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17105U - 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17105U
CN214817105U CN202120077786.2U CN202120077786U CN214817105U CN 214817105 U CN214817105 U CN 214817105U CN 202120077786 U CN202120077786 U CN 202120077786U CN 214817105 U CN214817105 U CN 214817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moving
opening
moving mechanism
machine tool
clos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777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uas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uas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uas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uas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777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17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17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17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包括输送线、第一机床、第二机床、第三机床、第四机床、第五机床、第六机床及机械手,第一机床、第三机床及第五机床沿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输送线的一侧,第二机床、第四机床及第六机床沿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输送线的另一侧,机械手设置于输送线上,机械手用于夹取和搬运表壳;借由输送线输送机械手,使得机械手将夹取的表壳依次搬运至第一机床、第二机床、第三机床、第四机床、第五机床以及第六机床,从而对表壳的六面进行加工。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实现对所述表壳的六面全自动化加工,加工效率高并可降低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壳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
背景技术
表壳通常是手表主体(表头)的外壳部件,其作用是包容并保护手表的内在部件(机芯、表盘、表针等等),与表壳紧密相连的部件有:表镜、底盖、表冠、按掣等。表壳具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而表壳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这六个面进行加工。现有的加工方式是工人利用一台机床先后对表壳的六个面进行加工,而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加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并可降低人工成本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包括输送线、第一机床、第二机床、第三机床、第四机床、第五机床、第六机床及机械手,所述第一机床、所述第三机床及所述第五机床沿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输送线的一侧,所述第二机床、所述第四机床及所述第六机床沿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输送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机床用于对表壳的上表面进行加工,所述第二机床用于对所述表壳的下表面进行加工,所述第三机床用于对所述表壳的前表面进行加工,所述第四机床用于对所述表壳的后表面进行加工,所述第五机构用于对所述表壳的左表面进行加工,所述第六机床用于对所述表壳的右表面进行加工,所述机械手设置于所述输送线上,所述机械手用于夹取和搬运所述表壳;借由所述输送线输送所述机械手,使得所述机械手将夹取的所述表壳依次搬运至所述第一机床、所述第二机床、所述第三机床、所述第四机床、所述第五机床以及所述第六机床,从而对所述表壳的六面进行加工。
较佳地,所述第一机床包括第一机架、第一外壳、第一X轴移动机构、第一Y轴移动机构、第一工作台、第一Z轴移动机构、第一主轴机构、第一开关门、第一开合驱动机构及第一感应装置,所述第一外壳罩设于所述第一机架上,所述第一外壳内具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Y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一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第一Y轴移动机构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表壳,所述第一X轴移动机构和第一Y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工作台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Z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主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Z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一Z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主轴机构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外壳设有供所述机械手进出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关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开关门连接,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开关门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借由所述机械手移动触发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使得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开关门滑动。
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开关门之间,所述第一外壳上设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开关门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上。
