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38031U - 一种把抓式锲地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把抓式锲地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38031U
CN214738031U CN202120183654.8U CN202120183654U CN214738031U CN 214738031 U CN214738031 U CN 214738031U CN 202120183654 U CN202120183654 U CN 202120183654U CN 214738031 U CN214738031 U CN 214738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ground
wedge
hexagona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836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明晓峰
郭涛
王朋
王辉
郭辉
左朝华
林勇
吕政�
车成波
杨秀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li Geological Logging Co Of Sinopec Jingwei Co ltd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Sinopec Jingw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Geological Logging Co of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Geological Logging Co of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01836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38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38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38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勘探地线锲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把抓式锲地棒。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包括锲入体、锤帽、封帽与旋拧器,锤帽活动嵌合于锲入体顶端,封帽转动连接于锲入体顶端内部,旋拧器活动套接于封帽顶端;锲入体由锲地棒、锥尖、嵌套管、锲口、弹钢片、内旋螺纹以及接线柱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把抓式锲地棒效果更好,功能性齐全,拓展应用空间,具备防盗功能,消除了被盗窃的风险,维护了作业安全,起拔方式简便易行,有利于职业健康保护,可增加导电面积,有利于安全应用,起拔方式不易导致锲地棒弯曲,延长了使用寿命,成型性能好,有助于现场标准化建设,整体材质轻,降低了储运挪移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把抓式锲地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勘探地线锲入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把抓式锲地棒。
背景技术
用电设备由于绝缘性能不好或使用环境潮湿,会导致其外壳带有一定静电,严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为了避免事故的出现可在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上面连接一根电线,将电线的另一端接入大地,一旦用电器发生漏电时接地线会把静电带入到大地释放掉。另外,对于电器维修人员在使用电烙铁焊接电路时,有时会因为电烙铁带电而击穿损坏电器中的集成电路,这一点也很重要。使用电脑有时也会忽略主机壳接地,其实给电脑主机壳接根地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死机现象的出现。
在油气勘探现场,作为用电设施,除了住宿野营房外,还有像钻井液循环罐、内燃机、发电机、钻井液试验房、地质师操作房及录井仪器房等,这些房体在现场就位后,通电前,都必须保证地线连接可靠,符合安全标准。
常用的地线是一根长度为1米的金属导体,材质上有铁、铜制等,地线上有接线螺丝用于和野营房体连接。地线的埋设深度必须大于0.5米,有的情况下要求不少于0.8米,要将这样长度的地线深入地下就必须敲击震动,使其逐渐入地。常用的地线棒是具有锥地尖头的直棒,长时间驻地后如生锈则不易起拔;起拔时往往是用锤头左右前后敲击,然后借用操作者腰部的力量拔出。同时,这种起拔方式任何人都可以拔出,不具备防盗功能。如作为一种用电导电设施,单独一条直棒导电面积小,也不利于用电安全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把抓式锲地棒。
