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4663U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04663U
CN214804663U CN202022737554.3U CN202022737554U CN214804663U CN 214804663 U CN214804663 U CN 214804663U CN 202022737554 U CN202022737554 U CN 202022737554U CN 214804663 U CN214804663 U CN 214804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wearable device
temperature sensor
infrared temperatur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75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75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04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04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04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本体,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外且壳体限定的活动空间,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侧表面,活动空间至少贯穿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在佩戴时与人体皮肤接触,活动空间还贯穿第二表面或侧表面;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可转动的设置于活动空间内,以通过转动使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感光面从朝向第二表面或侧表面转动至朝向第一表面,或者,从朝向第一表面转动至朝向第二表面或侧表面;主控电路,主控电路与红外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体温,并且可以提高体温检测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体温作为生命四大体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随着腕式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在手环手表上进行健康监测已经成为腕式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在腕式可穿戴设备上进行体温监测具有实际的实用价值。目前的可测体温手环类产品主要采用接触式测温,而接触式测温由于与手腕接触,无法获取到环境温度,因此无法从腕表温准确转换到人体体温。进而出现了非接触式测温的产品,非接触式测温通过测量被测物体发出的红外能来实现测温,但容易受到手表内部其他发热源的热污染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且由所述壳体限定的活动空间,所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侧表面,所述活动空间至少贯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佩戴时与人体皮肤接触,所述活动空间还贯穿所述第二表面或所述侧表面;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活动空间内,以通过转动使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感光面从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或所述侧表面转动至朝向所述第一表面,或者,从朝向所述第一表面转动至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或所述侧表面;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空间具有侧壁,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侧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包括至少四个连接引脚,每个所述连接引脚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侧壁设有轨道,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引脚固定连接于所述侧壁且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另外的所述连接引脚活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以沿所述轨道滑动;其中,另外的所述连接引脚通过所述轨道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的形状为圆形,至少一个所述引脚固定连接于所述轨道的圆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四个所述连接引脚包括第一连接引脚、第二连接引脚、第三连接引脚和第四连接引脚;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轨道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连接引脚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连接引脚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轨道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三连接引脚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四连接引脚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轨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四个所述连接引脚包括第一连接引脚、第二连接引脚、第三连接引脚和第四连接引脚;所述侧壁包括第三壁面,所述轨道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轨道设于所述第三壁面且中心重合,所述第一连接引脚、所述第二连接引脚、所述第三连接引脚以及所述第四连接引脚中的任一个连接引脚固定连接于所述至少三个所述轨道的中心位置,另外的三个连接引脚与至少三个所述轨道一一对应活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为设于所述侧壁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凸出设置于所述侧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空间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空间贯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侧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驱动部件和转动机构,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转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包括多个连接引脚,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引脚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机构,以使所述转动机构带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本体,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且由所述壳体限定的活动空间,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侧表面,所述活动空间至少贯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佩戴时与人体皮肤接触,活动空间还贯穿第二表面或侧表面;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可转动的设置于活动空间内,以通过转动使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