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95999U - 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95999U
CN214695999U CN202120572542.1U CN202120572542U CN214695999U CN 214695999 U CN214695999 U CN 214695999U CN 202120572542 U CN202120572542 U CN 202120572542U CN 214695999 U CN214695999 U CN 214695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threaded rod
rainwater
storage tank
storag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725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宏荣
黄大全
贵玉锋
许曙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725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95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95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95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包括固定桩、转动件、储泥壳和推泥组件;固定桩顶面设有插槽,转动件底面连接有插接于插槽的插杆,插杆连接有第一转动驱动组件。储泥壳固设在转动件外周,且具容纳腔,其中两个侧面设有进泥口,背向转动件的侧面设有出泥口;推泥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使用时,通过第一转动驱动组件带动转动件转动,沉积在调蓄池底面的泥渣堆积在储泥壳朝向自身转动方向的侧面并最终通过进泥口进入容纳腔内,而后通过推泥组件带动泥渣移动至调蓄池的外周,从而减轻泥渣于调蓄池底面的堆积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避免泥渣堵塞调蓄池的底面,保证了调蓄池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调蓄池排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主要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留池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达到既能规避雨水洪峰,提高雨水利用率,又能控制初期雨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
发明人发现,上述过程中,雨水会携带大量的泥渣进入调蓄池,导致调蓄池底面对雨水的排出能力降低,进而导致调蓄池内堵塞,影响调蓄池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旨在解决调蓄池内的泥渣堵塞调蓄池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包括:
固定桩,用于插入调蓄池底面并使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桩的顶面设有向下延伸的插槽;
转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桩上方,底面连接有向下延伸、适于插入所述插槽的插杆;所述插杆连接有用于带动自身在所述插槽内绕轴线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组件;
储泥壳,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件的外周面上,另一端沿所述转动件的径向向外延伸,底面用于与调蓄池底面抵接;所述储泥壳具有用于容纳泥渣和雨水的容纳腔,所述储泥壳朝向所述转动件周向的两个侧面均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泥口,所述储泥壳的延伸端面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泥口;以及
推泥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带动所述容纳腔内的泥渣和雨水朝向所述出泥口移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储泥壳朝向所述转动件周向的两个侧面均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自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推泥组件包括:
推泥板,沿所述储泥壳的延伸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底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底壁相接,用于推动所述容纳腔内的泥渣和雨水朝向所述出泥口移动;以及
螺纹杆,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轴向与所述储泥壳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螺纹杆连接有用于带动自身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推泥板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杆转动时,所述螺纹杆带动所述推泥板沿所述螺纹杆的轴向移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转动件具有防水腔,所述第二转动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转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水腔内,动力输出轴向与所述螺纹杆的轴向平行;
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贯穿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储泥壳并与所述螺纹杆相连。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转动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防水腔连通的预留口,还设有用于封堵所述预留孔并与所述转动件可拆卸连接的堵水塞。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储泥壳的延伸端面并伸出,所述螺纹杆的伸出端外周面上设有向外凸出、用于与所述储泥壳的延伸端面相抵接的防脱盘。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转动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转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插槽的内底壁上,动力输出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插杆的插入端相连。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插杆的插入端面设有适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插入的定位槽;