较佳地,第二机床包括第二机架、第二外壳、第二X轴移动机构、第二Y轴移动机构、第二工作台、第二Z轴移动机构、第二主轴机构、第二开关门、第二开合驱动机构及第二感应装置,所述第二外壳罩设于所述第二机架上,所述第二外壳内具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Y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二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第二Y轴移动机构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表壳,所述第二X轴移动机构和第二Y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二工作台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Z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主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Z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二Z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二主轴机构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外壳设有一供所述机械手进出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关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上,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上,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开关门连接,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二开关门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上,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借由所述机械手移动触发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使得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开关门滑动。
较佳地,第三机床包括第三机架、第三外壳、第三X轴移动机构、第三Y轴移动机构、第三工作台、第三Z轴移动机构、第三主轴机构、第三开关门、第三开合驱动机构及第三感应装置,所述第三外壳罩设于所述第三机架上,所述第三外壳内具有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三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三Y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三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第三Y轴移动机构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表壳,所述第三X轴移动机构和第三Y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三工作台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三Z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三主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Z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三Z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三主轴机构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三外壳设有一供所述机械手进出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关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外壳上,所述第三开合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外壳上,所述第三开合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三开关门连接,所述第三开合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三开关门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三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外壳上,所述第三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三开合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借由所述机械手移动触发所述第三感应装置,使得所述第三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三开合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三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开关门滑动。
较佳地,第四机床包括第四机架、第四外壳、第四X轴移动机构、第四Y轴移动机构、第四工作台、第四Z轴移动机构、第四主轴机构、第四开关门、第四开合驱动机构及第四感应装置,所述第四外壳罩设于所述第四机架上,所述第四外壳内具有第四容置空间,所述第四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四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四Y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四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第四Y轴移动机构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表壳,所述第四X轴移动机构和第四Y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四工作台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四Z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四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四主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Z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四Z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四主轴机构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四外壳设有一供所述机械手进出的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关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外壳上,所述第四开合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外壳上,所述第四开合驱动机构与所述第四开关门连接,所述第四开合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四开关门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四开口;所述第四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四外壳上,所述第四感应装置与所述第四开合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借由所述机械手移动触发所述第四感应装置,使得所述第四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至所述第四开合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四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四开关门滑动。
