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69962U - 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69962U
CN214669962U CN202120342656.7U CN202120342656U CN214669962U CN 214669962 U CN214669962 U CN 214669962U CN 202120342656 U CN202120342656 U CN 202120342656U CN 214669962 U CN214669962 U CN 214669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strate
black matrix
sub
fl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26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敏
张建英
赵聪聪
邓福林
郑浩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426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69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69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69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彩膜基板包括衬底、黑矩阵层、第一平坦层和遮光结构,所述黑矩阵层的边缘内缩于所述衬底的边缘;所述第一平坦层的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黑矩阵层的边缘,且内缩于所述衬底的边缘;所述第一平坦层包括第一子平坦层和第二子平坦层;所述遮光结构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环绕所述黑矩阵层设置,且所述遮光结构的截面为L型,所述遮光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衬底相贴,另一端至少覆盖所述第二子平坦层。本申请通过将黑矩阵层内缩于衬底边缘,能够防止静电导入;同时设置L型遮光结构,达到防漏光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的追求原来越高,其中,窄边框甚至于无边框显示屏幕已成为显示屏幕设计的亮点之一。在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通常是将阵列基板事先独立制造,再将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进行对盒,形成液晶盒。其中,彩膜基板上位于显示区中的黑矩阵层与阵列基板上的数据线、扫描线、薄膜晶体管等部件的位置相对应,以遮挡住数据线、扫描线、薄膜晶体管等部件;彩膜基板上位于非显示区中的黑矩阵层与外围金属信号线对应,以遮挡外围金属信号线,并防止漏光。
为了避免非显示区中的黑矩阵层由于暴露在环境中,使静电通过黑矩阵层导入到液晶盒内,造成液晶偏转异常而导致的显示不良。通常会在黑矩阵的周边进行开槽,将黑矩阵的边缘和内部断开,以切断静电的导入路径,防止静电进入液晶盒内。但是,这种黑矩阵的开槽设计容易造成漏光,影响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静电和防漏光的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衬底、黑矩阵层、第一平坦层和遮光结构,所述黑矩阵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且所述黑矩阵层的边缘内缩于所述衬底的边缘;所述第一平坦层设置在所述黑矩阵层上,所述第一平坦层的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黑矩阵层的边缘,且内缩于所述衬底的边缘;所述第一平坦层包括与所述黑矩阵层相贴合的第一子平坦层,和与所述衬底相贴合的第二子平坦层;所述遮光结构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环绕所述黑矩阵层设置,且所述遮光结构的截面为L型,所述遮光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衬底相贴,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平坦层上。
可选的,所述遮光结构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底部与所述衬底相贴,侧面与所述第二子平坦层的侧面相贴;所述第二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子平坦层上,且所述第二遮光层覆盖所述第二子平坦层。
可选的,所述第二子平坦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平坦层的厚度,所述第一子平坦层与所述第二子平坦层的顶部平齐。
可选的,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层和第一子平坦层上,所述第二平坦层的顶部平整。
可选的,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宽度大于所述黑矩阵层与所述衬底边缘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二子平坦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子平坦层的厚度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黑矩阵层与所述衬底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遮光层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子平坦层的顶部平齐。
可选的,所述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和所述衬底的边缘平齐。
可选的,所述第二子平坦层的宽度在15-100um之间,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宽度在250-350um之间。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彩膜基板,包括衬底、黑矩阵层、色阻层、第一平坦层、遮光结构和第二平坦层,所述衬底包括非显示区和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黑矩阵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且所述黑矩阵层的边缘内缩于所述衬底的边缘,所述黑矩阵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内的第一黑矩阵层,和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内的第二黑矩阵层;所述色阻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与所述第一黑矩阵层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平坦层设置在所述黑矩阵层上,所述第一平坦层的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黑矩阵层的边缘,且内缩于所述衬底的边缘;所述第一平坦层包括与所述黑矩阵层相贴合的第一子平坦层,和与所述衬底相贴合的第二子平坦层;