感光面从朝向第二表面或侧表面转动至朝向第一表面,或者,从朝向第一表面转动至朝向或第二表面或侧表面;主控电路,主控电路与红外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体温,并且可以提高体温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再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再一个可穿戴设备的轨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还又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还又一个可穿戴设备的轨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又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体温作为生命四大体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随着腕式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在手环手表上进行健康监测已经成为腕式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在腕式可穿戴设备上进行体温监测具有实际的实用价值。
目前已有的可测体温手环类产品主要采用接触式测温方式,主要通过一个金属电极片接触皮肤,金属电极片后连接一个热敏电阻传感器,该传感器的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查阻值-温度对应关系表即可得到接触物体表面的温度。但接触式传感器测温手环有三个明显缺点:一是对佩戴松紧度有较高的要求,若佩戴太紧容易形成热堆积且用户体验差,佩戴太松又会导致金属片无法充分接触皮肤,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二是金属电极片与被测物体达到热平衡的时间较长,因此测温速度较慢;三是只能测量人体皮肤表面温度,无法获取到环境温度,从而无法从体表温度准确转换到人体体温。
因此,出现了非接触式测温的产品,多采用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红外热电堆传感器通过测量被测物体发出的红外能来实现测温,此方式有效解决接触式测温对佩戴松紧的严格要求,同时测量速度快,能同时测量环境温度和手腕表温。但非接触式测温产品容易受到手表内部其他发热源的热污染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偏差。
基于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0。其中,可穿戴设备100可以用于测量体温,可穿戴设备100可以是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或其他可佩戴的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以下仅为方便描述,以可穿戴设备100是智能手环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4,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包括本体110、红外温度传感器120以及主控电路130。
其中,本体110可以包括壳体111和设置于壳体111外且由壳体111限定的活动空间113。进一步地,壳体111可以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11和第二表面1112,第一表面1111在佩戴时与人体皮肤接触(如图2所示,在可穿戴设备100被佩戴时第一表面1111可以与人体的手腕接触)。此外,壳体111还具有连接于第一表面1111和第二表面1112之间的侧表面1113,活动空间113至少贯穿第一表面11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动空间113可以同时贯穿第一表面1111和第二表面1112,例如,如图1所示,活动空间113可以是贯穿第一表面1111和第二表面1112的通孔。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动空间113可以同时贯穿第一表面1111、第二表面1112和侧表面1113,例如,如图3所示,活动空间113可以是在边缘处开设的通槽。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活动空间113可以只贯穿第一表面1111和侧表面1113,而不贯穿第二表面11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温度传感器120可转动的设置于活动空间113内,以通过转动使红外温度传感器120的感光面从朝向第二表面1112或侧表面1113转动至朝向第一表面1111,或者,从朝向第一表面1111转动至朝向第二表面1112或侧表面1113。其中,红外温度传感器120的感光面可以用于测量人体体温,红外温度传感器120可以是红外热电堆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因为是将红外温度传感器120放在手表壳体外侧的活动空间内,而不是放于手表表壳内部,从而一方面可以避免表体内部其他电子元器件工作时发热对红外温度传感器120形成热冲击和热污染,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120的散热性更好,可以更容易使红外温度传感器120和外部环境温度保持一致。进一步地,主控电路130与红外温度传感器120电性连接,主控电路130可以用于对红外温度传感器120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在佩戴时第一表面1111可以与人体的手腕接触,当红外温度传感器120的感光面朝向第一表面1111时,可以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120检测手腕表面温度(以下简称“腕表温”);红外温度传感器120将检测到的腕表温发送给主控电路130,主控电路130对检测到的腕表温进行处理,当处理结果表明检测到的腕表温异常时,例如,腕表问异常可以是腕表温大于预设温度阈值,也可以是腕表温相较于之前的温度变化较大,此时可以控制红外温度传感器120的感光面从朝向第一表面1111转动至朝向第二表面1112或侧表面1113,进而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120检测人体的第二部位的第二温度,其中,第二部位与手腕不同,例如第二部位可以是人体额头或耳腔。从而通过可穿戴设备100可以实时监测人体体温,并且在体温出现异常时使红外温度传感器转动测量更准确的第二温度,进而提高体温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活动空间113可以具有侧壁1131,其中,红外温度传感器120可转动连接于侧壁11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温度传感器120与侧壁1131之间可以预留空隙,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120与壳体111不接触,从而使得壳体111的温度不会通过接触传导到红外温度传感器120,从而可以得到更好的测量精度。例如,可以预留1mm左右的空隙,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120既可以灵活旋转,也不会受到壳体111温度的影响。
红外温度传感器120内部封装有热电堆传感器和热敏电阻,热电堆传感器可以测量其与热敏电阻之间的相对温度,热敏电阻可以测量环境温度,根据相对温度和环境温度即可得到皮肤的表面温度(如腕表温)。其中,热电堆传感器有两根引脚、热敏电阻也有两根引脚。因此,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温度传感器120可以包括至少四个连接引脚121,每个连接引脚121分别与主控电路130电性连接(为了方便描述,图6仅示出四个连接引脚,实际中红外温度传感器120可以包括五个连接引脚、六个连接引脚或更多连接引脚,在此不作限定)。例如,至少四个连接引脚121可以包括第一电压输出引脚、第二电压输出引脚、第一热敏电阻引脚以及第二热敏电阻引脚,其中,第一电压输出引脚和第二电压输出引脚可以是热电堆传感器的两根引脚。第一电压输出引脚和第一热敏电阻引脚分别与主控电路130的正端电连接。第二电压输出引脚与第二热敏电阻引脚分别与主控电路130的负端电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侧壁1131可以设有轨道G1,其中,至少一个连接引脚121固定连接于侧壁1131并与主控电路130电性连接,另外的连接引脚121活动连接于轨道G1,以沿轨道G1滑动,并且,另外的连接引脚121通过轨道G1与主控电路13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红外温度传感器120可以以固定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引脚为中心旋转,当旋转时,另外的连接引脚在轨道上滑动,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感光面从朝向第二表面1112或侧表面1113转动至朝向第一表面1111,或从朝向第一表面1111转动至朝向第二表面1112或侧表面1113,从而可以检测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提高体温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轨道G1可以是设于侧壁1131的凹槽。