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24791U - 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24791U CN214624791U CN202120716538.8U CN202120716538U CN214624791U CN 214624791 U CN214624791 U CN 214624791U CN 202120716538 U CN202120716538 U CN 202120716538U CN 214624791 U CN214624791 U CN 2146247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base
- push rod
- fixed
- position correspo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属于低压电气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基座,支承在底座腔内;电路板在对应于基座上方的位置与基座固定,推杆致动机构设在底座腔左端;上盖与底座固定,上盖上设复位按钮和试验按钮;动触头机构,包括第一动触头、第二动触头、第一出线端子和第二出线端子;静触头机构,包括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横臂架;零序电流互感器,设在互感器腔内,其与电路板电气连接;横臂架,设在底座腔内,且横臂架的上部探入横臂架钩头探入腔,下部与横臂让位槽滑动配合,当出现漏电情形时,电路板对零序电流互感器产生的感应电流作出响应并使推杆致动机构通电而动作。优点:简化结构;减小推杆的与横臂架钩头之间的摩擦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气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为了确保用电安全,通常在电源拖线板上配备各种结构形式的漏电保护器(也可称“漏电保护装置”,以下同),对此可参见CN203326256U推荐的“一种能防水的漏电保护插头”、CN103887660B提供的“三极与二极可相互切换的漏电保护插头”、CN104934926A介绍的“一种能强制脱扣的漏电保护装置”以及CN106057591A披露的“适于自动化装配的漏电保护器结构”,等等。将漏电保护器设置在电源拖线板内即安装在电源拖线板的壳体内具有对通过插头与电源拖线板插配的用电器起漏电保护的作用,如CN201369305Y(一种漏电保护结构)、CN203103249U(一种漏电保护插座脱扣装置)和CN203721662U(用在漏电保护器中的脱扣器结构),等等。
通过对上述专利文献的阅读并且结合公知常识可知:漏电保护插头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而漏电保护插座能对与其插配的多个用电器进行保护,只要漏电保护插座因漏电而切断电路,那么通过插头与其插配着的所有用电器的电源便被切断。漏电保护器的作用是:在正常情况下,电流从火线流至零线而形成回路,地线没有电流,火线与零线的电流是相等的,这两个相等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在漏电保护器的结构体系的零序电流互感器上相互抵销,因此,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无感应电流产生;当出现漏电情形时,因一部分电流通过地线流走,导致火线的电流大于零线的电流,从而使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经电路板的放大电路后便速即作出响应并切断电源,达到防止触电的目的。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528101Y推荐的“漏电断路器的脱扣机构”能设置于电源转换器范畴的前述电源拖线板之类的电气部件内,并且客观上能兑现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说明书正文第1页第5段),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推杆是通过锁扣对横臂架产生作用的,即推杆并不直接作用于横臂架,因而作用力传递环节多,影响动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其二,由于一对进线端子和一对出线端子分别设置于底座的两端,因而不仅致使底座体积增大,而且安装相对麻烦;其三,由于一对动触头的自由端的动触点与一对静触头的静触点的分离是在无外力作用下全凭一对动触头的自身弹性实现,因而一旦一对动触头的自身弹性因时久而出现疲劳情形,那么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分离效果受到影响,甚至不能完全分离,从而影响漏电状态下切断电路乃至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6384702A推荐的“内置式漏电保护模块”弥补了上述CN2528101Y的缺憾并且如实地体现了其说明书第0017段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该CN106384702A仍存在以下欠缺:其一,由于第一、第二静触头分别自上向下插嵌在第一、第二静触头固定座上,当第一、第二动触头的第一、第二动触点在弹性力作用下并且在对应于第一、第二动触点的下方向上运动与第一、第二静触头的第一、第二静触点接触时,第一、第二静触头有向上挣脱第一、第二静触头固定座的趋势,因而需配备一压板,在压板上形成一对压板横臂,由该对压板横臂分别将第一、第二静触头限定,避免第一、第二静触头脱离第一、第二静触头固定座,于是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复杂性;其二,复位机构的结构有失合理,例如通过推杆上的一对推杆挂脚与横臂架上的推杆挂脚配合腔配合,并且在横臂上还需开设推杆配合腔,因而不论是推杆还是横臂架的结构均较为复杂;其三,由于推杆在进入推杆挂脚配合腔的过程中是与推杆挂脚导斜面平面滑动接触配合的,因而阻力相对较大。鉴于前述,仍有改进的必要,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静触头在无需追加压板的前提下可靠地保持于静触头固定座而得以确保动触头的动触点与静触头的静触点的持久的合分效果并且得以简化结构、有利于既简化横臂架又简化推杆的结构而得以方便制作与装配、有益于显著减小推杆与横臂架之间的摩擦力而得以降低复位按钮向下按压时的操作阻力的漏电保护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包括一底座,该底座具有一底座腔;一基座,该基座支承在所述的底座腔内,在基座的基座前侧壁以及基座后侧壁的右端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横臂让位槽,基座前、后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推杆致动机构让位腔,在基座前侧壁背对基座后侧壁的一侧以及在基座后侧壁背对基座前侧壁的一侧各构成有一水平翼板,该水平翼板的左端端壁与基座的基座左侧壁之间构成有一动触头折弯部嵌槽,而水平翼板的右端构成有一静触头固定座,在基座朝向上的一侧的中部构成有一互感器腔,在对应于该互感器腔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互感器定位柱,在基座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互感器定位柱的右侧的位置构成有一横臂架配合座,该横臂架配合座具有一正方形的横臂架钩头探入腔,该横臂架钩头探入腔自上部贯通至下部并且与所述的底座腔相通;一电路板和一推杆致动机构,电路板在对应于所述基座的上方的位置与基座固定,推杆致动机构以卧置状态设置在所述底座腔左端并且探入所述的推杆致动机构让位腔,该推杆致动机构与电路板电气控制连接;一上盖和一推杆,上盖在对应于所述电路板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底座固定,在该上盖上设置有一复位按钮和一试验按钮,复位按钮与推杆的顶部相对应,试验按钮与电路板上的并且位于电路板的左端居中位置的试验按钮开关相对应,推杆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电路板上,在该推杆的上部固定有一推杆固定座,该推杆固定座与复位按钮固