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51239U -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51239U
CN214751239U CN202121054411.0U CN202121054411U CN214751239U CN 214751239 U CN214751239 U CN 214751239U CN 202121054411 U CN202121054411 U CN 202121054411U CN 214751239 U CN214751239 U CN 214751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ight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screen
crysta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544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正鎏
林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544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51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51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51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其中,该显示屏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用于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光源,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一通孔;第二光源,对应于所述通孔且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用于与所述背光模组配合实现显示屏的全屏内容显示。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全屏内容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显示技术的广泛发展以及应用深入,对具有更优视觉体验的高屏占比(甚至全面屏)显示屏的追求已经成为当前显示技术发展潮流之一。
手机的前置摄像头作为手机不可或缺的部件,其已经成为影响屏占比提升的阻碍,现有的解决方案通常有升降、翻转、打孔、刘海等方式,当前市面上的手机大多是在屏幕上打孔以达到放置前置摄像头的目的,俗称“挖孔屏”,挖孔屏会根据前置摄像头的数量在屏幕上留下一个或两个圆形的孔洞,该孔洞不能显示屏幕的内容,影响用户体验,上述其余的解决方案,如升降、翻转等操作复杂,同样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因此,目前液晶显示屏显示技术距离真正实现全面屏还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以实现液晶显示屏的全屏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液晶面板;
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用于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光源,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一通孔;
第二光源,对应于所述通孔且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用于与所述背光模组配合实现显示屏的全屏内容显示。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光源包括:
电致变色玻璃,对应于所述通孔且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
第二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侧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发光件点亮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处于下电状态;
当所述第二发光件熄灭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处于上电状态。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液晶面板,且所述导光组件具有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件。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发光件至少分布于所述导光组件的相对两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发光件分布于所述导光组件的背侧。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用于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光源,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一通孔;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通孔内,用于与所述背光模组配合实现显示屏的全屏内容显示;
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摄像头与所述通孔对应,用于采集穿过所述显示屏的外界环境光;
其中,当所述摄像头运行时,所述第二光源处于透明状态。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对应于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像素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尺寸。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摄像头运行时,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处于下电状态。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摄像头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液晶面板的状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通过将摄像头设置于显示屏下方,并在背光模组开设与摄像头组件对应的开孔,开孔位置设置第二光源,在摄像头处于运行状态时,电控导光层通电变透明,可使摄像头采集穿过显示屏的外界环境光,而在摄像头处于非运行状态时,第二光源对背光模组的通孔位置进行有效补光,实现电子设备的全屏内容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提出的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液晶面板1、背光模组2、通孔201、第二光源3、电致变色玻璃31、第二发光件32、摄像头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一
参考附图1和附图2,本申请的实施例一提出一种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
液晶面板1;
背光模组2,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1的一侧,用于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线,所述背光模组2包括第一光源,所述背光模组2具有一通孔201;
第二光源3,对应于所述通孔201且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2背离所述液晶面板1的一侧,用于与所述背光模组2配合实现显示屏的全屏内容显示。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可以但不限于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显示屏的结构主要包括:液晶面板1、背光模组2及第二光源3,其中,液晶面板1可以为任意类型的液晶显示面板,例如:液晶面板1可以为薄膜晶体管型(the transistor,TFT)液晶显示面板,其具体结构可包括:上下偏光片、上下玻璃基板、薄膜晶体管、液晶、彩色滤光片、ITO透明导线层等一个或多个零件;液晶面板1可以基于图像信号改变其内部的液晶分子的排布以利用背光模组2发出的光线实现图像显示。背光模组2设置在液晶面板1的一侧,在背光模组2开启时,背光模组2发光,液晶面板1可利用背光模组2产生的光线以及基于图像信号来产生用户肉眼可见的图像,反之,当背光模组2关闭时,由于液晶面板1不能主动发光,此时即使向液晶面板1提供图像信号,用户也无法看到所产生的图像;背光模组2的具体结构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光源、导光板、扩散层、棱镜层等结构,进一步的,背光模组2具有一通孔201,可配合于电子设备采用屏下布置摄像头的设计,以实现摄像头对外部光线的采集,且可避免对液晶面板1打孔的操作;为实现显示屏的全屏显示效果,本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还包括:第二光源3,第二光源3固定于背光模组2背离液晶面板1的一侧,且第二光源3的位置对应于背光模组2的通孔201,能够在液晶面板1正常显示状态下配合于背光模组2,为液晶面板1提供充分的光线以实现显示屏的全屏内容显示效果,满足用户对于高屏占比(甚至全面屏)的使用追求,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光源3包括:
