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61383U - 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61383U
CN214761383U CN202120618249.4U CN202120618249U CN214761383U CN 214761383 U CN214761383 U CN 214761383U CN 202120618249 U CN202120618249 U CN 202120618249U CN 214761383 U CN214761383 U CN 214761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rve root
pipe
handle
separation blad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82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显明
屈波
滕长青
刘青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tuzi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Fantuzi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tuzi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Fantuzi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182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61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61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61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为具有上端和下端的圆筒体,所述管体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管体的下端固定有铆齿和对称的神经根挡片,所述神经根挡片沿管体的轴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铆齿位于神经根挡片之间一侧的中部。本实用新型在手术时更方便单人稳住套管,能够更稳定地挡住神经根,避免神经根损伤,同时也便于内窥镜放入观察而不影响镜子和管壁的闭合性。

Description

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
背景技术
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将微创作为首选的治疗策略。在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手术中,椎间融合术具有重要地位,而椎间融合术的关键是放置椎间融合器。由于开放手术具有足够的手术视野因而可以放置任何型号的融合器。但对于微创手术而言,由于视野有限,因此术者通常采用工作套管与内镜配合进行手术。但目前的工作套管存在着操作空间小、处理速度慢、手术时间长以及不方便单人稳住套管的技术问题。另外,目前的工作套管还容易在使用工具处理间盘和终板时打滑,进而导致发生神经根损伤的手术意外。
另外,公开号CN112120744A的文献在2020年12月25日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包括:管体、夹层和把手,管体呈中空的管状结构,管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口和出口管体的外径由管体靠近进口的一端到管体靠近出口的一端逐渐缩小,夹层沿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管体内,把手固定安装于管体靠近进口的一端,管体的内部通过夹层分割为工作通道和内镜通道,工作通道设置于内镜通道的上方,工作通道用于放置手术器械,内镜通道用于放置椎间孔镜。该技术能够减少放置过程中对患者造成额外损伤,提高安全性;能实现全程可视化置入椎间融合器,操作更加简便、灵活,降低手术难度,提高了脊柱手术的成功率。但在实际应用中,该种结构的套管仍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套管前端针对相对狭窄的间隙无法实现插入间盘而达到稳定,且不利于对神经根形成有效保护。
2、由于内镜自身就带有进出水口,因此其另外单独设置进出水结构导致产品结构较为复杂。
3、由于其前端狭窄,导致手术过程中如需要使用较大高度融合器时无法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本实用新型在手术时更方便单人稳住套管,能够更稳定地挡住神经根,避免神经根损伤,同时也便于内窥镜放入观察而不影响镜子和管壁的闭合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为具有上端和下端的圆筒体,所述管体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管体的下端固定有铆齿和对称的神经根挡片,所述神经根挡片沿管体的轴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铆齿位于神经根挡片之间一侧的中部。
所述神经根挡片由管体的管壁轴向向外延伸形成。
所述铆齿为三角形结构,由管体的管壁向外凸出形成。
所述把手为块状体,其四周设有两外凸弧形边和两内凹弧形边,两内凹弧形边分别对应位于神经根挡片的两侧;其上表面设有与铆齿相对应的指示标志;其中部设有通孔,所述把手通过通孔固定在管体的上端。
所述的套管还包括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为圆筒体,转接管的一端固定有帽体,另一端用于通过管体的上端插入管体中。
所述帽体为环形结构。
所述帽体一体成型在转接管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手在手术时更方便单人稳住套管。通过对称设置在管体下端的神经根挡片能够更稳定地挡住神经根,避免手术时神经根受到损伤;铆齿在使用时能够铆在椎体后壁,其优点在于能够稳定套管而不滑动,有效地降低了神经根损伤风险。将铆齿设置在神经根挡片之间一侧的中部,其优点在于可随时调换套管的位置。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特定结构的套管,能够在相对狭窄的间隙实现间盘的稳定插入,并能够对神经根形成有效保护,还能够实现在需要使用较大高度的融合器。
2、本实用新型采用将管体管壁轴向向外延伸的方式形成神经根挡片,既便于套管的快速制备,又具有能够有效挡住神经根的优异效果。
3、本实用新型铆齿设为三角形结构,其优点在于能够更快速的打进椎体后壁皮质骨。
4、本实用新型把手设置有包括两外凸弧形边和两内凹弧形边的结构,更便于术者握持,使得术者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同时将内凹弧形边分别对应设置在神经根挡片的两侧以及在其上表面设置与铆齿相对应指示标志的结构,更方便术者清楚前端插入部位的解剖结构方向。
5、本实用新型还另外设计了与管体相配合的转接管,通过转接管使得套管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椎间融合器,提高了套管的通用性和快速更换特性。另外,也便于内窥镜放入观察而不影响镜子和管壁的闭合性。
6、本实用新型可不绑定融合器,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椎间融合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套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套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套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套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管体,2、把手,3、铆齿,4、神经根挡片,5、外凸弧形边,6、内凹弧形边,7、转接管,8、帽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如图1-3所示,其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为具有上端和下端的圆筒体,所述管体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把手2,所述把手2为块状体,其四周设有两对称的外凸弧形边5和两对称的内凹弧形边6,外凸弧形边5与内凹弧形边6之间圆弧过渡,且两内凹弧形边分别对应位于神经根挡片的两侧。其上表面设有指示标志(图中未示出),该指示标志与铆齿相对应,指示标志可为任意形状,操作时方便术者清楚前端插入部位的解剖结构方向。其中部设有通孔,该通孔的内径与管体1上端的外径相适配。实际组装时,把手2通过通孔固定在管体1的上端。所述管体1的下端固定有铆齿3和对称的神经根挡片4,所述神经根挡片4的数量优选为2片,所述神经根挡片4沿管体1的轴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铆齿3位于神经根挡片4之间一侧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神经根挡片4由管体1的部分管壁轴向向外延伸形成,且神经根挡片4与管体1的下端端面之间弧形过渡。所述铆齿3为三角形结构,由管体1的管壁向外凸出形成。
本实施例所述套管目前已生产并准备开始使用,其中一种规格的套管的具体参数为:套管的整体长度为110mm左右,神经根挡片4的长度为6mm左右,神经根挡片4的宽度为5.2mm左右,铆齿3的底部宽度为3mm左右,铆齿3的高度为3.3mm左右,把手2的厚度为5mm左右,管体1的管壁厚度为1.6mm左右,管体1的平均内径为12.4mm左右。当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节套管的各部位尺寸规格。
本实施例在实际使用时的实施原理为:
先使管体1顺着扩张管进入手术区域,控制神经根挡片4插入间盘,并使铆齿3固定在椎体后壁,使内凹弧形边6对应神经根挡片4方向,设有指示标志的外凸弧形边5对应铆齿3方向,这样在体外就能清楚辨别体内位置,其形成的一个保护工作范围可以安全轻松进行椎间隙处理和融合器的置入。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内窥镜使用,本实施例设置了与套管配合使用的转接管7,如图4-5所示,所述转接管7为圆筒体,转接管7的一端固定有帽体8,该帽体8为环形结构,通过一体成型在转接管7上;转接管7的另一端用于通过管体1的上端插入管体1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管7的具体参数为:转接管7的长度为40mm左右,转接管7的管壁厚度为2mm左右,转接管7的平均内径为10.2mm左右,帽体8的厚度为3mm左右。当然,还可根据实施例1的套管尺寸变化调节转接管的各部位尺寸规格
本实施例在实际使用时的实施原理为:
将神经根挡片4插入体内达到椎体后壁间盘位置后,如果进一步需要在镜下处理或观察椎间盘和终版,此时将与内镜尺寸相匹配的转接管7插入套管,再通过转接管7插入内镜,然后就可以在镜下完成各种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所公开的所有特征、或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任何方式组合。

