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26522U - 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26522U
CN214626522U CN202120651685.1U CN202120651685U CN214626522U CN 214626522 U CN214626522 U CN 214626522U CN 202120651685 U CN202120651685 U CN 202120651685U CN 214626522 U CN214626522 U CN 214626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apacitor
charged
integrated circuit
wireless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16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516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26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26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26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待充电设备包括:谐振电路、集成电路、负载电路、开关电容电路和应用处理器,谐振电路与开关电容电路并联,集成谐振电路还与集成电路和负载电路并联。应用处理器与开关电容电路、集成电路连接。应用处理器感知到无线充电系统中待充电设备与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比较差时,触发开关电容电路工作,使得无线充电系统跳出阻抗状态,改善待充电设备与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进而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采用该种方案,通过利用应用处理器改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质量,实现提高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都支持无线充电或者无线传输等功能,无线充电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两者之间无导线连接,利用电磁场能量转换,将发射端提供的电能转换为磁场能量传输给接收端。接收端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从而完成充电。无线充电过程中,接收端设备在自身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的控制下,将自身的充电电压、负载电流等关键信息发送给发射端设备,使得发射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关键信息进行工作。
然而,由于实际工况会对无线充电系统整体阻抗产生影响。当无线充电系统处于阻抗状态时,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通信质量降低,导致发射端设备无法接收到来自接收端的关键信息,进而导致充电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通过利用应用处理器改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质量,实现提高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待充电设备,包括:谐振电路、集成电路、负载电路、开关电容电路和应用处理器,其中: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电容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容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应用处理器与所述开关电容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端设备和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现的待充电设备,所述发射端设备与所述待充电设备无线连接,所述发射端设备用于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待充电设备包括:谐振电路、集成电路、负载电路、开关电容电路和应用处理器,谐振电路与开关电容电路并联,集成谐振电路还与集成电路和负载电路并联。应用处理器与开关电容电路、集成电路连接。应用处理器感知到无线充电系统中待充电设备与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比较差时,触发开关电容电路工作,使得无线充电系统跳出阻抗状态,改善待充电设备与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进而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采用该种方案,通过利用应用处理器改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质量,实现提高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
目前,在充电技术领域,无线充电方式越来越受欢迎。无线充电利用近场感应灯,由发射端设备将能量传递到接收端设备,即待充电设备,使得待充电设备利用接收到的能量为自身的电池进行充电。无线通电方式由于能摆脱充电电源线的束缚,具有安全可靠、方便灵活等优点。
无线充电系统高效率充电的关键是无线充电系统工作在谐振状态,即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谐振频率保持一致。然而,实际工况会对系统整体阻抗产生影响,比如相位移相、负载变化等。传统的方案是通过带内通信的方式将接收端设备的信息及要求传递给发射端设备,发射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对接收端设备进行能量传递。倘若通信中断等原因,导致发射端设备没有接收到来自接收端设备的信息,则发射端设备停止向接收端设备传递能量,进而导致接收端设备无法向自身的电池能进行充电。
然而,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通信过程中,若无线充电系统处于一个特殊的阻抗状态,则会导致通信质量降低,使得发射端设备接收不到来自接收端的设备,进而导致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差。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通过打破无线充电系统的阻抗状态,提高接收端设备和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进而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也称为接收端设备等。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100包括:谐振电路11、集成电路12、负载电路13、开关电容电路14和应用处理器15,其中:所述谐振电路11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电容电路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11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容电路1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11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11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11的第一端与所述负载电路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11的第二端与所述负载电路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应用处理器15与所述开关电容电路14的第一端连接。
请参照图1,谐振电路11也称为LC电路、槽路或调谐电路,通常包括串联或并联连接的接收线圈和电容,用于接收来自发射端设备的电磁信号,并将电磁信能量,基于该电磁能量产生交流电压,并将该交流电压输入至集成电路12。
集成电路12接收到交流电压后,将交流电压转化为直流电压,并将一部分直流电压输入至负载电路13,从而完成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另一部分直流电压用于为应用处理器15、开关电容电路14等供电。
另外,当直流电压大于负载电路13包含的电子器件的截止电压时,集成电路12还对直流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使得降压后得到的充电电压满足负载电路13所预期的充电电压需求。例如,集成电路12对交流电压进行转换,转换得到5伏(V)的直流电路。负载电路13包含单个电芯,该电芯可以为锂电池电芯等,单个电芯的充电截止电压为4.2V。因此,集成电路12对5V的直流电压进行降压处理。
当集成电路12对交流电压进行转换得到的直流电压小于负载电路13预期的电压时,集成电路12还对直流电压进行升压处理,以使升压转换后得到的充电电压满足负载电路13的充电电压需求。
负载电路13包括电池等。例如,电池为包含相互串联的多节电芯的电池。再如,电池为包含单个电芯的电池。
开关电容电路14包含开关、电容等电子器件。开关电容电路14与谐振电路11并联,是指开关电容电路14与谐振电路11中的部分或全部电子器件并联。以谐振电路11包含接收线圈L1和第一电容C1为例,开关电容电路14与谐振电路11并联可以是开关电路14与接收线圈L1并联,也可以是开关电容电路14第一电容C1并联,还可以是接收线圈L1和第一电容C1串联,之后与开关电容电路14并联。
