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57680U - 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57680U
CN214657680U CN202023215219.3U CN202023215219U CN214657680U CN 214657680 U CN214657680 U CN 214657680U CN 202023215219 U CN202023215219 U CN 202023215219U CN 214657680 U CN214657680 U CN 214657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intelligent building
multifunctional intelligent
groove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152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龙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zhuo Construction Fuj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Century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Century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Century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1521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57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57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576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包括多功能智能建筑,所述多功能智能建筑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多功能智能建筑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凹槽的内部。该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当产生横向振动时,通过阻尼器的缓冲作用,能够对震动进行缓冲吸收,当产生竖向震动时,安装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压缩第一弹簧,对震动进行缓冲,同时安装板带动外柱上下移动,外柱在移动的过程中压缩第二弹簧,对震动进行双重缓冲,同时内柱底端的活动块在腔体内能够上下滑动,从而实现抗震缓冲吸收,提高建筑的稳固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生活、学习、工作或活动在传统空间形式的住宅、办公等环境中,由于建设者与设计者受固有模式的束缚,新型或富有创意的空间形式很少被开发、创造出来。目前我国普通民众的平均消费能力尚处较低水平,而房地产市场开发的住宅、宾馆、商住楼、办公等相对租售面积大,房价较贵。为了实现功能分区,目前只是单纯地将面积放大,模式固定单一,这样一是增加面积必然增加购买者的负担,二是浪费土地资源和能源。为解决此类问题,人们也提出了一些空间多功能的设想,但其布局仍流于传统形式。目前,世界能源紧张,全社会都在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节省土地,人们也都在积极倡导保护环境,保护耕地面积,并强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具有能满足人体多功能活动房间及与智能化相结合的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人们为了达到高效利用空间的目的,研制出电动床和折叠床。此方法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空间多样化需求,然而,这种方法只是从平面设计角度出发,而且只针对于床这一单一家具,所以只适用住宅,不具有多功能空间的普遍实用性,不能用于其它建筑类型。此外,在使用电动床和折叠床时,仍然给人一种空间局促感,使人们在使用时的舒适度大大降低。另外,人们渐渐开始使用折叠家具,但是只是局限于方便移动的家具,如桌椅等,这从根本上达不到多功能空间的使用目的。
针对上述缺点,中国已授权实用新型公开号:CN200961307Y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该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既可采用同普通建筑同样的工艺来建造,也可经过工厂加工,属于可以装卸、活动的建筑体系,而且具有多功能性、经济适用性、空间布局灵活性强、使用效率高和功能分区合理的优点;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设计抗震效果较差,无法对外界产生震动进行良好的吸收和缓冲,降低了建筑稳固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抗震效果较差,无法对外界产生震动进行良好的吸收和缓冲,降低了建筑稳固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包括多功能智能建筑,所述多功能智能建筑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多功能智能建筑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凹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板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凹槽的前后两侧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凹槽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凹槽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远离凹槽内壁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所述阻尼器远离凹槽内壁的一端位于固定块的中部,所述固定块远离阻尼器的一侧与安装板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与凹槽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四个第一弹簧;
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四角均固定有外柱,所述外柱的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下表面与腔体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活动块的上表面中部固定有内柱,所述内柱的顶端贯穿外柱的上表面中部并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螺钉与多功能智能建筑的下表面固定。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多功能智能建筑的下表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固定板上圆周均匀开设有四个通孔,所述多功能智能建筑的下表面开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螺纹盲孔,所述螺钉的螺纹端贯穿通孔并与螺纹盲孔螺纹连接,将固定板与多功能智能建筑通过螺钉固定,能够便于对减震装置进行安装。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远离阻尼器的一侧开设有竖向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小于固定块的高度,述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滑块的正面与滑槽的正面内壁相接触,所述滑块的背面与滑槽的背面内壁相接触,通过阻尼器的缓冲作用,能够对震动进行缓冲吸收,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能够使安装板移动的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凹槽的内底壁固定,四个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安装板下表面的四角,通过安装板压缩第一弹簧能够对震动进行缓冲,且四个第一弹簧使减震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外柱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内柱相适配,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活动块的直径,所述圆孔与腔体相连通,圆孔用于内柱穿过外柱,设置活动块对内柱进行限位,避免内柱脱离外柱。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块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腔体的左右两侧内壁相接触,所述活动块的前后两侧分别与腔体的前后两侧内壁相接触,通过活动块与腔体的内壁相接触,能够提高活动块移动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倾斜、卡死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活动块的下表面固定,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腔体的内底壁固定,通过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活动块和腔体的内底壁固定,能够对第二弹簧进行限位,避免第二弹簧出现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与内柱之间设置有四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侧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所述加强板的另一侧与内柱的外表面顶端固定,四个所述加强板圆周均匀固定在内柱的外表面,通过加强板能够提高固定板与内柱之间的结构强度。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
