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3501U - 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3501U
CN214743501U CN202022920622.XU CN202022920622U CN214743501U CN 214743501 U CN214743501 U CN 214743501U CN 202022920622 U CN202022920622 U CN 202022920622U CN 214743501 U CN214743501 U CN 214743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ole
faucet
ring
intake ant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206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炜
石文辉
董神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206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3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3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3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和切换阀,所述龙头本体顶壁设有上出水口,底壁设有下出水口和安装槽,所述龙头本体内部设有进水腔,所述进水腔设有进水口,所述安装槽与进水腔相连通,所述切换阀通过安装槽设于进水腔内,通过切换阀使进水腔与下出水口连通且进水腔与上出水口不连通,或者通过切换阀使进水腔与上出水口连通且进水腔与下出水口不连通,实现自动切换不同的出水状态。采用本实用新型,能自动切换不同的出水状态,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自动化产品越来越追崇,现市面上出现的自动复位水龙头多数采用提拉阀。但市面上提拉阀复位产品由于结构因素,开启时只能上拉操作,占用体积较大,对产品整体外观造成影响。另外,此类提拉阀开启需要上拉,要求较大抓力,使用容易出现打滑现象,而且需要多次操作来切换不同的出水状态,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能自动切换不同的出水状态,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和切换阀,所述龙头本体顶壁设有上出水口,底壁设有下出水口和安装槽,所述龙头本体内部设有进水腔,所述进水腔设有进水口,所述安装槽与进水腔相连通,所述切换阀通过安装槽设于进水腔内,通过切换阀使进水腔与下出水口连通且进水腔与上出水口不连通,或者通过切换阀使进水腔与上出水口连通且进水腔与下出水口不连通,实现自动切换不同的出水状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龙头本体内还设有上过水腔和下过水腔,所述安装槽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过水腔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进水腔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安装槽通过第一通孔与上过水腔连通,所述上过水腔通过第二通孔与进水腔连通,所述进水腔通过第三通孔与下过水腔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过水腔通过上出水腔与上出水口连通,所述下过水腔通过下出水腔与下出水口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同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切换阀安装于第一通孔上并穿设于第二通孔上,所述切换阀包括中空的阀本体和设于阀本体内的活塞杆,所述阀本体的顶部设有能与进水腔连通的阀进水口,侧壁设有与上过水腔连通的阀出水口,所述阀进水口和阀出水口通过阀本体内部连通,所述活塞杆的顶端设有能盖合阀进水口或第三通孔的活塞。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阀本体内设有弹簧,所述阀本体内壁设有位于阀出水口下方的凸环,所述活塞杆的底部设有卡环,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凸环抵接,另一端与卡环抵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活塞杆外套设有用于密封凸环的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塞外套设有用于密封阀进水口或第三通孔的第二密封圈,所述阀本体外分别套设有用于密封第二通孔的第三密封圈和用于密封第一通孔的第四密封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设有用于推动活塞杆的按键,且所述按键设于安装槽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包括环本体和设于环本体的一端面上的定位体,所述环本体设有开口,所述定位体至少为两个,所述定位体包括沿环本体轴向设置的定位块,所述按键的内壁设有卡柱,所述卡柱卡设于两相邻定位块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环本体的另一端面设有定位脚,所述定位体还包括沿环本体周向设置的定位卡扣,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设有卡槽,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定位脚插设于卡槽内,所述定位卡扣卡设于凹槽内。