较佳地,第五机床包括第五机架、第五外壳、第五X轴移动机构、第五Y轴移动机构、第五工作台、第五Z轴移动机构、第五主轴机构、第五开关门、第五开合驱动机构及第五感应装置,所述第五外壳罩设于所述第五机架上,所述第五外壳内具有第五容置空间,所述第五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五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五Y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五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五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第五Y轴移动机构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表壳,所述第五X轴移动机构和第五Y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五工作台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五Z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五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五主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五Z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五Z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五主轴机构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五外壳设有一供所述机械手进出的第五开口,所述第五开关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五外壳上,所述第五开合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五外壳上,所述第五开合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五开关门连接,所述第五开合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五开关门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五开口;所述第五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五外壳上,所述第五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五开合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借由所述机械手移动触发所述第五感应装置,使得所述第五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五开合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五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五开关门滑动。
较佳地,第六机床包括第六机架、第六外壳、第六X轴移动机构、第六Y轴移动机构、第六工作台、第六Z轴移动机构、第六主轴机构、第六开关门、第六开合驱动机构及第六感应装置,所述第六外壳罩设于所述第六机架上,所述第六外壳内具有第六容置空间,所述第六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六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六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六Y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六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六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第六Y轴移动机构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表壳,所述第六X轴移动机构和第六Y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六工作台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六Z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六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六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六主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六Z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六Z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六主轴机构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六外壳设有一供所述机械手进出的第六开口,所述第六开关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六外壳上,所述第六开合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六外壳上,所述第六开合驱动机构与所述第六开关门连接,所述第六开合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六开关门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六开口;所述第六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六外壳上,所述第六感应装置与所述第六开合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借由所述机械手移动触发所述第六感应装置,使得所述第六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至所述第六开合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六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六开关门滑动。
较佳地,所述第一机床正对所述第二机床,所述第三机床正对所述第四机床,所述第五机床正对所述第六机床。
较佳地,还包括供料机构,所述供料机构位于所述输送线的一端,所述供料机构用于提供待加工的所述表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通过在输送线的两侧设置第一机床、第二机床、第三机床、第四机床、第五机床以及第六机床,并利用输送线输送机械手,使得所述机械手将夹取的所述表壳依次搬运至所述第一机床、所述第二机床、所述第三机床、所述第四机床、所述第五机床以及所述第六机床,实现对所述表壳的六面全自动化加工,加工效率高并可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去掉供料机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的第一机构去掉第一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的第一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机床去掉其中一个第一开关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的第二机床去掉第二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的第二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的第三机床去掉第三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的第三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的第四机床去掉第四