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05777U - 旋钮组件 - Google Patents

旋钮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05777U
CN214705777U CN202121184110.XU CN202121184110U CN214705777U CN 214705777 U CN214705777 U CN 214705777U CN 202121184110 U CN202121184110 U CN 202121184110U CN 214705777 U CN214705777 U CN 214705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knob
distance
positions
assembl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41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丁涛
朱世民
郁明跃
周海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841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05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05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05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组件,涉及操控开关技术领域。该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和距离检测组件;旋钮设置有呈环形阵列状分布的多个第一检测位;距离检测组件间隔设置在多个第一检测位所在平面的的一侧,用于在旋钮自转的过程中依次感应多个第一检测位,以用于计算旋钮自转后的角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组件利用距离检测组件和第一检测位相互配合,可以检测出旋钮的旋转角度,不需使用磁敏角度传感器。

Description

旋钮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操控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钮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电器的操控开关都是机械按钮或触摸按钮,这种操控开关的缺点是触感差、反馈体验差,而旋钮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旋钮触感清晰,反馈有力。
磁吸旋钮是一种通过磁吸方式与电器面板连接的旋钮,磁吸旋钮因其独特的外形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应用较为广泛。在使用磁吸旋钮时,经常需要检测其旋转角度以控制电器中的相关元件执行相关功能。现有的磁吸旋钮通常是利用安装在其内部的磁敏角度传感器检测旋转角度。
但是磁敏角度传感器成本较高,且易受电磁干扰,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钮组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磁吸旋钮等旋钮通常是利用安装在其内部的磁敏角度传感器检测旋转角度,但是磁敏角度传感器成本较高,且易受电磁干扰,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和距离检测组件;
所述旋钮设置有呈环形阵列状分布的多个第一检测位;
所述距离检测组件间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检测位所在平面的一侧,用于在所述旋钮自转的过程中依次感应多个所述第一检测位,以用于计算所述旋钮自转后的角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设置有沿所述旋钮的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二检测位;
所述距离检测组件用于在所述旋钮自转的过程中依次感应多个所述第二检测位,以用于判断所述旋钮的自转方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二检测位按照预设的径向位置变化规律和/或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分布,所述径向位置变化规律和所述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均用于判断所述旋钮的自转方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径向位置变化规律为:多个所述第二检测位等间距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二检测位的设置位置,依次与每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检测位之间的非中间位置对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检测位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检测位之间的间距。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向位置变化规律为:每个所述第二检测位为台阶状,且多个所述第二检测位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连续升阶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径向位置变化规律为:多个所述第二检测位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检测位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递增变化。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位和所述第二检测位均为设置在所述旋钮上的凹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距离检测组件包括第一距离检测器和第二距离检测器,所述第一距离检测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检测位,所述第二距离检测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检测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位形成的环形位于所述第二检测位形成的环形的内侧,且两个环形同心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位和所述第二检测位均为长方体形状;
