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6716U - 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86716U
CN214786716U CN202120711730.8U CN202120711730U CN214786716U CN 214786716 U CN214786716 U CN 214786716U CN 202120711730 U CN202120711730 U CN 202120711730U CN 214786716 U CN214786716 U CN 214786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body
casing
lock
padlock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1173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麦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Yuefong Mais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uefong Mais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uefong Mais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uefong Mais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1173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86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86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86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包括锁体本身,所述锁体本身的顶端设有锁耳,所述锁体本身的外壁设有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的内侧壁设有防尘薄膜,所述防水结构的外壁设有开锁感应结构,所述锁耳的表面套接设有管套,所述管套的两侧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内部设有垫圈,所述锁体本身的底端设有锁孔,本装置设有防水结构,可以防止锁体因长时间在处于露天环境中饱受风吹雨林,使锁体上的有孔的地方容易流进雨水和灰尘,从而导致锁体生锈,进而使挂锁失灵或不容易打开设有与锁体相配合的卡槽,设有卡槽、壳体和凸块,可以使得防水的效果更佳,设有密封圈,可以防止尘土的进入,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挂锁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挂锁一般为钥匙或机械式密码开锁的机械挂锁,对于钥匙开锁类挂锁,当光线昏暗时,难以准确找到钥匙入口,使用不便捷,而且钥匙丢失则无法开锁,对于机械式密码开锁,解决了钥匙丢失问题,但同样受制于光线,且易于破解,防盗性能差。目前,电子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研发出智能挂锁。现有智能挂锁采用密码开锁、指纹识别开锁、面部识别开锁、智能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环等)开锁,防盗性能和便捷性较传统的机械挂锁均有很大提升。
有的挂锁长期处于露天环境中饱受风吹雨林,锁体上的有孔的地方容易流进雨水和灰尘,时间长久之后极容易生锈,导致挂锁失灵或不容易打开,尤其当挂锁处于泥泞环境中,锁体上的钥匙孔极容易被堵塞,不易清除,开锁不方便,少部分现有的带锁壳的挂锁,此类挂锁的塑料锁壳均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上壳体上表面供挂耳穿过的通孔,由于挂耳和通孔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间隙,雨水和灰尘会顺着间隙流入锁壳内,从而导致锁体生锈;防护效果较差,下壳体底部与锁孔对应处的钥匙孔位虽然也设有锁孔盖,但其锁孔盖是与锁壳外部连接的,是向外掀起打开的锁孔盖,此类锁孔盖,在掀起打开一定次数后及容易折断和磨损,防尘效果不佳,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和使用者的要求,装置的可行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有的挂锁长期处于露天环境中饱受风吹雨林,锁体上的有孔的地方容易流进雨水和灰尘,时间长久之后极容易生锈,导致挂锁失灵或不容易打开,尤其当挂锁处于泥泞环境中,锁体上的钥匙孔极容易被堵塞,不易清除,开锁不方便,少部分现有的带锁壳的挂锁,此类挂锁的塑料锁壳均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上壳体上表面供挂耳穿过的通孔,由于挂耳和通孔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间隙,雨水和灰尘会顺着间隙流入锁壳内,从而导致锁体生锈;防护效果较差,下壳体底部与锁孔对应处的钥匙孔位虽然也设有锁孔盖,但其锁孔盖是与锁壳外部连接的,是向外掀起打开的锁孔盖,此类锁孔盖,在掀起打开一定次数后及容易折断和磨损,防尘效果不佳,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和使用者的要求,装置的可行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包括锁体本身,所述锁体本身的顶端设有锁耳,所述锁体本身的外壁设有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的内侧壁设有防尘薄膜,所述防水结构的外壁设有开锁感应结构,所述锁耳的表面套接设有管套,所述管套的两侧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内部设有垫圈,所述锁体本身的底端设有锁孔。
