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7314U -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97314U
CN214797314U CN202121214590.XU CN202121214590U CN214797314U CN 214797314 U CN214797314 U CN 214797314U CN 202121214590 U CN202121214590 U CN 202121214590U CN 214797314 U CN214797314 U CN 214797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ircuit breaker
arc extinguishing
arc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145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廷良
刘文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2145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97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97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97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其中,包括动触头、静触头、触头支持、隔弧片以及操作机构,动触头相对于触头支持呈转动连接,动触头包括第一支脚以及第二支脚,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转动,静触头位于第一支脚运动轨迹上,第二支脚与隔弧片联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时,隔弧片运动至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本实用新型隔断电弧、缩短燃弧时间、提高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和运行分断能力,同时提高断路器电气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背景技术
断路器在电气领域中使用众多,现有的断路器通过操作机构运动,使得断路器内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分、合实现整体电路上的连通、断开效果。但是动触头与静触头在分、合过程中,会产生电弧,尤其是静触头与动触头分离的时候,产生较大的电弧故而大多数的断路器中均采用了灭弧室的结构,通过灭弧室内的灭弧片从而实现灭弧效果,但是此种结构,由于断路器自身空间的限制,灭弧片的数量有限,因此传统的断路器灭弧室的灭弧能力有限,故急需一种新型的灭弧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其中,包括动触头、静触头、触头支持、隔弧片以及操作机构,动触头相对于触头支持呈转动连接,动触头包括第一支脚以及第二支脚,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转动,静触头位于第一支脚运动轨迹上,第二支脚与隔弧片联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时,隔弧片运动至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初始状态下,即动触头与静触头位于分离状态时,隔弧片位于动、静触头之间,当动触头转动的时候,第一支脚朝向静触头运动,此时第二支脚转动,带动隔弧片从动、静触头之间反方向运动,保证第一支脚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当动、静触头连接时,隔弧片位于动触头的一侧上,当动、静触头分离的时候,第一支脚反方向转动,此时第二支脚同样也运动,带动隔弧片快速插入至动、静触头之间,形成隔断电弧的效果,大大缩短燃弧时间,提高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和运行分断能力,同时提高断路器电气寿命。
其中,隔弧片上设有固定孔,第二支脚伸入至固定孔内固定。
通过固定孔的设置,使得隔弧片与动触头之间的联动效果更佳。
其中,还包括绝缘支持,静触头穿过绝缘支持的一端固定,绝缘支持的另一端上设有通孔,隔弧片穿过通孔且相对通孔滑动。
通过绝缘支持的设置,首先实现了静触头的固定效果,保证动触头在运动过程中,两者更好的实现电气连接效果,其次,通过通孔的设置,使得隔弧片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一个导向的效果,隔弧片可以按照设定的方向运动。
其中,绝缘支持上设有固定件,固定件与绝缘支持配合形成通孔。
采用固定件的设置,降低加工难度,使得通孔的成型更为方便,此处固定件可以通过螺栓实现与绝缘支持的固定效果。
其中,触头支持上设有两个夹片以及凸台,动触头位于两个夹片内且与凸台呈转动连接。
采用夹片夹持形成动触头的相对转动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软联结的连接设置,解决了钎焊焊接面积达不到要求的目的,使得触头支持与动触头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更佳。
其中,触头支持上套设有触头弹簧。
触头弹簧在保证断路器在合闸中动触头压力外,同时保证触头支持与动触头间的接触有可靠接触压力。同时,触头弹簧起到一个快速复位的效果,可以带动动触头快速分离,实现分合效果。
其中,还包括灭弧室,灭弧室位于动触头的运动轨迹上,灭弧室内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灭弧片。
通过灭弧室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灭弧效果,提高灭弧能力。
其中,静触头上设有U型槽,U型槽内设有磁极。
磁极的设置,形成磁场效果,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产生的电弧快速进入至灭弧室内,形成灭弧效果。