Claims (7)

1.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为具有上端和下端的圆筒体,所述管体(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把手(2),所述管体(1)的下端固定有铆齿(3)和对称的神经根挡片(4),所述神经根挡片(4)沿管体(1)的轴向方向向外延伸,所述铆齿(3)位于神经根挡片(4)之间一侧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根挡片(4)由管体(1)的管壁轴向向外延伸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齿(3)为三角形结构,由管体(1)的管壁向外凸出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为块状体,其四周设有两外凸弧形边(5)和两内凹弧形边(6),两内凹弧形边(6)分别对应位于神经根挡片(4)的两侧;其上表面设有与铆齿(3)相对应的指示标志;其中部设有通孔,所述把手(2)通过通孔固定在管体(1)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还包括转接管(7),所述转接管(7)为圆筒体,转接管(7)的一端固定有帽体(8),另一端用于通过管体(1)的上端插入管体(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8)为环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8)一体成型在转接管(7)上。
CN202120618249.4U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 Active CN214761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8249.4U CN214761383U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8249.4U CN214761383U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61383U true CN214761383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67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8249.4U Active CN214761383U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613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9726491T2 (de) Knochenchirurgisches Werkzeug zum Halten eines Hohlraums, chirurgisches Werkzeug zum Halten eines Hohlraums, System für die endoskopische Chirurgie mit Verwendung eines Werkzeugs zum Halten eines Hohlraums
US874741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one anchor removal
CA2410126C (en) Vertebral endplate chisel
AU2003257506B2 (en) Biopsy device handle assembly
DE60104286T2 (de) Besteck zur vorbereitung des zwischenwirbelraums
DE602004008024T2 (de) Geräte zum minimal-invasiven Fräsen von Knochen
US7722618B2 (en) Method and instrumentation for 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
DE60020851T2 (de) Minimal invasives instrumentarium für eine posteriore zwischenwirbelsäulenkorrektur
US20020107523A1 (en) Medical impacting device and system
EP1958576A2 (en) Double cut shaver
US6283968B1 (en) Posterior laminectomy procedure
JP2018515267A (ja) 手術用ドリルの軸方向のストップゲージ及びジグガイド
US20150297247A1 (en) Surgical Tool
CN214761383U (zh) 一种脊柱内窥镜用套管
CN200973739Y (zh) 椎间盘纤维环套筒切开刀
US11759233B2 (en) Optical cannula
EP3370628B1 (en) Rotary cutter for preparing the femur bone for a resurfacing hip implant
CN209808479U (zh) 交换棒及髋关节镜手术系统
CN216495533U (zh) 用于微创手术的可视铰刀
CN214231398U (zh) 一种双通道工作套管
CN213249810U (zh) 一种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测量骨性开窗口大小的工具
CN212466095U (zh) 手柄、环锯和内衬杆以及组配式环锯
US9883872B2 (en) Adjustable reaming device having a discretely positionable stop element
CN210541661U (zh) 脊柱内窥镜侧向套管用空心同轴潜入式手柄
CN209332199U (zh) 一种膝关节镜手术剥离导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