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13086U - 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13086U
CN214713086U CN202120742337.5U CN202120742337U CN214713086U CN 214713086 U CN214713086 U CN 214713086U CN 202120742337 U CN202120742337 U CN 202120742337U CN 214713086 U CN214713086 U CN 214713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ensor
positioning groove
fac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423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娟
甘景梨
李东河
白晶
梁学军
祝希泉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988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988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988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filed Critical 988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1207423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13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13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13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涉及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包括升降转椅及与升降转椅椅座上端面及与升降转椅靠背前端面连接的调压机构,以及与调压机构电气连接并与升降转椅底座连接的驱动电路,调压机构包括承载龙骨、弹性承载垫、导流风管、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换气风机、承载柱、定向扬声器及扶手。本新型一方面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可根据使用需要与多种结构普通座椅配套使用,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精神科减压工作的劳动强度、设备运行维护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设备结构,并可有效的克服了传统精神科座椅长时间使用时造成的因通风性差等隐性造成的体感舒适度差的缺陷,从而达到提高对患者减压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神科减压座椅设备,属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精神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等治疗和护理作业中,经常需要通过借助减压座椅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康复护理工作,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虽然当前开发了多种类型的减压作业,但针对精神科专用的减压座椅尚无专业设备,从而导致当前精神科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压时,仅能通过其他领域相关设备进行,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20730066.X ”的“一种神经科病人用座椅”、专利申请号为“201621078550.6”的“神经内科用肢体神经按摩座椅”及专利申请号为“201921786942.1 ”的“一种抑郁症逍遥减压椅”,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减压作业的需要,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所使用的这些座椅均为专用设备结构,使用功能、环境适应性均相对较差,且无法有效精确且全面满足精神科使用的需要,往往仅能满足特定环境及诊疗康复作业的需要,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差;另一方面当前所使用的该类座椅在长时间使用中,极易因长时间使用而导致使用者与座椅接触面间因通风不畅而导致皮肤发热、皮肤出汗严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使用时的体感舒适度,并易导致患者因体感不适而产生焦虑心情,影响减压治疗的工作质量及效率。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精神科专用用减压座椅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该新型较传统的精神科用减压座椅,一方面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可根据使用需要与多种结构普通座椅配套使用,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精神科减压工作的劳动强度、设备运行维护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设备结构,并可有效的克服了传统精神科座椅长时间使用时造成的因通风性差等隐性造成的体感舒适度差的缺陷,从而达到提高对患者减压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包括升降转椅及与升降转椅椅座上端面及与升降转椅靠背前端面连接的调压机构,以及与调压机构电气连接并与升降转椅底座连接的驱动电路,其中调压机构包括承载龙骨、弹性承载垫、导流风管、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