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6786U - 一种改进型推窗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推窗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86786U
CN214786786U CN202022943473.9U CN202022943473U CN214786786U CN 214786786 U CN214786786 U CN 214786786U CN 202022943473 U CN202022943473 U CN 202022943473U CN 214786786 U CN214786786 U CN 214786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od
worm
shell
rivet
low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434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韦
范仲怡
纪佳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acific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isi Mould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isi Mould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isi Mould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434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86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86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86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推窗器,属于门窗领域,该推窗器包括壳体、可在壳体内折叠伸缩推动窗户旋转打开或关闭的剪叉机构以及转动安装在壳体上用于驱动剪叉机构伸出或收缩的蜗杆;壳体包括下壳体以及合盖在下壳体上的上壳体;剪叉机构包括铰接在下壳体上的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以及分别与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远离下壳体一端铰接的两个连杆,第一传动杆靠近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第二传动杆靠近下壳体的一端与蜗轮铰接;下壳体的内部对应蜗杆的一端开设有容孔,蜗杆远离容孔的一端设置有贯穿于上壳体、用于人工手持或机械摇把套接的夹持部。该推窗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特别适用于中高层建筑使用,适于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推窗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推窗器。
背景技术
窗户是房屋为了通风、采光而设计的一种通风采光结构。目前,窗户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水平移动式窗户,另一类是外开旋转式窗户;对于外开旋转式窗户而言,由于开窗需要人工手动伸出窗外进行开窗,对于中高层建筑来说,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窗户打开后需要使用辅助件进行支撑固定才能避免开窗后风力导致窗户晃动,使用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型推窗器,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型推窗器,包括壳体、可在所述壳体内折叠伸缩推动窗户旋转打开或关闭的剪叉机构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用于驱动所述剪叉机构伸出或收缩的蜗杆;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以及合盖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
所述剪叉机构包括铰接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远离所述下壳体一端铰接的两个连杆,所述第一传动杆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所述第二传动杆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端与所述蜗轮铰接;
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对应所述蜗杆的一端开设有容孔,所述蜗杆远离所述容孔的一端设置有贯穿于所述上壳体、用于人工手持或机械摇把套接的夹持部。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具有铆接柱,所述下壳体上对应所述铆接柱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所述铆接柱贯穿的铆接孔。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上具有用于支撑所述蜗杆远离所述容孔一端的第二支撑部,且所述蜗杆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杆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和所述蜗轮之间设置有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一铆钉,所述第二传动杆和所述蜗轮与所述第一铆钉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铆钉对应的定位槽。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杆交叉设置,且两个所述连杆的交叉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将两个所述连杆铰接的第二铆钉。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杆对应与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杆之间均设置有第三铆钉。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对应所述蜗杆远离所述容孔的一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开设有用于所述夹持部贯穿的穿孔;
所述蜗杆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垫片;
所述夹持部依次贯穿于所述垫片和所述穿孔并延伸至所述上壳体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上对应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杆的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端部位置处至少开设有一个用于螺钉贯穿的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连杆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夹。