电致变色玻璃31,对应于所述通孔201且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2背离所述液晶面板1的一侧;
第二发光件32,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31的侧部。
具体的,为了配合屏下摄像头设计的电子设备,实现显示屏的全面内容显示效果,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光源3的结构具体包括:电致变色玻璃31和第二发光件32,其中,电致变色玻璃31设置在背光模组2背离液晶面板1的一侧,且位置对应于通孔201,其面积可以略大于通孔201;第二发光件32可以设置为LED灯,其位置可布置于电致变色玻璃31的侧部,第二发光件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根据电致变色玻璃31的尺寸等具体情况进行设定。电致变色玻璃31具有两种使用状态,当对电致变色玻璃31上电时,电致变色玻璃31呈透明状态,而当对电致变色玻璃31下电时,电致变色玻璃31呈白色的非透明状态。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第二发光件32点亮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31处于下电状态;当所述第二发光件32熄灭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31处于上电状态。
具体的,为了实现显示屏的全屏内容显示,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可对电致变色玻璃31的状态进行控制,当显示屏需要显示图像时,背光模组2开启可向液晶面板1提供光线,同时第二光源3点亮,此时控制电致变色玻璃31处于下电状态,电致变色玻璃31在下电状态下呈现白色的非透明状态,可起到类似导光板的作用,从而可对背光模组2的通孔201位置进行有效补光,液晶面板1即可利用背光模组2和第二光源3产生的光线以及基于图像信号来产生用户肉眼可见的图像,实现显示屏的全面内容显示效果;或当显示屏配合于采用屏下摄像头4的电子设备使用时,摄像头4的位置与通孔201对应,当摄像头4处于运行状态进行拍摄时,第二发光件32熄灭,此时控制电致变色玻璃31处于上电状态,电致变色玻璃31在上电状态下呈现透明状态,摄像头可通过通孔201采集穿过显示屏的外界环境光,由于液晶面板1在显示状态下仍具一定的透光效果,不影响摄像头的光线采集,因此在摄像头开启,电致变色玻璃31处于上电状态下,背光模组2和液晶面板1仍可开启以实现图像显示效果,便于用户的使用。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背光模组2包括:第一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液晶面板1,且所述导光组件具有所述通孔201;其中,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件。
具体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中,背光模组2的具体结构可包括:第一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其中,第一发光组件可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件,第一发光件可配置为LED灯,多个第一发光件与导光组件的布置方式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导光组件的结构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导光板、扩散层等结构,扩散层可将第一发光组件产生的光线进行扩散后传递至导光板内传输,导光板可对第一发光组件产生的光线进行均匀且充分的传导。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中,多个第一发光件的布置方式具体可包括两种,第一种布置方式可以为:多个所述第一发光件至少分布于所述导光组件的相对两侧。具体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侧入式的光源布置形式,将多个第一发光件至少布置于导光组件的相对两侧,具体的可布置于导光组件相对且较短的两侧边,且使每侧的第一发光件的数量相同且均匀分布,可保证液晶面板1显示时亮度的均匀性和充足性,实现良好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1,在具体实施中,多个第一发光件的第二种布置方式可以为:多个所述第一发光件分布于所述导光组件的背侧。具体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中,还可以采用直下式的光源布置形式,将多个第一发光件均匀布置于导光组件的下侧,使其从下侧提供光线。
实施例二
参考附图1和附图2,本申请的实施例二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液晶面板1;背光模组2,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1的一侧,用于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线,所述背光模组2包括第一光源,所述背光模组2具有一通孔201;第二光源3,所述第二光源3设置在所述通孔201内,用于与所述背光模组2配合实现显示屏的全屏内容显示;
摄像头4,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摄像头4与所述通孔201对应,用于采集穿过所述显示屏的外界环境光;
其中,当所述摄像头4运行时,所述第二光源3处于透明状态。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设备,其结构主要包括显示屏及摄像头4等,其中,显示屏为液晶显示屏,通过背光模组2及第二光源3配合提供光线以实现液晶面板1的全屏内容显示效果;摄像头4设置在显示屏的下侧,且位置对应于背光模组2的通孔201位置,当摄像头4运行进行摄像时,第二光源3处于透明状态,摄像头4即可通过通孔201采集穿过显示屏的外界环境光,由于液晶面板1在显示状态下仍具一定的透光效果,不影响摄像头4的光线采集,因此在摄像头4开启时,背光模组2和液晶面板1仍可开启以实现图像显示效果,通过采用第二光源3配合背光模组2的背光结构,并配合屏下设置的摄像头4,可避免对液晶面板1进行打孔的操作,从而可实现电子设备的全屏内容显示效果;第二发光件32具体包括第二发光件32及电致变色玻璃31,在摄像头4运行时可通过对电致玻璃上电的方式使其变为透明状态,而当摄像头4处于非运行状态时,可通过下电的方式使电致变色玻璃31转变为非透明状态,并配合第二发光件32对背光模组2的通孔201位置进行有效补光,液晶面板1即可可利用背光模组2和第二光源3产生的光线以及基于图像信号来产生用户肉眼可见的图像。
根据上述所列,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通过将摄像头4设置于显示屏下方,并在背光模组2开设与摄像头4组件对应的开孔,开孔位置设置第二光源3,在摄像头4处于运行状态时,电控导光层通电变透明,可使摄像头4采集穿过显示屏的外界环境光,而在摄像头4处于非运行状态时,第二光源3对背光模组2的通孔201位置进行有效补光,实现电子设备的全屏内容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液晶面板1的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对应于所述通孔201;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像素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尺寸。
具体的,为了提高通孔201区域的透光率,进一步提高摄像头4的拍摄效果,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与通孔201对应的第一像素区域及第一像素区域以外的第二像素区域,第一像素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第二像素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通过设置第一子像素的尺寸小于第二子像素的尺寸,可提高第一像素区域、即通孔201对应区域的透光率,从而使摄像头4能够采集到充足的外界环境光,以保证摄像头4的拍摄效果。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摄像头4运行时,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处于下电状态。