换气风机、承载柱、定向扬声器及扶手,承载龙骨共两个,均为横断面呈“H”槽状框架结构,其下端面分别包覆在升降转椅的椅座上端面及靠背前端面,并分别与升降转椅的椅座和靠背同轴分布,导流风管若干,嵌于承载龙骨槽底内,并与承载龙骨槽底平行分布,导流风管其中一端通过汇流管连通,并通过汇流管分别与换气风机连通,导流风管与承载龙骨上端面槽体底部对应的位置均布若干通风口,温湿度传感器设一个,压力传感器设若干,并均嵌于与承载龙骨上端面槽底内,且各压力传感器环绕承载龙骨轴线嵌于均布,温湿度传感器与承载龙骨同轴分布,弹性承载垫为横断面“凵”字形槽装结构,嵌于承载龙骨上端面槽体内,扶手至少两个,通过至少一条承载柱与承载龙骨侧壁铰接,且扶手轴线与水平面呈0°—90°夹角,定向扬声器若干,嵌于承载龙骨外侧面内并对称分布在承载龙骨轴线两侧,各定向扬声器轴线相交且交点位于承载龙骨上方5—30厘米范围内,且交点在承载龙骨上端面的投影位于承载龙骨中点位置,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换气风机、定向扬声器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扶手包括承载底座、定位槽、束缚带、连接扣、半导体制冷机构、换热板及操控界面,其中所述承载底座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其下端面与承载柱上端面通过棘轮机构铰接,所述承载底座上端面通过至少两条调节螺栓与定位槽连接,所述定位槽为横断面呈“匚”字形槽装结构,所述定位槽轴线与承载底座上表面平行分布,其槽口位于靠近升降转椅中线的一侧,所述定位槽槽底外表面设至少一个半导体制冷机构,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的制冷端面与换热板后表面连接,所述换热板嵌于定位槽内,与定位槽槽底连接并平行分布,所述束缚带至少两条,沿定位槽轴线方向均布,且束缚带轴线与定位槽轴线垂直分布,其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扣与定位槽前端面连接,所述连接扣与定位槽前端面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操控界面嵌于定位槽前端面,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和操控界面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操控界面包括承载壳、弹性铰链、操控键、显示器及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承载壳为横断面呈矩形的闭合腔体结构,其后端面通过弹性铰链与定位槽前端面铰接,且承载壳前端面与定位槽轴线呈0°—90°夹角,所述操控键、显示器嵌于承载壳上端面,接线端子嵌于承载壳下端面,接线端子分别与操控键、显示器和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束缚带中,其中至少一条束缚带内侧面设体征检测机构,所述体征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壳、检测托盘、驱动电源、接线电极、调节弹簧、光学心率传感器、皮电反应传感器、血氧饱和度SPO2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物电阻抗传感器及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其中所述检测壳、检测托盘均为横断面呈矩形闭合腔体结构,所述检测壳后端面通过连接机构与束缚带连接并与束缚带内侧面平行分布,前端面通过至少一条调节弹簧与检测托盘后端面连接,所述检测壳、检测托盘间同轴分布,且检测壳、检测托盘间间距为1—10毫米,所述光学心率传感器、皮电反应传感器、血氧饱和度SPO2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及生物电阻抗传感器环绕检测托盘轴线均布,嵌于检测托盘的前端面并与驱动电源和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电气连接,皮电反应传感器、血氧饱和度SPO2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及生物电阻抗传感器轴线均与检测托盘前端面垂直分布,所述驱动电源和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均嵌于检测壳内,其中驱动电源分别与接线电极和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电气连接,所述接线电极和嵌于承载壳后端面,其前端面超出承载壳外表面0—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槽侧壁内表面上均布若干弹性气囊和至少两个由电动机驱动的按摩辊,所述弹性气囊和由电动机驱动的按摩辊间沿定位槽轴线方向间隔分布,且各弹性气囊和由电动机驱动的按摩辊均相互并联,其中所示的弹性气囊间通过控制阀与换气风机连通,所述由电动机驱动的按摩辊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DCP、FPGA及PID芯片中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驱动电路另设辅助驱动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电路、串口数据据通讯电路和无线数据通讯电路。
本新型较传统的精神科用减压座椅,一方面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可根据使用需要与多种结构普通座椅配套使用,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精神科减压工作的劳动强度、设备运行维护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设备结构,并可有效的克服了传统精神科座椅长时间使用时造成的因通风性差等隐性造成的体感舒适度差的缺陷,从而达到提高对患者减压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调压机构的承载龙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扶手局部环境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4为体征检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