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外周面上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多个凸齿,所述定位槽的内周壁上设有适于与多个所述凸齿一一对应啮合的多个凹槽。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桩的外周面上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转桩,所述限转桩沿所述固定桩的径向向外延伸,用于埋入调蓄池底面之下,以限制所述固定桩绕自身轴线转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插槽顶部的开口具有沿自身径向向内延伸的法兰盘,所述插杆的插入端设有沿自身径向向外延伸、用于与所述法兰盘的底面抵接的限位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实际使用时,根据下雨情况判断调蓄池内的沉泥量,在工作人员判断出调蓄池内泥土过多时,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进行以下排泥作业:
首先,通过第一转动驱动组件带动转动件转动,以使储泥壳转动;由于储泥壳的底面与调蓄池的底面接触,因此随着储泥壳的转动,能够使得沉积于调蓄池底面的泥渣堆积在储泥壳朝向自身转动方向的侧面,随着泥渣的不断堆积,最终泥渣会通过进泥口而进入容纳腔内;而后,通过推泥组件带动泥渣移动至通过出泥口,堆积于调蓄池的外周,从而减轻泥渣于调蓄池底面的堆积量。
上述过程中,未采用人工作业的形式,减轻了人工负担;并且,上述排泥过程可在下雨时/下雨后进行,排泥过程可视为对调蓄池内底壁的修复过程/保养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能够避免泥渣堆积于调蓄池底面的情况,保证了调蓄池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固定桩和转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上圆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转动件和堵水塞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桩;11、插槽;111、法兰盘;12、限转桩;2、转动件;21、插杆;211、第一转动电机;2111、凸齿;212、定位槽;2121、凹槽;213、限位盘;22、防水腔;23、预留口;24、堵水塞;3、储泥壳;31、容纳腔;32、进泥口;33、出泥口;4、推泥组件;41、推泥板;42、螺纹杆;421、第二转动电机;422、防脱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进行说明。所述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包括固定桩1、转动件2、储泥壳3和推泥组件4。
固定桩1用于插入调蓄池底面并使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为便于插入地下,固定桩1的底部采用锥形结构。
并且,固定桩1的顶面设有向下延伸的插槽11,并且插槽11的中心轴线与固定桩1的中心轴线重合。
转动件2设置在固定桩1上方,底面连接有向下延伸、适于插入插槽11 的插杆21;在插杆21插入插槽11时,转动件2的底面与固定桩1的顶面接触,从而得到支撑。
插杆21连接有用于带动自身在插槽11内绕轴线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组件。
储泥壳3固定设置在转动件2的外周面上,沿转动件2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且具有用于容纳泥渣和雨水的容纳腔31,该容纳腔31的延伸方向与储泥壳3 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储泥壳3的底面用于与调蓄池底面抵接,从而能够在自身随同转动件2转动时,将调蓄池底面的泥渣收集至自身朝向转动方向的侧面上。
储泥壳3朝向转动件2周向的两个侧面(也就是储泥壳3沿水平且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的方向的两侧面)均设有与容纳腔31连通的进泥口32,在泥渣附着于自身朝向转动方向的侧面后,随着泥渣的不断增多,泥渣所处水平面逐渐增高,直至泥渣通过进泥口32进入容纳腔31内。
储泥壳3背向转动件2的侧面(也就是储泥壳3的延伸端面)设有与容纳腔31连通的出泥口33。
推泥组件4设置在容纳腔31内,用于带动容纳腔31内的泥渣和雨水(主要目的是带动泥渣移动)朝向出泥口33移动,最终通过出泥口33移动至容纳腔31外,从而使原本处于调蓄池底面的泥渣移动至调蓄池的外周。
在实际使用时,根据下雨情况判断调蓄池内的沉泥量,在工作人员判断出调蓄池内泥土过多时,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进行以下排泥作业:
首先,通过第一转动驱动组件带动转动件2转动,以使储泥壳3转动;由于储泥壳3的底面与调蓄池的底面接触,因此随着储泥壳3的转动,能够使得沉积于调蓄池底面的泥渣堆积在储泥壳3朝向自身转动方向的侧面,随着泥渣的不断堆积,最终泥渣会通过进泥口32而进入容纳腔31内;而后,通过推泥组件4带动泥渣移动至通过出泥口33,堆积于调蓄池的外周,从而减轻泥渣于调蓄池底面的堆积量。
上述过程中,未采用人工作业的形式,减轻了人工负担;并且,上述排泥过程可在下雨时/下雨后进行,排泥过程可视为对调蓄池内底壁的修复过程/保养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避免泥渣堆积于调蓄池底面的情况,保证了调蓄池的正常使用。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储泥壳3朝向转动件2周向的两个侧面均为倾斜面,倾斜面自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具体地,倾斜面处于进泥口32下方的储泥壳3的部分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堆积于储泥壳3朝向转动件2周向的其中一个侧面的泥渣会沿倾斜面向上堆积,倾斜面起到导向作用,确保泥渣能够进入进泥口32之中,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推泥组件4包括推泥板41和螺纹杆42。
推泥板41沿储泥壳3的延伸方向滑动设置在容纳腔31内,底面与容纳腔 31的内底壁相接,用于推动容纳腔31内的泥渣和雨水朝向出泥口33移动。
螺纹杆42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在容纳腔31内,轴向与储泥壳3的延伸方向平行。
并且,螺纹杆42连接有用于带动自身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组件。
