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25209U - 随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随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25209U
CN214725209U CN202023350736.1U CN202023350736U CN214725209U CN 214725209 U CN214725209 U CN 214725209U CN 202023350736 U CN202023350736 U CN 202023350736U CN 214725209 U CN214725209 U CN 214725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rm
transverse
tubular pile
lif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507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处齐
李锦华
卢铭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Dey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Dey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Dey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Dey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507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25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25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25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随动结构,包括连接框、升降机构以及夹紧装置,连接框可安装在外框架上,升降机构设置在连接框上,夹紧装置包括横板、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分别设置在横板上的两端,横板连接在升降机构的下端,横板可通过升降机构进行升降。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框可连接在外框架上,升降机构能将夹紧装置进行升降,使夹紧装置能够与管桩模具夹紧进行关联,以使得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能够与夹紧装置一起随管桩模具同步移动,使管桩模具无需停下即可进行合模或拆模操作,在管桩模具从上一工序移动至下一工序的过程中即可进行合模或拆模,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随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桩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随动结构。
背景技术
管桩主要用于建筑领域,生产管桩用的钢模是上模与下模两块钢模用螺丝锁在一块的,当把混凝土填在下模之后,再把上模盖上去用螺丝锁紧。
目前对合模或拆模时的螺丝拧紧工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工手持工具进行拧紧,对于人工拧紧来说,费时费力,且占用人力成本,同时也使得合模效率低,所以这种方式逐渐被淘汰;一种是通过自动化机械进行拧紧,但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输送线路将管桩模具输送至合模机处,然后静止放置管桩模具,再由可沿管桩模具长度方向移动的合模机逐一对螺栓进行装拆,目前这种加工方式比较常规,需要管桩模具停止在输送线路上,螺栓装拆完毕才能继续移动至下一工序处,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因此,需要发明一种辅助装置使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能随着输送线上的管桩模具在水平方向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随动结构,包括:
连接框;
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设置在连接框上;以及
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包括横板、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分别设置在横板上的两端,横板连接在升降机构的下端,使横板可通过升降机构进行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框可连接在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的外框架上,升降机构能将夹紧装置进行升降,使夹紧装置能够与管桩模具夹紧进行关联,以使得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能够与夹紧装置一起随管桩模具同步移动,并由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的装拆单元对管桩模具上的螺栓进行装拆,拆装完成后,夹紧装置能够与管桩模具脱离,直至夹紧装置重新与管桩模具夹紧,以对管桩模具上下一位置的螺栓进行装拆,使管桩模具无需停下即可进行合模或拆模操作,在管桩模具从上一工序移动至下一工序的过程中即可进行合模或拆模,大大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随动结构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框设置为n型结构,连接框在n型结构的两端底部设有将连接框连接在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上的第二安装板。