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7717U - 一种引流管取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流管取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07717U CN214807717U CN202120987071.0U CN202120987071U CN214807717U CN 214807717 U CN214807717 U CN 214807717U CN 202120987071 U CN202120987071 U CN 202120987071U CN 214807717 U CN214807717 U CN 2148077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ok
- drainage tube
- handle
- connecting section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取出装置,包括手柄和探钩,探钩的首端设置有光滑的折返钩;探钩包括平直连接段、弧形连接段和折返钩,平直连接段的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平直连接段的另一端与弧形连接段的一端固定连接,弧形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折返钩固定连接;手柄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凹槽,多个防滑凹槽在手柄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该引流管取出装置可避免断管、遗留管的问题,当用探钩的折返钩勾住引流管口边缘后可予以适当的力向后牵拉拔除引流管的同时,不用担心引流管在牵拉时断裂而遗留在体内。由于其整体均为光滑边缘,不会担心刺破周围软组织而造成患者的二次损伤,也不存在造成塑料碎屑的可能而引起人为感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管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常见由于手术操作失误而将引流管部分缝合于皮下软组织深层,导致术后无法拔除引流管或在暴力拔除过程中引起引流管断裂、遗留于体内而造成二次手术的发生,进而增加医患纠纷。
针对临床常见的引流管被缝扎后如何取出的问题,临床解决办法仍多采用传统办法,即:试行拔出,如失败则拆除原伤口部分缝线,直接牵拉拔除,如拔出困难,甚至可能需要局麻后顺引流管扩大切口范围,寻找引流管被缝线缝扎处,之后牵拉拔除引流管、重新缝合伤口等操作,如遇到复杂的拔除过程无异于二次手术,如试行拔出过程中,引流管断裂,导致部分引流管滞留于伤口中,不得已施行二次手术。如此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切口感染的几率及延长伤口愈合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增加医生的工作量,甚至引发医患纠纷。
查阅相关文献及专利,可以发现解决上述问题的传统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将克氏针改制成钩、刀,将直径2mm克氏针的尖端打磨成长约1cm单刃或双刃,用于取出术中误缝的引流管。直接试行拔出引流管失败后,勾住缝线后用克氏针改制的刀经过引流管腔将缝线切断。
2.自制克氏针改良钩,根据引流管粗细分别选取1mm及3mm克氏针,克氏针尖端均为三边锋利的菱形结构,在距离针尖2mm左右将其弯曲180°,使其类似鱼钩状。在贴壁探寻并勾住缝线后利用克氏针折返的尖端锋利处反复摩擦牵拉从而切割缝线。
3.弹簧结合万向打磨钻头及骨科电钻处理引流管误缝:借助弹簧万向打磨钻头,边进入边旋转,当遇到阻力,说明打磨钻头抵住缝线,此时钻头另一端连接骨科电钻,稍用力抵住缝线,匀速缓慢磨断缝线。
针对上述第一种处理方式,发明人在试行拔出过程中曾将引流管拔断,滞留体内,导致二次手术。其次,在使用改制刀时无法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如缝线靠近引流管边缘处,在割断缝线同时有可能刺破引流管口周边软组织、甚至在割断缝线时由于力道掌握不当而将引流管壁刺破,穿出引流管外从而刺破重要临近软组织,甚至临近内脏器官、血管、神经,造成潜在的风险,甚至威胁生命,亦或是在割断缝线时由于边缘的锐利而导致引流管碎屑的出现,掉落在体内造成感染、排异等风险。加之其将2mm克氏针尖端打磨成长约1cm刀刃过程复杂,此法对于走形弯曲的引流管难以奏效甚至造成一定危险。
针对上述第二种处理方式,由于其钩端边缘的锐利,针对缝线靠近引流管边缘情况,在探寻缝线时仍可能超过引流管边缘,导致克氏针尖端勾住引流管边缘重要软组织,造成二次损伤。
针对上述第三种处理方式,弹簧结合万向打磨钻头及骨科电钻处理引流管误缝,电钻打磨在非直视下进行,存在将引流管磨断缝线且出现塑料碎屑,甚至可能由于力道控制不好造成直接打磨进入体内的情况,严重者造成一定损伤及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简便、安全的将缝合于体内的引流管完整取出的引流管取出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如何避免断管、遗留管的同时避免二次手术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引流管取出装置,包括手柄和探钩,所述的手柄固定连接在所述探钩的尾端;所述探钩的首端设置有光滑的折返钩;所述的探钩能够顺引流管弧度进入引流管腔;所述探钩包括平直连接段、弧形连接段和折返钩,所述的平直连接段的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平直连接段的另一端与弧形连接段的一端固定连接,弧形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折返钩固定连接;所述手柄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凹槽,多个防滑凹槽在所述手柄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
所述弧形连接段的弧顶距离所述平直连接段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的直线距离为10.0mm。
所述折返钩的最高点距离所述平直连接段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为10.0mm。
所述平直连接段的直径为1.2mm,长度为10mm。