应用处理器15用于感知无线充电系统中待充电设备100与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是否良好。当待充电设备100与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不好时,触发开关电容电路14工作,当待充电设备和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良好时,触发开关电容电路14停止工作。
基于图1所示待充电设备100的架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常情况下,无线充电过程中,开关电容电路14不工作。应用处理器15与集成电路12连接,感知集成电路12的工作状态。例如,感知预设时长内,集成电路12对负载电路13充电中断的次数,当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应用处理器认为待充电设备100与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不好。本申请中,将待充电设备100与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不好的状态称为阻抗状态等。当无线充电系统处于阻抗状态时,需要跳出阻抗状态才能够使得待充电设备100与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得到改善。跳出阻抗状态也称为跳出阻抗点、跳出谐振点等。
当应用处理器15感知到待充电设备100与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不好时,应用处理器触发开关电容电路14工作,改善待充电设备100与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进而使得无线充电系统跳出阻抗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包括谐振电路、集成电路、负载电路、开关电容电路和应用处理器,谐振电路与开关电容电路并联,集成谐振电路还与集成电路和负载电路并联。应用处理器与开关电容电路、集成电路连接。应用处理器感知到无线充电系统中待充电设备与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比较差时,触发开关电容电路工作,使得无线充电系统跳出阻抗状态,改善待充电设备与发射端设备的通信质量,进而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采用该种方案,通过利用应用处理器改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质量,实现提高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中,谐振电路11包括接收线圈L1和第一电容C1。该谐振电路11可以是串联谐振电路或并联谐振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开关电容电路14包括第一开关S1和第二电容C2。第一开关S1例如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等。当开关电容电路14工作时,能够使得无线充电系统跳出阻抗状态,从而改善无线充电系统中发射端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的通信质量。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线圈L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线圈L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一端①连接,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二端②与所述接收线圈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与所述应用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开关电容电路14与谐振电路11中的接收线圈L1并联。无线充电系统的正常工作过程中,开关电容电路14不工作。应用处理器AP15周期性的或不定期的感知集成电路12是否能够为负载电路13持续充电。当应用处理器15发现集成电路12不能持续为负载电路13充电,即充电过程经常中断时,应用处理器15触发开关电容电路14工作。开关电容电路14工作过程中,第一开关S1导通,第二电容C2和集成电路12中的充电电容均开始工作。
采用该种方案,开关电容电路与谐振电路中的接收线圈并联,当发射端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的通信质量比较差时,应用处理器触发开关电容电路工作,从而实现改善发射端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的通信质量的目的。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线圈L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线圈L1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与所述应用处理器15连接。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开关电容电路14与谐振电路11中的第一电容C1并联。无线充电系统正常工作过程中,开关电容电路14不工作。应用处理器AP15周期性的或不定期的感知集成电路12是否能够为负载电路13持续充电。当应用处理器15发现集成电路12不能持续为负载电路13充电,即充电过程经常中断时,应用处理器15触发开关电容电路14工作。开关电容电路14工作过程中,第一开关S1导通,第二电容C2和集成电路12中的充电电容均开始工作。
采用该种方案,开关电容电路与谐振电路中的第一电容并联,当发射端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的通信质量比较差时,应用处理器触发开关电容电路工作,从而实现改善发射端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的通信质量的目的。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线圈L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线圈L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线圈L1的第二端还与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二端②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还与集成电路12的第一端①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还与所述应用处理器15连接。图4中为清楚起见,未示意出应用处理器15与集成电路12的连接关系。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谐振电路11中的第一电容C1和接收线圈L1串联形成一段串联电路,之后,该串联电路与开关电容电路14并联。无线充电系统正常工作过程中,开关电容电路14不工作。应用处理器AP15周期性的或不定期的感知集成电路12是否能够为负载电路13持续充电。当应用处理器15发现集成电路12不能持续为负载电路13充电,即充电过程经常中断时,应用处理器15触发开关电容电路14工作。开关电容电路14工作过程中,第一开关S1导通,第二电容C2和集成电路12中的充电电容均开始工作。
采用该种方案,谐振电路中的第一电容和接收线圈串联形成一段串联电路,该串联电路与开关电容电路并联,当发射端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的通信质量比较差时,应用处理器触发开关电容电路工作,从而实现改善发射端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的通信质量的目的。
再请参照图2-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中,集成电路12包括: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集成模组M1,其中: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模组M1上设置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一端①、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二端②、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三端③和所述集成电路12的第四端④。
其中,集成模组M1也称为IC模组等,包含交直流转换子电路、降压子电路、升压子电路等。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也称为充电电容,无线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容一直工作。为了保证良好的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开关电容电路14工作时,开关电容电路14与集成电路12同步工作。也就是说,当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充电时,开关电容电路14中的第二电容C2也充电;当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放电时,开关电容电路14中的第二电容C2也放电。
另外,由于开关电容电路14与集成电路12同步工作对无线充电系统的要求比较高。处于成本、复杂度等的考虑,开关电容电路14和集成电路12也可以不同步工作。
