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25655U - 一种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25655U
CN214825655U CN202120776059.5U CN202120776059U CN214825655U CN 214825655 U CN214825655 U CN 214825655U CN 202120776059 U CN202120776059 U CN 202120776059U CN 214825655 U CN214825655 U CN 214825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cover cylinder
cap
bottl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760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l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l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l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l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760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25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25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25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该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包括上盖及下盖;下盖包括下盖身、下盖筒以及下底板,下盖身套设于下盖筒且二者通过中间部位一体连接,下盖筒上端开口,下底板四周与下盖筒下端一体连接;上盖包括上盖筒以及上盖身,上盖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上盖身与上盖筒一体连接并形成连接滑槽,上盖筒插设于下盖筒内并与下盖筒内壁活动抵接,下盖筒上端插入连接滑槽内。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按压上盖时,上盖筒能够顺利地完全戳开和打开下底板从而形成一个大开口,便于溶质顺畅地流出,避免了纯密封膜密闭储料腔的技术解决方案打开不顺畅的缺陷和弊端。

Description

一种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瓶盖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供人们饮用的饮料种类繁多。包装饮料(例如茶饮料),都是溶质与水混合后进行售卖,为了延长饮料的保质期,生产厂家需要在饮料中添加防腐剂和稳定剂等多种人工化学合成的物质,不仅饮料的口味会受到影响,其中的防腐剂等化学物质还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这是现阶段健康生活理念所不提倡的。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长期保存,又无人工防腐剂添加的包装饮料,是相关技术急待解决的问题。即配式瓶盖的出现为这种健康饮品的需求提供了包装技术解决方案。
但是,目前现有的具备此类功能的即配式瓶盖,通常采用密封膜封闭储料腔的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密封膜粘合加工的空间有限,导致加工难度大;二是单纯依靠密封膜来密封其容易裂开或破损导致整体密封性不稳定;三是密封膜比较软,不能均匀地受力和推动,被戳开后往往出现开口较小,或是密封膜打开不顺畅,导致储料腔内的溶质流出受阻。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即配式瓶盖单纯依靠密封膜来密闭储料腔导致开口较小和出料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大开口即配式瓶盖的瓶,该瓶包括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及瓶身,下盖身上开设有内螺,瓶身瓶口处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瓶身与大开口即配式瓶盖通过螺纹密封连接。
其中该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包括上盖及下盖;下盖包括下盖身、下盖筒以及下底板,下盖身间隔套设于下盖筒且二者一体连接,下盖筒上端开口,下底板四周与下盖筒下端密封一体连接;上盖包括上盖筒以及上盖身,上盖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上盖身与上盖筒一体连接并形成连接滑槽,上盖筒插设于下盖筒内并与下盖筒内壁活动抵接,下盖筒上端活动插设于连接滑槽内,使上盖筒、下盖筒以及下底板合围形成密封的储料腔;储料腔具有闭合状态和开启状态,当储料腔处于闭合状态时,上盖筒下端位于下底板上方;当储料腔处于开启状态时,上盖筒下端位于下底板下方;按压上盖能够使上盖整体向下滑动,刺破和打开下底板,从闭合状态转变为开启状态。
