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24016U - 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24016U
CN214824016U CN202121833371.XU CN202121833371U CN214824016U CN 214824016 U CN214824016 U CN 214824016U CN 202121833371 U CN202121833371 U CN 202121833371U CN 214824016 U CN214824016 U CN 214824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oats
oar
motor
thick bamb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333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宇恒
郭燚
马占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8333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24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24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24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包括船舶底板本体,船舶底板本体的底面活动套入有方向调节管,方向调节管的底端外壁活动套入有桨叶罩筒,桨叶罩筒呈环状柱体结构且内部镂空,桨叶罩筒的内部设置有主桨叶片,桨叶罩筒的左侧设置有副桨叶片,船舶底板本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A,电机A位于方向调节管的右侧,电机A顶端传动轴的外壁固定套入有转盘,方向调节管顶端的左侧设置有液压杆,液压杆位于船舶底板本体的上方,液压杆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B,方向调节管的内部活动套入有传动套管;本实用新型能够控制船舶的推进和转向,并且能够对船舶的转向进行控制,更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专利公开号CN211943692U公开了一种小型船舶推进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板,且滑板上滑动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滑槽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螺丝,且螺丝的内部活动套接有螺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装置与船体连接改为卡接的方式,利用滑板上的卡孔与滑槽上卡钮的卡接作用,将滑板与滑槽连接,从而将推进装置与船体进行连接,检修时只需将卡孔与卡钮分离,将装置取下检修即可,避免了装置与船体大多是一体连接的,不方便检修,在检修时需要工人潜入水里进行维护,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造成检修难度大,劳动力浪费的问题,方便对装置检修的同时节约了劳动力。
虽然能够方便对装置检修的同时节约了劳动力,但是船舶的推进装置存在推进动力较小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包括船舶底板本体,船舶底板本体的底面活动套入有方向调节管,方向调节管的底端外壁活动套入有桨叶罩筒,桨叶罩筒呈环状柱体结构且内部镂空,桨叶罩筒的内部设置有主桨叶片,桨叶罩筒的左侧设置有副桨叶片,船舶底板本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A,电机A位于方向调节管的右侧,电机A顶端传动轴的外壁固定套入有转盘,方向调节管顶端的左侧设置有液压杆,液压杆位于船舶底板本体的上方,液压杆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B,方向调节管的内部活动套入有传动套管。
优选的,所述桨叶罩筒的左右两端均呈开口状,桨叶罩筒的内壁活动套入有主桨齿环,主桨齿环呈环状柱体结构,主桨齿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主桨叶片,主桨齿环的外壁开设有齿槽,主桨齿环的左面沿四周均匀分布设置有轮齿。
优选的,所述桨叶罩筒的左面活动套入有副桨转筒,副桨转筒的内部镂空且副桨转筒的左右两端均呈开口状,副桨转筒的右面沿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轮齿,副桨转筒右面的轮齿与主桨齿环左面的轮齿相适配,副桨转筒与主桨齿环通过轮齿啮合连接,副桨转筒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四个副桨叶片。