采用该种方案,集成电路包含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集成模组,结构简单、成本低。
再请参照图2-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五电容C5,该第五电容C5与负载电路13并联。
采用该种方案,通过在负载电路的两端并联一个第五电容,实现保护负载电路的目的。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谐振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接收线圈L1和第一电容C1,所述开关电容电路14包括第一开关S1和第二电容C 2。该结构中,第一开关S1和第二电容C2串联形成一段串联电路,该串联电路与第一电容C1、接收线圈L1并联。
采用该种方案,谐振电路中的第一电容和接收线圈并联,当发射端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的通信质量比较差时,应用处理器触发开关电容电路工作,从而实现改善发射端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的通信质量的目的。
上述图2-图5实施例中,图中还示意出发射端设备谐振电路,发射端设备的谐振电路包括发射线圈L2和第六电容C6。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又一个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600还包括第一通信部件66,该第一通信部件66与集成电路62连接。该第一通信部件66用于和发射端设备进行通信,以协商发射端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等。无线充电过程中,发射端设备根据最大输出功率等,调整发射端设备的发射功率。第一通信部件66包括通信芯片、匹配电路、时钟电路、天线等,图中未示意出。
图6中,第一通信部件66与发射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为双向无线通信。双线的无线通信是指:接收方在接收到发起方发起的通信请求之后,向发起方发射响应信息,双向通信机制能够使得通信过程更加安全。
无线充电过程中,第一通信部件与发射端设备的第二通信部件进行通信,通信信息包括下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负载电路的温度信息、所述负载电路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的峰值、所述负载电路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的均值、功率传输效率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射端设备和所述待充电设备之间的功率传输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例如为手机、平板电脑、运动相机等,也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又一个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充电设备700包括:
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710、存储器720、输入单元730、显示单元740、传感器750、音频电路7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770、处理器780、以及电源7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待充电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待充电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下面结合图7对待充电设备7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待充电设备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7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待充电设备的电源790包含上述的谐振电路、集成电路、负载电路、开关电容电路、第二通信部件等。
RF电路7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7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7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7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7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7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待充电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7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待充电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7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7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待充电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730可包括触控面板7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732。触控面板7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731上或在触控面板7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7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780,并能接收处理器7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731。除了触控面板731,输入单元7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7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7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7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待充电设备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740可包括显示面板7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731可覆盖显示面板741,当触控面板7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7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7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7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7中,触控面板731与显示面板7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待充电设备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731与显示面板741集成而实现待充电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以文字、动画、标记等需要显示的方式输出操作提示信息时,处理器780可以控制显示单元740自动输出操作提示信息。
待充电设备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7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7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待充电设备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7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待充电设备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待充电设备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760、扬声器761,传声器762可提供用户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7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761,由扬声器7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7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7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780处理后,经RF电路7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待充电设备,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720以便进一步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以语音形式输出操作提示信息时,处理器780可以控制扬声器761自动输出操作提示信息。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待充电设备通过WiFi模块7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7示出了WiFi模块7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待充电设备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实用新型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780是待充电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待充电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数据,执行待充电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7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7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以及控制开关电容电路、谐振电路等的工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80中。
