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6182U -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86182U
CN214786182U CN202120353690.4U CN202120353690U CN214786182U CN 214786182 U CN214786182 U CN 214786182U CN 202120353690 U CN202120353690 U CN 202120353690U CN 214786182 U CN214786182 U CN 214786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threaded hole
civil engineering
upright post
engineering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36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cheng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ncheng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cheng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ncheng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3536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86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86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86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防护组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柱对应设置,所述立柱竖直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立柱的侧壁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立柱上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本实用新型中,在两个立柱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杆,在两个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柔性材质制成的弹性件和具有一定强度的防护板组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两个连接杆分别嵌入设置两个立柱之间,并通过螺栓进行进一步的加固,便于拆卸和安装,更适用于土木工程施工时作为临时的防护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是指除房屋建筑以外,为新建、改建或扩建各类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等所进行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维护等各项技术工作及其完成的工程实体,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603892.9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右支撑腿,右支撑外框靠近上方的左侧转动连接有防护挡板,防护挡板正面的中间位置均匀且等间距设置有通风槽,支撑轴承的内部贯穿且转动连接有内传动螺纹杆,内传动螺纹杆底端的内部贯穿且螺纹连接有调整丝杆,调整丝杆延伸至驱动支撑外框的底端,右支撑外框内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重心检测传感器,右支撑外框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警报器,右支撑外框内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总控制器;
上述装置在具体实施时,防护挡板与支撑外框仅通过一根传动连轴进行连接,装置稳定性差,通过电机控制防护挡板的翻转,但当齿轮出现磨损,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脱离时,防护挡板失去防护效果,实用性差,且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建筑施工所选用的防护栏或防护墙通常需要便于安装,但上述防护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拆卸和安装,重复利用率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防护组件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柱对应设置,所述立柱竖直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立柱的侧壁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立柱上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邻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
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弹性件和挡板,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面嵌入至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立柱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于两侧所述立柱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若干所述弹性件,若干所述弹性件均匀间隔排布,所述弹性件的外部覆盖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连通,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部适配设置有同一个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轴线与所述立柱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还开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四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连通,所述第四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部适配设置有同一个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杆嵌入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固定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两个立柱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杆,在两个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柔性材质制成的弹性件和具有一定强度的防护板组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两个连接杆分别嵌入设置两个立柱之间,并通过螺栓进行进一步的加固,便于拆卸和安装,更适用于土木工程施工时作为临时的防护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逆时针”、“顺时针”“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00和防护组件200,支撑组件100与防护组件200通过螺栓连接;
如图1-4所示,具体实施时,支撑组件100用于对整体提供支撑,使得装置可以竖直的利于使用场景的平面上,支撑组件100和防护组件200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土木工程施工时用于作为临时的防护。
支撑组件100包括底座101和立柱102,底座101与立柱102对应设置,立柱102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101的顶部,立柱102的侧壁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103,立柱102上与第一凹槽103相邻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04,第一螺纹孔104与第一凹槽103连通,防护组件200包括第一连接杆201、第二连接杆202、弹性件203和挡板204,第一连接杆201的端面嵌入至第一凹槽103的内部,第一连接杆201与立柱102螺栓连接,第二连接杆202与第一连接杆201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杆202的两端分别于两侧立柱102螺栓连接,第一连接杆201两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三螺纹孔106,第三螺纹孔106与第一螺纹孔104连通,第三螺纹孔106与第一螺纹孔104的内部适配设置有同一个螺栓;
