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49851U - 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 - Google Patents

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49851U
CN214649851U CN202120364578.0U CN202120364578U CN214649851U CN 214649851 U CN214649851 U CN 214649851U CN 202120364578 U CN202120364578 U CN 202120364578U CN 214649851 U CN214649851 U CN 214649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ush rod
container
ejector pad
accu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45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3645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49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49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49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涉及包材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内容物挂壁的容器,减少物料浪费。该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包括瓶身、推块以及与所述推块可拆卸连接的推杆,所述推块与所述瓶身过盈配合,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瓶身外侧并穿过所述瓶身底部与所述推块相连,当所述推杆在外力作用下挤压所述推块时,所述推块能沿所述瓶身的轴线方向朝向瓶口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液体及大颗粒物包装,能有效减少浪费。

Description

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饮料包装多采用具有一定形状的饮料瓶或者饮料盒结构进行包装。消费者在引用饮品时往往会有一部分饮料残留在容器内部,无法吸食。残留在容器内部的饮料不仅会造成浪费,同时也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同理,其他承装物品的容器内也存在类似问题。
为了解决容器内残留的问题,需要研发一种能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器内易残留液体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包括瓶身、推块以及与所述推块可拆卸连接的推杆,所述推块与所述瓶身过盈配合,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瓶身外侧并穿过所述瓶身底部与所述推块相连,当所述推杆在外力作用下挤压所述推块时,所述推块能沿所述瓶身的轴线方向朝向瓶口方向移动。
在推杆的作用下,与瓶身过盈配合的推块能够朝向瓶口方向移动从而推动残留在瓶身内侧壁上的液体也朝向瓶口方向移动。当推块移动至瓶口处时,相应的液体也被推至瓶口处,以方便使用者饮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块下表面中部设置有一盲孔,所述推杆能插设在所述盲孔上并于所述推块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块中部设置有一螺纹孔,所述推杆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推块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杆为伸缩杆。
伸缩设置的推杆有助于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块上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一通孔,沿轴线方向可以将所述通孔分隔为位于推块上表面的第一孔和位于推块下表面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之间设置有连接部;
所述第二孔为朝向轴线外侧延伸的孔洞,所述连接部在轴线方向上的投影能落入所述第二孔的投影范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杆包括位于顶部并能与所述第一孔配合的密封块以及能穿设在所述第二孔和连接部上的作用轴,所述作用轴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键,所述键与所述密封块之间存在一间隙,所述间隙的长度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相同;
当所述作用轴穿设在所述通孔上时,所述密封块与所述第一孔配合连接,所述键与所述第二孔配合连接并能相对于所述第二孔转动。
上述推杆与上述通孔的结构相互配合,当推杆由瓶口方向插入直至密封块实现对第一孔的封闭时,此时键穿过连接部落入第二孔处,转动推杆直至键与第二孔的顶壁贴合,此时推动推杆,键的上表面与第二孔的顶壁相互抵接,此时推块能在键的推动作用下朝向瓶口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孔的外侧缘呈弧形且该弧形的圆心角不小于45度。
为了方便使用,第二孔需要留有足够供作用轴转动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隙处还设置有一能以所述推杆的轴线为轴转动的活动件,当所述推杆插入所述通孔内时,所述活动件能恰好落入所述连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件包括套环和凸出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出部和/或所述套环能通过撕拉带与所述作用轴相连,所述撕拉带能在外力作用下断裂以释放所述活动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该容器包括瓶身、推块和推杆三部分,其中推块和推杆能够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相连。当瓶身内的大部分饮品已经饮用完毕、仅残留部分饮品时,此时可以将推杆安装在推块上并通过推动推块沿瓶身内侧壁移动的方式将残留在瓶身侧壁上的饮品推至瓶口处,以减少浪费,解决容器内易残留饮品的问题。另外,该推块与推杆可以通过抵接、螺纹连接以及卡接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中的推块与推杆的第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中的推块与推杆的第二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中的推块与推杆的第三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推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的推块的俯视图;