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的第四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的第五机床去掉第五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的第五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的第六机床去掉第六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的第第六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100包括输送线1、第一机床2、第二机床3、第三机床4、第四机床5、第五机床6、第六机床7及机械手8,第一机床2、第三机床4及第五机床6沿输送线1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输送线1的一侧,第二机床3、第四机床5及第六机床7沿输送线1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输送线1的另一侧,第一机床2用于对表壳的上表面进行加工,第二机床3用于对表壳的下表面进行加工,第三机床4用于对表壳的前表面进行加工,第四机床5用于对表壳的后表面进行加工,第五机构用于对表壳的左表面进行加工,第六机床7用于对表壳的右表面进行加工,机械手8设置于输送线1上,机械手8用于夹取和搬运表壳;借由输送线1输送机械手8,使得机械手8将夹取的表壳依次搬运至第一机床2、第二机床3、第三机床4、第四机床5、第五机床6以及第六机床7,从而对表壳的六面进行加工。具体地,第一机床2正对第二机床3,第三机床4正对第四机床5,第五机床6正对第六机床7。
请参阅图3至图5,第一机床2包括第一机架21、第一外壳22、第一X轴移动机构23、第一Y轴移动机构24、第一工作台25、第一Z轴移动机构26、第一主轴机构27、第一开关门28、第一开合驱动机构29及第一感应装置293,第一外壳22罩设于第一机架21上,第一外壳22内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一X轴移动机构23设置于第一机架21上并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第一Y轴移动机构24设置于第一X轴移动机构23上,第一工作台25设置于第一Y轴移动机构24上并用于定位表壳,第一X轴移动机构23和第一Y轴移动机构24可驱动第一工作台25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第一Z轴移动机构26设置于第一机架21上并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第一主轴机构27设置于第一Z轴移动机构26上,第一Z轴移动机构26可驱动第一主轴机构27沿Z轴方向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5,第一外壳22设有供机械手8进出的第一开口221,第一开关门28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外壳22上,第一开合驱动机构29设置于第一外壳22上,第一开合驱动机构29与第一开关门28连接,第一开合驱动机构29可驱动第一开关门28滑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221。第一感应装置293设置于第一外壳22上,第一感应装置293与第一开合驱动机构29电性连接,借由机械手8移动触发第一感应装置293,使得第一感应装置293将信号反馈至第一开合驱动机构29,以使第一开合驱动机构29驱动第一开关门28滑动,使得第一开关门28滑动打开第一开口221,从而使得机械手8可将夹取的表壳放入第一机床2内的第一工作台25上。其中,第一工作台25上可设置用于定位表壳的夹具。当机械手8退出第一机床2后,第一感应装置293将信号反馈至第一开合驱动机构29,以使第一开合驱动机构29驱动第一开关门28滑动,使得第一开关门28滑动关闭第一开口221,防止第一机床2对表壳加工产生的废屑飞出,保证工作环境的整洁性。具体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29包括第一气缸291及第一连接件292,第一气缸291设置于第一外壳22上,第一连接件292连接于第一气缸291的伸缩端与第一开关门28之间,第一外壳22上设有第一导向杆222,第一开关门28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一导向杆222上。第一气缸291与第一感应装置293之间可通过现有电气设备进行连接和控制。通过第一气缸291伸缩,从而带动第一开关门28沿第一导向杆222的方向滑动,使得第一开关门28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口221。其中,第一机床2还可设置刀库。
请参阅图6及图7,第二机床3包括第二机架31、第二外壳32、第二X轴移动机构33、第二Y轴移动机构34、第二工作台35、第二Z轴移动机构36、第二主轴机构37、第二开关门38、第二开合驱动机构39及第二感应装置393,第二外壳32罩设于第二机架31上,第二外壳32内具有第二容置空间,第二X轴移动机构33设置于第二机架31上并位于第二容置空间内,第二Y轴移动机构34设置于第二X轴移动机构33上,第二工作台35设置于第二Y轴移动机构34上并用于定位表壳,第二X轴移动机构33和第二Y轴移动机构34可驱动第二工作台35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第二Z轴移动机构36设置于第二机架31上并位于第二容置空间内,第二主轴机构37设置于第二Z轴移动机构36上,第二Z轴移动机构36可驱动第二主轴机构37沿Z轴方向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6及图7,第二外壳32设有供机械手8进出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关门38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外壳32上,第二开合驱动机构39设置于第二外壳32上,第二开合驱动机构39与第二开关门38连接,第二开合驱动机构39可驱动第二开关门38滑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开口。第二感应装置393设置于第二外壳32上,第二感应装置393与第二开合驱动机构39电性连接,借由机械手8移动触发第二感应装置393,使得第二感应装置393将信号反馈至第二开合驱动机构39,以使第二开合驱动机构39驱动第二开关门38滑动,使得第二开关门38滑动打开第二开口,从而使得机械手8可将夹取的表壳放入第二机床3内的第二工作台35上。其中,第二工作台35上可设置用于定位表壳的夹具。当机械手8退出第二机床3后,第二感应装置393将信号反馈至第二开合驱动机构39,以使第二开合驱动机构39驱动第二开关门38滑动,使得第二开关门38滑动关闭第二开口,防止第二机床3对表壳加工产生的废屑飞出,保证工作环境的整洁性。具体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39包括第二气缸391及第二连接件392,第二气缸391设置于第二外壳32上,第二连接件392连接于第二气缸391的伸缩端与第二开关门38之间,第二外壳32上设有第二导向杆322,第二开关门38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二导向杆322上。第二气缸391与第二感应装置393之间可通过现有电气设备进行连接和控制。通过第二气缸391伸缩,从而带动第二开关门38沿第二导向杆322的方向滑动,使得第二开关门38打开或关闭第二开口。其中,第二机床3还可设置刀库。