该推窗器通过转动蜗杆,使得蜗轮带动传动杆和连杆伸出或收缩以达到开窗或关窗的目的,无需人工伸出窗外进行开窗和关窗,有效地解决目前外开旋转式窗户人工开窗或关窗存在的危险,同时可辅助对窗户进行支撑,代替目前窗户使用的支撑件,有效地避免风力吹动窗户导致窗户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改进型推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改进型推窗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改进型推窗器,包括壳体1、可在所述壳体1内折叠伸缩推动窗户旋转打开或关闭的剪叉机构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用于驱动所述剪叉机构伸出或收缩的蜗杆6;所述壳体1包括下壳体101以及合盖在所述下壳体1上的上壳体102;
所述剪叉机构包括铰接在所述下壳体101上的第一传动杆2、第二传动杆3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杆2和第二传动杆3远离所述下壳体1一端铰接的两个连杆4,所述第一传动杆2靠近所述下壳体1 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蜗杆6啮合的蜗轮5,所述第二传动杆3靠近所述下壳体1的一端与所述蜗轮5铰接;
所述下壳体101的内部对应所述蜗杆6的一端开设有容孔1011,所述蜗杆6远离所述容孔1011的一端设置有贯穿于所述上壳体102、用于人工手持或机械摇把套接的夹持部8。
使用时,通过人工手动或将机械摇把套在夹持部8上旋转夹持部 8,使得夹持部8带动蜗杆6旋转,通过蜗杆6带动蜗轮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杆2和第二传动杆3在壳体1上旋转,使得第一传动杆2和第二传动杆3远离壳体1的一端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带动两个连杆4靠近第一传动杆2和第二传动杆3的一端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开窗或关窗的目的,能够有效地代替人工进行开窗或关窗工作,避免人工手动伸出窗外进行开窗或关窗发生危险;另外,在开窗的同时,第一传动杆2、第二传动杆3和两个连杆4可以作为支撑部件对窗户进行辅助支撑,无需使用其他支撑部件,能够有效地避免风力吹动窗户导致窗户晃动。
其中,所述上壳体102上具有铆接柱,所述下壳体101上对应所述铆接柱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所述铆接柱贯穿的铆接孔105。
为了提高推窗器结构的稳定性,所述下壳体101上具有用于支撑所述蜗杆6远离所述容孔1011一端的第二支撑部1012,且所述蜗杆 6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12转动连接;所述上壳体102对应所述蜗杆6 远离所述容孔1011的一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撑部1021,所述第一支撑部1021开设有用于所述夹持部8贯穿的穿孔1022;所述蜗杆6 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10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21之间设置有垫片9;所述夹持部8依次贯穿于所述垫片9和所述穿孔1022并延伸至所述上壳体102的外部。利用容孔1011、第二支撑部1012、第一支撑部1021和垫片9对蜗杆6进行支撑,以保证蜗杆6运行的稳定性,从而使得蜗杆6带动蜗轮5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传动杆2和第二传动杆3旋转。
为了保证推窗器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第二传动杆3靠近所述下壳体1的一端和所述蜗轮5之间设置有与所述下壳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铆钉10,所述第二传动杆3和所述蜗轮5与所述第一铆钉10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铆钉10对应的定位槽1013。第二传动杆3和蜗轮5通过第一铆钉10安装在定位槽1013内,同时第二传动杆3和蜗轮5均可在第一铆钉10上旋转,从而使得第二传动杆3和第一传动杆2能够稳定的在壳体1上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两个连杆4能够随第一传动杆2和第二传动杆3运动实现折叠伸缩的功能,实现开窗或关窗的目的,两个所述连杆4交叉设置,且两个所述连杆4的交叉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将两个所述连杆4铰接的第二铆钉12;两个所述连杆4对应与所述第一传动杆2和所述第二传动杆3之间均设置有第三铆钉11。两个连杆4 分别通过一个第三铆钉11铰接在第一传动杆2和第二传动杆3的一端,且两个连杆4的交叉点通过第二铆钉12铰接,使得两个连杆4 能够分别在第一传动杆2和第二传动杆3上转动,同时两个连杆4之间能够做相互旋转做剪叉运动,实现伸缩的目的。
进一步的,为了有效地对第一传动杆2和第二传动杆3进行限制,使得剪叉机构在收缩状态下与壳体1保持平行,所述下壳体101上对应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传动杆2和所述第二传动杆3的限位块 103。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对推窗器进行安装,同时保证其安装的稳定性,所述下壳体101的端部位置处至少开设有一个用于螺钉贯穿的固定孔104;所述连杆4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夹7。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时,在窗框的边沿上开设定位槽,使得剪叉机构从框架内侧延伸至窗户一侧,通过连接夹7使得连杆4远离壳体1的一端铰接在窗户上,同时使用螺钉穿过固定孔104,并通过螺钉将壳体1固定在窗户框架上,进而完成推窗器的安装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改进型推窗器,包括壳体(1)、可在所述壳体(1)内折叠伸缩推动窗户旋转打开或关闭的剪叉机构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用于驱动所述剪叉机构伸出或收缩的蜗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下壳体(101)以及合盖在所述下壳体(1)上的上壳体(102);
所述剪叉机构包括铰接在所述下壳体(101)上的第一传动杆(2)、第二传动杆(3)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杆(2)和第二传动杆(3)远离所述下壳体(1)一端铰接的两个连杆(4),所述第一传动杆(2)靠近所述下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蜗杆(6)啮合的蜗轮(5),所述第二传动杆(3)靠近所述下壳体(1)的一端与所述蜗轮(5)铰接;