由此,通过第二安装板连接在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上,连接更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升降机传动轴、第一丝杆升降机和第二丝杆升降机,第三驱动电机与第一丝杆升降机或第二丝杆升降机连接,使第三驱动电机可驱动第一丝杆升降机或第二丝杆升降机,且升降机传动轴通过升降机联轴套筒分别连接第一丝杆升降机和第二丝杆升降机,使第一丝杆升降机和第二丝杆升降机同步升降。由此,设置两个升降机进行同步升降,升降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丝杆升降机和第二丝杆升降机均在丝杆下端连接有升降机连接块,横板上设置连接孔,横板的底部安装有工字型连接块,升降机连接块穿过连接孔后在横板下端连接工字型连接块,使第一丝杆升降机和第二丝杆升降机可连接横板。由此,通过升降连接块和工字型连接块连接横板,连接简单,方便拆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紧机构上设置第一纵向固定臂和第一横向固定臂,第二夹紧机构上设置第二纵向固定臂和第二横向固定臂。由此,可在管桩模具的横向和纵向上进行固定,固定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横向固定臂设置在第一纵向固定臂的外侧,第二横向固定臂设置在第二纵向固定臂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横向固定臂或第二横向固定臂中的一个上设有传感器,第一横向固定臂或第二横向固定臂中一个上设置L型缺口。由此,可通过传感器感应管桩模具位置,可通过L型缺口在管桩模具上进行卡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横向固定臂和第二横向固定臂均包括第一气缸、固定板、第一臂板、第二臂板和第三臂板,第一气缸安装在横板上,第一气缸顶部连接固定板,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均连接在固定板上,第三臂板连接在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之间,且第三臂板设在横板下方,第三臂板在底部设置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可卡在管桩模具上。由此,第一横向固定臂和第二横向固定臂可通过第一气缸升降控制横向固定臂的升降,方便横向固定臂的使用,且通过第一开口固定在管桩模具上,使第一横向固定臂和第二横向固定臂可卡在管桩模具,方便随动结构在管桩模具固定和拆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横板的两端均设置滑动导向块,第一臂板、第二臂板均设在滑动导向块内可进行滑动。由此,使第一臂板、第二臂板在横板上导向滑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纵向固定臂和第二纵向固定臂均包括第二气缸、导向块已经第四臂板,第二气缸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导向块安装在横板上,第四臂板连接在第二气缸上,且第四臂板可在所述导向块内滑动,第四臂板在底部设置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可卡在管桩模具上,使第一纵向固定臂和第二纵向固定臂可卡在管桩模具。由此,纵向固定臂通过第二气缸进行控制升降,方便纵向固定臂的使用;通过第二开口固定在管桩模具上,方便固定和拆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一中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一中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一中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去掉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一中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去掉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二中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二中随动结构的立体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二中随动结构的立体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二中第一丝杆升降机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二中随动结构与管桩模具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框架;11、连接机构;111、第一驱动装置;1111、第一驱动电机;1112、丝杆;112、第二驱动装置;113、盖板;12、第一框架;121、导杆;13、第二框架;14、第一装拆单元;141、风炮基座;142、风炮;143、升降气缸;15、第二装拆单元;2、行走机构;21、行走驱动装置;211、第二驱动电机;212、第一齿轮;213、第二齿轮;214、保护壳; 22、行走制动装置;221、第三齿轮;23、制动装置;231、第一安装板; 