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3952U - 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3952U
CN214673952U CN202120327017.3U CN202120327017U CN214673952U CN 214673952 U CN214673952 U CN 214673952U CN 202120327017 U CN202120327017 U CN 202120327017U CN 214673952 U CN214673952 U CN 214673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roadway
vehicle body
track
rot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270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继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PCO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PCO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PCO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PCO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270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3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3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3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属于电缆施工技术领域,采用专门设置于巷道的辅助装置,使用自动运行的车体牵引铺设于巷道中的电缆,从而实现了电缆铺设的自动化;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系统组件也便于在巷道环境中设置,还能够对线缆产生良好的辅助固定作用,防止线缆偏移,系统包括:沿巷道延伸方向铺设的轨道;用于连接并拖动线缆的车体,车体可动连接于轨道,车体具有动力源,车体安装有多个用于收集巷道内数据的传感器;多个旋转体,多个旋转体均设于轨道旁侧,多个旋转体的中心轴处连接杆件,杆件连接于轨道或者巷道侧壁,旋转体能够绕杆件自转;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将动力源和多个传感器信号传输至服务器。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人发现,目前在电缆敷设时,由于城市的建设需要,往往需要将电缆铺设于开挖在地表的巷道,由于电缆铺设一般需要铺设在地下的巷道内,这就导致电缆通信铺设时十分费力,尤其是对于巷道已经铺设好的情况来说,进行铺设时,往往比较难办,需要人进入巷道,这就导致铺设十分缓慢,劳动强度大,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
此外,在电线电缆铺设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利用稳固走线装置进行走线,防止走线的过程中电缆倾斜的情况发生,现有的走线装置设计结构简单,走线的效果较差,走线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电缆稍稍倾斜的情况发生,使用不方便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采用专门设置于巷道的辅助装置,使用自动运行的车体牵引铺设于巷道中的电缆,从而实现了电缆铺设的自动化;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系统组件也便于在巷道环境中设置,还能够对线缆产生良好的辅助固定作用,防止线缆偏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包括:
沿巷道延伸方向铺设的轨道;
用于连接并拖动线缆的车体,车体可动连接于轨道,车体具有动力源,车体安装有多个用于收集巷道内数据的传感器;
多个旋转体,多个旋转体均设于轨道旁侧,多个旋转体的中心轴处连接杆件,杆件连接于轨道或者巷道侧壁,旋转体能够绕杆件自转;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将动力源和多个传感器信号传输至服务器。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在轨道上运行的车体拖动线缆从而完成线缆的铺设,能够代替人工工作,更易于克服危险环境,也能够提升铺设效率;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旋转体用于对电缆进行支撑以及限位,能够对线缆产生良好的辅助固定作用,防止线缆偏移。
(2)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夹持轨道,实现车体在轨道上的移动,原理简单,对于轨道的表面形状无特殊要求,可以避免轨道上累积污物,从而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
(3)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铺设电缆,还能够在铺设后作为日常运行的系统对电缆巷道进行巡逻监测,本实用新型中车体安装的多种传感器能够及时获取巷道内的各种数据,同时车体能够运动,能够避免在巷道内设置过多检测装置。
(4)本实用新型中的车体安装有警示器,能自主发出信号,便于后期维护。
(5)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旋转体具有两个安装方向,能够进一步阻挡电缆在多个方向上的运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车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旋转体示意图。
图中:1、轨道,2、车体,3、旋转体,4、车体本体,5、卡箍,6、第一轮体,7、竖向旋转体,8、横向旋转体。
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实用新型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解释部分: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采用专门设置于巷道的辅助装置,使用自动运行的小车牵引铺设于巷道中的电缆,从而实现了电缆铺设的自动化、智能化;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系统组件也便于在巷道环境中设置,还能够对线缆产生良好的辅助固定作用,防止线缆偏移。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包括:
沿巷道延伸方向铺设的轨道1;
用于连接并拖动线缆车体2,车体2可动连接于轨道1,车体2具有动力源,车体2安装有多个传感器;
多个旋转体3,多个旋转体3均设于轨道1旁侧,多个旋转体3的中心轴处连接杆件,杆件连接于轨道1或者巷道侧壁,旋转体3能够绕杆件自转;