定,在推杆的上部与推杆固定座之间还套设有一推杆回位弹簧,该推杆回位弹簧的上端支承在推杆固定座朝向下的一侧,而下端支承在电路板上,推杆的下部开设有一衔铁嵌槽,该衔铁嵌槽与所述的推杆致动机构相配合或解除配合;一动触头机构,该动触头机构包括一第一动触头、一第二动触头、一第一出线端子和一第二出线端子,第一动触头的左端折弯而构成有一第一动触头折弯部,该第一动触头折弯部嵌入所述基座前侧壁背对基座后侧壁一侧的所述水平翼板的左端端壁与所述基座的基座左侧壁之间的所述动触头折弯部嵌槽内,而第一动触头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基座前侧壁上的所述水平翼板的下方的位置朝着所述静触头固定座的方向伸展并且构成为自由端,在第一动触头的右端端部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头的左端折弯而构成有一第二动触头折弯部,该第二动触头折弯部嵌入所述基座后侧壁背对基座前侧壁一侧的所述水平翼板的左端端壁与所述基座的基座左侧壁之间的所述动触头折弯部嵌槽内,而第二动触头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基座后侧壁上的所述水平翼板的下方的位置朝着所述静触头固定座的方向伸展并且构成为自由端,在第二动触头的右端端部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二动触点,其中,第一动触头以及第二动触头的长度相等以及宽度相同并且相互对应,第一动触头折弯部以及第二动触头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各为90°并且彼此对应,第一动触点以及第二动触点为银触点,第一出线端子以及第二出线端子分别以前后对应的状态与构成于基座朝向上的一侧的左端的一对出线端子嵌槽嵌固,并且第一出线端子在对应于第一动触头折弯部的位置探入所述动触头折弯部嵌槽与第一动触头折弯部电气连接,而第二出线端子在对应于第二动触头折弯部的位置探入动触头折弯部嵌槽与第二动触头折弯部电气连接;一静触头机构,该静触头机构包括一第一静触头和一第二静触头,第一静触头嵌置在所述基座前侧壁背对所述基座后侧壁一侧的所述水平翼板的右端的所述静触头固定座上,在该第一静触头朝向所述第一动触头的一端的下表面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动触点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头嵌置在所述基座后侧壁背对所述基座前侧壁一侧的所述水平翼板的右端的所述静触头固定座上,在该第二静触头朝向所述第二动触头的一端的下表面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动触点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一静触点以及第二静触点为银触点;一零序电流互感器,该零序电流互感器设置在所述的互感器腔内,该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互感器中心孔,该互感器中心孔套置在所述互感器定位柱上,并且该零序电流互感器与所述的电路板电气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出线端子以及第二出线端子上各连接有一出线端子连接导线,该出线端子连接导线穿过互感器中心孔与电路板电气连接;一横臂架,该横臂架在对应于所述推杆致动机构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的底座腔内,并且该横臂架的上部探入所述的横臂架钩头探入腔,而下部与所述横臂让位槽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一动触头以及第二动触头的中部搁置在横臂架上,在所述静触头固定座上开设有一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在所述第一静触头朝向所述第一动触头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静触头接线脚,第一静触头在与静触头固定座朝向下的一侧表面相贴触的状态下通过第一静触头接线脚由下向上嵌入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而与静触头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第二静触头朝向所述第二动触头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静触头接线脚,第二静触头在与静触头固定座朝向下的一侧表面相贴触的状态下通过第二静触头接线脚由下向上嵌入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而与静触头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横臂架的下部前侧延伸有一第一动触头托臂,而下部后侧延伸有一第二动触头托臂,第一动触头托臂与开设在所述基座前侧壁右端的所述横臂让位槽滑动配合,第二动触头托臂与开设在所述基座后侧壁右端的横臂让位槽滑动配合,在横臂架的上部延伸有一横臂架钩头,该横臂架钩头探入所述的横臂架钩头探入腔内并且该横臂架钩头的上表面构成为圆弧导向面,由该圆弧导向面而使横臂架钩头的横截面形状呈扇形,在所述推杆的中部构成有一推杆凸缘,所述衔铁嵌槽在横臂架的下部的横臂架腔内与所述推杆致动机构相配合或解除配合,当向下按压所述复位按钮使推杆下移并且下移至所述推杆凸缘循着圆弧导向面滑入横臂架钩头的钩头底部的程度时,推杆与横臂架的连接关系建立,并且当解除对复位按钮的按压时,在所述推杆回位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使推杆连同横臂架向上位移,同时由所述第一、第二动触头托臂带动所述第一、第二动触头的所述自由端向上位移,所述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的第一静触点闭合,同时所述第二动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的第二静触点闭合,电源电路接通,并且推杆的下部的衔铁嵌槽在所述横臂架腔内处于与所述推杆致动机构相配合的状态,当出现漏电情形时,由所述电路板对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产生的感应电流作出响应并使所述推杆致动机构通电而动作,推杆致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推杆的衔铁嵌槽的位置拉动推杆而使推杆凸缘自所述钩头底部退出并回位至对应于横臂架钩头的上方,推杆解除与横臂架的连接关系以及解除与推杆致动机构的配合关系,横臂架下落,所述第一动触头的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的第一静触点分离,同时所述第二动触头的第二动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的第二静触点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的前侧外壁以及后侧外壁上各形成有一底座锁定扣,该底座锁定扣具有一底座锁定扣腔,而在所述上盖的前侧外壁以及后侧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底座锁定扣的位置各形成有一底座锁定扣配合凸缘,该底座锁定扣配合凸缘在对应于底座锁定扣腔的位置与底座锁定扣相配合,在上盖的左端下沿开设有一对出线端子让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座朝向上的一侧并且位于四个角部各延伸有一基座定位脚,在所述的电路板上并且在对应于基座定位脚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基座定位脚配合缺口,基座定位脚与基座定位脚配合缺口相配合;在电路板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横臂架配合座的位置构成有一回位弹簧座,该回位弹簧座具有一回位弹簧座腔,所述推杆回位弹簧支承在回位弹簧座腔内,在电路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互感器定位柱的位置开设有一定位柱榫配合孔,在互感器定位柱的上部延伸有一互感器定位柱榫,该互感器定位柱榫与定位柱榫配合孔榫卯