图9是图4中的推块的仰视图;
图10是图4中的推块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瓶身;2、推块;21、盲孔;22、螺纹孔;23、通孔;231、第一孔;232、第二孔;233、连接部;3、推杆;31、密封块;32、作用轴;33、键;34、活动件;341、套环;342、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容器包括瓶身、推块和推杆三部分,其中推块的外周侧壁与瓶身的内侧壁之间配合连接,当推块沿瓶身的轴线方向朝向瓶口方向移动时能够将位于瓶身侧壁上的残留液体刮擦下来并推至瓶口处以解决容器内易残留液体的问题。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中的推块与推杆的第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此时,推块的下表面部分朝向内侧凹陷形成一盲孔结构,推杆的端部与该盲孔抵接并推动推块移动。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中的推块与推杆的第二种连接关系示意图;此时该推块的中部设置有一螺纹孔,推杆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推块固定连接并推动推块移动。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中的推块与推杆的第三种连接关系示意图;该推块中部设置有一通孔结构,该通孔由多个不同形状的孔洞配合而成,推杆插入通孔内后能够在通孔内部形成一卡接结构,利用该结构推杆能够推动推块移动。
附图5是图4中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推杆包括密封块和作用轴,其中密封块可以防止作用轴完全从瓶身底部抽出,作用轴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键,键的端部与密封块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附图6是图4中的推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上述间隙处套设有一活动件,该活动件位于间隙处且活动件朝向外侧凸出形成一凸出部,该凸出部能够相对于键转动。
附图7是图6中的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该活动件包括固定连接的套环和凸出部,套环为中空环形结构,能够套设在作用轴上。
附图8是图4中的推块的俯视图,附图9是图4中的推块的仰视图,附图10是图4中的推块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三个不同的附图能够清楚的看到该通孔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孔、连接部和第二孔,其中第一孔为圆形孔洞,连接部为能恰好供键和活动件穿过的孔洞,第二孔为能供键穿过并转动的孔洞,其中第二孔整体类似扇形结构,作用轴带动键能在第二孔转动一定的范围以实现推杆与通孔的卡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该容器包括瓶身1、推块2以及能推动推块2活动的推杆3,其中推杆3与推块2为可拆卸连接。推块2与瓶身1过盈配合且推块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瓶身1的轴线方向滑动移动,在这一过程中,推块2能够将残留在瓶身1内侧壁上的液体也朝向瓶口方向移动。当推块2移动至瓶口处时,附在瓶身1内侧壁上的液体也被推至瓶口处,以方便使用者饮用,如图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推杆3由瓶身1下方与推块2的下表面相连。
在使用推块2推动瓶身1内的残留液体时,此时瓶身1内的大部分液态物料已经被抽取出来,此时仅需要将瓶身1内的残余物料通过刮擦的方式推出即可。
具体的,推块2与瓶身1的接触面处设置有具有一定弹性的密封圈,该密封圈由硅胶材料制成,可以实现推块2与瓶身1的紧密贴合。
为了保证推杆3能够正常工作,设置瓶身1下表面有一可拆卸的底座,当底座被取下时,推杆3能够直接与推块2的下表面相接触;或者,也可以设置瓶身1下表面存在一敞口,该敞口处贴合设置有一封口膜,该封口膜能够实现对瓶身1下端的密封,使用推杆3时需要先移除该封口膜。
另外,为了进一步确保物料不会经瓶身1与推块2之间的缝隙流出,设置推块2与瓶身1的接触面还填充有食用蜡或者糯米纸等不易与容器内液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可食用材料。上述填充材料不会影响推块2的正常使用。
该容器适用于承装具有一定粘稠度的饮品或其它从容器内取用时浪费较大的物品,例如酸奶乳制品、洗衣粉、牙膏等。
为了保证推块2能够与推杆3实现刚性连接,可以对推块2的上下表面进行改进:
具体的,设置推块2的下表面中部朝向内侧凹陷形成一盲孔21,推杆3能插设在盲孔21上并于推块2相连,如图2所示。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推块2中部设置有一螺纹孔22,推杆3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推块2相连,如图3所示。
为了避免瓶身1内的液体经该螺纹孔22泄漏,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推块2的下表面也可以设置有封口膜结构,该封口膜能够贴合在推块2的下表面以密封螺纹孔22。在瓶身1内的大部分液体物料已经取出的前提下,移除该封口膜即可实现推块2与推杆3的刚性连接。
除上述方式以外,该推块2与推杆3还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相互连接。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推块2上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一通孔23,沿轴线方向可以将通孔23分隔为位于推块2上表面的第一孔231和位于推块2下表面的第二孔232,第一孔231和第二孔232之间设置有连接部233;第二孔232为朝向轴线外侧延伸的孔洞,连接部233在轴线方向上的投影能落入第二孔232的投影范围内。另外,推杆3包括位于顶部并能与第一孔231配合的密封块31以及能穿设在第二孔232和连接部233上的作用轴32,作用轴32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键33(也就是说,键33与作用轴32为一体式结构),键33与密封块31之间存在一间隙,间隙的长度与连接部233的长度相同;当作用轴32穿设在通孔23上时,密封块31与第一孔231配合连接,键33与第二孔232配合连接并能相对于第二孔232转动,如图4所示。
上述推杆3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推块2以及通孔23的具体结构如图8-10所示。由于键33能够相对于第二孔232转动,因此当键33转动至第二孔232不与连接部233直接相连的区域时,此时朝向瓶口方向用力推动即可推动推块2移动,以达到作用目的。
为了方便推杆3作用,需要注意瓶身1底部结构不会限制该推杆3的活动,也急速说,瓶身1底部开口的大小以及形状不小于第二孔232。
上述推杆3与上述通孔23的结构相互配合,当推杆3由瓶口方向插入直至密封块31实现对第一孔231的封闭时,此时键33穿过连接部233落入第二孔232处,转动推杆3直至键33与第二孔232的顶壁贴合,此时推动推杆3,键33的上表面与第二孔232的顶壁相互抵接,此时推块2能在键33的推动作用下朝向瓶口方向移动。
