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1480U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91480U CN214791480U CN202121289063.5U CN202121289063U CN214791480U CN 214791480 U CN214791480 U CN 214791480U CN 202121289063 U CN202121289063 U CN 202121289063U CN 214791480 U CN214791480 U CN 2147914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conditioning
- air conditioner
- fre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属于空调技术领域。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新风出口组件和空调风出口组件,其中,机壳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包括新风出口和空调风出口,新风出口组件对应新风出口设置于机壳内,空调风出口组件对应空调风出口设置于机壳内,新风出口组件与空调风出口组件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形成中空腔,用于隔开室外新风和空调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实现了将室外新风和空调风分隔开,使得新风出口组件和空调风出口组件在彼此靠近的侧壁上不会产生温差,避免了凝露的产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通过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的制冷或制热,对室内环境中的空气温度进行调节,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目前,为了解决空调器使用过程中室内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的问题,在空调室内机中引入新风装置,在空调室内机的机壳上设置有新风出口,新风出口与空调风出口并排紧邻设置,通过新风装置将室外新风从新风出口引入至室内环境。
但当引入室内的新风与空调风存在温差,使得在新风出口与空调风出口紧邻设置处产生凝露,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使用过程中新风出口与空调风出口紧邻设置处产生凝露,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包括新风出口和空调风出口;新风出口组件,其对应新风出口设置于机壳内,用于引导室外新风流向新风出口;空调风出口组件,其对应空调风出口设置于机壳内,用于引导空调风流向空调风出口;其中,新风出口组件与空调风出口组件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形成中空腔,用于隔开室外新风和空调风。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新风出口组件和空调风出口组件设置有间隙,间隙形成中空腔,从而实现了将室外新风和空调风分隔开,使得新风出口组件和空调风出口组件在彼此靠近的侧壁上不会产生温差,避免了凝露的产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解决了空调室内机使用过程中新风出口与空调风出口紧邻设置处产生凝露,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中空腔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保温层。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保温层,分别对新风出口组件和空调风出口组件在彼此靠近的侧壁进行保温,减少了室外新风和空调风的温差,从而避免了新风出口组件和空调风出口组件在彼此靠近的侧壁上产生凝露,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中空腔相对的两侧壁延伸至开口处。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中空腔的两侧壁延伸到开口处,可以在新风和空调风在出风口处完全隔开。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出口组件包括:新风出风框,新风出风框与空调风出口组件之间形成中空腔;导风组件,其设置于新风出风框内,用于引导室外新风的出风方向。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新风出风框内设置导风组件,对室外新风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得室外新风通过新风出口时能够朝向空调风出口处流动,当其流动至空调风出口处时,能够随同从空调风出口流出的空调风同步输送至室内环境,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室外新风的扩散速度。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组件包括:导风叶片,其呈纵向设置于新风出风框内;驱动件,其与导风叶片连接,用于驱动导风叶片转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导风叶片具有多个,多个导风叶片沿横向依次并排设置于新风出风框内。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导风叶片,能够提高导风组件的导风效果,使得室外新风能够更准确的流动至空调风出口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风框大致呈矩形框状。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空调风出口组件包括:空调风出风框;隔板,其设置于空调风出风框内靠近新风出口组件的一侧上,隔板与新风出口组件形成中空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空调风出口的长度大于所述新风出口的长度。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其对应开口可调节设置于机壳上,用于调节室外新风和空调风的出风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新风出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
1、机壳;11、开口;111、空调风出口;112、新风出口;2、新风出口组件;21、新风出风框;3、空调风出口组件;31、空调风出风框;32、隔板;4、导风组件;41、导风叶片;5、导风板;6、中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空调器的工作原理为: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使用过程中新风出口与空调风出口紧邻设置处产生凝露,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1,其上设置有开口11,开口11包括新风出口112和空调风出口111;
新风出口组件2,其对应新风出口112设置于机壳1内,用于引导室外新风流向新风出口112;
空调风出口组件3,其对应空调风出口111设置于机壳1内,用于引导空调风流向空调风出口111;
其中,新风出口组件2与空调风出口组件3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形成中空腔6,用于隔开室外新风和空调风。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新风出口组件2和空调风出口组件3设置有间隙,间隙形成中空腔6,从而实现了将室外新风和空调风分隔开,使得新风出口组件2和空调风出口组件3在彼此靠近的侧壁上不会产生温差,避免了凝露的产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解决了空调室内机使用过程中新风出口与空调风出口紧邻设置处产生凝露,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参考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1、新风出口组件2、空调风出口组件3、导风组件4及导风板5,其中,新风出口组件2和空调风出口组件3均设置于机壳1内,导风组件4设置于新风出口组件2上,导风板5设置于机壳1上。
参考图2~图4,机壳1上设置有开口11,开口11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延伸,开口11包括新风出口112和空调风出口111,如图3中所示,左侧小的虚线框示意新风出口112,右侧大的虚线框示意空调风出口111。在当前实施例中,新风出口112和空调风出口111在横向连通,并且新风出口112位于空调风出口111的横向延长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新风出口112和空调风出口111也可以彼此隔开设置;而且新风出口112和空调风出口111的宽度也可不相同。
开口11大致呈矩形,新风出口组件2与空调风出口组件3并排设置于机壳1内,具体地说,新风出口组件2对应新风出口112设置于机壳1内,用于引导室外新风流向新风出口112,空调风出口组件3对应空调风出口111设置于机壳1内,用于引导空调风流向空调风出口111。新风出口组件2与空调风出口组件3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形成中空腔6,用于隔开室外新风和空调风,其中,空调风是指从空调风出口111吹出的风。
本实施例通过将新风出口组件2和空调风出口组件3设置有间隙,间隙形成中空腔6,从而实现了将室外新风和空调风分隔开,使得新风出口组件2和空调风出口组件3在彼此靠近的侧壁上不会产生温差,避免了凝露的产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解决了空调室内机使用过程中新风出口112与空调风出口111紧邻设置处产生凝露,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中空腔6的左右两侧壁向前延伸到开口11,从而通过中空腔6将新风和空调风在出风口处完全隔开。
