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56797U - 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56797U
CN214656797U CN202120807750.5U CN202120807750U CN214656797U CN 214656797 U CN214656797 U CN 214656797U CN 202120807750 U CN202120807750 U CN 202120807750U CN 214656797 U CN214656797 U CN 214656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ke
revetment
timber
cascaded
embank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077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超
郭杭波
杨维灿
郑春苗
韩晓芬
沈月萍
陈熳序
王竹青
钱利萍
谭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ny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iny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iny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iny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077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56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56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56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所属驳岸技术领域,包括水域,所述的水域侧边设有驳岸路基,所述的驳岸路基与水域间设有若干呈阶梯式分布的木桩护堤组件,所述的木桩护堤组件外层设有位于木桩护堤组件之间的沉水植物,所述的木桩护堤组件内层设有位于木桩护堤组件之间的浮水植物浮岛,所述的浮水植物浮岛与沉水植物间设有位于木桩护堤组件之间的芦苇。所述的木桩护堤组件包括若干呈等间距分布的木桩,所述的木桩间设有与木桩呈缠绕式套接的铁丝网。具有结构简单、安全稳定性好、施工便捷和实用性强的特点。解决了临水边坡防护的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及美观一体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驳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
背景技术
内河综合治理是增强城市防洪能力、提高城市品位、改善环境、美化城市、造福居民的迫切需要。综合整治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河道清於、堤岸取线合理化和驳岸整修。
现有城市内河驳岸系近几十年陆续修建,大多干砌,基础浅、墙体整体性差,完全不符合现行相关规范要求,理论上应拆除重建。然而,城市内河两岸通常都是地面建筑密布、地下管线密排,堤岸上树木繁多,这些不利因素对驳岸重整施工技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最为常见的驳岸是采用石料、砖或混凝土等砌筑而成的硬质驳岸,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堤岸强度和防洪等方面的防护作用较强,但施工量大,成本高,堤岸与周围生态环境的融合度不够,造成河道等的亲水性差,且不适宜小空间施工和局部坝坡的防护。继这种硬质驳岸之后,生态驳岸得到了发展,为了兼顾堤岸防洪和水体的亲水性,通常结构较为复杂,造价较高,且其中往往含有大量无法自然降解的化工产品,反而容易破坏周围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安全确定性差、施工难度大和实用性弱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其具有结构简单、安全稳定性好、施工便捷和实用性强的特点。解决了临水边坡防护的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及美观一体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包括水域,所述的水域侧边设有驳岸路基,所述的驳岸路基与水域间设有若干呈阶梯式分布的木桩护堤组件,所述的木桩护堤组件外层设有位于木桩护堤组件之间的沉水植物,所述的木桩护堤组件内层设有位于木桩护堤组件之间的浮水植物浮岛,所述的浮水植物浮岛与沉水植物间设有位于木桩护堤组件之间的芦苇。所述的木桩护堤组件包括若干呈等间距分布的木桩,所述的木桩间设有与木桩呈缠绕式套接的铁丝网。
浮水植物也称浮叶植物,浮叶植物根一般因为缺乏氧气,所以由于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醇类物质,通过叶柄也能由叶供给氧气,叶柄与水深相适应可伸得很长,还有一些水中叶和浮叶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态的植物。生于浅水中,叶浮于水面,如菱、睡莲、鸭舌草、眼子菜等。
沉水植物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作为优选,所述的铁丝网包括若干铁丝,两铁丝间呈八字形缠绕编织。
作为优选,所述的芦苇与沉水植物间设有荷花。
作为优选,所述的荷花、芦苇、浮水植物浮岛下端均设有与木桩相插接的淤泥。
作为优选,所述的沉水植物下端设有砂土碎石,所述的砂土碎石与沉水植物间设有营养土箱框。