请参阅图8及图9,第三机床4包括第三机架41、第三外壳42、第三X轴移动机构43、第三Y轴移动机构44、第三工作台45、第三Z轴移动机构46、第三主轴机构47、第三开关门48、第三开合驱动机构49及第三感应装置493,第三外壳42罩设于第三机架41上,第三外壳42内具有第三容置空间,第三X轴移动机构43设置于第三机架41上并位于第三容置空间内,第三Y轴移动机构44设置于第三X轴移动机构43上,第三工作台45设置于第三Y轴移动机构44上并用于定位表壳,第三X轴移动机构43和第三Y轴移动机构44可驱动第三工作台45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第三Z轴移动机构46设置于第三机架41上并位于第三容置空间内,第三主轴机构47设置于第三Z轴移动机构46上,第三Z轴移动机构46可驱动第三主轴机构47沿Z轴方向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8及图9,第三外壳42设有供机械手8进出的第三开口,第三开关门48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三外壳42上,第三开合驱动机构49设置于第三外壳42上,第三开合驱动机构49与第三开关门48连接,第三开合驱动机构49可驱动第三开关门48滑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三开口。第三感应装置493设置于第三外壳42上,第三感应装置493与第三开合驱动机构49电性连接,借由机械手8移动触发第三感应装置493,使得第三感应装置493将信号反馈至第三开合驱动机构49,以使第三开合驱动机构49驱动第三开关门48滑动,使得第三开关门48滑动打开第三开口,从而使得机械手8可将夹取的表壳放入第三机床4内的第三工作台45上。其中,第三工作台45上可设置用于定位表壳的夹具。当机械手8退出第三机床4后,第三感应装置493将信号反馈至第三开合驱动机构49,以使第三开合驱动机构49驱动第三开关门48滑动,使得第三开关门48滑动关闭第三开口,防止第三机床4对表壳加工产生的废屑飞出,保证工作环境的整洁性。具体地,第三开合驱动机构49包括第三气缸491及第三连接件492,第三气缸491设置于第三外壳42上,第三连接件492连接于第三气缸491的伸缩端与第三开关门48之间,第三外壳42上设有第三导向杆422,第三开关门48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三导向杆422上。第三气缸491与第三感应装置493之间可通过现有电气设备进行连接和控制。通过第三气缸491伸缩,从而带动第三开关门48沿第三导向杆422的方向滑动,使得第三开关门48打开或关闭第三开口。其中,第三机床4还可设置刀库。
请参阅图10及图11,第四机床5包括第四机架51、第四外壳52、第四X轴移动机构53、第四Y轴移动机构54、第四工作台55、第四Z轴移动机构56、第四主轴机构57、第四开关门58、第四开合驱动机构59及第四感应装置593,第四外壳52罩设于第四机架51上,第四外壳52内具有第四容置空间,第四X轴移动机构53设置于第四机架51上并位于第四容置空间内,第四Y轴移动机构54设置于第四X轴移动机构53上,第四工作台55设置于第四Y轴移动机构54上并用于定位表壳,第四X轴移动机构53和第四Y轴移动机构54可驱动第四工作台55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第四Z轴移动机构56设置于第四机架51上并位于第四容置空间内,第四主轴机构57设置于第四Z轴移动机构56上,第四Z轴移动机构56可驱动第四主轴机构57沿Z轴方向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10及图11,第四外壳52设有供机械手8进出的第四开口,第四开关门58可滑动地设置于第四外壳52上,第四开合驱动机构59设置于第四外壳52上,第四开合驱动机构59与第四开关门58连接,第四开合驱动机构59可驱动第四开关门58滑动,以打开或关闭第四开口。第四感应装置593设置于第四外壳52上,第四感应装置593与第四开合驱动机构59电性连接,借由机械手8移动触发第四感应装置593,使得第四感应装置593将信号反馈至第四开合驱动机构59,以使第四开合驱动机构59驱动第四开关门58滑动,使得第四开关门58滑动打开第四开口,从而使得机械手8可将夹取的表壳放入第四机床5内的第四工作台55上。其中,第四工作台55上可设置用于定位表壳的夹具。当机械手8退出第四机床5后,第四感应装置593将信号反馈至第四开合驱动机构59,以使第四开合驱动机构59驱动第四开关门58滑动,使得第四开关门58滑动关闭第四开口,防止第四机床5对表壳加工产生的废屑飞出,保证工作环境的整洁性。具体地,第四开合驱动机构59包括第四气缸591及第四连接件592,第四气缸591设置于第四外壳52上,第四连接件592连接于第四气缸591的伸缩端与第四开关门58之间,第四外壳52上设有第四导向杆522,第四开关门58可滑动地套设于第四导向杆522上。第四气缸591与第四感应装置593之间可通过现有电气设备进行连接和控制。通过第四气缸591伸缩,从而带动第四开关门58沿第四导向杆522的方向滑动,使得第四开关门58打开或关闭第四开口。其中,第四机床5还可设置刀库。
请参阅图12及图13,第五机床6包括第五机架61、第五外壳62、第五X轴移动机构63、第五Y轴移动机构64、第五工作台65、第五Z轴移动机构66、第五主轴机构67、第五开关门68、第五开合驱动机构69及第五感应装置693,第五外壳62罩设于第五机架61上,第五外壳62内具有第五容置空间,第五X轴移动机构63设置于第五机架61上并位于第五容置空间内,第五Y轴移动机构64设置于第五X轴移动机构63上,第五工作台65设置于第五Y轴移动机构64上并用于定位表壳,第五X轴移动机构63和第五Y轴移动机构64可驱动第五工作台65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第五Z轴移动机构66设置于第五机架61上并位于第五容置空间内,第五主轴机构67设置于第五Z轴移动机构66上,第五Z轴移动机构66可驱动第五主轴机构67沿Z轴方向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12及图13,第五外壳62设有供机械手8进出的第五开口,第五开关门68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五外壳62上,第五开合驱动机构69设置于第五外壳62上,第五开合驱动机构69与第五开关门68连接,第五开合驱动机构69可驱动第五开关门68滑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五开口。第五感应装置693设置于第五外壳62上,第五感应装置693与第五开合驱动机构69电性连接,借由机械手8移动触发第五感应装置693,使得第五感应装置693将信号反馈至第五开合驱动机构69,以使第五开合驱动机构69驱动第五开关门68滑动,使得第五开关门68滑动打开第五开口,从而使得机械手8可将夹取的表壳放入第五机床6内的第五工作台65上。其中,第五工作台65上可设置用于定位表壳的夹具。当机械手8退出第五机床6后,第五感应装置693将信号反馈至第五开合驱动机构69,以使第五开合驱动机构69驱动第五开关门68滑动,使得第五开关门68滑动关闭第五开口,防止第五机床6对表壳加工产生的废屑飞出,保证工作环境的整洁性。具体地,第五开合驱动机构69包括第五气缸691及第五连接件692,第五气缸691设置于第五外壳62上,第五连接件692连接于第五气缸691的伸缩端与第五开关门68之间,第五外壳62上设有第五导向杆622,第五开关门68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五导向杆622上。第五气缸691与第五感应装置693之间可通过现有电气设备进行连接和控制。通过第五气缸691伸缩,从而带动第五开关门68沿第五导向杆622的方向滑动,使得第五开关门68打开或关闭第五开口。其中,第五机床6还可设置刀库。
请参阅图14及图15,第六机床7包括第六机架71、第六外壳72、第六X轴移动机构73、第六Y轴移动机构74、第六工作台75、第六Z轴移动机构76、第六主轴机构77、第六开关门78、第六开合驱动机构79及第六感应装置793,第六外壳72罩设于第六机架71上,第六外壳72内具有第六容置空间,第六X轴移动机构73设置于第六机架71上并位于第六容置空间内,第六Y轴移动机构74设置于第六X轴移动机构73上,第六工作台75设置于第六Y轴移动机构74上并用于定位表壳,第六X轴移动机构73和第六Y轴移动机构74可驱动第六工作台75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第六Z轴移动机构76设置于第六机架71上并位于第六容置空间内,第六主轴机构77设置于第六Z轴移动机构76上,第六Z轴移动机构76可驱动第六主轴机构77沿Z轴方向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14及图15,第六外壳72设有供机械手8进出的第六开口,第六开关门78可滑动地设置于第六外壳72上,第六开合驱动机构79设置于第六外壳72上,第六开合驱动机构79与第六开关门78连接,第六开合驱动机构79可驱动第六开关门78滑动,以打开或关闭第六开口。第六感应装置793设置于第六外壳72上,第六感应装置793与第六开合驱动机构79电性连接,借由机械手8移动触发第六感应装置793,使得第六感应装置793将信号反馈至第六开合驱动机构79,以使第六开合驱动机构79驱动第六开关门78滑动,使得第六开关门78滑动打开第六开口,从而使得机械手8可将夹取的表壳放入第六机床7内的第六工作台75上。其中,第六工作台75上可设置用于定位表壳的夹具。