继续参考图2~图4,新风出口组件2包括新风出风框21和导风组件4,新风出风框21对应新风出口112设置于机壳1内,其中,新风出风框21为一体成型件,新风出风框21两侧的侧板大致呈斜坡状,新风出风框21与空调风出口组件3之间形成中空腔6,具体地说,靠近空调风出口组件3的新风出风框21的侧板与空调风出口组件3之间形成中空腔6。导风组件4设置于新风出风框21内,用于引导新风的出风方向,具体地说,导风组件4转动设置于新风出风框21内,其中,导风组件4分别与新风出风框21的上顶板和下底板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新风出风框2内设置导风组件4,对室外新风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得室外新风通过新风出口时能够朝向空调风出口处流动,当其流动至空调风出口时,能够随同从空调风出口流出的空调风同步输送至室内环境,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室外新风的扩散速度。
具体地说,导风组件4包括导风叶片41和驱动件,导风叶片41呈纵向设置于新风出风框21内,具体地说,导风叶片41呈纵向转动设置于新风出风框21内,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导风叶片41连接,用于驱动导风叶片41转动。导风叶片41为多个,沿着机壳1的长度方向上,多个导风叶片41沿横向依次并排设置于新风出风框21内,更具体地说,多个导风叶片41均与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导风叶片41,能够提高导风组件4的导风效果,使得室外新风能够更准确的流动至空调风出口处。
参考图2,空调风出口组件3包括空调风出风框31和隔板32,空调风出风框31对应空调风出口111设置于机壳1内,空调风出风框31与新风出风框21并排设置,隔板32设置于空调风出风框31内靠近新风出口组件2的一侧上,具体地说,隔板32设置于空调风出风框31内靠近新风出风框21的一侧上,隔板32与新风出风框21形成中空腔,其中,隔板32可通过卡接、焊接等方式设置于空调风出风框31的一侧上,隔板32大致呈斜坡状。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说,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上,空调风出口111的长度大于新风出口112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中空腔6内左右侧壁上设置有保温层,本实施通过设置保温层,分别对新风出口组件2和空调风出口组件3在彼此靠近的侧壁进行保温,减少了室外新风和空调风的温差,从而避免了新风出口组件2和空调风出口组件3在彼此靠近的侧壁上产生凝露,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说,保温层具体可以是具有保温作用的保温棉,可在中空腔6的两个侧壁上粘贴保温棉进行保温,即在靠近隔板32的新风出风框21的侧板壁和隔板32的侧壁上粘贴保温棉对室外新风和空调风进行保温,进一步隔开室外新风和空调风。也可使用厚度大于等于中空腔6长度的保温棉填满整个中空腔6对室外新风和空调风进行保温,进一步隔开室外新风和空调风。
参考图1,导风板5对应开口11可转动连接于机壳1上,可打开或者关闭开口11,以及可调节室外新风和空调风的出风方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包括新风出口和空调风出口;
新风出口组件,其对应所述新风出口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用于引导室外新风流向所述新风出口;
空调风出口组件,其对应所述空调风出口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用于引导空调风流向所述空调风出口;
其中,所述新风出口组件与所述空调风出口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中空腔,用于隔开所述室外新风和所述空调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相对的两侧壁延伸至所述开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口组件包括:
新风出风框,所述新风出风框与所述空调风出口组件之间形成所述中空腔;
导风组件,其转动连接于所述新风出风框内,用于引导所述室外新风的出风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导风叶片,其呈纵向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框内;
驱动件,其与所述导风叶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导风叶片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叶片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导风叶片沿横向依次并排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框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框大致呈矩形框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风出口组件包括:
空调风出风框;
隔板,其设置于所述空调风出风框靠近所述新风出口组件的一侧上,所述隔板与所述新风出口组件成所述中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空调风出口的长度大于所述新风出口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导风板,其对应所述开口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89063.5U CN214791480U (zh) | 2021-06-09 | 2021-06-09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89063.5U CN214791480U (zh) | 2021-06-09 | 2021-06-09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91480U true CN214791480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702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89063.5U Active CN214791480U (zh) | 2021-06-09 | 2021-06-09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91480U (zh) |
-
2021
- 2021-06-09 CN CN202121289063.5U patent/CN2147914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92100B (zh) | 热交换系统和车辆制冷循环系统 | |
CN214949402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5585506A (zh) | 空调器 | |
CN111457481B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4791480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14659322B (zh) | 风冷冰箱 | |
CN214275976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506243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494938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00191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3310112A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001915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4791483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01750670U (zh) | 机柜空调器 | |
CN216244600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221240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65398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1548805U (zh) | 风管机 | |
CN213272836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3395581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21424962U (zh) | 风管机 | |
CN218864337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73736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17905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846292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1 Haixin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