进一步的,大开口即配式瓶盖还包括密封保护盖,密封保护盖与下盖身可拆卸连接,合围形成一个用于保护上盖的保护腔。
进一步的,上盖身外侧设置有上盖身外侧环形浅凹槽,下盖身上部的内壁分别设置有下盖身上端内侧第一环形浅凸起和下盖身上端内侧第二环形浅凸起;在上盖筒处于闭合状态时,上盖身外侧环形浅凹槽与下盖身上端内侧第一环形浅凸起相配合卡接;在上盖筒处于开启状态时,上盖身外侧环形浅凹槽与下盖身上端内侧第二环形浅凸起相配合卡接。
进一步的,下盖身的下部与下盖筒的下部之间形成瓶口连接槽,下盖身下部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的,上盖筒下端面倾斜布置,形成高侧与低侧,在高侧开设有留置槽,在低侧开设有刃口。
进一步的,下底板正对刃口设置有薄弱处,薄弱处厚度小于下底板其他区域。
进一步的,下底板下表面开设有折叠槽,折叠槽正对留置槽。
进一步的,下盖身外侧设置有下盖身外侧环形浅凹槽,密封保护盖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圆筒状,其底端内侧设置有环形凸起,其与下盖身外侧环形浅凹槽相匹配,形成密封配合,起到增强上盖和下盖之间密封的作用,同时保护上盖在非使用状态下不受到外力的作用。
进一步的,下盖身的下方设置有防盗环,防盗环的顶部与下盖身的底部边缘通过多条细丝状结构一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此大开口即配式瓶盖的下盖筒的上端插入到上盖筒与上盖身之间形成的连接滑槽内,在按压上盖时,上盖筒与上盖身夹住下盖筒使得上盖与下盖之间只能产生沿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移,一是起到了更好的密封作用,二是避免了上盖侧向移动的发生,在按压上盖时,上盖筒能够顺利地完全戳开和打开下底板,形成一个与储料腔横截面相当大小的大开口,以便于溶质顺畅地流出。相比于纯密封膜封闭储料腔的其他技术解决方案,此大开口即配式瓶盖避免了密封膜打开不顺畅的缺陷和弊端。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大开口即配式瓶盖的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开口即配式瓶盖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开口即配式瓶盖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见图1,本采用大开口即配式瓶盖的瓶包括大开口即配瓶盖100及瓶体200,瓶体200的瓶口处设置有外螺纹,与大开口即配瓶盖100上的内螺纹相对应,瓶体200与大开口即配瓶盖100通过螺纹密封连接。该连接方式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不在此赘述。
请参见图2与图3,本大开口即配式瓶盖100包括下盖1与上盖2。
下盖包括下盖筒11、下盖身12以及下底板13,下盖身12套设于下盖筒11外且二者通过中间部位一体连接,下盖筒11上端开口,下底板13四周与下盖筒11下端密封连接,用于封闭下盖筒11的下端。下盖身12上设置有内螺纹6,优选地在下盖身12的下部与下盖筒11的下部之间形成瓶口连接槽,用于连接瓶体200的瓶口。内螺纹6设置于下盖身12下部位于瓶口连接槽的内壁上。
上盖2包括上盖筒21以及上盖身22,上盖筒21上端封闭下端开口,上盖身22与上盖筒21一体连接并形成连接滑槽,上盖筒21插设于下盖筒11内并与下盖筒11内壁活动抵接,下盖筒11上端插入连接滑槽内,使上盖筒21、下盖筒11以及下底板13合围形成密封的储料腔用于储存溶质。
上盖筒21和下盖筒11可以相对滑动,因此上盖筒21具有位于下底板13上方的闭合状态以及相对于下盖筒11滑动位移至下底板13下方的开启状态。在使用时通过按压上盖2能够使上盖2整体向下滑动,刺破和打开下底板13,从闭合状态转变为开启状态。
为了避免在使用之前上盖2受到外力挤压,提前移动戳开下底板13,使得溶质与瓶体200中的水提前混合。优选地在下盖身12上设置一个可拆卸地密封保护盖3,密封保护盖3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圆筒状的硬质结构,与下盖身12合围形成一个供上盖筒21容纳的空间,用于保护上盖筒21在非使用状态下不受到外力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密封储料腔,也为了使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清晰明确,优选地在上盖身22与下盖身12之间通过凸起凹槽结构相互配合连接,如可以在上盖身22下外侧设置一圈第一环形凹槽51。在下盖身12上端内侧开设第一环形凸起52以及第二环形凸起53,第一环形凸起52在第二环形凸起53的上方。当上盖筒21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环形凹槽51与第一环形凸起52配合密封卡接。在使用时只需要按压上盖筒21直至第一环形凹槽51与第二环形凸起53配合卡接,此时上盖筒21处于开启状态,下底板13被戳破和向下折叠从而完全打开。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凸起对换设置也可以的。为了增强密封性,还可以在下底板13和下盖筒底端用超声波焊接的工艺覆盖一张密封膜,从而保护下底板的薄弱层,使得下底板的稳定性和密封性更强。
