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12650U - 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12650U
CN214712650U CN202022617408.7U CN202022617408U CN214712650U CN 214712650 U CN214712650 U CN 214712650U CN 202022617408 U CN202022617408 U CN 202022617408U CN 214712650 U CN214712650 U CN 214712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end
fixing part
needle
cylindrical rear
hol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174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启栋
王卫国
丁冉
张逸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61740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12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12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12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该缝合针包括针体、固定部和握持部;针体包括圆锥形前端和圆柱形后端,圆柱形后端在靠近圆锥形前端的区域上设置有勾槽;圆锥形前端底面直径与圆柱形后端直径相同,且圆锥形前端与圆柱形后端的长度比为(1‑2)∶12;固定部的前端可拆卸地固接圆柱形后端,后端可拆卸地固接握持部。该缝合针的前端可以轻易穿刺股骨大转子后缘骨质,保护周围骨质及软组织,避免损伤;圆锥形前端与圆柱形后端的长度比为(1‑2)∶12,在使用过程中手部不会影响缝合视野,适用于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针体、固定部和握持部可拆卸地连接,可对损坏部件单独进行更换,而无需整体丢弃,从而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外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
背景技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晚期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长期效果满意,是当今骨科最成功的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提高、关节假体设计改进、围手术期管理的完善及快速康复应用,该手术数量在国内外迅速增加。手术入路方面,后外侧入路由于显露充分、能更好地保护外展肌、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和翻修术中得以广泛应用。关节囊切开显露关节,是手术的必须步骤,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髋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韧带是维持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术中不修复后外侧关节囊,会严重削弱后外侧软组织的张力,丧失关节囊对股骨头的机械阻挡作用,增加脱位风险。因此,髋关节置换术中行后关节囊及外旋肌修复是预防术后脱位的关键措施。此外,通过后外侧的软组织修补还可以缩小手术残腔,关节腔内的高压力可以减少截断面出血,减少因血肿引起的组织肿胀疼痛、感染等并发症。
但是关节囊切开无论是“T”型、“U”型或是其它类型切开,无一例外都将关节囊在股骨近端的附着部紧贴骨面切开,使后外侧关节囊的远端丧失止点,修复时无法原位缝合。目前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的方法,是在用克氏针在股骨大转子后缘骨性结构上钻2-3个直径2.5mm 的孔,用PDSII缝线将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缝合于股骨大转子后缘,缝合形成一“袖套”状结构,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的解剖结构并维持适宜的张力,促进术后髋关节稳定性的恢复。但是缝合于打孔的大转子可提供较强的旋转扭矩,然而有肌肉撕裂和大转子止点撕脱骨折的风险。克氏针打孔操作不方便,而且,钻孔后再次穿刺引线时存在松质骨孔道难以穿出的问题。因此,操作耗时长,组织损伤大,值得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一)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用于术中修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的穿刺引线缝合针,不仅可以轻易穿刺股骨大转子后缘骨质,保护周围骨质及软组织,避免损伤,而且方便钻孔穿线,避免缝线被骨质割断。
(二)技术方案
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包括针体1、固定部2和握持部3;
所述针体1包括圆锥形前端11和圆柱形后端12,所述圆柱形后端 12在靠近所述圆锥形前端的区域上设置有勾槽13;所述圆锥形前端11 底面直径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直径相同,且所述圆锥形前端11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的长度比为(1-2)∶12;
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可拆卸地固接所述圆柱形后端12,后端可拆卸地固接所述握持部3。
优选地,所述圆锥形前端11的长度为10-20mm。
优选地,所述圆柱形后端12的直径为3-7mm。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2为变直径的圆柱体结构,且从前端到后端具有如下的变化规律:直径先减小后增大。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直径为13-16mm,后端直径为 17-20mm。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2的长度为3-5cm。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可拆卸地固接;所述固定部2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所述握持部3可拆卸地固接;
