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2721U - 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02721U
CN214802721U CN202120387260.4U CN202120387260U CN214802721U CN 214802721 U CN214802721 U CN 214802721U CN 202120387260 U CN202120387260 U CN 202120387260U CN 214802721 U CN214802721 U CN 214802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shoe
heel
fixing
inste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872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碎浪
杨智坤
王茹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Fashion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Fash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Fash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Fashion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03872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02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02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02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其中,所述鞋子包括内鞋(1)和外鞋(2),所述外鞋(2)能够套设在内鞋(1)外;所述外鞋(2)包括脚掌固定件(21)、脚背固定件(22)、足跟固定件(23)和鞋底(24);脚掌固定件(21)固定设置在鞋底(24)的鞋头和跖趾关节部位,并由鞋底向脚面弯曲延伸至脚趾前侧和跖趾关节两侧;足跟固定件(23)固定设置在鞋底(24)的鞋后跟部位,并由脚跟处分别向上和向脚尖方向延伸;脚背固定件(22)在腰窝位置固定设置在鞋底(24)上并与足跟固定件(23)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鞋子结构简单,穿着舒适,内鞋和外鞋拆解、组合迅速简便。

Description

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
背景技术
生活在都市中的白领阶层,通常需要在一天中切换不同的场合,如办公室、健身房、驾驶、公交通勤以及差旅。不同的场合对所穿着的鞋子要求不同,在健身房和驾驶时需要穿着轻便的鞋子,较薄的鞋底可以提高足部的触感,提高感知能力;而在室外行走时,需要较厚和耐磨性较好的鞋子,以提高对足部的保护能力。目前功能单一的鞋子对于上班族,特别是对于经常出差,下班后要健身或开车的白领阶层并不适用。通常情况下,消费者需要携带备用鞋,以应对不同的场合需要,造成诸多不方便。而市场上现有可满足多场合的鞋类产品,多为可更换鞋底的某类工种鞋,专业性针对强,导致适用人群受限。在功能设计上,功能较为单一,并不能真正满足多场合切换;且在结构设计上过于复杂,穿脱不方便,组合后的稳定性欠佳。
针对都市白领阶层,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多场合切换的组合式鞋子。
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鞋子适宜日常工作或生活、室内健身、驾驶等场合的自由切换。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其中,所述鞋子包括内鞋1(鞋内囊)和外鞋2,所述外鞋2能够套设在内鞋1外;所述外鞋2包括脚掌固定件21、脚背固定件22、足跟固定件23和鞋底24;脚掌固定件21固定设置在鞋底24的脚尖部位,并由鞋底向脚面弯曲延伸至脚趾前侧和跖趾关节两侧;足跟固定件23固定设置在鞋底24的脚跟部位,并由脚跟处分别向上和向脚尖方向延伸;脚背固定件22在腰窝位置固定设置在鞋底24上并与足跟固定件23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脚背固定件22和足跟固定件23之间设置固定连接件25,所述固定连接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外鞋2两侧的位于踝骨下方3-4cm处。
所述的固定连接件25作用是在穿着状态下,将脚背固定件22和足跟固定件23 的位置相对固定,以防止内鞋1滑脱。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脚掌固定件21、脚背固定件22和足跟固定件23可以为常规的制鞋用的材料,譬如塑料、皮革、织物、橡塑材料或3D 打印用工程塑料PLA&ABS,TPE、TPU材料、或者上述的复合材料;脚掌固定件 21、脚背固定件22和足跟固定件23可以是相同材质,也可以不同,譬如,脚掌固定件21和足跟固定件23为塑料,脚背固定件22为松紧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固定连接件25为弹性连接件;例如,集有弹性和塑形于一体的材料;更具体例如,松紧带或者弹性橡塑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固定连接件25包括设置在脚背固定件22上的锁扣251和固定在足跟固定件23上的长度调节装置252;所述锁扣251 和长度调节装置252能够相互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锁扣251和长度调节装置252 设置在相同水平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锁扣251和长度调节装置252 位于踝骨下方3-4cm处。
