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50380U - 瓶盖底座、瓶盖及饮料瓶 - Google Patents

瓶盖底座、瓶盖及饮料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50380U
CN214650380U CN202023083073.1U CN202023083073U CN214650380U CN 214650380 U CN214650380 U CN 214650380U CN 202023083073 U CN202023083073 U CN 202023083073U CN 214650380 U CN214650380 U CN 214650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ap
bottle
binding face
bottl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30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鹏鹏
贺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ould Ti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ould T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ould Ti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ould T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30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50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50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50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瓶盖底座、瓶盖及饮料瓶,包括下盖和底座,下盖内形成有出液孔;底座,底座与下盖固定连接,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用于与瓶身贴合固定,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之间的角度可调节。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瓶盖底座与瓶身贴紧,提高瓶盖底座与瓶身的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瓶盖底座、瓶盖及饮料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瓶盖底座、瓶盖及饮料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会将可重复封闭的瓶盖固定在瓶身上,从而方便消费者分次食用食品。然而,瓶身本身存在尺寸误差,瓶盖底座与瓶身贴合固定时,容易出现局部未贴紧的现象,导致瓶盖底座与瓶身的连接强度不高,瓶盖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瓶盖底座,能够使瓶盖底座与瓶身贴紧,提高瓶盖底座与瓶身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瓶盖底座的瓶盖。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瓶盖的饮料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瓶盖底座,包括:下盖,所述下盖内形成有出液孔;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下盖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贴合面用于与瓶身贴合固定,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贴合面之间的角度可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瓶盖底座,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下盖内形成有出液孔,饮料可从出液孔中流出;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用于与瓶身贴合固定,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之间的角度可调节,由此,即使瓶身上与第一贴合面、第二贴合面贴合的两个面之间的夹角出现变化,仍可通过主动调整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之间的角度,使瓶盖底座与瓶身贴紧,从而消除瓶身的尺寸误差的影响,提高瓶盖底座与瓶身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包括主体和贴合部,所述下盖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贴合面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二贴合面设置在所述贴合部上,所述贴合部与所述主体一体设置,所述贴合部与所述主体的连接处具有弹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贴合部与所述主体的连接处开有避让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盖和所述主体一体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瓶盖,包括上述的瓶盖底座,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下盖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螺纹配合,所述上盖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出液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瓶盖,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盖与下盖螺纹配合,从而可方便地封闭或打开出液孔;通过使用上述的瓶盖底座,瓶盖与瓶身的连接强度高,瓶盖不容易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的外周向面还设置有防滑条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穿刺件,所述穿刺件置于所述出液孔内,所述穿刺件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设置有尖齿,所述上盖能够驱使所述尖齿绕所述出液孔的轴心旋转,以及驱使所述尖齿沿所述出液孔的轴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尖齿设置有三个及以上,三个及以上的所述尖齿排列成一圈,其中两个相邻的尖齿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余的相邻的尖齿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瓶盖,还包括瓶身,所述瓶身与所述底座粘贴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料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使用上述的瓶盖,可使瓶身与底座粘贴时贴合紧密,连接强度高,瓶盖不容易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或所述第二贴合面内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胶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瓶盖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瓶盖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瓶盖的底座的仰视图;