当机械手8退出第六机床7后,第六感应装置793将信号反馈至第六开合驱动机构79,以使第六开合驱动机构79驱动第六开关门78滑动,使得第六开关门78滑动关闭第六开口,防止第六机床7对表壳加工产生的废屑飞出,保证工作环境的整洁性。具体地,第六开合驱动机构79包括第六气缸791及第六连接件792,第六气缸791设置于第六外壳72上,第六连接件792连接于第六气缸791的伸缩端与第六开关门78之间,第六外壳72上设有第六导向杆722,第六开关门78可滑动地套设于第六导向杆722上。第六气缸791与第六感应装置793之间可通过现有电气设备进行连接和控制。通过第六气缸791伸缩,从而带动第六开关门78沿第六导向杆722的方向滑动,使得第六开关门78打开或关闭第六开口。其中,第六机床7还可设置刀库。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100还包括供料机构9,供料机构9位于输送线1的一端,供料机构9用于提供待加工的表壳。输送线1驱使机械手8移动至与供料机构9对应的位置处,使得机械手8夹取供料机构9上的表壳,并将该表壳依次搬运至第一机床2、第二机床3、第三机床4、第四机床5、第五机床6以及第六机床7,从而对表壳的六面进行加工。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100通过在输送线1的两侧设置第一机床2、第二机床3、第三机床4、第四机床5、第五机床6以及第六机床7,并利用输送线1输送机械手8,使得机械手8将夹取的表壳依次搬运至第一机床2、第二机床3、第三机床4、第四机床5、第五机床6以及第六机床7,实现对表壳的六面全自动化加工,加工效率高并可降低人工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线、第一机床、第二机床、第三机床、第四机床、第五机床、第六机床及机械手,所述第一机床、所述第三机床及所述第五机床沿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输送线的一侧,所述第二机床、所述第四机床及所述第六机床沿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输送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机床用于对表壳的上表面进行加工,所述第二机床用于对所述表壳的下表面进行加工,所述第三机床用于对所述表壳的前表面进行加工,所述第四机床用于对所述表壳的后表面进行加工,所述第五机床用于对所述表壳的左表面进行加工,所述第六机床用于对所述表壳的右表面进行加工,所述机械手设置于所述输送线上,所述机械手用于夹取和搬运所述表壳;借由所述输送线输送所述机械手,使得所述机械手将夹取的所述表壳依次搬运至所述第一机床、所述第二机床、所述第三机床、所述第四机床、所述第五机床以及所述第六机床,从而对所述表壳的六面进行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床包括第一机架、第一外壳、第一X轴移动机构、第一Y轴移动机构、第一工作台、第一Z轴移动机构、第一主轴机构、第一开关门、第一开合驱动机构及第一感应装置,所述第一外壳罩设于所述第一机架上,所述第一外壳内具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Y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一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第一Y轴移动机构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表壳,所述第一X轴移动机构和第一Y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工作台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Z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主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Z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一Z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主轴机构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外壳设有供所述机械手进出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关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开关门连接,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开关门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借由所述机械手移动触发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使得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开关门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合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及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开关门之间,所述第一外壳上设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开关门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二机床包括第二机架、第二外壳、第二X轴移动机构、第二Y轴移动机构、第二工作台、第二Z轴移动机构、第二主轴机构、第二开关门、第二开合驱动机构及第二感应装置,所述第二外壳罩设于所述第二机架上,所述第二外壳内具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Y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二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第二Y轴移动机构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表壳,所述第二X轴移动机构和第二Y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二工作台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Z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主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Z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二Z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二主轴机构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外壳设有一供所述机械手进出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关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上,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上,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开关门连接,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二开关门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上,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借由所述机械手移动触发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使得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二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开关门