2311、套筒;232、第一气缸;233、连接杆;234、底板;235、制动块;3、路轨;4、随动结构;41、连接框;411、第二安装板;42、升降机构;421、第三驱动电机;422、升降机传动轴;423、第一丝杆升降机;4231、升降机连接块;4232、工字型连接块;424、第二丝杆升降机;425、升降机联轴套筒;426、连接板;43、夹紧装置;44、横板;441、连接孔;442、滑动导向块;45、第一夹紧机构;451、第一横向固定臂;4511、第二气缸; 4512、固定板;4513、第一臂板;4514、第二臂板;4515、第三臂板;4516、第一开口;452、第一纵向固定臂;46、第二夹紧机构;461、第二横向固定臂;462、第二纵向固定臂;4621、第三气缸;4622、导向块;4623、第四臂板;47、传感器;48、L型缺口;49、第二开口;5、管桩模具;51、横向离心位凸缘;52、纵向离心位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案例一: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对管桩模具进行合模或拆模的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
参考图1至图7,该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包括外框架1、行走机构2以及路轨3,外框架1包括连接机构11、第一框架12和第二框架13,第一框架12与第二框架13之间通过连接机构11连接在一起,在第一框架12和第二框架13上分别设置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装拆单元15,连接机构11上还设置第一驱动装置111和第二驱动装置112,第一驱动装置111和第二驱动装置112分别连接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装拆单元15,使第一驱动装置111可驱动第一装拆单元14水平移动,使第二驱动装置112 可驱动第二装拆单元15水平移动,使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装拆单元15 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使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装拆单元15可适应不同直径管桩模具5的装拆;且外框架1的底部设有行走机构2,路轨3可与行走机构2进行配合,使行走机构2可在路轨3上移动,使第一框架12和第二框架13均可在路轨3上行走,使第一框架12内设置的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框架13上设置的第二装拆单元15可与在路轨3上进行移动装拆。其中:
上述的第一驱动装置111和第二驱动装置112均包括第一驱动电机 1111和丝杆1112,第一驱动电机1111与丝杆1112传动连接,使第一驱动电机1111可驱动丝杆1112转动,第一装拆单元14或第二装拆单元15通过丝杆螺母机构连接在丝杆1112上,使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装拆单元15 均可通过丝杆1112的转动进行移动,使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装拆单元 15可分别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2和第二驱动装置13驱动进行移动,适用不同管径规格管桩模具5的装拆。连接机构11还设置盖板113,盖板113盖在第一驱动装置111和第二驱动装置112外侧;且第一框架12和第二框架 13上均设置导杆121,导杆121连接到连接机构11上,第一装拆单元14 和第二装拆单元15均套接在导杆121上,使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装拆单元15移动时沿着导杆121移动。
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装拆单元15均可包括风炮基座141和风炮 142,风炮基座141可安装在第一框架12或第二框架13上,风炮142通过竖直方向的升降气缸143安装在风炮基座141上,风炮142设有若干个,均固定在风炮基座141上,升降气缸143固定在风炮基座141上,升降气缸143的输出端与风炮142连接,当升降气缸143动作时,风炮142能上下升降,风炮142下降到对应于管桩模具5上螺栓的位置时,即可进行螺栓的拧紧或拆卸工作。
行走机构2包括行走驱动装置21、行走制动装置22和行走部件23,行走驱动装置21、行走部件22和行走制动装置23均设置在外框架1第一框架12和第二框架13的底部,行走驱动装置21连接行走部件22,行走部件22在路轨上行走,行走制动装置23设在路轨3两侧,行走制动装置23 顶紧在路轨3上将外框架1停止,使行走驱动装置21、行走制动装置23 和行走部件22之间配合能使外框架1在路轨3上进行移动和停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行走驱动装置21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11、第一齿轮212和第二齿轮213,第二驱动电机211和第二齿轮213均安装在外框架1的底部上,第二驱动电机211与第一齿轮212传动连接,使第二驱动电机211可驱动第一齿轮212进行转动,第一齿轮212与第二齿轮213啮合,行走部件22 为行走滚轮,行走滚轮可在路轨3上进行滚动,且行走滚轮上设有第三齿轮221,第三齿轮221与第二齿轮213啮合,使第二驱动电机211驱动第一齿轮212转动,第一齿轮212转动使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213同样转动,第二齿轮213转动使与之啮合的第三齿轮221同样转动,第三齿轮221转动使行走滚轮进行滚动,使行走部件22可通过行走驱动装置21驱动在路轨3上移动,且在行走驱动装置21套有保护壳214;制动装置23包括第一安装板231、第一气缸232、连接杆233、底板234和制动块235,第一安装板23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框架12和第二框架13的底部,第一气缸232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31上,第一气缸232连接底板234,底板234 