锁扣为市面上常见的插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长度调节装置252材质为TPU 材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长度调节装置252长度为 15-20cm,宽度为5-6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长度调节装置252厚度为2-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长度调节装置252用于调节锁扣251和长度调节装置252的总长度,以调节脚背固定件22和足跟固定件23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足跟固定件23由脚跟处向脚尖方向延伸至腰窝位置;脚背固定件22在足跟固定件23和鞋底24连接处通过旋转轴26 固定设置在鞋底24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足跟固定件23通过旋转轴26可旋转的固定设置在鞋底24上,并在脚跟部位的后弧中线的下边缘处设置第一固定锁扣 231,用以和设置在鞋底24对应部位的第二固定锁扣241相互扣合,以将足跟固定件 23固定设置在鞋底24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第一固定锁扣231距地面高度为 1-3cm;优选为2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第二固定锁扣241为长度1.5-2.5cm、高度为0.5-1.5cm的凸起;第一固定锁扣231为与第二固定锁扣241相匹配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第二固定锁扣241为长度2cm、高度为1cm的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旋转轴26位于锁扣251下方1-3cm 处;优选为2cm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足跟固定件23在后弧中线位置处的高度(足跟固定件最高点处沿后弧中线到最低点处的长度)为7-11cm;优选为9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鞋底24的后帮11在后弧中线处的高度(从鞋底上表面起至后帮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即,从后帮在后弧中线处与鞋底连接处起算,至后帮后弧中线最高点处的垂直距离)为3-5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在后弧中线位置处,足跟固定件23 的高度比后帮11的高度大3-6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鞋底24在跖趾关节部位沿脚背弧面弯曲并向脚背方向延伸,所延伸最高处的高度为4-6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内鞋1的后帮11的后弧中线处高度为7-10cm,内外踝高度分别为4-6cm,前帮高度为8-10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内鞋1的内鞋鞋底12下表面设置第一防滑装置121,外鞋2的鞋底24能够与内鞋1相接触的上表面设置第二防滑装置 242;第一防滑装置121与第二防滑装置242相匹配以阻止内鞋1和外鞋2的相对水平滑动。
所述的第一防滑装置121和第二防滑装置242可以是防滑条、防滑颗粒。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第一防滑装置121为凸起,第二防滑装置242为与第一防滑装置121相匹配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第一防滑装置121为横切面为圆形的凸起,凸起的最大直径为6-10mm(优选为8mm),凸起的高度为3-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第二防滑装置242为与第一防滑装置121形状匹配的凹槽,凹槽最大直径比第一防滑装置121最大直径小1-2mm,凹槽高度比第一防滑装置121的高度小1-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第一防滑装置121在内鞋鞋底12的前掌部位设置8-12个,后跟部位设置4-8个;第二防滑装置242的设置数量和分布位置与第一防滑装置121相对应(以使得在穿着状态下,第一防滑装置121能够嵌入第二防滑装置242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外鞋2的长度按照国家鞋楦标准,宽度涵盖同一长度鞋楦的各型号维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外鞋2整体使用的材料是EVA。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外鞋2底部外轮廓面积比内鞋1底部外轮廓大3-5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外鞋2跖趾关节部位高度为4-5cm,腰窝部位高度为3-4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外鞋2相应的幅度和国家面楦标准弧度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外鞋2的鞋底24在前掌部位的厚度为1-1.5cm,在后跟部位的厚度为2.5-3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内鞋1的长度按照国家鞋楦标准,宽度涵盖同一长度鞋楦的各型号维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内鞋1的内鞋鞋底12的材料是橡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内鞋鞋底12涵盖鞋内鞋1底部,四边缘超出脚是边缘,其鞋头部包括大拇指的指头部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内鞋鞋底12的最长部位3-5cm,后跟部位高度为4-5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内鞋鞋底12后跟部位的幅度和国家鞋楦标准弧度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内鞋1的跖趾关节部位高度为3-4cm,腰窝部位高度为2-3c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内鞋1的后帮高度为7-10cm,内外踝高度为5-10cm,前帮高度为8-10c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本实用新型的鞋子具有如下优点:
结构简单,穿着舒适,内鞋可单独穿用;内鞋和外鞋拆解、组合迅速简便,组合后稳定性好。适合各阶层、各年龄段人群穿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内鞋和外鞋在穿着状态下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内鞋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外鞋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内鞋鞋底下表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外鞋鞋底上表面示意图(与图4是不同脚的内鞋和外鞋);
图6为实施例1的外鞋呈打开状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的固定连接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试验例1的舒适感评价标尺;
图9为试验例1的稳定性评价标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旨在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特点,不作为对本案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组合式鞋子包括内鞋1和外鞋2,所述外鞋2能够套设在内鞋1外;所述外鞋2包括脚掌固定件21、脚背固定件22、足跟固定件23和鞋底24;脚掌固定件21固定设置在鞋底24的脚尖部位,并由鞋底向脚面弯曲延伸至脚趾前侧和跖趾关节两侧;足跟固定件23固定设置在鞋底24的脚跟部位,并由脚跟处分别向上和向脚尖方向延伸;脚背固定件22 在腰窝位置固定设置在足跟固定件23或鞋底24上。
脚背固定件22和足跟固定件23之间设置固定连接件25,所述固定连接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外鞋2两侧的位于踝骨下方3-4cm处。所述的固定连接件25作用是在穿着状态下,将脚背固定件22和足跟固定件23的位置相对固定,以防止内鞋1 滑脱。所述固定连接件25包括设置在脚背固定件22上的锁扣251(插扣)和固定在足跟固定件23上的长度调节装置252(如图7所示),所述锁扣251和长度调节装置 252设置在相同水平高度;所述锁扣251和长度调节装置252能够相互固定连接。所述长度调节装置252材质为TPU材质。长度为18cm,宽度为5cm,厚度为3mm。
脚背固定件22和足跟固定件23是通过旋转轴26可旋转的固定设置在鞋底24 上。足跟固定件23由脚跟处向脚尖方向延伸至腰窝位置,并在脚跟部位的后弧中线的下边缘处设置第一固定锁扣231,鞋底24对应部位设置第二固定锁扣241。第二固定锁扣241为长度2cm、高度为1cm的凸起;第一固定锁扣231为与第二固定锁扣 241相匹配的凹槽。第一固定锁扣231和第二固定锁扣241可以相互扣合,以将足跟固定件23固定设置在鞋底24上。第一固定锁扣231距地面高度为2cm。
旋转轴26位于锁扣251下方2cm处。足跟固定件23在后弧中线位置处的高度为9cm。鞋底24的后帮11的后弧中线处的高度为8cm。
所述鞋底24在跖趾关节部位沿脚背弧面弯曲并向脚背方向延伸,所延伸最高处的高度为5cm。
内鞋1的后帮11的后弧中线处高度为8cm,内外踝高度分别为5cm,前帮高度为9cm。
内鞋1的内鞋鞋底12下表面设置第一防滑装置121,外鞋2的鞋底24能够与内鞋1相接触的上表面设置第二防滑装置242;第一防滑装置121与第二防滑装置242 相匹配以阻止内鞋1和外鞋2的相对水平滑动。第一防滑装置121为圆形的凸起,凸起的最大直径为8mm,凸起的高度为4mm。第二防滑装置242为与第一防滑装置121 相匹配的凹槽。凹槽最大直径比第一防滑装置121最大直径小1mm,凹槽高度比第一防滑装置121的高度小1mm。第一防滑装置121在内鞋鞋底12的前掌部位设置10 个,后跟部位设置6个;第二防滑装置242的设置数量和分布位置与第一防滑装置 121相对应,以使得在穿着状态下,第一防滑装置121能够嵌入第二防滑装置242中。
内鞋1和外鞋2的长度按照国家鞋楦标准,宽度涵盖同一长度鞋楦的各型号维度。内鞋鞋底12后跟部位的幅度和国家鞋楦标准弧度一致。外鞋2相应的弧度和国家面楦标准弧度一致。外鞋2整体使用的材料是EVA。内鞋1的内鞋鞋底12的材料是橡胶。外鞋2跖趾关节部位高度为5cm,腰窝部位高度为4cm。外鞋2的鞋底24在前掌部位的厚度为1cm,在后跟部位的厚度为2.8cm。内鞋鞋底12的最高部位4cm,后跟部位高度为4cm。内鞋1的跖趾关节部位高度为4cm,腰窝部位高度为3cm。内鞋1的后帮高度为8cm,内外踝高度为5cm,前帮高度为9cm。内鞋鞋底12涵盖鞋内鞋1底部,四边缘超出脚是边缘,其鞋头部包括大拇趾的趾头部位。外鞋2底部外轮廓面积比内鞋1底部外轮廓大4cm。
试验例1:
舒适性和稳定性实验:
将本实用新型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让受试者试穿。并收集受试者的主观感受和评测,共有30名受试者参与测试,分别测评内鞋单独穿着与内囊鞋底组合穿着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试验包含静态和动态实验两部分内容,其中静态测评为10分钟静止站立,并做前倾、后仰、左倾、右倾以及腰部顺时针、逆时针环转动作,测评内鞋单独穿着和组装后穿着时鞋子静态稳定性和舒适性;动态测评包含10分钟跑、跳、旋转运动,测评内鞋单独穿着和组装后穿着时动态稳定性和舒适性。其中,完成内鞋单独穿着实验后,受试者休息5分钟,再进行内鞋和外底组装后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未发生内囊和鞋底组合式结构脱离的现象。
试穿完后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并在舒适性问卷调查表的对应状态上记录穿鞋的感受。其中调查问卷采用5点法舒适感评价标尺和稳定性评价标尺(图8和图9所示)。其中舒适性评价标尺0代表很舒适,1代表舒适,2代表比较舒适,3代表不舒适,4 代表很不舒适。稳定性评价标尺0代表很稳定,1代表稳定,2代表比较稳定,3代表不稳定,4代表很不稳定。受试者可以根据自己感受,在线段的任何地方标出主观感受。结果如下表1和表2所示:
表1、舒适性测评结果单位:人
舒适度 很舒适 舒适 比较舒适 不舒适 很不舒适
内鞋 25 5 0 0 0
内囊鞋底组合 23 3 4 0 0
表2、稳定性测评结果单位:人
舒适度 很稳定 稳定 比较稳定 不稳定 很不稳定
内鞋 28 2 0 0 0
内囊鞋底组合 26 2 2 0 0
试验例2
组合时间试验:
本实验为了检验内囊和鞋底组合的便捷性,以实施例1的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为测试对象进行试验,共有30名受试者参与试验。在30名受试者均了解内囊鞋底组合步骤并动手熟悉安装流程之后,开始进行试验。组合鞋子的时间使用秒表进行控制。每位受试者每次组合一双鞋子,每位测试5次,最后取150次安装时间的平均值,结果为15秒/双。