述,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包括升降转椅1及与升降转椅椅座1上端面及与升降转椅靠背前端面连接的调压机构,以及与调压机构电气连接并与升降转椅底座连接的驱动电路2,其中调压机构包括承载龙骨3、弹性承载垫4、导流风管5、压力传感器6、温湿度传感器7、换气风机8、承载柱9、定向扬声器10及扶手11,承载龙骨3共两个,均为横断面呈“H”槽状框架结构,其下端面分别包覆在升降转椅的椅座1上端面及靠背前端面,并分别与升降转椅1的椅座和靠背同轴分布,导流风管5若干,嵌于承载龙骨3槽底内,并与承载龙骨3槽底平行分布,导流风管5其中一端通过汇流管12连通,并通过汇流管12分别与换气风机8连通,导流风管5与承载龙骨3上端面槽体底部对应的位置均布若干通风口13,温湿度传感器7设一个,压力传感器6设若干,并均嵌于与承载龙骨3上端面槽底内,且各压力传感器6环绕承载龙骨3轴线嵌于均布,温湿度传感器7与承载龙骨3同轴分布,弹性承载垫4为横断面“凵”字形槽装结构,嵌于承载龙骨3上端面槽体内,扶手11至少两个,通过至少一条承载柱9与承载龙骨3侧壁铰接,且扶手11轴线与水平面呈0°—90°夹角,定向扬声器10若干,嵌于承载龙骨3外侧面内并对称分布在承载龙骨3轴线两侧,各定向扬声器10轴线相交且交点位于承载龙骨3上方5—30厘米范围内,且交点在承载龙骨3上端面的投影位于承载龙骨3中点位置,压力传感器6、温湿度传感器7、换气风机8、定向扬声器9均与驱动电路2电气连接。
重点说明的,所述的扶手11包括承载底座110、定位槽111、束缚带112、连接扣113、半导体制冷机构114、换热板115及操控界面116,其中所述承载底座110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其下端面与承载柱9上端面通过棘轮机构铰接,所述承载底座110上端面通过至少两条调节螺栓14与定位槽111连接,所述定位槽111为横断面呈“匚”字形槽装结构,所述定位槽111轴线与承载底座110上表面平行分布,其槽口位于靠近升降转椅1中线的一侧,所述定位槽111槽底外表面设至少一个半导体制冷机构114,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114的制冷端面与换热板115后表面连接,所述换热板115嵌于定位槽111内,与定位槽槽111底连接并平行分布,所述束缚带112至少两条,沿定位槽111轴线方向均布,且束缚带112轴线与定位槽111轴线垂直分布,其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扣113与定位槽111前端面连接,所述连接扣113与定位槽111前端面间通过滑槽15滑动连接,所述操控界面116嵌于定位槽111前端面,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114和操控界面116均与驱动电路2电气连接。
其中,所述的操控界面116包括承载壳1161、弹性铰链1162、操控键1163、显示器1164及接线端子1165,其中所述承载壳116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闭合腔体结构,其后端面通过弹性铰链1162与定位槽111前端面铰接,且承载壳1161前端面与定位槽111轴线呈0°—90°夹角,所述操控键1163、显示器1164嵌于承载壳161上端面,接线端子1165嵌于承载壳1161下端面,接线端子1165分别与操控键1163、显示器1164和驱动电路2电气连接。
需要注意的,所述的束缚带112中,其中至少一条束缚带内侧面设体征检测机构15,所述体征检测机构15包括检测壳151、检测托盘152、驱动电源153、接线电极154、调节弹簧155、光学心率传感器156、皮电反应传感器157、血氧饱和度SPO2传感器158、电容传感器159、物电阻抗传感器1502及无线数据通讯模块1501,其中所述检测壳151、检测托盘152均为横断面呈矩形闭合腔体结构,所述检测壳151后端面通过连接机构与束缚带112连接并与束缚带112内侧面平行分布,前端面通过至少一条调节弹簧155与检测托盘152后端面连接,所述检测壳151、检测托盘152间同轴分布,且检测壳151、检测托盘152间间距为1—10毫米,所述光学心率传感器156、皮电反应传感器157、血氧饱和度SPO2传感器158、电容传感器159、物电阻抗传感器1502环绕检测托盘152轴线均布,嵌于检测托盘152的前端面并与驱动电源153和无线数据通讯模块1501电气连接,皮电反应传感器157、血氧饱和度SPO2传感器158、电容传感器159、物电阻抗传感器1502轴线均与检测托盘152前端面垂直分布,所述驱动电源153和无线数据通讯模块1501均嵌于检测壳151内,其中驱动电源153分别与接线电极154和无线数据通讯模块1501电气连接,所述接线电极154和嵌于承载壳151后端面,其前端面超出承载壳151外表面0—5毫米。
此外,所述的定位槽11侧壁内表面上均布若干弹性气囊16和至少两个由电动机驱动的按摩辊17,所述弹性气囊16和由电动机驱动的按摩辊17间沿定位槽11轴线方向间隔分布,且各弹性气囊16和由电动机驱动的按摩辊17均相互并联,其中所示的弹性气囊16间通过控制阀18与换气风机8连通,所述由电动机驱动的按摩辊17均与驱动电路2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电路2为基于DCP、FPGA及PID芯片中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驱动电路另设辅助驱动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电路、串口数据据通讯电路和无线数据通讯电路。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根据当前精神科诊疗作业座椅椅面和椅背面积和宽度,设定调压机构的承载龙骨,然后将构成调压机构的承载龙骨、换气风机及驱动电路与制定座椅的底座、椅座及靠背进行连接,并使与座椅椅座和靠背连接的承载龙骨间通过
然后将弹性承载垫、导流风管、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换气风机、承载柱、定向扬声器及扶手与承载龙骨连接定位,并使、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换气风机、承载柱、定向扬声器及扶手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最后将驱动电路与外部的电源系统及多媒体综合系统建立数据连接,即可完成本新型装配。