同样地,密封保护盖3与下盖身12之间也通过凸起凹槽结构相互配合连接,如可以在密封保护盖3底部设置一圈第三环形凸起55,在下盖身12上端外侧设置一圈第二环形凹槽54,两者配合卡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凸起对换设置也可以的。为了增强密封性,可以在密封保护盖3与下盖身312接触面上进一步采用超声波焊接,使得保护盖3与下盖身1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下盖身12的下方设置有防盗环4,防盗环4的顶部与下盖身12的底部边缘通过多条细丝状结构一体连接。该设置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不在此赘述。
在使用时为了上盖筒21能够顺利轻松地戳开下底板13,优选地,上盖筒21下端面倾斜布置,形成高侧与低侧,在高侧开设有留置槽212,在低侧开设有刃口211。与之对应地,下底板13在正对刃口211设置有薄弱处131,薄弱处131厚度小于下底板13其他区域。并且下底板13下表面开设有折叠槽132,折叠槽132正对留置槽212。
按压上盖筒21时,首先刃口211戳开薄弱处131,然后刃口211两侧继续扩大切口,将下底板13切出一个大圆弧形的切口,下底板13仅通过折叠槽132与下盖筒11连接。刃口211和留置槽212两边推动下底板13向下弯折形成一个大开口从而打开储料腔,预先填充在储料腔内的溶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通过大开口顺利流出落入瓶中与溶剂混合。
为使得留置槽212更好地对准折叠槽132,在上盖筒壁外侧和下盖筒壁内侧设置有相凹凸匹配的定位槽。
在生产时先下往下盖筒11内装入适量的溶质,然后通过对齐上盖筒壁外侧和下盖筒壁内侧相匹配的定位槽,将上盖2与下盖1配合安装在一起使得第一环形凹槽51与第一环形凸起52配合密封卡接,同时留置槽212对准折叠槽132,从而形成密封的储料腔将溶质密封保存。然后将密封保护盖3安装在下盖身12上,同样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进行密封处理。本大开口即配式瓶盖100即安装完成。再然后在瓶体200内罐装适量水,并将大开口即配式瓶盖100与瓶体200旋拧密封在一起。
使用时先取下密封保护盖3,然后按压上盖筒21顶部,当按压到上盖和下盖表面平齐时,同时第一环形凹槽51与第二环形凸起53配合卡接时即按压到位。此时上盖筒11底部顺利戳开并推动和打开下底板13从而形成一个大开口并打开储料腔,储料腔内的溶质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利流下与瓶体200内的水混合,静置或经过摇晃混合均匀后即可饮用。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此大开口即配式瓶盖的下盖筒的上端插入到上盖筒与上盖身之间形成的连接滑槽内,在按压上盖时,上盖筒与上盖身夹住下盖筒使得上盖与下盖之间只能产生沿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移,一是起到了更好的密封作用,二是避免了上盖侧向移动的发生,在按压上盖时,上盖筒能够顺利地完全戳开和打开下底板,形成一个与储料腔横截面相当大小的大开口,以便于溶质顺畅地流出。相比于纯密封膜封闭储料腔的其他技术解决方案,此大开口即配式瓶盖避免了密封膜打开不顺畅的缺陷和弊端。
此实用新型的技术创新点是通过按压上盖可将下盖底部全部打开,从而产生一个大的开口,尤其适用于原叶茶包、代餐粉、冻干水果块等需要大开口来掉落的分离式饮品,同样也适用于速溶茶、速溶咖啡、蜂蜜、益生菌冻干粉等的封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盖及下盖;所述下盖包括下盖身、下盖筒以及下底板,所述下盖身间隔套设于所述下盖筒且二者一体连接,所述下盖筒上端开口,所述下底板四周与所述下盖筒下端密封一体连接;所述上盖包括上盖筒以及上盖身,所述上盖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上盖身与所述上盖筒一体连接并形成连接滑槽,所述上盖筒插设于所述下盖筒内并与下盖筒内壁活动抵接,所述下盖筒上端活动插设于所述连接滑槽内,使所述上盖筒、所述下盖筒以及所述下底板合围形成密封的储料腔;所述储料腔具有闭合状态和开启状态,当所述储料腔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上盖筒下端位于所述下底板上方;当所述储料腔处于所述开启状态时,所述上盖筒下端位于所述下底板下方;按压所述上盖能够使所述上盖整体向下滑动,刺破和打开所述下底板,从所述闭合状态转变为所述开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开口即配式瓶盖还包括密封保护盖,所述密封保护盖与所述下盖身可拆卸连接,合围形成一个用于保护所述上盖的保护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身外侧设置有上盖身外侧环形浅凹槽,所述下盖身上部的内壁分别设置有下盖身上端内侧第一环形浅凸起和下盖身上端内侧第二环形浅凸起;在所述上盖筒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上盖身外侧环形浅凹槽与所述下盖身上端内侧第一环形浅凸起相配合卡接;在所述上盖筒处于所述开启状态时,所述上盖身外侧环形浅凹槽与所述下盖身上端内侧第二环形浅凸起相配合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身的下部与所述下盖筒的下部之间形成瓶口连接槽,所述下盖身下部