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时,底座101的顶部表面与立柱102的端部固定连接,从而保证立柱的稳定性,底座10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用于与地面进行固定,两组支撑组件100呈对称设置,两个支撑组件100之间连接防护组件200,第一连接杆201的两端形成有凸起,第一连接杆201两端的凸起出可分别嵌入至两侧的第一凹槽103的内部,通过第一凹槽103对第一连接杆201形成卡接,此时立柱102上的第一螺纹孔104和第三螺纹孔106通过螺栓连接,进行进一步的固定,第二连接杆202与第一连接杆平行设置,分别设置于立柱102侧壁的两端,从而对整体进行进一步的加固,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第一连接杆201与第二连接杆202之间设置有若干弹性件203,若干弹性件均匀间隔排布,弹性件203的外部覆盖有挡板204,挡板204的两侧分别于第一连接杆201和第二连接杆202连接;
如图1-4所示,具体实施时,弹性件203所组成的网状结构均匀的设置于两个挡板204之间,两个挡板204具有一定的强度,当本装置用于市政施工,立于道路两侧时,当出现意外情况,如:车辆与防护装置发生碰撞时,此时挡板204进行初步的阻挡吸收撞击力产生的能量,当力度过大导致档案204碎裂时,若干弹性件203组成的弹性网状结构可进一步的进行吸能,减小缓冲的力度,此时另一侧的挡板受力,进行第三次减缓冲击力,从而避免由于意外导致车辆落入正在施工的沟渠或坑道中,通过防护装置的吸能效果可一定程度的对车辆内的人员形成保护,同时,挡板的表面还贴有条带状的反光条,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警示灯,可以在光线不好时对过往的车辆进行提醒。
进一步的,立柱10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05,第二螺纹孔105的轴线与立柱102相同,第一连接杆201的两端还开设有第四螺纹孔107,第四螺纹孔107与第二螺纹孔105连通,第四螺纹孔107与第二螺纹孔105的内部适配设置有同一个螺栓;
如图1-3所示,第二螺纹孔105和第四螺纹孔107的内部通过同一个螺栓进行连接,从而对第一连接杆201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进一步的,立柱102靠近底座10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08,第二连接杆202嵌入设置于第二凹槽108的内部,第二连接杆202嵌入至第二凹槽108的内部,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装置底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杆201的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固定耳,固定耳可用于绑扎接地的锚具用于进一步的固定,或通过绳索加装配重对立柱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地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100)和防护组件(200),所述支撑组件(100)与所述防护组件(200)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100)包括底座(101)和立柱(102),所述底座(101)与所述立柱(102)对应设置,所述立柱(102)竖直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101)的顶部,所述立柱(102)的侧壁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凹槽(103),所述立柱(102)上与所述第一凹槽(103)相邻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04),所述第一螺纹孔(104)与所述第一凹槽(103)连通;
所述防护组件(200)包括第一连接杆(201)、第二连接杆(202)、弹性件(203)和挡板(204),所述第一连接杆(201)的端面嵌入至所述第一凹槽(103)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201)与所述立柱(102)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02)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0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202)的两端分别于两侧所述立柱(102)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20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02)之间设置有若干所述弹性件(203),若干所述弹性件均匀间隔排布,所述弹性件(203)的外部覆盖有所述挡板(204),所述挡板(204)的两侧分别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0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0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01)两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三螺纹孔(106),所述第三螺纹孔(106)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04)连通,所述第三螺纹孔(106)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04)的内部适配设置有同一个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05),所述第二螺纹孔(105)的轴线与所述立柱(102)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01)的两端还开设有第四螺纹孔(107),所述第四螺纹孔(107)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05)连通,所述第四螺纹孔(107)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05)的内部适配设置有同一个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2)靠近所述底座(10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08),所述第二连接杆(202)嵌入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08)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01)的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固定耳。
CN202120353690.4U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 Active CN214786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3690.4U CN214786182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3690.4U CN214786182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86182U true CN214786182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52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3690.4U Active CN214786182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861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59620U (zh) 一种桥梁拆除施工用防护围栏
CN214786182U (zh) 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防护装置
CN210031565U (zh) 一种预防落石二次冲击的棚顶构件及棚洞结构
CN111719469A (zh) 一种公路中央防撞隔离护栏装置
CN210530504U (zh) 建筑工地多功能防护栏杆
CN214613807U (zh) 一种公路桥梁施工用防护桥墩
CN210217747U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拱顶施工辅助装置
CN205296792U (zh) 一种升降式脚手架
CN210404414U (zh) 一种户外电气柜的防护结构
CN213448207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限高装置
CN107035222A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围栏
CN207568333U (zh) 一种经济环保、可重复倒用的装配式钢制围挡及围挡组件
CN207484362U (zh) 一种抗冲击的安全防护装置
CN213267632U (zh) 一种公路用防撞护栏过渡板
CN21592585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可防范地震梯形堤坝
CN213269281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节能环保施工围挡
CN216840987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围栏
CN219605036U (zh) 一种塔吊定型化围栏装置
CN211818640U (zh) 一种土建围挡装置
CN215758637U (zh) 一种新型公路工程小型水泥桩
CN210563281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CN213204138U (zh) 一种房建地基开挖防坍塌用防护架
CN220100938U (zh) 一种安全护栏
CN210636299U (zh) 一种道路桥梁工程防护装置
CN219491952U (zh) 一种施工现场用安全防护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