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螺孔,位于前端的螺孔的深度为4-6mm,位于后端的螺孔的深度为8-10mm。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3为手柄为前窄后宽的六棱台结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部2的后端的螺孔螺纹连接的螺杆部;
所述握持部3的边缘设计为圆角结构。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3的长度为12-18cm。
优选地,所述针体1的材质为合金钢;和/或
所述缝合针的长度为35-50c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的前端为圆锥体结构,呈现圆锥形,尖锐的前端可以轻易穿刺股骨大转子后缘骨质,保护周围骨质及软组织,避免损伤,而且方便钻孔穿线,避免缝线被骨质割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的针体中的圆锥形前端与圆柱形后端的长度比为(1-2)∶12,在使用过程中手部不会影响缝合视野,适用于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中的针体、固定部和握持部可拆卸地连接。当一个或2个部件损坏时,可对损坏部件单独进行更换,而无需整体丢弃,从而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的握持部为手柄为前窄后宽的六棱台结构,便于使用人员握持,提升缝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体;11:圆锥形前端;12:圆柱形后端;13:勾槽;固定部;3: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包括针体1、固定部2和握持部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缝合针的长度为35-50cm,例如,35cm,40cm,45cm,50cm,可充分穿透髋关节大转子骨质到达关节囊缝合处。
针体1
所述针体1包括圆锥形前端11和圆柱形后端12,两者优选为一体成型,所述圆柱形后端12在靠近所述圆锥形前端的区域上设置有勾槽 13,用于牵勾缝线。所述针体1的材质优选为合金钢。需要说明的是,合金钢为现有材料,可通过市售途径获得。
所述圆锥形前端11底面直径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直径相同,且所述圆锥形前端11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的长度比为(1-2)∶12,例如,可以为1∶12,1.5∶12、1∶6。
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可拆卸地固接所述圆柱形后端12,后端可拆卸地固接所述握持部3。这样的设计便于更换损坏的部件,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对针体1的圆锥形前端11和圆柱形后端12的尺寸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尺寸信息如下:
所述圆锥形前端11的长度为10-20mm,例如,10mm,11mm,12mm, 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
所述圆柱形后端12的直径为3-7mm,例如,3mm,4mm,5mm, 6mm,7mm。
固定部2
所述固定部2为变直径的圆柱体结构,前端到后端具有如下的变化规律:直径先减小后增大。
本实用新型还对固定部2的尺寸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尺寸信息为:
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直径为13-16mm(例如,13mm,14mm,15mm, 16mm),后端直径为17-20mm(例如,17mm,18mm,19mm,20mm)。
所述固定部2的长度为3-5cm,例如,3cm,4cm,5cm。
目前已有的可实现两部件可拆卸地连接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地连接,操作简单快捷。更为具体地,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可拆卸地固接,所述固定部2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所述握持部3可拆卸地固接。
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螺孔,位于前端的螺孔的深度为4-6mm(例如,4mm,5mm,6mm),位于后端的螺孔的深度为 8-10mm(例如,8mm,9mm,10mm)。通过这一设计确保固接的牢固性、可靠性。
握持部3
所述握持部3为手柄为前窄后宽的六棱台结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部2的后端的螺孔螺纹连接的螺杆部。
所述握持部3的边缘设计为圆角结构,确保不会对病人和使用人员造成损害。
本实用新型还对握持部3的尺寸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尺寸信息为:
所述握持部3的长度为12-18cm,例如,12cm,13cm,14cm,15cm, 16cm,17cm,18cm。
更为全面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包括针体1、固定部2和握持部3,缝合针的长度为38.5cm。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长度均为缝合针组装在一起后的长度。
针体1的材质为合金钢,在结构上,其包括圆锥形前端11和圆柱形后端12,两者为一体成型,圆柱形后端12在靠近圆锥形前端的区域上设置有勾槽13,用于牵勾缝线。圆锥形前端11底面直径与圆柱形后端12直径相同,均为5mm。圆锥形前端11的长度为15mm,圆柱形后端12的长度为180mm。
固定部2的长度为4cm,其为变直径的圆柱体结构,前端到后端具有如下的变化规律:直径先减小后增大,前端直径为15mm,后端直径为17。
握持部3的长度为手柄为前窄后宽的六棱台结构,长度为15cm,边缘设计为圆角结构,前端设置有与固定部2的后端的螺孔螺纹连接的螺杆部。
在连接方式上,固定部2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与圆柱形后端12可拆卸地固接,固定部2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握持部3可拆卸地固接。固定部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螺孔,位于前端的螺孔的深度为4,位于后端的螺孔的深度为8。