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为铰接,所述第一壳体的正面设有与所述锁体本身相配合的卡槽,所述锁体本身通过所述卡槽扣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由所述第二壳体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设有密封涂层,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之间设有环形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推块,所述推块与锁体本身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开锁感应结构包括推动器、锁紧扣和感应器,所述感应器通过所述推动器来控制所述锁紧扣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装置通过设有防水结构和防尘薄膜,可以防止锁体因长时间在处于露天环境中饱受风吹雨林,使锁体上的有孔的地方容易流进雨水和灰尘,从而导致锁体生锈,进而使挂锁失灵或不容易打开设有与锁体相配合的卡槽,这样可以使锁体卡接在第一壳体内,从而避免了锁孔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空气对锁体的腐蚀或氧化,延长了挂锁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2、本装置通过设有开锁感应结构和锁孔,可以使得锁体更好地推出感应,同时可以进一步的放置锁体本身生锈,延长锁体本身的使用寿命;通过设有管套和凸块可以形成相对密封的环境,锁体与锁耳之间通过环形凹槽、垫圈和环形凸块的相互配合对锁体和锁耳之间的连接部位进行密封,避免了外部环境中的水汽或灰尘从锁体和锁耳两者之间的连接处进入挂锁内部,从而导致挂锁生锈,使之无法开锁或开锁难度加大,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使用者和市场发展的需求,提高装置整体的可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凸块连接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
1、锁体本身;2、锁耳;3、防水结构;4、防尘薄膜;5、开锁感应结构;6、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卡槽;9、密封涂层;10、密封圈;11、管套;12、环形凹槽;13、垫圈;14、第一凸块;15、第二凸块;16、环形凸块;17、感应器;18、推动器;19、锁紧扣;20、锁孔;21、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包括锁体本身1,所述锁体本身1的顶端设有锁耳2,所述锁体本身1的外壁设有防水结构3,所述防水结构3的内侧壁设有防尘薄膜4,所述防水结构3的外壁设有开锁感应结构5,所述锁耳2的表面套接设有管套11,所述管套11的两侧设有环形凹槽12,所述环形凹槽12的内部设有垫圈13,所述锁体本身1的底端设有锁孔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结构3包括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所述第一壳体6与所述第二壳体7为铰接,所述第一壳体6的正面设有与所述锁体本身1相配合的卡槽8,所述锁体本身1通过所述卡槽8扣接在所述第一壳体6上,且由所述第二壳体7密封,可以使锁体卡接在第一壳体内,从而避免了锁孔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空气对锁体的腐蚀或氧化,有效地防止雨水等水汽的进入,延长了挂锁的使用寿命,使用效果更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6和所述第二壳体7的内侧壁设有密封涂层9,所述第一壳体6和所述第二壳体7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0,提高装置的密封性能,减少水汽和灰尘等物质的进入,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的趋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6的顶端设有第一凸块14,所述第二壳体7的顶端设有第二凸块15,所述第一凸块14和所述第二凸块15之间设有环形凸块16,避免了水汽从连接处的进入,方便开锁,有效地起到了防水的目的效果,使得装置的可行性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6的一侧设有推块21,所述推块21与锁体本身1相接触,推块可以将锁体本身推出,进而有利于保护装置不容易生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锁感应结构5包括推动器18、锁紧扣19和感应器17,所述感应器17通过所述推动器18来控制所述锁紧扣19的移动,可以确保装置感应的更加灵敏,使得智能锁应用更加的方便快捷,有利于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工作原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利用第一壳体和卡槽将锁体本身卡住,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减少锁体本身与空气的接触,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铰接,使得锁体本身更加的密封,同时,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扣合形成的环形凸块使得锁体本身与锁耳的连接部分密封,减少水汽的进入,设有的密封圈和密封涂层可以将装置整体进行一定的密封,减少水汽和灰尘的进入,当需要进行开锁或者关锁时可以通过感应器控制推动器进而控制锁紧扣的移动,更加的方便快捷。