尽管未示出,待充电设备还可以蓝牙模块、USB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另外,本申请在上述待充电设备的基础上,还提供一个无线充电系统,该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端设备和上述任意实施例实现的待充电设备,发射端设备与待充电设备无线连接,发射端设备用于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谐振电路、集成电路、负载电路、开关电容电路和应用处理器,其中:
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电容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电容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谐振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负载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应用处理器与所述开关电容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接收线圈和第一电容,所述开关电容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应用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应用处理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二端还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还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还与所述应用处理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集成模组,其中: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三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集成模组上设置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三端和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四端。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电容,与所述负载电路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通信部件,所述第一通信部件与所述集成电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谐振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接收线圈和第一电容,所述开关电容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电容。
10.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待充电设备,所述发射端设备与所述待充电设备无线连接,所述发射端设备用于为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CN202120651685.1U 2021-03-30 2021-03-30 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Active CN214626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1685.1U CN214626522U (zh) 2021-03-30 2021-03-30 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1685.1U CN214626522U (zh) 2021-03-30 2021-03-30 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26522U true CN214626522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98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1685.1U Active CN214626522U (zh) 2021-03-30 2021-03-30 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26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684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6786962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EP2882234B1 (en) Method, apparatus,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urn-on and turn-off of wireless network
CN106484283A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576578A (zh) 一种采用耳机线对终端进行控制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US11262911B2 (en) Integrated home key and virtual key area for a smart terminal
CN104093123A (zh) 应用程序的信息推送方法、装置和系统、移动终端
WO2015067142A1 (zh) 网页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2230877A (zh) 一种语音操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072013B (zh) 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4183655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inputting a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CN109107164A (zh) 移动终端及其游戏性能调节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66090B (zh) 一种控制指纹识别模组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211421A (zh) 天线调谐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6066769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688611B (zh) 一种频段参数的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9565171A (zh) 充电保护方法、终端及充电器
CN108834013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电量均衡方法及相关产品
CN214626522U (zh) 待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06791037B (zh) 操作触发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电磁场发生设备
CN103034319B (zh) 一种对终端进行显示控制的方法、控制装置及终端
CN106155733B (zh) 一种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38416B (zh) 天线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4461273A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7749751B (zh) 移动终端供电系统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