所述第一距离检测器为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距离检测器的传感部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检测位的长度,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检测位的宽度;
所述第二距离检测器为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二距离检测器的传感部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检测位的长度,宽度等于所述第二检测位的宽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距离检测组件用于安装在外部电器的面板上,所述旋钮上设置有磁体,所述磁体用于与外部电器的面板上的磁体相互吸引并连接,以使所述旋钮能够贴合在外部电器的面板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包括旋转体和固定体,所述旋转体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体的一侧;
多个所述第一检测位安装于所述旋转体的靠近所述固定体的一侧,所述距离检测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体的靠近所述旋转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和距离检测组件。旋钮设置有呈环形阵列状分布的多个第一检测位;距离检测组件间隔设置在多个第一检测位所在平面的一侧,用于在旋钮自转的过程中依次感应多个第一检测位,以用于计算旋钮自转后的角度。当旋钮组件中的旋钮自转后,距离检测组件可以依次感应到多个第一检测位。由于多个第一检测位呈环形阵列状分布,因而每组相邻两个第一检测位之间的夹角均相等,该夹角为预设的已知值,通过统计第一检测位的被检测到的个数,再结合上述夹角,即可计算出旋钮自转过的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组件利用距离检测组件与第一检测位相互配合,可以检测出旋钮的自转角度,不需使用磁敏角度传感器,从而可以防止受到电磁干扰,提升检测结果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第一检测位和第二检测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钮顺时针自转或逆时针自转时,距离检测组件依次感应到多个第一检测位的时间波形图和依次感应到多个第二检测位的时间波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第一检测位和第二检测位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多个第二检测位的局部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第一检测位和第二检测位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标:1-旋钮;10-第一检测位;11-第二检测位;2-距离检测组件;20-第一距离检测器;21-第二距离检测器;3-面板;30-控制系统;4-磁体;5-旋转体;6-固定体;7-主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包括旋钮1和距离检测组件2。如图3、图5和图7所示,旋钮1设置有呈环形阵列状分布的多个第一检测位10。距离检测组件2间隔设置在旋钮1的一侧,用于在旋钮1自转的过程中依次感应多个第一检测位10,以用于计算旋钮1自转后的角度。
当旋钮组件中的旋钮1自转后,距离检测组件2可以依次感应到多个第一检测位10。由于多个第一检测位10呈环形阵列状分布,因而每组相邻两个第一检测位10之间的夹角均相等,该夹角为预设的已知值,通过统计第一检测位10的被检测到的个数,再结合上述夹角,即可计算出旋钮1自转过的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利用距离检测组件2与第一检测位10相互配合,可以检测出旋钮1的自转角度,不需使用磁敏角度传感器,从而可以防止受到电磁干扰,提升检测结果可靠性。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同样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磁吸旋钮等旋钮通常是利用安装在其内部的磁敏角度传感器检测旋转角度,但是磁敏角度传感器成本较高,且易受电磁干扰,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3、图5和图7所示,旋钮1设置有沿旋钮1的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二检测位11。距离检测组件2用于在旋钮1自转的过程中依次感应多个第二检测位11,以用于判断旋钮1的自转方向。
其中,多个第二检测位11可以按照预设的径向位置变化规律或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分布,或者,多个第二检测位11既按照预设的径向位置变化规律又按照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分布。径向位置变化规律和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均可以用于判断旋钮1的自转方向。
为便于判断旋钮1的自转方向,本实施例优选多个第二检测位11按照预设的径向位置变化规律或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分布。
旋钮1自转后,距离检测组件2还可以依次感应到多个第二检测位11,由于多个第二检测位11按照预设的径向位置变化规律或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分布,而径向位置变化规律或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分布用于判断旋钮1的自转方向,因而基于径向位置变化规律或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分布,根据距离检测组件2的感应时间间隔变化或感应结果变化可以判断出旋钮1的自转方向。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还可以利用距离检测组件2与第二检测位11相互配合检测出旋钮1的自转方向,同样不需使用磁敏角度传感器,可以防止受到电磁干扰,提升检测结果可靠性。
如图3所示,径向位置变化规律为:多个第二检测位11等间距设置,且每个第二检测位11的设置位置,依次与每组相邻两个第一检测位10之间的非中间位置对应。
在旋钮1自转的过程中,当距离检测组件2感应到多个第一检测位10和多个第二检测位11时,以相邻两个第一检测位10中的上一第一检测位10被感应时为计时起点,下一第一检测位10被感应时为计时终点,与该相邻两个第一检测位10之间的非中间位置对应的第二检测位11被感应时为计时中点,此时可以根据计时起点、计时中点和计时终点判断旋钮1的自转方向。
其中,距离检测组件2可以包括两个距离传感器,其中一个距离传感器用于感应第一检测位10,另一个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检测位11。图3中所示两个虚线框中的部件分别为两个距离传感器在旋钮1的设置有第一检测位10和第二检测位11的侧面上的投影。
