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09010U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09010U
CN214709010U CN202121063667.8U CN202121063667U CN214709010U CN 214709010 U CN214709010 U CN 214709010U CN 202121063667 U CN202121063667 U CN 202121063667U CN 214709010 U CN214709010 U CN 214709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baffle
flower
system bas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636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婕
王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hai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10636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09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09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09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包括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半封闭的花卉槽,花卉槽内自下而上依次固定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花卉槽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作用下分隔成储水腔、加湿腔和养殖腔,第二挡板内设置有空腔,第二挡板在空腔的区域内开设有多个连通孔,空腔内靠近每个连通孔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挡板,多个挡板通过连杆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储水腔内放置有花卉养殖用水,利于及时向加湿腔内补充水分,在控制器内预设有加湿腔内水分量的范围值,当水分量低于预设的最小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的控制开关将水泵打开,将储水腔内的养殖水送至加湿腔内完成水的补充,当水分量大于预设的最大值时,控制器控制水泵关闭。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花卉养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
背景技术
水培花卉或者培养基质进行花卉培养养殖是把花卉植物先种植在容器中,然后向容器内定时定量的供给营养液或者向培养基质内增加营养液,进行科学花卉培养的栽培。由于它不受土地、时间、空间的限制,只需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配置相应的营养溶液,能大幅度提高花卉养殖的质量和效率。
但是现有的花卉养殖槽内水分的补充智能化程度较低,花卉养殖过程中不同时期对水分吸收不同,当吸收量较大时,向养殖槽内补水较慢或者补水不够充分会影响花卉的养殖,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包括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半封闭的花卉槽,所述花卉槽内自下而上依次固定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花卉槽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作用下分隔成储水腔、加湿腔和养殖腔,所述花卉槽外侧固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储水腔和加湿腔连通;
所述第二挡板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二挡板在空腔的区域内开设有多个连通孔,所述空腔内靠近每个连通孔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挡板,多个所述挡板通过连杆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底侧两端还固定有两个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伸缩轴与最外侧的连杆固定连接,通过电推杆带动连杆位置移动,进而能带动挡板在连通孔上的覆盖区域,完成连通孔开口的调整。
优选的,所述连通孔内布设有防护网,在防护网的作用下完成养殖腔内固态养殖基质的承托作用。
优选的,所述养殖腔内固定有多个通风板,所述通风板为两弧形板固定组成的中间设置有通风道的中空结构,且在所述通风板的弧形板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板的两侧延伸至花卉槽的外侧与外界连通。
优选的,所述花卉槽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用于控制通风道开合的电闸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上在加湿腔内固定有电加热圈,所述电加热圈电性连接有外接电源。
优选的,所述加湿腔内还固定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信号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水泵与电推杆的控制开关也分别与控制器之间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储水腔内放置有花卉养殖用水,提供了水的储备,花卉槽外侧固定有水泵,水泵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储水腔和加湿腔连通,在水泵的作用下能将储水腔内的养殖用水输送至加湿腔内,利于及时向加湿腔内补充水分,加湿腔内还固定有液位传感器,便于智能控制加湿腔内水分的补充量通过液位传感器能及时了解加湿腔内的水分量,液位传感器信号连接有控制器,水泵控制开关也分别与控制器之间信号连接,在控制器内预设有加湿腔内水分量的范围值,当水分量低于预设的最小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的控制开关将水泵打开,然后在水泵的作用下将储水腔内的养殖水送至加湿腔内完成水的补充,便捷实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养殖腔与加湿腔之间通过第二挡板连通,第二挡板内设置有空腔,第二挡板在空腔的区域内开设有多个连通孔,空腔内靠近每个连通孔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挡板,多个挡板通过连杆相互连接,第二挡板的底侧两端还固定有两个电推杆,电推杆的伸缩轴与最外侧的连杆固定连接,通过电推杆带动连杆位置移动,进而能带动挡板在连通孔上的覆盖区域,完成连通孔开口的调整,即利用电推杆带动挡板完全从连通孔上移开时,连通孔达到最大的打开程度,加湿腔内的水分能及时向养殖腔内补充,完成最大程度的补水,当养殖腔内水分充足时,利用挡板将连通孔完全覆盖,即可将连通孔关闭,加湿腔与养殖腔隔开,避免养殖腔内出现水分过多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养殖腔内固定有多个通风板,通风板为两弧形板固定组成的中间设置有通风道的中空结构,且在通风板的弧形板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通风板的两侧延伸至花卉槽的外侧与外界连通,外界的风通过通风道时能带走养殖腔内的多余水分,能避免出现花卉根部水分过多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剖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挡板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养殖腔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花卉槽1、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储水腔13、加湿腔14、养殖腔15、补水口16、透明观察条17、水泵2、进水管21、出水管22、电加热圈3、空腔4、连通孔41、连杆43、电推杆44、防护网45、通风板5、通风孔51、电闸阀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包括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半封闭的花卉槽1,所述花卉槽1内自下而上依次固定有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所述花卉槽1在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的作用下分隔成储水腔13、加湿腔14和养殖腔15。