连接连接杆233,第一安装板231上设置套筒2311,连接杆233一端连接在底板234后,另一端从套筒2311内穿过第一安装板231,在第一安装板 231的底面与制动块235连接,且制动块235为L型结构,L型结构的制动块235设置在路轨3底面和侧面,通过第一气缸232升降底板234,底板 234上移时,连接在底板234上的连接杆233也上移,使与连接杆233连接的制动块235同样上移,制动块235上移动到路轨3底面,使制动块235 与路轨3抵触摩擦,使外框架1通过制动装置23进行制动,可通过行走制动装置23将外框架1在路轨3上停止。
工作原理:管桩模具5在生产时可从第一框架12和第二框架13之间通过,第一框架12和第二框架13可通过行走驱动装置21驱动在路轨3上移动,使外框架1随管桩模具5同步移动,并由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装拆单元15对管桩模具5上的螺栓进行装拆;且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11和第二驱动装置112驱动,使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装拆单元1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装拆单元15能适应不同管径、管长规格的管桩模具5,从而能够用于对不同大小的管桩模具5主体进行合模、拆模操作,使得装置的通用性强。
实施案例二:
图8至图1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参考图8所示,本实施案例中的外框架1上还包括随动结构4,随动结构4包括连接框41、升降机构42和夹紧装置43,连接框41 安装在外框架1的连接机构11上,使随动结构4设置在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的外框架1上,升降机构42设置在连接框41上,夹紧装置43 包括横板44、第一夹紧机构45和第二夹紧机构46,第一夹紧机构45和第二夹紧机构46分别设置在横板44上的两端,横板44连接在升降机构42 的下端,使横板44可通过升降机构42在连接框41下进行升降,使第一夹紧机构45和第二夹紧机构46可进行升降夹紧。其中:
连接框41设置为n型结构,连接框41在n型结构的两端底部焊接有第二安装板411,第二安装板411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外框架1的连接机构11上,通过第二安装板411将连接框41连接在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上,使连接框41连接在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上与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的连接更稳定。
升降机构42包括第三驱动电机421、升降机传动轴422、第一丝杆升降机423和第二丝杆升降机424,第一丝杆升降机423或第二丝杆升降机 424连接第三驱动电机421,第三驱动电机421连接在第一丝杆升降机423 或第二丝杆升降机424上,可与第一丝杆升降机423或第二丝杆升降机424 传动,可驱动第一丝杆升降机423或第二丝杆升降机424进行升降,且升降机传动轴422通过升降机联轴套筒425分别连接第一丝杆升降机423和第二丝杆升降机424,使第一丝杆升降机423和第二丝杆升降机424同步传动进行升降,第一丝杆升降机423和第二丝杆升降机424均通过连接板426 安装在连接框41上,第三驱动电机421同样设置在连接板426上,使第一丝杆升降机423和第二丝杆升降机424能够同时被第三驱动电机421驱动,实现同步升降,设置的两个丝杆升降机进行同步升降,使与升降机构42连接的夹紧装置43升降稳定。且第一丝杆升降机423和第二丝杆升降机424 均在丝杆下端连接有升降机连接块4231,横板44中部设置连接孔441,横板44的底部安装有工字型连接块4232,工字型连接块4232通过螺栓固定在横板44的底部,升降机连接块4231穿过连接孔441后在横板44下端连接工字型连接块4232,使丝杆通过升降机连接块4231和工字型连接块4232 连接在横板44上,使第一丝杆升降机423和第二丝杆升降机424均可连接横板44,通过升降连接块4231和工字型连接块4232连接横板44,连接简单,方便拆卸。
第一夹紧机构45上设置第一横向固定臂451和第一纵向固定臂452,第二夹紧机构46上设置第二横向固定臂461和第二纵向固定臂462,第一横向固定臂451、第一纵向固定臂452、第二横向固定臂461和第二纵向固定臂462可对管桩模具5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固定,且第一横向固定臂451 设置在第一纵向固定臂452的外侧,第二横向固定臂461设置在第二纵向固定臂462的外侧,使第一夹紧机构45和第二夹紧机构46固定在管桩模具5上更加牢固;且第一横向固定臂451或第二横向固定臂461中的一个上设有传感器47,第一横向固定臂452或第二横向固定臂462中一个上设置L型缺口48,第一纵向固定臂452和第二纵向固定臂462上均设有第二开口49,当管桩模具5被第一夹紧机构45或第二夹紧机构46夹紧时,可通过传感器47感应管桩模具5位置,传感器47可在第一夹紧机构45或第二夹紧机构46从管桩模具5移开时发出信号到控制合模或拆模的控制器,使控制器能判断第一夹紧机构45或第二夹紧机构46是脱落还是自动收起的,可通过L型缺口48和第二开口49在管桩模具5上进行卡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横向固定臂451和第二横向固定臂461均包括有第二气缸4511、固定板4512、第一臂板4513、第二臂板4514和第三臂板4515,第二气缸4511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横板44上,且第二气缸4511顶部连接固定板4512,第一臂板4513和第二臂板4514均连接在固定板4512上,第三臂板4515连接在第一臂板4513和第二臂板4514之间,且第三臂板4515位于横板44的下方,第三臂板4515在底部设置第一开口 