所述遮光结构环绕所述黑矩阵层设置,且所述遮光结构的截面为L型,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底部与所述衬底相贴,侧面与所述第二子平坦层的侧面相贴;所述第二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子平坦层上,且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二黑矩阵层重叠;所述第二平坦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层和第一子平坦层上,所述第二平坦层的顶部平整。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所述的彩膜基板,以及与所述彩膜基板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
本申请通过将黑矩阵层内缩于衬底边缘,能够防止静电导入;同时设置L型遮光结构,且用第一平坦层将L型遮光结构和黑矩阵层隔开,使得L型遮光结构在起到防止彩膜基板边缘漏光效果的同时,还不会将电荷传递到黑矩阵层中,因此本申请中的彩膜基板同时具备防漏光和防静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彩膜基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彩膜基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彩膜基板的示意图。
其中,100、显示面板;200、彩膜基板;210、衬底;211、显示区;212、非显示区;220、黑矩阵层;221、第一黑矩阵层;222、第二黑矩阵层;230、第一平坦层;231、第一子平坦层;232、第二子平坦层;240、遮光结构;241、第一遮光层;242、第二遮光层;250、色阻层;260、第二平坦层;300、阵列基板;400、框胶;500、液晶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是一种示例性显示面板100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300和彩膜基板200,框胶400将液晶层500密封在阵列基板300和彩膜基板200之间;所述彩膜基板200包括衬底210、黑矩阵层220、色阻层250和第一平坦层230,所述黑矩阵层220和色阻层250设置在衬底210上,所述黑矩阵层220的边缘与衬底210的边缘平齐,所述第一平坦层230设置在所述黑矩阵层220和色阻层250上。由于黑色矩阵材料中掺杂有导电材料,而图1中黑矩阵层220是连通的,用户使用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0时,很容易将静电通过黑矩阵层220导入到显示装置中,会对显示装置造成一定的损坏,会对显示效果产生影响。
如图2所示,作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100,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对盒设置的彩膜基板200和阵列基板300。如图3所示,所述彩膜基板200包括衬底210、黑矩阵层220、色阻层250、第一平坦层230和遮光结构240,所述黑矩阵层220和色阻层250设置在所述衬底210上,且所述黑矩阵层220的边缘内缩于所述衬底210的边缘;所述第一平坦层230设置在所述黑矩阵层220上,所述第一平坦层230的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黑矩阵层220的边缘,且内缩于所述衬底210的边缘;所述第一平坦层230包括与所述黑矩阵层220相贴合的第一子平坦层231,和与所述衬底210相贴合的第二子平坦层232;所述遮光结构240设置在所述衬底210上,环绕所述黑矩阵层220设置,且所述遮光结构240的截面为L型,所述遮光结构240的一端与所述衬底210相贴,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上。
随着对显示屏产品的外观要求提高,市场主流多为采用EBL(Entry Borderless)技术生产产品,即产品的无边框设计,但与此同时也带了边缘的漏光问题。现有的设计是增大彩膜衬底玻璃的尺寸,使黑矩阵层与彩膜衬底的边缘平齐。该设计利用黑矩阵层来实现边缘的挡光效果,以谋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但是该设计会使得黑矩阵层过于外露(靠近玻璃边沿),使得彩膜基板上的黑矩阵与阵列基板上的外围金属信号线相对应,当显示面板工作时,会使得黑矩阵产生感应电压,产生静电,影响液晶偏转,因此使得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静电释放)的风险大为增高,使产品性能降低。目前,大都通过将非显示区中的黑矩阵断开,防止静电传递到显示区中;但是这样会造成漏光的风险,影响产品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通过将黑矩阵层内缩于衬底边缘,能够防止静电导入;同时设置L型遮光结构,且用第一平坦层将L型遮光结构和黑矩阵层隔开,使得L型遮光结构在起到防止彩膜基板边缘漏光效果的同时,还不会将电荷传递到黑矩阵层中,因此本申请中的彩膜基板同时具备防漏光和防静电的效果。
具体的,所述遮光结构240包括第一遮光层241和第二遮光层242,所述第一遮光层241的底部与所述衬底210相贴,侧面与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的侧面相贴;所述第二遮光层242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层241和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上,且所述第二遮光层242覆盖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
相对于通过在黑矩阵上形成凹槽,将黑矩阵隔断从而改善静电的方案来说;本申请通过将黑矩阵层220内缩于衬底210的边缘,达到防止静电导入的效果;为了防止未被黑矩阵层220覆盖的衬底210部分漏光,本申请还增设L型遮光结构240和第一平坦层230,第一平坦层230能够将L型遮光结构240和黑矩阵层220隔开,防止静电传入,还能够使膜层平整;L型遮光结构240中的第一遮光层241与衬底210贴合,第二遮光层242覆盖第一平坦层230中的第二子平坦层232,使得L型遮光结构240完全将衬底210的边缘遮挡住,使得背光不会直接穿透第二子平坦层232造成漏光,也不会通过第二子平坦层232的侧面散射出去造成漏光;因此本申请中的彩膜基板200同时具备防漏光和防静电的效果。
其中,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平坦层231的厚度,所述第一子平坦层231与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的顶部平齐。由于第二子平坦层232的厚度较大,可以将第二遮光层242与黑矩阵层220隔开的距离更大,当遮光结构240采用与黑矩阵层220相同的材料时,电荷不易从第二遮光层242传递到黑矩阵层220中;而且若第二遮光层242同时还覆盖第一子平坦层231时,能够使第二遮光层242的顶部保持平整,在成膜时不易断裂。
此外,所述第二遮光层242的宽度大于所述黑矩阵层220与所述衬底210边缘之间的距离,也即第二遮光层242不仅只覆盖在第二平坦层260,还同时覆盖部分第一子平坦层231,能够防止光线透光第一子平坦层231折射出去。