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推杆致动机构包括一线圈支架、一线圈、一铁芯、一衔铁和一衔铁弹簧,线圈支架以卧置状态设置在所述底座腔的左端并且探入所述的推杆致动机构让位腔内,在该线圈支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自线圈支架的左端贯通至右端的线圈支架孔,线圈绕设在线圈支架的中部并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气连接,铁芯在对应于线圈支架孔的左端的位置与线圈支架固定,衔铁对应于铁芯的右侧移动地设置在线圈支架孔内,并且该衔铁与所述横臂架腔相对应,衔铁弹簧套置在衔铁的左端,该衔铁弹簧的左端支承在铁芯的右端端面上,而衔铁弹簧的右端支承在衔铁的弹簧支承台阶上,所述推杆的下部的所述衔铁嵌槽在对应于构成于衔铁的右端的衔铁卡槽的位置与衔铁相配合成解除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盖上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试验按钮配合腔、复位按钮配合腔和导光片腔,在试验按钮配合腔的前方和后方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试验按钮限位钩配合腔,而在试验按钮配合腔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接触桥按压凸缘腔,所述试验按钮与试验按钮配合腔相配合,在该试验按钮的前侧和后侧下部并且在对应于试验按钮限位钩配合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与试验按钮限位钩配合腔相配合的试验按钮限位钩,而在试验按钮的顶部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一接触桥按压凸缘腔的位置构成有一接触桥按压凸缘,该接触桥按压凸缘与所述试验按钮开关相配合,在复位按钮配合腔的前后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复位按钮限位脚槽,所述的复位按钮与复位按钮配合腔相配合,在该复位按钮的前侧和后侧下部并且在对应于复位按钮限位脚槽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复位按钮限位脚,该复位按钮限位脚与复位按钮限位脚槽相配合,在所述电路板上并且在对应于导光片腔的位置设置有一导光片,该导光片探入导光片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盖的上盖左侧壁的上部延伸有一对出线端子限定座,在该对出线端子限定座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出线端子限定凸台,所述第一出线端子以及第二出线端子的左端在对应于所述出线端子让位槽的位置伸展到上盖的左侧并且在第一出线端子上开设有一第一出线端子限定凸台孔,而在第二出线端子上开设有一第二出线端子限定凸台孔,位于一对出线端子限定座中的其中一个出线端子限定座上的所述出线端子限定凸台与第一出线端子限定凸台孔相配合,而位于一对出线端子限定座中的另一个出线端子限定座上的出线端子限定凸台与第二出线端子限定凸台孔相配合;在所述上盖的上盖右侧壁的上部延伸有一对静触头限定座,在该对静触头限定座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静触头限定凸台,所述第一静触头以及第二静触头的右端伸展至上盖的右侧并且在第一静触头上开设有一第一静触头限定凸台孔,而在第二静触头上开设有一第二静触头限定凸台孔,位于一对静触头限定座中的其中一个静触头限定座上的所述静触头限定凸台与第一静触头限定凸台孔相配合,而位于一对静触头限定座中的另一个静触头限定座上的静触头限定凸台与第二静触头限定凸台孔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电路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试验按钮开关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导电片和一第二导电片,所述的试验按钮开关包括一接触桥和一接触桥弹簧,在接触桥的顶部开设有一第二接触桥按压凸缘腔,在接触桥的前侧向下延伸有一接触桥前臂,而在接触桥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接触桥前臂的位置向下延伸有一接触桥后臂,接触桥前臂对应于第一导电片的上方,接触桥后臂对应于第二导电片的上方,接触桥弹簧位于接触桥前、后臂之间,该接触桥弹簧的上端支承在接触桥朝向下的一侧,而接触桥弹簧的下端支承在电路板上,所述试验按钮的接触桥按压凸缘探入到所述的第二接触桥按压凸缘腔内,当向下按压试验按钮,由接触桥按压凸缘迫使接触桥在克服接触桥弹簧的反力作用下向下位移并且当向下位移至接触桥前臂与所述第一导电片接触以及接触桥后臂与所述第二导电片接触的程度时,第一、第二导电片彼此导通而模拟一次漏电流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的底座腔内并且位于底座腔的右端设置有一压敏电阻,该压敏电阻具有两压敏电阻接线脚,该两压敏电阻接线脚中的其中一个压敏电阻接线脚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的第一静触头接线脚电气连接,而两压敏电阻接线脚中的另一个压敏电阻接线脚与所述第二静触头的第二静触头接线脚电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触头以及第二静触头的右端均构成为n字形,所述第一出线端子以及第二出线端子的左端均构成为n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盖的上盖左侧壁的居中位置以及在上盖的上盖右侧壁的居中位置各构成有一上盖安装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静触头固定座上开设了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在第一静触头上构成有一第一静触头接线脚,第一静触头在与静触头固定座朝向下的一侧表面贴触的状态下通过第一静触头接线脚由下向上嵌入接线脚嵌入孔与静触头固定座固定,第二静触头的结构与第一静触头相同并且以相同方式与静触头固定座固定,因而相对于已有技术,在无需追加压板之类的部件的前提下得以使第一、第二静触头可靠地保持于静触头固定座上,确保第一、第二动触头的第一、第二动触点分别与第一静触头的第一静触点以及与第二静触头的第二静触点持久的合分效果,并且显著地简化了结构;之二,由于将延伸于横臂架上部的横臂架钩头的上表面构成为圆弧导向面并且由该圆弧导向面而使横臂架钩头的横截面形状呈扇形,因而既简化了横臂架的结构,又简化了推杆的结构,有利于方便制作与装配;之三,由于构成于推杆上的推杆凸缘与圆弧导向面之间表现为圆弧面接触,因而有益于显著减小推杆的与横臂架钩头之间的摩擦力,能轻松地向下按压复位按钮并且不会出现卡滞之类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一、第二动触头与第一、第二静触头处于电路接通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第二动触头与第一、第二静触头处于电路分断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底座1,该底座1由塑料模制成型并且该底座1具有一底座腔11;示出了由塑料模制成型的一基座2,该基座2支承在前述的底座腔11内,在基座2的基座前侧壁21以及基座后侧壁22的右端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横臂让位槽23,该横臂让位槽23的形状呈n字形,基座前、后侧壁21、22的下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推杆致动机构让位腔24a,在基座前侧壁21背对基座后侧壁22的一侧即在基座前侧壁21的前侧以及在基座后侧壁22背对基座前侧壁21的一侧即在基座后侧壁22的后侧各构成有一水平翼板25,由图示可知,水平翼板25有一对,该水平翼板25的左端端壁与基座2的基座左侧壁26之间构成有一动触头折弯部嵌槽251,而水平翼板25的右端构成有一静触头固定座252,在基座2朝向上的一侧的中部构成有一互感器腔27,在对应于该互感器腔27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互感器定位柱271,