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62059U - 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62059U
CN214662059U CN202121067461.2U CN202121067461U CN214662059U CN 214662059 U CN214662059 U CN 214662059U CN 202121067461 U CN202121067461 U CN 202121067461U CN 214662059 U CN214662059 U CN 214662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eal assembly
sealing
pumping pip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674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政帅
徐鹏
贺奕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niwan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Yanchang Oil Fie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niwan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Yanchang Oil Fie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niwan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Yanchang Oil Fie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niwan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Yanchang Oil Fie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674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62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62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62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包括分流座,所述限位座内部贯穿连接有提拉杆,所述分流座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抽油管,所述抽油管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所述抽油管内部的所述提拉杆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本实用新型不仅通过在第二密封组件外周设置的两个密封圈,能够避免第二密封组件外周直接与抽油管内壁滑动连接,增加连接处的密封强度,以及便于密封圈的更换,而且通过将第一密封组件设置于抽油管底部,且第一密封组件顶部与抽油管底部螺栓连接,方便第一密封组件直接进行拆卸更换,避免传统的将第一密封组件设置于抽油管内壁底部,方便更换,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外原油生产中,机械采油占据了首要地位,而在机械采油中又以抽油泵为主。抽油泵是一种最基本、最可靠、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抽油工具。抽油泵设备对整个原油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抽油装置特别是井下装置的故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巨大的,其中就包括由于抽油泵内部密封结构较差、维修效率低等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
传统的抽油管内部的第二密封组件外周直接与抽油管内壁滑动连接,随着长时间的使用,连接处很容易发生磨损,降低抽油管内部的密封性,且传统的抽油管底部的第一密封组件与抽油管内部固定连接,不太方便第一密封组件的拆卸更换,降低维修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包括分流座,所述分流座两端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流量控制阀,所述分流座顶部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内部贯穿连接有提拉杆,所述分流座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抽油管,所述抽油管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所述抽油管内部的所述提拉杆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套以及第一球芯,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密封套、第二球芯以及顶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油管底部开设有螺纹口,所述第一密封组件顶部开设有螺纹口,所述抽油管底部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顶部螺栓连接,通过抽油管底部与第一密封组件顶部螺栓连接,方便第一密封组件的拆卸及更换,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密封套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内壁底部卡接,且所述第一球芯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内部的所述第一密封套顶部,且所述第一球芯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密封套内部直径,通过第一密封套可以增加第一球芯与第一密封组件内壁连接处的密封强度,避免连接发生漏油导致降低抽油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密封组件与所述抽油管内壁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外周套接有两个密封圈,通过第二密封组件与抽油管内壁滑动连接,可以实现第二密封组件在抽油管内壁定向滑动,进行抽油,通过设置的两个密封圈,避免第二密封组件外周直接与抽油管内壁滑动连接,增加连接处的密封强度,便于密封圈的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密封套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内壁的底部卡接,且所述第二球芯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内部的所述第二密封套顶部,且所述第二球芯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套内部直径,通过设置的第二密封套,可以增加第二球芯外周与第二密封组件内壁连接处的密封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密封组件顶部开设有螺纹口,所述顶盖底部开设有螺纹口,所述顶盖底部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顶部螺栓连接,所述顶盖顶部中心端与所述提拉杆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顶盖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通过顶盖底部与第二密封组件顶部螺栓连接,方便第二密封组件的拆卸及更换,提高检修效率,提拉杆可以带动第二密封组件在抽油管内壁定向移动,实现抽油动作,顶盖顶部开设的多个通孔,可以实现第二密封组件的定向移动,第二密封组件内部充满的油液经过通孔排入抽油管顶部,进而实现抽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第二密封组件外周设置的两个密封圈,能够避免第二密封组件外周直接与抽油管内壁滑动连接,避免长时间工作连接处发生磨损,增加连接处的密封强度,以及便于密封圈的更换;
2、通过将第一密封组件设置于抽油管底部,且第一密封组件顶部与抽油管底部螺栓连接,方便第一密封组件直接进行拆卸更换,避免传统的将第一密封组件设置于抽油管内壁底部,方便更换,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中第一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中第二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中抽油管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流座;2、流量控制阀;3、安装管;4、限位座;5、提拉杆;6、抽油管;7、第一密封组件;701、第一密封套;702、第一球芯;8、第二密封组件;801、密封圈;802、第二密封套;803、第二球芯;804、顶盖;80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包括分流座1,分流座1两端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流量控制阀2,分流座1顶部设置有安装管3,安装管3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限位座4,限位座4内部贯穿连接有提拉杆5,分流座1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抽油管6,抽油管6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7,抽油管6内部的提拉杆5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8,第一密封组件7包括第一密封套701以及第一球芯702,第二密封组件8包括第二密封套802、第二球芯803以及顶盖804。