其中在装配作业中,一方面可根据座椅结构灵活调整承载龙骨的结构和安装定位位置,然后对各承载龙骨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本新型可有效满足与多种座椅配套使用的需要;同时另可通过承载柱、连接机构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本新型各主要部件在使用时的定位及工作位置,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及使用要求的需要,从而达到在提高本新型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本新型使用、维护成本和难度。
本新型在使用中,首先通过承载龙骨上端面连接的弹性承载垫对使用者身体进行弹性承载,提高使用舒适度,同时将患者的手臂嵌入到扶手的定位槽内,并通过束缚带对使用者手臂进行定位,从而达到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约会定位的同时,另时患者手臂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消除传统的绑缚式定位约束时易造成患者精神压力大和体感舒适度差的缺陷,然后通过温度传感器对使用中本新型与患者接触面位置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通过压力传感器对使用者身体在本新型上的分布位置,实现对患者使用本新型时的初步检测作业,同时通过束缚带上的体征检测机构与使用者手臂接触,实现对使用者体征参数进行全面检测。
在进行减压调节时,在医护人员通过药物、环境因素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另可通过本新型扬声器对具有心理疏导作用音频播放,同时通过扶手定位槽内的弹性气囊和至少两个由电动机驱动的按摩辊对患者手臂位置进行按摩作业,进一步提高心理疏导的作业效率;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显示患者体表位置温度、湿度环境进行检测,或通过体征检测机构检测到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参数一方面驱动换气风机运行,由换气风机通过各承载龙骨中的导流风管强制对使用者与本新型弹性承载垫接触面进行强制通风、散热干燥,同时驱动扶手定位槽位置的半导体制冷机构运行,对使用者手臂进行调温作业,提高体感舒适度;同时根据检测的生理参数有针对性的对心理疏导作业方式方法进行精确调整,确保心理疏导减压过程中患者情绪稳定,提高生理疏导作业效率。
本新型较传统的精神科用减压座椅,一方面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可根据使用需要与多种结构普通座椅配套使用,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精神科减压工作的劳动强度、设备运行维护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设备结构,并可有效的克服了传统精神科座椅长时间使用时造成的因通风性差等隐性造成的体感舒适度差的缺陷,从而达到提高对患者减压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包括升降转椅及与升降转椅椅座上端面及与升降转椅靠背前端面连接的调压机构,以及与调压机构电气连接并与升降转椅底座连接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压机构包括承载龙骨、弹性承载垫、导流风管、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换气风机、承载柱、定向扬声器及扶手,所述承载龙骨共两个,均为横断面呈“H”槽状框架结构,其下端面分别包覆在升降转椅的椅座上端面及靠背前端面,并分别与升降转椅的椅座和靠背同轴分布,所述导流风管若干,嵌于承载龙骨槽底内,并与承载龙骨槽底平行分布,所述导流风管其中一端通过汇流管连通,并通过汇流管分别与换气风机连通,且所述导流风管与承载龙骨上端面槽体底部对应的位置均布若干通风口,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一个,压力传感器设若干,并均嵌于与承载龙骨上端面槽底内,且各压力传感器环绕承载龙骨轴线嵌于均布,温湿度传感器与承载龙骨同轴分布,所述弹性承载垫为横断面“凵”字形槽装结构,嵌于承载龙骨上端面槽体内,所述扶手至少两个,通过至少一条承载柱与承载龙骨侧壁铰接,且扶手轴线与水平面呈0°—90°夹角,所述定向扬声器若干,嵌于承载龙骨外侧面内并对称分布在承载龙骨轴线两侧,各定向扬声器轴线相交且交点位于承载龙骨上方5—30厘米范围内,且交点在承载龙骨上端面的投影位于承载龙骨中点位置,所述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换气风机、定向扬声器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包括承载底座、定位槽、束缚带、连接扣、半导体制冷机构、换热板及操控界面,其中所述承载底座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其下端面与承载柱上端面通过棘轮机构铰接,所述承载底座上端面通过至少两条调节螺栓与定位槽连接,所述定位槽为横断面呈“匚”字形槽装结构,所述定位槽轴线与承载底座上表面平行分布,其槽口位于靠近升降转椅中线的一侧,所述定位槽槽底外表面设至少一个半导体制冷机构,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的制冷端面与换热板后表面连接,所述换热板嵌于定位槽内,与定位槽槽底连接并平行分布,所述束缚带至少两条,沿定位槽轴线方向均布,且束缚带轴线与定位槽轴线垂直分布,其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扣与定位槽前端面连接,所述连接扣与定位槽前端面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操控界面嵌于定位槽前端面,所述半导体制冷机构和操控界面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控界面包括承载壳、弹性铰链、操控键、显示器及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承载壳为横断面呈矩形的闭合腔体结构,其后端面通过弹性铰链与定位槽前端面铰接,且承载壳前端面与定位槽轴线呈0°—90°夹角,所述操控键、显示器嵌于承载壳上端面,接线端子嵌于承载壳下端面,接线端子分别与操控键、显示器和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束缚带中,其中至少一条束缚带内侧面设体征检测机构,所述体征