其中,推泥板41与螺纹杆42螺纹连接,这便使得在螺纹杆42转动时,螺纹杆42带动推泥板41沿螺纹杆42的轴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转动驱动组件带动螺纹杆42转动即可带动推泥板41沿螺纹杆42的轴向移动,实现了推泥板41带动泥渣向出泥口33 移动,通过调整第二转动驱动组件,使螺纹杆42反向转动,还实现了推泥板 41的复位,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泥渣附着在螺纹杆42外周面的螺纹槽内,通常将螺纹杆42设置在高于进泥口32的位置,并且螺纹杆42上套设两个分处于推泥板41两侧、用于限制泥渣附着于螺纹杆42上的波纹管,每个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储泥壳3的对应内侧壁和推泥板41的对应侧面相连。在推泥板41移动时,两侧的波纹管对应延伸/缩短。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动件2具有防水腔22,第二转动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电机421。
第二转动电机421固定设置在防水腔22内,动力输出轴向与螺纹杆42的轴向平行。并且,第二转动电机421的动力输出轴贯穿转动件2和储泥壳3并与螺纹杆42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转动电机421能够带动螺纹杆42绕自身中心轴线正转/反转,从而带动推泥板41沿螺纹杆42的轴向移动,免除人力参与,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效率;并且,将第二转动电机421设置在防水腔22内,能够避免雨水破坏第二转动电机421,提高了第二转动电机421的实际使用寿命。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动件2的顶部设有与防水腔22连通的预留口23,还设有用于封堵预留孔并与转动件2可拆卸连接的堵水塞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堵水塞24自预留口23拆下,维修人员能够人工拆除防水腔22内的第二转动电机421或者对防水腔22进行除湿作业,提高了本装置在维护时的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螺纹杆42贯穿储泥壳3的延伸端面并伸出,螺纹杆42的伸出端外周面上设有向外凸出、用于与储泥壳3的抵接的防脱盘4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42贯穿储泥壳3所形成的孔内壁对螺纹杆 42起到支撑效果,并且防脱盘422限制螺纹杆42沿自身轴向移动,提高了本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转动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电机211。
第一转动电机211固定设置在插槽11的内底壁上,动力输出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第一转动电机211的动力输出轴与插杆21的插入端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动电机211带动插杆21转动,进而带动转动件2转动,免除人力参与,减轻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对人力的消耗;并且,由于第一转动电机211处于插槽11的内底壁,而插槽11的上端开口被转动件 2封堵,避免雨水涌入插槽11内对第一转动电机211造成损坏,保证了第一转动电机211的使用寿命。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插杆21的插入端面(也就是插杆21的底面)设有适于第一转动电机211的动力输出轴插入的定位槽212,该定位槽212沿插杆21的轴向向上延伸。定位槽212的内周壁适于和第一转动电机211的动力输出轴的外周壁接触,从而限制第一转动电机211的动力输出轴沿定位槽212的径向移动,提高了插杆21和第一转动电机211的连接结构强度。
第一转动电机211动力输出轴的外周面上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多个凸齿2111,定位槽212的内周壁上设有适于与多个凸齿2111一一对应啮合的多个凹槽21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定位槽212限制第一转动电机211的动力输出轴沿定位槽212的径向移动;另一方面,凸齿2111和凹槽2121配合,提高第一转动电机211动力输出轴带动插杆21转动的稳定性;最终,上述结构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固定桩1的外周面上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转桩12,限转桩12沿固定桩1的径向向外延伸,用于埋入调蓄池底面之下,以限制固定桩1绕自身轴线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桩1发生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趋势时,限转桩12与调蓄池底面接触而将此趋势抵消,保证固定桩1的固定状态,提高了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插槽11顶部的开口具有沿自身径向向内延伸的法兰盘111,插杆21的插入端设有沿自身径向向外延伸、用于与法兰盘111的底面抵接的限位盘2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法兰盘111的底面适于和限位盘213的顶面接触,从而限制插杆21向上移动,避免插杆21脱离插槽11,提高了本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桩,用于插入调蓄池底面并使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桩的顶面设有向下延伸的插槽;
转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桩上方,底面连接有向下延伸、适于插入所述插槽的插杆;所述插杆连接有用于带动自身在所述插槽内绕轴线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组件;
储泥壳,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件的外周面上,另一端沿所述转动件的径向向外延伸,底面用于与调蓄池底面抵接;所述储泥壳具有用于容纳泥渣和雨水的容纳腔,所述储泥壳朝向所述转动件周向的两个侧面均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泥口,所述储泥壳的延伸端面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泥口;以及
推泥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带动所述容纳腔内的泥渣和雨水朝向所述出泥口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壳朝向所述转动件周向的两个侧面均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自上至下向外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泥组件包括:
推泥板,沿所述储泥壳的延伸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底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底壁相接,用于推动所述容纳腔内的泥渣和雨水朝向所述出泥口移动;以及
螺纹杆,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轴向与所述储泥壳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螺纹杆连接有用于带动自身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推泥板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杆转动时,所述螺纹杆带动所述推泥板沿所述螺纹杆的轴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具有防水腔,所述第二转动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转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水腔内,动力输出轴向与所述螺纹杆的轴向平行;
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贯穿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储泥壳并与所述螺纹杆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防水腔连通的预留口,还设有用于封堵所述预留口并与所述转动件可拆卸连接的堵水塞。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储泥壳的延伸端面并伸出,所述螺纹杆的伸出端外周面上设有向外凸出、用于与所述储泥壳的延伸端面相抵接的防脱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转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插槽的内底壁上,动力输出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插杆的插入端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的插入端面设有适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插入的定位槽;
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外周面上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多个凸齿,所述定位槽的内周壁上设有适于与多个所述凸齿一一对应啮合的多个凹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的外周面上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转桩,所述限转桩沿所述固定桩的径向向外延伸,用于埋入调蓄池底面之下,以限制所述固定桩绕自身轴线转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顶部的开口具有沿自身径向向内延伸的法兰盘,所述插杆的插入端设有沿自身径向向外延伸、用于与所述法兰盘的底面抵接的限位盘。
CN202120572542.1U 2021-03-19 2021-03-19 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 Active CN214695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72542.1U CN214695999U (zh) 2021-03-19 2021-03-19 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72542.1U CN214695999U (zh) 2021-03-19 2021-03-19 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95999U true CN214695999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7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72542.1U Active CN214695999U (zh) 2021-03-19 2021-03-19 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95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4501B (zh) 一种海底电缆用具有除污功能的收卷装置
CN105830938B (zh) 猪舍粪沟刮粪板式收集系统
CN214695999U (zh) 雨水调蓄池用排泥装置
CN111714937B (zh) 一种环保城镇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CN214402002U (zh) 一种方便调节水位的建筑调节水箱
CN211819511U (zh) 一种隧道衬砌排水装置
CN110975389A (zh) 一种地暖安装用带有过滤功能的集水装置
CN115957553A (zh)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污物过滤装置
CN214614535U (zh) 一种市政管道清淤疏通装置
CN213114800U (zh) 一种分散设置的雨水调蓄设备
CN213802978U (zh) 一种高效的组合式加药装置
CN21202609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储水装置
CN212753690U (zh) 一种饲养舍粪便回收利用装置
CN108751652B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监测的化粪装置
CN21297596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闸门清理装置
CN218130155U (zh) 一种周边传动刮吸泥机
CN214965115U (zh) 一款自动清洗拖布的拖地机器人
CN218378931U (zh) 一种电机用排脂暂存器
CN20992392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灌浆施工装置
CN215781741U (zh) 一种用于刮泥机的排泥阀防堵装置
CN210382115U (zh) 一种具备环保功能的水利灌溉设备
CN213287832U (zh) 一种污水提升器的高效反冲洗装置
CN218775269U (zh) 一种石油开采液位计清洗装置
CN220538831U (zh) 一种园林工程建设用便于清理的蓄水池
CN219877140U (zh) 一种喂食槽的调节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