其中,操作机构上设有转轴,转轴与动触头联动。
采用转轴的设置,进一步使得整体的分断能力,操作更为稳定。
其中,转轴至少与一个动触头联动。
转轴可以对应1P、2P、3P、4P,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的转轴,提高整体的转动联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动触头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触头支持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触头支持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隔弧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5所示,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包括动触头1、静触头2、触头支持3、隔弧片4、绝缘支持5、操作机构以及基座6。
断路器的两端上分别设有接线端,其中一个接线端与静触头2连接,另一个接线端与触头支持3连接,然后通过动触头1与静触头2的连接,即合闸状态时,从而形成两个接线端上的电气导通效果,当动触头1与静触头2分离,即分闸状态,实现了两个接线端之间的断开效果。
基座6位于断路器的底面上,绝缘支持5与触头支持3均位于基座6内固定。
动触头1上设有转轴孔11、第一支脚12以及第二支脚13,第一支脚12与第二支脚13均相对于转轴孔11形成转动,转轴孔11具体与触头支架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动触头1整体的转动效果。第一支脚12主要用于与静触头2连接配合,形成两者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故第一支脚12上还设有触头部,提高电气连接的稳定性。第二支脚13与第一支脚12的朝向不同,当动触头1整体转动的时候,第二支脚13与第一支脚12为同步转动状态。第二支脚13具体与隔弧片4连接,从而形成动触头1与隔弧片4的联动效果。
静触头2一端与接线端连接,另一端穿过绝缘支持5的一端,静触头2穿过绝缘支持5的一端为U型设置,且此端位于灭弧室7的下方,且U型端上设有U型槽21,U型槽21内设有磁极8。磁极8的设置,形成磁场效果,使得动触头1与静触头2产生的电弧快速进入至灭弧室7内,形成灭弧效果。
触头支持3一端与另一个接线端连接,另一端与动触头1连接形成转动连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触头支持3并非是软联结,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软联结的连接设置,解决了钎焊焊接面积达不到要求的目的,使得触头支持3与动触头1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更佳。
触头支持3与动触头1连接的一端上设有两个夹片31以及凸台32,凸台32与转轴孔11配合,然后触头部部分位于两个夹片31之间形成固定效果,使得动触头1与触头支持3的转动效果更佳。进一步,触头支持3上套设有触头弹簧9。触头弹簧9在保证断路器在合闸中动触头1压力外,同时保证触头支持3与动触头1间的接触有可靠接触压力。同时,触头弹簧9起到一个快速复位的效果,可以带动动触头1快速分离,实现分合效果。
隔弧片4一端上设有固定孔41,第二支脚13伸入至固定孔41内固定,从而实现了隔弧片4与第二支脚13的联动效果,隔弧片4的另一端穿过通孔51,朝向第一支脚12与静触头2之间运动,通过通孔51的设置,形成一定的导向效果,从而保证动触头1在转动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导向效果。
绝缘支持5位于基座6上固定,绝缘支持5一端与静触头2连接实现静触头2的固定效果。绝缘支持5的另一端上设有通孔51,隔弧片4穿过通孔51且相对通孔51滑动。通过绝缘支持5的设置,首先实现了静触头2的固定效果,保证动触头1在运动过程中,两者更好的实现电气连接效果,其次,通过通孔51的设置,使得隔弧片4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一个导向的效果,隔弧片4可以按照设定的方向运动。此处绝缘支持5的通孔51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采用分体设置。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优选采用分体设置,即绝缘支持5上设有固定件52,固定件52与绝缘支持5配合形成通孔51。采用固定件52的设置,降低加工难度,使得通孔51的成型更为方便,此处固定件52可以通过螺栓实现与绝缘支持5的固定效果。
灭弧室7位于动触头1的运动轨迹上,且灭弧室7位于静触头2的上方,灭弧室7内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灭弧片71。通过灭弧室7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灭弧效果,提高灭弧能力。需要说明的是,灭弧片71的长度不一,此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尺寸,从而提高整体的灭弧效果。
操作机构包括转轴101,手柄102通过操作机构从而实现带动转轴101转动的效果,本实施例中触头弹簧9位于转轴101内,触头弹簧9的一端与转轴101相抵,另一端与动触头1相抵,从而实现了转轴101与动触头1之间的联动效果。此处转轴101至少与一个动触头1联动。其具体是指,当断路器内设有多组动触头1时,即断路器为多P结构设置时,可以共用一个转轴101,从而提高整体的转动联动效果。
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初始状态下(分闸状态)时,即动触头1与静触头2位于分离状态时,隔弧片4位于动、静触头2之间,当动触头1转动的时候,第一支脚12朝向静触头2运动,此时第二支脚13转动,带动隔弧片4从动、静触头2之间反方向运动,保证第一支脚12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当动、静触头2连接时,隔弧片4位于动触头1的一侧上,此时即为合闸状态;当动、静触头2分离的时候,第一支脚12反方向转动,此时第二支脚13同样也运动,带动隔弧片4快速插入至动、静触头2之间,形成隔断电弧的效果,大大缩短燃弧时间,提高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和运行分断能力,同时提高断路器电气寿命。