在基座2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互感器定位柱271的右侧的位置构成有一横臂架配合座28,该横臂架配合座28具有一正方形的横臂架钩头探入腔281,该横臂架钩头探入腔281自上部贯通至下部并且与前述的底座腔11相通;示出了一电路板3和一推杆致动机构4,电路板3在对应于前述基座2的上方的位置与基座2固定,推杆致动机构4以卧置状态设置在前述底座腔11左端并且探入前述的推杆致动机构让位腔24a,该推杆致动机构4与电路板3电气控制连接;示出了一上盖5和一推杆6,上盖5在对应于前述电路板3的上方的位置与前述底座1固定,在该上盖5上设置有一复位按钮51和一试验按钮52,复位按钮51与推杆6的顶部相对应,试验按钮52与电路板3上的并且位于电路板3的左端居中位置的试验按钮开关33相对应,推杆6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电路板3上,在该推杆6的上部固定有一推杆固定座61,该推杆固定座61与前述复位按钮51固定,在推杆6的上部与推杆固定座61之间还套设有一推杆回位弹簧62,该推杆回位弹簧62的上端支承在推杆固定座61朝向下的一侧,而下端支承在电路板3上,推杆6的下部开设有一衔铁嵌槽63,该衔铁嵌槽63与前述的推杆致动机构4相配合或解除配合(下面还要说明);示出了一动触头机构7,该动触头机构7包括一第一动触头71、一第二动触头72、一第一出线端子73和一第二出线端子74,第一动触头71的左端折弯而构成有一第一动触头折弯部711,该第一动触头折弯部711嵌入前述基座前侧壁21背对基座后侧壁22一侧的前述水平翼板25的左端端壁与前述基座2的基座左侧壁26之间的前述动触头折弯部嵌槽251内,而第一动触头71的右端在对应于前述基座前侧壁21上的前述水平翼板25的下方的位置朝着前述静触头固定座252的方向伸展并且构成为自由端,在第一动触头71的右端端部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动触点712,第二动触头72的左端折弯而构成有一第二动触头折弯部721,该第二动触头折弯部721嵌入前述基座后侧壁22背对基座前侧壁21一侧的前述水平翼板25的左端端壁与前述基座2的基座左侧壁26之间的前述动触头折弯部嵌槽251内,而第二动触头72的右端在对应于前述基座后侧壁22上的前述水平翼板25的下方的位置朝着前述静触头固定座252的方向伸展并且构成为自由端,在第二动触头72的右端端部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二动触点722,其中,第一动触头71以及第二动触头72的长度相等以及宽度相同并且相互对应,第一动触头折弯部711以及第二动触头折弯部721的折弯角度各为90°并且彼此对应,第一动触点712以及第二动触点722为银触点,第一出线端子73以及第二出线端子74分别以前后对应的状态与构成于基座2朝向上的一侧的左端的一对出线端子嵌槽24b嵌固,并且第一出线端子73在对应于第一动触头折弯部711的位置探入前述动触头折弯部嵌槽251与第一动触头折弯部711电气连接,而第二出线端子74在对应于第二动触头折弯部721的位置探入动触头折弯部嵌槽251与第二动触头折弯部721电气连接;示出了一静触头机构8,该静触头机构8包括一第一静触头81和一第二静触头82,第一静触头81嵌置在前述基座前侧壁21背对前述基座后侧壁22一侧的前述水平翼板25的右端的前述静触头固定座252上,在该第一静触头81朝向前述第一动触头71的一端即左端的下表面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第一动触点712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一静触点811,第二静触头82嵌置在前述基座后侧壁22背对前述基座前侧壁21一侧的前述水平翼板25的右端的前述静触头固定座252上,在该第二静触头朝向前述第二动触头72的一端的下表面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第二动触点722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静触点(图中未示出),前述第一静触点811以及第二静触点为银触点;示出了一零序电流互感器10,该零序电流互感器10设置在前述的互感器腔27内,该零序电流互感器10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互感器中心孔101,该互感器中心孔101套置在前述互感器定位柱271上,并且该零序电流互感器10与前述的电路板3电气连接,在前述的第一出线端子73以及第二出线端子74上各连接有一出线端子连接导线75,该出线端子连接导线75穿过互感器中心孔101与电路板3电气连接;示出了一横臂架9,该横臂架9在对应于前述推杆致动机构4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前述的底座腔11内,并且该横臂架9的上部探入前述的横臂架钩头探入腔281,而下部与前述横臂让位槽23滑动配合,前述的第一动触头71以及第二动触头72的中部搁置在横臂架9上。
由图1所示,前述互感器定位柱271具有一过线槽2712,在前述第一出线端子73的右端前侧构成有一导线连接脚32,前述的出线端子连接导线75的一端与导线连接脚732连接,另一端在对应于过线槽2712的位置穿过互感器中心孔101与电路板3电气连接。由于第二出线端子74的结构与第一出线端子73相同,因此在第二出线端子74的右端前侧同样构成有一导线连接脚,并且出线端子连接导线75的一端与导线连接脚连接,另一端在对应于过线槽2712的位置穿过互感器中心孔101与电路板3电气连接。通过申请人的前述说明,可以毫无疑问地确认:前述的出线端子连接导线75有两根,分别代表火线和零线,若第一出线端子73为火线出线端子时,那么前述的第一静触头81连接的电源进线为火线,第二出线端子74则为零线出线端子,前述的第二静触头82连接的电源进线为零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静触头固定座252上开设有一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2521,在前述第一静触头81朝向前述第一动触头71的一端(即左端)并且在对应于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252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静触头接线脚812,第一静触头81在与静触头固定座252朝向下的一侧表面相贴触的状态下通过第一静触头接线脚812由下向上嵌入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2521而与静触头固定座252固定,在前述第二静触头82朝向前述第二动触头72的一端(即左端)并且在对应于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252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静触头接线脚(图中未示出),第二静触头82在与静触头固定座252朝向下的一侧表面相贴触的状态下通过第二静触头接线脚由下向上嵌入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2521而与静触头固定座252固定,在前述横臂架9的下部前侧延伸有一第一动触头托臂91,而下部后侧延伸有一第二动触头托臂92,第一动触头托臂91与开设在前述基座前侧壁21右端的前述横臂让位槽23滑动配合,第二动触头托臂92与开设在前述基座后侧壁22右端的横臂让位槽23滑动配合,在横臂架9的上部延伸有一横臂架钩头93,该横臂架钩头93探入前述的横臂架钩头探入腔281内并且该横臂架钩头93的上表面构成为圆弧导向面931,由该圆弧导向面931而使横臂架钩头93的横截面形状呈扇形,在前述推杆6的中部构成有一形状近似于U字形的推杆凸缘64,前述衔铁嵌槽63在横臂架9的下部的横臂架腔94内与前述推杆致动机构4相配合或解除配合(下面还要说明)。