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装置通过设有防水结构和防尘薄膜,可以防止锁体因长时间在处于露天环境中饱受风吹雨林,使锁体上的有孔的地方容易流进雨水和灰尘,从而导致锁体生锈,进而使挂锁失灵或不容易打开设有与锁体相配合的卡槽,这样可以使锁体卡接在第一壳体内,从而避免了锁孔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空气对锁体的腐蚀或氧化,延长了挂锁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本装置通过设有开锁感应结构和锁孔,可以使得锁体更好地推出感应,同时可以进一步的放置锁体本身生锈,延长锁体本身的使用寿命;通过设有管套和凸块可以形成相对密封的环境,锁体与锁耳之间通过环形凹槽、垫圈和环形凸块的相互配合对锁体和锁耳之间的连接部位进行密封,避免了外部环境中的水汽或灰尘从锁体和锁耳两者之间的连接处进入挂锁内部,从而导致挂锁生锈,使之无法开锁或开锁难度加大,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使用者和市场发展的需求,提高装置整体的可行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本身(1),所述锁体本身(1)的顶端设有锁耳(2),所述锁体本身(1)的外壁设有防水结构(3),所述防水结构(3)的内侧壁设有防尘薄膜(4),所述防水结构(3)的外壁设有开锁感应结构(5),所述锁耳(2)的表面套接设有管套(11),所述管套(11)的两侧设有环形凹槽(12),所述环形凹槽(12)的内部设有垫圈(13),所述锁体本身(1)的底端设有锁孔(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3)包括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所述第一壳体(6)与所述第二壳体(7)为铰接,所述第一壳体(6)的正面设有与所述锁体本身(1)相配合的卡槽(8),所述锁体本身(1)通过所述卡槽(8)扣接在所述第一壳体(6)上,且由所述第二壳体(7)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6)和所述第二壳体(7)的内侧壁设有密封涂层(9),所述第一壳体(6)和所述第二壳体(7)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6)的顶端设有第一凸块(14),所述第二壳体(7)的顶端设有第二凸块(15),所述第一凸块(14)和所述第二凸块(15)之间设有环形凸块(1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6)的一侧设有推块(21),所述推块(21)与锁体本身(1)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锁感应结构(5)包括推动器(18)、锁紧扣(19)和感应器(17),所述感应器(17)通过所述推动器(18)来控制所述锁紧扣(19)的移动。
CN202120711730.8U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 Active CN214786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1730.8U CN214786716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1730.8U CN214786716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86716U true CN214786716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69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11730.8U Active CN214786716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86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8563A (zh) 一种基于nb-iot的智能电子井盖及控制方法
CN214786716U (zh) 一种智能挂锁防水结构
CN106351265B (zh) 一种智能井盖防盗系统
CN106134010B (zh) 面板安装的usb充电装置
WO2020077942A1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7200248U (zh) 多层防水外套
CN206573171U (zh) 一种超声波水表积分仪
CN109660110A (zh) 一种防爆防水电箱
CN211908058U (zh) 一种电表箱
CN207200249U (zh) 绝缘保护外套
CN207194662U (zh) 一种防尘防水金属挂锁
CN203353003U (zh) 一种改进型电子设备防水保护套
CN106896875A (zh) 一种能满足恶劣环境使用的pad设备
CN209312105U (zh) 一种基于NB-IoT技术智能集成型巡更巡检器
CN209170761U (zh) 无线通讯终端盒
CN207149517U (zh) 一种汽车充电桩专用保险丝护盖安装座
CN202918616U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726038Y (zh) 无线数字防盗报警装置
CN206205001U (zh) 一种智能井盖防盗系统
CN201699837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视频无线发射器
CN207370249U (zh) 具有锁止结构的雨伞手柄和带有这种手柄的雨伞
CN215819073U (zh) 防水阳光房控制器
CN220042412U (zh) 一种接口防水塞
CN205882603U (zh) 防水接线盒
CN216973501U (zh) 智能窨井盖防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