而且,所述彩膜基板200包括第二平坦层260,所述第二平坦层260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层242和第一子平坦层231上,所述第二平坦层260的顶部平整。通过设置第二平坦层260能够使彩膜基板200上的膜层保持平整,有利于提高膜层的性能;且由于后续需要在第二平坦层260上设置厚度较薄的公共电极层,若公共电极层下方的结构不平整,容易导致公共电极层断裂;设置第二平坦层260还能将遮光结构240与公共电极层分隔开,防止遮光结构240产生静电影响公共电极层的导电性能。
所述衬底210、第一遮光层241、第二遮光层242和第二平坦的边缘平齐,便于后续的密封和封装工艺。
所述阵列基板300包括vcom和GND(Ground,地线),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与vcom、GND对应,防止黑矩阵层220与这些电路走线重叠,使得面板工作时令黑矩阵层220产生感应电压,产生静电。具体的,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的宽度在15-100um之间,所述第一遮光层241的宽度在250-350um之间。
如图4所示,是另一种彩膜基板200的示意图,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公开另一种彩膜基板200,所述彩膜基板200包括衬底210、黑矩阵层220、色阻层250、第一平坦层230和遮光结构240,所述黑矩阵层220和色阻层250设置在所述衬底210上,且所述黑矩阵层220的边缘内缩于所述衬底210的边缘;所述第一平坦层230设置在所述黑矩阵层220上,所述第一平坦层230的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黑矩阵层220的边缘,且内缩于所述衬底210的边缘;所述第一平坦层230包括与所述黑矩阵层220相贴合的第一子平坦层231,和与所述衬底210相贴合的第二子平坦层232,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子平坦层231的厚度相等;所述遮光结构240环绕所述黑矩阵层设置,且所述遮光结构的截面为L型,其包括第一遮光层241和第二遮光层242,所述第一遮光层241的底部与所述衬底210相贴,侧面与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的侧面相贴;所述第二遮光层242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层241和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上,且所述第二遮光层242覆盖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沉积完第一平坦层230后,第二子平坦层232的高度会低于第一子平坦层231的高度,但是不需要为了保证第一平坦层230各处高度相等而先增大平坦层厚度,再蚀刻掉多余部分这些步骤,因此能够节省平坦层的材料成本,减少平坦层的制程步骤。
另外,所述第二遮光层242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黑矩阵层220与所述衬底210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遮光层242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子平坦层231的顶部平齐。本实施例即使不设置第二平坦层260也能保证膜层的平整,因此能够减少一道膜层的制程。为了避免第二遮光层242与黑矩阵层220不重叠导致的轻微漏光问题,可通过在第二子平坦层232上喷涂油墨或者涂布色阻层材料,防止漏光。
如图5所示,是另一种彩膜基板的示意图。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另一种彩膜基板,包括衬底210、黑矩阵层220、色阻层250、第一平坦层230、遮光结构240和第二平坦层260,所述衬底210包括非显示区212和显示区211,所述非显示区212环绕所述显示区211设置;所述黑矩阵层220设置在所述衬底210上,且所述黑矩阵层220的边缘内缩于所述衬底210的边缘,所述黑矩阵层220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区211内的第一黑矩阵层221,和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212内的第二黑矩阵层222;所述色阻层250设置在所述衬底210上,与所述第一黑矩阵层22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平坦层230设置在所述黑矩阵层220上,所述第一平坦层230的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黑矩阵层220的边缘,且内缩于所述衬底210的边缘;所述第一平坦层230包括与所述黑矩阵层220相贴合的第一子平坦层231,和与所述衬底相贴合的第二子平坦层232;
所述遮光结构240环绕所述黑矩阵层220设置,且所述遮光结构240的截面为L型,包括第一遮光层241和第二遮光层242,所述第一遮光层241的底部与所述衬底210相贴,侧面与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的侧面相贴;所述第二遮光层242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层241和所述第二子平坦层232上,且所述第二遮光层242与所述第二黑矩阵层222重叠;所述第二平坦层260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层242和第一子平坦层231上,所述第二平坦层260的顶部平整。
本申请中的彩膜基板200能够同时满足防静电和防漏光的效果,另外将黑矩阵做到非显示区中,且将遮光结构240中的第二遮光层242与非显示区212中的黑矩阵层重叠,极大地提高了遮光效果。本申请中遮光结构的材料包括黑色光阻材料、光黑PET、隔垫物和橡胶等不透明绝缘材料。遮光结构可以通过涂布、曝光、显影、蚀刻完成。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均可适用上述方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黑矩阵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且所述黑矩阵层的边缘内缩于所述衬底的边缘;
第一平坦层,设置在所述黑矩阵层上,所述第一平坦层的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黑矩阵层的边缘,且内缩于所述衬底的边缘;所述第一平坦层包括与所述黑矩阵层相贴合的第一子平坦层,和与所述衬底相贴合的第二子平坦层;以及