通信模块,用于将动力源和多个传感器信号传输至服务器;
服务器,车体2的动力源和传感器均能够通过通信模块与服务器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轨道1为车体2提供了行动基础,而轨道1设于巷道中,本实施例中巷道是开挖在地表或者在地下的,其通常具有与土壤或地表相隔离的辅助部件,例如混凝土板、混凝土管道,其内部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以便于维护线缆的安全,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车体2和轨道1也具有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破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可动连接是指车体连接轨道的同时能够移动的连接方式。
如图1所示,通常巷道的延伸方向并不是直线,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其通常具有转弯处,本实施例中的旋转体3布置在转弯处时,能够对线缆进行限位,防止线缆直接与巷道壁摩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轨道1可以设置在巷道的侧壁上;在又一实施例中,轨道1也可以在巷道内单独架设。本实施例中轨道1设置在巷道的侧壁上,则车体2也是沿着巷道的侧壁前进,车体2底盘平行于巷道侧壁。
进一步的,车体2包括车体本体4和用于连接线缆的卡箍5,卡箍5设于车体本体4的尾端。可以理解的是,卡箍5是本领域常用的一种零件,在此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仍需要说明的是,卡箍5的主体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车体本体4,以便于卡合线缆后,车体本体4带动线缆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车体本体4具有多种构造,本实施例中的对车体本体4的构造不再赘述,满足使用要求即可。
进一步的,车体本体4设有第一轮体6和第二轮体,动力源连接并驱动第一轮体6和第二轮体,第一轮体6和第二轮体均与轨道1接触,第一轮体6和第二轮体夹持轨道1。
请参考附图1~3,第一轮体6和第二轮体通过轮轴连接车体本体4,第一轮体6 和第二轮体能够绕轮轴转动,第一轮体6位于轨道1的上方,第二轮体位于轨道1 的下方,第一轮体6和第二轮体之间夹持轨道1,而本实施例中轨道1侧面设有凹槽,凹槽对第一轮体6和第二轮体进行限位,使得第一轮体6和第二轮体始终与轨道1接触,避免第一轮体6和/或第二轮体空转。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轮体6和第二轮体轮径相同,且外缘均设有橡胶垫或者其他增加摩擦力的结构。
进一步的,车体本体4安装的传感器包括图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地理位置信息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地理位置信息传感器均连接通信模块以与服务器通信。
更加具体的,图像传感器采用红外图像传感器,以适应巷道内的黑暗环境,红外图像传感器还安装有镜头和外壳,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温湿度传感其和烟雾传感器均按需选择型号,本实施例中的气体传感器可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以监测巷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理解的是,有机物燃烧时会释放二氧化碳,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通过检测二氧化碳即可进一步判断巷道内是否存在火情;地理位置信息传感器采用GPS导航芯片或北斗导航芯片,以确定位置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例如蜂窝网络通信模块、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或者蓝牙通信模块。
更加具体的,车体本体4前端还安装有光源,以辅助图像传感器收集图像信息。
进一步的,车体2的动力源为电机,电机连接通信模块以与服务器通信。
本实施例中电机采用步进电机,以便于控制。
在又一实施例中,车体2的动力源还可以采用普通有刷直流电机或无刷直流电机。
进一步的,车体2还设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的安装于车体2的多个传感器;车体2还安装警示器,警示器连接控制器。
此外,车体2还设有电池作为电源,并且电池为可充电电池。
在又一实施例中,轨道1的顶面设有与第一轮体6或第二轮体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轨道1为工字钢轨道1。
进一步的,旋转体3呈柱状,旋转体3表面具有向旋转体3中心轴方向凹陷的凹槽;凹槽与旋转体3的表面平滑过渡。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旋转体3呈杠铃状。
进一步的,旋转体3设于轨道1靠近巷道底面的一侧,以便于电缆的直接铺设在的线缆巷道内,线缆在铺设过程中,能够直接落在的旋转体3表面。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旋转体3包括横向旋转体7和竖向旋转体7,横向旋转体7和竖向旋转体7均设于轨道1靠近巷道底面的一侧;连接横向旋转体7的杆件的末端和连接竖向旋转体7的杆件的末端相连接。
更加具体的,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横向旋转体7是平行于巷道底面的,竖向旋转体7是垂直于巷道底面的。
进一步的,横向旋转体7的中心轴和竖向旋转体7的中心轴之间呈直角。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缆巷道井的智能铺设方法,使用如实施例1所述的电缆巷道井的智能铺设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沿巷道延伸的方向,在巷道内铺设所述轨道1;
在轨道1旁侧的巷道侧壁设置所述多个旋转体3;
将线缆连接至车体2,车体2沿着轨道1将线缆铺设至巷道内,并保持线缆与旋转体3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步骤可以按顺序进行,也可以不按照顺序进行。
更加具体的,旋转体3设置在巷道转弯处。
更加具体的,车体2沿着轨道1运行时,首先设定所述车体2的运行路线和速度,然后服务器向车体2发送运行路线和速度的指令,所述车体2接受到服务器发送的指令后自动运行。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缆巷道井的监测方法,使用如实施例1所述的电缆巷道井的智能铺设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设定所述车体2的运行路线和速度;
服务器向车体2发送运行路线和速度的指令,所述车体2接受到服务器发送的指令后自动运行;
设定传感器的标准值范围;