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复位水龙头内设有切换阀,当切换阀处于初始状态时,水源与下出水口连通,但不与上出水口连通,打开水龙头则下出水口出水。当打开切换阀,即按压龙头本体底壁上的按键,使水源可通过切换阀内部流向上出水口,达到上出水口出水的效果。在上出水口出水时,由于水流压力的作用使得切换阀一直保持打开的状态,无须人工操作。当关闭水龙头,水压消失,切换阀在自身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自动使进水腔与下出水口连通且进水腔与上出水口不连通,避免用户忘记切换出水状态而在下次使用水龙头时发生意外事故,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复位水龙头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复位水龙头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沿A-A处的切换阀处于初始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图4切换阀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3沿A-A处的切换阀处于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图6切换阀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3沿A-A处龙头本体的剖视图;
图9是图2切换阀的剖视图;
图10是图2安装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1和切换阀2,所述龙头本体1顶壁设有上出水口11,底壁设有下出水口12和安装槽18,所述龙头本体1内部设有进水腔13,所述进水腔13设有进水口131,所述安装槽18与进水腔13相连通,所述切换阀2通过安装槽18设于进水腔13内,通过切换阀2使进水腔13与下出水口12连通且进水腔13与上出水口11不连通,或者通过切换阀2使进水腔13与上出水口11连通且进水腔13与下出水口12不连通,实现自动切换不同的出水状态。
具体的,如图4-8所示,所述龙头本体1内还设有上过水腔15和下过水腔14,所述安装槽18底部设有第一通孔151,所述上过水腔15设有第二通孔152,所述进水腔13设有第三通孔132,所述安装槽18通过第一通孔151与上过水腔15连通,所述上过水腔15通过第二通孔152与进水腔13连通,所述进水腔13通过第三通孔132与下过水腔14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通孔151、第二通孔152和第三通孔132同轴,所述第一通孔151、第二通孔152和第三通孔132自下而上依次排布。进一步,所述上过水腔15通过上出水腔16与上出水口11连通,所述下过水腔14通过下出水腔17与下出水口12连通。
所述切换阀2安装于第一通孔151上并穿设于第二通孔152上,所述切换阀2包括中空的阀本体21和设于阀本体21内的活塞杆22,所述阀本体21的顶部设有能与进水腔13连通的阀进水口211,侧壁设有与上过水腔15连通的阀出水口212,所述阀进水口211和阀出水口212通过阀本体21内部连通,所述活塞杆22的顶端设有能盖合阀进水口211或第三通孔132的活塞23,如图9所示。
所述第一通孔151设有内螺纹,阀本体21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通孔151和阀本体21通过内外螺纹实现螺纹连接,以使切换阀2固定安装于第一通孔151上。由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同轴,因而,切换阀也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同轴。所述阀出水口外侧设有过滤网,可用于过滤流出上出水口的水。活塞杆上的活塞可盖合阀进水口,使进水腔内的水不能通过阀进水口流出阀出水口,从而阻止水从上出水口流出,而只能通过第三通孔流向下出水口。活塞在活塞的推动下可盖合第三通孔而打开阀进水口,使进水内的水能通过阀进水口流出阀出水口,从而将水导向上出水口,而不能流向下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阀本体21内设有弹簧25,所述阀本体21内壁设有位于阀出水口212下方的凸环213,所述活塞杆22的底部设有卡环24,所述弹簧25的一端与凸环213抵接,另一端与卡环24抵接。如图4、5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活塞杆22在弹簧25的作用下使活塞23盖合阀进水口211,水通过进水口131流入进水腔13,再通过第三通孔132依次流经下过水腔14、下出水腔17,最后从下出水口12流出,实现水龙头下方出水的出水状态。如图6、7所示,当活塞杆22受到外力推动而向上移动时,带动活塞23向上移动,使得阀进水口211被打开,这时弹簧25被压缩,同时活塞23盖合第三通孔132,水通过进水口131流入进水腔13,通过阀进水口211流入阀本体21内,再从阀出水口212流出阀本体21,依次流经上过水腔15、上出水腔16,最后从上出水口11流出,实现水龙头上方出水的出水状态,从而通过切换阀实现了上下两种出水状态的切换。在水龙头处于上方出水状态时,由于水流压力的作用使得切换阀2一直保持打开的状态,即活塞23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自动保持盖合第三通孔132的状态,阀进水口211打开。也就是说,无须人工操作也能保持水龙头上方出水的出水状态。当关闭水龙头,水流压力消失,弹簧25恢复原状,活塞杆22在弹簧25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活塞23向下移动,从而重新盖合阀进水口211而打开第三通孔132。当再次打开水龙头时,水只能从第三通孔132流出,流向下出水口12,这样便实现了从上出水口切换到下出水口的出水状态,避免用户忘记切换出水状态而在下次使用水龙头时发生意外事故,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优选地,为了实现良好的封水效果,如图7、9所示,所述活塞杆22外套设有用于密封凸环213的第一密封圈26,第一密封圈的设置避免进入阀本体内的水从凸环处渗漏。所述活塞23外套设有用于密封阀进水口211或第三通孔132的第二密封圈27,第二密封圈的设置保证活塞盖合阀进水口或第三通孔时不渗漏。所述阀本体21外分别套设有用于密封第二通孔152的第三密封圈28和用于密封第一通孔151的第四密封圈29。第三密封圈的设置防止阀本体与第二通孔之间渗漏,而第四密封圈的设置则防止阀本体与第一通孔之间渗漏。