遮光结构,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环绕所述黑矩阵层设置,且所述遮光结构的截面为L型,所述遮光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衬底相贴,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平坦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底部与所述衬底相贴,侧面与所述第二子平坦层的侧面相贴;所述第二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子平坦层上,且所述第二遮光层覆盖所述第二子平坦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平坦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平坦层的厚度,所述第一子平坦层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子平坦层的顶部平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层和第一子平坦层上,所述第二平坦层的顶部平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宽度大于所述黑矩阵层与所述衬底边缘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平坦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子平坦层的厚度相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黑矩阵层与所述衬底边缘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遮光层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子平坦层的顶部平齐。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平坦层的宽度在15-100um之间,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宽度在250-350um之间。
9.一种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包括非显示区和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环绕所述显示区设置;
黑矩阵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且所述黑矩阵层的边缘内缩于所述衬底的边缘,所述黑矩阵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内的第一黑矩阵层,和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内的第二黑矩阵层;
色阻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与所述第一黑矩阵层间隔设置;
第一平坦层,设置在所述黑矩阵层上,所述第一平坦层的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黑矩阵层的边缘,且内缩于所述衬底的边缘;所述第一平坦层包括与所述黑矩阵层相贴合的第一子平坦层,和与所述衬底相贴合的第二子平坦层;
遮光结构,环绕所述黑矩阵层设置,且所述遮光结构的截面为L 型,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底部与所述衬底相贴,侧面与所述第二子平坦层的侧面相贴;所述第二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子平坦层上,且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二黑矩阵层重叠;以及
第二平坦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层和第一子平坦层上,所述第二平坦层的顶部平整。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以及与所述彩膜基板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
CN202120342656.7U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 Active CN214669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2656.7U CN214669962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2656.7U CN214669962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69962U true CN214669962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46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2656.7U Active CN214669962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699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166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611923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3219696B (zh) 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
KR10184882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7117966A1 (zh) 彩膜基板、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CN105425457A (zh) 一种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79949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3219699B (zh)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00138762A (ko) 전기영동표시장치
CN11223046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92163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79993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8196438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74784B (zh) 像素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13219701A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3219700B (zh) 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
US8304768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3003097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779735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214669962U (zh) 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面板
TWI439764B (zh) 液晶顯示裝置及濾光基板
JP5154315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KR20040001324A (ko) 위치감지 액정표시장치
US7876387B2 (en) Lateral electric field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321969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