所述下壳体(101)的内部对应所述蜗杆(6)的一端开设有容孔(1011),所述蜗杆(6)远离所述容孔(1011)的一端设置有贯穿于所述上壳体(102)、用于人工手持或机械摇把套接的夹持部(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推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02)上具有铆接柱,所述下壳体(101)上对应所述铆接柱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所述铆接柱贯穿的铆接孔(10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推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01)上具有用于支撑所述蜗杆(6)远离所述容孔(1011)一端的第二支撑部(1012),且所述蜗杆(6)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12)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推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杆(3)靠近所述下壳体(1)的一端和所述蜗轮(5)之间设置有与所述下壳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铆钉(10),所述第二传动杆(3)和所述蜗轮(5)与所述第一铆钉(10)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铆钉(10)对应的定位槽(10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推窗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杆(4)交叉设置,且两个所述连杆(4)的交叉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将两个所述连杆(4)铰接的第二铆钉(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型推窗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杆(4)对应与所述第一传动杆(2)和所述第二传动杆(3)之间均设置有第三铆钉(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推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02)对应所述蜗杆(6)远离所述容孔(1011)的一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支撑部(1021),所述第一支撑部(1021)开设有用于所述夹持部(8)贯穿的穿孔(1022);
所述蜗杆(6)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10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21)之间设置有垫片(9);
所述夹持部(8)依次贯穿于所述垫片(9)和所述穿孔(1022)并延伸至所述上壳体(102)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推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01)上对应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传动杆(2)和所述第二传动杆(3)的限位块(10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推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01)的端部位置处至少开设有一个用于螺钉贯穿的固定孔(10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推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夹(7)。
CN202022943473.9U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改进型推窗器 Active CN214786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3473.9U CN214786786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改进型推窗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3473.9U CN214786786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改进型推窗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86786U true CN214786786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10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43473.9U Active CN214786786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改进型推窗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86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471416T3 (es) Ventana giratoria/abatible con un accionamiento por motor eléctrico con una cadena de empuje
CN203476047U (zh) 一种平开窗启闭装置
CN201518820U (zh) 新型多用途晴雨伞
CN214786786U (zh) 一种改进型推窗器
CN207331956U (zh) 幕墙抽屉式阳台
CN203308316U (zh) 玻璃幕墙开启窗
CN205654232U (zh) 推窗控制机构
CN2623822Y (zh) 自动上翻折叠门支架
CN208473561U (zh) 一种新型安全平开窗
CN214463569U (zh) 一种可以外展成阳台的窗户
CN215332232U (zh) 一种可自动开启的窗户结构
CN205445260U (zh) 一种开窗器
CN202706757U (zh) 一种用于平开门窗、悬窗的连杆启闭机构
CN207988741U (zh) 一种用于悬窗的四杆滑撑
CN215759872U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发电功能的光伏玻璃幕墙
CN111502472A (zh) 智能平开门及其自动开闭装置
CN209509885U (zh) 一种平推式手摇开窗器
CN217631954U (zh) 一种具有自动开合功能的铝合金窗
CN201137359Y (zh) 一种防水窗户开关结构
CN204960681U (zh) 一种移开一体式窗体结构
CN112780145A (zh) 一种可自动开启的窗户结构
CN214195959U (zh) 一种高窗启闭装置
JP2016089571A (ja) すべり出し窓用開閉装置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すべり出し窓
CN210768281U (zh) 一种冰箱嵌入式铰链弹簧机构
CN212507951U (zh) 内倒式平移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8

Address after: No. 408 Dongzhou Road, Dongji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Pacific Electromechan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00 zone B, first floor, building 4, No. 399, Dongye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WEILISI MOULD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