当匀速转动旋钮1时,可以计算出计时起点至计时中点之间的用时,以及,计算出计时中点至计时终点之间的用时,由于每个第二检测位11的设置位置依次与每组相邻两个第一检测位10之间的非中间位置对应,因而上述两个用时不相等,通过比较上述两个用时可以判断出旋钮1的自转方向。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将预设步进角度记为β,此时第一检测位10的总个数可以根据β计算,即,第一检测位10的总个数=360°/β,例如,β为22.5°,则第一检测为的总个数为16。而旋钮1自转的角度则等于距离检测组件2感应到的第一检测位10的个数减去一,再乘以β。
如图3所示,将下一第一检测位10和计时中点处的第二检测位11之间的夹角记为α,则每个第二检测位11的设置位置依次与每组相邻两个第一检测位10之间的非中间位置对应时,α不能等于0或二分之一β,即,第一检测位10和第二检测位11在旋钮1的径向上不能重合,第二检测位11的位置也不能与相邻两个第一检测位10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对应。
进一步的,在根据计时起点、计时中点和计时终点判断旋钮1的自转方向时,可以先计算从计时起点至计时中点的用时和从计时起点至计时终点的用时;继而可以根据该两种用时判断旋钮1的自转方向。例如用计时起点至计时终点的用时减去计时起点至计时中点的用时,得到计时中点至计时终点的用时,再通过判断计时起点至计时中点的用时和计时中点至计时终点的用时之间的大小即可判断出旋钮1的自转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计时起点、计时中点和计时终点判断旋钮1的自转方向时,本实施例优选按照以下方式进行:以下一第一检测位10和计时中点处的第二检测位11之间的夹角为顺时针夹角,上一第一检测位10和计时中点处的第二检测位11之间的夹角为逆时针夹角,计算顺时针夹角和预设步进角度之间的顺时针角度比值,以及计算逆时针夹角和预设步进角度之间的逆时针角度比值;再计算从计时起点至计时中点的用时和从计时起点至计时终点的用时的时间比值,并判断时间比值接近顺时针角度比值或逆时针角度比值;若时间比值接近顺时针角度比值,则旋钮1顺时针自转;若时间比值接近逆时针角度比值,则旋钮1逆时针自转。
将从计时起点至计时中点的用时记为Ta,将从计时起点至终点的用时记为Tb,且对于第一检测位10,将距离检测组件2检测到第一检测位10时的状态记为0,未检测到第一检测位10的状态记为1,以及,对于第二检测位11,将距离检测组件2检测到第二检测位11时的状态记为0,未检测到第二检测位11的状态记为1,则旋钮1在自转过程中会产生如图4所示的波形图。
将顺时针夹角记为β,将逆时针夹角记为(β-α),结合图6所示波形图,上述根据计时起点、计时中点和计时终点判断旋钮1的自转方向的逻辑如下:
以第一检测位10离开距离检测组件2时的时间点为计时起点,此时启动两个计时器,即,从图4中的t1时间点开始计时。当距离检测组件2检测到第二检测位11时(图4中的t2或t3时间点),即时间到达计时中点时,停止一个计时器,此时所用时间定义为Ta或Tb;当距离检测组件2继续检测到第一检测位10时(图4中的t4时间点),即时间到达计时终点时,停止另一个计时器,此时所用时间定义为T0。若Ta/T0的值接近α/β,则判定为顺时针旋转,若Tb/T0的值接近(β-α)/β,则判定为逆时针旋转。
为便于计算旋钮1的自转角度,本实施例优选相邻两个第一检测位10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个第二检测位11之间的间距。
上述判断旋钮1的旋转方向的方式是通过距离检测组件2的感应时间间隔变化进行判断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距离检测组件2的感应结果变化判断旋钮1的旋转方向。
为使得上述感应结果变化可以用于判断旋钮1的旋转方向,距离检测组件2的感应结果需按照递增或递减的线性变化规律变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检测位11在旋钮1上的轴向尺寸,并使得多个第二检测位11的轴向尺寸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呈递减或递增实现上述感应结果的变化。
如图6和图7所示,此时本实施例提供的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可以为:每个第二检测位11为台阶状,且多个第二检测位11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连续升阶连接。
在旋钮1自转过程中,距离检测组件2会依次感应多个第二检测位11,由于多个第二检测位11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连续升阶连接,因而距离检测组件2对第二检测位11的感应结果会递增或递减,此时再基于上述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即可判断出旋钮1是顺时针方向自转还是逆时针方向自转。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每个为台阶状的第二检测位11至少包括两个台阶,相邻两个第一检测位10之间的对应位置处设置一个第二检测位11,此时旋钮1每旋转一个预设步进角度,即可根据距离检测组件2对第二检测位11的感应结果,并基于上述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判断出旋钮1的自转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轴向位置变化规律还可以为:每个第二检测位11为台阶状,相邻两个第一检测位10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检测位11,且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多个第二检测位11逐渐升阶。此时第二检测位11和第一检测位10形成的环形重合。
此外,轴向位置变化规律还可以为:多个第二检测位11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第一检测位10处,每个第二检测位11均为凹槽状,且每个第二检测位11的槽深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递增。此时第一检测位10和第二检测位11重合,距离检测组件2可以仅包括一个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可以在旋钮1自转的过程同时感应到第一检测位10和第二检测位11。基于上述距离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不仅可以检测到经过该距离传感器的第一检测位10的个数,从而结合预设步进角度计算出旋钮1的自转角度,还可以检测到经过该距离传感器的第二检测位11的距离变化递增还是递减,从而结合上述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判断出旋钮1的转向。
如图7所示,径向位置变化规律还可以为:多个第二检测位11中相邻两个第二检测位11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递增变化。
多个第二检测位11中相邻两个第二检测位11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递增变化,因此旋钮1自转时,距离检测组件2连续检测到多个第二检测位11时的用时会递增或递减,此时结合径向位置变化规律,即可判断出旋钮1的自转方向。