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筒下端面倾斜布置,形成高侧与低侧,在所述高侧开设有留置槽,在所述低侧开设有刃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正对所述刃口设置有薄弱处,所述薄弱处厚度小于所述下底板其他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下表面开设有折叠槽,所述折叠槽正对所述留置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身外侧设置有下盖身外侧环形浅凹槽,所述密封保护盖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圆筒状,其底端内侧设置有环形凸起,其与所述下盖身外侧环形浅凹槽相匹配,形成密封配合,起到增强上盖和下盖之间密封的作用,同时保护上盖在非使用状态下不受到外力的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身的下方设置有防盗环,所述防盗环的顶部与所述下盖身的底部边缘通过多条细丝状结构一体连接。
10.一种采用大开口即配式瓶盖的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及瓶身,所述下盖身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瓶身瓶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瓶身与所述大开口即配式瓶盖通过螺纹密封连接。
CN202120776059.5U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Active CN214825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6059.5U CN214825655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6059.5U CN214825655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25655U true CN214825655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64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76059.5U Active CN214825655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25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98388Y (zh) 一种饮料瓶盖
KR20150105565A (ko) 액상과 고체제의 분리 저장 및 동시 음용이 가능한 용기
CN211811115U (zh) 一种抽屉式即配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CN111115002A (zh) 瓶盖及具有该瓶盖的混合饮料瓶
CN214825655U (zh) 一种大开口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CN212314383U (zh) 穿刺瓶盖及瓶
WO2021258703A1 (zh) 一种高密封性的即溶饮料瓶盖
CN112875037A (zh) 一种高密封性多料腔即配式瓶盖及采用此瓶盖的瓶
KR20110137003A (ko) 용기마개 및 그가 결합된 용기
CN216302028U (zh) 一种高密封性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CN109573317A (zh) 一种多功能瓶盖
CN212314386U (zh) 一种多料腔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CN214876920U (zh) 一种高密封性抽屉式即配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CN106966039B (zh) 一种多功能瓶盖
CN216333977U (zh) 一种高密封性多料腔即配式瓶盖及采用此瓶盖的瓶
CN209720400U (zh) 一种多功能瓶盖
CN209796265U (zh) 一种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KR200479110Y1 (ko) 혼합용 뚜껑조립체
JP3139281U (ja) ボトルキャップ
CN208666031U (zh) 带调味料的调制饮料瓶
CN214731098U (zh) 一种活塞式即配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CN113212972A (zh) 一种高密封性抽屉式即配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CN211811116U (zh) 一种戳开式即配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KR101444020B1 (ko) 버튼식 용기마개
CN216333978U (zh) 一种具有内容物的饮料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