请参见图3和图4,当向下按压前述复位按钮51使推杆6下移并且下移至前述推杆凸缘64循着圆弧导向面931滑入横臂架钩头93的钩头底部932的程度时,推杆6与横臂架9的连接关系建立,并且当解除对复位按钮51的按压时,即当操作者的手指离开复位按钮51时,在前述推杆回位弹簧62的回复力作用下使推杆6连同横臂架9向上位移,同时由前述第一、第二动触头托臂91、92带动前述第一、第二动触头71、72的前述自由端向上位移,前述第一动触点712与前述第一静触头81的第一静触点811闭合,同时前述第二动触点722与前述第二静触头82的第二静触点闭合,电源电路接通,并且推杆6的下部的衔铁嵌槽63在前述横臂架腔94内处于与前述推杆致动机构4相配合的状态,具体图3示意;当出现漏电情形时,由前述电路板3对前述零序电流互感器10产生的感应电流作出响应并使前述推杆致动机构4通电而动作,推杆致动机构4在对应于前述推杆6的衔铁嵌槽63的位置拉动推杆6而使推杆凸缘64自前述钩头底部932退出并在推杆回位弹簧62的回复力作用下随着推杆6的上行而使推杆凸缘64回位至对应于横臂架钩头93的上方,推杆6解除与横臂架9的连接关系以及解除与推杆致动机构4的配合关系,横臂架9下落,前述第一动触头71的第一动触点712与前述第一静触头81的第一静触点811分离,同时前述第二动触头72的第二动触点722与前述第二静触头82的第二静触点分离,电源电路断开,具体由图4示意。
重点见图1,在前述底座1的前侧外壁以及后侧外壁上各形成有一底座锁定扣12,该底座锁定扣12具有一底座锁定扣腔121,而在前述上盖5的前侧外壁以及后侧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底座锁定扣12的位置各形成有一底座锁定扣配合凸缘53,该底座锁定扣配合凸缘53在对应于底座锁定扣腔121的位置与底座锁定扣12相配合,在上盖5的左端下沿开设有一对出线端子让位槽54a。为了确保底座1与上盖5的固定效果,则可由底座固定螺钉15在对应于预设在底座1上的底座固定螺钉孔14的位置与预设在上盖5上的上盖固定螺钉孔54c固定。
在前述基座2朝向上的一侧并且位于四个角部各延伸有一基座定位脚24c,在前述的电路板3上并且在对应于基座定位脚24c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基座定位脚配合缺口31,基座定位脚24c与基座定位脚配合缺口31相配合;在电路板3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横臂架配合座28的位置构成有一回位弹簧座32,该回位弹簧座32具有一回位弹簧座腔321,前述推杆回位弹簧62支承在回位弹簧座腔321内,在电路板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互感器定位柱271的位置开设有一定位柱榫配合孔34,在互感器定位柱271的上部延伸有一互感器定位柱榫2711,该互感器定位柱榫2711与定位柱榫配合孔34榫卯配合。
继续见图1,前述的推杆致动机构4包括一线圈支架41、一线圈42、一铁芯43、一衔铁44和一衔铁弹簧45,线圈支架41以卧置状态设置在前述底座腔11的左端并且探入前述的推杆致动机构让位腔24a内,在该线圈支架4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自线圈支架41的左端贯通至右端的线圈支架孔411,线圈42绕设在线圈支架41的中部并且线圈42的两线圈引出端与前述电路板3电气连接,铁芯43在对应于线圈支架孔411的左端的位置与线圈支架41固定,衔铁44对应于铁芯43的右侧移动地设置在线圈支架孔411内,并且该衔铁44与前述横臂架9的横臂架腔94相对应,衔铁弹簧45套置在衔铁44的左端,该衔铁弹簧45的左端支承在铁芯43的右端端面上,而衔铁弹簧45的右端支承在衔铁44的弹簧支承台阶441上,前述推杆6的下部的前述衔铁嵌槽63在对应于构成于衔铁44的右端的衔铁卡槽442的位置与衔铁44相配合成解除配合。
由于分别与第一、第二出线端子73、74电气连接的前述两出线端子连接线75在穿过互感器中心孔101后与电路板3电气连接,因而在正常情况下,电流从火线流至零线而形成回路。地线没有电流,火线与零线的电流是相等的,这两个相等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在零序电流互感器10上相互抵销,因此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无感应电流产生。然而,当出现漏电情形时,因一部分电流通过地线流走,导致火线的电流大于零线的电流,从而使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经电路板3的放大电路放大后便速即作出响应,具体而言,使推杆致动机构4通电而动作,由铁芯43将衔铁44在克服衔铁弹簧45的反力下向左(以图示位置状态为例)位移(吸移),由于推杆6下部的衔铁嵌槽63在对应于衔铁44的衔铁槽442的位置与衔铁44相配合,于是衔铁44向左位移时便将推杆6的下部向左拉,使先前处于钩头底部932的推杆凸缘64离开钩头底部932变为对应于横臂架钩头93的上方,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第一、第二动触头71、72与第一、第二静触头81、82分离,电源电路切断。当要再次接通电源电路时,那么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对复位按钮51进行操作。
继续见图1,在前述上盖5上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试验按钮配合腔55、复位按钮配合腔56和导光片腔57,在试验按钮配合腔55的前方和后方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试验按钮限位钩配合腔551,而在试验按钮配合腔55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接触桥按压凸缘腔552,前述试验按钮52与试验按钮配合腔55相配合,在该试验按钮52的前侧和后侧下部并且在对应于试验按钮限位钩配合腔551的位置各构成有一与试验按钮限位钩配合腔551相配合的试验按钮限位钩521,而在试验按钮52的顶部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一接触桥按压凸缘腔552的位置构成有一接触桥按压凸缘522,该接触桥按压凸缘522与前述试验按钮开关33相配合,在复位按钮配合腔56的前后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复位按钮限位脚槽561,前述的复位按钮51与复位按钮配合腔56相配合,在该复位按钮51的前侧和后侧下部并且在对应于复位按钮限位脚槽561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复位按钮限位脚511,该复位按钮限位脚511与复位按钮限位脚槽561相配合,在前述电路板3上并且在对应于导光片腔57的位置设置有一导光片35,该导光片35探入导光片腔57,也可采用发光二极管替代导光片35。
继续见图1,在前述上盖5的上盖左侧壁的上部延伸有一对出线端子限定座58,在该对出线端子限定座58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出线端子限定凸台581,前述第一出线端子73以及第二出线端子74的左端在对应于前述出线端子让位槽54a的位置伸展到上盖5的左侧并且在第一出线端子73上开设有一第一出线端子限定凸台孔731,而在第二出线端子74上开设有一第二出线端子限定凸台孔741,位于一对出线端子限定座58中的其中一个出线端子限定座上的前述出线端子限定凸台581与第一出线端子限定凸台孔731相配合,而位于一对出线端子限定座58中的另一个出线端子限定座上的出线端子限定凸台581与第二出线端子限定凸台孔741相配合;在前述上盖5的上盖右侧壁的上部延伸有一对静触头限定座59,在该对静触头限定座59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静触头限定凸台591,前述第一静触头81以及第二静触头82的右端伸展至上盖5的右侧并且在第一静触头81上开设有一第一静触头限定凸台孔813,而在第二静触头82上开设有一第二静触头限定凸台孔821,位于一对静触头限定座59中的其中一个静触头限定座上的前述静触头限定凸台591与第一静触头限定凸台孔813相配合,而位于一对静触头限定座59中的另一个静触头限定座上的静触头限定凸台591与第二静触头限定凸台孔821相配合。