解决常用的地线棒是具有锥地尖头的直棒,长时间驻地后如生锈则不易起拔;起拔时往往是用锤头左右前后敲击,然后借用操作者腰部的力量拔出。同时,这种起拔方式任何人都可以拔出,不具备防盗功能。如作为一种用电导电设施,单独一条直棒导电面积小,也不利于用电安全防护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包括锲入体、锤帽、封帽与旋拧器,所述锤帽活动嵌合于锲入体顶端,所述封帽转动连接于锲入体顶端内部,所述旋拧器活动套接于封帽顶端;所述锲入体由锲地棒、锥尖、嵌套管、锲口、弹钢片、内旋螺纹以及接线柱组成,所述锥尖一体式连接于锲地棒底端,所述锲地棒的内壁焊接设置有嵌套管,所述嵌套管的底端开设有锲口,且嵌套管的顶端活动嵌合有弹钢片,所述锲地棒的顶端内壁形成有内旋螺纹,且锲地棒的右侧壁固定焊接有接线柱;所述锤帽由顶帽与底帽组成,所述底帽焊接设置于顶帽的底面,所述封帽由六棱拧帽、内旋螺杆与第一销孔组成,所述内旋螺杆焊接设置于六棱拧帽的底面,所述六棱拧帽的前端表面横向贯通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旋拧器由旋拧柱、六棱套帽、摇把、第二销孔、磁条与插销组成,所述六棱套帽焊接设置于旋拧柱的底端,所述旋拧柱的左右两侧表面固定穿插有摇把,所述六棱套帽的表面横向贯通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旋拧柱的表面内嵌设置有磁条,且旋拧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插销。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锲口设置有三个,且三个锲口沿锲地棒周径均匀开设,所述锲口与锥尖底端相距三十厘米。
进一步,所述嵌套管设置有三个,且三个嵌套管沿锲口在锲地棒内壁纵向焊接,所述嵌套管呈“半圆”形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锥尖与嵌套管,锲地棒入地时,锥形设计的锥尖可更加省力的进行锲地,节省了人工成本,另外,弹钢片在旋拧内旋帽的作用下从锲口内伸出,抓入周围土壤内,增加了固定面积而不易拔出。
进一步,所述底帽为实心“圆柱体”,且底帽与锲地棒内壁形状相吻合,所述顶帽直径大于锲地棒内壁直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锤帽,锥尖锲地后,将锤帽通过底帽嵌入锲地棒内部,顶帽搭接在锲地棒上缘,敲击顶帽,实现锲地棒入地,锲地棒入地到一定深度后,拿下锤帽即可,锲地施工省时省力,节省了人工成本,且锤帽可起到保护锲地棒的作用,保护锲地棒顶部不受直接敲击而变形。
进一步,所述内旋螺杆外周底端设置有外螺纹,且外螺纹与内旋螺纹相吻合,所述封帽通过内旋螺杆与锲地棒固定嵌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封帽,锲地棒入地后,将六棱套帽扣接六棱拧帽进行转动,旋拧封帽,使内旋螺杆通过内旋螺纹旋进锲地棒内,形成了整体套装结构,同时具备防盗功能,消除了被盗窃的风险,维护了作业安全。
进一步,所述弹钢片与嵌套管垂向对齐,且弹钢片呈实心“半圆”形,所述弹钢片从锲口顶出沿切向入地。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弹钢片,起拔锲地棒时则现用内旋螺杆旋拧将弹钢片收回到嵌套管内,弹钢片同时也增加了锲地棒的导电面积,有利于安全应用。
进一步,所述六棱拧帽外壁形状与六棱套帽内壁形状相吻合,所述旋拧器通过六棱套帽活动套接于封帽的六棱拧帽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销孔与第二销孔形状相同且重合设置,所述插销依次活动穿插于第二销孔与第一销孔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旋拧器,将六棱套帽套接于六棱拧帽上,并将插销依次插入第二销孔与第一销孔内,实现六棱套帽与六棱拧帽的紧固,进而通过摇把旋拧旋拧柱起拔整套锲地棒,起拔方式简便易行,有利于职业健康保护,且起拔方式不易导致锲地棒弯曲,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磁条内嵌式固定于旋拧柱的外周表面,所述插销通过绳索与旋拧柱固定连接,且插销与磁条相互吸附。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磁条,插销无需使用时,则吸附于旋拧柱表面的磁条上,磁条用于插销的固定,可有效防止插销连接的绳索断裂导致遗失。
该把抓式锲地棒效果更好,功能性齐全,拓展应用空间;具备防盗功能,消除了被盗窃的风险,维护了作业安全;起拔方式简便易行,有利于职业健康保护;可增加导电面积,有利于安全应用;起拔方式不易导致锲地棒弯曲,延长了使用寿命;成型性能好,有助于现场标准化建设;整体材质轻,降低了储运挪移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锲入体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锤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封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拧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锲入体;101、锲地棒;102、锥尖;103、嵌套管;104、锲口;105、弹钢片;106、内旋螺纹;107、接线柱;2、锤帽;201、顶帽;202、底帽;3、封帽;301、六棱拧帽;302、内旋螺杆;303、第一销孔;4、旋拧器;401、旋拧柱;402、六棱套帽;403、摇把;404、第二销孔;405、磁条;406、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常用的地线是一根长度为1米的金属导体,材质上有铁、铜制等,地线上有接线螺丝用于和野营房体连接。地线的埋设深度必须大于0.5米,有的情况下要求不少于0.8米,要将这样长度的地线深入地下就必须敲击震动,使其逐渐入地。