安装于车体2传感器采集信息,服务器接受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当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超过的标准值范围时,服务器发出警报。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步骤可以按顺序进行,也可以不按照顺序进行。
更加具体的,在运行时,车体2能够在某一段路线中自动巡逻,每隔一定的时间往返一次,使用其所安装的图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地理位置信息传感器获取信息,并将信息传送回服务器。
更加具体的,所述车体2还安装有警示器,在服务器发出警报后,警示器也发出警报。可以理解的是,车体2所安装的处理器为单片机,其也能够处理传感器的信息,并使用警示器报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巷道延伸方向铺设的轨道;
用于连接并拖动线缆的车体,车体可动连接于轨道,车体具有动力源,车体安装有多个用于收集巷道内数据的传感器;
多个旋转体,多个旋转体均设于轨道旁侧,多个旋转体的中心轴处连接杆件,杆件连接于轨道或者巷道侧壁,旋转体能够绕杆件自转;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将动力源和多个传感器信号传输至服务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车体本体和用于连接线缆的卡箍,卡箍设于车体本体的尾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本体设有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所述动力源连接并驱动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均与所述轨道接触,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夹持所述轨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本体安装的传感器包括图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地理位置信息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地理位置信息传感器均连接通信模块以与服务器通信。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动力源为电机,电机连接通信模块以与服务器通信。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设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安装于车体的多个传感器;所述车体还安装警示器,警示器连接控制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的顶面或者侧面设有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为工字钢轨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呈柱状,所述旋转体表面具有向旋转体中心轴方向凹陷的凹槽;凹槽与所述旋转体的表面平滑过渡。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设于所述轨道靠近巷道底面的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包括横向旋转体和竖向旋转体,横向旋转体和竖向旋转体均设于所述轨道靠近巷道底面的一侧;连接横向旋转体的杆件的末端和连接竖向旋转体的杆件的末端相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旋转体的中心轴和所述竖向旋转体的中心轴之间呈直角。
CN202120327017.3U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 Active CN214673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7017.3U CN214673952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7017.3U CN214673952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3952U true CN214673952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45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27017.3U Active CN214673952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3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33046U (zh) 一种轨道式地下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及系统
CN103672293B (zh) 一种多维检测两栖作业管道机器人
CN103672289A (zh) 一种可调节履带角度的管道机器人
CN104881027A (zh) 轮履复合式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主越障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672296A (zh) 一种集成车架式管道机器人
CN209224073U (zh) 一种自动充电和扫障碍的巡检机器人
CN105500337A (zh) 一种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
CN201264655Y (zh) 煤矿救援探测机器人
CN108871457A (zh) 一种管道检测系统
CN113485325A (zh) 煤矿井下水泵房巡检机器人slam建图、自主导航方法
CN109424318A (zh) 具有远程遥控功能的凿岩台车及其操控方法
CN110034511B (zh) 一种变电站电缆沟用微型巡检装置及其远程监控电缆沟的方法
CN210941768U (zh) 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行走机构
CN110034518B (zh) 一种自主越障式输电线巡视车及工作方法
CN112952656A (zh) 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方法及监测方法
CN214673952U (zh) 一种电缆巷道智能铺设系统
CN209446103U (zh) 基于双向管廊轨道的管廊流动巡检系统
CN103085056A (zh) 煤矿井下灾害信息探测机器人平台
CN107187463A (zh) 空中轨道巡检设备
CN110112682B (zh) 一种非开挖式跨越道路的线路铺设装置
CN115229761B (zh) 轨道式巡检机器人
CN114084262B (zh) 一种基于电力运营的数据监测系统
CN216201606U (zh) 一种新型管网施工用cctv检测设备
CN115042570A (zh) 一种水陆两栖履带车
CN213712313U (zh) 一种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