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电路板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试验按钮开关33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导电片36a和一第二导电片36b,前述的试验按钮开关33包括一接触桥331和一接触桥弹簧332,在接触桥331的顶部开设有一第二接触桥按压凸缘腔3311,在接触桥331的前侧向下延伸有一接触桥前臂3312,而在接触桥331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接触桥前臂3312的位置向下延伸有一接触桥后臂3313,接触桥前臂3312对应于第一导电片36a的上方,接触桥后臂3313对应于第二导电片36b的上方,接触桥弹簧332位于接触桥前、后臂3312、3312之间,该接触桥弹簧332的上端支承在接触桥331朝向下的一侧,而接触桥弹簧332的下端支承在电路板3上,前述试验按钮52的接触桥按压凸缘522探入到前述的第二接触桥按压凸缘腔3311内,当向下按压试验按钮52,由接触桥按压凸缘522迫使接触桥331在克服接触桥弹簧332的反力作用下向下位移并且当向下位移至接触桥前臂3312与前述第一导电片36a接触以及接触桥后臂3313与前述第二导电片36b接触的程度时,第一、第二导电片36a、36b彼此导通而模拟一次漏电流动作。前述推杆致动机构4通电而动作,按前述说明,电源电路断开。
在前述底座1的底座腔11内并且位于底座腔11的右端设置有一压敏电阻13,该压敏电阻13具有两压敏电阻接线脚,该两压敏电阻接线脚中的其中一个压敏电阻接线脚与前述第一静触头81的第一静触头接线脚812电气连接,而两压敏电阻接线脚中的另一个压敏电阻接线脚与前述第二静触头82的第二静触头接线脚电气连接。因雷击而致电网出现瞬间高电压时,由该压敏电阻13响应,使第一、第二静触头81、82之间的电路导通而形成短路,以起到保护作用。
由图1所示,前述第一静触头81以及第二静触头82的右端均构成为n字形,前述第一出线端子73以及第二出线端子74的左端均构成为n字形,在前述上盖5的上盖左侧壁的居中位置以及在上盖5的上盖右侧壁的居中位置各构成有一上盖安装固定座54b。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上面的描述中已经有所涉及并且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参见CN102684148B(一种带扩展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和CN106384702A(内置式漏电保护模块),等等,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包括一底座(1),该底座(1)具有一底座腔(11);一基座(2),该基座(2)支承在所述的底座腔(11)内,在基座(2)的基座前侧壁(21)以及基座后侧壁(22)的右端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横臂让位槽(23),基座前、后侧壁(21、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推杆致动机构让位腔(24a),在基座前侧壁(21)背对基座后侧壁(22)的一侧以及在基座后侧壁(22)背对基座前侧壁(21)的一侧各构成有一水平翼板(25),该水平翼板(25)的左端端壁与基座(2)的基座左侧壁(26)之间构成有一动触头折弯部嵌槽(251),而水平翼板(25)的右端构成有一静触头固定座(252),在基座(2)朝向上的一侧的中部构成有一互感器腔(27),在对应于该互感器腔(27)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互感器定位柱(271),在基座(2)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互感器定位柱(271)的右侧的位置构成有一横臂架配合座(28),该横臂架配合座(28)具有一正方形的横臂架钩头探入腔(281),该横臂架钩头探入腔(281)自上部贯通至下部并且与所述的底座腔(11)相通;一电路板(3)和一推杆致动机构(4),电路板(3)在对应于所述基座(2)的上方的位置与基座(2)固定,推杆致动机构(4)以卧置状态设置在所述底座腔(11)左端并且探入所述的推杆致动机构让位腔(24a),该推杆致动机构(4)与电路板(3)电气控制连接;一上盖(5)和一推杆(6),上盖(5)在对应于所述电路板(3)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底座(1)固定,在该上盖(5)上设置有一复位按钮(51)和一试验按钮(52),复位按钮(51)与推杆(6)的顶部相对应,试验按钮(52)与电路板(3)上的并且位于电路板(3)的左端居中位置的试验按钮开关(33)相对应,推杆(6)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电路板(3)上,在该推杆(6)的上部固定有一推杆固定座(61),该推杆固定座(61)与复位按钮(51)固定,在推杆(6)的上部与推杆固定座(61)之间还套设有一推杆回位弹簧(62),该推杆回位弹簧(62)的上端支承在推杆固定座(61)朝向下的一侧,而下端支承在电路板(3)上,推杆(6)的下部开设有一衔铁嵌槽(63),该衔铁嵌槽(63)与所述的推杆致动机构(4)相配合或解除配合;一动触头机构(7),该动触头机构(7)包括一第一动触头(71)、一第二动触头(72)、一第一出线端子(73)和一第二出线端子(74),第一动触头(71)的左端折弯而构成有一第一动触头折弯部(711),该第一动触头折弯部(711)嵌入所述基座前侧壁(21)背对基座后侧壁(22)一侧的所述水平翼板(25)的左端端壁与所述基座(2)的基座左侧壁(26)之间的所述动触头折弯部嵌槽(251)内,而第一动触头(71)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基座前侧壁(21)上的所述水平翼板(25)的下方的位置朝着所述静触头固定座(252)的方向伸展并且构成为自由端,在第一动触头(71)的右端端部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动触点(712),第二动触头(72)的左端折弯而构成有一第二动触头折弯部(721),该第二动触头折弯部(721)嵌入所述基座后侧壁(22)背对基座前侧壁(21)一侧的所述水平翼板(25)的左端端壁与所述基座(2)的基座左侧壁(26)之间的所述动触头折弯部嵌槽(251)内,而第二动触头(72)的右端在对应于所述基座后侧壁(22)上的所述水平翼板(25)的下方的位置朝着所述静触头固定座(252)的方向伸展并且构成为自由端,在第二动触头(72)的右端端部朝向上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二动触点(722),其中,第一动触头(71)以及第二动触头(72)的长度相等以及宽度相同并且相互对应,第一动触头折弯部(711)以及第二动触头折弯部(721)的折弯角度各为90°并且彼此对应,第一动触点(712)以及第二动触点(722)为银触点,第一出线端子(73)以及第二出线端子(74)分别以前后对应的状态与构成于基座(2)朝向上的一侧的左端的一对出线端子嵌槽(24b)嵌固,并且第一出线端子(73)在对应于第一动触头折弯部(711)的位置探入所述动触头折弯部嵌槽(251)与第一动触头折弯部(711)电气连接,而第二出线端子(74)在对应于第二动触头折弯部(721)的位置探入动触头折弯部嵌槽(251)与第二动触头折弯部(721)电气连接;一静触头机构(8),该静触头机构(8)包括一第一静触头(81)和一第二静触头(82),第一静触头(81)嵌置在所述基座前侧壁(21)背对所述基座后侧壁(22)一侧的所述水平翼板(25)的右端的所述静触头固定座(252)上,在该第一静触头(81)朝向所述第一动触头(71)的一端的下表面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动触点(712)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一静触点(811),第二静触头(82)嵌置在所述基座后侧壁(22)背对所述基座前侧壁(21)一侧的所述水平翼板(25)的右端的所述静触头固定座(252)上,在该第二静触头(82)朝向所述第二动触头(72)的一端的下表面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动触点(722)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静触点,所述第一静触点(811)以及第二静触点为银触点;一零序电流互感器(10),该零序电流互感器(10)设置在所述的互感器腔(27)内,该零序电流互感器(10)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互感器中心孔(101),该互感器中心孔(101)套置在所述互感器定位柱(271)上,并且该零序电流互感器(10)与所述的电路板(3)电气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出线端子(73)以及第二出线端子(74)上各连接有一出线端子连接导线(75),该出线端子连接导线(75)穿过互感器中