常用的地线棒功能性单一,不具备拓展应用空间;不具备防盗功能,存在易被盗窃的风险,从而影响安全; 起拔方式费力,不利于职业健康保护;导电面积小,影响安全应用;起拔方式易导致锲地棒弯曲,影响使用寿命;简单成型性能差,影响标准化建设;整体材质重,增加了储运挪移劳动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把抓式锲地棒以解决以上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优选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包括锲入体1、锤帽2、封帽3与旋拧器4,锤帽2活动嵌合于锲入体1顶端,封帽3转动连接于锲入体1顶端内部,旋拧器4活动套接于封帽3顶端;锲入体1由锲地棒101、锥尖102、嵌套管103、锲口104、弹钢片105、内旋螺纹106以及接线柱107组成,锥尖102一体式连接于锲地棒101底端,锲地棒101的内壁焊接设置有嵌套管103,嵌套管103的底端开设有锲口104,且嵌套管103的顶端活动嵌合有弹钢片105,锲地棒101的顶端内壁形成有内旋螺纹106,且锲地棒101的右侧壁固定焊接有接线柱107;锤帽2由顶帽201与底帽202组成,底帽202焊接设置于顶帽201的底面,封帽3由六棱拧帽301、内旋螺杆302与第一销孔303组成,内旋螺杆302焊接设置于六棱拧帽301的底面,六棱拧帽301的前端表面横向贯通设置有第一销孔303;旋拧器4由旋拧柱401、六棱套帽402、摇把403、第二销孔404、磁条405与插销406组成,六棱套帽402焊接设置于旋拧柱401的底端,旋拧柱401的左右两侧表面固定穿插有摇把403,六棱套帽402的表面横向贯通设置有第二销孔404,旋拧柱401的表面内嵌设置有磁条405,且旋拧柱4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插销406。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锲口104设置有三个,且三个锲口104沿锲地棒101周径均匀开设,锲口104与锥尖102底端相距三十厘米,嵌套管103设置有三个,且三个嵌套管103沿锲口104在锲地棒101内壁纵向焊接,嵌套管103呈“半圆”形状,锲地棒101入地时,锥形设计的锥尖102可更加省力的进行锲地,节省了人工成本,另外,弹钢片105在旋拧内旋帽的作用下从锲口104内伸出,抓入周围土壤内,增加了固定面积而不易拔出。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包括锲入体1、锤帽2、封帽3与旋拧器4,锤帽2活动嵌合于锲入体1顶端,封帽3转动连接于锲入体1顶端内部,旋拧器4活动套接于封帽3顶端;锲入体1由锲地棒101、锥尖102、嵌套管103、锲口104、弹钢片105、内旋螺纹106以及接线柱107组成,锥尖102一体式连接于锲地棒101底端,锲地棒101的内壁焊接设置有嵌套管103,嵌套管103的底端开设有锲口104,且嵌套管103的顶端活动嵌合有弹钢片105,锲地棒101的顶端内壁形成有内旋螺纹106,且锲地棒101的右侧壁固定焊接有接线柱107;锤帽2由顶帽201与底帽202组成,底帽202焊接设置于顶帽201的底面,封帽3由六棱拧帽301、内旋螺杆302与第一销孔303组成,内旋螺杆302焊接设置于六棱拧帽301的底面,六棱拧帽301的前端表面横向贯通设置有第一销孔303;旋拧器4由旋拧柱401、六棱套帽402、摇把403、第二销孔404、磁条405与插销406组成,六棱套帽402焊接设置于旋拧柱401的底端,旋拧柱401的左右两侧表面固定穿插有摇把403,六棱套帽402的表面横向贯通设置有第二销孔404,旋拧柱401的表面内嵌设置有磁条405,且旋拧柱4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插销406。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底帽202为实心“圆柱体”,且底帽202与锲地棒101内壁形状相吻合,顶帽201直径大于锲地棒101内壁直径,锥尖102锲地后,将锤帽2通过底帽202嵌入锲地棒101内部,顶帽201搭接在锲地棒101上缘,敲击顶帽201,实现锲地棒101入地,锲地棒101入地到一定深度后,拿下锤帽2即可,锲地施工省时省力,节省了人工成本,且锤帽2可起到保护锲地棒101的作用,保护锲地棒101顶部不受直接敲击而变形。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内旋螺杆302外周底端设置有外螺纹,且外螺纹与内旋螺纹106相吻合,封帽3通过内旋螺杆302与锲地棒101固定嵌合,锲地棒101入地后,将六棱套帽402扣接六棱拧帽301进行转动,旋拧封帽3,使内旋螺杆302通过内旋螺纹106旋进锲地棒101内,形成了整体套装结构,同时具备防盗功能,消除了被盗窃的风险,维护了作业安全。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弹钢片105与嵌套管103垂向对齐,且弹钢片105呈实心“半圆”形,弹钢片105从锲口104顶出沿切向入地,起拔锲地棒101时则现用内旋螺杆302旋拧将弹钢片105收回到嵌套管103内,弹钢片105同时也增加了锲地棒101的导电面积,有利于安全应用。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包括锲入体1、锤帽2、封帽3与旋拧器4,锤帽2活动嵌合于锲入体1顶端,封帽3转动连接于锲入体1顶端内部,旋拧器4活动套接于封帽3顶端;锲入体1由锲地棒101、锥尖102、嵌套管103、锲口104、弹钢片105、内旋螺纹106以及接线柱107组成,锥尖102一体式连接于锲地棒101底端,锲地棒101的内壁焊接设置有嵌套管103,嵌套管103的底端开设有锲口104,且嵌套管103的顶端活动嵌合有弹钢片105,锲地棒101的顶端内壁形成有内旋螺纹106,且锲地棒101的右侧壁固定焊接有接线柱107;锤帽2由顶帽201与底帽202组成,底帽202焊接设置于顶帽201的底面,封帽3由六棱拧帽301、内旋螺杆302与第一销孔303组成,内旋螺杆302焊接设置于六棱拧帽301的底面,六棱拧帽301的前端表面横向贯通设置有第一销孔303;旋拧器4由旋拧柱401、六棱套帽402、摇把403、第二销孔404、磁条405与插销406组成,六棱套帽402焊接设置于旋拧柱401的底端,旋拧柱401的左右两侧表面固定穿插有摇把403,六棱套帽402的表面横向贯通设置有第二销孔404,旋拧柱401的表面内嵌设置有磁条405,且旋拧柱4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插销406。