优选的,所述转盘呈饼状圆柱体结构,转盘的左端外壁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右内壁设置有轮齿,凹槽通过轮齿啮合连接有转向齿轮,转向齿轮固定套入在方向调节管的顶端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方向调节管的顶端外壁固定套入有支撑板,支撑板位于转向齿轮的下方,液压杆的底面与支撑板的左端顶面固定连接,液压杆的顶端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右面与传动套管顶端的左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套管的底端内壁通过转轴连接有皮带轮B,皮带轮B通过皮带连接有皮带轮A,皮带轮A位于传动套管的上方,皮带轮A与电机B的传动轴外壁呈固定套入关系,皮带轮B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传动齿轮,两个传动齿轮均固定套入在皮带轮B的转轴上,两个传动齿轮分别通过皮带轮B上的转轴活动套入在传动套管底端的内壁上,两个传动套管均通过轮齿与主桨齿环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船舶底板本体的顶面设置有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信号传输模块、操控模块和驱动模块,电源模块与驱动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驱动模块分别与电机A和电机B通过电信号连接,操作模块与信号传输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信号传输模块和数据采集控制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与电源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方向调节管、桨叶罩筒、主桨叶片和副桨叶片的设置和通过操作模块能够对船舶进行操控,工作时,通过四个主桨叶片在水中转动使水从桨叶罩筒的右端经过桨叶罩筒的内部从左端流出,从而通过水的反作用力给予船舶推进的动力,主桨齿环转动的同时通过主桨齿环左面的轮齿带动副桨转筒转动,副桨转筒在桨叶罩筒内转动的同时带动副桨转筒左端外壁上的四个副桨叶片转动,四个副桨叶片在水中的转动,增加了桨叶罩筒外围的水流反作用力的效果,四个副桨叶片的转动配合四个主桨叶片的转动,有效增加了船舶的推进动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盘、支撑板、液压杆和传动套管的设置,同理通过操作模块对船舶进行转向操作时,最终由驱动模块带动电机A工作,电机A通过传动轴带动转盘转动,转盘通过凹槽内的轮齿带动转向齿轮转动,转向齿轮带动方向调节管的转动,方向调节管带动桨叶罩筒的转动,有效实现了对桨叶罩筒角度的调节,从而实现了对船舶转向的控制,同时通过凹槽的设置,有效实现了对桨叶罩筒转向角度的限制,防止桨叶罩筒的转向过度,通过液压杆的设置,液压杆向上升高可将电机B顶起,液压杆将电机B顶起的同时可将传动套管顶起,从而实现将两个传动齿轮与主桨齿环进行的分离操作,进步有效实现了对主桨叶片和副桨叶片的的离合操作,防止在需要进行反向推进船舶时,由于主桨叶片和副桨叶片的惯性作用对传动齿轮和电机B造成的磨损,有效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中:1、船舶底板本体;2、方向调节管;3、桨叶罩筒;4、主桨齿环;5、主桨叶片;6、副桨转筒;7、副桨叶片;8、电机A;9、转盘;10、转向齿轮;11、支撑板;12、液压杆;13、电机B;14、皮带轮A;15、传动套管;16、皮带轮B;17、传动齿轮;18、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包括船舶底板本体1,船舶底板本体1的底面活动套入有方向调节管2,方向调节管2的底端外壁活动套入有桨叶罩筒3,桨叶罩筒3呈环状柱体结构且内部镂空,桨叶罩筒3的内部设置有主桨叶片5,桨叶罩筒3的左侧设置有副桨叶片7,船舶底板本体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A8,电机A8位于方向调节管2的右侧,电机A8顶端传动轴的外壁固定套入有转盘9,方向调节管2顶端的左侧设置有液压杆12,液压杆12位于船舶底板本体1的上方,液压杆1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B13,方向调节管2的内部活动套入有传动套管15,桨叶罩筒3的左右两端均呈开口状,桨叶罩筒3的内壁活动套入有主桨齿环4,主桨齿环4呈环状柱体结构,主桨齿环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主桨叶片5,主桨齿环4的外壁开设有齿槽,主桨齿环4的左面沿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轮齿,桨叶罩筒3的左面活动套入有副桨转筒6,副桨转筒6的内部镂空且副桨转筒6的左右两端均呈开口状,副桨转筒6的右面沿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轮齿,副桨转筒6右面的轮齿与主桨齿环4左面的轮齿相适配,副桨转筒6与主桨齿环4通过轮齿啮合连接,副桨转筒6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四个副桨叶片7,转盘9呈饼状圆柱体结构,转盘9的左端外壁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右内壁设置有轮齿,凹槽通过轮齿啮合连接有转向齿轮10,转向齿轮10固定套入在方向调节管2的顶端外壁上,方向调节管2的顶端外壁固定套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位于