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57352U - 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57352U
CN214657352U CN202120477833.2U CN202120477833U CN214657352U CN 214657352 U CN214657352 U CN 214657352U CN 202120477833 U CN202120477833 U CN 202120477833U CN 214657352 U CN214657352 U CN 214657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upport
suction type
cleaning devic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778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宏峰
巫凯旋
宋子洋
王宇林
王成彦
曾伟良
赵远溥
黄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4778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57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57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573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包括吸盘,所述吸盘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支架,且限位支架的内部贯穿连接有伸缩管道,所述伸缩管道的侧面设置有外壳,且外壳的底部连接有气体管道,并且气体管道的侧面连接有压缩气瓶,所述气体管道的一端设置有气囊,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方形框架,且方形框架的一侧设置有水下摄影装置,所述外壳的侧面设置有探照光源,且探照光源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在外壳侧面的声呐,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可折叠式支架,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GPS定位装置。该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通过设置可折叠式支架和涡轮、蜗杆结构,使得装置本体可进行折叠,增强了装置的操作性和适用性,提高了装置的搜索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底行走和水下清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力不断提高,所产生的垃圾也越来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垃圾漂流到海洋,造成海洋环境的急剧恶化,这部分垃圾不仅对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还进一步威胁人类的健康。
传统的对海底垃圾进行清理时,常常采用潜水员下潜打捞垃圾,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还会威胁潜水员的生命安全,并且由于海底环境有不规则的岩石和松散的海泥海沙,一般的海底行走装置常常会出现无法有效回转和容易发生翻倒的问题;同时一般的海底作业一般采用机械手进行工作,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操作复杂,严重的降低了海底清洁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海底清洁装置清洁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包括吸盘,所述吸盘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支架,且限位支架的内部贯穿连接有伸缩管道,所述伸缩管道的侧面设置有外壳,且外壳的底部连接有气体管道,并且气体管道的侧面连接有压缩气瓶,所述气体管道的一端设置有气囊,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方形框架,且方形框架的一侧设置有水下摄影装置,所述外壳的侧面设置有探照光源,且探照光源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在外壳侧面的声呐,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可折叠式支架,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GPS定位装置,所述可折叠式支架的侧面连接有履带车轮,且履带车轮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底部设置有弹簧减震装置,且弹簧减震装置的测面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框架,且支撑框架的侧面连接有履带,所述限位支架的侧面设置有驱动马达,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铰链,且铰链的一侧连接有收集装置,并且收集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水箱,所述外壳的侧面设置有涡轮,且涡轮的一侧连接有蜗杆,所述收集装置的顶部连接有螺旋桨推进装置,且螺旋桨推进装置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桨叶片,所述收集装置的侧面设置有过滤口。
优选的,所述履带车轮由主动轮、弹簧减震装置、从动轮、履带和支撑框架组成,且三角支撑框架侧面连接的主动轮和2个从动轮构成形状为三角形,并且该三角形中轴线设置有弹簧减震装置。
优选的,所述外壳前部等距设置有探照光源、声呐和水下摄影装置,且水下摄影装置结构形状为“T”形,并且探照光源、声呐和水下摄影装置均由内置电源提供电力。
优选的,所述螺旋桨推进装置的数量为4个,且螺旋桨推进装置等距设置在收集装置的顶部,并且螺旋桨推进装置与水箱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囊设置于可折叠式支架底部的左右两侧,且气囊与气体管道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集装置固定连接在可折叠式支架尾部,且收集装置的一端与伸缩管道相连,并且收集装置的另一端与过滤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可折叠式支架由前后两块支架构成,且安装在可折叠式支架后部的涡轮和安装在可折叠式支架前部的蜗杆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方形框架安装于外壳中轴线处,且方形框架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伸缩管道,并且伸缩管道的前后设置有吸盘和限位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通过设置可折叠式支架和涡轮、蜗杆结构,使得装置本体可进行折叠,增强了装置的操作性和适用性,提高了装置的搜索准确性:
1、通过设置可折叠式支架和涡轮、蜗杆结构,使得在装置运输时更加的方便,同时高强度设置的铰链和履带车轮,使得装可在不同环境中进行移动,有效的提高装置的操作性和适应性;
2、通过在装置头部设至伸缩管道和吸盘,使得通过限位装置即可实现移动,同时装置内部设置的泵体可通过制造压强差将垃圾由吸盘送入装置后部的收容箱中,对垃圾的收集更加的快速、有效;
3、通过在装置底部设置回收装置,通过打开电子阀门将气体通过压缩气和气体管道送入气囊中提供浮力,同时利用其顶部螺旋桨和GPS定位装置可将装置本体移动到海面精确位置,实现装置的快速回收;
4、通过在装置的侧面设置探照光源、水下摄影装置和声呐,使得装置在进行工作时可提供更多准确信息,提高的装置的搜索能力;
5、通过设置流线型的外壳,使得可有效减少的海流的干扰,同时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构思巧妙,有效提高的海底清洁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面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盘;2、限位支架;3、伸缩管道;4、履带车轮;5、水下摄影装置;6、外壳;7、GPS定位装置;8、螺旋桨推进装置;9、水箱;10、气囊;11、探照光源;12、声呐;13、驱动马达;14、螺旋桨叶片;15、收集装置;16、涡轮;17、蜗杆;18、铰链;19、气体管道;20、压缩气瓶;21、主动轮;22、弹簧减震装置;23、从动轮;24、履带;25、可折叠式支架;26、过滤口;27、方形框架;28、支撑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包括吸盘1、限位支架2、伸缩管道3、履带车轮4、水下摄影装置5、外壳6、GPS定位装置7、螺旋桨推进装置8、水箱9、气囊10、探照光源11、声呐12、驱动马达13、螺旋桨叶片14、收集装置15、涡轮16、蜗杆17、铰链18、气体管道19、压缩气瓶20、主动轮21、弹簧减震装置22、从动轮23、履带24、可折叠式支架25、过滤口26、方形框架27和支撑框架28,吸盘1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支架2,且限位支架2的内部贯穿连接有伸缩管道3,伸缩管道3的侧面设置有外壳6,且外壳6的底部连接有气体管道19,并且气体管道19的侧面连接有压缩气瓶20,气体管道19的一端设置有气囊10,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方形框架27,且方形框架27的一侧设置有水下摄影装置5,外壳6的侧面设置有探照光源11,且探照光源11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在外壳6侧面的声呐12,外壳6的底部设置可折叠式支架25,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GPS定位装置7,可折叠式支架25的侧面连接有履带车轮4,且履带车轮4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轮21,主动轮21的底部设置有弹簧减震装置22,且弹簧减震装置22的测面连接有从动轮23,从动轮23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框架28,且支撑框架28的侧面连接有履带24,限位支架2的侧面设置有驱动马达13,外壳6的一侧设置有铰链18,且铰链18的一侧连接有收集装置15,并且收集装置15的内部设置有水箱9,外壳6的侧面设置有涡轮16,且涡轮16的一侧连接有蜗杆17,收集装置15的顶部连接有螺旋桨推进装置8,且螺旋桨推进装置8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桨叶片14,收集装置15的侧面设置有过滤口26。
履带车轮4由主动轮21、弹簧减震装置22、从动轮23、履带24和支撑框架28组成,且三角支撑框架28侧面连接的主动轮21和2个从动轮23构成形状为三角形,并且该三角形中轴线设置有弹簧减震装置22,能便于通过履带车轮4内部结构设计,使得在便于进行移动的同时减少装置内部的震动力,进而起到保护装置和提高适应性的作用。
外壳6前部等距设置有探照光源11、声呐12和水下摄影装置5,且水下摄影装置5结构形状为“T”形,并且探照光源11、声呐12和水下摄影装置5均由内置电源提供电力,能便于通过外壳6内部和侧面的结构设计,使得在进行对垃圾的打捞工作时更加的方便和轻松。
螺旋桨推进装置8的数量为4个,且螺旋桨推进装置8等距设置在收集装置15的顶部,并且螺旋桨推进装置8与水箱9相互连接,能便于通过螺旋桨推进装置8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在进行移动时更加的快速,同时辅助装置对垃圾的收集定位。
气囊10设置于可折叠式支架25底部的左右两侧,且气囊10与气体管道19活动连接,能便于通过气囊10和气体管道19的结构设计,使得在垃圾清理工作完成后,通过气囊10的膨胀完成上浮工作。
收集装置15固定连接在可折叠式支架25尾部,且收集装置15的一端与伸缩管道3相连,并且收集装置15的另一端与过滤口26相连,能便于通过收集装置15的结构设计,使得可对海底的垃圾进行收集。
可折叠式支架25由前后两块支架构成,且安装在可折叠式支架25后部的涡轮16和安装在可折叠式支架25前部的蜗杆17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能便于通过可折叠式支架25、涡轮16和蜗杆17的结构设计,使得可对装置进行折叠,进而使得运输更加的方便。
方形框架27安装于外壳6中轴线处,且方形框架27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伸缩管道3,并且伸缩管道3的前后设置有吸盘1和限位支架2,能便于通过方形框架27和伸缩管道3的结构设计,使得在进行垃圾打捞工作中运作更加的快速,提高垃圾打捞的效率。
工作原理:首先将装置送入海底,通过装置内部的四驱电机为装置提高动力,进行海底的清洁工作。
该清洁装置可复杂的海底环境中实现行走、转向、上浮与打捞清洁等多种行为特征,通过履带24与海底接触时可比普通车轮提供更大的摩擦力,保证装置不出现海底打滑现象。
由涡轮16和蜗杆17提供的转向力的可折叠式支架25,可实现在海底狭窄情况的行走,同时水下摄影装置5和声呐12为搜寻海底垃圾和行动路径规划提供足够的信息。
限位支架2在驱动马达13的控制下使吸盘1靠近垃圾,减少海底垃圾打捞的难度,内置泵体制造入水口与出水口的压强差提供吸力将垃圾由吸盘1运输到收集装置15内,同时压缩海底垃圾提高存储效率。