图4为图1中瓶盖的上盖的立体图;
图5为图1中瓶盖的穿刺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上盖100、内螺纹110、驱动片120、螺旋面121、防滑条纹130、防盗环200、卡台210、连接柱220、穿刺件300、挡齿310、台阶320、尖齿330、瓶盖底座400、下盖410、出液孔411、导轨412、外螺纹413、第二凹槽414、底座420、主体421、避让槽422、贴合部423、第二贴合面424、第一贴合面425、第一凹槽4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照图2和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瓶盖底座400,包括下盖410和底座420。下盖410内形成有出液孔411,出液孔411用于供饮料流出。底座420与下盖410固定连接,底座420上设置有第一贴合面425和第二贴合面424,第一贴合面425和第二贴合面424用于与瓶身贴合固定,第一贴合面425和第二贴合面424之间的角度可调节。
结合上述,由于第一贴合面425和第二贴合面424之间的角度可调节,即使瓶身上与第一贴合面425、第二贴合面424贴合的两个面之间的夹角出现变化,仍可通过主动调整第一贴合面425和第二贴合面424之间的角度,使瓶盖底座400与瓶身贴紧,从而消除瓶身的尺寸误差的影响,提高瓶盖底座400与瓶身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瓶盖底座400包括主体421和贴合部423,下盖410与主体421固定连接,第一贴合面425设置在主体421上,第二贴合面424设置在贴合部423上,贴合部423与主体421一体设置,贴合部423与主体421的连接处具有弹性。由于贴合部423与主体421的连接处具有弹性,因此可通过拨动贴合部423,使贴合部423相对主体421转动,进而调节第一贴合面425和第二贴合面424之间的角度。具体的,贴合部423与主体421通过注塑一次成型,注塑时使用具有弹性的塑胶材料,成型后的贴合部423即可相对主体421转动。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贴合部423与主体421的连接处开有避让槽422。通过开避让槽422,可减薄贴合部423与主体421的连接处,进而减少拨动贴合部423时的阻力,便于使贴合部423与瓶身贴合。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下盖410和主体421一体设置。也即,下盖410和底座420是一体设置的。由此,瓶盖底座400不存在组装所导致的结合缝,瓶盖底座400不容易漏液。具体的,瓶盖底座400整体可一次注塑成型,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
此外,下盖410和主体421也可通过卡勾和卡槽的配合实现固定。此时,可在主体421中开通孔,通孔中设置卡槽,下盖410的下端的外周向面设置卡勾,下盖410的下端插设在主体421的通孔中,卡勾卡入卡槽中,从而实现下盖410和主体421的固定连接。
参照图2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瓶盖,包括上述的瓶盖底座400,还包括上盖100。上盖100呈倒立的桶状,上盖100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110,下盖410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413,上盖100与下盖410螺纹配合,上盖100用于封闭或打开出液孔411。通过使上盖100与下盖410的螺纹配合,可方便地封闭或打开出液孔411,将瓶盖运用至饮料瓶时,可分次食用饮料瓶中的食品。此外,瓶盖与瓶身的连接强度高,瓶盖不容易脱落。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盖100的外周向面还设置有防滑条纹130。通过设置防滑条纹130,可增大手指与上盖10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方便地转动上盖100,避免打滑。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瓶盖还包括穿刺件300,穿刺件300置于出液孔411内,穿刺件300远离上盖100的一端(即下端)设置有尖齿330,上盖100能够驱使尖齿330绕出液孔411的轴心旋转(即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以及驱使尖齿330沿出液孔411的轴向运动(即沿上下方向运动)。
瓶盖运用至饮料瓶中时,出液孔411的下端会设置一层隔膜,用于密封饮料瓶中的食品,防止食品腐化变质。为方便消费者食用饮料瓶中的食品,穿刺件300的下端设置尖齿330,上盖100驱使尖齿330向下运动,并同时旋转,尖齿330即可刺穿并切割开隔膜,出液孔411贯通,消费者即可食用饮料瓶中的食品。
参照图2和图4,具体的,上盖100内设置有驱动片120,驱动片120上设置有螺旋面121(参照图4),穿刺件300上设置有挡齿310,挡齿310与螺旋面121抵持。穿刺件300的外周向面还设置有台阶320,下盖410的内壁设置有导轨412,导轨412至少设置有两条,台阶320位于两条导轨412之间。
由此,当上盖100相对下盖410转动时,驱动片120也会旋转,螺旋面121能够驱使挡齿310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或者驱使挡齿310向下运动。导轨412是倾斜设置的,进而引导台阶320在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的同时,逐渐向下运动,由此尖齿330可旋转切开隔膜。
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尖齿330设置有三个,三个的尖齿330排列成一圈,其中,位于左侧的尖齿330和位于右侧的尖齿330之间的距离(尖齿330的齿尖之间的直线距离),大于其余的相邻的尖齿330之间的距离(尖齿330的齿尖之间的直线距离)。由此,穿刺件300旋转一定的角度后,位于左侧的尖齿330和位于右侧的尖齿330之间的隔膜有一部分还黏连在瓶身上,而其余的相邻的尖齿330之间的隔膜已被完全切开,隔膜既不会阻止饮料从出液孔411中流出,也不会掉落到饮料中。
此外,尖齿330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如四个或五个。此时,尖齿330可做得更小,单个的尖齿330所需要切割的隔膜的长度也更短,切割效率更高。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瓶盖还包括防盗环200。防盗环200套设在下盖410外,防盗环200通过连接柱220与上盖100黏连,防盗环200的内壁设置有卡台210,对应的,下盖410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414,卡台210插设在第二凹槽414中。上盖100相对下盖410旋转时,上盖100同时会向上运动,由于卡台210卡设在第二凹槽414中,防盗环200无法跟随上盖100向上运动,连接柱220与上盖100会脱离,消费者可根据防盗环200是否脱离上盖100来判断瓶盖是否使用过。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饮料瓶,包括上述的瓶盖,还包括瓶身,瓶身与底座420粘贴固定。通过使用上述的瓶盖,可使瓶身与底座420粘贴时贴合紧密,连接强度高,瓶盖不容易脱落。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贴合面425和第二贴合面424内形成有第一凹槽426,第一凹槽426用于容纳胶水。底座420开设第一凹槽426后,可以容纳一层胶水,由此底座420与瓶身的连接强度会更高。