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轨道G1也可以突出设置于侧壁1131,在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轨道G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上述至少一个连接引脚121可以固定连接于轨道G1的圆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8以及图9,至少四个连接引脚12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引脚1211、第二连接引脚1212、第三连接引脚1213以及第四连接引脚1214。进一步地,侧壁11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1132和第二壁面1133。轨道可以包括相对设置于第一壁面1132和第二壁面1133的第一轨道G2和第二轨道G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引脚1211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一轨道G2的中心位置,第二连接引脚1212可以固定连接于第二轨道G3的中心位置,第三连接引脚1213可以活动连接于第一轨道G2,第四连接引脚1214可以活动连接于第二轨道G3。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旋转固定于旋转轴心的第一连接引脚1211和第二连接引脚1212,使第三连接引脚1213在第一轨道G1上滑动,第四连接引脚1214在第二轨道G2上滑动,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120转动,从而可以检测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四个连接引脚连接在同一个侧壁上,其中一个连接引脚作为旋转轴固定不动,另外的三个连接引脚在各自的轨道上滑动。如图10及图11所示,至少四个连接引脚12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引脚1211、第二连接引脚1212、第三连接引脚1213以及第四连接引脚1214。侧壁1131可以包括第三壁面1134。其中,轨道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为了方便描述,图10、图11中仅示出三个轨道,具体地,轨道的数量也可以是四个、五个或更多个轨道等,在此不作限定)。至少三个轨道可以设于第三壁面1134且中心重合。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接引脚1211、第二连接引脚1212、第三连接引脚1213以及第四连接引脚1214中的任一个连接引脚固定连接于至少三个轨道的中心位置,另外的三个连接引脚与至少三个轨道一一对应活动连接。例如,如图11所示,至少三个轨道包括第四轨道G4、第五轨道G5以及第六轨道G6,第四轨道G4、第五轨道G5以及第六轨道G6设于第三壁面1134,其中,第一连接引脚1211固定连接于第四轨道G4、第五轨道G5以及第六轨道G6的中心位置,第二连接引脚1212活动连接于第四轨道G4,第三连接引脚1213活动连接于第五轨道G5,第四连接引脚1214活动连接于第六轨道G6。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旋转固定于旋转轴心的第一连接引脚1211,使第二连接引脚1212在第四轨道G4上滑动、第三连接引脚1213在第五轨道G5上滑动、第四连接引脚1214在第六轨道G6上滑动,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120转动,从而改变红外温度传感器120的感光面的朝向,可以检测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
可选地,使红外温度传感器120转动,可以是通过驱动部件驱动红外温度传感器120转动,例如通过马达驱动红外温度传感器120转动;也可以是通过用户手动翻转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120转动;还可以是通过机械弹簧卡扣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侧面表冠的旋钮转动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120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可以通过驱动部件驱动红外温度传感器120转动。具体地,可穿戴设备100还可以包括驱动部件140以及转动机构150。其中,驱动部件140可以与转动机构150电性连接,红外温度传感器120可以包括多个连接引脚121,至少一个连接引脚121固定连接于转动机构15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驱动部件140可以用于驱动转动机构150,以使转动机构150带动红外温度传感器120旋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驱动部件和转动机构控制红外温度传感器旋转,无需用户手动转动,从而在实时监测体温时,当发现体温出现异常,自动旋转红外温度传感器,减少用户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报警模块,当红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腕表温(即第一温度)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提示信息,提示用户自己的体温出现异常。其中,报警提示信息可以是以灯光闪烁的形式发出,也可以是以语音的形式发出,还可以是以震动或在显示屏上显示弹窗等方式发出,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可穿戴设备发出报警提示信息后,可以通过驱动部件和转动机构自动控制可穿戴设备旋转,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感光面从朝向第一表面转动至朝向第二表面或侧表面,进而提示用户将可穿戴设备移动至第二部位,以使第二表面或侧表面与第二部位相抵,例如,可以提示用户测量额头温度,用户则可以将可穿戴设备移动至额头附近,以使第二表面或侧表面与用户额头相抵。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以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环、第一部位为手腕、第二部位为额头为例进行说明。当智能手环被佩戴时,智能手环的第一表面与手腕相抵,此时可以通过实时监测手腕的温度得到被测用户的第一体温。当第一体温满足预设温度条件时,可以说明第一体温出现异常,可以发出警报提示信息,自动通过马达驱动智能手环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旋转180°,或者驱动智能手环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旋转90°,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感光面从朝向第一表面转动至侧表面,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感光面从朝向第一表面转动至朝向第二表面或侧表面,于是,用户可以将智能手环的第二表面或侧表面贴近额头,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测量被测用户的额头温度,进而得到用户的第二体温。因为额表温到体温的转换更准确,所以可以根据第二体温进一步确认被测用户的体温是否异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本体,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且由所述壳体限定的活动空间,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侧表面,所述活动空间至少贯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佩戴时与人体皮肤接触,活动空间还贯穿第二表面或侧表面;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可转动的设置于活动空间内,以通过转动使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感光面从朝向第二表面或侧表面转动至朝向第一表面,或者,从朝向第一表面转动至朝向或第二表面或侧表面;主控电路,主控电路与红外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体温,并且可以提高体温检测的准确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且由所述壳体限定的活动空间,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侧表面,所述活动空间至少贯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佩戴时与人体皮肤接触,所述活动空间还贯穿所述第二表面或所述侧表面;