4516,L型缺口48设置在第一横向固定臂451或第二横向固定臂461中一个的第一臂板4513和第二臂板4514上,可通过第一开口4516可卡在管桩模具5上,使第一横向固定臂451和第二横向固定臂461可卡在管桩模具5, L型缺口48在管桩模具5上进行卡紧,第二气缸4511可将固定板4512进行升降,固定板4512升降可将第一臂板4513和第二臂板4514进行升降,同时,第一臂板4513和第二臂板4514进行升降的过程中也将第三臂板4515 进行升降,所以,使第一横向固定臂451和第二横向固定臂461均可通过第二气缸4511升降控制进行升降,方便横向固定臂的使用,通过第一开口 4516和L型缺口48固定在管桩模具5上,方便第一横向固定臂451和第二横向固定臂461在管桩模具5上固定和拆下;且横板44的两端均设置滑动导向块442,第一臂板4513、第二臂板4514均设在滑动导向块442内,第二气缸4511将第一臂板4513和第二连接4514进行升降时,第一臂板 4513和第二臂板4514可在滑动导向块442内进行滑动,使第一横向固定臂 451和第二横向固定臂461在横板44上导向滑动。
第一纵向固定臂452和第二纵向固定臂462均包括第三气缸4621、导向块4622以及第四臂板4623,第三气缸4621设置在固定板4512上,第三气缸4621在固定板4512上可随固定板4512升降进行升降,导向块4622 安装在横板44上,第四臂板4623连接在第三气缸4621上,第三气缸4621 可驱动第四臂板4623进行升降,且第四臂板4623在升降过程中可在导向块4622内滑动,第四臂板4623在底部设置第二开口49,第二开口49可卡在管桩模具5上,第一纵向固定臂452和第二纵向固定臂462均通过第三气缸4621进行控制升降,方便第一纵向固定臂452和第二纵向固定臂462 的使用,通过第二开口49固定在管桩模具5上,使第一纵向固定臂452和第二纵向固定臂462可卡在管桩模具,方便随动结构在管桩模具固定和拆下。
本实施例的外框架1、行走机构2以及路轨3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装置使用时,如图12所示,管桩模具5在上模和下模的圆周面上均设有横向离心位凸缘51或纵向离心位凸缘52,管桩模具5可从第一框架12和第二框架13之间通过,管桩模具5生产时夹紧装置43可从第一框架12和第二框架13之间通过,夹紧装置43的第一夹紧机构45和第二夹紧机构46可伸到第一框架12和第二框架13之间的管桩模具5上,使第一臂板4513、第二臂板4514和第三臂板4515设置在横向离心位凸缘51 的侧面,L型缺口48也位于横向离心位凸缘51的侧面,在管桩模具5移动时,横向离心位凸缘51推动第一臂板4513、第二臂板4514和第三臂板 4515移动,使随动结构4可随管桩模具同步移动,随动结构4连接在外框架1上,使外框架1与随动结构4一起随管桩模具5同步移动,并由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装拆单元15对管桩模具5上的螺栓进行装拆,使管桩模具5无需停下即可进行合模或拆模操作,在管桩模具5从上一工序移动至下一工序的过程中即可进行合模或拆模,大大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第三臂板4515在底部设置的第一开口4516和第四臂板4623 在底部设置第二开口49均可卡在管桩模具的纵向离心位凸缘52上,使随动结构4在管桩模具5上方向固定,不会随便乱晃,保证了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在管桩模具5上的稳定性,方便第一装拆单元14和第二装拆单元15进行装拆。
本实用新型设置行走机构和路轨,使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能随着输送线上的管桩模具在水平方向移动,在管桩模具从上一工序移动至下一工序的过程中即可进行合模或拆模,大大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第一装拆单元和第二装拆单元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进行移动,能适应不同管径、管长规格的管桩模具,从而能够用于对不同大小的管桩主体进行合模、拆模,使得装置的通用性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框;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框上;以及
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横板、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分别设置在横板的两端,所述横板连接在所述升降机构的下端,所述横板可通过所述升降机构进行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设置为n型结构,所述连接框在n型结构的两端底部设有将所述连接框连接在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上的第二安装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升降机传动轴、第一丝杆升降机和第二丝杆升降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升降机或所述第二丝杆升降机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可驱动第一丝杆升降机或第二升降机,且所述升降机传动轴通过升降机联轴套筒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