心孔(101)与电路板(3)电气连接;一横臂架(9),该横臂架(9)在对应于所述推杆致动机构(4)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的底座腔(11)内,并且该横臂架(9)的上部探入所述的横臂架钩头探入腔(281),而下部与所述横臂让位槽(23)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一动触头(71)以及第二动触头(72)的中部搁置在横臂架(9)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静触头固定座(252)上开设有一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2521),在所述第一静触头(81)朝向所述第一动触头(71)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252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静触头接线脚(812),第一静触头(81)在与静触头固定座(252)朝向下的一侧表面相贴触的状态下通过第一静触头接线脚(812)由下向上嵌入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2521)而与静触头固定座(252)固定,在所述第二静触头(82)朝向所述第二动触头(72)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252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静触头接线脚,第二静触头(82)在与静触头固定座(252)朝向下的一侧表面相贴触的状态下通过第二静触头接线脚由下向上嵌入静触头接线脚嵌入孔(2521)而与静触头固定座(252)固定,在所述横臂架(9)的下部前侧延伸有一第一动触头托臂(91),而下部后侧延伸有一第二动触头托臂(92),第一动触头托臂(91)与开设在所述基座前侧壁(21)右端的所述横臂让位槽(23)滑动配合,第二动触头托臂(92)与开设在所述基座后侧壁(22)右端的横臂让位槽(23)滑动配合,在横臂架(9)的上部延伸有一横臂架钩头(93),该横臂架钩头(93)探入所述的横臂架钩头探入腔(281)内并且该横臂架钩头(93)的上表面构成为圆弧导向面(931),由该圆弧导向面(931)而使横臂架钩头(93)的横截面形状呈扇形,在所述推杆(6)的中部构成有一推杆凸缘(64),所述衔铁嵌槽(63)在横臂架(9)的下部的横臂架腔(94)内与所述推杆致动机构(4)相配合或解除配合,当向下按压所述复位按钮(51)使推杆(6)下移并且下移至所述推杆凸缘(64)循着圆弧导向面(931)滑入横臂架钩头(93)的钩头底部(932)的程度时,推杆(6)与横臂架(9)的连接关系建立,并且当解除对复位按钮(51)的按压时,在所述推杆回位弹簧(62)的回复力作用下使推杆(6)连同横臂架(9)向上位移,同时由所述第一、第二动触头托臂(91、92)带动所述第一、第二动触头(71、72)的所述自由端向上位移,所述第一动触点(712)与所述第一静触头(81)的第一静触点(811)闭合,同时所述第二动触点(722)与所述第二静触头(82)的第二静触点闭合,电源电路接通,并且推杆(6)的下部的衔铁嵌槽(63)在所述横臂架腔(94)内处于与所述推杆致动机构(4)相配合的状态,当出现漏电情形时,由所述电路板(3)对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10)产生的感应电流作出响应并使所述推杆致动机构(4)通电而动作,推杆致动机构(4)在对应于所述推杆(6)的衔铁嵌槽(63)的位置拉动推杆(6)而使推杆凸缘(64)自所述钩头底部(932)退出并回位至对应于横臂架钩头(93)的上方,推杆(6)解除与横臂架(9)的连接关系以及解除与推杆致动机构(4)的配合关系,横臂架(9)下落,所述第一动触头(71)的第一动触点(712)与所述第一静触头(81)的第一静触点(811)分离,同时所述第二动触头(72)的第二动触点(722)与所述第二静触头(82)的第二静触点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1)的前侧外壁以及后侧外壁上各形成有一底座锁定扣(12),该底座锁定扣(12)具有一底座锁定扣腔(121),而在所述上盖(5)的前侧外壁以及后侧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底座锁定扣(12)的位置各形成有一底座锁定扣配合凸缘(53),该底座锁定扣配合凸缘(53)在对应于底座锁定扣腔(121)的位置与底座锁定扣(12)相配合,在上盖(5)的左端下沿开设有一对出线端子让位槽(54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2)朝向上的一侧并且位于四个角部各延伸有一基座定位脚(24c),在所述的电路板(3)上并且在对应于基座定位脚(24c)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基座定位脚配合缺口(31),基座定位脚(24c)与基座定位脚配合缺口(31)相配合;在电路板(3)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横臂架配合座(28)的位置构成有一回位弹簧座(32),该回位弹簧座(32)具有一回位弹簧座腔(321),所述推杆回位弹簧(62)支承在回位弹簧座腔(321)内,在电路板(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互感器定位柱(271)的位置开设有一定位柱榫配合孔(34),在互感器定位柱(271)的上部延伸有一互感器定位柱榫(2711),该互感器定位柱榫(2711)与定位柱榫配合孔(34)榫卯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杆致动机构(4)包括一线圈支架(41)、一线圈(42)、一铁芯(43)、一衔铁(44)和一衔铁弹簧(45),线圈支架(41)以卧置状态设置在所述底座腔(11)的左端并且探入所述的推杆致动机构让位腔(24a)内,在该线圈支架(4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自线圈支架(41)的左端贯通至右端的线圈支架孔(411),线圈(42)绕设在线圈支架(41)的中部并且与所述电路板(3)电气连接,铁芯(43)在对应于线圈支架孔(411)的左端的位置与线圈支架(41)固定,衔铁(44)对应于铁芯(43)的右侧移动地设置在线圈支架孔(411)内,并且该衔铁(44)与所述横臂架腔(94)相对应,衔铁弹簧(45)套置在衔铁(44)的左端,该衔铁弹簧(45)的左端支承在铁芯(43)的右端端面上,而衔铁弹簧(45)的右端支承在衔铁(44)的弹簧支承台阶(441)上,所述推杆(6)的下部的所述衔铁嵌槽(63)在对应于构成于衔铁(44)的右端的衔铁卡槽(442)的位置与衔铁(44)相配合成解除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5)上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试验按钮配合腔(55)、复位按钮配合腔(56)和导光片腔(57),在试验按钮配合腔(55)的前方和后方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试验按钮限位钩配合腔(551),而在试验按钮配合腔(55)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接触桥按压凸缘腔(552),所述试验按钮(52)与试验按钮配合腔(55)相配合,在该试验按钮(52)的前侧和后侧下部并且在对应于试验按钮限位钩配合腔(551)的位置各构成有一与试验按钮限位钩配合腔(551)相配合的试验按钮限位钩(521),而在试验按钮(52)的顶部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一接触桥按压凸缘腔(552)的位置构成有一接触桥按压凸缘(522),该接触桥按压凸缘(522)与所述试验按钮开关(33)相配合,在复位按钮配合腔(56)的前后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复位按钮限位脚槽(561),所述的复位按钮(51)与复位按钮配合腔(56)相配合,在该复位按钮(51)的前侧和后侧下部并且在对应于复位按钮限位脚槽(561)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复位按钮限位脚(511),该复位