再进一步,如图4-7所示,所述活塞杆22的底端设有用于推动活塞杆22的按键3,且所述按键3设于安装槽18内。按键的设置便于用户按压活塞杆。
为了保证按键能够准确无误地推动活塞杆向上移动,优选地,如图4-7、10-11所示,所述安装槽18内设有安装环4,所述安装环4包括环本体41和设于环本体41的一端面上的定位体42,所述环本体41设有开口411,所述定位体42至少为两个,所述定位体42包括沿环本体41轴向设置的定位块421,所述按键3的内壁设有卡柱31,所述卡柱31卡设于两相邻定位块421之间。开口的设置便于安装环安装于安装槽内。更佳地,所述定位块421垂直于环本体41所在的平面。定位块和卡柱的设置,使按键只能沿环本体的轴向移动,即沿活塞杆的轴向移动,保证按键能准确无误地推动活塞杆向上移动,从而保证了活塞能准确无误地盖合阀进水口或第三通孔,进一步保证了阀进水口或第三通孔的封水效果。
更佳地,如图5、8、10所示,所述环本体41的另一端面设有定位脚43,所述定位体42还包括沿环本体41周向设置的定位卡扣422,所述安装槽18的底壁设有卡槽181,侧壁设有凹槽182;所述定位脚43插设于卡槽181内,所述定位卡扣422卡设于凹槽182内。为了进一步保证按键在被按压的过程中不会左右偏移而影响活塞杆移动,达到准确无误地推动活塞杆向上移动,环本体的定位脚插设于安装槽的卡槽内,使安装环与安装槽的周向相对固定;定位体的定位卡扣卡设于安装槽的凹槽内,使安装环与安装槽的轴向相对固定,从而保证安装环固定设置于安装槽内,那么,用户在按压按键时,由于卡柱和定位块的限制,也保证了按键移动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实现准确无误地移动活塞杆,从而保证切换阀的正常运作。
本实用新型自动复位水龙头的工作原理是:如图4-5所示,打开水龙头,切换阀2处于初始状态,水依次流经进水口131、进水腔13、第三通孔132、下过水腔14和下出水腔17,最后从下出水口12流出,实现水龙头下方出水的出水状态。此时,按压按键3,如图6-7所示,打开切换阀2,使活塞23盖合第三通孔132,并打开阀进水口211,这时水依次流经进水口131、进水腔13、阀进水口211、阀本体21内部、阀出水口212、上过水腔15和上出水腔16,最后从上出水口11流出。此时,如图7所示,活塞23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保持该状态,而弹簧25被压缩。关闭水龙头,水流压力消失,弹簧25恢复原状,活塞杆22向下移动使活塞23重新盖合阀进水口211,切换阀2恢复初始状态,第三通孔132重新被打开,从而实现上出水状态和下出水状态的自动切换。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复位水龙头内设有切换阀,当切换阀处于初始状态时,水源与下出水口连通,但不与上出水口连通,打开水龙头则下出水口出水。当打开切换阀,即按压龙头本体底壁上的按键,使水源可通过切换阀内部流向上出水口,达到上出水口出水的效果。在上出水口出水时,由于水流压力的作用使得切换阀一直保持打开的状态,无须人工操作。当关闭水龙头,水压消失,切换阀在自身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自动使进水腔与下出水口连通且进水腔与上出水口不连通,避免用户忘记切换出水状态而在下次使用水龙头时发生意外事故,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能自动切换不同的出水状态,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本体和切换阀,所述龙头本体顶壁设有上出水口,底壁设有下出水口和安装槽,所述龙头本体内部设有进水腔,所述进水腔设有进水口,所述安装槽与进水腔相连通,所述切换阀通过安装槽设于进水腔内,通过切换阀使进水腔与下出水口连通且进水腔与上出水口不连通,或者通过切换阀使进水腔与上出水口连通且进水腔与下出水口不连通,实现自动切换不同的出水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复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本体内还设有上过水腔和下过水腔,所述安装槽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过水腔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进水腔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安装槽通过第一通孔与上过水腔连通,所述上过水腔通过第二通孔与进水腔连通,所述进水腔通过第三通孔与下过水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复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过水腔通过上出水腔与上出水口连通,所述下过水腔通过下出水腔与下出水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复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同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自动复