Claims (10)

1.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子包括内鞋(1)和外鞋(2),所述外鞋(2)能够套设在内鞋(1)外;所述外鞋(2)包括脚掌固定件(21)、脚背固定件(22)、足跟固定件(23)和鞋底(24);脚掌固定件(21)固定设置在鞋底(24)的脚尖部位,并由鞋底向脚面弯曲延伸至脚趾前侧和跖趾关节两侧;足跟固定件(23)固定设置在鞋底(24)的脚跟部位,并由脚跟处分别向上和向脚尖方向延伸;脚背固定件(22)在腰窝位置固定设置在鞋底(24)上并与足跟固定件(2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其特征在于,脚背固定件(22)和足跟固定件(23)之间设置固定连接件(25),所述固定连接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外鞋(2)两侧的位于踝骨下方3-4cm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件(25)包括设置在脚背固定件(22)上的锁扣(251)和固定在足跟固定件(23)上的长度调节装置(252);所述锁扣(251)和长度调节装置(252)能够相互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其特征在于,足跟固定件(23)由脚跟处向脚尖方向延伸至腰窝位置;脚背固定件(22)在足跟固定件(23)和鞋底(24)连接处通过旋转轴(26)固定设置在鞋底(2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其特征在于,足跟固定件(23)通过旋转轴(26)可旋转的固定设置在鞋底(24)上,并在脚跟部位的后弧中线的下边缘处设置第一固定锁扣(231),用以和设置在鞋底(24)对应部位的第二固定锁扣(241)相互扣合,以将足跟固定件(23)固定设置在鞋底(2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24)的后帮(11)在后弧中线处的高度为7-9c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24)在跖趾关节部位沿脚背弧面弯曲并向脚背方向延伸,所延伸最高处的高度为4-6cm。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其特征在于,内鞋(1)的后帮(11)的后弧中线处高度为7-10cm,内外踝高度分别为5-10cm,前帮高度为8-10cm。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其特征在于,内鞋(1)的内鞋鞋底(12)下表面设置第一防滑装置(121),外鞋(2)的鞋底(24)能够与内鞋(1)相接触的上表面设置第二防滑装置(242);第一防滑装置(121)与第二防滑装置(242)相匹配以阻止内鞋(1)和外鞋(2)的相对水平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滑装置(121)为凸起,第二防滑装置(242)为与第一防滑装置(121)相匹配的凹槽。
CN202120387260.4U 2021-02-22 2021-02-22 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 Active CN214802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7260.4U CN214802721U (zh) 2021-02-22 2021-02-22 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7260.4U CN214802721U (zh) 2021-02-22 2021-02-22 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02721U true CN214802721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83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87260.4U Active CN214802721U (zh) 2021-02-22 2021-02-22 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027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98050B1 (en) Shoe and last
US20140298569A1 (en) Non-slip footwear
TW201340901A (zh) 使用於減輕內翻足弓症狀與膝關節受力之鞋內底及其製造方法
JP2012527961A (ja) 弓形の底面を備えた積層された履物組立体
AU2012321040A1 (en) Open styled footwear and components therefor
CN214802721U (zh) 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
US20090094859A1 (en) functional footwear
JP3195381U (ja) サンダル基板及びサンダル
CN112841806A (zh) 一种内囊鞋底组合式鞋子
KR20130001401A (ko) 기능성 신발
US20150335099A1 (en) Memory sneaker
WO2002030228A2 (en) Improved shoe and last
US20200383423A1 (en) Shoes
CN218337800U (zh) 一种拆分式运动拖鞋
KR101157454B1 (ko) 간이신발을 구비한 양말
KR102239837B1 (ko) 인솔
US20180332899A1 (en) Padded Sock
JP6608210B2 (ja) 室内用履物
KR20200072698A (ko) 벗겨짐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덧신양말
JP3240890U (ja) スリッパ
KR20110107247A (ko) 기능성 슬리퍼
CN214854736U (zh) 一种一体式皮鞋鞋垫
JP7454299B1 (ja) 履物
JP3512280B2 (ja) 外反母指矯正サンダル
KR200158918Y1 (ko) 허리교정용 신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