转向齿轮10的下方,液压杆12的底面与支撑板11的左端顶面固定连接,液压杆12的顶端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8,连接杆18的右面与传动套管15顶端的左侧壁固定连接,传动套管15的底端内壁通过转轴连接有皮带轮B16,皮带轮B16通过皮带连接有皮带轮A14,皮带轮A14位于传动套管15的上方,皮带轮A14与电机B13的传动轴外壁呈固定套入关系,皮带轮B16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传动齿轮17,两个传动齿轮17均固定套入在皮带轮B16的转轴上,两个传动齿轮17分别通过皮带轮B16上的转轴活动套入在传动套管15底端的内壁上,两个传动套管15均通过轮齿与主桨齿环4啮合连接,船舶底板本体1的顶面设置有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信号传输模块、操控模块和驱动模块,电源模块与驱动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驱动模块分别与电机A8和电机B13通过电信号连接,操作模块与信号传输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信号传输模块和数据采集控制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与电源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
在使用时,通过操作模块对船舶进行操控,操作信号通过信号传输模块传递至数据采集控制模块,通过数据采集控制模块对操作信号数据进行分析后传递至电源模块并带动驱动模块工作,驱动模块启动电机B13,电机B13通过传递轴带动皮带轮A14的转动,皮带轮A14通过皮带带动皮带轮B16的转动,皮带轮B16通过转轴带动两个传动齿轮17在传动套管15的顶端内部转动,两个传动齿轮17通过轮齿带动主桨齿环4在桨叶罩筒3的内部转动,主桨齿环4带动四个主桨叶片5转动,通过四个主桨叶片5在水中转动使水从桨叶罩筒3的右端经过桨叶罩筒3的内部从左端流出,从而通过水的反作用力给予船舶推进的动力,主桨齿环4转动的同时通过主桨齿环4左面的轮齿带动副桨转筒6转动,副桨转筒6在桨叶罩筒3内转动的同时带动副桨转筒6左端外壁上的四个副桨叶片7转动,四个副桨叶片7在水中的转动,增加了桨叶罩筒3外围的水流反作用力的效果,四个副桨叶片7的转动配合四个主桨叶片5的转动,有效增加了船舶的推进动力,同理通过操作模块对船舶进行转向操作时,最终由驱动模块带动电机A8工作,电机A8通过传动轴带动转盘9转动,凹槽内的轮齿带动转向齿轮10转动,转向齿轮10带动方向调节管2的转动,方向调节管2带动桨叶罩筒3的转动,有效实现了对桨叶罩筒3角度的调节,从而实现了对船舶转向的控制,同时通过凹槽的设置,有效实现了对桨叶罩筒3转向角度的限制,防止桨叶罩筒3的转向过度,通过液压杆12的设置,液压杆12向上升高可将电机B13顶起,液压杆12将电机B13顶起的同时可将传动套管15顶起,从而实现将两个传动齿轮17与主桨齿环4进行的分离操作,进步有效实现了对主桨叶片5和副桨叶片7的的离合操作,防止在需要进行反向推进船舶时,由于主桨叶片5和副桨叶片7的惯性作用对传动齿轮17和电机B13造成的磨损,有效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常识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包括船舶底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底板本体(1)的底面活动套入有方向调节管(2),方向调节管(2)的底端外壁活动套入有桨叶罩筒(3),桨叶罩筒(3)呈环状柱体结构且内部镂空,桨叶罩筒(3)的内部设置有主桨叶片(5),桨叶罩筒(3)的左侧设置有副桨叶片(7),船舶底板本体(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A(8),电机A(8)位于方向调节管(2)的右侧,电机A(8)顶端传动轴的外壁固定套入有转盘(9),方向调节管(2)顶端的左侧设置有液压杆(12),液压杆(12)位于船舶底板本体(1)的上方,液压杆(1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机B(13),方向调节管(2)的内部活动套入有传动套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罩筒(3)的左右两端均呈开口状,桨叶罩筒(3)的内壁活动套入有主桨齿环(4),主桨齿环(4)呈环状柱体结构,主桨齿环(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主桨叶片(5),主桨齿环(4)的外壁开设有齿槽,主桨齿环(4)的左面沿四周均匀分布设置有轮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罩筒(3)的左面活动套入有副桨转筒(6),副桨转筒(6)的内部镂空且副桨转筒(6)的左右两端均呈开口状,副桨转筒(6)的右面沿四周均匀分布设置有轮齿,副桨转筒(6)右面的轮齿与主桨齿环(4)左面的轮齿相适配,副桨转筒(6)与主桨齿环(4)通过轮齿啮合连接,副桨转筒(6)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四个副桨叶片(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9)呈饼状圆柱体结构,转盘(9)的左端外壁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