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6067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60678U CN214760678U CN202120346245.5U CN202120346245U CN214760678U CN 214760678 U CN214760678 U CN 214760678U CN 202120346245 U CN202120346245 U CN 202120346245U CN 214760678 U CN214760678 U CN 2147606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t air
- pot body
- shielding
- generating device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68988 Glycine ma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469 Glycine max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3615 Thermal bur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96 flavor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34 flavo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1760 high fev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4 precipi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锅体;设置于煲体;热风发生装置,设置于煲体,热风发生装置具有热风出口;加热装置,设置在煲体或者锅体上;遮挡件,可枢转地设置在热风出口处,并具有遮挡热风出口的遮挡位置以及避让热风出口的打开位置,热风发生装置工作时,通过热风使遮挡件由遮挡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热风发生装置停止工作时,遮挡件在重力作用下转动至遮挡位置;限位部,设置在热风出口处,限位部能够限制遮挡件朝向热风发生装置的内部移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加热件容易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具有空炸以及蒸煮的功能。其中,实现空炸功能的结构包括风机和加热件,风机将空气吹至加热件处,经过加热件形成热风吹至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实现蒸煮的功能的结构包括水箱和与水箱连通的蒸汽发生器,通过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喷入至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
但是,在实现蒸煮的功能的过程中,蒸汽容易进入至加热件内,使得加热件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加热件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锅体;设置于煲体;热风发生装置,设置于煲体,热风发生装置具有热风出口;加热装置,设置在煲体或者锅体上;遮挡件,可枢转地设置在热风出口处,并具有遮挡热风出口的遮挡位置以及避让热风出口的打开位置,热风发生装置工作时,通过热风使遮挡件由遮挡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热风发生装置停止工作时,遮挡件在重力作用下转动至遮挡位置;限位部,设置在热风出口处,限位部能够限制遮挡件朝向热风发生装置的内部移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具有烘烤模式和蒸煮模式。当用户使用烘烤模式时,热风发生装置吹出的热风可以使遮挡件进行转动,以使遮挡件切换至避让热风出口的打开位置。热风进入至锅体中,对锅体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当用户使用蒸煮模式时,热风发生装置停止工作时,热风出口不会吹出热风,遮挡件在重力作用下转动至遮挡位置,加热装置工作,锅体内产生蒸汽,由于在热风出口处设置了限位部,限位部能够限制遮挡件朝向热风发生装置的内部移动,使得遮挡件保持在遮挡位置,蒸汽无法进入至热风出口内,进而蒸汽也无法进入至热风发生装置的内部,避免热风发生装置内进入蒸汽导致损坏。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加热件容易损坏的问题。
进一步地,限位部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在热风发生装置的出风方向上位于遮挡件的上游,限位件与遮挡件限位配合;或者,遮挡件具有转轴,限位部包括套设在转轴上的扭簧,扭簧与遮挡件限位配合;或者,限位部包括设置在遮挡件的自由端的阻尼件,阻尼件与热风出口限位配合。在上述的结构中,限位件、扭簧或者阻尼件能够对遮挡件进行限位,防止遮挡件朝向热风发生装置的内部继续移动,以使遮挡件稳定地保持在遮挡位置。
进一步地,热风发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煲体上的导风罩,热风出口设置在导风罩内,遮挡件的上端与导风罩的内壁枢转连接。在上述的结构中,遮挡件的上端受到枢转结构的约束,能够相对于导风罩的内壁转动,遮挡件的下端没有受到约束,在重力的作用下,遮挡件的下端受重力下垂,便于遮挡件与限位部限位配合以保持在遮挡位置。