为了方便使用,第二孔232需要留有足够供作用轴32转动的空间,一般而言,第二孔232的外侧缘呈弧形且该弧形的圆心角不小于45度。在实际加工时,只要第二孔232上留出足够键部分转动的角度即可,另外要求第二孔232的外侧缘不会影响键33的正常转动。
另外,推杆3的间隙处还设置有一能以推杆3的轴线为轴转动的活动件34,当推杆3插入通孔23内时,活动件34能恰好落入连接部233,此时推杆3的结构如图6所示。
上述活动件34包括一体式设置的套环341和凸出部342,其结构如图7所示。
为了方便操作,设置凸出部342和/或套环341能通过撕拉带与作用轴32相连,撕拉带能在外力作用下断裂以释放活动件34。
在使用时,从瓶口方向将该推杆3经通孔23插入推块2内,随后转动推杆3至套环341与键33/作用轴32相互分离,随后用力推动推块2即可将容器内的残留液体取出。
为了便于使用以及运输、收纳,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设置推杆3为伸缩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1)、推块(2)以及与所述推块(2)可拆卸连接的推杆(3),所述推块(2)与所述瓶身(1)过盈配合,所述推杆(3)位于所述瓶身(1)外侧并穿过所述瓶身(1)下方与所述推块(2)相连,当所述推杆(3)在外力作用下挤压所述推块(2)时,所述推块(2)能沿所述瓶身(1)的轴线方向朝向瓶口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2)下表面中部设置有一盲孔(21),所述推杆(3)能插设在所述盲孔(21)上并于所述推块(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2)中部设置有一螺纹孔(22),所述推杆(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推块(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为伸缩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2)上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一通孔(23),沿轴线方向可以将所述通孔(23)分隔为位于推块(2)上表面的第一孔(231)和位于推块(2)下表面的第二孔(232),所述第一孔(231)和所述第二孔(232)之间设置有连接部(233);
所述第二孔(232)为朝向轴线外侧延伸的孔洞,所述连接部(233)在轴线方向上的投影能落入所述第二孔(232)的投影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包括位于顶部并能与所述第一孔(231)配合的密封块(31)以及能穿设在所述第二孔(232)和连接部(233)上的作用轴(32),所述作用轴(32)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键(33),所述键(33)与所述密封块(31)之间存在一间隙,所述间隙的长度与所述连接部(233)的长度相同;
当所述作用轴(32)穿设在所述通孔(23)上时,所述密封块(31)与所述第一孔(231)配合连接,所述键(33)与所述第二孔(232)配合连接并能相对于所述第二孔(232)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232)的外侧缘呈弧形且该弧形的圆心角不小于45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处还设置有一能以所述推杆(3)的轴线为轴转动的活动件(34),当所述推杆(3)插入所述通孔(23)内时,所述活动件(34)能恰好落入所述连接部(2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34)包括套环(341)和凸出部(34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342)和/或所述套环(341)能通过撕拉带与所述作用轴(32)相连,所述撕拉带能在外力作用下断裂以释放所述活动件(34)。
CN202120364578.0U 2021-02-08 2021-02-08 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 Active CN214649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4578.0U CN214649851U (zh) 2021-02-08 2021-02-08 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4578.0U CN214649851U (zh) 2021-02-08 2021-02-08 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49851U true CN214649851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47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4578.0U Active CN214649851U (zh) 2021-02-08 2021-02-08 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49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60163B2 (ja)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AU2002320484B2 (en) Twist Openable Dispensing Closure Accommodating Optional Liner Puncture Feature
US20120145710A1 (en) Containers for holding materials
AU2002320484A1 (en) Twist Openable Dispensing Closure Accommodating Optional Liner Puncture Feature
JP4662790B2 (ja) 二剤混合容器
JP4156302B2 (ja) 混合用キャップ
CN214649851U (zh) 防止内容物积存的容器
CN204507656U (zh) 带有一体式瓶盖的混料瓶
CN110371469A (zh) 一种可加料调制的储物盖
CN203173100U (zh) 用于包装罐的勺子可外置的密封结构
CN201825371U (zh) 固液混装型固体盛放容器
WO2021129931A1 (en) Safe cap for a container
CN2639213Y (zh) 一种新型套式盛物瓶盖
CN109795801A (zh) 一种环保饮料瓶
JP3055120B2 (ja) 詰替式容器
US2069033A (en) Paper bottle
CN209905454U (zh) 一种即配饮料瓶盖
CN208699573U (zh) 一种饮料瓶盖
CN202054299U (zh) 新型液体包装箱
CN207932279U (zh) 一种具有存储腔的组合瓶盖
CN106144197A (zh) 带有一体式瓶盖的混料瓶
CN200995832Y (zh) 一种盛装液体桶
CN220263739U (zh) 一种新型容器结构
CN210853610U (zh) 一种带储料仓的新型瓶盖
CN103538779A (zh) 一种包装容器的封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