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六棱拧帽301外壁形状与六棱套帽402内壁形状相吻合,旋拧器4通过六棱套帽402活动套接于封帽3的六棱拧帽301上;第一销孔303与第二销孔404形状相同且重合设置,插销406依次活动穿插于第二销孔404与第一销孔303内,将六棱套帽402套接于六棱拧帽301上,并将插销406依次插入第二销孔404与第一销孔303内,实现六棱套帽402与六棱拧帽301的紧固,进而通过摇把403旋拧旋拧柱401起拔整套锲地棒101,起拔方式简便易行,有利于职业健康保护,且起拔方式不易导致锲地棒101弯曲,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磁条405内嵌式固定于旋拧柱401的外周表面,插销406通过绳索与旋拧柱401固定连接,且插销406与磁条405相互吸附,插销406无需使用时,则吸附于旋拧柱401表面的磁条405上,磁条405用于插销406的固定,可有效防止插销406连接的绳索断裂导致遗失。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锲地棒101通过锥尖102锲入地内,锥形设计的锥尖102可更加省力的进行锲地,节省了人工成本,紧接着,将锤帽2通过底帽202嵌入锲地棒101内部,顶帽201搭接在锲地棒101上缘,敲击顶帽201,实现锲地棒101入地,锲地棒101入地到一定深度后,拿下锤帽2即可。
弹钢片105在旋拧内旋帽的作用下从锲口104内伸出,抓入周围土壤内,增加了固定面积而不易拔出,之后,将六棱套帽402扣接六棱拧帽301进行转动,旋拧封帽3,使内旋螺杆302通过内旋螺纹106旋进锲地棒101内,形成了整体套装结构,同时具备防盗功能,消除了被盗窃的风险,维护了作业安全。
锲地棒101锲地完成后,即可进行使用,弹钢片105从锲口104顶出沿切向入地,起拔锲地棒101时则现用内旋螺杆302旋拧将弹钢片105收回到嵌套管103内,弹钢片105同时也增加了锲地棒101的导电面积,有利于安全应用。
最后,将六棱套帽402套接于六棱拧帽301上,并将插销406依次插入第二销孔404与第一销孔303内,实现六棱套帽402与六棱拧帽301的紧固,进而通过摇把403旋拧旋拧柱401起拔整套锲地棒101,起拔方式简便易行,有利于职业健康保护,且起拔方式不易导致锲地棒101弯曲,延长了使用寿命。
另外,插销406无需使用时,则吸附于旋拧柱401表面的磁条405上,磁条405用于插销406的固定,可有效防止插销406连接的绳索断裂导致遗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包括锲入体(1)、锤帽(2)、封帽(3)与旋拧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帽(2)活动嵌合于锲入体(1)顶端,所述封帽(3)转动连接于锲入体(1)顶端内部,所述旋拧器(4)活动套接于封帽(3)顶端;
所述锲入体(1)由锲地棒(101)、锥尖(102)、嵌套管(103)、锲口(104)、弹钢片(105)、内旋螺纹(106)以及接线柱(107)组成,所述锥尖(102)一体式连接于锲地棒(101)底端,所述锲地棒(101)的内壁焊接设置有嵌套管(103),所述嵌套管(103)的底端开设有锲口(104),且嵌套管(103)的顶端活动嵌合有弹钢片(105),所述锲地棒(101)的顶端内壁形成有内旋螺纹(106),且锲地棒(101)的右侧壁固定焊接有接线柱(107);
所述锤帽(2)由顶帽(201)与底帽(202)组成,所述底帽(202)焊接设置于顶帽(201)的底面,所述封帽(3)由六棱拧帽(301)、内旋螺杆(302)与第一销孔(303)组成,所述内旋螺杆(302)焊接设置于六棱拧帽(301)的底面,所述六棱拧帽(301)的前端表面横向贯通设置有第一销孔(303);
所述旋拧器(4)由旋拧柱(401)、六棱套帽(402)、摇把(403)、第二销孔(404)、磁条(405)与插销(406)组成,所述六棱套帽(402)焊接设置于旋拧柱(401)的底端,所述旋拧柱(401)的左右两侧表面固定穿插有摇把(403),所述六棱套帽(402)的表面横向贯通设置有第二销孔(404),所述旋拧柱(401)的表面内嵌设置有磁条(405),且旋拧柱(4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插销(4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锲口(104)设置有三个,且三个锲口(104)沿锲地棒(101)周径均匀开设,所述锲口(104)与锥尖(102)底端相距三十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管(103)设置有三个,且三个嵌套管(103)沿锲口(104)在锲地棒(101)内壁纵向焊接,所述嵌套管(103)呈“半圆”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套管(103)呈“半圆”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钢片(105)与嵌套管(103)垂向对齐,且弹钢片(105)呈实心“半圆”形,所述弹钢片(105)从锲口(104)顶出沿切向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帽(202)为实心“圆柱体”,且底帽(202)与锲地棒(101)内壁形状相吻合,所述顶帽(201)直径大于锲地棒(101)内壁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旋