进一步地,限位部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在热风发生装置的出风方向上位于遮挡件的上游,限位件设置在导风罩的底壁上,遮挡件的下端与限位件止挡配合。在上述的结构中,在锅体内产生蒸汽,当蒸汽量较多时会推动遮挡件向热风出口方向摆动,遮挡件的下端与限位件止挡配合能够限制限位件的下端继续摆动,避免遮挡件与导风罩的内壁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以保证遮挡件能够有效地遮挡热风出口。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设置在锅体上,煲体还包括设置在煲体上的第一耦合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件以及与加热件连接的第二耦合器,热件能够直接对锅体加热,便于锅体对食材进行烹饪。同时,为了使加热件上能够通电,第一耦合器能够与第二耦合器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煲体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侧立部,热风发生装置位于侧立部内,锅体放置在底座上。在上述的结构中,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外壳结构而言,底座的上方与侧立部相对空间内没有连接任何结构,大大节省的材料,降低了成本,同时,使得烹饪器具整体简洁。这样,在盖体打开,从底座上取放锅体的过程中,锅体的外侧具有较大的避让空间,锅体既可以从横向方向又可以从竖直方向还可以从倾斜方向进行操作,大大缩短了取放锅体的时间,提高了便捷性,以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在第一风道结构吸风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较大的吸力,为了避免进风口吸入厨房物品,热风发生装置还包括与热风出口连通的进风口,进风口设置在侧立部朝向锅体的侧壁上。在上述的结构中,锅体能够隔离进风口和厨房物品,便于进风口能够顺畅地进风。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进风口能够从能够煲体和锅体的侧壁之间顺畅地进风,煲体和锅体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以使侧立部的侧壁和锅体的侧壁之间形成过流间隙。
进一步地,热风发生装置包括:第一风道结构,设置在煲体内;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发热件,壳体与第一风道结构连通,热风发生装置还包括导风罩,导风罩罩设在壳体上。当烹饪器具采取烘烤模式时,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流经第一风道结构、壳体以及导风罩,空气流经壳体时被发热件加热,形成热风并最终经热风出口吹入至锅体内,对食物进行加热,实现烘烤功能。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及设置在盖体内的第二风道结构,盖体盖设在煲体上,第二风道结构与热风出口连通。在上述的结构中,经过热风出口的热风能够沿第二风道结构形成的导风路径顺利地进入至锅体内。
进一步地,锅体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内锅,加热装置设置在内锅上。在上述的结构中,在烹饪器具烹饪食材的过程中,加热装置贴住内锅,加热装置与内锅之间没有间隙,使得加热装置能直接对内锅进行加热,导热效果好,内锅升温速度更快。在烹饪器具完成烹饪后,将锅体取出后,由于内锅的外侧有外壳保护,外壳能够阻断内锅向外散发的热量,避免直接与用户接触,进而避免烫伤用户。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配合的搅拌结构,驱动电机设置在煲体上,搅拌结构可转动地穿设在锅体上。在上述的结构中,在驱动电机转动时,能够带动搅拌结构转动,搅拌结构转动能够对锅体内食材进行搅拌,使得食材受热更加地均匀。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在锅体内的支撑件,支撑件可拆卸地放置在锅体内。在上述的结构中,支撑件上能够放置食材,以使食材与锅体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隔。当支撑件为蒸盘、蒸板或者蒸笼时,便于在锅体内加入水,烹饪器具实现蒸煮功能,当支撑件烤板、烤盘、炸盘或者炸板时,食材上的油脂能够沉淀在锅体的底部,实现分离食材与油脂的作用,烹饪器具实现烘烤功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遮挡件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遮挡件处于遮挡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移除锅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1的盖体打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煲体;112、底座;113、侧立部;114、进风口;115、限位件;116、定位凹部;12、锅体;121、外壳;122、内锅;123、定位凸部;13、第一耦合器;20、第一风道结构;21、热风出口;22、风机;24、导风罩;30、发热装置;31、壳体;32、发热件;40、加热装置;41、加热件;42、第二耦合器;50、遮挡件;60、驱动电机;61、枢轴;62、连接套;70、搅拌结构;80、支撑件;90、盖体;91、盖体本体;92、第二风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煲体11、锅体12、热风发生装置、加热装置40、遮挡件50以及限位部。