(1)、该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当产生横向振动时,通过阻尼器的缓冲作用,能够对震动进行缓冲吸收,当产生竖向震动时,安装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压缩第一弹簧,对震动进行缓冲,同时安装板带动外柱上下移动,外柱在移动的过程中压缩第二弹簧,对震动进行双重缓冲,同时内柱底端的活动块在腔体内能够上下滑动,从而实现抗震缓冲吸收,提高建筑的稳固性。
(2)、该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将固定板与多功能智能建筑通过螺钉固定,能够便于对减震装置进行安装,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能够使安装板移动的更加稳定,通过加强板能够提高固定板与内柱之间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的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的外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的内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多功能智能建筑;2、底座;3、减震装置;4、凹槽;5、安装板;6、阻尼器;7、固定块;8、第一弹簧;9、外柱;10、腔体;11、活动块;12、第二弹簧;13、内柱;14、固定板;15、螺钉;16、通孔;17、螺纹盲孔;18、滑槽;19、滑块;20、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包括多功能智能建筑1、底座2、减震装置3、凹槽4、安装板5、阻尼器6、固定块7、第一弹簧8、外柱9、腔体10、活动块11、第二弹簧12、内柱13、固定板14、螺钉15、通孔16、螺纹盲孔17、滑槽18、滑块19和加强板20,多功能智能建筑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2,底座2与多功能智能建筑1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3,底座2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4,凹槽4内用于安装减震装置3;
减震装置3包括安装板5,安装板5用于固定外柱9和第一弹簧8,安装板5位于凹槽4的内部,安装板5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凹槽4的前后两侧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安装板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凹槽4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通过安装板5与凹槽4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能够使安装板5在凹槽4内自由移动,凹槽4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有阻尼器6,底座2将震动传递给阻尼器6,通过阻尼器6的缓冲作用,能够对震动进行缓冲吸收,阻尼器6远离凹槽4内壁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7,阻尼器6远离凹槽4内壁的一端位于固定块7的中部,固定块7远离阻尼器6的一侧与安装板5滑动连接,安装板5的下表面与凹槽4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四个第一弹簧8,安装板5在移动的过程中压缩第一弹簧8,对震动进行缓冲;
安装板5的上表面四角均固定有外柱9,外柱9的内部开设有腔体10,腔体10内设置有活动块11,设置活动块11对内柱13进行限位,避免内柱13脱离外柱9,活动块11的下表面与腔体10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2,外柱9在移动的过程中压缩第二弹簧12,对震动进行双重缓冲,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12均为阻尼弹簧,活动块1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有内柱13,内柱13的顶端贯穿外柱9的上表面中部并固定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通过螺钉15与多功能智能建筑1的下表面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座2的上表面与多功能智能建筑1的下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固定板14上圆周均匀开设有四个通孔16,多功能智能建筑1的下表面开设有与通孔16相对应的螺纹盲孔17,螺钉15的螺纹端贯穿通孔16并与螺纹盲孔17螺纹连接,将固定板14与多功能智能建筑1通过螺钉15固定,能够便于对减震装置3进行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固定块7远离阻尼器6的一侧开设有竖向的滑槽18,滑槽18的长度小于固定块7的高度,述安装板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滑块19,滑块19位于滑槽18内,滑块19的正面与滑槽18的正面内壁相接触,滑块19的背面与滑槽18的背面内壁相接触,通过阻尼器6的缓冲作用,能够对震动进行缓冲吸收,通过滑块19与滑槽18的配合,能够使安装板5移动的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弹簧8的一端与安装板5的下表面固定,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与凹槽4的内底壁固定,四个第一弹簧8位于安装板5下表面的四角,通过安装板5压缩第一弹簧8能够对震动进行缓冲,且四个第一弹簧8使减震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外柱9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圆孔,圆孔与内柱13相适配,圆孔的直径小于活动块11的直径,圆孔与腔体10相连通,圆孔用于内柱13穿过外柱9,设置活动块11对内柱13进行限位,避免内柱13脱离外柱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活动块1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腔体10的左右两侧内壁相接触,活动块11的前后两侧分别与腔体10的前后两侧内壁相接触,通过活动块11与腔体10的内壁相接触,能够提高活动块11移动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倾斜、卡死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弹簧12的一端与活动块11的下表面固定,第二弹簧12的另一端与腔体10的内底壁固定,通过第二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活动块11和腔体10的内底壁固定,能够对第二弹簧12进行限位,避免第二弹簧12出现位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固定板14与内柱13之间设置有四个加强板20,加强板20的一侧与固定板14的下表面固定,加强板20的另一侧与内柱13的外表面顶端固定,四个加强板20圆周均匀固定在内柱13的外表面,通过加强板20能够提高固定板14与内柱13之间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时,如图1和图4-7所示,该装置整体由多功能智能建筑1、底座2、减震装置3、凹槽4、安装板5、阻尼器6、固定块7、第一弹簧8、外柱9、腔体10、活动块11、第二弹簧12、内柱13、固定板14、螺钉15、通孔16、螺纹盲孔17、滑槽18、滑块19和加强板20组成,如图6-7所示,该装置使用时,通过螺钉15将固定板14与多功能智能建筑1进行安装,通过加强板20能够提高固定板14与内柱13之间的结构强度,如图4-7所示,当产生横向振动时,底座2将震动传递给阻尼器6,通过阻尼器6的缓冲作用,能够对震动进行缓冲吸收,当产生竖向震动时,底座2将震动传递给阻尼器6,阻尼器6能够将震动传递给固定块7,同时安装板5左右两侧的滑块19在滑槽18内上下滑动,通过滑块19与滑槽18的配合,能够使安装板5移动的更加稳定,安装板5在移动的过程中压缩第一弹簧8,对震动进行缓冲,同时安装板5带动外柱9上下移动,外柱9在移动的过程中压缩第二弹簧12,对震动进行双重缓冲,同时内柱13底端的活动块11在腔体10内能够上下滑动,从而实现抗震缓冲吸收,提高建筑的稳固性,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包括多功能智能建筑(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智能建筑(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与多功能智能建筑(1)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3),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4);