右内壁设置有轮齿,凹槽通过轮齿啮合连接有转向齿轮(10),转向齿轮(10)固定套入在方向调节管(2)的顶端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调节管(2)的顶端外壁固定套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位于转向齿轮(10)的下方,液压杆(12)的底面与支撑板(11)的左端顶面固定连接,液压杆(12)的顶端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8),连接杆(18)的右面与传动套管(15)顶端的左侧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套管(15)的底端内壁通过转轴连接有皮带轮B(16),皮带轮B(16)通过皮带连接有皮带轮A(14),皮带轮A(14)位于传动套管(15)的上方,皮带轮A(14)与电机B(13)的传动轴外壁呈固定套入关系,皮带轮B(16)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传动齿轮(17),两个传动齿轮(17)均固定套入在皮带轮B(16)的转轴上,两个传动齿轮(17)分别通过皮带轮B(16)上的转轴活动套入在传动套管(15)底端的内壁上,两个传动套管(15)均通过轮齿与主桨齿环(4)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底板本体(1)的顶面设置有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信号传输模块、操控模块和驱动模块,电源模块与驱动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驱动模块分别与电机A(8)和电机B(13)通过电信号连接,操作模块与信号传输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信号传输模块和数据采集控制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与电源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
CN202121833371.XU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 Active CN214824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3371.XU CN214824016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3371.XU CN214824016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24016U true CN214824016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74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33371.XU Active CN214824016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240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83603Y (zh) 一种船用推进装置
CN214824016U (zh) 一种基于混合型mmc的船舶推进装置
GB2151197A (en) Water pump location for marine propulsion device
CN111017177B (zh) 一种基于海洋能源转换的船舶推进辅助装置
CN107554738B (zh) 无人船一体化电动推进器
CN208979085U (zh) 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CN206417169U (zh) 一种无人船一体化智能联动推进器
EP2215003A1 (en) Device at a line winch
WO2018076449A1 (zh) 船用挂桨机的结构
CN211308929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水下推进器
CN210882565U (zh) 一种活动式轮桨
CN2417124Y (zh) 船艇用单发动机双桨调控推进装置
CN202439837U (zh) 船舶推进装置
CN217022852U (zh) 一种水上水下运动的快拆推进器
CN111576372A (zh) 一种用于收集水面漂浮物的装置
CN101638140A (zh) 水上动力滑板
CN208053598U (zh) 一种用于皮划艇的螺旋桨
CN214913170U (zh) 一种新型水下推进器
CN201367109Y (zh) 一种对称发动机布置的船用推进装置
CN220096579U (zh) 一种节能无人船
CN220391502U (zh) 一种便携式水下推进器
CN219029723U (zh) 一种仅靠单电机驱动双向喷水行走的水下清洁设备
CN213735449U (zh) 改进型汽油发动机的动力冲浪板
CN214493317U (zh) 一种电机随动的手自一体式操舵装置及船舶
CN213354806U (zh) 助推器电机防止反动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