锅体12设置于煲体11。热风发生装置设置于煲体11。热风发生装置具有风机22以及热风出口21。加热装置40设置在煲体11或者锅体12上。遮挡件50可枢转地设置在热风出口21处,并具有遮挡热风出口21的遮挡位置以及避让热风出口21的打开位置。热风发生装置工作时,通过热风使遮挡件50由遮挡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热风发生装置停止工作时,遮挡件50在重力作用下转动至遮挡位置。限位部,设置在热风出口处,限位部能够限制遮挡件50朝向热风发生装置的内部移动。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具有烘烤模式和蒸煮模式。当用户使用烘烤模式时,热风发生装置吹出的热风可以使遮挡件50进行转动,以使遮挡件50切换至避让热风出口21的打开位置。热风进入至锅体12中,对锅体12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当用户使用蒸煮模式时,热风发生装置停止工作时,热风出口21不会吹出热风,遮挡件50在重力作用下转动至遮挡位置,加热装置40工作,锅体12内产生蒸汽,由于热风出口51处设置了限位部,限位部能够限制遮挡件50朝向热风发生装置的内部移动,使得遮挡件50保持在遮挡位置,蒸汽无法进入至热风出口21内,进而蒸汽也无法进入至热风发生装置内,避免热风发生装置内进入蒸汽导致损坏。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加热件容易损坏的问题。
遮挡件可以是遮挡片或者遮挡板或者百叶窗。在本实施例中,风机22的进口与进风口114连通,风机22的出口与热风出口2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热风发生装置包括发热件32,空气经过发热件32后产生热风,从热风出口21吹出。热风发生装置的内部是指发热件32所在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热风发生装置和加热装置实现不同的烹饪模式。具体地,加热装置实现了锅体的底部加热,进而能够产生蒸汽实现蒸煮模式,热风发生装置设置在煲体的侧部,对空气进行加热,产生热风实现烘烤模式。
当然,在其他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加热装置设置在煲体上。
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部包括限位件115,限位件115在热风发生装置的出风方向上位于遮挡件50的上游,限位件115与遮挡件50限位配合。需要说明的是,限位件115在热风发生装置的出风方向上位于遮挡件50的上游,是指热风发生装置吹出的热风先经过限位件115后,再经过遮挡件50。由于在热风发生装置的出风方向的上游设置了限位件115,限位件115能够对遮挡件50进行限位,防止遮挡件50朝向热风发生装置的内部继续移动,以使遮挡件50稳定地保持在遮挡位置。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遮挡件具有转轴,限位部包括套设在转轴上的扭簧,扭簧与遮挡件限位配合。扭簧包括两个扭臂,一个扭臂抵接在热风出口的侧壁或者底壁上,另一个扭臂竖直设置,能够对遮挡件进行限位。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限位部包括设置在遮挡件的自由端的阻尼件,阻尼件与热风出口限位配合。阻尼件可以是硅胶件。阻尼件可以与遮挡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为分体结构。阻尼件与热风出口限位配合是指阻尼件能够抵接在热风出口的侧壁或者底壁上,进而实现热风出口对遮挡件的限位。
如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热风发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煲体11上的导风罩24,热风出口21设置在导风罩24内。导风罩24的设置便于将热风出口21处的热风引到锅体12的锅口处。遮挡件50的上端与导风罩24的内壁枢转连接。热风出口21直接与导风罩24连通,这样,经发热装置30加热产生的热风能够经导风罩24进入至锅体12内。同时,导风罩24的设置也缩短了热风出口21与锅体12连通的距离,减少了热风沿程中产生的热量损失,保证有较多的热量吹向食材。遮挡件50设置在导风罩24内。这样,遮挡件50处于遮挡位置时,位于导风罩24内的遮挡件50能够分隔热风出口21和导风罩24,以形成两个独立的空间,避免蒸汽进入热风发生装置内。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装置30包括发热罩及设置在发热罩内的发热丝,发热罩穿设于热风出口21。当然,发热丝可以替换成发热盘或者卤素管。但是,相比于发热盘或者卤素管发热而言,当使用发热丝发热时,发热丝的表面积更大,被风机吹走的热量更多,进一步能够提高烹饪器具的加热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22为离心风机,当然,风机还可以是轴流风机。
如图3和图6所示,遮挡件50的上端与导风罩24的内壁通过枢转结构连接。这样,遮挡件50的上端受到枢转结构的约束,能够相对于导风罩24的内壁转动,遮挡件50的下端没有受到约束,在重力的作用下,遮挡件50的下端受重力下垂,便于遮挡件50与限位件115限位配合以保持在遮挡位置。