所述手柄的直径为5mm,长度为100mm。
所述折返钩的自由端端点与经过所述折返钩最外侧顶点的铅垂线之间的垂线距离为7mm。
所述引流管取出装置的总长度为261mm;其中引流管取出装置的总长度是指手柄的自由端端点与经过所述折返钩最外侧顶点的铅垂线之间的垂线距离。
优选地,所述防滑凹槽的曲率半径为0.6mm,在所述手柄的横截面上,所述手柄的几何圆心与所述防滑凹槽的槽底最低点之间的距离为2.4mm。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通过探钩勾住引流管口边缘,避免引流管在牵拉时容易断裂而遗留在体内,进而造成二次手术。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避免在进入体内时刺破周围软组织而造成刺破重要临近软组织,甚至临近内脏器官、血管、神经,造成潜在的风险,进而得不偿失。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能够避免锋利刀刃或磨钻切割缝线过程中对引流管削磨而引起的塑料碎屑的可能而引起人为感染、排异等反应。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充分结合引流管在内体走形,最大限度的将引流管向上方即靠近皮肤方向挑起,避免向下压迫重要软组织结构如器官、重要神经、血管。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能够减少采用传统方法取出引流管的复杂操作方法,如拆除原切口部分缝线甚至需要顺引流管扩大切口范围,寻找引流管被缝线缝扎处,之后牵拉引流管、重新缝合伤口等操作,避免二次手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的几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减轻医生的工作量。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经济实用,且可反复消毒利用,无需高成本即可解决临床常见的让人头疼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管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管取出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所述手柄的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以有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包括手柄1和探钩2,所述的手柄1固定连接在所述探钩2的尾端;所述探钩2的首端设置有光滑的折返钩23;所述的探钩2能够顺引流管弧度进入引流管腔。
所述探钩2包括平直连接段21、弧形连接段22和折返钩23,所述的平直连接段21的一端与手柄1固定连接,平直连接段21的另一端与弧形连接段22的一端固定连接,弧形连接段22的另一端与折返钩23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弧形连接段22的弧顶距离所述平直连接段21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的直线距离H为10.0mm
所述折返钩23的最高点距离所述平直连接段21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h为10.0mm。
所述平直连接段21的直径R为1.2mm,长度L3为10mm。
所述手柄1的直径D为5mm,长度L2为100mm。
所述折返钩23的自由端端点231与经过所述折返钩最外侧顶点232的铅垂线之间的垂线距离L4为7mm。
所述引流管取出装置的总长度L1为261mm。
其中引流管取出装置的总长度是指手柄1的自由端端点与经过所述折返钩最外侧顶点232的铅垂线之间的垂线距离。
如图3所示,所述手柄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凹槽11,多个防滑凹槽11在所述手柄1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该防滑凹槽的曲率半径为0.6mm,在该手柄1的横截面上,所述手柄1的几何圆心与所述防滑凹槽的槽底最低点之间的距离M为2.4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防滑凹槽11设置有6个,6个防滑凹槽11在所述手柄1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管取出装置的操作使用步骤如下:
1.将距皮肤5cm处引流管用止血钳夹住,于距离皮肤1cm处剪一侧孔作为工作通道,将引流管取出装置通过侧孔进入引流管腔。
2.手握手柄部,将探钩顺着引流管弧度置入引流管腔内,用探钩折返处折返钩的钩端沿引流管管壁进入,边进入边回抽,当回抽遇到阻力时即到达引流管末端,勾住引流管口边缘,由于探钩折返处为光滑的折返部分,此设计可避免在顺着引流管腔探寻引流管边缘时损伤引流管口周围软组织;其次可避免引流管在牵拉时断裂而遗留在体内,进而造成二次手术;也避免了锋利刀刃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塑料碎屑的可能而引起人为感染、排异等反应;同时分结合引流管在内体走形,最大限度的将引流管向上方即靠近皮肤方向挑起,避免向下压迫重要软组织结构如器官、重要神经、血管。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管取出装置的应用可减少采用传统方法取出引流管的复杂操作方法,如拆除原切口部分缝线甚至需要顺引流管扩大切口范围,寻找引流管被缝线缝扎处,之后牵拉引流管、重新缝合伤口等操作,避免二次手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的几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减轻医生的工作量。该引流管取出装置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经济实用,且可反复消毒利用,无需高成本即可解决临床常见让人头疼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可避免断管、遗留管的问题的存在,当用探钩的折返钩勾住引流管口边缘后可予以适当的力向后牵拉拔除引流管的同时,不用担心引流管在牵拉时断裂而遗留在体内。由于其整体均为光滑边缘,不会担心刺破周围软组织而造成患者的二次损伤,也不存在造成塑料碎屑的可能而引起人为感染。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在此公开的实施方案可进行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畴和精神的改进和变化。