此外,也可只在第一贴合面425(或第二贴合面424)内形成有第一凹槽426,以单独增加第一贴合面425(或第二贴合面424)与瓶身的连接强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瓶盖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盖,所述下盖内形成有出液孔;
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下盖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贴合面用于与瓶身贴合固定,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贴合面之间的角度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主体和贴合部,所述下盖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贴合面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二贴合面设置在所述贴合部上,所述贴合部与所述主体一体设置,所述贴合部与所述主体的连接处具有弹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与所述主体的连接处开有避让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和所述主体一体设置。
5.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瓶盖底座,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下盖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螺纹配合,所述上盖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出液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外周向面还设置有防滑条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刺件,所述穿刺件置于所述出液孔内,所述穿刺件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设置有尖齿,所述上盖能够驱使所述尖齿绕所述出液孔的轴心旋转,以及驱使所述尖齿沿所述出液孔的轴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齿设置有三个及以上,三个及以上的所述尖齿排列成一圈,其中两个相邻的尖齿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余的相邻的尖齿之间的距离。
9.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瓶盖,还包括瓶身,所述瓶身与所述底座粘贴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或所述第二贴合面内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胶水。
CN202023083073.1U 2020-12-18 2020-12-18 瓶盖底座、瓶盖及饮料瓶 Active CN214650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3073.1U CN214650380U (zh) 2020-12-18 2020-12-18 瓶盖底座、瓶盖及饮料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3073.1U CN214650380U (zh) 2020-12-18 2020-12-18 瓶盖底座、瓶盖及饮料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50380U true CN214650380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501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3073.1U Active CN214650380U (zh) 2020-12-18 2020-12-18 瓶盖底座、瓶盖及饮料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50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1985B2 (en) Containers for storing at least two substances for subsequent mixing
JP6210967B2 (ja) 液体、特に経腸栄養液を収容する容器の閉鎖キャップ、及びそのような閉鎖キャップを有する容器
EP1968751B1 (en) Dispensing device for single use
JP6097848B2 (ja) 消費可能製品パッケージ用のアダプタ及びこれを使用する方法
US20090065469A1 (en) Bottle Handling Device
US20130043260A1 (en) Closure device
JPS61178852A (ja) 二成分包装のための閉鎖キヤツプ
US20060243759A1 (en) One-piece multiorifice closure
US20120279968A1 (en) Child Resistant Dosing Adapter Cap
CN109715279A (zh) 单次使用的食物制备容器组合件、系统及方法
CN214650380U (zh) 瓶盖底座、瓶盖及饮料瓶
GB2111962A (en) Universal administration port
CN214650379U (zh) 瓶盖及饮料瓶
CN217497105U (zh) 一种瓶盖及容器
CN112572988A (zh) 瓶盖及饮料瓶
US10195417B2 (en) Connecting element for providing fluidic connection between vessels
EP2417958B1 (en) Adaptor for connecting a feeding container to an enteral feeding coupling, in particular for a baby bottle feeding assembly
CN211130036U (zh) 端盖组件及利用该端盖组件的容器
CN1907816A (zh) 贮物瓶盖
CN208699573U (zh) 一种饮料瓶盖
CN101607612B (zh) 带盖包装用软管
CN110234576B (zh) 可替换式涂抹头容器
US20200198845A1 (en) Discharge cap for a container
CN220826823U (zh) 上下双盖储存式瓶盖
CN214139666U (zh)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粉末储库型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