螺杆(302)外周底端设置有外螺纹,且外螺纹与内旋螺纹(106)相吻合,所述封帽(3)通过内旋螺杆(302)与锲地棒(101)固定嵌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棱拧帽(301)外壁形状与六棱套帽(402)内壁形状相吻合,所述旋拧器(4)通过六棱套帽(402)活动套接于封帽(3)的六棱拧帽(30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孔(303)与第二销孔(404)形状相同且重合设置,所述插销(406)依次活动穿插于第二销孔(404)与第一销孔(30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抓式锲地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405)内嵌式固定于旋拧柱(401)的外周表面,所述插销(406)通过绳索与旋拧柱(401)固定连接,且插销(406)与磁条(405)相互吸附。
CN202120183654.8U 2021-01-23 2021-01-23 一种把抓式锲地棒 Active CN214738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3654.8U CN214738031U (zh) 2021-01-23 2021-01-23 一种把抓式锲地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3654.8U CN214738031U (zh) 2021-01-23 2021-01-23 一种把抓式锲地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38031U true CN214738031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40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83654.8U Active CN214738031U (zh) 2021-01-23 2021-01-23 一种把抓式锲地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380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01873B2 (ja) 深打用接地棒の設置構造
CN210806032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稳定性良好的电力接地桩
CN214738031U (zh) 一种把抓式锲地棒
CN206864662U (zh) 一种钢管脚手架专用接地装置
CN210897662U (zh) 一种重复利用型接地极
CN207381870U (zh) 一种电缆刺扎器
CN202888418U (zh) 便携式自功接地针
CN207572542U (zh) 一种螺旋式电力接地桩
CN207409680U (zh) 一种可弯曲接地棒
CN210659937U (zh) 一种煤矿井下钻孔套管防错断保护装置
CN213717080U (zh) 一种带螺纹可快速安装的接地极
CN207530121U (zh) 一种用于石油工程的接地装置
CN210422531U (zh) 一种测井取芯枪
CN208885225U (zh) 一种油田井下落物打捞工具
CN209981725U (zh) 一种电力设备避雷装置
CN112217003A (zh) 一种带螺纹可快速安装的接地极
CN217538615U (zh) 一种适应多种尺寸套管的敲击式快卸套管护丝
CN204834905U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接地体
CN206332191U (zh) 一种接地线接地极装置
CN206455242U (zh) 一种金刚线接头快速连接装置
CN215343026U (zh) 一种便于日常安全检测的局部接地极
CN216504770U (zh) 多功能消火栓扳手
CN205542222U (zh) 一种古树引下线套管
CN108281906A (zh) 一种供电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0847965A (zh) 一种高效溜煤眼堵塞气相爆破疏通装置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2

Address after: 100029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Hui Xin Street six, Twelfth level.

Patentee after: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Patentee after: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Sinopec Jingwei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gli geological logging company of Sinopec Jingwei Co.,Ltd.

Address before: 257017 building B55, No. 1, Paradise Road, Dongying District,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Patentee before: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GEOLOGICAL LOGGING BRANCH OF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