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枢转结构包括枢轴61和套设在枢轴61外的连接套62,连接套62设置在遮挡件50的上端上,枢轴61设置在导风罩24的内壁上。枢轴61和连接套62的配合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当然,在其他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枢轴设置在遮挡件的上端上,连接套设置在导风罩的内壁上。
如图3和图6所示,限位部包括限位件115,限位件115在热风发生装置的出风方向上位于遮挡件50的上游,限位件115设置在导风罩24的底壁上。遮挡件50的下端与限位件115止挡配合。在锅体12内产生蒸汽,当蒸汽量较多时会推动遮挡件50向热风出口21方向摆动,遮挡件50的下端与限位件115止挡配合能够限制限位件115的下端继续摆动,避免遮挡件50与导风罩24的内壁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以保证遮挡件50能够有效地遮挡热风出口21。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加热装置40设置在锅体12上。煲体11还包括设置在煲体11上的第一耦合器13。加热装置40包括加热件41以及与加热件41连接的第二耦合器42。加热件41能够直接对锅体12加热,便于锅体12对食材进行烹饪。同时,为了使加热件41上能够通电,第一耦合器13能够与第二耦合器42插接配合。本实施例的加热件41可以是加热管,也可以是加热盘。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盖设在煲体11上的盖体90。
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煲体11包括底座112和设置在底座112上的侧立部113。第一风道结构20和发热装置30均位于侧立部113内,锅体12放置在底座112上。这样,底座112和侧立部113使得煲体11整体上能够形成L形的结构。这样,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外壳结构而言,底座112的上方与侧立部113相对空间内没有连接任何结构,大大节省的材料,降低了成本,同时,使得烹饪器具整体简洁。这样,在盖体90打开,从底座112上取放锅体12的过程中,锅体12的外侧具有较大的避让空间,锅体12既可以从横向方向又可以从竖直方向还可以从倾斜方向进行操作,大大缩短了取放锅体12的时间,提高了便捷性,以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热风发生装置位于侧立部内并不限于热风发生装置全部设置在侧立部内,同样包含热风发生装置的主体结构位于侧立部内,部分结构伸出至侧立部外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热风发生装置的主体结构位于侧立部内,部分结构导风罩24的一部分伸出至侧立部外。
当然,煲体还可以是外壳结构,锅体设置在外壳结构内。
如图2、图5和图7所示,在第一风道结构20吸风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较大的吸力,为了避免进风口114吸入厨房物品,热风发生装置还包括与热风出口21连通的进风口114,进风口114设置在侧立部113朝向锅体12的侧壁上。这样,锅体12能够隔离进风口114和厨房物品,便于进风口114能够顺畅地进风。
如图2、图5和图7所示,为了便于进风口能够从能够煲体11和锅体12的侧壁之间顺畅地进风,煲体11和锅体12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以使侧立部113的侧壁和锅体12的侧壁之间形成过流间隙。具体的,锅体12放置在底座112上,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凸部123以及与定位凸部123配合的定位凹部116。定位凹部116设置在底座112上,定位凸部123设置在锅体12上。定位凸部123和定位凹部116配合能够限制锅体12放置在底座112上的位置,以使锅体12放置在底座112上,且第一耦合器13能够与第二耦合器42完成插接配合后,侧立部113的侧壁和锅体12的侧壁之间形成足够大的过流间隙。
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热风发生装置包括:第一风道结构20和发热装置30。第一风道结构20设置在煲体11内,风机22设置在第一风道结构20内。发热装置30包括壳体31及设置在壳体31内的发热件32。壳体31与第一风道结构20连通,热风发生装置还包括导风罩24。导风罩24罩设在壳体31上。当烹饪器具采取烘烤模式时,空气在风机22的作用下流经第一风道结构20、壳体以及导风罩,空气流经壳体31时被发热件32加热,形成热风并最终经热风出口吹入至锅体12内,对食物进行加热,实现烘烤功能。
如图2、图5、图7和图8所示,为了便于将热风出口21处的热风引到锅体12内,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90及设置在盖体90内的第二风道结构92。盖体90盖设在煲体11上,第二风道结构92与热风出口21连通。这样,经过热风出口21的热风能够沿第二风道结构92形成的导风路径顺利地进入至锅体12内。具体的,盖体90包括盖体本体91以及设置在盖体本体的内壁上的导风壳,所述导风壳形成上述的第二风道结构92。导风壳的结构简单,加工成型容易。
如图2、图5和图8所示,在烹饪器具烘烤食材的过程中,风机22将烹饪器具外部的空气从煲体11和锅体12的侧壁之间形成的过流间隙,经进风口114吸入至第一风道结构20内,风沿着第一风道结构20到达发热装置30处。风在经过发热装置30的过程中,被加热形成热风。热风沿着第二风道结构92进入锅体12内,对锅体12内的食材加热,热风加热食材后经盖体90和煲体11之间的缝隙排出到烹饪器具外。重复上述的加热过程实现外循环加热,外部的空气持续地进入至烹饪器具内对食材加热,使得锅体内的食材不易串味。