其中,第一检测位10和第二检测位11均可以为设置在旋钮1上的凹槽。此外,第一检测位10还可以为凸起状,第二检测位11还可以为凸起状或者台阶状。
在本实施例中,距离检测组件2包括第一距离检测器20和第二距离检测器21,第一距离检测器20用于感应第一检测位10,第二距离检测器21用于感应第二检测位11。
距离检测组件2包括第一距离检测器20和第二距离检测器21,便于分别感应第一检测位10和第二检测位11,从而便于分别检测旋钮1的自转角度和自转方向。
为充分利用旋钮1侧面上的空间,如图3、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第一检测位10形成的环形位于第二检测位11形成的环形的内侧,且两个环形同心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3、图5和图7所示,第一检测位10和第二检测位11均为长方体形状。第一距离检测器20为距离传感器,第一距离检测器20的传感部件的长度小于第一检测位10的长度,宽度等于第一检测位10的宽度。第二距离检测器21为距离传感器,第二距离检测器21的传感部件的长度小于第二检测位11的长度,宽度等于第二检测位11的宽度。
其中,第一距离检测器20的传感部件的长度小于第一检测位10的长度,宽度等于第一检测位10的宽度,且第二距离检测器21的传感部件的长度小于第二检测位11的长度,宽度等于第二检测位11的宽度,可以在能够保证检测到第一检测位10和第二检测位11的前提下,尽量提升旋钮1自转角度的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旋钮1的自转角度的检测精度取决于距离传感器的传感部件的感应面积,现有的磁敏角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取决于磁敏角度传感器中的磁铁的磁场区域。而磁铁的磁场区域通常较大,因而现有的磁敏角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较本实施例中应用的距离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更差,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旋钮1的旋转方向、角度的检测方法检测出的旋钮1自转角度更为精确。
如图1所示,距离检测组件2用于安装在外部电器的面板3上,旋钮1上设置有磁体4,磁体4用于与外部电器的面板3上的磁体4相互吸引并连接,以使旋钮1能够贴合在外部电器的面板3上。
旋钮1上设置有磁体4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旋钮1即为磁吸旋钮,此时本实施例中的旋钮1与外部电器之间的安拆过程更为便捷灵活。
如图2所示,旋钮1还可以包括旋转体5和固定体6,旋转体5转动连接在固定体6的一侧。多个第一检测位10安装于旋转体5的靠近固定体6的一侧,距离检测组件2安装于固定体6的靠近旋转体5的一侧。
其中,固定体6可以安装在外部电器上。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时,先在固定体6上转动旋转体,旋转体5自转后,距离检测组件2可以依次感应到多个第一检测位10,通过统计第一检测位10的被检测到的个数,再结合相邻两个第一检测位10之间的已知的夹角,即可计算出旋转体的自转角度。
如图2所示,固定体6可以安装有磁体4,磁体4用于与外部电器的面板上的磁体相互吸引并连接,以使固定体6能够贴合在外部电器的面板上。
进一步的,第一距离检测器20和第二距离检测器21还可以与外部电器中的控制系统30连接,外部电器的控制系统30可以根据第一距离检测器20和第二距离检测器21的检测结果自动计算出旋钮1的自转角度以及判断出旋钮1的自转方向。
其中,如图1所示,距离检测组件2安装在外部电器的面板3上时,第一距离检测器20和第二距离检测器21还可以与外部电器中的控制系统30连接,外部电器的控制系统30可以根据第一距离检测器20和第二距离检测器21的检测结果自动计算出旋钮1的自转角度以及判断出旋钮1的自转方向。
或者,如图2所示,旋钮1包括旋转体5和固定体6时,固定体6内可以安装有主控器7,且第一距离检测器20和第二距离检测器21均与主控器7连接,主控器7用于根据第一距离检测器20和第二距离检测器21的检测结果计算旋转体5的自转角度和判断旋转体5的自转方向。其中,主控器7可以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钮(1)和距离检测组件(2);
所述旋钮(1)设置有呈环形阵列状分布的多个第一检测位(10);
所述距离检测组件(2)间隔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检测位(10)所在平面的一侧,用于在所述旋钮(1)自转的过程中依次感应多个所述第一检测位(10),以用于计算所述旋钮(1)自转后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1)设置有沿所述旋钮(1)的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二检测位(11);
所述距离检测组件(2)用于在所述旋钮(1)自转的过程中依次感应多个所述第二检测位(11),以用于判断所述旋钮(1)的自转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检测位(11)按照预设的径向位置变化规律和/或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分布,所述径向位置变化规律和所述轴向位置变化规律均用于判断所述旋钮(1)的自转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位置变化规律为:多个所述第二检测位(11)等间距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二检测位(11)的设置位置,依次与每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检测位(10)之间的非中间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检测位(10)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检测位(11)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位置变化规律为:每个所述第二检测位(11)为台阶状,且多个所述第二检测位(11)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连续升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位置变化规律为:多个所述第二检测位(11)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检测位(11)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递增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位(10)和所述第二检测位(11)均为设置在所述旋钮(1)上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检测组件(2)包括第一距离检测器(20)和第二距离检测器(21),所述第一距离检测器(20)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检测位(10),所述第二距离检测器(21)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检测位(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位(10)形成的环形位于所述第二检测位(11)形成的环形的内侧,且两个环形同心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位(10)和所述第二检测位(11)均为长方体形状;