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活动空间内,以通过转动使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感光面从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或所述侧表面转动至朝向所述第一表面,或者,从朝向所述第一表面转动至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或所述侧表面;
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空间具有侧壁,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包括至少四个连接引脚,每个所述连接引脚分别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侧壁设有轨道,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引脚固定连接于所述侧壁且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另外的所述连接引脚活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以沿所述轨道滑动;其中,另外的所述连接引脚通过所述轨道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的形状为圆形,至少一个所述引脚固定连接于所述轨道的圆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四个所述连接引脚包括第一连接引脚、第二连接引脚、第三连接引脚和第四连接引脚;
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
所述轨道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连接引脚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连接引脚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轨道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三连接引脚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四连接引脚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四个所述连接引脚包括第一连接引脚、第二连接引脚、第三连接引脚和第四连接引脚;
所述侧壁包括第三壁面,所述轨道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轨道设于所述第三壁面且中心重合,所述第一连接引脚、所述第二连接引脚、所述第三连接引脚以及所述第四连接引脚中的任一个连接引脚固定连接于所述至少三个所述轨道的中心位置,另外的三个连接引脚与至少三个所述轨道一一对应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为设于所述侧壁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凸出设置于所述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空间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空间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侧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驱动部件和转动机构,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转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包括多个连接引脚,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引脚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机构,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机构,以使所述转动机构带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6、权利要求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中的任意一种。
CN202022737554.3U 2020-11-23 2020-11-23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4804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7554.3U CN214804663U (zh) 2020-11-23 2020-11-23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7554.3U CN214804663U (zh) 2020-11-23 2020-11-23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04663U true CN214804663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57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7554.3U Active CN214804663U (zh) 2020-11-23 2020-11-23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046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3370A (zh) * 2020-11-23 2021-02-12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测温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3370A (zh) * 2020-11-23 2021-02-12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测温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04663U (zh) 可穿戴设备
CN204336038U (zh) 一种智能运动保健手环
CN204723034U (zh) 一种智能蓝牙温度计和一种温度实时监测系统
CN112353370A (zh) 可穿戴设备及测温方法
CN111693152A (zh) 一种基于红外测温的监测手环
CN209712883U (zh) 一种具有心率测量功能的uwb定位手环
CN217548019U (zh) 一种可穿戴接触式动态智能体温监测装置
CN213155842U (zh) 一种体温监测手环
CN108780352A (zh) 可穿戴设备的带
CN213213815U (zh) 一种实时体温监测的蓝牙耳机系统
CN210136545U (zh) 智能语音提醒装置本体
CN211878435U (zh) 一种智能穿戴测温手表
CN114469011A (zh) 一种可穿戴接触式动态智能体温监测装置
CN211504465U (zh) 一种无线传输的肩带式电子体温计
CN214474460U (zh) 一种具有测温功能的智能手表
CN112782962A (zh) 一种机械式智能手表
US20240130679A1 (en) Simplified connected ecg watch
CN105310661A (zh) 一种蓝牙体温计
CN220916743U (zh) 智能戒指
CN205379293U (zh) 一种蓝牙体温计
CN218973680U (zh) 一种腕式测温装置
CN215811325U (zh) 一种可连蓝牙的智能体温计
CN216309272U (zh) 可穿戴体温测量装置及体温测量系统
CN210626897U (zh) 一种用于人体检测的穿戴式装备
CN210533576U (zh) 一种智能体温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