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三机床包括第三机架、第三外壳、第三X轴移动机构、第三Y轴移动机构、第三工作台、第三Z轴移动机构、第三主轴机构、第三开关门、第三开合驱动机构及第三感应装置,所述第三外壳罩设于所述第三机架上,所述第三外壳内具有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三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三Y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三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第三Y轴移动机构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表壳,所述第三X轴移动机构和第三Y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三工作台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三Z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三主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Z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三Z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三主轴机构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三外壳设有一供所述机械手进出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关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外壳上,所述第三开合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外壳上,所述第三开合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三开关门连接,所述第三开合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三开关门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三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外壳上,所述第三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三开合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借由所述机械手移动触发所述第三感应装置,使得所述第三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三开合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三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开关门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四机床包括第四机架、第四外壳、第四X轴移动机构、第四Y轴移动机构、第四工作台、第四Z轴移动机构、第四主轴机构、第四开关门、第四开合驱动机构及第四感应装置,所述第四外壳罩设于所述第四机架上,所述第四外壳内具有第四容置空间,所述第四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四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四Y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四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第四Y轴移动机构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表壳,所述第四X轴移动机构和第四Y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四工作台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四Z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四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四主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Z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四Z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四主轴机构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四外壳设有一供所述机械手进出的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关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外壳上,所述第四开合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外壳上,所述第四开合驱动机构与所述第四开关门连接,所述第四开合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四开关门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四开口;所述第四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四外壳上,所述第四感应装置与所述第四开合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借由所述机械手移动触发所述第四感应装置,使得所述第四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至所述第四开合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四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四开关门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五机床包括第五机架、第五外壳、第五X轴移动机构、第五Y轴移动机构、第五工作台、第五Z轴移动机构、第五主轴机构、第五开关门、第五开合驱动机构及第五感应装置,所述第五外壳罩设于所述第五机架上,所述第五外壳内具有第五容置空间,所述第五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五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五Y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五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五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第五Y轴移动机构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表壳,所述第五X轴移动机构和第五Y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五工作台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五Z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五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五主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五Z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五Z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