所述第一距离检测器(20)为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距离检测器(20)的传感部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检测位(10)的长度,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检测位(10)的宽度;
所述第二距离检测器(21)为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二距离检测器(21)的传感部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检测位(11)的长度,宽度等于所述第二检测位(11)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检测组件(2)用于安装在外部电器的面板(3)上,所述旋钮(1)上设置有磁体(4),所述磁体(4)用于与外部电器的面板(3)上的磁体(4)相互吸引并连接,以使所述旋钮(1)能够贴合在外部电器的面板(3)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1)包括旋转体(5)和固定体(6),所述旋转体(5)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体(6)的一侧;
多个所述第一检测位(10)安装于所述旋转体(5)的靠近所述固定体(6)的一侧,所述距离检测组件(2)安装于所述固定体(6)的靠近所述旋转体(5)的一侧。
CN202121184110.XU 2021-05-28 2021-05-28 旋钮组件 Active CN214705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4110.XU CN214705777U (zh) 2021-05-28 2021-05-28 旋钮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4110.XU CN214705777U (zh) 2021-05-28 2021-05-28 旋钮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05777U true CN214705777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54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4110.XU Active CN214705777U (zh) 2021-05-28 2021-05-28 旋钮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057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5001A (zh) * 2022-03-15 2022-07-01 德睿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旋扭开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5001A (zh) * 2022-03-15 2022-07-01 德睿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旋扭开关
CN114695001B (zh) * 2022-03-15 2024-05-17 德睿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旋钮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52825B1 (en) Timepiece comprising a capacitive sensing device
US4551676A (en) Pulse coder using magnetoresistance elements having an improved z-phase signal pattern
CN107735650B (zh) 霍尔传感器
CN214705777U (zh) 旋钮组件
CN107655510B (zh) 一种多圈绝对值编码器及位置检测方法
EP1122520A1 (en) Position sensor
CN214504260U (zh) 旋钮
CN108426588A (zh) 旋转编码器及其绝对角度位置检测方法
JP2007509336A (ja) 高分解能の多回転測定システム及びこのシステムを有する軸受
KR102542137B1 (ko) 로터 위치 검출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01174289A (ja) 回転角検出装置
JP4642987B2 (ja) 相対的回転位置検出装置
WO2019080044A1 (zh) 一种交互式智能手表及其交互控制方法
WO1994003779A1 (en) Posi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CN113310452A (zh) 旋钮的旋转检测方法及旋钮组件
JP2017009375A (ja) 入力装置
US2017035313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nsing a rotational position of a rotatable element, controller, sensor system for detecting a rotational position of a rotatable element,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US20160315613A1 (en) Rotation operation device
CN113359946B (zh) 一种旋转控制部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507444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operat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JP5316379B2 (ja) 回転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7645223B (zh) 电机总成
JP6177678B2 (ja) ロータリーエンコーダー
CN115638721B (zh) 一种转角检测装置、旋转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7643202U (zh) 电机转速反馈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