清洁作业完成后,电子阀门打开压缩气体经过气体管道19进入气囊10,利用气囊10体积膨胀而质量保持不变,为装置提供上浮的浮力,外壳6上部的四个螺旋桨推进装置8工作提供横向力,到达精准移动的效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包括吸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1)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支架(2),且限位支架(2)的内部贯穿连接有伸缩管道(3),所述伸缩管道(3)的侧面设置有外壳(6),且外壳(6)的底部连接有气体管道(19),并且气体管道(19)的侧面连接有压缩气瓶(20),所述气体管道(19)的一端设置有气囊(10),所述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方形框架(27),且方形框架(27)的一侧设置有水下摄影装置(5),所述外壳(6)的侧面设置有探照光源(11),且探照光源(11)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在外壳(6)侧面的声呐(12),所述外壳(6)的底部设置可折叠式支架(25),所述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GPS定位装置(7),所述可折叠式支架(25)的侧面连接有履带车轮(4),且履带车轮(4)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轮(21),所述主动轮(21)的底部设置有弹簧减震装置(22),且弹簧减震装置(22)的测面连接有从动轮(23),所述从动轮(23)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框架(28),且支撑框架(28)的侧面连接有履带(24),所述限位支架(2)的侧面设置有驱动马达(13),所述外壳(6)的一侧设置有铰链(18),且铰链(18)的一侧连接有收集装置(15),并且收集装置(15)的内部设置有水箱(9),所述外壳(6)的侧面设置有涡轮(16),且涡轮(16)的一侧连接有蜗杆(17),所述收集装置(15)的顶部连接有螺旋桨推进装置(8),且螺旋桨推进装置(8)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桨叶片(14),所述收集装置(15)的侧面设置有过滤口(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车轮(4)由主动轮(21)、弹簧减震装置(22)、从动轮(23)、履带(24)和支撑框架(28)组成,且三角支撑框架(28)侧面连接的主动轮(21)和2个从动轮(23)构成形状为三角形,并且该三角形中轴线设置有弹簧减震装置(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前部等距设置有探照光源(11)、声呐(12)和水下摄影装置(5),且水下摄影装置(5)结构形状为“T”形,并且探照光源(11)、声呐(12)和水下摄影装置(5)均由内置电源提供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推进装置(8)的数量为4个,且螺旋桨推进装置(8)等距设置在收集装置(15)的顶部,并且螺旋桨推进装置(8)与水箱(9)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0)设置于可折叠式支架(25)底部的左右两侧,且气囊(10)与气体管道(19)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15)固定连接在可折叠式支架(25)尾部,且收集装置(15)的一端与伸缩管道(3)相连,并且收集装置(15)的另一端与过滤口(26)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式支架(25)由前后两块支架构成,且安装在可折叠式支架(25)后部的涡轮(16)和安装在可折叠式支架(25)前部的蜗杆(17)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框架(27)安装于外壳(6)中轴线处,且方形框架(27)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伸缩管道(3),并且伸缩管道(3)的前后设置有吸盘(1)和限位支架(2)。
CN202120477833.2U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657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7833.2U CN214657352U (zh)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7833.2U CN214657352U (zh)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57352U true CN214657352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51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7783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657352U (zh)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573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6825A1 (zh) * 2021-03-05 2022-07-28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6825A1 (zh) * 2021-03-05 2022-07-28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48943A1 (zh) 适应于极稀软地质的可悬浮履带式特种水下作业机器人
ES2324870T3 (es) Aparato y metodo para atravesar superficies.
CN109291743B (zh) 适应于极稀软地质的可悬浮履带式特种水下作业机器人
CN108382550A (zh) 一种多功能水下机器人装置及工作方法
CN214657352U (zh) 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CN109235523A (zh) 一种水下自平衡清淤机器人
CN104381229A (zh) 海珍品采捕机器人
CN112009189B (zh) 一种鲸尾轮水陆推进一体化两栖航行器
CN112746645A (zh) 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CN111874193A (zh) 一种小型多功能水下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US11597455B2 (en) Hybrid surface-traver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2980507U (zh) 可调液下作业机器人
CN216508679U (zh) 一种履带式水下清洗机器人
CN210284563U (zh) 一种水下搜救机器人
CN110525613A (zh) 节能环保型水下机器人
CN207956006U (zh) 一种水下捕捞机器人
CN112362093B (zh) 大坝检测机器人、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10310827U (zh) 一种海底驱动移动装置
CN210634729U (zh) 一种海底垃圾清理机器人
CN110282103B (zh) 一种勘测设备动力装置
CN218877526U (zh) 一种水下地形测量无人船
CN106428444B (zh)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CN212448010U (zh) 一种仿生弹涂机器鱼
CN218431681U (zh) 可净化水质和水下探测的仿生海龟机器人
CN212927768U (zh) 液下作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