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安装于第一通孔上并穿设于第二通孔上,所述切换阀包括中空的阀本体和设于阀本体内的活塞杆,所述阀本体的顶部设有能与进水腔连通的阀进水口,侧壁设有与上过水腔连通的阀出水口,所述阀进水口和阀出水口通过阀本体内部连通,所述活塞杆的顶端设有能盖合阀进水口或第三通孔的活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自动复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本体内设有弹簧,所述阀本体内壁设有位于阀出水口下方的凸环,所述活塞杆的底部设有卡环,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凸环抵接,另一端与卡环抵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自动复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外套设有用于密封凸环的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塞外套设有用于密封阀进水口或第三通孔的第二密封圈,所述阀本体外分别套设有用于密封第二通孔的第三密封圈和用于密封第一通孔的第四密封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自动复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设有用于推动活塞杆的按键,且所述按键设于安装槽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自动复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包括环本体和设于环本体的一端面上的定位体,所述环本体设有开口,所述定位体至少为两个,所述定位体包括沿环本体轴向设置的定位块,所述按键的内壁设有卡柱,所述卡柱卡设于两相邻定位块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自动复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本体的另一端面设有定位脚,所述定位体还包括沿环本体周向设置的定位卡扣,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设有卡槽,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定位脚插设于卡槽内,所述定位卡扣卡设于凹槽内。
CN202022920622.XU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 Active CN214743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0622.XU CN214743501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0622.XU CN214743501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3501U true CN214743501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19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20622.XU Active CN214743501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3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0327B2 (en) Waterway switching device and a shower head including the device
CN206338480U (zh) 一种上方按压型触控式喷头
CN210106667U (zh) 一种切换阀及上下出水龙头
US8251090B2 (en) Faucet having a pressure release function
US10232386B1 (en) User-friendly water discharge device with pause structure
GB2461139A (en) A pull-out spray head for a kitchen sink faucet
CN214743501U (zh) 一种自动复位水龙头
US6827294B1 (en) External supply system
KR102349574B1 (ko) 원터치식 착탈 구조를 갖는 샤워 헤드
CN109402964A (zh) 一种洗涤添加剂盒及洗衣机
CN218486276U (zh) 插座和包括该插座的喷枪组件及淋浴组件
ES2182635A1 (es) Valvula distribuidora de agua para grifos de baño y ducha.
CN212407661U (zh) 一种按压切换阀和龙头
CN210106611U (zh) 一种排冷自动复位阀芯及应用该阀芯的淋浴龙头
CN209528983U (zh) 一种带水路切换的插座装置
CN215891233U (zh) 一种按键切换淋浴阀机构
CN207514358U (zh) 触控式喷头
CN216895860U (zh) 一种直通式按钮切换阀
CN216539016U (zh) 一种水路切换组件及出水装置
CN219699731U (zh) 破壁机的水路开关装置
CN209325052U (zh) 一种90度开关的出水结构
CN211039782U (zh) 一种按钮切换结构
CN213420073U (zh) 按键式水路切换装置
CN220201505U (zh) 一种净水器出水装置
CN110813566A (zh) 一种转动式多功能顶喷花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