所述减震装置(3)包括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位于凹槽(4)的内部,所述安装板(5)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凹槽(4)的前后两侧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安装板(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凹槽(4)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凹槽(4)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有阻尼器(6),所述阻尼器(6)远离凹槽(4)内壁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7),所述阻尼器(6)远离凹槽(4)内壁的一端位于固定块(7)的中部,所述固定块(7)远离阻尼器(6)的一侧与安装板(5)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5)的下表面与凹槽(4)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四个第一弹簧(8);
所述安装板(5)的上表面四角均固定有外柱(9),所述外柱(9)的内部开设有腔体(10),所述腔体(10)内设置有活动块(11),所述活动块(11)的下表面与腔体(10)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2),所述活动块(1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有内柱(13),所述内柱(13)的顶端贯穿外柱(9)的上表面中部并固定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通过螺钉(15)与多功能智能建筑(1)的下表面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与多功能智能建筑(1)的下表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固定板(14)上圆周均匀开设有四个通孔(16),所述多功能智能建筑(1)的下表面开设有与通孔(16)相对应的螺纹盲孔(17),所述螺钉(15)的螺纹端贯穿通孔(16)并与螺纹盲孔(17)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7)远离阻尼器(6)的一侧开设有竖向的滑槽(18),所述滑槽(18)的长度小于固定块(7)的高度,述安装板(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位于滑槽(18)内,所述滑块(19)的正面与滑槽(18)的正面内壁相接触,所述滑块(19)的背面与滑槽(18)的背面内壁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8)的一端与安装板(5)的下表面固定,所述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与凹槽(4)的内底壁固定,四个所述第一弹簧(8)位于安装板(5)下表面的四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柱(9)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内柱(13)相适配,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活动块(11)的直径,所述圆孔与腔体(10)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1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腔体(10)的左右两侧内壁相接触,所述活动块(11)的前后两侧分别与腔体(10)的前后两侧内壁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12)的一端与活动块(11)的下表面固定,所述第二弹簧(12)的另一端与腔体(10)的内底壁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4)与内柱(13)之间设置有四个加强板(20),所述加强板(20)的一侧与固定板(14)的下表面固定,所述加强板(20)的另一侧与内柱(13)的外表面顶端固定,四个所述加强板(20)圆周均匀固定在内柱(13)的外表面。
CN202023215219.3U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 Active CN214657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15219.3U CN214657680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15219.3U CN214657680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57680U true CN214657680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503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15219.3U Active CN214657680U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576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3063A (zh) * 2021-12-06 2022-02-1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基于bim装配式建筑工程用的减震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3063A (zh) * 2021-12-06 2022-02-1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基于bim装配式建筑工程用的减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57680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建筑体系
CN21253460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
CN217000126U (zh) 一种房屋建筑钢结构
CN211242212U (zh) 一种公路局信息化用视频会议桌
CN211421395U (zh) 一种防倾覆建筑结构
CN111895034A (zh) 一种附带阻尼的三维变刚度限位隔震装置
CN214124536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控制箱
CN214272375U (zh) 一种抗冲击力建筑工程的基础抗震结构
CN215265817U (zh) 一种用于配电房的变压器外框装置
CN213115752U (zh) 一种高压输电塔抗震基座
CN209244024U (zh) 可重构分布式墙体系统及其框型组件
CN210540202U (zh) 一种榻榻米
CN221461505U (zh) 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
CN217634783U (zh) 一种风冷机组缓冲降震底座
CN215926869U (zh)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CN111227577A (zh) 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工程进度展示装置
CN211647457U (zh) 一种户外建筑
CN221276993U (zh) 一种装配式抗震屋顶结构
CN219138026U (zh)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房建安全装置
CN211690863U (zh)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CN215368253U (zh) 一种拼接式木屋用支撑柱
CN212480583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建筑工程用抗震底座
CN219755209U (zh) 一种机电工程抗震支架
CN214402127U (zh) 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结构
CN220045471U (zh) 一种具有吸音效果的隔板屏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04

Address after: No. 15 Jiangbin Middle Road, Hongwei Village, Datong Town, Changti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6300

Patentee after: DongZhuo Construction (Fujia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64000 No. 117-2, Shanhai Road, Laishan District,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new century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