手术操作时,用手握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缝合针的握持部3经穿刺器第一次进入股骨大转子后缘骨质,经股骨大转子骨质穿出,将准备好的橡皮垫中穿有的两根牵引线中的一根勾入勾槽13,提升,将牵引线经穿刺器自股骨大转子骨质引出,缝合针经穿刺器第二次进入股骨大转子后缘骨质,将准备好的橡皮垫中穿有的两根牵引线中的另一根勾入本勾槽13引线穿刺。这样,本实用新型经股骨大转子后缘骨质穿刺引线,既能够穿刺勾线成功,又能避免穿刺过程中的损伤。使用本实用新型,可髋关节手术中后外侧结构修复更加安全、快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1)、固定部(2)和握持部(3);
所述针体(1)包括圆锥形前端(11)和圆柱形后端(12),所述圆柱形后端(12)在靠近所述圆锥形前端的区域上设置有勾槽(13);所述圆锥形前端(11)底面直径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直径相同,且所述圆锥形前端(11)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的长度比为(1-2)∶12;
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可拆卸地固接所述圆柱形后端(12),后端可拆卸地固接所述握持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锥形前端(11)的长度为10-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柱形后端(12)的直径为3-7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2)为变直径的圆柱体结构,且从前端到后端具有如下的变化规律:直径先减小后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直径为13-16mm,后端直径为17-2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2)的长度为3-5c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所述圆柱形后端(12)可拆卸地固接;所述固定部(2)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所述握持部(3)可拆卸地固接;
所述固定部(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螺孔,位于前端的螺孔的深度为4-6mm,位于后端的螺孔的深度为8-1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持部(3)为手柄为前窄后宽的六棱台结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部(2)的后端的螺孔螺纹连接的螺杆部;
所述握持部(3)的边缘设计为圆角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持部(3)的长度为12-18c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体(1)的材质为合金钢;和/或
所述缝合针的长度为35-50cm。
CN202022617408.7U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 Active CN214712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7408.7U CN214712650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7408.7U CN214712650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12650U true CN214712650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73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17408.7U Active CN214712650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12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9300B2 (en) Stemless shoulder implant with fixation components
Shamberger Chest wall deformities
US4409974A (en) Bone-fixating surgical implant device
AU784747B2 (en) Instrument for inserting graft fixation device
Linscheid et al. Treatment of scapholunate dissociation: rotatory subluxation of the scaphoid
AU784799B2 (en) Graft fixation device combination
US7959681B2 (en) Cannulated hemi-implant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20080091198A1 (en) Bone Fusion Plate
JP2001061851A (ja) 移植片固定装置
CN102917658A (zh) 用于骨固位与稳定手术的髓内固定装置和方法
WO2008063317A1 (en) Press fit suture anchor and inserter assembly
Wessberg et al. Experiences with microsur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CN107582118A (zh) 一种半螺纹带线锚钉
CN214712650U (zh) 一种髋关节后外侧结构修复缝合针
Roncevic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enophthalmos: a study of 72 patients
CN110279447A (zh) 一种组合式螺旋强化型骨锚钉
US20030100905A1 (en) Ligamentum teres femoris cutter
CN206214169U (zh) 股骨粗隆间骨折单皮质固定用斜t型金属异形解剖钢板
CN216148178U (zh) 一种治疗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创伤植入物
CN211985635U (zh) 一种骨钉及带线骨钉
CN218356301U (zh) 一种用于股骨髓内钉的大粗隆开口取骨环锯
CN221450730U (zh) 一种用于远端指、趾骨骨折的可降解骨针
CN216933364U (zh) 肩锁关节脱位手术工具、麻花钻、手动钻及袢钢板组件
CN217408943U (zh) 一种肱骨近端重建系统
CN215227993U (zh) 一种用于软组织固定的线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