作为优选,所述的驳岸路基上端设有栈道,所述的栈道与木桩护堤组件间设有树池箱,所述的树池箱上设有树木。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安全稳定性好、施工便捷和实用性强的特点。解决了临水边坡防护的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及美观一体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木桩护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铁丝网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域1,木桩护堤组件2,荷花3,芦苇4,浮水植物浮岛5,树木6,树池箱7,栈道8,驳岸路基9,淤泥10,营养土箱框11,砂土碎石12,沉水植物13,木桩14,铁丝网15,铁丝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包括水域1,水域1侧边设有驳岸路基9,驳岸路基9上端设有栈道8,栈道8与木桩护堤组件2间设有树池箱7,树池箱7上设有树木6。驳岸路基9与水域1间设有5排呈阶梯式分布的木桩护堤组件2,木桩护堤组件2外层设有位于木桩护堤组件2之间的沉水植物13,沉水植物13下端设有砂土碎石12,砂土碎石12与沉水植物13间设有营养土箱框11。木桩护堤组件2内层设有位于木桩护堤组件2之间的浮水植物浮岛5,浮水植物浮岛5与沉水植物13间设有位于木桩护堤组件2之间的芦苇4。芦苇4与沉水植物13间设有荷花3。荷花3、芦苇4、浮水植物浮岛5下端均设有与木桩14相插接的淤泥10。木桩护堤组件2包括7根呈等间距分布的木桩14,木桩14间设有与木桩14呈缠绕式套接的铁丝网15。铁丝网15包括若干铁丝16,两铁丝16间呈八字形缠绕编织。
综上所述,该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具有结构简单、安全稳定性好、施工便捷和实用性强的特点。解决了临水边坡防护的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及美观一体化的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实用新型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包括水域(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域(1)侧边设有驳岸路基(9),所述的驳岸路基(9)与水域(1)间设有若干呈阶梯式分布的木桩护堤组件(2),所述的木桩护堤组件(2)外层设有位于木桩护堤组件(2)之间的沉水植物(13),所述的木桩护堤组件(2)内层设有位于木桩护堤组件(2)之间的浮水植物浮岛(5),所述的浮水植物浮岛(5)与沉水植物(13)间设有位于木桩护堤组件(2)之间的芦苇(4);所述的木桩护堤组件(2)包括若干呈等间距分布的木桩(14),所述的木桩(14)间设有与木桩(14)呈缠绕式套接的铁丝网(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丝网(15)包括若干铁丝(16),两铁丝(16)间呈八字形缠绕编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芦苇(4)与沉水植物(13)间设有荷花(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荷花(3)、芦苇(4)、浮水植物浮岛(5)下端均设有与木桩(14)相插接的淤泥(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水植物(13)下端设有砂土碎石(12),所述的砂土碎石(12)与沉水植物(13)间设有营养土箱框(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驳岸路基(9)上端设有栈道(8),所述的栈道(8)与木桩护堤组件(2)间设有树池箱(7),所述的树池箱(7)上设有树木(6)。
CN202120807750.5U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 Active CN214656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7750.5U CN214656797U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7750.5U CN214656797U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56797U true CN214656797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64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07750.5U Active CN214656797U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56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56817B1 (ko) 하천변 식물성장불가능한 호안부에 대한 직접 식생녹화방법
CN105970875B (zh) 利用自然能量在海滩促淤固砂的方法
CN102704441A (zh) 一种生态石笼格室护岸型式的布置方法
CN111719493A (zh) 一种适用于沿海地区的植物蜂巢生态护岸结构及方法
CN104234007B (zh) 一种河流盐碱土质堤坡绿化方法
CN114223449B (zh) 困难立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方法
CN206015604U (zh) 一种柱列式层叠排列生态护岸
CN102277857A (zh) 一种应用新型防浪护坡块进行护坡的方法
CN214656797U (zh) 一种阶梯式木桩生态驳岸
JP2006225996A (ja) 津波防波堤
KR100204451B1 (ko) 자연 하천용 식생호안 부재의 시공방법
CN105586852A (zh) 垂直驳岸多层次生态景观空间系统及构建方法
JP2002320409A (ja) 人工ヨシ原およびその造成方法
CN112136410B (zh) 一种长江江心岛漫滩湿地植物快速建群的方法
CN110725277A (zh) 一种抗冲刷的河岸消落带生态治理方法
CN216999541U (zh) 护坡砌块及适用于雨源型河道的生态护坡结构
CN215252656U (zh) 一种用于地质灾害修复的绿植护坡结构
CN215482738U (zh) 一种鱼巢砖及生态景观驳岸结构
CN211090825U (zh) 一种挺水植物去污种植及固定装置
CN109121529B (zh) 一种北方崩塌河岸带的生态治理方法
CN114215003A (zh) 一种入海口地区景观地形营造时水土涵养生态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09686330U (zh) 一种生态河道护岸
KR20090005809A (ko) 하천변 식물성장불가능한 호안부에 대한 직접 식생녹화방법
CN206033385U (zh) 一种用于湖滨带生态修复的生态围隔
CN212641339U (zh) 一种适用于沿海地区的植物蜂巢生态护岸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