在图1、图2和图4中:抽油管6底部开设有螺纹口,第一密封组件7顶部开设有螺纹口,抽油管6底部与第一密封组件7顶部螺栓连接,通过抽油管6底部与第一密封组件7顶部螺栓连接,方便第一密封组件7的拆卸及更换,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在图2和图4中:第一密封套701与第一密封组件7内壁底部卡接,且第一球芯702设置于第一密封组件7内部的第一密封套701顶部,且第一球芯702直径大于第一密封套701内部直径,通过第一密封套701可以增加第一球芯702与第一密封组件7内壁连接处的密封强度,避免连接发生漏油导致降低抽油效率。
在图3和图4中:第二密封组件8与抽油管6内壁滑动连接,且第二密封组件8外周套接有两个密封圈801,通过第二密封组件8与抽油管6内壁滑动连接,可以实现第二密封组件8在抽油管6内壁定向滑动,进行抽油,通过设置的两个密封圈801,避免第二密封组件8外周直接与抽油管6内壁滑动连接,增加连接处的密封强度,便于密封圈801的更换;第二密封套802与第二密封组件8内壁的底部卡接,且第二球芯803设置于第二密封组件8内部的第二密封套802顶部,且第二球芯803直径大于第二密封套802内部直径,通过设置的第二密封套802,可以增加第二球芯803外周与第二密封组件8内壁连接处的密封强度;第二密封组件8顶部开设有螺纹口,顶盖804底部开设有螺纹口,顶盖804底部与第二密封组件8顶部螺栓连接,顶盖804顶部中心端与提拉杆5底部固定连接,且顶盖804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805,通过顶盖804底部与第二密封组件8顶部螺栓连接,方便第二密封组件8的拆卸及更换,提高检修效率,提拉杆5可以带动第二密封组件8在抽油管6内壁定向移动,实现抽油动作,顶盖804顶部开设的多个通孔805,可以实现第二密封组件8的定向移动,第二密封组件8内部充满的油液经过通孔805排入抽油管6顶部,进而实现抽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首先将第一密封套701卡接于第一密封组件7内壁底部,将第一球芯702放置于第一密封组件7内部,将第一密封组件7顶部与抽油管6底部螺栓连接,将第二密封套802与第二密封组件8内壁底部卡接,并将第二球芯803放置于第二密封组件8内部,将提拉杆5分别与限位座4、安装管3和分流座1内部贯穿连接,使提拉杆5底部与顶盖804顶部固定连接,将顶盖804底部与第二密封组件8顶部螺栓连接,两个密封圈801与第二密封组件8外周套接,最后将第二密封组件8与抽油管6内部滑动连接,并将抽油管6顶部与分流座1底部螺栓连接,此时随着提拉杆5的上升,第一球芯702上移,油液进入第一密封组件7内部和第一密封组件7与第二密封组件8之间的抽油管6内部,当提拉杆5下降时,第一球芯702下移,堵住第一密封组件7底部,并且第二球芯803上移,使油液顺着第二密封组件8内部和通孔805内部,上升至第二密封组件8顶部的抽油管6内部,往复循环,直至油液到达分流座1内部,通过两端流量控制阀2对油液的流速进行控制。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包括分流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座(1)两端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流量控制阀(2),所述分流座(1)顶部设置有安装管(3),所述安装管(3)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限位座(4),所述限位座(4)内部贯穿连接有提拉杆(5),所述分流座(1)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抽油管(6),所述抽油管(6)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7),所述抽油管(6)内部的所述提拉杆(5)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8),所述第一密封组件(7)包括第一密封套(701)以及第一球芯(702),所述第二密封组件(8)包括第二密封套(802)、第二球芯(803)以及顶盖(8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管(6)底部开设有螺纹口,所述第一密封组件(7)顶部开设有螺纹口,所述抽油管(6)底部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7)顶部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套(701)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7)内壁底部卡接,且所述第一球芯(702)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7)内部的所述第一密封套(701)顶部,且所述第一球芯(702)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密封套(701)内部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8)与所述抽油管(6)内壁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密封组件(8)外周套接有两个密封圈(8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套(802)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8)内壁的底部卡接,且所述第二球芯(803)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8)内部的所述第二密封套(802)顶部,且所述第二球芯(803)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套(802)内部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8)顶部开设有螺纹口,所述顶盖(804)底部开设有螺纹口,所述顶盖(804)底部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8)顶部螺栓连接,所述顶盖(804)顶部中心端与所述提拉杆(5)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顶盖(804)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805)。
CN202121067461.2U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 Active CN214662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67461.2U CN214662059U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67461.2U CN214662059U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62059U true CN214662059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95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67461.2U Active CN214662059U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62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82846U (zh) 一种井下隔离阀
CN111075363A (zh) 一种水平井分段控水管柱
CN104499993A (zh) 一种双瓣阀式井下安全阀
CN201896729U (zh) 防气减载深井抽油泵
CN214662059U (zh) 一种油田开采用的防漏式抽油泵
CN113790040A (zh) 一种串接式超深油井射流泵采油方法
CN111734360B (zh) 一种机械控制的反循环单流阀
CN104100249B (zh) 不限段数压裂的套管滑套
CN109555500B (zh) 一种用于尾管井分段洗井的循环通路转换工具
CN202391370U (zh) 一种石油钻采用耐高温膨胀管柱
CN210598927U (zh) 一种采油专用井下液力马达
CN108412444A (zh) 无杆泵液力清蜡器井口投放回收装置
CN204828119U (zh) 一种井下水介质液压缸及连续采油装置
CN206681957U (zh) 三柱塞排采泵
CN204371218U (zh) 防钻井液喷溅阀
CN202157953U (zh) 一种减载抽油杆柱
CN111075372B (zh) 连续反循环冲砂洗井管柱及其冲砂工具
CN110318712B (zh) 一种采油专用井下液力马达
CN2344541Y (zh) 双管液压动力采油装置
CN111764870A (zh) 一种海上油田可投捞液力驱动往复泵举升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CN202645951U (zh) 一种节能型杆式深井抽油泵
CN108086939B (zh) 斜三通旁通堵塞器
CN210715040U (zh) 一种新型液力驱动抽油泵
CN211851773U (zh) 一种锚式油管旋转泄油器
CN212428755U (zh) 一种油管掺水注汽空心杆采油一体化管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