墩装置
CN210988891U (zh) 一种电力工程设计用电网规划展示画板
CN212837583U (zh) 一种建筑工程混凝土管桩掏桩装置
CN217760234U (zh) 一种土木施工浇筑板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