储水腔13内放置有花卉养殖用水,提供了水的储备,所述花卉槽1 外侧固定有水泵2,所述水泵2的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分别与储水腔13 和加湿腔14连通,在水泵2的作用下能将储水腔13内的养殖用水输送至加湿腔14内,利于及时向加湿腔14内补充水分。
为了便于智能控制加湿腔14内水分的补充量,所述加湿腔14内还固定有液位传感器,通过液位传感器能及时了解加湿腔14内的水分量,所述液位传感器信号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水泵2控制开关也分别与控制器之间信号连接,在控制器内预设有加湿腔14内水分量的范围值,当水分量低于预设的最小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2的控制开关将水泵2打开,然后在水泵的作用下将储水腔13内的养殖水送至加湿腔14内完成水的补充,当水分量大于预设的最大值时,控制器控制水泵2关闭。
养殖腔15内放置有固态养殖基质,用于完成花卉的养殖作用,养殖腔15与加湿腔14之间通过第二挡板12连通。
所述第二挡板12内设置有空腔4,所述第二挡板12在空腔4的区域内开设有多个连通孔41,所述空腔4内靠近每个连通孔41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挡板42,多个所述挡板42通过连杆43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挡板12 的底侧两端还固定有两个电推杆44,所述电推杆44的伸缩轴与最外侧的连杆43固定连接,通过电推杆44带动连杆43位置移动,进而能带动挡板42在连通孔41上的覆盖区域,完成连通孔41开口的调整。
即利用电推杆44带动挡板42完全从连通孔41上移开时,连通孔41 达到最大的打开程度,加湿腔14内的水分能及时向养殖腔15内补充,完成最大程度的补水;
当养殖腔15内水分充足时,利用挡板42将连通孔41完全覆盖,即可将连通孔41关闭,加湿腔14与养殖腔15隔开,避免养殖腔15内出现水分过多的现象。
为了避免养殖腔15内固态养殖基质掉落至加湿腔14内,影响加湿腔 14内的容量,所述连通孔41内布设有防护网45,在防护网45的作用下完成养殖腔15内固态养殖基质的承托作用。
所述第一挡板11上在加湿腔14内固定有电加热圈3,所述电加热圈 3电性连接有外接电源,利用电加热圈3能对加湿腔14内的水进行微加热作用,既能在缺水严重时及时加热蒸发补水,也能提高养殖腔15内的养植温度,提高了花卉的养殖效率。
所述养殖腔15内固定有多个通风板5,所述通风板5为两弧形板固定组成的中间设置有通风道的中空结构,且在所述通风板5的弧形板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51,所述通风板5的两侧延伸至花卉槽1的外侧与外界连通,外界的风通过通风道时能带走养殖腔15内的多余水分,能避免出现花卉根部水分过多的现象。
为了便于控制通风板5的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花卉槽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用于控制通风道开合的电闸阀52,所述电闸阀52也与控制器之间信号连接,利用控制器控制电闸阀52打开时,即可完成通风板5内的通风除湿作用,关闭电闸阀即可完成保湿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半封闭的花卉槽(1),所述花卉槽(1)内自下而上依次固定有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所述花卉槽(1)在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的作用下分隔成储水腔(13)、加湿腔(14)和养殖腔(15),所述花卉槽(1)外侧固定有水泵(2),所述水泵(2)的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分别与储水腔(13)和加湿腔(14)连通;
所述第二挡板(12)内设置有空腔(4),所述第二挡板(12)在空腔(4)的区域内开设有多个连通孔(41),所述空腔(4)内靠近每个连通孔(41)的位置滑动连接有挡板(42),多个所述挡板(42)通过连杆(43)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挡板(12)的底侧两端还固定有两个电推杆(44),所述电推杆(44)的伸缩轴与最外侧的连杆(43)固定连接,通过电推杆(44)带动连杆(43)位置移动,进而能带动挡板(42)在连通孔(41)上的覆盖区域,完成连通孔(41)开口的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41)内布设有防护网(45),在防护网(45)的作用下完成养殖腔(15)内固态养殖基质的承托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腔(15)内固定有多个通风板(5),所述通风板(5)为两弧形板固定组成的中间设置有通风道的中空结构,且在所述通风板(5)的弧形板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51),所述通风板(5)的两侧延伸至花卉槽(1)的外侧与外界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卉槽(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用于控制通风道开合的电闸阀(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1)上在加湿腔(14)内固定有电加热圈(3),所述电加热圈(3)电性连接有外接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腔(14)内还固定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信号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水泵(2)与电推杆(44)的控制开关也分别与控制器之间信号连接。
CN202121063667.8U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 Active CN214709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63667.8U CN214709010U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63667.8U CN214709010U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09010U true CN214709010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23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63667.8U Active CN214709010U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09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9564A (zh) 一种智能种植箱
CN201064117Y (zh) 新型育苗床
CN110337924A (zh) 一种小胡杨良种的扦插快繁方法
CN216906126U (zh) 用于边防和野外站点的农作物种植方舱及电力供给、淋雨式灌溉和出风除湿系统
CN206260347U (zh) 家庭阳台装配式立体栽培菌菜共生系统
CN207011361U (zh) 一种用于种植芽苗菜的农业大棚的水循环系统
CN21470901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
CN208143917U (zh) 一种智能种植箱
CN212279037U (zh) 一种新型智能花架
CN210094135U (zh) 一种蔬菜种子接种培育装置
CN108286737A (zh) 一种生态型空气净化器
CN111011064B (zh) 一种温室环境多功能调节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10017314U (zh) 一种水培箱装置
CN207443829U (zh) 一种家用智能水培装置
CN210094157U (zh) 一种用于西红花高效生长的环境调控培养箱
CN208402668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铁皮石斛种植大棚
CN117502048A (zh) 一种农业用集成式的可控温可移动植物养殖装置
CN219919759U (zh) 一种植物扦插种植装置
CN216392365U (zh) 一种园林培育大棚用通风系统
CN211881436U (zh) 一种家用食用菌培养装置
CN218302542U (zh) 一种用于大棚内的温度控制装置
CN218680901U (zh) 一种便携式水培牧草培育箱
CN218269325U (zh) 一种暖通空调余热利用装置
CN108967176A (zh) 一种带有滴灌补光照明系统的蔬菜种植柜
CN212697036U (zh) 一种水稻种子培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