除此之外,断路器内还设有脱扣模块,当检测到故障时,即实现脱扣功能带动动触头1运动,此为现有技术,故本实施例中不展开赘述。

Claims (10)

1.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头、静触头、触头支持、隔弧片以及操作机构,动触头相对于触头支持呈转动连接,动触头包括第一支脚以及第二支脚,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转动,静触头位于第一支脚运动轨迹上,第二支脚与隔弧片联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时,隔弧片运动至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隔弧片上设有固定孔,第二支脚伸入至固定孔内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支持,静触头穿过绝缘支持的一端固定,绝缘支持的另一端上设有通孔,隔弧片穿过通孔且相对通孔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绝缘支持上设有固定件,固定件与绝缘支持配合形成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触头支持上设有两个夹片以及凸台,动触头位于两个夹片内且与凸台呈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触头支持上套设有触头弹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灭弧室,灭弧室位于动触头的运动轨迹上,灭弧室内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灭弧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静触头上设有U型槽,U型槽内设有磁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操作机构上设有转轴,转轴与动触头联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转轴至少与一个动触头联动。
CN202121214590.XU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Active CN214797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4590.XU CN214797314U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4590.XU CN214797314U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97314U true CN214797314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99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14590.XU Active CN214797314U (zh) 2021-06-01 2021-06-01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97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29754B2 (ja) 低電圧サーキット・ブレーカ
CN100541697C (zh) 多极断路器
CN100517534C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触头系统
WO2014054654A1 (ja) スイッチ装置
US20230377824A1 (en) Quick tripping device and circuit breaker
US20230377825A1 (en) Operating mechanism of circuit breaker, and circuit breaker
CN108766805B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双断点动触头组件及触头装置
CN110896005A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信号反馈机构
CN214797314U (zh)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CN109494132B (zh) 一种双触点塑壳断路器
CN114783816B (zh) 一种断路器
CN108666164B (zh) 旋转式电气开关接触系统及旋转式电气开关
US9287060B2 (en) Conversion device for converting a mechanical position into an electric state
JP4119650B2 (ja) 回路遮断器
CN115036171A (zh) 中压开关装置
US11145472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system
CN109659207B (zh) 一种电阻突变式触头装置以及断路器
CN216250610U (zh) 一种断路器的弹簧式隔离灭弧机构
JP2573178B2 (ja) 圧縮ガス遮断器
CN220914143U (zh) 一种辅助触头
CN114121565A (zh) 一种断路器的弹簧式隔离灭弧机构
CN114639566B (zh) 开关
CN212411978U (zh) 快速分闸的断路器
CN218447618U (zh) 切换开关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
CN219610301U (zh) 用于快速开关的大电流导电动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