具体的,为了减小液晶面板1对摄像头4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摄像头4的拍摄效果,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可采用分区域的控制方式控制液晶面板1的显示,即当摄像头4处于运行状态时,可控制第一像素区域下电,从而提高摄像头4对应区域的透光量,第二像素区域正常显示;而当摄像头4处于非运行状态时,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同时上电,实现全屏内容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中,本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摄像头4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二光源3和所述液晶面板1的状态。
具体的,为了实现对第二光源3以及液晶面板1的精确控制,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为电子设备的控制核心,并可基于摄像头4的状态控制第二光源3和液晶面板1的状态,具体为:处理器可在摄像头4处于运行状态时控制第二光源3处于透明状态,并控制液晶面板1的第一像素区域处于下电状态,反之,可在摄像头4处于非运行状态时,控制第二光源3处于非透明状态,可对背光模组2的通孔201位置进行有效补光,并控制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同时上电,实现全屏内容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面板;
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用于为所述液晶面板提供光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光源,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一通孔;
第二光源,对应于所述通孔且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用于与所述背光模组配合实现显示屏的全屏内容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源包括:
电致变色玻璃,对应于所述通孔且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
第二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发光件点亮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处于下电状态;
当所述第二发光件熄灭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处于上电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液晶面板,且所述导光组件具有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发光件至少分布于所述导光组件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发光件分布于所述导光组件的背侧。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
液晶面板;
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用于为所述液晶面板提供光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光源,所述背光模组具有一通孔;
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通孔内,用于与所述背光模组配合实现显示屏的全屏内容显示;
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摄像头与所述通孔对应,用于采集穿过所述显示屏的外界环境光;
其中,当所述摄像头运行时,所述第二光源处于透明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包括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对应于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像素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子像素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摄像头运行时,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处于下电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摄像头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液晶面板的状态。
CN202121054411.0U 2021-05-17 2021-05-17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751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4411.0U CN214751239U (zh) 2021-05-17 2021-05-17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4411.0U CN214751239U (zh) 2021-05-17 2021-05-17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51239U true CN214751239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23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54411.0U Active CN214751239U (zh) 2021-05-17 2021-05-17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512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6051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下摄像组件和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6051A1 (zh) * 2021-12-21 2023-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下摄像组件和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28236A1 (zh) 显示装置
CN110010666B (zh) Oled屏幕的屏下摄像头结构及oled屏幕
CN104536179A (zh) 平板显示器
US1166261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02004810U (zh) 电子设备
CN106019716B (zh) 背光源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20090284481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 Backlight to Illuminate Both a Main Display and Morphable Keys or Indicators
CN206164627U (zh) 电子设备
CN214751239U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A2564461A1 (en) Double-sided lcd panel
US2006006622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al display arrangement
CN205405010U (zh) 一种包含按键背光模组的显示屏
CN206629105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1194404Y (zh) 具有前置导光显示屏的便携式移动终端
JP3840077B2 (ja) 光センサ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WO2019144487A1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屏幕显示控制方法
CN207115038U (zh) 显示装置及智能手表
CN101632035A (zh) 采用聚合物分散液晶的辅助显示器
CN109375438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6147234U (zh) 一种可直接反向视角的tft液晶模组
CN202522814U (zh) 兼容摄像头的lcm模组
CN20652372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CN219266739U (zh) 显示设备
WO2009094944A1 (en) Displaying apparatus
KR100601927B1 (ko) 복합 액정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복합 액정디스플레이 모듈을포함하는 개인휴대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