按钮限位脚(511)与复位按钮限位脚槽(561)相配合,在所述电路板(3)上并且在对应于导光片腔(57)的位置设置有一导光片(35),该导光片(35)探入导光片腔(5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5)的上盖左侧壁的上部延伸有一对出线端子限定座(58),在该对出线端子限定座(58)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出线端子限定凸台(581),所述第一出线端子(73)以及第二出线端子(74)的左端在对应于所述出线端子让位槽(54a)的位置伸展到上盖(5)的左侧并且在第一出线端子(73)上开设有一第一出线端子限定凸台孔(731),而在第二出线端子(74)上开设有一第二出线端子限定凸台孔(741),位于一对出线端子限定座(58)中的其中一个出线端子限定座上的所述出线端子限定凸台(581)与第一出线端子限定凸台孔(731)相配合,而位于一对出线端子限定座(58)中的另一个出线端子限定座上的出线端子限定凸台(581)与第二出线端子限定凸台孔(741)相配合;在所述上盖(5)的上盖右侧壁的上部延伸有一对静触头限定座(59),在该对静触头限定座(59)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静触头限定凸台(591),所述第一静触头(81)以及第二静触头(82)的右端伸展至上盖(5)的右侧并且在第一静触头(81)上开设有一第一静触头限定凸台孔(813),而在第二静触头(82)上开设有一第二静触头限定凸台孔(821),位于一对静触头限定座(59)中的其中一个静触头限定座上的所述静触头限定凸台(591)与第一静触头限定凸台孔(813)相配合,而位于一对静触头限定座(59)中的另一个静触头限定座上的静触头限定凸台(591)与第二静触头限定凸台孔(821)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路板(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试验按钮开关(33)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一导电片(36a)和一第二导电片(36b),所述的试验按钮开关(33)包括一接触桥(331)和一接触桥弹簧(332),在接触桥(331)的顶部开设有一第二接触桥按压凸缘腔(3311),在接触桥(331)的前侧向下延伸有一接触桥前臂(3312),而在接触桥(331)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接触桥前臂(3312)的位置向下延伸有一接触桥后臂(3313),接触桥前臂(3312)对应于第一导电片(36a)的上方,接触桥后臂(3313)对应于第二导电片(36b)的上方,接触桥弹簧(332)位于接触桥前、后臂(3312、3312)之间,该接触桥弹簧(332)的上端支承在接触桥(331)朝向下的一侧,而接触桥弹簧(332)的下端支承在电路板(3)上,所述试验按钮(52)的接触桥按压凸缘(522)探入到所述的第二接触桥按压凸缘腔(3311)内,当向下按压试验按钮(52),由接触桥按压凸缘 (522)迫使接触桥(331)在克服接触桥弹簧(332)的反力作用下向下位移并且当向下位移至接触桥前臂(3312)与所述第一导电片(36a)接触以及接触桥后臂(3313)与所述第二导电片(36b)接触的程度时,第一、第二导电片(36a、36b)彼此导通而模拟一次漏电流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1)的底座腔(11)内并且位于底座腔(11)的右端设置有一压敏电阻(13),该压敏电阻(13)具有两压敏电阻接线脚,该两压敏电阻接线脚中的其中一个压敏电阻接线脚与所述第一静触头(81)的第一静触头接线脚(812)电气连接,而两压敏电阻接线脚中的另一个压敏电阻接线脚与所述第二静触头(82)的第二静触头接线脚电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头(81)以及第二静触头(82)的右端均构成为n字形,所述第一出线端子(73)以及第二出线端子(74)的左端均构成为n字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5)的上盖左侧壁的居中位置以及在上盖(5)的上盖右侧壁的居中位置各构成有一上盖安装固定座(54b)。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16538.8U CN214624791U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16538.8U CN214624791U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24791U true CN214624791U (zh) | 2021-11-05 |
Family
ID=78400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16538.8U Active CN214624791U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24791U (zh) |
-
2021
- 2021-04-08 CN CN202120716538.8U patent/CN2146247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644464A (en) | Resettable latch mechanism | |
US9728951B2 (en) | Leakage protection socket with reverse connection protection | |
US8847712B2 (en) | Receptacle type ground 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 with reverse wire protection | |
US7170375B2 (en) | Permanent-magnet ground 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 plug and its permanent-magnet mechanism therein | |
US8779875B2 (en) | Receptacle type ground 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 with reverse wire protection | |
CN102237614B (zh) | 漏电保护插座 | |
CN102185222A (zh) | 具有反接线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插座 | |
CN108461996B (zh) | 三极通断漏电保护插头 | |
CN208142393U (zh) | 三极通断漏电保护插头 | |
CN214624791U (zh) | 一种漏电保护器结构 | |
CN110853995A (zh) | 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 |
CN201774098U (zh) | 新型漏电保护插座 | |
CN113097025B (zh) | 电源转换器漏电保护装置 | |
CN108288785A (zh) | 三极通断漏电保护插头 | |
CN212462103U (zh) | 三极漏电保护插头 | |
CN208142466U (zh) | 三极通断漏电保护插头 | |
CN107818890B (zh) | 一种漏电保护器 | |
CN212517094U (zh) | 一种漏电线圈脱扣机构以及漏电保护插座 | |
CN217362064U (zh) |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机构 | |
CN102237615B (zh) | 漏电保护插座 | |
CN220382028U (zh) | 塑壳断路器 | |
CN218274493U (zh) | 一种干簧管耐用高分断微型断路器 | |
CN217607154U (zh) | 具有卧式磁环组件的漏电保护插头 | |
CN218498512U (zh) | 一种高安全性漏电保护插座 | |
CN112820592A (zh) | 接线端子及插入式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