在相关技术中,加热装置设置在烹饪器具的底座上,将锅体放在加热装置的上方进行加热,待烹饪器具完成烹饪后,将锅体取出后,锅体处于高温高热的状态,容易烫伤用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体12包括外壳121和设置在外壳121内的内锅122,加热装置40设置在内锅122上。在烹饪器具烹饪食材的过程中,加热装置40贴住内锅122,加热装置40与内锅122之间没有间隙,使得加热装置40能直接对内锅122进行加热,导热效果好,内锅122升温速度更快。在烹饪器具完成烹饪后,将锅体12取出后,由于内锅122的外侧有外壳121保护,外壳121能够阻断内锅122向外散发的热量,避免直接与用户接触,进而避免烫伤用户。具体的,加热件41焊接在内锅122的底部。第二耦合器42穿设在外壳121上。这样,加热件41能够牢固地连接在内锅122的底部。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驱动电机60以及与驱动电机60配合的搅拌结构70。驱动电机60设置在煲体11上,搅拌结构70可转动地穿设在锅体12上。这样,在驱动电机60转动时,能够带动搅拌结构70转动,搅拌结构70转动能够对锅体12内食材进行搅拌,使得食材受热更加地均匀。
如图2、图5和图8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在锅体12内的支撑件80。支撑件80可拆卸地放置在锅体12内。支撑件80上能够放置食材,以使食材与锅体12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隔。当支撑件80为蒸盘、蒸板或者蒸笼时,便于在锅体12内加入水,烹饪器具实现蒸煮功能,当支撑件80烤板、烤盘、炸盘或者炸板时,食材上的油脂能够沉淀在锅体12的底部,实现分离食材与油脂的作用,烹饪器具实现烘烤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多功能锅。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可以是电压力锅、电饭煲、低压饭煲、豆浆机、料理机、炒菜机、电炖锅、烘烤锅等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11);
锅体(12);设置于所述煲体(11);
热风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煲体(11),所述热风发生装置具有热风出口(21);
加热装置(40),设置在所述煲体(11)或者所述锅体(12)上;
遮挡件(50),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热风出口(21)处,并具有遮挡所述热风出口(21)的遮挡位置以及避让所述热风出口(21)的打开位置,所述热风发生装置工作时,通过热风使所述遮挡件(50)由所述遮挡位置切换至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热风发生装置停止工作时,所述遮挡件(50)在重力作用下转动至所述遮挡位置;
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热风出口(21)处,所述限位部能够限制所述遮挡件(50)朝向所述热风发生装置的内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件(115),所述限位件(115)在所述热风发生装置的出风方向上位于所述遮挡件(50)的上游,所述限位件(115)与所述遮挡件(50)限位配合;
或者,所述遮挡件(50)具有转轴,所述限位部包括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与所述遮挡件(50)限位配合;
或者,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遮挡件(50)的自由端的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与所述热风出口(21)限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发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煲体(11)上的导风罩(24),所述热风出口(21)设置在所述导风罩(24)内,所述遮挡件(50)的上端与所述导风罩(24)的内壁枢转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件(115),所述限位件(115)在所述热风发生装置的出风方向上位于所述遮挡件(50)的上游,所述限位件(115)设置在所述导风罩(24)的底壁上,所述遮挡件(50)的下端与所述限位件(115)止挡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40)设置在所述锅体(12)上,所述煲体(1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煲体(11)上的第一耦合器(13),所述加热装置(40)包括加热件(41)以及与加热件(41)连接的第二耦合器(42),所述第一耦合器(13)能够与所述第二耦合器(42)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1)包括底座(112)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12)上的侧立部(113),所述热风发生装置位于所述侧立部(113)内,所述锅体(12)放置在所述底座(1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发生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热风出口(21)连通的进风口(114),所述进风口(114)设置在所述侧立部(113)朝向所述锅体(12)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1)和所述锅体(12)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以使所述侧立部(113)的侧壁和所述锅体(12)的侧壁之间形成过流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发生装置包括:
第一风道结构(20),设置在所述煲体(11)内;
发热装置(30),所述发热装置(30)包括壳体(31)及设置在所述壳体(31)内的发热件(32),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一风道结构(20)连通,所述热风发生装置还包括导风罩(24),所述导风罩(24)罩设在所述壳体(3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90)及设置在所述盖体(90)内的第二风道结构(92),所述盖体(90)盖设在所述煲体(11)上,所述第二风道结构(92)与所述热风出口(21)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2)包括外壳(12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21)内的内锅(122),所述加热装置(40)设置在所述内锅(122)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驱动电机(60)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60)配合的搅拌结构(70),所述驱动电机(60)设置在所述煲体(11)上,所述搅拌结构(70)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锅体(12)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锅体(12)内的支撑件(80),所述支撑件(80)可拆卸地放置在所述锅体(12)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46245.5U CN214760678U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46245.5U CN214760678U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60678U true CN214760678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752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46245.5U Active CN214760678U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60678U (zh) |
-
2021
- 2021-02-05 CN CN202120346245.5U patent/CN2147606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612321U (zh) | 烹饪器具 | |
US10383477B2 (en) | Air flow cooking device | |
WO2018076166A1 (zh) | 一种高效能空气炸锅 | |
CN104605772A (zh) | 一种上盖可以拆卸的烤炉使用方法 | |
CN210989805U (zh) | 空气炸锅 | |
CN210185391U (zh) | 一种烹调器具 | |
CA3164853A1 (en) | Air fryer | |
CN21337151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2457794U (zh) | 一种多功能炒菜机 | |
CN21476067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524863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114869128A (zh) | 烹饪器具 | |
EP1613898B1 (en) | Microwave oven having coffee maker | |
CN209574435U (zh) | 一种发热管与风扇可清洗的空气炸锅 | |
CN21208922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4931439U (zh) | 一种炸锅 | |
CN208463754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68696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777507U (zh) |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5687005U (zh) |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324830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4548828U (zh) | 锅盖组件及炒菜机 | |
CN215305155U (zh) | 一种加热均匀的空气炸锅 | |
CN216628267U (zh) | 多功能空气炸锅 | |
CN217987342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