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壳、检测托盘、驱动电源、接线电极、调节弹簧、光学心率传感器、皮电反应传感器、血氧饱和度SPO2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物电阻抗传感器及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其中所述检测壳、检测托盘均为横断面呈矩形闭合腔体结构,所述检测壳后端面通过连接机构与束缚带连接并与束缚带内侧面平行分布,前端面通过至少一条调节弹簧与检测托盘后端面连接,所述检测壳、检测托盘间同轴分布,且检测壳、检测托盘间间距为1—10毫米,所述光学心率传感器、皮电反应传感器、血氧饱和度SPO2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及生物电阻抗传感器环绕检测托盘轴线均布,嵌于检测托盘的前端面并与驱动电源和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电气连接,皮电反应传感器、血氧饱和度SPO2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及生物电阻抗传感器轴线均与检测托盘前端面垂直分布,所述驱动电源和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均嵌于检测壳内,其中驱动电源分别与接线电极和无线数据通讯模块电气连接,所述接线电极和嵌于承载壳后端面,其前端面超出承载壳外表面0—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槽侧壁内表面上均布若干弹性气囊和至少两个由电动机驱动的按摩辊,所述弹性气囊和由电动机驱动的按摩辊间沿定位槽轴线方向间隔分布,且各弹性气囊和由电动机驱动的按摩辊均相互并联,其中所示的弹性气囊间通过控制阀与换气风机连通,所述由电动机驱动的按摩辊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DCP、FPGA及PID芯片中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驱动电路另设辅助驱动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电路、串口数据据通讯电路和无线数据通讯电路。
CN202120742337.5U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 Active CN214713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2337.5U CN214713086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2337.5U CN214713086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13086U true CN214713086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02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42337.5U Active CN214713086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130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40647A1 (zh) 用于休息及睡眠的人体微环境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9668230B (zh) 供休息及睡眠的微环境系统
US11801183B2 (en) Approaches to determining health of a living body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pressure of inflatable chambers of a pressure-mitigation device
US20230381046A1 (en) Cervical traction device
CN104127277A (zh) 一种可穿戴辅助小便卫生装置及健康服务系统
CN214713086U (zh) 一种精神科用新型减压座椅
CN109780645B (zh) 休息及睡眠的微环境系统
KR102546735B1 (ko) 욕창 방지 시스템
CN211354848U (zh) 多功能枕
CN219423592U (zh) 高自由度机器人治疗床
US11981099B2 (en)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nd monitoring inflatable perfusion enhancement apparatus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KR20220140452A (ko) 회음부에 온냉풍을 제공하는 마사지 장치 및 마사지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210144764U (zh) 一种用于放射科诊断医生的座椅
CN209713464U (zh) 一种临床护理气垫
CN116327509B (zh) 一种具有护理效果的模块化电动病床
CN215994642U (zh) 一种病床用护理支架
CN214761920U (zh) 一种视网膜脱离患者辅助恢复装置
CN210355189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中老年人护理头枕
CN215083816U (zh) 一种防压疮双鼻吸氧管
CN216933817U (zh) 一种重症患者使用的枕头
EP385609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nd monitoring inflatable perfusion enhancement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contact pressure
CN216365636U (zh) 一种用于心内科卧床病人的护理垫
CN213723085U (zh) 一种骶骨尾部防压疮装置
CN216005213U (zh) 一种多通道制氧机
CN211583957U (zh) 一种用于卧床病人的新型阴囊托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