五主轴机构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五外壳设有一供所述机械手进出的第五开口,所述第五开关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五外壳上,所述第五开合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五外壳上,所述第五开合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五开关门连接,所述第五开合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五开关门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五开口;所述第五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五外壳上,所述第五感应装置与所述第五开合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借由所述机械手移动触发所述第五感应装置,使得所述第五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五开合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五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五开关门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六机床包括第六机架、第六外壳、第六X轴移动机构、第六Y轴移动机构、第六工作台、第六Z轴移动机构、第六主轴机构、第六开关门、第六开合驱动机构及第六感应装置,所述第六外壳罩设于所述第六机架上,所述第六外壳内具有第六容置空间,所述第六X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六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六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六Y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六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六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第六Y轴移动机构上并用于定位所述表壳,所述第六X轴移动机构和第六Y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六工作台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六Z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六机架上并位于所述第六容置空间内,所述第六主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六Z轴移动机构上,所述第六Z轴移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六主轴机构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六外壳设有一供所述机械手进出的第六开口,所述第六开关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六外壳上,所述第六开合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六外壳上,所述第六开合驱动机构与所述第六开关门连接,所述第六开合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第六开关门滑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六开口;所述第六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六外壳上,所述第六感应装置与所述第六开合驱动机构电性连接,借由所述机械手移动触发所述第六感应装置,使得所述第六感应装置将信号反馈至所述第六开合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六开合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六开关门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床正对所述第二机床,所述第三机床正对所述第四机床,所述第五机床正对所述第六机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料机构,所述供料机构位于所述输送线的一端,所述供料机构用于提供待加工的所述表壳。
CN202120077786.2U 2021-01-11 2021-01-11 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 Active CN214817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7786.2U CN214817105U (zh) 2021-01-11 2021-01-11 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7786.2U CN214817105U (zh) 2021-01-11 2021-01-11 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17105U true CN214817105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954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77786.2U Active CN214817105U (zh) 2021-01-11 2021-01-11 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17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2034B2 (en) Automatic tool changer and machine tool
JP5442195B2 (ja) 工作機械
JP2008260120A (ja) 取扱マニピュレータ装置
KR20130029025A (ko) 워크 파지구 및 선반의 워크 주고받기방법
JP2018161725A (ja) 工作機械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方法
CN210281547U (zh) 高精准对接外部装夹推送平台的加工中心
CN214817105U (zh) 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
CN214161666U (zh) 电极搬运机器人
CN112743394A (zh) Cnc数控表壳自动生产线
JP5624311B2 (ja) 生産ラインおよび工作機械
CN208132982U (zh) 一种五自由度多功能机械加工设备
CN215746430U (zh) 一种高速全伺服智能数控车槽机
CN206425560U (zh) 一种数控车床
CN105563195A (zh) 一种五轴联动数控钻铆设备换刀装置
KR101731324B1 (ko) 자동선반용 소재의 오토로딩장치
CN112789139B (zh) 加工系统
JPH02139156A (ja) 工作機械
EP2011609A3 (en) Robotic system for laser, plasma, water jet, milling etc. machining or processing of parts
CN212145649U (zh) 一种全自动加工车床
CN113953850A (zh) 一种针对固定直径圆环类工件加工设备
US4329770A (en) Automatic tool changer
CN111958263A (zh) 一种盘类零件加工生产线
CN111168476A (zh) 一种全自动加工车床
JP7108148B1 (ja) バーフィーダ及び工作機械
CN110871365A (zh) 电力/信号传输结构和机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