升降机和所述第二丝杆升降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升降机和第二丝杆升降机均在丝杆下端连接有升降机连接块,所述横板上设置连接孔,所述横板的底部安装有工字型连接块,所述升降机连接块穿过连接孔后在横板下端连接所述工字型连接块,使第一丝杆升降机和第二丝杆升降机可连接所述横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上设置第一纵向固定臂和第一横向固定臂,所述第二夹紧机构上设置第二纵向固定臂和第二横向固定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固定臂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固定臂的外侧,所述第二横向固定臂设置在第二纵向固定臂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固定臂或第二横向固定臂中的一个上设有传感器,所述第一横向固定臂或第二横向固定臂中的一个上设置L型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固定臂和第二横向固定臂均包括第一气缸、固定板、第一臂板、第二臂板和第三臂板,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所述横板上,所述第一气缸顶部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均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三臂板连接在所述第一臂板和第二臂板之间,且所述第三臂板设在横板下方,所述第三臂板在底部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可卡在管桩模具上,使所述第一横向固定臂和第二横向固定臂可卡在管桩模具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的两端均设置滑动导向块,所述第一臂板、第二臂板均设在所述滑动导向块内可进行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固定臂和所述第二纵向固定臂均包括第二气缸、导向块以及第四臂板,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所述导向块安装在横板上,所述第四臂板连接在所述第二气缸上,且所述第四臂板可在所述导向块内滑动,所述第四臂板在底部设置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可卡在管桩模具上,使所述第一纵向固定臂和所述第二纵向固定臂卡在管桩模具上。
CN202023350736.1U 2020-12-31 2020-12-31 随动结构 Active CN214725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0736.1U CN214725209U (zh) 2020-12-31 2020-12-31 随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0736.1U CN214725209U (zh) 2020-12-31 2020-12-31 随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25209U true CN214725209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7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50736.1U Active CN214725209U (zh) 2020-12-31 2020-12-31 随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25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7777B (zh) 用于冲压设备的三次元机械手传送设备
CN109623926B (zh) 用于非金属矩形板类零件加工的自动化柔性生产线
CN202336766U (zh) 铝管铝棒生产用流水线上双机械手结构
WO2021088711A1 (zh) 砂型铸造生产线
CN106426666A (zh) 一种快速换模台车及其换模方法
CN111231090B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脱模装置
CN202952428U (zh) 模具更换车
CN105858131A (zh) 一种带螳螂臂及自动调整机构的搬砖机
CN109530597B (zh) 重型模具运输双u型小车及快速更换系统和方法
CN214725201U (zh) 包含跟随装置的合模、拆模机
CN101468766A (zh) 移动式收绳装置
CN214725209U (zh) 随动结构
CN211812120U (zh) 一种路缘石生产线模具输送线
CN106734642B (zh) 一种可横移换模台车及其换模方法
CN210150620U (zh) 一种液压提升夹爪
CN106475473A (zh) 一种起重式换模台车及其换模方法
CN108500874B (zh) 一种用于轮胎锥度点匹配的定心总成
CN115949353A (zh) 具有垂直导向侧向举升随动机械手的修井作业系统及方法
CN104399826A (zh) 一种折弯机的自动换模装置
CN205739266U (zh) 一种带螳螂臂及自动调整机构的搬砖机
CN211967910U (zh) 脱模机构
CN211053684U (zh) 钢筋网片安装机械手
CN210046270U (zh) 一种管模自动校正平移装置
CN211505019U (zh) 水压机
CN211616075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管桩生产的快速合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