Claims (8)
1.一种引流管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包括手柄和探钩,所述的手柄固定连接在所述探钩的尾端;所述探钩的首端设置有光滑的折返钩;所述的探钩能够顺引流管弧度进入引流管腔;所述探钩包括平直连接段、弧形连接段和折返钩,所述的平直连接段的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平直连接段的另一端与弧形连接段的一端固定连接,弧形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折返钩固定连接;所述手柄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凹槽,多个防滑凹槽在所述手柄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连接段的弧顶距离所述平直连接段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的直线距离为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返钩的最高点距离所述平直连接段的中心轴线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为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连接段的直径为1.2mm,长度为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直径为5.0mm,长度为10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返钩的自由端端点与经过所述折返钩最外侧顶点的铅垂线之间的垂线距离为7.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取出装置的总长度为261mm;其中引流管取出装置的总长度是指手柄的自由端端点与经过所述折返钩最外侧顶点的铅垂线之间的垂线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凹槽的曲率半径为0.6mm,在该手柄的横截面上,所述手柄的几何圆心与所述防滑凹槽的槽底最低点之间的距离为2.4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87071.0U CN214807717U (zh) | 2021-05-10 | 2021-05-10 | 一种引流管取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87071.0U CN214807717U (zh) | 2021-05-10 | 2021-05-10 | 一种引流管取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07717U true CN214807717U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8773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87071.0U Active CN214807717U (zh) | 2021-05-10 | 2021-05-10 | 一种引流管取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07717U (zh) |
-
2021
- 2021-05-10 CN CN202120987071.0U patent/CN2148077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00289802A1 (en) | Drainage Catheter System Including a Hub | |
JP2012125550A (ja) | 経皮的進入装置及び方法 | |
US9993264B2 (en) | Surgical trocar | |
CN104771222B (zh) | 一种神经内镜鞘的制作方法及该神经内镜鞘 | |
EP3205297A1 (en) |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making incisions | |
CN108135636A (zh) | 导管摘出 | |
EP3622895B1 (en) | Needle instrument for orbital fat repositioning surgery | |
US20190046738A1 (en) | Needle for subcision procedures | |
WO2022232582A1 (en) | Cutting device for trigger finger and other soft tissues | |
US20220346819A1 (en) | Cutting device for trigger finger and other soft tissues | |
CN214807717U (zh) | 一种引流管取出装置 | |
CN113082459B (zh) | 一种引流管取出器 | |
JP3868410B2 (ja) | 針付縫合糸 | |
CN111803152B (zh) | 一种外科用环形微创牵开器 | |
CN211066932U (zh) | 一种适用于外科手术的引导穿刺针 | |
CN209136731U (zh) | 一种用于取出术中误缝引流管的工具 | |
CN109223116B (zh) | 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切除体表皮下肿物的器械 | |
CN211911681U (zh) | 一种跟腱缝合辅助拉钩 | |
RU53144U1 (ru) |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удаления инородных тел с поверхности роговицы глаза | |
CN206576915U (zh) | 一种经皮微创定点取骨器 | |
CN211484733U (zh) | 组合式医用拆线刀 | |
CN212853588U (zh) | 拇外翻微创手术刀 | |
CN208709947U (zh) | 一种腔镜甲状腺手术辅助操作器 | |
CN218922654U (zh) | 一种旋切针的钻石形棱形反刀刃针头结构 | |
CN210472609U (zh) | 松筋埋线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